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卷轴画
中国绘画全集目录
《中国绘画全集目录》一、先秦绘画1. 岩画贺兰山岩画阿尔泰山岩画2. 陶画仰韶文化彩陶画马家窑文化彩陶画3. 帛画湖南长沙楚墓帛画二、秦汉绘画1. 壁画河北满城汉墓壁画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2. 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氏石祠画像石江苏徐州茅山画像石3. 画像砖四川成都东汉画像砖河南邓县画像砖三、魏晋南北朝绘画1. 壁画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壁画2. 卷轴画顾恺之《洛神赋图》陆探微《归去来兮辞图》四、隋唐绘画1. 壁画陕西西安唐代墓室壁画甘肃敦煌唐代壁画2. 卷轴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3. 画像石陕西咸阳顺陵石刻画五、五代绘画1. 卷轴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黄筌《写生珍禽图》六、宋元绘画1. 壁画山西太原晋祠壁画河北正定隆兴寺壁画2. 卷轴画赵佶《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马远《溪山行旅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七、明清绘画1. 壁画北京故宫博物院壁画山西大同明代壁画2. 卷轴画沈周《庐山高图》唐寅《秋风纨扇图》石涛《山水清音图》郑板桥《竹石图》八、近现代绘画1. 卷轴画齐白石《虾》徐悲鸿《奔马》潘天寿《雁荡山花》李可染《万山红遍》此目录仅为概览,具体作品及作者信息可能有所遗漏,敬请谅解。
后续将继续完善,为广大绘画爱好者提供更全面、详细的信息。
《中国绘画全集目录》续篇九、民间绘画与版画1. 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2. 剪纸陕西安塞剪纸浙江浦江剪纸3. 版画陈洪绶《九歌图》版画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作品十、绘画理论著作1. 东晋顾恺之《论画》谢赫《古画品录》2.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朱景玄《唐朝名画录》3. 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范宽《山水诀》4. 元代汤垕《画鉴》5.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李日华《六砚斋笔记》6. 清代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郑板桥《题画》十一、绘画流派与团体1. 宋代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文人画派(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2. 元代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3. 明代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华亭派(董其昌、莫是龙、陈继儒)4. 清代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弘仁)扬州八怪(金农、郑板桥、黄慎、李方膺等)5. 近现代海派(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十二、绘画教育与机构1. 古代画院制度(宋代翰林图画院、明代画院)2. 近现代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刘海粟、徐悲鸿等曾任教)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后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曾任校长)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潘天寿等曾任教)《中国绘画全集目录》补充篇十三、中国绘画的材料与工具1. 纸张宣纸棉纸高丽纸2. 墨松烟墨漆烟墨珍珠墨3. 颜料石青、石绿朱砂、银朱赭石、藤黄4. 毛笔狼毫羊毫兼毫5. 砚台端砚歙砚洮河砚十四、中国绘画的装裱与保存1. 装裱形式立轴扇面手卷册页2. 装裱工艺宣和装绫绢装纸本装3. 保存与修复防潮、防虫温度、湿度控制专业修复技术十五、中国绘画的海外传播与影响1. 丝绸之路绘画交流中亚绘画风格的影响佛教绘画的传入与融合2. 近现代海外交流中国绘画在西方艺术馆的展览中国画家在国际艺术舞台的成就3. 海外收藏与研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绘画藏品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绘画藏品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绘画藏品十六、中国绘画的数字化与网络传播1. 数字化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上海博物馆数字展览2. 网络平台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艺术类社交媒体与论坛3. 数字化教育在线绘画课程虚拟现实绘画体验通过这些补充内容,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中国绘画视角,不仅涵盖作品本身,还包括了绘画的材料、工艺、传播和现代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
47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8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49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0
a
Chinese art history
魏晋南北朝 绘画
51
a
Chinese art history
《竹林七贤》全图共分两面,一面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另一面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共为八人。
24
a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主要艺术活动在南梁时期。他与顾恺之、陆探 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绘画主要内容都是宗教人物,也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创造了中国佛教绘画第一种样式“张家样”,是吴道子出现以前最 为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他的绘画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 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 书法艺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绘画中,形成“点、曳、斫、拂”四个基本技 法。 ② 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 关系的“凹凸法” ,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③一反顾陆以来“骨秀清象”传统人物画样式,“面短而艳”、形象
