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诊断思路与方法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复习提要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复习提要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四诊法和中医望闻问切等方法。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知识。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辨证求因。
中医诊断强调辨别疾病的根本原因,即寻找病因。
中医上讲“治未病”,强调预防和调理,所以诊断要求探求病因,分明真假、重轻、表里,找到病因才能正确地进行治疗。
2.整体观察。
中医诊断在观察疾病时注重整体观察,关注病人的身体状况、面色、舌苔等多个方面。
中医望诊主要观察面色、气色、眼底、唇舌等方面;中医闻诊主要通过嗅闻气息、听闻声音等来判断疾病;中医问诊强调倾听病人的主观感受和描述;中医切诊通过触摸身体脏腑来判断疾病。
3.辨别病情。
中医诊断强调病情的辨别,即辨别病情所处的阶段和轻重缓急。
只有正确辨别病情,才能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4.综合分析。
中医诊断强调的是综合分析病情,即通过各种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机和病位,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和发病机制,进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就是辨证求因,整体观察,辨别病情,综合分析。
只有充分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才能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的复习提要如下:1.中医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观察面色、目色、舌象等,了解病情。
-闻诊:倾听声音、嗅闻气味,判断疾病。
-问诊: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病史等,获取病情信息。
-切诊:通过触摸等手段判断病情。
2.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辨别病因:了解疾病的病因,包括外感内伤、情志过激、饮食不当等。
-辨别病机: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气滞、湿邪、热毒等。
-辨别病位:确定疾病的发病部位,包括寸口、尺泽、关元等经络和脏腑。
3.病情的辨别和分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表里、寒热、虚实等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主症诊断思路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主症诊断思路主症的诊断思路。
主症诊断思路,我们在讲主诉的时候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
主症的诊断意义,临床上,很多病是以主要症状来命名的。
内科里面,原来《中医内科学》四十九个病,我印象里面有三十多个属于症状,都不是真正的病。
那不管它,我们现在看那是一个症状,古人都把它作为病,内科教材都把它作为病,发热、盗汗、耳鸣、胸闷、心悸、黄疸、咳嗽、胃脘痛等等,都是症状。
但是也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虽然它是个症状,但是确实是临床上的主要矛盾、是诊断疾病的主要根据,说明这样一个问题。
症状能不能够作为病名?我们说症状不是不能作为病名的,可以作为病名。
麻疹,那不是根据症状来的吗?我们就是讲疔疮那个疔,它也是根据那个症状表现像个疔,好多都是症状来的。
但是不是任何症状都可以作为病名的,不是任何症状都能作为病名,要作为病名,我提出这么几个条件,主要症状作为病名的时候,随便哪个症状,现在皮肤痒得很厉害,那就是皮肤痒病,不行吧!脱头发脱得很多,就是脱发病,不能说主要症状、任何症状都可以作为病。
作为病的时候,我说有三个条件。
一个,所包含的病种比较少。
这一种表现它基本上就只出现于这个情况,不会出现于其他的情况。
比如说呃逆,呃逆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病名,呃逆它就那么一种表现,除了这个,我们把它作为病的时候,其他任何症状都不能和它相比。
痛经,妇女的痛经,就是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痛得很厉害,就是指这么一种特殊的表现。
脱肛,肛门脱出来、掉出来,就是要脱出的表现。
所以它可以作为病名,而那个所谓大症是不能作病名的。
大症是什么意思?咳嗽,一个咳嗽有多少病?几十种病都可以出现咳嗽。
便血可不可以出现?便血我们说好多病,消化系统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胃的急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这些病可以出现吧,肠子的、肛门的病可以出现吧,肠息肉,肛门部的痔疮、癌、肛裂,全身的疾病,发热性的疾病,出现斑疹隐隐,出现斑疹显露的时候往往也可以有大便出血,那么多病都可以出血,因此,便血就不能作为一个病名,它包含的病种太多了,它不是很局限的那一种病。
中医诊断学课件-第十一章《诊断思路与方法》
问汗
总结词
了解患者出汗的情况,对于判断病情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问汗是中医问诊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了解患者出汗的情况,可以判断病情的虚实、寒热性质以及 治疗方法的选择。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出汗、出汗的时间、部位、量及颜色等情 况,以便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问疼痛
