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赋》释义
中医经典必背:药性赋,你会背吗?建议收藏备用
中医经典必背:药性赋,你会背吗?建议收藏备⽤元⼭道⼈有云:“往尝向学,以未博医为⽋事。
⼀⽇,思取古⼈既⽬医类为⼩道,⼜谓⼈不可以不知医,噫嘻!医不可以不知也,亦不必于尽知也,⾮尽知不可也。
顾吾所事者⼤,其余所谓医者,精神有分数,⽇⽉不长居也。
君⼦于医,苟知其概,以知之者付之专之者,斯固不害为知也,此吾有取于《药性赋》也。
虽然,吾为专于⼤者⾔也,苟有奇世之⼈,囊⼩⼤⽽⽆不知者,奚必尽守乎吾⾔。
或⽈,斯⼈也,吾见亦罕矣,此吾有取于《药性赋》也。
”学习开⽅⽤药的基础,不仅仅是懂得医理会⼋钢辩证,同时⼀定要熟知中药的四⽓五味,升降浮沉,经络⾛⾏。
治病如同打仗,第⼀步你⾸先得明⽩每个⼠兵的特点,每种武器的特点,但仅仅知道这些并不⼀定会打仗。
你只有在战场中熟练运⽤你的⼠兵,利⽤现有的武器,针对⽬前的战役,组织最适合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胜利。
今特别摘录蔡德亨恩师要求背诵的“中医⼊门”中的第⼀篇歌诀《药性赋》,希望⼤家可以背诵牢记。
⼀、寒性类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解乎⼼热,羚⽺清乎肺肝。
泽泻利⽔通淋⽽补阴不⾜,海藻散瘿破⽓⽽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清头风,射⼲疗咽闭⽽消痈毒,薏苡理脚⽓⽽除风湿,藕节消瘀⾎⽽⽌吐衄。
⽠篓⼦下⽓润肺喘兮,⼜且宽中;车前⼦⽌泻利⼩便兮,尤能明⽬。
是以黄柏疮⽤,兜铃医嗽。
地⾻⽪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枳壳缓⽽枳实速也;疗肌解表,⼲葛先⽽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栀⼦凉⼼肾,⿐衄最宜。
⽞参治热结毒壅,清利咽膈;升⿇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敛肛门,⾦箔镇⼼⽽安魂魄,茵陈主黄疸⽽利⽔,瞿麦治热淋之有⾎;朴硝通⼤肠,破⾎⽽⽌痰癖;⽯膏治头疼,解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嗽,补⾎涸⽽润肝⼼;麦门冬清⼼,解烦渴⽽除肺热。
⼜闻治虚烦,除哕呕,须⽤⽵茹;通秘结,导瘀⾎,必资⼤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厚肠胃⽽⽌泻;淫阳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壮阳。
《药性赋》背诵版
《药性赋》背诵版药性赋背诵版药性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被称为“中草药品种最多、草药药性最详尽”的医学文献。
下面是药性赋的背诵版内容。
前言药性赋是我国古代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记载了大量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信息,既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石。
背诵药性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草药的特性,便于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一、草药的分类药性赋将草药分为四类,包括草本、木本、纸本以及石本。
1. 草本药草本药是指以整株或者部份草本植物为药材的药物,常见的有茅莓、地骨皮等。
2. 木本药木本药是指以木本植物为药材的药物,常见的有榆木、桑叶等。
3. 纸本药纸本药是指以纸制法炼制的药物,常见的有纸船、纸蒲等。
4. 石本药石本药是指以石制法炼制的药物,常见的有石膏、砂糖等。
二、药性的划分药性赋将药物的药性分为五味、归经和功效。
1. 五味五味分别为酸味、甘味、苦味、辛味和咸味,每一味对应不同的作用和功效。
- 酸味:具有敛坚固涩的作用,主要治疗病痛创伤。
- 甘味:具有滋润效果,主要治疗干燥燥渴等症状。
- 苦味:具有泄热清热的作用,主要治疗发热、痰多等症状。
- 辛味:具有行气活血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胸痹、瘤子等症状。
- 咸味:具有软坚降火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痔漏、热毒等症状。
2. 归经药物的归经是指其能够影响的脏腑经络,分为十二经和奇经八脉。
- 十二经包括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
-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阴维脉、阳跷脉、阳维脉。
根据药性赋的记载,草药根据对应的归经可以更好地选择使用,并发挥最佳的作用。
3. 功效药性赋中还详细记载了每种草药的主治功效,包括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和胃止血等多种功效。
三、药性赋的意义药性赋的详尽内容为医学研究和中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药性赋》释义
《药性赋》释义
《药性赋》释义
《药性赋》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撰写的一首豪放抒情诗,早在公元前3世纪时就被广泛流传,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之一。
屈原撰写这首诗歌时,大致描写了自己的精神状态,表达了思想感情的豪迈抒情,也宣扬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理念,而这些特点也成为了《药性赋》的最大特色。
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神奇的药性之景:一枝药性,自天而降,放大如星,行走似雨,万物同生,清凉润泽,普及全国,以药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
这所描述的药性,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宗教信仰:药性赋予人们希望、坚持和勇气,使一切都变得美好。
另外,《药性赋》还有一种更深层的释义,即药性是指一种把力量赋予一个人的能力,使他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有勇气去改变世界。
因此,《药性赋》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希望: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我们就可以获得药性,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我们的世界。
药性赋白话解之欧阳数创编
药性赋白话解(一)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
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
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
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
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
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
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
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
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
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
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
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
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
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
“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
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
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
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
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
中医经典入门书籍《药性赋》白话版,一看就懂,强烈建议收藏!
