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近代史 专题二 林则徐是英雄还是罪人
1、作者否定林则徐是民族英雄的依据是什么?
A、禁烟措施昏聩愚昧 B、抗英方法昏聩愚昧 C、运气好,去世及时
林则徐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吗?
2、你认为评判民族英雄的标准有哪一些?
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利益作出贡献的人 对本民族发展发挥过重大历史作用的人 对民众思想精神起过积极激励作用的人
3、作者的假设在当时有没有可能实现?
英国在华商务监督
3、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25日, 林则徐把收缴来的 鸦片(19187箱和 2119袋,总重量 2376254斤)在虎 门海滩当众销毁。
相关: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义律敦促伦敦对中国采取“迅速而有力的措施” 英国商人们组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 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 中国”的决定。
乾隆皇帝
嘉庆皇帝
英国希望开辟中国市场,而中国统治者对贸易没有任何兴趣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 输入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导致了鸦片战 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虎门销烟
林则徐
专题二 英雄还是罪人?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一、林则徐的禁烟与销烟
2015-7-22
1、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
2015-7-22
公告
本总监督兹谨以不列颠女王陛下 政府的名义并代表政府,责令在 广州的所有女王陛下之臣民,为 效忠女王陛下政府,将他们各自 掌管的鸦片即行缴出,以便转交 中国政府······且本总监 督兹为了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并 代表政府,充分而毫无保留地对 缴出鸦片经我之手转交中国政府 的全体及每一位女王陛下的臣民 负责。
第一,这场战争并不是为了庇护鸦片走私,而是为了惩罚中国 人在和英国人的外交过程中表现出的不 和不 。第 二,如果英国不能迫使中国平等对待英国,那么英国很有可能 失去在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平等对待和尊重。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1、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2、“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3、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1839年6月25日)是清政府委派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最终成功销毁鸦片两百多万斤。
道光年间,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止吸烟。
林则徐成为钦差大臣之后,引起弛烟派和满州贵族不满,但碍于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开反对,只得暗中阻挠。
弛烟派首领琦善向林则徐威迫利诱,后人记述当时的情况:“道出直隶,遇直隶琦善,嘱文忠无启边衅。
盖文忠任江臬时,琦为总督,曾荐文忠,今忌文忠故言此,论似公而意则私也。
文忠漫应之。
”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国际上后来将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关于鸦片战争中的故事
关于鸦片战争中的故事鸦片战争是一场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战争,它的发生背后涉及到的不仅仅是鸦片贸易引发的问题,还有中国和西方列强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矛盾。
这场战争始于1839年,最终在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之后结束。
鸦片战争中涉及了很多的故事和经历,下面我就以四个小故事为例,来简单介绍一下鸦片战争中涉及的一些人物和事件。
一、林则徐铲灭鸦片林则徐是一位清朝的官员,他曾被派往福建沿海的禁烟总局担任官职。
当时,福州港、厦门港等沿海城市的鸦片贸易非常猖獗,这对于清朝政府的财政和社会治理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林则徐在这个背景下开始了他的铲灭鸦片的行动,他发起了一系列的禁烟运动,没收了大量的鸦片,关闭了一些鸦片走私的小港口,打击了一批走私贩子。
他的这些行动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支持和肯定,也引发了英国商人的不满,这最终成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导火索。
二、林则徐的奏折林则徐一系列的铲灭鸦片的行动,不仅仅是对于鸦片贸易的扼制,更是对于清朝政府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表现。
他在奏折中指出:“万物贵生育,妇人最贵。
”这个观点表达了他对于女性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明确了中国文化的信仰和操守。
林则徐的奏折不仅对于他的小组织有影响,也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反鸦片运动,成为了清朝政府铲灭鸦片的重要支持。
三、英国舰队的残暴英国舰队在鸦片战争期间表现出了残暴的一面。
他们扫荡了中国沿海的渔村和城市,轮流轰炸,并迫使中国将北京的颐和园等文化遗产开放供他们参观。
最终,英国舰队直接进攻中国的海军基地,并在南京条约中获得了许多有利的权益。
这些行动引发了中国人民和政府的强烈愤怒,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之一。
四、强争着占领中国,勾心斗角英法联军在攻克中国洋务派创办的天津学堂之后,当地的中国人强烈抗议,而英法联军则借此为机会对付中国。
他们反复策划、勾心斗角,试图将中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最终,经过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不得不放弃很多领土和资源,而英法联军则在打败中国之后获得了很多的权益和资产。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他们认为林则徐不仅不是民族英雄,还是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
他们认为在虎门销烟这件事情中,林则徐做法太强硬,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当,惹怒了外国人,最后他们找了借口挑起鸦片战争。