望形
总结词
通过观察病人的体型、姿态等来判断病情的方法。
详细描述
望形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 体型、姿态等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如果病人体型匀 称、姿态自然,说明病情较轻;如果病人体型异常、姿 态不自然,说明病情较重。同时,观察病人的动作也能 帮助医生判断病情,例如疼痛会使病人出现扭曲身体的 动作,而呼吸困难则会使病人出现张口抬肩的动作。
中医诊断学课件-第十一章《诊断 思路与方法》
• 诊断思路概述 • 望诊 • 闻诊 • 问诊 • 切诊 • 其他诊断方法
01
诊断思路概述
诊断思路的定义与重要性
诊断思路的定义
诊断思路是医生在临床诊断过程 中所遵循的逻辑顺序和思考方式 ,是医生对疾病本质认识和判断 的思维过程。
诊断思路的重要性
正确的诊断思路能够帮助医生快 速准确地识别疾病的本质,制定 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减少误诊和漏诊。
详细描述
望神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神 态、眼神、表情等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如果病人精神 饱满、目光有神,说明病情较轻;如果病人精神萎靡、目 光呆滞,说明病情较重。同时,观察病人的表情也能帮助 医生判断病情,例如疼痛会使病人出现痛苦的表情,而瘙 痒则会使病人出现烦躁的表情。
望色
THANK YOU
观察泪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中医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是中医师进行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对于准确判断疾病病机和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的相关内容。
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的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诊断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疾病与人体的内外环境相互作用,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发展规律。
2.辨证施治:中医诊断过程中,除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化验结果外,还需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结合历史病历和体格检查结果,全面搜集病情信息,进行辨证施治。
3.辩证论治:中医诊断过程中,依据患者的辨证结果、疾病的病机变化和治疗原则,确立治疗方案,精确选用针灸、药物或其他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和回顾调整。
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步骤:1.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体态等外貌特征,辅以心、肺、肝、脾、肾五脏的相应表情、眼神等信息,判断患者体质、脏腑功能以及病理变化。
2.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辨别患者的音质、音量、音调等特点,进一步判断患者的肺气、心气、脾气等病理变化。
3.问诊:中医师通过与患者的对话,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病情变化、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辅以病人的口唇、声音、性格、饮食等方面的表达,综合分析中医四诊信息。
4.切诊:通过对患者的脉搏的检查,判断其脏腑功能、气血状况以及病理变化。
中医脉诊包括触诊、听诊、视诊等多种观察手段。
以上四诊方法相互结合,体现了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在具体操作中,中医师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进行问题导向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诊断思维与方法还涵盖了望、闻、问、切的详细技术要点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
以望诊为例,通过观察面色,可以判断血气的充盈度和萎缩状况;通过观察舌苔,可以判断阴阳虚实、内外感邪等病理变化;通过观察脉象,可以判断脏腑气血运行是否调和等。
中医诊断学第十章诊断思路与方法
2.病情资料的系统性 ①含义:指病情资料的条理化。 ②意义:只有收集到系统性的病情资料,
才能作出正确的病情诊断。 ③要求:对收集到的病情资料需要归纳
整理,使之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整理ppt
二、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意义 是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条件。 2.要求 一方面医生要准确地运用每一种诊法, 善于抓住病情的主次、本质,另一方面则应运用 有关检查手段,以保证病情资料的可靠性。
联系: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存在着同病异证、异 病同证的特殊关系。
区别:“辨证”主要揭示病变当前的主要矛盾。 “辨病”主要提示疾病全过程的基本矛盾。
整理ppt
一、疾病诊断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一)依据发病特点辨病 1.年龄、性别 2.时令、邪气致病的特点 3.疾病自身的发病特点