中医经典入门书籍《药性赋》白话版,一看就懂,强烈建议收藏!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
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然而许多人说,读了《药性赋》很久,最后却觉得无用,认为其临床效果并没有书中描述的那么明显。
这主要是部分人对《药性赋》的认识不够透彻,曲解了其中道理而致。
今天为大家带来白话版《药性赋》节选,非常简单,没有中医基础的也看得懂,值得收藏!(一)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
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
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
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
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
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
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
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
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
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
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
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
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
(完整word版)《药性赋》
《药性赋》(—)寒类药性赋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定神志。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朴硝通大肠,破积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凉血更医眼疮.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廱,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也。
(二)热类药性赋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海狗肾疗劳瘵,更壮元阳.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药性赋白话解之欧阳与创编
药性赋白话解(一)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
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
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
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
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
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
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
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
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
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
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
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
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
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
“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
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
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
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
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
药性赋
《药性赋》,《药性赋四百味白话解》“十八反药歌”、“十九畏药歌”、“妊娠禁忌药歌”苏麻藁桂细白薷,生活夷耳荆防风”。
——含中药紫苏、麻黄、藁本、桂枝、细辛、白芷、香薷、生姜、羌活、辛夷、苍耳子、荆芥、防风等。
苏麻高贵细白濡,生活宜耳谨防风”。
你可以想像为:在《康熙王朝》中有一位苏(紫苏)麻(麻黄)喇姑,她倍受康熙垂爱,其高(藁本)贵(桂枝)之处是有着细(细辛)嫩洁白(白芷)而濡(香薷)润的肌肤。
要保持美白高洁之态,生(生姜)活(羌活)中何法最宜(辛夷)耳(苍耳子)?那就是谨(荆芥)防风寒伤体。
苏麻高贵细白濡,生活宜耳谨防风”。
你可以想像为:在《康熙王朝》中有一位苏(紫苏)麻(麻黄)喇姑,她倍受康熙垂爱,其高(藁本)贵(桂枝)之处是有着细(细辛)嫩洁白(白芷)而濡(香薷)润的肌肤。
要保持美白高洁之态,生(生姜)
活(羌活)中何法最宜(辛夷)耳(苍耳子)?那就是谨(荆芥)防风寒伤体。
《药性赋》,苏麻藁桂细白薷,生活夷耳荆防风”。
——含中药紫苏、麻黄、藁本、桂枝、细辛、白芷、香薷、生姜、羌活、辛夷、苍耳子、荆芥、防风等。
根据这种想象法,你便在趣味联想、谐音寓意之中记住了13味辛温解表药。
四小经典之药性赋
玩转四小经典之——药性赋DAY1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nǜ)。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
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
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
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虚火,利膀胱之湿热,通利小便。
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
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
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
