西方音乐的传入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简述西洋音乐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与影响
![简述西洋音乐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759cc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a.png)
简述西洋音乐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与影响摘要:20世纪初, 欧美及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我国, 西洋音乐也随着宗教歌咏、新式军乐队建立等形式传入。
随着我国大门的被迫打开, 一些西方的音乐文化对我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冲击我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 也对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传入的途径和乐器来论述西洋音乐文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与影响。
关键词: 西洋音乐;乐器;中国传统音乐;冲击与影响一、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途径1、从唐朝至清朝, 传入音乐以教会圣咏为主,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也比较小, 清末民初时期, 西方音乐传入途径增多,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和冲击比较大。
2.西洋音乐文化主要传入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督教宗教歌咏:使信徒们对西方的集体歌咏(包括合唱)等演唱方式、乐谱、乐器(钢琴、管风琴)及西方音乐风格有了直接接触;影响范围不仅是沿海各大城市, 还由内地边远省份及少数民族地区;教会学校培养了不少喜爱西乐的中国青年。
(2)新式军乐队的建立:新式军乐队主要是指采用西洋乐队编制的铜管乐队。
不仅应用与军队, 还用于礼仪场合及文娱生活。
(清军中旧式鼓吹乐消失, 西方铜管不断引起国人的注意。
)(3)新式军歌的发展新式军歌简单易学, 鼓舞将士, 振奋士气, 为中国革命的发展, 为取得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活跃军营文化生活等发挥出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为中国革命的发展, 为取得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活跃军营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4)学堂乐歌。
西方音乐文化传入中国, 并产生全国性影响的主要途径, 还是随着新制学堂的建立而产生的学堂乐歌。
二、西洋乐器的传入乐器是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主角之一。
1、在纪2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收回教育权运动止, 传入中国的西洋乐器有钢琴、铜管、单簧管、木管、中号、大号、巴松、萨克管、圆号、风琴、扬琴、小提琴等。
这些乐器传入广东后, 有的在教堂演奏, 有的在教会学校的音乐活动场所演奏, 有的在民间表演场所演奏。
简论近代时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简论近代时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4b845af7cd184254a353555.png)
[论坛]任我Hl?oruin 简论近代时期西方音乐对中[I音乐的影响■李毅(玉溪市艺术创作研究所)亍士近代时期,受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仕会、文化背景以及传统和西方价值观的不同等原因的影响,中西音乐经历了从刚开始的积极影响到中西音乐的对抗,到最后的中西音乐融合中体现中国音乐的民族化过程。
为了更好地研究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本文分阶段介绍我国对西方音乐的研究以及分阶段地分析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指出现阶段西方音乐对中方音乐主要的影响表现在中西方音乐的有机结合,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以此为我国音乐的可持续性发展,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国对西方音乐研究综述(―)早期研究(1906-1937年)鉴于当时赴海外留学以日本最为普遍,欧洲(德国、法国、英国等)次之,美国较少的情况,中国人对西方音乐的了解,大部分也从留学于这些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需要说明,西方传教士以宗教为目的的西方音乐传播虽然也是中国人了解西方音乐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却与中国留学生对西方音乐带有学术性与研究性的传播有本质的区别)。
女D:1911-1914^和1919-1923年曾两度留学欧洲,回国后任北平师范学院音乐教师,并活跃于北京乐坛与民间乐社中的柯政和,并以他分别于1927年、1928年、1929年在備乐潮)杂志上对德彪西、斯克里亚宾、勋伯格等西方作曲家以及美国爵士音乐带有学术性、研究性的介绍为例.反映了当时我国部分音乐学者对西方音乐进行了接触和系统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另外的一种现象.那就是由当时生活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组织的军乐队、室内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演出部分来华的外国交响乐团演岀,以及在华教授西方音乐的教师及其教学等,客观上既增加了我国对西方音乐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为早期的理论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二)中期研究(1938~1977年)我国20tf纪中期的西方音乐研究范围仅限于19世纪前后100多年(1790~1910年)的西方作曲家及其作品之中,偶尔涉及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家,如斯卡拉蒂、亨德尔等,而对于另外的如西方音乐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以及其间的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早中期,与浪漫主义后期至20®纪的音乐内容还暂未展开系统认识和研究。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cbc9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6.png)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来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起步阶段。
当时,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音乐,包括摇滚和爵士等。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摇滚乐和爵士乐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摇滚和爵士乐队,比如音乐天团“The Songsters”,他们在上海一带颇受欢迎。
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充满了西方音乐的元素,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起点。
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历了政治运动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倡导革命文化,鼓励音乐家们写一些政治内容的歌曲,比如《东方红》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曲目。
中国流行音乐也开始引入了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比如民歌和京剧等,这些元素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新渠道,一些音乐平台的兴起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些新的音乐风格也开始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出现,比如电子音乐、嘻哈音乐等,这些音乐风格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