(二)依据病因病史辨病 (三)依据主症和特征症辨病 (四)依据特发人群辨病
整理ppt
二、辨证的逻辑思维
(一)辩证的逻辑思维方法: 1.类比法 2.归纳法 3.演绎法 4.反证法 5.其他方法 ①预测法
②试探法 ③经验再现法 (二)辨证的思维要点 1.掌握辨证要点,鉴别证间差异。 2.分清证的主次,注意证间转化。 3.详审证间标本,区分先后因果。 4.辨明寒热虚实,识别证候真假。
(一)辨病在先,以病限证 (二)从病辨证、深化认识
辨病以获得对疾病的整体本质和全过程病变规律的 认识。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又可获得疾病不同 阶段病机特点的具体认识。 (三)辨病、辨证相得益彰。
整理ppt
谢 谢!整理ppt来自传染性附加条件而命名,如慢惊风、子肿、疫疠。 (二)正确对待中医病名
由于中医的病名非常精炼,不少是据病状而名病,或实际为病 类概念(如痹、厥、暑温风温)并不都是真正独立的具体病种。因 而要正确区分以免影响疾病的正确诊断。
中医诊断学讲稿朱文峰
《中医诊断学讲稿》朱文峰第三节主症诊断思路主症的诊断思路。
主症诊断思路,我们在讲主诉的时候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
主症的诊断意义,临床上,很多病是以主要症状来命名的。
内科里面,原来《中医内科学》四十九个病,我印象里面有三十多个属于症状,都不是真正的病。
那不管它,我们现在看那是一个症状,古人都把它作为病,内科教材都把它作为病,发热、盗汗、耳鸣、胸闷、心悸、黄疸、咳嗽、胃脘痛等等,都是症状。
但是也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虽然它是个症状,但是确实是临床上的主要矛盾、是诊断疾病的主要根据,说明这样一个问题。
症状能不能够作为病名?我们说症状不是不能作为病名的,可以作为病名。
麻疹,那不是根据症状来的吗?我们就是讲疔疮那个疔,它也是根据那个症状表现像个疔,好多都是症状来的。
但是不是任何症状都可以作为病名的,不是任何症状都能作为病名,要作为病名,我提出这么几个条件,主要症状作为病名的时候,随便哪个症状,现在皮肤痒得很厉害,那就是皮肤痒病,不行吧!脱头发脱得很多,就是脱发病,不能说主要症状、任何症状都可以作为病。
作为病的时候,我说有三个条件。
一个,所包含的病种比较少。
这一种表现它基本上就只出现于这个情况,不会出现于其他的情况。
比如说呃逆,呃逆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病名,呃逆它就那么一种表现,除了这个,我们把它作为病的时候,其他任何症状都不能和它相比。
痛经,妇女的痛经,就是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痛得很厉害,就是指这么一种特殊的表现。
脱肛,肛门脱出来、掉出来,就是要脱出的表现。
所以它可以作为病名,而那个所谓大症是不能作病名的。
大症是什么意思?咳嗽,一个咳嗽有多少病?几十种病都可以出现咳嗽。
便血可不可以出现?便血我们说好多病,消化系统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胃的急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这些病可以出现吧,肠子的、肛门的病可以出现吧,肠息肉,肛门部的痔疮、癌、肛裂,全身的疾病,发热性的疾病,出现斑疹隐隐,出现斑疹显露的时候往往也可以有大便出血,那么多病都可以出血,因此,便血就不能作为一个病名,它包含的病种太多了,它不是很局限的那一种病。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诊断思路与方法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诊断思路与方法诊断是极为复杂的思维过程。
医生要在纷繁复杂的病情中抓住疾病的本质,除了应熟悉中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外,还需要对病情资料作综合处理,并进行科学的思维,才能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临床上反映我们同学,学了诊断不会用,来了病人不会问,不会诊脉,不会辨证。
确实如此,所以我们要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对诊法、辨证、诊病等诊断内容进行综合运用。
诊法与诊断是认识疾病本质的前后阶段,二者是感性材料与理性结论之间的辨证关系。
在临床对病人进行诊断的时候,要求诊断思维是一边诊一边断,就是要“抓准主症问深全,主症相关紧相连”。
在进行询问、检查的同时,就要考虑这些症状或体征可能是什么原因、病性、病位,而在辨病、辨证思考的同时,又会根据需要进行某些有目的的补充询问和检查。
边诊边断,为断而诊,病症结合,互相补充。
诊察与思考交替进行,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入。
第一节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病情资料就是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社会、心理、自然环境等方面有关病情的资料,其中主要的是症候——症状、体征等。
这些资料是诊病、辨证的依据。
因此,临床资料是不是准确,是不是全面,症状、体征的主次轻重是不是清楚,直接关系到诊断的准确性。
强调了两点,一个是病情资料的完整性,病情要完整、要全面。
下课以后有的同学要我给他祖母或父亲看个病、开个处方,一问什么病?说是关节痛或者是头晕什么的,还有哪些不舒服?不晓得,伙食、二便好不好?又不晓得,面色怎么样?舌子怎么样?什么脉?没有看过。
什么都是不晓得!我能辨出是什么证吗,怎么给你开个处方!不行啊。
临床上之所以出现漏诊、误诊,无法辨证、辨证不准,最主要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病情资料过于简单,极不完整。
所以要四诊合参,全面而系统地调查,病情资料一定要全面、完整,并且准确。
第二个是病情资料要有系统性、要条理化。