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
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
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
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可与橘核配伍,也较常用。
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
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
“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
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
凡肝阳上亢,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
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
对于喉痹(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
张仲景用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即以本品为主,外敷治痈肿疮毒,有解毒消肿之效。
《药性赋》
《药性赋》(—)寒类药性赋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定神志。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积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凉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廱,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也。
(二)热类药性赋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药性赋》释义
为 牛科 动 物赛 加 羚 羊 等 的 角 , 其
性 寒 , 咸 .人 肝 、心 经 ,据 测 味
如 《 珠 囊补 遗 药性 赋 》 《 珍 、 雷公 含 其 他 蛋 白 质 、 类 、 氨 酸 、 肽 胱 组
药 性 赋 》 《 补 珍 珠 囊 雷 公 炮 制 、增 氨 酸 、 氨 酸 、 氨 酸 及 胍 衍 生 赖 精
励 ,解 脱 其 心 理 和思 想 上 的 压 力
庭 成 员 和 社 会 组 织 的 关 怀 与 照
进 术后 全 面康 复 和 增 进 社 会 适 应
会大 有 裨 益 。
是 很 重 要 的 。不 仅 医 生 , 需 要 家 顾 。 对 维 持 患 者 的 心 理 平 衡 常 会 还 庭 、 会 的 支持 、 解 和帮 助 . 社 理 但 起 到 很 大 作 用 。
医 洁 古 老 人 张 元 素 所 著 , 有 所 各 据 , 衷 一 是 。 不 管 怎 么论 证 , 莫 但 这 部 书 对 学 习 中 药 知 识 还 是 非
物 和 甾醇 等 成 分 ,具 有 清 热 凉
血 , 毒 定 惊 的 功 效 , 于 治 疗 解 用
温 热 病 热 盛 火 炽 、壮 热 不 退 、 神 昏谵 语 、 厥 抽 搐 、 发 斑 疹 及 惊 身 血 热 妄 行 的 吐 血 、 血 等 症 。著 衄
动 物保 护 组织 ” 为 濒 危 保 护 动 列
物 , 国 已成 为 《 际 野 生 物 贸 我 国 易 公 约 ( IE 》 C T S) 的缔 约 国 , 明确 规 定 犀 角 禁 止 药 用 。 有 犀 角 的 凡 处 方 , 用 功 效 近 似 的 浓 缩 水 牛 均 角代替 , 以解 药 用 之 需 。 羚羊 又 名 高 鼻 羚 羊 , 用 药
【中医歌赋之《药性赋》】
【中医歌赋之《药性赋》】治病犹战局,医者乃将军;处方恰布阵,用药如用兵。
俗话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然而散兵游勇不堪言,尤当短兵相接之际,兵贵神速,兵不在多而在精。
精兵强将,惟知性善任者可取胜;攻城略地,惟运筹帷幄者才成功。
经方组合,药味少而剂量大,专攻专治,每个方、每味药,都是精兵强将,故善学者,根据神农本草,必从仲景经方,明规矩,成方圆。
药物效能,生于环境,长于偏性,秉持风水滋润,必得水土方宜,法于阴阳五行,唐宋之前称“五苦六辛”,此即"味道",金元之后从“寒热温凉”分类,简称“药性”。
现代,凡物质都从结构分析,药物性能皆以药理分解,谓为“化学分子式",既不辨“味道”,也忽视“药性”,合方拼凑,章法不严,布局欠谨,靶向不明,疗效难有保证。
早在明代,徐灵胎专此现象形容“用药如用兵"(见《医学源流论》,如后附),而金元时期,有一位不知名的医家,为方便初学者入门,编撰了一部掌握药性的著作,名叫《药性赋》,将248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
尤其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第一章寒性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nǜ)。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药性赋》全文
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药性赋》全文————————————————《药性赋》,原书未著撰人,据考证约为金元时代作品。
原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
该书将248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
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今日发之,望能在中医的路上对君有所帮助。
第一章寒性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僻;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药性赋》一
《药性赋》一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此类专长;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
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辛夷疗鼻渊头痛。
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此类专长;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
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辛夷疗鼻渊头痛。
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此类专长;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
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辛夷疗鼻渊头痛。