最后我们战败,割地赔款,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虎门销烟就是战争的导火索,林则徐就是其中罪魁祸首,他们还认为林则徐应该负起这场战争的责任。
他们认为其实鸦片的危害也没有那么大,只要稍加控制就行了。
还能从中获取大量税收,就像现在的吸烟有害健康,只要标上鸦片有害健康就行了。
林则徐贸然禁烟不可取,对鸦片的危害有些危言耸听。
那么,林则徐为什么一定要虎门销烟呢?这种观点可行吗?让我们看看当时清朝的男子女子都变成什么样了?清朝晚期,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吸食鸦片的人群越来越多。
最后连军队和女性也参与到吸烟片中来。
随之而来的就是白银大量外流,百姓贫困。
最关键的是,大量吸食鸦片,让人们身体逐渐变差,瘦骨如柴,精神也变得萎靡不振。
男子身体素质变差,甚至弱不禁风。
很多军队士兵也吸鸦片,导致战斗力很差,严重的连武器装备都拿不稳。
可见当时清朝军队战斗力低到何种程度,腐败到什么地步?所以,林则徐才提出必须禁烟,否则几十年后中国就没有可以御敌之兵,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
鸦片不仅对国家,家庭,男子危害严重。
对女子来说也一样。
不论男女老少,绝大多数的人们已经对鸦片产生了依赖,并且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甚至为了得到鸦片不择手段,甚至是牺牲自己的所有来换取。
在钱财耗尽后,一心只想吸鸦片的她们纷纷自愿献出自己身体去换取金钱和鸦片。
只要有鸦片,一切道德耻辱都不复存在。
被别人蹂躏而不自知,出卖肉体也没有任何感觉。
因为只要吸鸦片上瘾,就会沉迷虚幻的世界中而不能自拔。
只能任人玩弄,成为他人的玩物和工具。
直到身体变垮,失去价值,走向死亡。
很多家庭因为鸦片而亲人反目,家破人亡,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处境悲惨。
看到清朝这些男人女人的行为和做法,谁还会反对林则徐禁烟呢?所以说虎门销烟是中国历史上浓烈重彩的一笔。
论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论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和伟大的爱国者。
由于他在鸦片战争中的影响和作用,他的生平事迹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注意,清朝就有人著书、编年谱,详细记载他的活动和思想,并汇集林则徐的诗文、信札、奏稿,编辑文集。
民国后,关于林则徐的传记、资料也出版了不少。
但真正对林则徐进行科学研究和大规模地编辑出版林则徐文集应当说是建国后开始的。
建国后,除大量出版与林则徐研究有密切关系的鸦片战争史料外,还出版了《林则徐集》的奏稿、公牍、日记、书简等,为林则徐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史学界一致认为,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高度的爱国精神贯穿了他整个一生。
分歧是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的阶级属性问题。
杨国桢认为,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属于地主阶级范畴。
丁名楠等则认为,林则徐的爱国主义已从本阶级的思想中游离出来,升华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属于人民的范围。
至于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人们则有下列的阐述: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张斌荣,俞祖华等人认为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那就是:“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首先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拮据,国库空虚。
其次,鸦片贸易使整个地主阶级更加腐朽不堪。
再次大量鸦片的涌入导致吸食者的明显增加,必将危害清王朝的统治,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
”戴逸、张代春、徐飞等人主要认为林则徐禁烟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是:“首先林则徐所在地位具有特殊性。
其次,这也是林则徐民本思想发展的结果,在政治实践中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民心可用,民心可恃。
再次,林则徐还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了我国民族英雄和爱国者的坚持的‘抵御外侮’的传统思想。
”当然这样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与林则徐的家教良好,父亲对其进行严格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的教育,使其从小就树立了爱国的思想分不开。
成弓认为:由于清政府的腐败,鸦片不可能做到另行禁止。
林则徐:鸦片战争后的反帝斗争先驱
1840年,英国发 动鸦片战争,林则 徐被任命为钦差大 臣,前往广东禁烟
林则徐采取强硬措 施,收缴英商鸦片, 并进行销毁
英军进犯广东,林 则徐领导军民进行 抵抗,最终迫使英 军撤退
鸦片战争后,林则 徐被革职查办,成 为反帝斗争的先驱
背景:因禁烟运动被贬 地点:新疆伊犁
时间:1842年
影响:流放期间关注边防事务, 为后来反帝斗争奠定基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认知局限性:林则徐对于西方的了 解有限,对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 认知不足,这使得他在处理涉外事 务时存在一定的失误和不当。
军事局限性:尽管林则徐在禁烟和 抗英斗争中表现出色,但在近代战 争的背景下,他的军事思想和技术 相对落后,难以应对现代化的军事 挑战。
时代背景:林则徐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缺乏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反帝斗争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 面临列强瓜分的危机
具体行动:领导禁烟运动,抗击英 军侵略,推动民族觉醒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林则徐的反帝斗争思想:坚决反对 列强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独立
对后世的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发 展的基础,必须坚决捍卫
Part Three