6
a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魏晋之际绘画名家 东吴曹不兴、西晋张墨和卫协。 其时作品题材,一部分明显因袭汉代美术,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 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金谷园图、三都赋 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题材,也有部分名士和神仙像。
7
古代卷轴的画法
古代卷轴的画法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主要用于绘制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
下面是古代卷轴的画法的基本步骤:
1.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画纸(如宣纸)或丝绸作为画卷的载体。
将纸或绸料进行修剪和粘贴,制作成满足绘画需要的大小和形状。
2.设计构图:在纸卷上用铅笔或淡墨勾勒出整体布局和主题,确定画面的整体形状和分割。
3.研磨颜料:使用水墨研磨石或墨盒,将固体墨条与水搅拌磨碎,形成均匀的墨汁。
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其他颜料,如彩色漆或矿石颜料。
4.描绘轮廓:使用毛笔或细笔蘸取墨汁,在画卷上描绘出主要物体的轮廓线条。
在绘制山水画时,先描绘远近山峦和主要建筑物的轮廓。
5.填充细节:根据轮廓线条,使用不同粗细的毛笔,用墨汁逐渐填充物体的内部和细节部分。
通过变化的墨色和墨渍,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层次感。
6.补充颜色: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或画面的某些区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彩色颜料或淡墨进行点缀和修饰。
7.完成后整理:绘画完成后,对画卷进行整理、瘦身,修剪边缘,并加上标题和印章等细节。
古代卷轴的画法强调以墨线勾勒形象,注重表现意境和气韵,而不是追求细节和逼真性。
绘制过程中,画家需要运用虚实、浓淡、留白等技法,通过墨色和空间的变化表现出远近、形体和光影的变化,以营造出画面的意境和空灵感。
移动视点在中国长卷绘画的运用
关键词:移动视点;散点透视;长卷绘画一、移动视点的内涵与优势众所周知,传统的西方绘画一直讲究科学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尤其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倡导隐藏在神学背后具体知识的力量,透视学、解剖学等成为当时艺术的科学依据和支柱。
科学的透视法只是从一个固定角度和单一视点区域看对象,单点透视也叫焦点透视是西方常用的透视方法,这种透视法会出现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客观表现,如实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了三维效果,这种透视法可以满足西方人重视逻辑的思维习惯。
但单一的固定视点对于中国画家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觉得为什么要这样限制自己的视点,为什么我们不能去表现单一的固定的视点之外的世界?因而中国画大部分画家都不用焦点透视法,而采用的是散点透视,也就是使用移动视点,这种视觉观察方法可以根据画家的需求和感受,把远处近处所有景物都有机地摄入到自己的画面当中,从而进行自由的艺术创作,景随着人的视点移动,形成连贯的空间,欣赏者仿佛可以边走边看,悠游其中,而且可以满足中国人传统上对时空无限流转的基本观念。
唐代王维在《山水论》中曾提到:“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远人无目,远树无枝。
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
此是诀也。
”其中,“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便是运用了移动视点后的结果,也就是中国长卷绘画的散点透视法,通过移动视点的观察方法总结了一般景物的大致比例关系,如果采用西方的单点固定透视法,可能会出现人比山大,马比树高的现象,比如站在一颗大树前画风景,树可能会比山大,甚至树后面的景色会被遮挡看不见,但中国画家却要在视点上跳过这颗树,直接画出后面的山石云雾,亭台楼阁,视点是移动的,画面中的景物也会有序的展开,画家把所有景色都按照一定的比例包容在画面中,尤其适合在长卷绘画中运用,可以画出无边无际、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观。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对李成的画的点评,也说明了中国人对单点透视,就是所谓焦点透视的反感:“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国卷轴画的美术考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国卷轴画的美术考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纷呈,演出以中国水墨画的黑白基调开始。
地面上是中国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
此画运用“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文人山水画在宋代发展的时代背景是
A.封建制度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
B.社会动荡,佛教、道教发展,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C.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缓慢发展
答案:C。
有教育意义的中国画作品
有教育意义的中国画作品
以下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中国画作品:
1.《清明上河图》:这幅北宋时期的卷轴画描绘了当时京城汴京的繁华景象,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经济状况。
2. 《千里江山图》:这幅明代的长卷画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精细的绘制和丰富的细节,展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3. 《百鸟朝凤图》:这幅清代的屏风画以鸟类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风格,同时也传递了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4. 《孔子像》:这幅宋代的画像描绘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形象,通过孔子的形象和仪态,向人们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孝道、礼仪等。