就是说对病人的各种病情,要进行归纳整理,梳理出辫子,不能杂乱无章、主次不明,否则,即使症状很多、很全面,也是一盘散沙,那也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中医诊断学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
中医诊断学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中医诊断是通过对患者的病史、望、闻、问、切等方法的综合分析,得出病因、病机和辨证的结论,进而做出治疗方案的过程。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下面我将提出几个教学思路和方法。
首先,教学思路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医诊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诊断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安排实践环节,包括实地观察、实患临床以及习题训练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其次,教学思路上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中医诊断学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患者的病情,所以在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病例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和思考问题来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教学思路上应注重归纳与总结。
中医诊断学涉及的内容很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归纳和总结,把握主要矛盾和关键点。
教师可以设立专门的总结回顾课,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生对已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加深记忆。
最后,教学思路上应注重师生互动。
中医诊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提问,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认可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综上所述,中医诊断学教学思路与方法的研究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归纳与总结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诊断学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
中医诊断学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
首先,中医诊断学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医诊断学是基于
理论基础的,教学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和学生实际
操作来加深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诊断方法。
其次,中医诊断学教学应注重案例教学。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较
强的学科,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疾病的诊断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病情诊断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病例、现场演
示和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再次,中医诊断学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
中医诊断学需要学生具备操
作技能,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例如通过模拟诊断、实际病例
操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实际诊断的环境和场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
病人询问、望闻问切等操作,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
此外,中医诊断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医诊断学涉及
病人观察、听诊、闻诊、问诊、切诊等多种技能和方法。
教学应注重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最后,中医诊断学教学应注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
中医诊断学可以借助现代仪器设备如电子舌诊仪和电子脉诊仪等,教学中
可以引入这些新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辨证中医诊断学诊断思路与方法
………… ………… ………… ………… ………… ………… ………… …………
名
辨证
根据中医学理论,对证候(症状、体征等)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辨别病位、病性等证素,并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
中医诊断学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辨别内容—位置、性质(证 素) 心 肺 脾 肝 肾………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血瘀 气滞 火 痰 饮…………