与此中国的一些音乐人也开始受到了国际音乐的影响,他们开始向国际音乐市场发展,一些中国音乐人的音乐作品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总结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到引入民族音乐元素,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传播和多元化音乐风格,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不断地吸取外来的音乐元素,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国音乐人对音乐创作的探索和追求,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ce7c7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2.png)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西方的流行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然而,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原因,这些音乐受到了限制,并被视为堕落的代表。
然而,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音乐开始逐渐在中国得到推广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大量的革命歌曲和民歌开始流行起来,以表达人民的情感和社会变革的目标。
这种音乐形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主流。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的音乐界开始受到外国音乐的影响。
1980年代,流行音乐的概念逐渐引入中国,一些流行乐队和歌手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
然而,这个时期的流行音乐依然受到政府审查的限制,歌曲的主题和内容需要符合当时的价值观。
到了19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蓬勃发展。
一些独立音乐人和乐团开始涌现,他们敢于挑战主流音乐的规范,创作出更多元化、自由思想的作品。
同时,亚洲流行音乐的影响也进一步扩大,例如韩国、日本的流行音乐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21世纪初,中国的流行音乐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电子音乐、摇滚乐和嘻哈音乐等多种音乐流派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同时一些新生代歌手和音乐人开始崭露头角。
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音乐的兴起,使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更加便捷和广泛。
目前的中国流行音乐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
国内外音乐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了主流趋势,各种音乐节和演唱会也在中国不断举办。
音乐市场的发展也为更多的年轻音乐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总的来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受限制到自由创作的转变。
政治、社会以及技术的变革都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中国的流行音乐市场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7755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2.png)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音乐时期: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是由简单的原始音乐逐渐发展而来。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在古乐和民歌上,其形式以古琴、筝、锣鼓等乐器为主,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礼仪性质。
2. 唐宋时期:中国古代音乐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的音乐多重视曲调和韵律,流行的音乐形式有舞蹈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同时,音乐理论也逐渐形成,如乐律、音律和音韵等。
3. 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中国音乐开始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由于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音乐开始引入了西洋乐器,同时音乐形式也有所改变,如宫廷音乐中出现了西洋乐队和合唱等形式。
4. 近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西方音乐在中国迅速传入并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发展。
当时,许多年轻音乐家开始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并结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创造出了大量的新作品。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中国音乐家,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5. 当代音乐时期:20世纪后期至今,中国音乐经历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音乐与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相互渗透和融合。
同时,中国
音乐也开始探索自身的特色和独特性,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总结起来,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代音乐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近代音乐时期以及当代音乐时期。
这些时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不断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传统。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d4c95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8.png)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中国现代音乐是中国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而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乐器制作技术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乐器制作技术上。
西方乐器制作技术在中国的传入,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音乐中的钢琴、电吉他、电贝斯等乐器都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这些乐器的引入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2、音乐理论音乐理论也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之一。
西方的调式、和弦、旋律与中国音乐理论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不同的音乐理论结构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能够更加丰富多样。
3、音乐风格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还表现在音乐风格上。
西方的流行音乐、爵士乐等都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些音乐风格的引入使得中国现代音乐在风格和创作风格上更加多元化。
二、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上述几个方面,而且也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促进深度交流西方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深度交流,让中国现代音乐走向了世界。
中国现代音乐家借鉴西方文化,将自己的文化元素融入到音乐中,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
2、拓宽音乐思路西方文化的影响还使中国现代音乐家的音乐思路更加开放和自由,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
随着音乐交流的加强,中国现代音乐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
3、提高音乐水平西方音乐的传入,不仅促进了中国现代音乐家的创作,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水平。