5. 《水墨花鸟画》:这类作品以花鸟为主题,通过水墨的技法和笔墨的表现力,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传递了对自然界生物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这些中国画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够通过画面中的细节和主题,向人们传递一些教育意义,如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等。
中国风创意卷轴画
色彩运用:以中国红、墨黑等传统 色彩为主,营造古朴典雅的氛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文化内涵: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 美,传递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
卷轴画形式:采用卷轴画形式,展 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艺术魅力
创意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的融合 色彩运用:运用丰富的色彩,展现中国风卷轴画的独特魅力 构图技巧:运用独特的构图技巧,营造出具有现代感的视觉效果 艺术风格:将中国风卷轴画与现代艺术风格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代卷轴画:在当代,卷轴 画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 捧,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 形式
卷轴画的种类:山水、花鸟、人物等 卷轴画的特点:以线造型、构图巧妙、色彩丰富、意境深远 卷轴画与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卷轴画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展卷轴画艺术
色彩运用:采用中国传 统的色彩搭配,如红、 黄、绿、蓝等,营造出 浓郁的中国风情。
卷轴画的材料与结构 卷轴画的保养方法 卷轴画的修复与维护 卷轴画的收藏价值与注意事项
汇 报 人 :
● 色彩搭配与视觉冲击力
● 色彩搭配:运用中国传统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绿色等,营造出浓郁的中国风情 ● 视觉冲击力:通过创意卷轴画的构图、线条和色彩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观众的眼球
添加标题
文化交流:卷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在文化交流中, 中国风创意卷轴画可以作为文化代表之一,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卷轴画的概念与特点 卷轴画的起源时间 卷轴画的起源地 卷轴画与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中国卷轴画PPT
再 会
古 典
可标输 替全入
可标输 替全入
文
换选相 ,此关
换选相 ,此关
艺
文段文
文段文
字文字
字文字
格字内
格字内
式,容
式,容
不直,
不直,
会接操
会接操
发输作
发输作
古 发 即 此 容 请
生可段,在
典 改 替 文 操 此
变换字作处 。,,方输
文
艺 文 直 法 入
字接:相
格输鼠关
式入标文
不文全字
会本选内
古 发 即 此 容 请
古 格 的 方 直
式文法接
典 不 本 : 在 文 会 就 直 此
改可接输
艺 变 以 全 入
。替选文 换文本 更本内 改,容 ,输, 文入更 本新改
古 格 的 方 直
式文法接
典 不 本 : 在 文 会 就 直 此
改可接输
艺 变 以 全 入
。替选文 换文本 更本内 改,容 ,输, 文入更 本新改
古 格 的 方 直
文本即可替换,文字格式不会发生改变。
古典文艺
更改方法:直接全选文本,输入新的文本 就可以替换更改,文本格式不会改变。
古典文艺
更改方法:直接全选文本,输入新的文本 就可以替换更改,文本格式不会改变。
古典文艺
更改方法:直接全选文本,输入新的文本 就可以替换更改,文本格式不会改变。
古典文艺
更改方法:直接全选文本,输入新的文本 就可以替换更改,文本格式不会改变。
文段文 字文字 格字内
式,容
不直, 会接操 发输作
古 典 文 艺
古典文艺
更改方法:直接全选文本,输入新的文本 就可以替换更改,文本格式不会改变。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牛橛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5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造像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2
○ 绘画艺术
一、卷轴画: 1、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2、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风格: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笔法: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造型样式:曹衣出水 表现技法上:1、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2、张僧繇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18
壁画 一、壁画: 佛教壁画、墓室壁画 1、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2、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19
○ 绘画艺术 壁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 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六法”:
①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②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③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④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⑤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⑥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唐卡(藏族绘画)—搜狗百科
唐卡(藏族绘画)—搜狗百科唐卡唐卡类似于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
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
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
