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行为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大学生频繁逃课,给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探讨逃课的原因和对策。
一、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在某一所大学抽取了1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中包括了关于逃课频率、原因、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1.逃课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60%的大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有30%的学生逃课频率高于一次/周。
这一数据表明,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且一些学生逃课频率较高。
2.逃课原因对于逃课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缺乏兴趣:约有4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
这可能与教学内容的不吸引人、教学方法的单一等因素有关。
(2)时间安排冲突:约有3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与其他活动时间冲突。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活动和任务,时间安排的冲突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选择逃课。
(3)学习压力:约有20%的学生表示逃课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
现代大学生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适当的放松和调整也是他们需要的。
3.逃课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知识缺失:逃课导致学生错过了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得他们在该门课程上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2)交流机会减少:逃课使得学生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机会减少,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和社交发展。
(3)成绩下滑:逃课频率高的学生往往在该门课程上的成绩较差,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建议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高课堂吸引力: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
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探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随之而来的是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日益严重。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出勤但不参与学习,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或者在课程结束后离开教室。
这种现象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对教学秩序也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1.求知欲不足很多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导致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听课不用心。
2.对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部分高职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不明确,对所学专业产生怀疑,因此对该专业的学习缺乏动力。
3.学习压力过大高职生在校期间需要既学习知识又进行实习,可能同时面对各种压力,导致学生心情不好,对学习失去兴趣。
4.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如何有效学习缺乏认识,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
5.社交活动过多部分高职生在校期间过于注重社交活动,导致课余时间不利于学习,可能因此出现隐性逃课现象。
二、对高职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对策探讨1.增强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实践操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强学习动力。
2.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动力。
3.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压力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学校可举办学习方法讲座、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加强学生管理学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学生行为,建立健全的考勤制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督促学生规范学习。
6.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校应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提升学习态度。
大学生逃课
大学生逃课引言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校园中都能见到这种现象。
大学生逃课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学业成绩,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探讨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原因分析1.缺乏兴趣和动机大学课堂上的知识可能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导致他们对课程不感兴趣。
缺乏对知识的动机,就容易造成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出现。
2.教学方式的问题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缺乏互动和趣味性,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聊,从而选择逃课。
3.课程负担过重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的课程和学术压力,他们需要同时应对多门学科的学习和考试,对于一些不重要或认为无用的课程,他们可能会选择逃课来减轻学业压力。
4.不良学习习惯一些大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经常拖延作业、浪费时间、不注重学习计划等。
这些不良的习惯会导致学习压力的增加,从而引发逃课行为。
影响分析1.影响学习成绩逃课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落后,他们无法及时掌握和消化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顺利毕业或获得就业机会。
2.影响自身发展大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逃课会让大学生错失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他们无法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和社会资源来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不利位置。
3.影响人际关系逃课会让大学生与其他同学产生隔阂和疏远,因为他们无法参与课堂上的互动和学术讨论。
这种与同学之间的疏远可能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错失了与同学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的机会。
4.影响社会责任感大学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阶段,逃课会让大学生对社会责任产生淡漠和忽视。
他们失去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问题解决的机会,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减弱。
解决方法1.激发兴趣和动机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分析研究报告
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分析研究报告.doc一、研究背景大学是一个对人才提出较高要求的学校,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业是他们的首要任务。
然而,大学生逃课现象在很多学校依然存在,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因此,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及原因,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逃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三、问题现状据调查,大学生逃课现象较为普遍,其中80%以上的学生曾有过逃课行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白天逃课许多大学生为了享受自由与娱乐,选择在白天逃课,以达到消费时间的目的。
2、晚上逃课晚上逃课是由于晚上的时间比较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逃课后可以继续进行自己的娱乐生活。
3、刷网课一些大学生在课程预习或复习时,选择通过刷网课的方式代替上课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逃课原因1、课程内容太枯燥很多大学生觉得某些课程讲授的内容很枯燥,或者不适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这就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