西方音乐的传入,为中国现代音乐家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音乐创作手段,促使他们不断地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浅谈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浅谈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3e7ca4f5901020207409c97.png)
浅谈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作者:赵相宁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07期摘要:在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中华儿女不得不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传统文化虽与西方文化产生矛盾,但更多留洋归来的音乐家们,致力于将西方的音乐文化付诸于实践,发挥西方音乐文化的积极影响,从而来改变传统文化在当时的落后局面。
本文正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了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关键词:西方音乐文化;中国近代音乐;影响;自西方音乐由十七世纪进入中国以来,中华儿女对它的态度由“好奇”¬转为“探求”再到“赞同”经历了大致这三个阶段。
当改革开放迎来了新时代,国力富强民族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
西方音乐也迈入了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我们如何理解西方音乐与中国近代音樂的关系?西方音乐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大?等等这些问题,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尝细细探究。
一.西方音乐文化的特点西方音乐文化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
在西方发展的一千年里,它是非常完整和严格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严格的技术和技巧。
一系列的构成原则对位法、和声声学、记谱法、配器法、宗教音乐等都体现了西方音乐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对个性化创作的追求是西方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逐渐显示出“以人文中心,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这样追求人性的解放说到底就是强调个性的释放。
像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著名的《第三五六九交响曲》都是在乐曲的和声、曲式、展开部内容以及标题上开启了个性释放的先河。
像肖邦、李斯特、巴赫、亨德尔、罗西尼等等这些音乐家们在他们的的作品中无不坚定追求着象征自己个性的代表作,以此为荣。
二.西方音乐文化对建国前中国音乐的影响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流传和西方的殖民主义扩张有很大的联系,但在近代不同的阶段,中国音乐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从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早在19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第一支西洋管乐队,是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公共管理局乐队”隶属于上海工部局。
论西方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对当下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论西方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对当下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70194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2.png)
12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2下,肖邦的音乐以其民族主义特色而备受欣赏。
肖邦的作品无论是从音乐体裁还是音乐内容来看都与他自己的民族波兰有关,肖邦对波兰深厚的热爱之情都体现在他一部部作品中。
例如他创作的《波兰舞曲》,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波兰民族精神。
比如说作品中坚定的节奏感就显露出了波兰人民坚韧勇敢的民族风格。
肖邦在创作时继承并发展了波兰舞曲题材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空拍和附点,将音的时值重新组合划分并使用三连音,这些改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突出了音乐的民族特色。
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肖邦学者于润洋先生说:“肖邦的国家也曾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因为有着同样的经历而感同身受。
”这些民族主义作曲家们都以音乐救国为目的,创作出一首首震撼人心的音乐。
比如我们熟知的聂耳先生,他的作品就借鉴了西方古典主义音乐的先进技法,并将其与中国民族音乐音调相结合,塑造了中华民族人民在反对压迫斗争中的伟大形象,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就用这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位位奋起反抗侵略的中华儿女的形象。
从音乐的技法上来看,聂耳采用了西方以动机展开音乐思维的发展手法和结构原则,而后将其和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手法和结构原则相融合,在创作中运用转位,再现等手法,使得特性音调在作品中更具有民族精神。
所以比较西方民族乐派的作品与我们中国20世纪民族乐派的作品可以发现,中西方大多数作品的创作都是以本民族的音乐为基调,充分体现出对民族独立的信心,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等精神内涵。
三、当下中国音乐中“民族性”方面的发展(一)当下中国音乐中“民族性”发展之分析由于中国经历了20世纪那样的动荡,所以“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梦想已经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当下中国音乐的发展十分倡导和讲究“民族性”,无论是当代主流的作曲家,还是一些“网络歌曲”都能看得出来民族文化的复兴。
但追溯当代民族音乐基石,我们还是会看到20世纪我国的民族音乐家们。
中国西洋乐器制造历史
![中国西洋乐器制造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3a0cb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5.png)
中国西洋乐器制造历史1.引言1.1 概述中国西洋乐器制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古代中国,音乐一直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西方乐器的引入则为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
概述部分将会介绍中国西洋乐器制造历史的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要提到的是西方乐器的传入。
在明清时期,随着中外贸易的逐渐发展,一些西方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和管风琴等被引入到中国。
这些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技巧给中国音乐带来了全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灵感。
其次,中国西洋乐器制造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中国制造者通过学习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逐渐掌握了西方乐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
他们熟练地将精湛的中国传统工艺与西方乐器的设计和制作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西洋乐器。
同时,中国西洋乐器制造还受到了音乐教育的推动和需求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音乐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西方乐器在学校和音乐机构中得到普及和应用。
这促使中国乐器制造者为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改良和改进西洋乐器的制作工艺和质量。