阴 寒
实 虚
性 质
经络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病性辨证 病因辨证
正气乱
邪气犯
内 伤 杂 病
中医诊断学
辨证原理示意
证
寒 热 疼 痛 汗 饮 食 睡 眠 便 舌 脉 检 测
诊断思路与方法
位置
心. 肺. 脾. 肝. 肾
脾气亏虚证 肝阳上亢证 脾肾阳虚证 ………… …………
证
证素
候
性质
热. 湿. 气虚. 血 虚. 阴虚. 瘀等
中医诊断学
第三节
主症诊断思路
诊断思路与方法
一、主症诊断的意义 二、确定主症的方法
三、围绕主症进行询查
四、围绕主症进行诊病 五、围绕主症进行辨证
第四节
辨证诊断思路
中医诊断学
诊断思路与方法
辨证八法关系示意
六经辨证
表 位 置 卫气营血辨证 时间位 外 感 时 病
八 纲 辨 证
阳 里
热
三焦辨证
脏腑辨证 空间位
脑/心神.心.肺.脾.肝.肾. 胞宫
胸
膈/上焦.胃.胆.小肠.大肠.膀胱.少腹/下焦 筋骨.肌肤.半表半里.经络.表共19项
五官专科尚有
眼.耳.口.鼻.齿.喉窍
1 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方法》讲课稿全国村卫生室人员中医药知识与实用技能培训教程
《中医诊断方法》讲课稿全国村卫生室人员中医药知识与实用技能培训教程尊敬的各位村卫生室人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将要为大家讲授《中医诊断方法》这一课程。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瑰宝,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治方法,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与信赖。
本次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更加深入理解中医的诊断方法,提升中医药知识与实用技能水平。
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即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身体、舌象等来获取信息,通过闻患者的声音、气味等来获取信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等来获取信息,通过切诊患者的脉搏、体表特征等来获取信息。
这四诊法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了中医丰富而独特的诊断体系。
首先,我们来讲解望诊。
望诊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舌象、眼底等来获取疾病信息的方法。
中医认为,面部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状况和脏腑功能,舌象可以反映消化、营养和循环等方面的问题,眼底可以反映肝、肾等脏腑的状况。
因此,在望诊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苍白、发黄,舌苔是否厚薄,眼底是否有充血等症状,进而推断病情。
接下来,我们来讲解闻诊。
闻诊是指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和气味来判断疾病的方法。
中医相信,声音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状况和脏腑功能,气味可以反映消化、排泄等方面的问题。
所以,在闻诊过程中,我们要仔细听取患者的声音,如是否有咳嗽声、呼吸声等异常,同时,也要通过患者体味来判断是否有特殊的气味,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然后,我们来讲解问诊。
问诊是指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等来获取疾病信息的方法。
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法中,问诊是重中之重。
只有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才能深入了解病情及其病因、病理等方面的问题。
在问诊过程中,我们要系统地向患者了解病因、病史、病程、病症等信息,注意把握好问诊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为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最后,我们来讲解切诊。
切诊是指通过切诊患者的脉搏、体表特征等来获取疾病信息的方法。
中医认为,脉搏可以反映人体的阴阳失衡和脏腑功能,体表特征可以反映气血运行状况。
中医诊断学讲稿
目录目录 (1)第01 讲绪论: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第02 讲绪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方法8 第03 讲问诊的方法和意义 (15)第04 讲问诊的内容 (21)第05 讲问现在症:问寒热(一) (26)第06 讲问现在症:问寒热(二) (30)第07 讲问现在症:问寒热(三) (36)第08 讲问现在症:问汗(一) (43)第09 讲问现在症:问汗(二)、问疼痛 (49)第10 讲问现在症: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 (55)第11 讲问现在症:问饮食口味(一) (61)第12 讲问现在症:问饮食口味(二) (66)第13 讲问现在症:问二便 (70)第14 讲问现在症:问经带 (76)第15 讲望诊概述全身望诊:望神(一) (81)第16 讲全身望诊:望神(二) (86)第17 讲全身望诊:望色(一) (90)第18 讲全身望诊:望色(二) (95)第19 讲全身望诊:望色(三) (101)第20 讲全身望诊:望形体 (105)第21 讲全身望诊:望姿态 (109)第22 讲局部望诊:望头面 (114)第23 讲局部望诊:望五官(一) (120)第24 