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此类专长;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
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辛夷疗鼻渊头痛。
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此类专长;散寒发汗,邪去体康。
药性赋白话解之欧阳德创编
药性赋白话解(一)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
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
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
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
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
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
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
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
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
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
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
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
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
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
“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
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
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
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
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
药性赋白话解之欧阳道创编
药性赋白话解(一)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
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
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
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
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
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
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
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
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
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
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
对于疝气和睾丸肿痛等症,也较常用。
此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
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
“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
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
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
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
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
《药性赋》释义
服。 川 椒
和 』f 碱 乙 ,具 有 祛 寒 湿 、散 风 等 份 , 末 吹 入 鼻 内 , 涕 吐 涎 ; I 乌 研 取
邪 、 经 、 痛 的 功 效 , 于 治 疗 温 止 用 风 寒湿 痹 、 节风 痛 、 肢拘 挛 、 历 四
为 1- . 6克 , 可 入 丸 、 。 用 研 较 多 的挥 发 油 ,其 中 为桡 牛 儿 醇 、 5 亦 散 外
解 》 载 : 乌 头 , 燥 下 行 , 性 末 调 敷 。 注 意 : 虚 阳 盛 、 证 疼 柠 檬 烯 和 枯 醇 等 , 含 有 甾醇 、 亦 “ 温 其 阴 热 还 不
份果 实 成熟后 , 取 果 枝 , 干 , 剪 晒
“ 乌 , 风 痹 半 身 不 遂 , 经 药 用 涂 撒 之 。临 床 报 道 , 乌 乙 醇 浸 除 净 枝 叶 杂 质 , 出 种 子 ( 为 椒 川 疗 引 川 分 称 也 。 ” 主 治 秘 要 》 :其 用 有 六 : 《 云 “ 出液 可 用 于 黏 膜 表 面 手 术 前 的麻
痹 、 泻 、 疾 、 痛 、 痛 、 虫 泄 痢 疝 齿 蛔 病 、 虫 病 、 痒 、 疥 等 症 。《 蛲 阴 疮 本
压 下 降 。其 水 解 产 物 — — 乌 头 原 热 , 辛 , 毒 , 有 祛 风 、 寒 、 味 有 具 散
碱 仅 为 乌 头 碱 的 ] 0 ~/ 0 , / 0 0 1 0 0 2 4
疼痛 、 可屈伸 , 麻 黄 、 药 、 不 与 芍 黄 天 雄 可 煎 汤 内 服 , 常 用 量 为
辛 , 毒 , 脾 、 门 二 经 。川 乌 含 有 入 命
《药性赋》释义
今 日寒 食 今 日怀 , 1 怎奈登瑶 台。 人
冥 冥 阴 司几 时 止 ?
芩 不 能 上 清 明 目 。 … 所 以 方 脉 症 。 现 代 药 理 研 究 证 实 , 花 中 … 槐 科 以 之 清 肌 退 热 , 疡 科 以 之解 所 含 的 芸 香 苷 及 苷 元 槲 皮 素 能 疮 毒 生 肌 ,光 明 科 以 之 散 热 明 目 , 保 持 毛 细血 管 正 常 的 抵 抗 力 , 减
将 根 挖 出后 除 去 茎 苗 、 根 及 泥 须 土 , 至 半 干 时 撞 去 栓 皮 , 晒 晒 再
情 最 紧 要 的 地 方 , 像 鼓 碰 到 鼓 就 槌 一样 , 互 应 和 , 刻 见 效 。 相 立
至全 干 即可人 药 。其 性 寒 , 苦 , 昧
人 心 、 、 、 肠 经 , 有 黄 芩苷 肺 胆 大 含 元 、 芩苷 、 黄芩 素 、 黄 芩 苷 、 黄 汉 汉 黄 芩 新 素 及 苯 甲 酸 、 一谷 甾 醇 I S 等成分 , 有泻实火 、 湿热 、 具 除 止
青 山 何处 慰 灵 台 。 绵 绵 梅 雨 谁 为止 ?