最后,中国西洋乐器制造的发展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使得中国音乐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思想和情感,也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音乐选择和欣赏的机会。
此外,中国西洋乐器制造的进步还为中国乐器品牌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中国西洋乐器制造历史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起源和发展既受到了西方乐器传入的影响,又凝聚了中国传统工艺和音乐教育的智慧。
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西洋乐器制造将会不断创新和进步,为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2. 正文2.1 中国西洋乐器制造的起源2.2 中国西洋乐器制造的发展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探讨中国西洋乐器制造的起源。
这将包括一些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例如中国最早接触西洋乐器的时间和方式,以及最早的中国西洋乐器制造者等。
西方流行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分析
![西方流行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bea84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2.png)
西方流行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分析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华语乐坛新星涌现,不可否认西方流行乐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音乐的元素和文化的角度,分析西方流行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一、音乐元素1. 节奏和曲风西方流行乐融合了各种不同的曲风,如摇滚、流行、电子音乐等,他们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这种曲风的特点被中国乐坛吸纳,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良,例如一些中国流行歌手和组合肯定了西方的摇滚乐风格,将其融入到他们的音乐中,产生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摇滚音乐。
2. 歌词创作西方流行歌词直白易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情感表达,这种创作方式打破了流行音乐传统的规范和口味的束缚,这对中国流行歌词的改革和革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些中国流行音乐作家也通过这种创作方式,使其歌词更有感染力,更易于传递情感和思想。
3. 乐器的运用西方流行乐强调乐器的运用,如吉他、贝斯、鼓等,赋予音乐更加明显的节奏和能量,为全世界的流行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样,中国乐坛的歌手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将古典乐器如二胡、琵琶等融入到流行音乐中,发掘了更大的音乐创作空间。
二、文化影响1.西方音乐文化的传播西方音乐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音乐流派跨越国界,也让流行音乐获得了全球性的广泛关注。
这种介绍和推广方式的多样性,也给中国流行音乐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信息,中国乐坛不断吸取各国流行音乐特点,将其本土化,急速地提升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素质。
2. 西方音乐人的合作很多西方的音乐人在中国乐坛的演出和音乐创作方面有着积极的合作。
西方歌手和中国流行歌手的协作,使得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范围更广,中国乐迷也可以观赏到更多的文化艺术风情。
3. 西方音乐产业的参与西方音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健全的音乐创作、制作、推广和宣传体系,这些经验可以为中国音乐产业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与西方音乐行业人士的交流和学习,中国音乐人可以掌握更加丰富的音乐技巧和音乐创作的流程,从而提升中国音乐产业的本土作品水平。
[整理]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
![[整理]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e3b1ec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7f.png)
简述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影响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也打开了中国一直以来固闭自封高傲自大的大门,中国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不断的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
西方开始用传教的方式向中国传输某些宗教音乐、记谱法和乐器等等。
在此时,在中国也有人或有意或无意的开始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英美租界侨居的外国人创建了"上海公共管理乐队",19世纪80年代后半叶在海关总税务署名下创办了"赫德乐队"。
前者全是由外国人组成,后者则是由中国年轻乐手组成。
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西方管乐队。
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主张推行“自强新政”,强调“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们走出国门,向西方学习一切认为可以学习的东西。
一种“向西方学习”的思维方式传遍了中国。
康有为等人于1989年向光绪皇帝上书,向皇帝介绍德国的学制。
大力倡导开办新式学校。
在这个奏折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必须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科目。
而所谓的“歌乐”就是新式唱歌课。
全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新学堂。
很多学堂开设了“音乐唱歌课”随着新学堂的建立。
我国近代学校教育迈出了第一步。
“学堂乐歌”这一名词也随之出现。
并且拉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的大幕。
受西方和日本新式教育的影响,一些有识的音乐学者或音乐爱好者用各种方式积极在国内致力于音乐的普及教育。
学堂乐歌虽有一部分是创作歌曲,但大部分的创作方法主要是采自日本、欧美歌曲曲调,因此这些人在传授些西方的曲调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较为基础的西洋音乐的知识,比如简单的钢琴弹奏方法和些基本乐理等。
大量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使我国音乐文化产生剧变。
学堂乐歌的创作,对后来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推广,也使中国近代产生了最早的一批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
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人的音乐活动,对促进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方古典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及融合研究
![西方古典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及融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074f6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1.png)
西方古典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及融合研究第一章西方古典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西方古典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段历史。
由于西方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严格的理论体系和复杂的表现技巧的训练,因此很多中西方音乐家将西方音乐的思想和技巧引入到中国音乐中,并且在不断的探索中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1 理论影响西方古典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严谨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在对乐器音色、音调、节奏等方面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果。