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把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
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
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陆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把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
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
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
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
绘制唐卡一般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而更高级的有珍珠唐卡、彩绘、刺绣、织锦、缂丝、提花、贴花和宝石缀制等约十余种。
中外美术流派介绍
达 达 主 义
超现实主义
抽象主义
未 来 主 义
马 拉 之 死 大 卫 法
( )
拿破仑加冕式
大卫(法)
《路易十四》
大卫
加冕典礼
大卫
安格尔(1780— 1867),16岁师从 大卫,在绘画方面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 人物画方面,他重 视对“自然”的观 察,追求的是简洁 的线的节奏。在他 看来,形是主要的, 色彩终归是属于感 情范畴的,他的守 则是素描生于色彩, 规范重于自由发挥、 遵守传统先于革新
特点:强调理性,在古代历史和现实 重大事件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突 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代表人物: 大卫(法) 《马拉之死》 《拿破仑加 冕》
安格尔(法) 《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前期)
1、背景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 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失望,开始寻 找新的精神寄托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正值资 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代, 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 封建主义统治,在文艺上反对古典主义的 束缚
冥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以宗教绘画为主
《鹿王本生图》(北魏敦煌壁画)
取材文学作品
东 晋 顾 恺 之 《 洛 神 赋 图 》
隋唐五代绘画作品
中国最早的卷轴画
远近山川,咫尺千里。
《游春图》 (隋 展子虔)
捣练图(唐 张萱 工笔人物画)
唐代人物画成熟,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工笔人物画)
2、特点 注重个性的描写,注意描写特殊事
件和奇特的人物,注意从现实生活 和中世纪文学故事中汲取题材,艺 术手法崇尚独创,追求形式的自然。
卷轴画名词解释
卷轴画名词解释
卷轴画是指以卷轴形式呈现的绘画作品。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绘画传统,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
卷轴画使用绢、纸或丝绸等材料作为载体,画家在上面进行创作。
画家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纸张材质和尺寸。
卷轴画通常采用传统的国画技法,例如水墨写意、设色、工笔等,但也可以结合一些西方绘画技巧。
卷轴画的特点是画面长卷展开,观者可以逐步展开卷轴,欣赏画作的整体和细节。
在展示时,卷轴画可以悬挂在墙上或卷藏在匣子里。
它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平面画有所不同,更注重于表现绘画的时间性和空间感。
卷轴画常常描绘传统文化、山水风景、花鸟、人物、历史事件等主题,以及诗词的配合。
它代表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和审美价值,被认为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清明上河图的意义和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意义和价值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它是一幅描绘了北宋民间繁荣热闹场景的卷轴画,以其生动、细腻、独特的风格和形式,被誉为当之无愧的千古绝唱。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清明上河图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它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城的城市景象,其中展现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比如,图上的市场、船只、桥梁等,都是代表着当时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等特点。
因此,此画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份表达当时历史文化、社会风貌与风俗民情的杰出作品。
其次,清明上河图对于后人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画面上的细节描绘是极为精细和准确的,包括建筑结构、人物造型、服饰等。
这些细节描绘展示了北宋时期的细微生活和文化现象,为研究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参考依据。
第三,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技法和表现形式代表了中国绘画的传统风格和特点。
它意在通过描绘现实景象来传达理想与情感,强调画家的表现个性和独特风格。
另外,清明上河图采用了透视法和风景呼应的手法,视觉效果强烈,引人入胜。
这些技法和表现形式使得清明上河图在艺术上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最后,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清明上河图中的画面和元素对于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性,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综上所述,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千古绝唱,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而其艺术技法和表现形式,不仅代表了中国绘画的传统风格和特点,也使得它在艺术上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因此,清明上河图的意义和价值不可估量。