讲局部望诊:望五官(二) (124)第25 讲局部望诊:望五官(三)、望躯体(一) (128)第26 讲局部望诊:望躯体(二)、望四肢 (134)第27 讲局部望诊:望二阴 (138)第28 讲局部望诊:望皮肤 (141)第29 讲局部望诊小结 (148)第30 讲望排出物 (154)第31 讲望小儿指纹舌诊概述(一) (158)第32 讲舌诊概述(二)望舌质:舌色(一) (163)第33 讲望舌质:舌色(二)、舌形 (168)第34 讲望舌质:舌态、舌下络脉 (173)第35 讲望舌苔:苔质 (177)第36 讲望舌苔:苔色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意义 (183)第37 讲闻诊:声音、语言 (189)第38 讲闻诊:呼吸、咳嗽 (193)第39 讲闻诊:心音、胃肠异常声音嗅气味 (198)第40 讲脉诊概述(一) (203)第41 讲脉诊概述(二) (208)第43 讲正常脉象病理脉象:浮脉(一) (220)第44 讲病理脉象:浮脉(二)、沉、迟、数脉 (226)第45 讲病理脉象:虚、实、洪、细脉 (232)第46 讲病理脉象:滑、涩、弦、紧脉 (237)第47 讲病理脉象:结脉脉象鉴别相兼脉 (242)第48 讲病理脉象: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按诊的手法与意义 (248)第49 讲按诊的内容 (254)第50 讲八纲证候概述八纲基本证候:表证 (260)第51 讲八纲基本证候:里、寒、热证 (266)第52 讲八纲基本证候:虚实辨证、阴阳辨证 (272)第53 讲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 (277)第54 讲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二)八纲辨证的意义 (283)第55 讲病性辨证概述辨六淫证候(一) (289)第56 讲辨六淫证候(二)辨阴阳虚损证候 (294)第57 讲辨气血证候(一) (300)第58 讲辨气血证候(二)辨津液证候(一) (306)第59 讲辨津液证候(二)辨情志证候 (311)第60 讲脏腑辨证概述辨心病证候(一) (318)第61 讲辨心病证候(二)辨肺病证候(一) (325)第62 讲辨肺病证候(二) (330)第63 讲辨脾病证候 (335)第64 讲辨肝病证候(一) (342)第65 讲辨肝病证候(二) (347)第66 讲辨肾病证候 (353)第67 讲辨腑病证候(一) (358)第68 讲辨腑病证候(二)辨脏腑兼病证候(一) (363)第69 讲辨脏腑兼病证候(二) (368)第70 讲六经辨证概要(一) (373)第71 讲六经辨证概要(二)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一) (378)第72 讲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二)三焦辨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 (383)第73 讲诊断结合运用(一) (388)第74 讲诊断结合运用(二) (394)第75 讲诊断结合运用(三) (400)第01 讲绪论: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司委托,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中心举办,由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承担的,《中医诊断学》示范教学师资培训班,现在开始了。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主症诊断思路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主症诊断思路主症的诊断思路。
主症诊断思路,我们在讲主诉的时候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
主症的诊断意义,临床上,很多病是以主要症状来命名的。
内科里面,原来《中医内科学》四十九个病,我印象里面有三十多个属于症状,都不是真正的病。
那不管它,我们现在看那是一个症状,古人都把它作为病,内科教材都把它作为病,发热、盗汗、耳鸣、胸闷、心悸、黄疸、咳嗽、胃脘痛等等,都是症状。
但是也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虽然它是个症状,但是确实是临床上的主要矛盾、是诊断疾病的主要根据,说明这样一个问题。
症状能不能够作为病名?我们说症状不是不能作为病名的,可以作为病名。
麻疹,那不是根据症状来的吗?我们就是讲疔疮那个疔,它也是根据那个症状表现像个疔,好多都是症状来的。
但是不是任何症状都可以作为病名的,不是任何症状都能作为病名,要作为病名,我提出这么几个条件,主要症状作为病名的时候,随便哪个症状,现在皮肤痒得很厉害,那就是皮肤痒病,不行吧!脱头发脱得很多,就是脱发病,不能说主要症状、任何症状都可以作为病。
作为病的时候,我说有三个条件。
一个,所包含的病种比较少。
这一种表现它基本上就只出现于这个情况,不会出现于其他的情况。
比如说呃逆,呃逆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病名,呃逆它就那么一种表现,除了这个,我们把它作为病的时候,其他任何症状都不能和它相比。
痛经,妇女的痛经,就是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痛得很厉害,就是指这么一种特殊的表现。
脱肛,肛门脱出来、掉出来,就是要脱出的表现。
所以它可以作为病名,而那个所谓大症是不能作病名的。
大症是什么意思?咳嗽,一个咳嗽有多少病?几十种病都可以出现咳嗽。
便血可不可以出现?便血我们说好多病,消化系统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胃的急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这些病可以出现吧,肠子的、肛门的病可以出现吧,肠息肉,肛门部的痔疮、癌、肛裂,全身的疾病,发热性的疾病,出现斑疹隐隐,出现斑疹显露的时候往往也可以有大便出血,那么多病都可以出血,因此,便血就不能作为一个病名,它包含的病种太多了,它不是很局限的那一种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诊断思路与方法诊断是极为复杂的思维过程。