抗击英军:领导清军与英军 展开激战,取得部分胜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受制于传统观念和时代背景,林则徐对西方列强的认知有限,未能充分 认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受到清朝政治体制和官僚制度的束缚,林则徐在反帝斗争中缺乏足够的 自主权和资源支持,难以有效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林则徐无法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反 帝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人物评价林则徐
成就二 放眼世界第一人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 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 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 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 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 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 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 《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 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 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 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 山者。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对林则徐作了 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 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美国学者马士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中,说林则徐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 员”“是(道光)皇帝的化身”。他认为“林钦差 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 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 手段。”
自道光十九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0月清廷革林 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 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 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 于侵略的决心。
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备受尊敬和崇敬的人物。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实业家和思想家。
林则徐的最著名的贡献是他在鸦片战争期间坚决反对鸦片贸易,并主张堵塞鸦片销售,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在这个忧心忡忡的时期,他以他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行成为了一个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于清道光年间,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一直以来都梦想着为国家做出贡献。
当他看到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和民众的痛苦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站出来,成为中国反对鸦片贸易的旗手。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时期担任福建巡抚,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他从不退缩。
他积极采取措施严厉打击鸦片贸易,包括禁止鸦片销售和烧毁鸦片。
他还加强了边防防务,提高了军队的实力,以保卫国家免受外来侵略的威胁。
林则徐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他不仅采取了实际的行动来抗击鸦片贸易,还主动与外国使节进行谈判,力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尽管他并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但他的努力和坚持为中国的反鸦片运动树立了榜样。
林则徐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反对鸦片贸易的行动,更在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现代化的追求。
他认识到鸦片贸易只是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根本问题是中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因此,他致力于推动自强运动,鼓励人们注重农业、工商业和教育的发展。
他还倡导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林则徐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赞扬和赞扬。
他被誉为民族英雄,被视为近代中国的楷模和先驱者。
他的理念和行为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总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
他以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勇敢地反对鸦片贸易,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他的努力和贡献不仅在于抗击鸦片贸易,更在于他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追求。
因此,他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认可和尊敬,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班级:10旅游管理2班学号:10250801249姓名:刘璐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个人认为,在清朝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人物,非禁烟功臣林则徐莫属。
有些观点认为林则徐禁烟的做法有待商榷,并没有根除鸦片交易,还镇压了农民起义,所以不能算是个功臣。