西方音乐理论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中国音乐不再只是依赖于自然的和声和节奏,而是寻求更加科学的发展方法。
因此,西方音乐对于中国音乐理论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
1.2 技巧影响西方古典音乐的演奏技巧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西方音乐的演奏技巧比中国音乐更为丰富多样,因此西方音乐家和中国音乐家之间进行了很多交流和互相学习。
这种交流和学习使得中西方音乐家在演奏技巧上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使得中国音乐表现出更加复杂的技巧和更全面的演绎力。
第二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音乐的融合随着世界的互联和文化的交流,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音乐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融合不但弘扬了中西方两个音乐文化的精粹,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在这一领域,中西方音乐家的合作尤为重要。
2.1 乐器合作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乐器。
由于中西方乐器音色和演奏方法上存在差异,因此在乐器合作方面需要进行很多的尝试和探索。
尤其是在管弦乐队的演奏中,中西方乐器的合作更加复杂和挑战性。
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交流,中西方音乐家才能在乐器合作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
2.2 曲目融合除了乐器合作,中西方音乐的曲目融合也是音乐家们的常见尝试。
在曲目融合中,音乐家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曲目,并将其与舞蹈、戏剧等形式结合起来,这样观众不仅能听到经典的音乐,还能享受到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
学堂乐歌时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共3页文档
![学堂乐歌时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共3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71aaae0376baf1ffd4fadaa.png)
学堂乐歌时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影响“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随着新式学堂建立而兴起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编创歌曲。
”①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小学中学建立而发展起来,改变了旧式书塾无歌无乐暗哑氛围,为学校音乐教育奠定了基础。
学堂乐歌引进国外音乐品种,是西方音乐在我国广泛介绍与传播开端。
随着学堂乐歌广泛传播,各种西方乐器也逐渐被中国人民所熟悉。
学堂乐歌设课以及面向社会广泛发展,为音乐事业发展提供了音乐人才保证,奠定了专业音乐教育基础。
乐歌引进同时,各类音乐教材也逐渐被撰著与翻译,专业性音乐刊物也慢慢出现。
同时,传统封建乐教思想被批判,宣传提倡普及性国民音乐地位。
学堂乐歌对中国新音乐产生与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在音乐教育体制、音乐教育理论等诸多方面开启了中国新音乐教育先河,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启蒙时期,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独特作用与地位。
本文运用音乐传播学研究成果,来阐释学堂乐歌时期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影响。
一、音乐传播学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一次音乐文化传播现象。
音乐传播学是在音乐传播研究基础上形成。
这就说明了人们在认识音乐传播现象、传播音乐文化同时,正在开始理性地认识音乐传播。
而这种音乐传播现象,不是我们简单地理解、当今狭义媒介现象。
②音乐传播学是在音乐学发展过程中,在当代音乐传播媒介迅速发展前提条件下出现。
音乐传播学是音乐学中人们研究音乐文化现象又一个新侧面,这个新侧面就是音乐传播:人音乐传播活动、人音乐传播行为以及这些活动与行为内在运行机制。
因此,音乐传播学研究音乐传播现象本质及其规律。
③二、学堂乐歌时期音乐传播活动(一)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传播。
学校音乐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成为国民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系统教育。
在“中华民国建立后,教育当局规定‘乐歌’课为学校必修课,并提出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学校唱歌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一种新风尚。
”④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正式颁布开设中小学音乐课,将西方音乐教育引入了中国。
西方音乐美学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西方音乐美学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df1a3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6.png)
西方音乐美学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传承中,传统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音乐美学也逐渐地传入了中国。
西方音乐美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相互碰撞,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影响和交流,给两种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启示和影响。
一、西方音乐美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区别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美学在音乐传统中的代表性作品、传播过程和美学理论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音乐理论方面,西方音乐美学注重和声、旋律和节拍三个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更注重音乐的平衡和谐。
例如,在古典音乐中,波尔多大教堂哥特式建筑所蕴含的和声理念,使得音乐在旋律、和声、节奏上都有着明显的美感。
不过这个和声理念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较少体现,在传统音乐中只有独奏乐器或单具有重要音色的乐器,才会注重和声。
二、西方音乐美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虽然在音乐理论上有所区别,但是西方音乐美学对中国传统音乐仍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西方音乐历史悠久,自古典音乐时代开始,以弦乐器、管乐器为主,曾经发展出许多代表性作品。
而这种器乐曲目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很少见,但是留下了很多的启示。
比如说,古典音乐中的副歌、主歌和前奏等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广场舞和农村歌舞中应用较多。
同时,演奏风格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中世纪流行的、乐队演奏的舞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各种交响乐、无伴奏合唱中都有体现。
三、西方音乐美学对中国传统音乐创作的启示西方音乐美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的交流,根据学者研究,通常通过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进行。
尽管中国传统音乐在和声和旋律上不如西方音乐,但它在中国流传了俯拾即是的千年历程,其音乐理念和民俗特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例如,在现代音乐创作中,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吸取西方音乐美学的音乐元素,并加以创新及转换。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应该逐渐扩展其音乐元素,如增加和声构成,将传统音乐发扬光大,并拓宽音乐美学的思路。