医生要在纷繁复杂的病情中抓住疾病的本质,除了应熟悉中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外,还需要对病情资料作综合处理,并进行科学的思维,才能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临床上反映我们同学,学了诊断不会用,来了病人不会问,不会诊脉,不会辨证。
确实如此,所以我们要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对诊法、辨证、诊病等诊断内容进行综合运用。
诊法与诊断是认识疾病本质的前后阶段,二者是感性材料与理性结论之间的辨证关系。
在临床对病人进行诊断的时候,要求诊断思维是一边诊一边断,就是要“抓准主症问深全,主症相关紧相连”。
在进行询问、检查的同时,就要考虑这些症状或体征可能是什么原因、病性、病位,而在辨病、辨证思考的同时,又会根据需要进行某些有目的的补充询问和检查。
边诊边断,为断而诊,病症结合,互相补充。
诊察与思考交替进行,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入。
第一节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病情资料就是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社会、心理、自然环境等方面有关病情的资料,其中主要的是症候一一症状、体征等。
这些资料是诊病、辨证的依据。
因此,临床资料是不是准确,是不是全面,症状、体征的主次轻重是不是清楚,直接关系到诊断的准确性。
强调了两点,一个是病情资料的完整性,病情要完整、要全面。
下课以后有的同学要我给他祖母或父亲看个病、开个处方,一问什么病?说是关节痛或者是头晕什么的,还有哪些不舒服?不晓得,伙食、二便好不好?又不晓得,面色怎么样?舌子怎么样?什么脉?没有看过。
什么都是不晓得!我能辨出是什么证吗,怎么给你开个处方!不行啊。
临床上之所以出现漏诊、误诊,无法辨证、辨证不准,最主要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病情资料过于简单,极不完整。
所以要四诊合参,全面而系统地调查,病情资料一定要全面、完整,并且准确。
第二个是病情资料要有系统性、要条理化。
就是说对病人的各种病情,要进行归纳整理,梳理出辫子,不能杂乱无章、主次不明,否则,即使症状很多、很全面,也是一盘散沙,那也难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错误的信息当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症状、体征不准确、不客观, 但是临床上确实就经常存在着病情资料不够准确、不够客观的情况。
为什么不准确、不客观的呢?有的是属于主观的原因,有的是属于客观的原因,从主观因素来说,有的是由于医生的主观、片面,先入为主、主观臆测,这还不清楚,血压高,就是肝肾阴虚嘛!或者是给病人以暗示,你晚上失眠吧、胸部闷吧,或者是其他医院已经做了诊断、病人已经讲过了,这位医生他就懒得检查、懒得思考了。
尤其是病人谈到的那些不舒服、痛苦的感觉,绝大部分不会是书本上所写的那些医学术语,这需要医生把它正确地转变成心悸、纳呆、谵语、里急后重等等,就是最近几天不想吃饭,你认为是食欲不振;病人是以深吸气为快,你把它当成叹气,这不就是症状不准吗!就病人来说,由于年龄、文化、表达能力、心理、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反映的病情不够准确,甚至不能如实反映,比如《灵枢•论勇》里面讲“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而盼,恐不能言。
”有的人对他的病情非常敏感,什么病痛他都有,而有的人耐受性强、不敏感,血压一下升到一百六七十,她没有感觉,硬是躺倒了、动不得了,才说自己是病了。
客观因素是什么呢?主要是疾病本身的原因,很多病他的临床表现就是还不明显,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甚至是出现假象,使病情资料欠完整、不准确。
一般来说各种病情资料是一致的,就是说各种临床资料所反映的病证是相同的,尤其是疾病本身不太复杂,而症状、体征有比较单纯、明显的时候,诊断比较容易,一般不会出错。
但是有的病情、症状体征所提示的病变本质不完全一致,就是说每个症状所提示的诊断意义不完全相同,甚至矛盾,比如我们曾经讲过的寒热真假、虚实真假,又比如热性病由于大量输液而小便并不短黄;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导致舌红而胖大;癌症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后会出现发热、恶心欲呕、脱发;数脉可主心阳亏虚;阳虚可见尿少、口渴、无汗;舌有裂纹有的是先天生理性的,等等。
这说明病情复杂,有多种病机存在,不同症状反映着特殊的规律,这必然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当病情资料又不一致的时候,过去有一种所谓“从”、“舍”的提法——舍脉从症、舍症从脉、舍色从舌,等等。
我已经讲过,临床不能够简单的采取舍弃的态度,实际上每个症状都有各自的临床意义,都是“真”的、都反映着不同的病机,我们要用中医理论正确分析、认识它的机理,而不是简单的舍弃,“舍”的是医生头脑里面的常规认识、一般认识。
前面讲的这些一一病情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客观性、一致性等,看似比较浅显、比较容易,但是说来容易做时难,临床不会辨证、辨不准,问题往往就是出在这上面,尤其是病情资料不完整、不准确,轻重主次不分,该收集的没有收集,没有意义的东西又给你写了一页,那怎么不会弄错呢!不错才怪!所以,临床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病情资料是不是完整了、准确了?不要忙于出诊断、下结论。
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就是根据每个症状在辨病、辨证中的不同意,而认识它在诊断中的地位、性质、属性。