惨 惨 鹃 啼 泣 自哀 。 殍色连天生息苦 , 病 容 触 目恸 尘 埃 。
珍 服 用 , 后 不 久 , 果 然 身 热 服 他 全退 , 体逐渐恢复健康 。 此 , 身 从 李 时 珍 对 黄 芩 推 崇 备 至 : 药 中 “ 肯 綮 , 鼓 应 桴 , 中之 妙 , 如 如 医 有 此 哉 。 ” 为 将 对 症 之 药 用 到 病 意
安 ,虽 服 过 多 种 解 表 退 热 之 剂 ,
疡 、 痉 、 压 及 降 脂 的作 用 。 解 降 临 床 报 道 , 花 治 疗 银 屑 病 、 淋 槐 颈 巴结 核 和 暑 疖 等 症 都 取 得 了 明 显效 果 , 可 用 于 预 防 中风 。 治 还 大肠 下 血 ,常 与 芥 穗 炭 配 伍 ; 治 诸 痔 出血 , 与 地 榆 、 术 、 草 常 苍 甘 配 伍 ; 小 便 尿血 , 治 与郁 金 配 伍 。 内 服 多 煎 汤 , 常 用 量 为
《药性赋》释义
成 分对 平 滑肌 有 抗 痉 作 用 ;其 水 浸 剂 能 降低 血 压 , 大 肠 杆 菌 、 对 痢 疾 杆 菌 、绿 脓 杆 菌 及 伤 寒 和 副 伤 寒杆 菌等致病 菌均 有抑制作 用 。 伍 ; 头 风 眩晕 , 天 麻 配 伍 制 成 治 与 蜜 丸 ; 妊 娠 腹 中痛 , 与 阿 胶 、 治 常
有 些 以 川 芎 为 主 药 的 中 成 研 末 , 人鼻 中 。 吹
症 。《 草 正 》 : 川 芎 , 性 善 本 载 “ 其
散 ,又 走 肝 经 ,血 中 之 气 药 也 。
… …
药 ,能 发挥 其 活血 化 瘀 和行 气 止
痛 的 药性赋》 释义
原 文 : 芎 祛 风 湿 、 血 清 头 ; 断 治 崩 漏 、 筋 强 川 补 续 益
脚 。麻 黄表 汗 以 疗咳 逆 ; 子 壮 阳 而 医 白浊 。 韭
口 钟 鑫
川 芎 C U N IN H A XO G
川 芎 又名 京 芎 、 果 , 伞 形 瘀 血 , 血 脉 , 结 气 , 疼 痛 , 香 为 通 解 逐 排 科 植 物 川 芎 的根 茎 ,平 原 栽 培 者 I
干 即 可入药 。 性 温 , 其 味辛 , 肝 、 入 胆经 。据 测 定 ,I 含 挥 发 油 、 川芎 生
物 碱 、 性 成 分 、 酯 类 和 阿 魏 酸 酚 内 等 , 有行气 开郁 、 风燥 湿 、 具 祛 活 m 止 痛 的 功 效 ,用 于 治 疗 头 痛 眩 晕 、 痛腹疼 、 痹痉挛 、 闭 、 胁 寒 经 难
和 丸 , 胎 动 不 安 ; 当 归 、I 、 治 配 JI 芎 续 断 科 植 物 川 续 断 的 根 , 年 8 断 , 续 血 脉 之 药 也 。大 抵 所 断 之 麻 黄 、 山 甲 、 花 粉 , 乳 汁 不 每 ~ 补 穿 天 治 l 月 份 采 挖 , 净 泥 沙 , 去 根 血 脉 非 此 不 续 ,所 伤 之 筋 骨 非 此 行 ; 蒲 公 英 治 乳痈 初 起 。 0 洗 除 配 头 、 梢及 细根 , 干 即可入药 。 尾 晒 其性微温 , 苦辛 , 肝 、 经 , 味 入 肾 含 有续断碱和挥发油 , 有补肝 肾 、 具 不 养 , 滞 之 关 节 非 此 不 利 , 损 所 所 常用 量 为 6 1 ~ 2克 , 煎 汤 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 成 分 ,具 有 下 气 行 水 的 功 效 , 胀 ,用 之 不 节 ,乃 反 成 病 。亦 在 用 喘 咳 、脾 虚胀 满者 忌 服 。
健康谚 语 暴 饮暴 食会 生病 ,定 时定 量可安 宁。
31
秋 季 采 挖 ,除 去 茎 苗 及 须 根 ,洗 净 母 、龙 骨 治 牝 疟 独 寒 ,得 麻
晒 干 即可 入 药 。其 性 寒 、味 苦 辛 、 黄 、 甘 草 、 牡 蛎 治 牡 疟 独
有 毒 ,入 肝 、脾 经 ,含 有 黄 常 山 碱 , 热 。”现代 药 理 研 究 证 实 ,