而我认为,人无完人,林则徐也难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但至少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更是直抒了他心系国家,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这些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吗?个人认为,对于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大概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禁烟的民族英雄。
在英国贩卖鸦片之际,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毁所收鸦片的行动,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大长中国人民的反英斗志。
更为难得的是,他禁烟却不禁商,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二)为民办实事,是抗英战争中的抵抗派的代表人物。
林则徐虽居高位,却清廉自好,心系民生,为民服务,是难得的大清官,被百姓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还着力于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改进军事技术,同时招募渔民编成水军,屡败英军的挑衅。
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是当之无愧的抗英英雄。
(三)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在被道光帝派往广东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期间,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组织翻译西方书刊,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四)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林则徐在1840年9月被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一起来看看吧。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的关系提到鸦片战争,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林则徐,因为,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鸦片战争是我国第一次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战争,而林则徐被称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有很多学者试图解读林则徐与鸦片战争之间一些讳莫如深的联系。
他曾因统治者的意志不坚而流放新疆,他曾被定为引起鸦片战争的千古罪人。
鸦片战争的炮声打开了闭关锁国的满清王朝紧锁的大门,也打碎了林则徐中兴大清的愿望。
殊不知即便是没有虎门销烟这一举动,英国的侵略者们也迟早会发动鸦片战争的,林则徐只不过是提前揭露了他们嘴脸而已。
不能把清廷战败的责任都归咎在他一个人身上。
可有一封林则徐的一封亲笔信使得他与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变得难以理解。
他在被解职流放去伊犁之前曾给自己的至交好友在信中说道:“我军与英军最大的差距首要在于武器装备,若是这一局面不能扭转,即便是岳飞韩世忠复生也无济于事。
但你要切记,不要把我的话声张出去。
”这就使得很多学者不得不怀疑林则徐别有用心。
其实不然,林则徐在此之前向道光帝进言,要购买西式大炮,无奈被道光帝指责为胡言乱语。
报国无门的林则徐满心悲愤,大清帝国正值多事之秋,江山时刻风雨飘摇。
而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法阻止。
道光三十年,在一座孤独的院落里,已到弥留之际的林则徐在夕阳斜照之下老泪纵横,十年前的鸦片战争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他在这无奈与悲凉中走完了这一生。
林则徐因鸦片战争而成名,鸦片战争因林则徐而永载史册。
鸦片战争的目的英国的十九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后,原料短缺,急需产品倾销地,当时中国几乎禁止对外贸易,英国面对中国这个大市场自然不肯罢休,于是偷偷往中国运输鸦片,意图用鸦片打开中国市场。
民族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的名臣
民族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的名臣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伟大政治家、改革家和民族英雄。
他在鸦片战争时期展现了出色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林则徐于1785年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的家庭中。
他从小读书学礼,秉承家族的传统,注重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忠诚、勇敢和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等。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压迫,而清朝政府的无能和腐败更加加剧了中国的困境。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林则徐挺身而出,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希望。
作为福建巡抚,林则徐领导福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来打击鸦片贸易。
他制定了禁烟法,以及加强海关管理和禁止鸦片贸易的政策。
他还通过加强士兵的训练和装备来提升福建军队的实力,以保护国土安全。
林则徐的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地遏制了鸦片贸易,挽回了中国的尊严和权威。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还起到了重要的外交角色。
他积极向外国使节传达中国政府的立场,力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中外之间的矛盾。
他的外交工作为中国争取了时间和机会,为将来的反击和抵抗创造了条件。
林则徐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深知国家的困境来自于政治体制的腐败和落后,于是提出了各种建议和改革方案。
他主张加强国家军队的建设,提出了修订军制、改革军队编制和推行洋务运动等重要举措。
他还呼吁改善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推动经济发展,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林则徐是一位不畏艰险、坚持原则的爱国志士。