中国文化古典中国风水墨卷轴立体ppt通用模板
单击此处请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添加标题
单击请添加段落文 字 单击请添加段落文 字
单击此处请添加标题
1
点击此处请添加您要 的内容文字点击此处
2
点击此处请添加您要 的内容文字点击此处
3
点击此处请添加您要 的内容文字点击此处
请添加您要的内容文
单击此处请添加标题 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 添加内容文 字
单击此处请 添加内容文 字
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 添加内容文 字 单击此处请 添加内容文 字
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请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点击此处 请添加字
单击此处请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汇 报 人 :
书 谢 谢画
欣 赏
戊 戌
xxx
汇 报 人 :
中 国戌
xxx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
壹
单击此处请添加标题
点击输入标 题内容
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
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请添加标题
文本
点击请添加文字
点击请添加文字
文本
文本
点击请添加文字
单击此处请添加标题
文本
文本
文本
单击此处请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请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请添加文本,单击此处请添加文本,单击此处请添 加文本,单击此处请添加文本,单击此处请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标题
贰
传统文化国画介绍
传统文化国画介绍
国画,又称“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它使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包括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
国画按题材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几大类,技法上则可分为具象和写意。
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即使描绘的是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画家也会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通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来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它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
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中国画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刍议唐代卷轴画的色彩
刍议唐代卷轴画的色彩On the Color of Scroll Paintings in Tang Dynasty李子怡Li Ziyi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2China Academy of Art,Hangzhou Zhejiang 310002摘要:唐代是我国绘画发展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
其中,唐代卷轴画是比壁画更加精美、细膩的绘画作品。
唐代卷轴画的色彩 种类丰富,颜料纯度高.对于后世绘画领域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文重点针对唐代卷轴画的色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唐代;卷轴画;色彩Abstract:The Tang Dynasty was the most glorious mom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inting.Among them,scroll paintings of the Tang Dynasty are more exquisite and delicate paintings than murals.The scroll paintings of the Tang Dynasty had a rich variety of colors and high purity of the pigments, which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inting field of later generation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1:he colors of scroll paintings in the Tang Dynasty for reference.Keywords:Tang Dynasty,scroll painting,color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文明成果最鼎盛的时期,也是色 彩最为浓烈的时期。
《百骏图》:中国绘画艺术的极致之作 - 副本
《百骏图》:中国绘画艺术的极致之作《百骏图》是明代著名画家郎世宁所绘制的一幅巨幅卷轴画,描绘了一百匹奔驰的骏马,每匹马形象各异,栩栩如生。
这幅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珍品,已经流传了数百年,至今仍被视为中国画史上的极致之作。
《百骏图》的画面非常庞大,总长度达24米,高1米,是中国古代卷轴画中最大的一幅之一。
画面上展示了一百匹骏马在各种不同的动态下奔跑、嬉戏、互动的情景,每一匹马都栩栩如生,使人不禁想起当时的画家是如何巧妙地捕捉和描绘这些马的。
画家郎世宁用了许多细节描绘来表现每一匹马的特点和个性。
每个马头、耳朵、眼睛、鼻子、口吻、蹄子都独具特色,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低头弯腰,有的伸展四肢,有的展翅欲飞,每一个细节都显得极为生动。
画面的构图也非常出色,画家利用透视法和层次感来表现马群的深度和远近,使画面更加立体。
此外,画家运用色彩也非常出色。
他选用鲜艳的色彩和绚烂的笔触来表现每一匹马的毛发和肌肉线条,使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同时,画家巧妙地运用纸张的质感和墨水的浓淡来表现每个细节和每个马的个性特点,使画面更加具有魅力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郎世宁的《百骏图》是中国绘画艺术的极致
之作,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