肺 、膀 胱 经 。据 测定 ,葶苈 种 子 含 可 过 剂 尔 。既 不 久 服 ,何 致 伤 人 ? 4.5~9克 ,或 入 丸 、散 。 外 用 煎 水
脂 肪 油 、芥 子 苷 、蛋 白质 和 糖 类 《准 南 子 》云 :大 戟 去 水 ,葶 苈 愈 熏洗 或研 末 调敷 。 注意 :凡 肺 虚
察 3 个 月 未 见 复 发 。
分 ,具 有 除 痰 、截 疟 的 功 效 ,用 于 有 解 热 、降 低 血 压 之 作 用 。研 究 还
常 山 多 煎 汤 内 服 , 常 用 量 为
治 疗 疟 疾 、瘰 疬 等 证 。《本 草撮 要 》 发 现 常 山 碱 丙 体 对 艾 氏 腹 水 癌 细 3-9克 ,或 入 丸 、散 。 注 意 : 常 载 :“常 山 ,功 专 劫 痰 截 疟 ,得 知 胞 有 一 定 的杀 灭 作 用 。临 床 报 道 , 山 有 毒 , 必 须 经 医 生 辨 证 和 按 剂 母 、贝 母 、草 果 治 诸 疟 ,得 丹 砂 能 常 山 治 疗 疟 疾 显 效 ;治 疗 蓝 氏 贾 量 应 用 。凡 正 气 虚 弱 、久 病 体 弱
苦 、甜 两 种 。 苦 葶 苈 又 称 北 葶 苈 性 缓 ,虽 泄 肺 而 不 伤 胃 ;苦 者 下 腹 大 、小 便 涩 浊 ,配 荠 菜 根 制 成
子 ,主 产 冀 、辽 、内 蒙 古 等 地 ;甜 泄 之 性 急 ,既 泄 肺 而 易 伤 胃 ,故 丸 ;治 瘰 疬 结 核 ,配 淡 豆 豉 制 成 药
劫 痰 疟 ,得 槟 榔 、草 果 治 瘴 疟 ,得 第 鞭 毛 虫 病 ,服 药 后 便 溏 、腹 胀 等 者 忌 服 。
甘 草 治 肺疟 ,得 豆 豉 、乌 梅 、竹 叶 症 状 显 著 改 善 ,大 便 检 查 转 阴 ,观
葶 苈 ,又 称 葶 苈 子 ,为 十 字 用 于 治 疗 肺 壅 喘 息 、 痰 饮 咳 嗽 、 之 有 节 。”现 代 药 理 研 究 证 实 ,葶
《药 性 赋 释 义
原 文 :常 山理 痰 结 而 治 温 疟 ;葶 苈 泻 肺 喘 而 通 水 气 。
常 山 CHANGSHAN
口 钟 鑫
常 山又 名 互 草 、鸡 骨 常 山 ,为 治 肾 疟 ,得 小 麦 、淡 竹 叶 治
虎 耳 草 科 植 物 黄 常 山 的根 ,每 年 温 疟 ,得 黄 连 治 久 疟 ,得 云
主 要 为 黄 常 山 碱 甲 、乙 及 丙 ,三 者 常 山 水 浸 剂 对 鸡 疟 有 显 著
为 互 变 异 构 体 ;还 含 有 黄 常 山定 疗 效 ;常 山 碱 乙体 对 抗 阿
以及 4一喹 唑 酮 、伞 形 花 内 酯 等 成 米 巴 原 虫 的 作 用 较 强 ,并
葶 苈 又 称 华 东 葶 苈 子 , 主 产 苏 、 以大 枣 辅 之 。然 肺 中 水 气 .喷 满 急 饼 ,置 于 患 处 ,用 艾 柱 灸 之 。
皖 、鲁 等 省 。其 性 寒 ,味 辛 苦 ,入 者 ,非 此 不 能 除 ,但 水 去 则 止 ,不
葶 苈 多 煎 汤 内 服 ,常 用 量 为
熟 时 ,割 取 全 草 ,晒 干 ,打 下 种 色 ,急 缓 不 同 ;又 如 葫 芦 甘 苦 二 母 、贝 母 ;治 肺 痈 喘 不 得 卧 ,用 甜
子 ,筛 净 杂 质 即 可 入 药 。 商 品 分 味 ,良 毒 亦 异 。 大 抵 甜 者 下 泄 之 葶 苈 配 以 大 枣 煎 汤 内 服 ;治 肿 满
花 科 植 物 独 行 菜 、北 美 独 行 菜 或 水 肿 胀 满 等 证 。 《本 草 纲 目》载 : 苈 的醇 提 取 物 具 有 强 心 作 用 。治
播 娘 蒿 的 种 子 ,每 年 夏 季 果 实 成 “葶苈 甘 苦 二 种 ,正 如 牵 牛 黑 白二 肺 壅 咳 嗽 ,常 用 甜 葶 苈 子 ,配 以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