他在鸦片战争期间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勇往直前。
他不仅努力保卫国家利益,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了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展现了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林则徐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
他为中国树立了民族英雄的典范,激励了后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他的事迹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称赞和尊重,成为了中外历史学家研究的重要对象。
民族英雄林则徐抗击鸦片战争的伟大家
民族英雄林则徐抗击鸦片战争的伟大家林则徐,江苏宜兴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以其出色的才能与深思熟虑的决策,成功抗击了鸦片战争,为中国人民维护了国家尊严与民族利益。
林则徐在中国封建制度的背景下,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他虚心好学,精研经史著作,广泛涉猎各种学问。
他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储备,加之聪明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得他在政治舞台上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能力。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任职于福建巡抚,他早已对鸦片问题有所触动。
他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到鸦片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危害,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贸易问题,更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大问题。
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全力以赴保护国家和人民。
林则徐在抗击鸦片战争的斗争中,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
首先,他积极出击,在福建筹建海防工事和设立重兵防线,以阻止外敌的入侵。
其次,他以大义凌然的理念,通过封禁鸦片商贩和鸦片烟草,剪断了敌人收入的渠道,强力打击了鸦片的生产和买卖。
此外,林则徐利用自己对英法外交政策的了解,与各方势力进行精准的外交斗争,争取到了外国力量的支持和拥护。
这些措施无一不展现出了林则徐的高明手腕和过人智谋。
林则徐在抗击鸦片战争中,不仅仅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他更是一位倡导思想的家国情怀者。
他提倡勤政廉政,并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明相结合,试图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此外,他还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改革,通过修订国文教材、推广新学制等措施,提高了教育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国家发展的人才。
林则徐的英勇事迹与卓越贡献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赞誉与敬仰。
他是中国民族英雄的杰出代表,是近代史上的名人。
他的一生,用实际行动和智慧践行了儒家思想的伟大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民族自尊。
林则徐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精神,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民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汲取他的勇气和智慧,坚定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我们的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林则徐的鸦片战争与反抗
林则徐的鸦片战争与反抗林则徐是中国晚清初期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在鸦片战争中的作用尤为显著,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才智和果断的领导能力,更体现了他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意志。
1840年代初,西方列强纷纷将鸦片输出到中国,中国社会一时间沉浸在瘾君子的泛滥之中。
林则徐深知此举对国家经济、民生造成的严重危害,于是主持了禁烟运动,以剿灭鸦片贸易。
他提出“以铁的意志,制戒严禁,莫使得瘾君子得半步之便。
对管辖的长官做到必戒必捕,对通行的洋商必劝必逐”。
通过禁止鸦片贸易,不仅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更展现了林则徐的果断和决断。
然而,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以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深思熟虑的策略应对,为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在战争爆发初期,奉命筹建水师,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各类训练,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船队。
擅长文官武将兼备的他不仅在指挥作战中游刃有余,更在政治外交中处理得当。
林则徐以峥嵘华夏,振武扬威,将中华儿女的反抗意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继续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积极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倡实业兴国,并在广东、福建等地兴办了洋务学堂,力求强国富民。
同时,他还颁行“铁船令”,提倡修造铁甲舰,推动中国军事技术的现代化。