中国近现代音乐艺术发展轴线
![中国近现代音乐艺术发展轴线](https://img.taocdn.com/s3/m/1cf1c8e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a.png)
中国近现代音乐艺术发展轴线引言中国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风格。
本文将着重探讨近现代时期(1840年以后)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轴线,分析其变迁、影响及主要成就。
近现代音乐艺术的起源与变迁近现代交替之际的音乐艺术(1840-191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音乐艺术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
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融逐渐增多,出现了许多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
例如,早期的基督教传教士就将西方的乐器和音乐理论带入中国,与传统的中国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民国时期音乐艺术的繁荣(1912-1949)民国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音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西方音乐的教育体系被引入中国,许多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相继成立,为中国音乐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同时,这一时期的音乐艺术家也开始探索将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道路,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社会主义时期音乐艺术的发展(1949-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音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
政府大力支持音乐创作和演出,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也得到了扩建和充实。
在这一时期,中国音乐艺术家们创作出了大量的社会主义音乐作品,如《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这些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影响与成就中西方音乐的交融近现代时期,中西方音乐的交融对中国音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音乐的传入为中国音乐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使得中国音乐艺术更加多元化。
同时,中国音乐也影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如作曲家约翰·凯奇就曾在作品中使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近现代时期,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为中国音乐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了中国音乐艺术的繁荣。
如今,中国的音乐教育已经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全面体系,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艺术: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文化艺术: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7188fd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0.png)
文化艺术: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分析来展示中西音乐交流融合的发展历程。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音乐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孕育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而西方音乐作为现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全球音乐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究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既有助于理解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手法,也能揭示中西文化融合对世界多元艺术呈现所带来的新契机。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介绍文章主题和结构安排;接着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产生的影响,包括传播与交流、曲式与风格影响以及创作与演奏技巧借鉴等方面;第三部分通过案例研究,具体分析中西音乐融合发展的形式和实践,包括中国古典音乐中的西方元素应用、西方乐器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运用以及流行音乐中的跨文化交融形式;第四部分将回应并探讨中国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回应与影响,包括现代中国音乐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中西合璧的新创作趋势和成果展示以及跨文化交流对艺术创新与多元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未来中西音乐交流与融合发展进行展望。
1.3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阐述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呈现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交流与创作。
本文希望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丰富人们对于多元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下艺术实践的认识,并为未来中西音乐交流与融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2. 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2.1 传播与交流: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始于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交流的增加,西方音乐开始渗透到中国。
早期的西方音乐作品通过外国传教士和外交官等手段进入中国,从而开启了中西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
这种传播方式使得中国观众可以聆听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类风格、曲式和演奏技巧。
西方流行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分析
![西方流行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08017251e79b896902266c.png)
西方流行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分析西方流行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分析【摘要】音乐除了是将声音有序地进行组合外,还要结合不同国家的开展情况,结合一定的文化因素与社会背景才能产生。
每一种音乐作品都是将一定社会的文化或一个国家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反映出来。
本文根据西方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流行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通过这一问题使音乐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一问题上。
【关键词】流行音乐;演奏法;表演一、对流行音乐的定义流行音乐是个根据英语单词popular music,简称POP music翻译过来的。
对于流行音乐的定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的研究者对其定义是不同的。
中国一般会把这个英语单词翻译成流行音乐或者通俗音乐。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流行音乐是比拟常用的。
与中国的传统音乐相比,现代的流行音乐与其并不相同,并且与现行的新专业音乐与不相同。
之所以会有中国传统音乐这一概念,是相对于近代出现的,受到了欧美音乐影响的中国新专业来说的。