2、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压力大是大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考试紧张,学业繁忙,让许多大学生感到应接不暇。
3、不喜欢上课的老师有些大学生不喜欢上课老师,觉得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够有趣或老师的教授风格与自己的学习方式不适合,从而产生逃课行为。
4、家庭因素一些大学生因家庭原因需要经常回家看望亲人、处理一些家庭事务等,这也会导致逃课行为的发生。
5、社交活动社交活动是大学生逃课的一个常见原因。
大学生的社交圈子很广,各种社交活动琳琅满目,很多大学生选择逃课参加这些活动。
五、预防和控制大学生逃课行为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十分不利,给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评价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大学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育部门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逃课是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大学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自身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本调查报告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学校提供有效的对策措施。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本调查以在线问卷形式发放给本校500名大学生,其中包括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2.深度访谈:选择了5名主动逃课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逃课的原因和动机。
三、调查结果1.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有60%的受访大学生承认曾经逃过一次或多次课程,其中有20%的学生表示经常逃课。
2.逃课原因多样: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无聊枯燥的教学内容:约40%的受访学生表示,部分课程的内容不具有吸引力,导致了他们对上课产生了抵触情绪,选择逃课。
b.重复内容的讲解:有30%的学生认为,一些课程中教授将内容过多地重复,与他们自己的学习进度不符,因此选择逃课来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c.心理压力和焦虑:约20%的学生表示,他们逃课是因为面临着学习压力和其他个人压力,需要通过逃课来缓解。
d.其他原因:剩余10%的学生逃课原因包括与同学约会、没有对上课的重视等。
3.逃课行为对学生学业和发展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逃课行为会给大学生的学业和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包括:a.学习成绩下降:约一半的受访学生逃课后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被迫进行额外的学习弥补知识。
b.缺乏交流和合作机会:逃课使得学生错过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c.职业规划受影响:逃课导致学生错过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可能影响他们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未来职业规划。
四、对策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针对本校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授课方式的改进,使得课程内容更为丰富、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
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心理分析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现状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大学生逃课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专业课平均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在25%左右,公共选修课则高50%,60%以上的大学生有过逃课经历。
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生厌学、逃课现象正日益成为家庭、高校、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高校的管理、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正常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特点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很普遍,我们发现大学生逃课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从学历来说,专科学生的逃课率要高于本科生;从年级上来说,高年级逃课率要比低年级高;从性别上来说,男生比女生逃课率高;从课程来说,基础课高于专业课、选修课高于必修课、人文类课程高于理工类课程;另外学生逃课率还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以及教学方式等有关。
目前高校防止学生逃课主要措施是点名制,但这方法也这导致了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出现,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聊天、发短信、打磕睡、看闲书等现象。
三、大学生逃课的心理成因分析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自然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
在认知方面,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在理想方面,他们既注重眼前,也放眼未来;在情感方面,他们的情感十分丰富;在意志方面,他们的自制力、目的性、坚毅性有显著发展,但是不够稳定。
从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来看,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追求个性大学生时代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安分的年龄阶段,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标榜另类,于是逃课也成了他们的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叛逆的表现。
这些“逃课族”往往喜欢时尚、前卫的东西,不喜欢拘束的、规律的生活。
有的同学逃课去听我喜欢的课程,现在学校逃课族中还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因为不满意学校的课程安排而逃课,利用逃课时间去听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到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书。
最新逃课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逃课社会实践报告
逃课现象在学生群体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学生逃课行为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逃课原因分析
1. 学习压力:部分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感到压力巨大,选择逃课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2. 兴趣缺乏:对于某些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3. 教育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吸引所有学生,使得一些学生感到课堂乏味,从而选择逃课。
4. 社交因素:同龄人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朋友逃课而跟风。
5.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和家长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出勤情况产生影响。
二、逃课的影响
1. 学业成绩:逃课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进度。
2. 学习习惯:长期逃课可能导致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健康:逃课可能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表现,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4. 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时期是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逃课可能会影响这一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策略建议
1. 教育改革: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心理辅导: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应对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3. 家庭教育:加强家长教育,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习。
4. 同伴教育:利用同伴的影响力,鼓励学生之间建立正面的学习激励
机制。
5. 社会实践: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增强
学习的实际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逃课问题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分析与对策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分析与对策调查报告【摘要】大学生逃课现象一直存在,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发现缺乏动机和目标、没有正确认识逃课后果、反感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以及与同学交流产生消极情绪是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调查提出了建立正面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度等对策措施。