这些举措不仅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更为今后的抗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体来看,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极高的政治智慧,他的反抗之路漫长而曲折,但他始终怀揣着报国之心,为中国近代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林则徐的坚韧意志和英勇行动,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后人继续前行,为民族的独立和强大不懈奋斗。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关天培死守虎门炮台)鸦片战争1、1840年6月—1842年8月2、《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3复习资料、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1、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
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其中,“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
“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林则徐锦衣卫与鸦片战争的胜利者
林则徐锦衣卫与鸦片战争的胜利者林则徐锦衣卫,是中国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位重要官员,也是鸦片战争的胜利者之一。
在这场历史性的战争中,林则徐与他领导的锦衣卫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获得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也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这场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起因是英国向中国大量贩卖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贩毒问题。
林则徐作为当时的钦差大臣,被派往广州处理与英国的外交事务。
他秉持着坚定的民族觉醒和反侵略精神,决心要消除贩毒问题,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林则徐锦衣卫是道光年间设立的特别负责保护皇帝及其宫廷安全的机构。
而在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任命为锦衣卫总督,负责领导和组织锦衣卫进行抵抗英国侵略的斗争。
林则徐毫不畏惧,坚持打击贩毒行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和禁绝鸦片的流通。
他毫不动摇地领导着锦衣卫人员,积极参与抗击外敌的工作。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举动和决策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敢。
他通过发动舆论,提高民众的抗战意识,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
他还利用锦衣卫的力量,积极搜查和缴获鸦片,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禁烟运动。
这些行动有效地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实力,使他们陷入了困境。
最终,英国方面经过一系列失败和挫折后,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
林则徐锦衣卫在鸦片战争中的胜利也代表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军事对抗,更是中国人民民族团结的象征。
林则徐通过他的行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使他们认识到保卫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他也坚信只有通过团结一致、与外敌坚决抗争,才能守卫祖国的尊严和独立。
虽然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这场战争也是中国民族精神觉醒的起点。
林则徐锦衣卫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领导能力,对于鸦片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所代表的勇敢和坚定,为后来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的恢复和增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与历史评价
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与历史评价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重要历史节点,而在这次战争中,出现了很多民族英雄。
这些英雄都在各自的领域内,为了民族的利益和荣誉,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的壮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
一、林则徐:以法治国,倡导开放林则徐被誉为民族英雄,他是一位伟大的国民政治家、文化名流、教育家和改革家。
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为了改造中国社会,大力实施法制改革,倡导国家开放,使得中国在世界上更有声望。
林则徐在1840年出使英国,切身感受到了西方强国的科技发展和法治建设,也深入体悟到中国落后的困境。
于是,他回国后积极倡导循“法治国”,强调治国的重要性。
林则徐认为,“一国之民,非法不可治,非道不可行,非德不可存,非正不可治”。
他的思想推动了晚清法律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学以成法”的口号,更是亲自为行业撰写法律条规,还为广大民众平反冤案,坚决实施法律公正,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魏源:民族自强的代表者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民族自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中国要发展近代工业和文化的主张,为中国的科技和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源在鸦片战争前曾进行过多次日本考察,深刻地认识到日本快速崛起的原因在于其积极推进近代化的政策。
魏源回国后,不断呼吁中国要加强工业和文化建设,以实现民族自强的目标。
为此,魏源积极倡导国民教育,并亲自主持创办了崇实书院,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也使更多的人受到了近代教育的影响。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整个中国后来的进步运动,并将中国社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三、林则徐与魏源的历史评价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俩在时代的背景下,克服了自身的困难,凭着自己的坚持,帮助中国打破了封闭的局面,让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