这幅画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珍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卷轴画:人物、山水、花鸟画中国卷轴画,大致开始于魏晋。
现存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摹本,就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卷轴画。
中国卷轴画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人物、山水、花鸟这三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卷轴人物画,自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来,经唐和五代、两宋,达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高峰。
元明清阶段,人物画相对衰落。
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是我国现在已发现的最早的独立的绘画。
它们是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197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用作“铭旌”,主题是引魂升天。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
号称画绝、才绝、痴绝“三绝”。
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线条婉转流畅,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一般。
提出绘画的最高要求是传神写照。
提出迁得妙想的绘画思想。
《洛神赋图》取材三国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图》取材自西晋诗人张华的文章《女史箴》。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被誉为南朝绘画三杰。
画龙点睛的故事与张僧繇有关。
魏晋时期的画论作品:顾恺之的《画评》《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续画品》等。
北朝著名画家有杨子华、曹仲达。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的画家,善画梵像。
画的人物衣纹紧密贴住身体,号称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唐代著名画学吴道子所画的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劲画,被誉为吴带当风。
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是迄今发现最早最完美的北齐壁画作品。
初唐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画风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西域画风为主。
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38.4x129.6;其作品还有《历代帝王图》《职贡图》《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等。
吴道子被誉为画圣。
代表作品《天王送子图》。
六朝美学以秀骨清像为标准,唐代追求丰腴华贵。
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是代表。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绢本设色,51.8x148张萱《捣练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绢本设色 37x147 宋摹本周昉画仕女具有“衣纹劲简,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33.7x204.8《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绢本设色 46x180孙位的画风清逸,代表作《高逸图》,追求魏晋风度。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感。
李思训号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号称小李将军。
他们父子堪称青绿山水的宗师。
李思训的代表作《江帆楼阁图》;李昭道的作品《明皇幸蜀图》。
李氏父子被誉为北宗之祖。
王维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创始人。
追求诗情画意。
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被誉为南宗之祖。
盛唐的薛稷善于画鹤,中唐的边鸾善画花卉、蜂蝶蝉雀。
韩滉善画牛,代表作《五牛图》。
唐代画马名家包括曹霸、韩干。
杜甫评价曹霸的马“一洗凡古万马空”。
韩干的代表作《照夜白》《牧马图》。
唐代画论: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维提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朱景玄《唐代名画录》提出“神、妙、能、逸”四品。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
唐代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墓前的浮雕作品。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南唐、西蜀美术成就较高。
人物画涌现出周文矩、顾闳中两位杰出画家。
周文矩代表作《重屏会棋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重点掌握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徐黄体异:即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指的是五代时期画家黄荃和徐熙的绘画风格。
黄家富贵指的是五代西蜀画家黄荃父子的绘画风格,善画宫廷珍禽名花,造型写实、笔法精细典雅、色彩晕染柔和情态生动,充满富贵气息;徐熙野逸指的是南唐士大夫画家徐熙常游于田野园囿,观察花鸟禽虫果蔬之类的情态,用笔随意,不求精勾细描,略加色彩,突破了唐代以来的细笔填色的表现方式。
宋代设立画院,文人画、风俗画兴起。
掌握文人画的概念和代表画家。
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沿袭吴道子风采。
李公麟(1049-1106),安徽人,号龙眠居士。
代表作《维摩诘图》、《西园雅集图》。
梁楷、法常等人采用减笔画法,创出新的风格。
梁楷代表作品:《太白行吟图》、《布袋和尚图》等。
法常:四川人,故宫博物院藏其《写生蔬果》《鹤图轴》。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古代风俗画的最杰出代表作。
需要详细了解作品。
李嵩、苏汉臣等人画的风俗画亦是成就卓然。
如李嵩的《货郎担图》、苏汉臣的《百子嬉春图》、《秋庭戏婴图》。
还有一些历史题材绘画。