传统音乐具体指向戏曲音乐、民族器乐、说唱音乐和民族歌舞音乐。
而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对的新专业音乐主要有两类,一是新民族专业音乐,是指受到了欧美技巧和记谱法的影响,专业作曲家将民间音乐与之结合,进行表演一类的音乐形式,二是西洋传统音乐,就是指将西方传统的音乐作曲法、演唱法、演奏法进行全新的创作、进行表演的新的韵形式。
中国流行音乐与上述几类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不管是从演唱技法、题材内容或者乐器表现方法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中国流行音乐的定义需要严肃音乐和民间音乐两者作为参照。
否那么无法定义中国流行音乐。
黄会林,北师大教授,曾经在?当代中国群众文化研究?中对流行音乐给出过定义:流行音乐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开展,工业的开展,由群众文化工业生产商进行调控,运用传播系统当成向群众进行信息传播的载体,在特定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中建立起来,在这种条件下,大局部社会成员就会接受到一种比拟标准的、相对简单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以明显的商业性为目的,用来满足群众对于文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可以当成一种宣传途径。
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
![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18ded0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a.png)
当代音乐2021年第4期MODERN MUSIC 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殷进良李悦[摘要]声乐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各国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学习。
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至今,经历了与西方音乐文化相互排斥到相互借鉴的过程,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本文主要是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出发,了解西方音乐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进一步介绍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声乐发展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中国民族声乐[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196-03一、西方音乐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清末民初,由于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迫使中国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音乐文化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发生碰撞,由于西方教会学校的传教活动,使西方音乐进入中国的大门,逐渐进入中国民众的视野。
由于长期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国民众很难主动去接受西方的音乐文化。
但是当时一些思想进步的留学生已经开始去接触西方音乐,并开始主动去了解学习西方音乐文化,这说明西方音乐已经逐渐影响到传统音乐在中国民众思想中的地位。
19世纪末,西方音乐开始进入中国,由于人们意识到西方音乐的优点,这一时期出现了批判传统音乐的思想,但并未对传统音乐地位造成严重的影响,传统音乐仍处于主导地位。
19世纪末,在资本主义入侵、维新变法的影响下,西方音乐开始全面进入中国。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教育方式,创办“新式学堂”。
同时我国的进步分子认识到音乐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校开设唱歌课并创编教材,学堂乐歌应运而生。
起初学堂乐歌采用的曲调大多来自于日本军队歌曲,再进行填词,后来就直接采用欧美曲调,自己编创的歌曲较少,有一小部分是根据我国的一些民间小调改编而成。
虽然学堂乐歌并没有自主创作歌曲,但是其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改革,而且还使中国民[收稿日期]2020-10-18[作者简介]殷进良(1973—),男,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悅(1996—),女,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音乐史总结
![中国音乐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34071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8.png)
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总结篇1中国音乐史总结中国音乐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漫长且丰富多彩。
以下是对中国音乐史的总结: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如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丰富的音乐活动。
在这个时期,音乐被用来祭祀、庆典和娱乐。
同时,还出现了多种乐器,如石磬、骨笛、琴瑟等。
2.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和《周礼》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歌谣、曲艺等也得到了发展。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秦汉时期,音乐成为了国家机构的一部分。
秦朝设立了“乐府”,负责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
汉朝的音乐发展更加繁荣,乐器种类增多,音乐风格也变得丰富多样。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9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成为了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著作《声无哀乐论》和《乐府诗集》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民间音乐如山歌、小调等也得到了发展。
5.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音乐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多样,如唐大曲、琴曲、佛教音乐等。
此外,隋唐时期设立了“教坊”,对民间音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规范。
6.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宋元时期,中国音乐继续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以唱作为主,如词曲、戏曲等。
同时,乐器演奏和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乐府”和元代的“行省”成为了重要的官方音乐机构。
7.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在明朝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与戏剧紧密相连。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得到了繁荣发展。
同时,音乐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8.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2年)清朝时期,中国音乐的风格趋向于世俗化和民间化。
这个时期的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等继续繁荣发展,同时,西方音乐也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的传入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西方音乐的传入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简析)
一提起西方音乐就想起贝多芬《欢乐颂》里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一说起中国音乐就想到古琴曲《高山》、《流水》里那清澈动听的节奏,我认为音乐如同绘画一样都有着世界所通用的语言,一个人可以去听世界各国的音乐,也会去欣赏,只是不同的国度对音乐的理解里会掺杂一些自己国家的文化……
