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0201)
一、培养目标
理论物理是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涉及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宇宙学等,几乎包括物理学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论问题。本专业的研究生应具备系统的理论物理基础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理论物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研究物质的微观及宏观现象所用的模型和方法等专业理论以及相关的数学及计算方法,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从事前沿课题研究的能力。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非线性物理
2.凝聚态物理
3.数学物理
4.原子分子物理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对于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的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生源为跨专业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学科专业研究生所需修得的最低学分为36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8学分,专业主干课8学分,发展方向课8学分(其中专业方向课6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学位论文3学分。授予学位类型为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3.导师组负责整个研究方向的总体把握,对每个学生论文选题的正确性、可行性以及论文内容难易程度等进行评估。把握与监督论文开题及论文答辩的过程。根据专业学生人数的情况,导师组由该专业的全体导师组成。
4.硕士研究生培养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提倡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6.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根据专业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注:专业方向课累计开课门数不得超过3门。
2.必修环节(2学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活动。
(2)文献阅读1学分
文献阅读主要以讨论班形式开展,主要是学生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
3.补修课程
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
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4.教学方式
课程学习以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学生必须通过考核且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而专业方向课提倡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开卷考试等多种形式的期末考核。
5.考核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考核形式以闭卷考试为主,所有专业方向课以开卷考试或撰写论文为主要考核形式。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本专业原则上不要求硕士研究生答辩前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研究计划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到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硕士研究生答辩应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记3学分。
4.正常毕业
对于修满3年,正常毕业的硕士生,不要求发表相应论文。对于没有发表论文的硕士生,不可以参加硕士毕业生的一切评优活动。
5.非正常毕业
a. 对于有提前毕业要求的硕士生,必须有一篇已经正式发表的核心期刊以上级别(包括核心期刊)文章或文章的正式接收函。
b.对于其他非正常毕业硕士生,须经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分委会)审定后,方可确定。
c. 对于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学生的一切费用及相关事宜均由导师自行负责。
附:经典文献目录
1. L. D. Landau and E. M. Lifshitz, Quantum Mechanics, Nonrelativistic Theory, Pergamon Press, Oxford (1965).
2. L. I. Schiff, Quantum Mechanics, McGraw-Hill, New York (1968)
3. L. D. Landau and E. M. Lifshitz, Statistical Physics, Pergamon Press, Oxford (1965)
4. R. J. Baxter, Exactly Solved Models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Academic Press, London (1982)
5. M. Hamermesh, Group Theory, Addison-Wesley, Reading, Mass (1962)
6. N. N. Bogoliubov and D. V. Shirkov,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Quantized Fields, 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1976)
7. C. Itzykson and J. B. Zuber, Quantum Field Theory, McGraw-Hill, New York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