如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李唐的《采薇图》。
所谓:古今之画,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各随时代不同,然以元继宋,足称劲。
——《宝绘录》元代文人画成为主流,不设画院。
山水画发展兴盛。
花鸟画大发展,人物画稍逊。
明清时期受到宋代朱程理学影响,进入文化总结时期。
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明末产生启蒙思想,涌现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等学者。
明清小说作品繁荣。
美术方面,设立画院,文人画与院画交相呼应,出现很多画派。
如浙派、吴派、松江派、新安派、娄东派、虞山派、金陵派、扬州画派(扬州八怪,重点掌握郑板桥,郑板桥即郑燮,善于画竹)、上海画派、岭南画派等。
民间美术兴起,形成三大年画中心: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等地。
明代人物画家:陈洪绶(1598-1652)为代表,字章侯,号“老莲”,浙江人。
代表作《九歌图》、《水浒叶子》、《西厢记》、《归来图》等。
曾鲸(1568-1650),字波臣,善画肖像画,作品《顾与治像》、《王时敏像》等。
采用西洋画法,画面具有凹凸感。
戴进(1388-1464),是明代开宗立派的人物,声誉卓著。
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人,出身画工家庭。
宣德年间,进宫廷画院,因作品《秋江独钓图》引起妒忌而离开画院。
这幅作品时期晚年之作,细节交待精细,感染力强,钟馗形象威严,目光锐利,暗含忧愤不平之情。
唐寅的《王蜀宫伎图》描绘前蜀四个宫女,身着道衣,头戴莲花冠,姿容妍丽,笔墨精细严谨,人物面部做三白赋色,是唐寅人物画的代表作。
清代上海画派任颐,字伯年(1840-1895),生于萧山,早年受其父影响善画,曾当过太平军,后来到上海谋生,与吴昌硕、吴友如等交往。
任颐学习过西洋技法,造型能力深厚。
技法全面。
花了很多民间题材、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等,作品思想明确,通俗平易,为市民喜爱。
山水画在先秦就出现。
史载:“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那时的山水属于幼稚阶段。
南北朝时期,山水有所发展,其特点是“人比山大,水不容泛”。
没有解决人物和山水的比例关系。
隋唐时期基本独立发展,形成体系。
追求诗情画意以及天人合一的精神,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代时期,宫廷开始设置画院,重视山水画的创作,山水画逐渐成熟,讲究意境。
五代战乱较多,绘画艺术总体不是很昌盛。
但是荆浩和关仝(同)的山水画创作取得巨大成就。
荆浩的真迹《匡庐图》表现出北方大山大水的雄伟壮观,在景物取舍、构图处理和技法运用方面有新的突破。
全景式构图,视觉空间感强,被后人称为“全景山水”。
荆浩撰写《笔法记》,提出气、韵、思、景、笔、墨等绘画六要。
他还将艺术家创造出意境格调的原因归结于“筋、肉、骨、气”,重视绘画的风骨。
荆浩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他和弟子关同成为宋代画家的楷模。
关同的作品《山溪待渡图》继承荆浩的风格,并展示自己的艺术特色,更注重用笔,达到“笔愈减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的境界,号称关家山水。
南方以南唐的画家董源和巨然为代表,所画山水画具有秀丽华润的特点。
董源画风平淡天真,“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代表作《潇湘图》。
创披麻皴、点子皴。
巨然,笔墨秀润。
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在宋元时期。
经历了三个风格面貌。
(1)北宋前期山水绘画受到五代的荆浩关同的影响。
画家李成、范宽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李成初学关同,后来自成一家,善于描绘北方山水,现在无真迹传世。
范宽受到李成的影响,代表作《溪山行旅图》。
画作者常年生活的西北关中一代的雄壮山景,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
山腰一线飞瀑直泻而下,山下溪涧曲折,道路平阔,几乘马匹缓行。
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藏于天津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是王希孟,英年早逝,留下作品《千里江山图卷》精细勾染,色彩运用入微。
赵伯驹和赵伯骕也是青绿山水的代表画家。
米芾和其子米友仁创造了米点山水,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勾皴,形成含蓄空蒙的特点。
北宋的山水画在表现感情方面不是很明显直接,而是通过纯粹客观的描写自然景色来寄托思想情感,画家的主观色彩不是很强烈,这是北宋山水画的特点。
(2)南宋山水画南松山水画于北宋明显不同。
受到宫廷画院追求诗意的画风影响,含蓄表现意境成为所有山水画家的追求。
南宋四家的作品为代表。
南宋四家指的是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夏圭、刘松年、李唐。
(李唐的《采薇图》要会分析)马远号称“马一角”。
作品《寒江独钓图》,计白当黑,简练的线条,淡廖的笔墨,突出了江面空旷渺茫、寒意萧疏的气氛。
意境突出,引人神往。
(其代表作还有《踏歌图》)南宋山水画特点:1、根据主题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裁剪,选择最能表现画家情感和诗意的局部或者细节,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
2、画面留白,计白当黑,虚实相生。
夏圭号称“夏半边”。
其最有名的作品《山水十二景》长卷仅剩四景流散海外,意境丰富。
(3)元代山水画元代前期画家的代表是赵孟頫和钱选。
赵孟頫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文人画正式确立,绘画审美趣味比以前有所不同。
宋代苏轼、米芾等人已经倡导了文人画的诞生。
元四家则是代表人物。
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画家。
文人画强调文人审美趣味与笔墨意趣。
自元代开始,作品多由绢画改为纸画,更易于展示水墨的独特艺术魅力。
倪瓒(号云林,1301-1374),无锡人。
一再强调“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1280-1354),浙江嘉兴人。
说“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
这种绘画美学思想是一种突破。
元代绘画开始,画上题诗文配合画面,形成诗书画印结合的特点。
水墨山水从此压倒青绿山水居于画坛主宰地位。
倪瓒作品《渔庄秋霁图》、《古木幽篁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吴镇《渔父图》等作品都具有代表性,风格萧疏淡雅。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
本姓陆,幼年父母亡故,过继黄家,黄翁年近九十得子,故取名公望。
黄公望博览群书,曾一度为官,后来当道士,晚年移居浙江富春山,与雅士往来。
书画取法荆浩、董源、赵松雪等人,著有《写山水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