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都是国家立面、民族自信的代表,为现代中国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他们所追求的“以法治国”,“文化兴国”,追求自强不息,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示,激励了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中国走向一个更加现代化的未来。
林则徐是否预料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林则徐是否预料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有关鸦片战争和林则徐,人们已经谈得很多,本文就林则徐和鸦片战争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不妥之处,还望读者指正。
一、林则徐是否预料到战必然爆发林则徐受道光帝之命到广东禁烟,随之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
那么,林则徐、道光帝事先是否料到禁烟会引发战争?他们又在多大程度上估计到可能爆发战争呢?林则徐在离京之前,道光帝曾八次召见林则徐面谈,这在清王朝的政治生活中是绝无仅有的。
关于这八次面谈的内容虽没有正式的记录,但我们在林则徐后来的日记中可看到这样的记载:(鸦片)“所谓来源者,固莫甚英吉利也。
恐一经措手,而议者即以‘边衅’阻之,尝将此情重叠面陈,奉谕断不遥制。
”这从侧面说明,林则徐曾向道光帝,禁烟可能引起中英之间的冲突。
林又说:“英夷兵船之来,本在意中。
徐在都时所面陈者,姑置勿论,几到粤后,奏请饬令沿海严防者,亦五次。
”林则徐在广东五次下令“严防沿海”也是道光帝同意的。
这些都说明,无论是道光帝,还是林则徐,对“英夷兵船之来”,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此外,林则徐还被道光授予兵部尚书衔和节制广东水师的大权。
这也可以被看做是道光帝对可能出现的中英战争的准备。
正因为如此,临出京前林的好友龚自珍,曾劝告林说:“公此行,此心为若辈所动,游移万一,此千载一时,事机一跌,不敢言之矣!”也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及林则徐的仕途前景表示了担忧。
林则徐出京前拜别他的老师,表示决心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
苟利社稷,白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言罢,师生二人相顾而涕下。
这也是林对战争爆发的预感。
林到广东之后,这样公开表示自己的决心:“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并警告英国人:“察看内地民情,皆动公愤,尚该夷不知改悔,惟利是图,非但水陆官兵,军威壮盛,即号召民间丁壮,以足制其命而有余,——尔等远出经商,岂不知劳逸之殊形,与众寡之异势哉!”同时,调集军队,封锁洋馆,撤除英商雇佣的买办、佣人,逼迫烟贩交出鸦片。
林则徐:鸦片战争后的改革先驱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国家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面对危机,林则徐等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改革之路,以期挽救民族危 亡。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严 重的毒品泛滥问题
结果:禁烟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毒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坚持传统农业社会的思想, 忽视科技进步的作用
未能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世界 格局的影响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抵触和反 对
未能充分利用和借鉴国际先 进经验
过于刚直,不善于妥协
缺乏政治手腕,难以应对复杂 的政治环境
对西方文化和技术存在抵触和 排斥心理
在改革中过于急躁,未能充分 考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
Hale Waihona Puke 汇报人:XXX林则徐的思想和改革理念对后世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为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林则徐在鸦片 战争后的改革 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与其他 改革家相比, 他的贡献更加
突出。
林则徐在禁烟 运动中表现出 了坚定的决心 和勇气,与其 他改革家相比, 他的行动力更
强。
林则徐在改革 中注重发展实 业,与其他改 革家相比,他 的思想更加开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出生背景: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县,家庭贫困,自幼聪颖好学。 仕途经历: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历任要职,以清廉正直著称。 禁烟运动:在广东主持禁烟运动,采取强硬措施打击鸦片走私。 流放新疆:因禁烟运动得罪权贵,被革职流放到新疆伊犁。 改革先驱:在流放期间,致力于改革边疆吏治,加强边防建设。 身后殊荣:平反昭雪,追赠谥号“文忠”,成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鸦片战争与林则徐
鸦片战争与林则徐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10年岁月中,中国陷入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深重灾难中.在110年的漫长岁月中,中国历史上充满了腥风血雨,其中也不乏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打响反抗帝国主义第一枪,唤醒亿万中华儿女不再麻木的英雄正是晚清重臣-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原籍福建候官. 嘉庆十六年进士.在为官40年中, 林则徐廉洁奉公,兴修水利,赈灾济民.将他一生推到制高点的丰功伟绩正是他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839年6月, 林则徐在广东虎门的海滩上历时23天,才彻底把所有总重量2,376,254斤残害国人的鸦片彻底销毁.正是林则徐这一行为触犯了英帝国的利益,是英帝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当时的中国积重难返.虽然经济总量庞大,但当时的中国主要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决大多数的土地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地主和贵族手中. 