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林则徐看近代中国早期翻译

胥庆杰 11060121 摘要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禁烟期间,曾组织了翻译班子翻译外文书报,借以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资料,为中国近代翻译史揭开了光辉的一页。此举不但开辟了近代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的先河,也促进了近代进步思想的兴发。本文主要介绍了林则徐翻译的内容和特色,并探讨了其对近代历史的影响。

引言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等,是鸦片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公并非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人,但他却是把学习西方与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紧密结合的第一人。他领导国人英勇反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 ,为谋求祖国独立富强发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先声,成为近代中国“举起反帝斗争旗帜的第一人”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本文即对林氏当年发起、组织有关翻译活动及影响谈谈个人一些看法。

禁烟运动成为翻译起因

1838年12月(清道光十八年冬),54岁的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在当时,清政府的无知和排外,使中国“沿海文武官员牟不谙夷情”[2],中国人“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厉"。为了在外事活动中知己知彼,掌握主动,林则徐即到广州就组织了翻译班子。这些人可考证的主要有四人:亚孟、袁德辉、亚林和梁进德[3]。四人都曾留学国外,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林则徐迅速扩充了西方知识。

翻译源语的选取和特色

林则徐组织翻译的材料可以按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地理、律法、贸易方面的书籍;二是来往信件、文书;三是新闻报刊。

最初翻译的是可收集到的外文报刊等。林称这些外文报刊起初是“零星译出”,后按时序“统钉数本”。[4] 林将报刊译稿统称为《澳门新闻纸》,是指采用的原刊均在澳门出版。实际上澳门当时原本没有任何英文报刊,但在林整顿海防期间,原先在广东刊行的三种英文报刊《中国丛报》、《广州记录报》和《广州新闻》均短期迁至澳门。《澳门新闻纸》即选译自这三种英文报刊。林翻译这些资料,是为了了解敌人的情况。所以,着重翻译鸦片生产、西方对中国禁烟的反应,以及西方对中国边疆周围邻近国家的侵略活动资料。不仅如此,林还将此视为制定对外制驭之术的基础,再给道光的奏折中表示“现值防夷契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5]。

林译书籍中影响最大者当推梁启超誉为“新地理之嚆矢”的《四洲志》。林于1840年组织翻译《四洲志》。《四洲志》是译自英人慕瑞(Hugy Murray)所著《世界地理大全》(Cyclopedia of Geography),该书于1836年出版,全书介绍世界五大洲的地理、历史沿革。林则徐在该书出版三年之后,就组织人员进行翻译,其接受西方的信息速度是相当快的。这本书是经过林则徐精心编辑而成的一本编译著作。在编排上林则徐也做了一些调整,该书作者慕瑞身为英国人,写此书时

自然先叙欧洲,然后再讲其他各洲。而林因编译此书给中国人看,因此在编排上没有沿袭原作者的顺序,而是以中国为主,由近及远,由东及西。除略去读者熟悉的中国部分外,先叙南方邻国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缅甸,然后是西南邻邦印度,再到亚洲西南诸国,接着是非洲、欧洲,最后才是美洲。显然这种编排顺序,体现了林则徐以我为主的意向。其次,林改正了原著中某些错误和不妥的说法,如原著将统一的中国分裂为三个部分:中国、西藏、东鞑鞑里,而把后两部分说成是纳入中国版图的外国领土。凡遇到此类问题,他均予以改正。这部书对林认识世界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而且重要的是还成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重要蓝本,而且该书必定还要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承担重要的文化使命。

林有意进一步了解外国法律,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上的法律依据。1839年伦敦出版的英国僧侣地儿洼的《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从宗教和道德的立场攻击鸦片贸易,这本书的翻译使林等人知道英国国内也有人反对鸦片贸易,并注意把合法生意和非法走私区分开来,打击的只是鸦片贸易,对外国来华从事的正当生意则积极支持。袁德辉向他介绍滑达尔的《各国律例》。该书出版于1758年,1834年出版英译本,当时是欧洲外交家的通用手册。为保证翻译质量,林则徐让伯驾和袁德辉同时翻译该书,但只要求节译有关“战争、封锁和禁运”的部分[6],完全是为筹办洋务而用,也由此可见林在译事活动上的实用主义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林则徐组织翻译的书信及案牍文件。这一部分材料中既有中文译成英文的,也有英文译成中文的。最著名的当属给英国女王的照会。当时第一次虎门销烟后,为了使“再无鸦片之传染”,“必外邦无鸦片之栽种而后可”[7]林曾起草一个底稿,但随即搁置不用。1839年六月初九日,林收到了“夷人治罪专条”,于是着手第二个手稿。这件照会除了要求英国合作禁烟之外,还将清政府的“夷人治罪专条”通知英女王。虽然林最后未能将这封信递给英国女王,但他对该信的慎重态度仍值得一提。信写成后,为了准确译成英文,先由袁德辉将中文译成英文,又让亨德回译成中文,目的在于鉴别重译与原文有多少差别。林对亨德不放心,最后,请在广州开眼科医院的美国人巴驾医生帮忙。林对待翻译之谨慎由此可见一斑。一是其谦虚、务实的态度,这表现在他虚心采纳外人的建议,当外人指出译文有毛病时,他亦有误必改,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这一点即便今天也值得我们学习;其次,是其谨慎的态度,同样的材料,林一般会要求中国译员和懂中文的外人同时翻译。

结语

为了了解西方,年已55岁的林则徐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去学习英文,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了解西方到学习西方之长技,这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艰难的第一步。林则徐站在这思潮的前列,不愧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翻译活动,对近代思想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尤其给予十九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以十分重大的影响。康有为曾推崇林则徐说:“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林则徐作为晚晴封建时代最尊贵的“钦差大臣”,突破了“夷夏之防”和“夷夏之辨”的禁区,表现了他学西方的主动和开放态度。更证明了他的思想认识水平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人。

参考文献

[1] 林则徐评传林庆元著

[2] 林则徐. 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现代史研究室编. 林则徐集奏稿[A].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