必要性资料是指对病或者症的诊断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资料,缺少了就不能诊断为这个病或这个证。
比如表证必恶寒,半表半里证必有往来寒热,所以,恶寒就是诊断表证的必有资料。
但是,有了必要性资料,并不等于就一定是这个病或证、就是按板上钉丁,比如肺咳——急性支气管炎这个病,必须有咳嗽这个主症,但是以咳嗽作为主诉的病人并不都是“肺咳”,不能反过来推测,因为哮病、肺痨、肺癌等病,也都可能是以咳嗽作为主症。
特征性资料,又叫特异性资料,是指对某种病或某个证的诊断有特征性意义的症状、体征。
比如胸腔积液是诊断“饮”、悬饮的特征性资料,呕吐蛔虫是蛔虫病的特征性资料,咳吐腥臭脓性痰是肺痈的特征性资料。
这个症状或体征一般只见于这个病或这个证。
所以,特征性资料对于病证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也不能反推,不能说没有出现这个症状就不是某种病,不能说某个证一定要出现这个症状才能诊断,虽然他是特征性资料,但不是唯一的资料,还可根据其他病情作出诊断。
偶见性资料是指出现的频率比较低、或现或不现的症状,因此,他的诊断价值一般不是很大。
比如《伤寒论》第96 条讲:“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接连十来个或字,这些或然症,对诊断少阳病小柴胡汤证来说,都是可有可无、可见可不见的资料,就是偶见性资料。
外感表证,可不可以见到咳嗽、轻度的咳嗽呢?是可以见到的,但不是必须见到的,并且经常是没有咳嗽的,所以咳嗽对于表证来说,是或见症、偶见症。
一般性资料是指对任何病、任何证的诊断来说,既不是必备的、也不是特异的,只是具有一般诊断意义的资料。
比如舌色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缓,生病后不想吃饭等,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对病或证的诊断不起决定性作用,正常人也是淡红舌、薄白苔,是吧,“十人九弦”是吧,生了病恐怕一般都不太想吃饭,是吧。
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意义,但它只是一般性意义。
否定性资料,有些病情资料对某些病或证的诊断,能起到否定作用,比如江南春夏之际患燥证的人很少;小便清长对于阴虚阳亢、阴虚火旺来说,就是否定性资料;胸腹灼热对于“寒厥”来说,也是否定性资料;育龄妇女、生育年龄的妇女,没有到停经年龄、没有明显的疾病,停经了,那是什么问题?“身有病而无邪脉”,停经,可能还有恶心呕吐之类的表现,“身有病”,但是没有“邪脉”,脉象还正常,甚至脉滑,那是什么问题?很可能是怀孕了,是不是。
总之,必要性资料和特异性资料,是病证诊断的主要依据;偶见性资料、一般性资料,对于病证诊断,多数只起到一般性的作用;而否定性资料则对鉴别诊断常常具有重要意义。
刚才讲到诊断资料的属性分类,这一点就是要我们同学掌握,收集病情很完整,也是准确的,病人有二十个症状,你都收集到了,有三十个表现,你都收集了三十个表现,并且很完整了,望、闻、问、切的资料都有了,那是完整性。
但是完整性,这些完整的资料对于病情的判断上,不会是一个症状进去,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也不是平等的关系,比如讲恶寒就是对着表,阴虚就对着盗汗,盗汗就对着阴虚,自汗就对着阳虚,临床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自汗除了可能和阳虚有关系,可能还和气虚有关系,可能和肺有关系,可能有的病人还属于阴虚的,假设有气阴两虚的病人,也可能有气阴两虚,就是它的诊断并不是说一个病情就只对我们的一个证素起作用,一般来说不是这样的一个关系,一个腹胀的病人,这个症状不等于说他只有脾气虚就出现腹胀,他确实有气滞、其它的寒凝等等,燥屎内结都可以出现腹胀,一个症状对一个证素或者一个病,往往不是一对一之间的简单关系。
它的诊断贡献度、它的重要性,也不是平等的,就说某一个症状对某一个情况它可能的诊断性是必须有的,而对另外一个病的诊断上它是一般的资料。
比如说刚才讲,假设头晕,很多病情都可以出现头晕,血虚可以出现头晕,阴虚可以出现头晕,气虚、阳亢、痰湿等等,都可以出现头晕,那么头晕这个症状,对于某一些问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我诊断风眩、诊断高血压,必须要有头晕,它是它的主症、必须症,而对于血虚、对于气虚、阳虚,它可能就是一般的证候,可能是常见,但是它不是离开了这个证候就不能诊断是血虚,对它来说可能贡献度小,而对于其它的比如说气滞,或者说对于一个风寒表证,也有的病人可能出现头晕,但是头晕对于诊断风寒表证、对于气滞这一些情况来说,它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诊断意义,这一个症状虽然存在,它对疾病和证的诊断价值是不完全相同的。
因此我们就要掌握一个症状对于什么病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什么情况下,它是一般性的资料,我们曾经讲脏腑辨证,讲一些辨证的时候都强调了就是哪几类症状的相加,我们说这个病人是肝阴虚,他一定有阴虚的表现,他没有阴虚的表现,你怎么能够说他是肝阴虚,那是必有症状,这是第一节。
第二节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第二节,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
来了这么多病情,同学们也确实就是搞不清楚到底从什么地方下手,这病人讲了这么一大堆,怎么知道是这个病、这个证的?搞不清。
我说眉头一皱,证上脑来,眉头皱一下,证就上来了,那么怎么皱?实际上是你按什么方法去进行思考?常用的方法就是一种思维的方法。
思维的方法。
每个医生他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对于每一个病人他有不同的,不能说我千篇一律,我们昨天搞的计算机的辨证方面,那是千篇一律的,病人都是按这个规律,我们建的那个数学模型是按照常规的那种思维方式来的。
来了病情,可能就不是这样了,可能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运用,就像我们破案的话,你可能从几种角度考虑,怎么样来破,把这个案子破掉。
常用的思维方法,一种是类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