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广大农民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几乎到了爆发的边缘.政治腐败,权力高度集中的封建制度也早已腐朽不堪,远远落后于当时欧洲及北美国家的君主立宪和联邦等现代政治制度.朝中的大臣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结党营私.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岌岌可危,飘摇在风雨之中的统治阶级,竟依然沉浸在”天朝大国”的虚幻梦境里.更可悲的是,在这么一个时代,清政府还实行高度的文化专制沿用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在文化上,大力提倡脱离时代的宋明理学,并大兴文字狱.使得当时中国有先进思想的有识之士饱受迫害,整个国家的思想停滞不前,一片麻木.对外闭关自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帝国势力对中国的入侵,但长久看却是作茧自缚,把中国推向了历史的深渊.而当时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他们正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充足的原始货币积累.而一个贫弱的中国是再好不过的对象.正是在这么一个时刻,英国把鸦片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国, 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更严重的是,鸦片的输入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摧残了中国人的心智.甚至有很多官宦与贵族也是鸦片的忠实爱好者,吸食鸦片在当时的中国甚至成了一件在贵族社会的奢侈享受.而已经看出不详预兆的林则徐则在此刻艰难上任,为清政府的苟延残喘,开始了禁烟运动然而禁烟是何其艰难. 禁烟,也就是严禁鸦片,在烟毒泛滥的当时中国是一项极端艰巨的事情,有着很多很大的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是世界禁毒运动的先驱。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3月27日即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答应呈缴鸦片20283箱,并于5月18日收缴完毕,6月3日至23日在虎门全部销毁。
这是禁毒斗争的一个伟大胜利。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古老的东方中国被“叩开了大门”,卷进了战争的深渊。
于是,林则徐被撤职查办,被污蔑为罪人,因为他引来了战争。
下面我要从道光、近代、新中国三个时间来浅谈时人对林则徐和鸦片战争的看法。
首先是道光年间人对林则徐的看法。
在那么一个“君君臣臣”的时代里,一个臣子所做的大事都是要经过统治者的任命,也就是说臣子的权力是来自,林则徐的禁烟便是如此。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
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
同年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据林则徐1839年的3次奏报,自从他抵达广东后,在广东收缴的鸦片共有35593.7斤,当时主政的道光帝赞扬是“除中国大患之源”,认为“所办甚好”,“可称大快人心。
”然而当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后,道光帝惊慌失措,把责任推给林则徐,指责他赴广东查禁鸦片,“办理终无实济,转致别生事端,误国病民,莫此为甚”。
将他革职查办。
道光帝对林则徐的态度发生根本的转变。
作为大清帝国的精神领袖的道光帝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只想高官厚利的士大夫,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中国的失败是奸臣误国,说的就是林则徐。
近代是个学术自由的时代,时人对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的关系的评价也是各抒己见。
比较有名的蒋廷黻先生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对林则徐则是贬低,反而是赞同琦善等人的妥协求和,其认为琦善与义律签订《穿鼻条约》是其外交的结晶,并认为他在鸦片战争的外交方面远超时人,林则徐于中外的形势实不及琦善那样明白。
而武墙干的《鸦片战争史》“叙述鸦片战争之原因,谓是役非因鸦片而起,乃由于清廷之妄自尊大”,其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清廷的自大而非林则徐的原因。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把他列为中国民主革命最早的先驱者。
也就是说,毛泽东认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正义之举。
其实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所有人预料之外的,就像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所说的那样“在道光十八年各省疆吏复议黄爵滋严禁鸦片的奏折之时,激烈派与和缓派同等的人无一人预料禁烟会引起战争。
”
新中国成立,,鸦片战争史的研究虽然没有像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课题的研究那样“热门”,但也不像有些事件那样过于冷清。
但更多的是从中外力量对比中来研究或者从清廷道光帝的政策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虽然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但林则徐也是官僚队伍中禁烟派的典型代表人物。
对于林则徐更着重于把他当做民族英雄,从他的品格气节和爱国主义来进行评价。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的中心任务,今人对他的研究也不少,如杨国祯《林则徐传》、来新夏《林则徐年谱》和陈胜祥《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等。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历来备受争议,对它的研究也是很多,而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序幕,所以对林则徐禁烟是否操之过急从而引起鸦片战争的讨论从道光年间就已有。
我认为,倘若没有禁烟运动那么英国也会寻找另一个时机来挑起战端,因为中国的通商制度与英国的自由贸易是那么的
格格不入,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一个那中国那样大的商品倾销市场。
我也认为林则徐是伟大的,清朝禁烟持续已久,却收效甚微,这是一个很难的事,但他却勇于承担,而且恪尽职守。
虽然后来引发战争,但我认为,禁烟讨论之始都只在讨论鸦片之毒害,没有一人曾想过会引起战争,林则徐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