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变迁,原始社会的音乐主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人们与自然灾害的斗争有着密切联系,据考证原始音乐也与巫术有些关联。
在奴隶社会中,创造音乐的是奴隶──大量的乐工都是名副其实的奴隶,而享有音乐的则是贵族奴隶主阶级。
他们不仅把音乐作为享乐的手段,也把它用作加强其政治统治的工具。
于是音乐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在封建社会,可能一提起音乐,我们就会想起伯牙子期的典故吧,因为那时演奏音乐的乐器当属古琴最为流行……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最为繁盛的音乐当属隋唐时期的燕乐,燕乐包括各种声乐、器乐、舞蹈乃至散乐百戏之类的体裁和样式,而其主体则是歌舞音乐。
隋唐燕乐,是为满足统治阶级享乐的需要而汇集在宫廷里的俗乐的总称,它包括汉族的和少数民族的,中国的和外国的音乐。
由于和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因此音乐更为动听。
燕乐对中国以后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众多乐器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燕乐
的艺术表现力;同时,燕乐的音乐也为促进乐器演奏技巧的进步和丰富器乐的曲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可见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有很深远的影响。
但是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闭关锁国使中国与外来文化中断了,中国的音乐也只限于戏曲方面的发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民歌小曲、说唱艺术以及器乐方面都有很大改进和发展。
还有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很重要的成就十二平均律也是在明清时期被发明出来的。
但是我相信如果有西方音乐的融合中国的音乐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
但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封建社会背景下,这一丝光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着的中世纪中国。
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才伴随着大炮以更迅速、更激烈的方式进入中国,两种文化再次开始了碰撞,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世界意识的萌芽起到了指引作用,应该说晚清侵略者的入侵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的确侵略确实给中国带来经济政治上的冲击,但是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西方文化也因传教士的进入以及进步青年出国留学而得到广泛传播。
但是西方音乐的传入也对中国的古典音乐有一定的冲击。
西方音乐在中国音乐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虽然不能说是主导地位,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没有任何人可以回避,恐怕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
(音乐是一个音响式的存在,不需要翻译,完全不需要过滤,所以它冲进来以后对中国自身的文化构建和它原来的音
乐体系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于是导致出现了中国音乐自身的传统处于边缘地位的问题。
特别是音乐学院的教育体制,粗略的统计一下,目前所学内容的百分之八十都是西方音乐,如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等。
音乐会的生活也是这个样子的,在某种意义上西方音乐是具有主导性,因为这种把音乐作为独立欣赏对象的观赏行为和观念,乃至音乐会这种形式都是西方引进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摘自《西方音乐研究》)
就我所知中国古代的音乐主要注重意境,当古人想要弹古琴的时候多半会在野外,例如高山之上,山水之间,或者在特定的心情下弹奏,因此弹出的曲子一般都有某种特殊的情绪掺杂在里面,这也和中国的绘画有些许相似。
不可否认的当列强打开国门,西方音乐随着外来文化冲进中国时确实对中国的古典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那是的西方音乐正在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时代过渡,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莫扎特、贝多芬正是在那个时候创作出了一曲曲辉煌的乐章。
因此与其说西方音乐的传入对我国的古典音乐产生很大的冲击,不如说我们当时思想落后,未能真正解读西方音乐的精髓所在,其中也可能包含着中国的文化在里面,以至于对西方的音乐只是表面上的理解,正是这种浅薄的理解才造成中国的音乐改革不成功,甚至使中国的音乐遭到更严重的破坏,比如说我们对贝多芬的认识仅限于了解他的几部作品和他的生平,对他创作的意图和文化背景以及所运用的手法、内涵等等都只知道些皮毛,中国的文献中没有一部关于他的详细传记,因此我们怎么能够真正的了解西方音乐的内涵?
学习了西方音乐简史令我震惊的是西方音乐的底蕴也是如此深厚,它有着自己的传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乐章,都是那么的迷人,简单的乐谱确能奏出那么特别的乐曲,似乎每一个乐曲后面都有一个故事,都具有剧情性,很多的乐曲都让人陶醉其中,西方的音乐很值得去听,因为它有着精粹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文化含量。
但是我发现很多的重要乐曲在中国都没有演奏过,只是反反复复的那几部,这样怎么能够深入了解西方音乐的精髓呢?
虽然西方音乐传入后对中国的音乐有一定的冲击,但是它同时也促进了中国音乐的改革,或许在战争年代历史的因素使我们对西方的一切文化都存在抵触的心理,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开阔使我们认识到全球化得重要性,我们对西方的文化也开始慢慢接触,去了解它们所存在的合理性和其自身的文化底蕴。
就像老师所说的没听过西方的古典音乐怎么算来人生走一遭,课堂上聆听时那种律动感和歌曲的旋律实在令人陶醉。
因此它的传入也促使中国的音乐产生了变革,中国的乐器也如我国的民族一样,多种多样,中国的民族管弦乐中有很多都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元素,在和声和调式上也在中国音乐的基础上产生了变革,中国的音乐变得更加丰富了,就连现代的流行音乐也开始采用西方音乐中的旋律,例如S.H.E的《中国话》中就采用了莫扎特的旋律。
这应该也算是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成功组合,唱片发行后反响是那么巨大,一段时期到处都是“中国话”。
我们当然也是其忠实粉丝,可见中西音乐的完美契合可以产生多么美妙的音乐,当然这也是中西文化深入交流的结
果。
同时西方音乐的传入还使许多乐器传入了我国,诸如架子鼓、萨克斯、黑管等等。
这些别样的乐器为中国的音乐增色不少,例如架子鼓那种律动感能够让你瞬间激情四射随之舞动,这与中国古典音乐中的“静态美”是截然不同的。
这些乐器也是中国的音乐更加丰富。
或许西方音乐中的歌剧、交响曲不被大家所熟悉,但钢琴曲、爵士乐等曲子还是很受欢迎的,朗朗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精彩演奏以及所产生的巨大反响也可看出西方音乐也是有着独特魅力的。
西方音乐相比起中国的音乐来说少了几分恬淡祥和,但多了几分激情矛盾,这或许也与各自的历史因素有关,欧洲各国向来不合,有着这样那样的斗争,因此音乐里有很多的旋律都在宣泄感情,而中国的音乐是在列强打开国门之后才开始带有激情,带有强烈的斗争情感。
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在战争年代产生的,我们将其定为国歌正是因为歌曲里带有激情,我们听后热血沸腾会产生要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情,这首歌曲的创作也正是有着西方音乐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说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是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应该理性的判断,毕竟西方音乐对于中国来说是异国文化,其包含着西方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系统的语言结构,对于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我们肯定不能够完全接受,全面的了解。
因此当我们接触的西方音乐时不能单纯的做评价,即使不能站在作曲家的角度去领会音乐的内涵也应该尽量去了解其创作的文化背景,因为西方音乐与西方的哲学、文学、美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的说来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大于消极的,这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碰撞后也必然会有融合,因此我认为中国音乐接触到西方音乐后会产生新的东西,会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