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深入分析和对策措施的研究,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学习效果。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原因,对策调查,缺乏动机,逃课后果,反感教学内容,学生交流,正面激励,课堂兴趣,沟通交流,课堂互动,结论分析,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逃课现象日益普遍,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和建设者,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深入研究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并提出对策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逃课是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按时到达教室或离开教室,影响了教学秩序和学习效果。
大学生逃课现象一直存在,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逃课现象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优秀学校,也面临着逃课现象严重的挑战。
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对于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调查相关对策措施,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更好地管理和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通过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机,从而針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大学生逃课原因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逃课原因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有些大学生可能对某些课程缺乏兴趣
或者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学习,因此会选择逃课。
2. 偏重课外活动:部分大学生认为参加某些社团、组织或者参
加一些活动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更加有益,因此会抽出时间去参加
这些活动,从而缺席课程。
3. 社交娱乐活动: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选择去参加一些社交或娱
乐活动,比如聚会、玩游戏等,而忽略了课程的重要性。
4. 学习负担过重:大学生面临着较为紧张的学习压力,有时候
可能因为课业压力过重而选择逃课来缓解压力。
对于这些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对策: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校可以通过搭建更加活跃的教
学氛围,使用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以及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合理规划学习和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可以和社团、组织等合作,将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合理地规划,避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
3. 加强师生沟通: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
4. 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学校可以增加辅导员数量,提供更加有
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避免他
们逃课。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前言大学生逃课现象长期存在,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找到其心理成因,并提出对策,尽可能的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表现大学生逃课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缺席课堂:无故缺席课堂,或经常请假消极应对课程安排。
2.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没有兴趣、热情去听课或学习课程内容。
3.故意逃避:对某些特定课程或授课教师抱有不满、厌恶、怨恨等情绪而故意逃避。
4.学习成绩下降:长期逃课会影响正常的学业进度,使学习成绩下降。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成因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逃课成为了他们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2.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大学生逐渐从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的阶段,从一个高中生转变为一个独立、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更明确的大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会感到自我焦虑,对自己的适应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3.课程内容不适应:一些大学生对于某些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逃课的现象。
4.懒惰: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和动力,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从而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大学生逃课现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1.提高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挑选相关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其他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2.减轻压力:学校应加强心理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3.加强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设立适当惩罚措施,对逃课行为进行限制,从而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4.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论大学生逃课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超过2400多万,大学生就业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而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里边,学习成绩占据了很大比重,但是愈演愈烈的逃课现象却令人担忧。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皆为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的在校大学生,调查结果令人堪忧。
从调查结果统计数据来看,从大一到大四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逃课现象,但是以大二的居多,大一的步入大学不久,可能延续了中学的学习惯性,依然能够每天去上课,大三的很多都已经开始准备考研,所以为了巩固基础知识上课的频率也变高了,大四的很多都已经考研成功或者已经找到工作,而且大四的课已经很少了,所以基本上不存在逃课现象。
在逃课的人群中,以男生居多,大多数男生逃课时要么去打球要么在宿舍上网玩游戏,但是逃课去学习的所占比例很少。
数据显示,很少有不逃课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过逃课的经历,他们表示,有时自己因为一些事情来不及找辅导员请假,所以只能选择逃课,而且逃课很少被查到,这也导致了很多人逃课行为的发生。
同学们逃课最多的主要是公共基础课和马哲、毛邓等公共政治课,这些课讲的和实际生活关系不是很大,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且老师的讲课方式过于呆板,调动不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老师的年龄也与学生的逃课多少有一定关系,很多学生喜欢年轻老师的课,因为他们觉着和年轻老师的年龄差距小,在很多方面有共同想法,存在共同语言,而且年轻老师在课堂上能和学生很大程度上进行互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因而也就提高了。
对于逃课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逃课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而问到他们如何看待逃课现象时,持各种观点的人数差不多。
持支持态度的人认为大学生是独立的,可以自行支配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绝对是否上课。
不支持逃课的认为大学生的本质还是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当代学生逃学现象分析报告
当代学生逃学现象分析报告1. 引言逃学是指学生故意逃避上学或者早退的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学校现象。
在当代社会,学生逃学现象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报告将从社会背景、原因分析、影响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对当代学生逃学现象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
2. 社会背景逃学现象在当代社会日益普遍。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对学校的厌学情绪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诱惑和娱乐,诱发了逃学的欲望。
3. 原因分析学生逃学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1 学业压力现代教育体制追求成绩导向,学生们必须面对严重的学业压力。
这种压力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难以承受,他们害怕面临失败和评价,因此会借助逃学的方式来摆脱这种压力。
3.2 家庭问题一些学生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的冷漠或过度干涉等问题会导致学生心理不稳定,进而选择逃学逃离家庭的困扰。
3.3 社交压力学生在校园中的社交关系也会对逃学决策产生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面临欺凌、排斥或孤立,无法适应班级集体生活,从而选择逃学以避免这些负面的社交体验。
3.4 娱乐诱惑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娱乐选择,例如电子游戏、社交媒体等。
这些娱乐方式可能很容易让学生沉迷其中,失去对于学业的兴趣和重视,进而选择逃学。
4. 影响学生逃学现象的出现对学生本人及社会都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4.1 学业成绩下降逃学的学生无法得到正常的学习与教育,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下降,对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加深学业压力。
4.2 社会问题加重学生逃学现象也会增加社会矛盾和问题。
逃学的学生可能更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沉溺于社会问题,例如犯罪、吸烟、早恋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4.3 人际关系问题逃学的学生与同学的交流减少,无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受到影响,从而可能导致孤立、内向等问题。
大学生逃课特点及原因对策分析
大学生逃课特点及原因对策分析随着大学生数的增加,大学逃课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而今,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那么,大学生逃课特点及原因对策分析是怎样的呢?首先,大学生逃课的特点:1、流于形式的作业和讲义的出现。
在大学的学习中,有些老师常常将课堂ppt打在网上,演示文稿亦是如此,而这导致了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与网上提供的材料没什么区别,所以既然我已经将课件打出来放在网上了,那么我不去上课,将来考试时看网上提供的点也没问题。
2、课程质量不齐同样是讲同一门课的老师,由于讲课能力等不同的原因导致其课堂的质量也有所差异,有些教授课堂上的互动非常多,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有些教授则课堂相对比较枯燥,只是靠讲课去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话,学生上课就会感到无聊,就很容易逃课。
3、大量的课外学习材料大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后,还需要自己去探索更多的资源,如国外优质学术论文、经典学术著作、国外优质学术视频等,可能不仅需要在图书馆中找寻它们,也需要在学术网站上去查找,需要学生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在学习上得到更多的成就,而不得不放弃一些不重要的课程。
其次,大学生逃课的原因:1、心理上的原因大学生在进入大学这个微小的学习环境之前,大多数人都面临失去了原先生活规律的心理压力。
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往往会出现焦虑、表现自己能力不足、觉得自己不能够适应这个环境等问题,这时候,做某些事情比如逃课也许可以缓解这种压力。
2、经济上的原因有些学生因为经济条件比较差,而不得不去打工,时间比较紧张,故而无法顾及到所有的课程。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选择逃课来确保自己能够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供养自己和家人。
最后,大学生逃课的对策:1、教师方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增加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特殊的辅导,串讲,以有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尽可能地避免逃课的情况。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社会学分析摘要:在大学校园里逃课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已经成为了一种逃课口号。
目前大学生逃课已由一种现象衍变了一种教育问题。
要知道大学课堂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自己素质教育和专业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大学是迈向社会的阶梯,人生的有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放纵休闲娱乐的场所。
因此了解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其对现象的分析,制定出政策使学生回归课堂,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大学人才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逃课定义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是这样定义的: “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
”更多的学者把学生的逃课分成两种: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
所谓显性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地去上课的一种失范行为。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但实质不听老师讲课,做其他事情。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许多人都疑惑:现在的大学课堂怎么了?现在的人学生在做什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到课率不足2/3甚至不足一半的课堂;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堂上不少学生收发短信、听MP3等等,老师在讲台上演单口相声。
在高校里,尽管学校和教师都在为遏制逃课,提高出勤率而努力,但效果不佳。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逃课与反逃课”“战争”依然在上演。
2001年《人民日报》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逃课经历的占82%,经常逃课的占l1%,从不逃课的仅仅占18%。
一些研究者认为,隐形逃课几乎涉及全体学生,大部分教师遭遇的经常是一个人表演的尴尬局面。
不逃课的大学生几乎成了大熊猫级的动物。
大学校园也盛行“想不旷课都难”、“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不逃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美的大学生活”、“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等诸多“经典名言”,这些也说明了逃课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的“时尚”近日,一组辽宁大学某堂课上仅3名学生去听课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安徽某大学的3名大二学生,还办起了“逃课网”,供学生交流逃课心得。
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
大学生逃课现象近几年来,大学生逃课现象愈来愈泛滥,大学校园里从没逃过课的学生几乎没有。
尽管学校与学院采取了诸如课堂考勤等解决措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在凤凰网上,甚至有一张图片画的是大学教授防学生逃课,用自己头像做试题考学生是否认识。
这是一件多么滑稽,但又使人深思的事啊。
接下来,我将说说致使如此多的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我对逃课的态度。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一)个人方面首先,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的不喜欢。
据一项调查表明,刚入学的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及专业感到满意的人仅仅只有4%,没有一人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很满意。
虽然这个调查不一定具有全部的代表性,但至少反映了一些情况。
相当一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对于自己学校和专业不满意,以至于不愿意去上课。
其次,逃课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与懒惰心理。
有的时候,由于天气的原因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大学生更愿意呆在寝室,追求更加随意,自由的生活,而由此导致的懒惰心理越来越严重,有的大学生甚至“成了宅男宅女”。
最后,大学课堂的学习以理论知识为主,特别是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并不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就业。
因此便产生了大学知识无用的观点,自然也就不愿上课,浪费时间了。
(二)学校方面首先,大学课堂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如果教师不能以相对生动的方式展现知识的话,课程就会显得枯燥无聊,缺乏吸引力。
特别是有的大学老师本身教学素质不高,照本宣科,缺乏相应的教学水平,没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使得大学课堂不能吸引学生,逃课率自然就高了。
其次,高校“严进宽出”,逃课不影响毕业。
大学生经历高考这个历练,辛苦了三年进入了大学,到了大学后才发现大学是“严进宽出”的,大学考试即使你经常逃课,但在考前抱抱佛脚一样的可以过,有的甚至可以拿高分,逃课也不影响毕业。
因此,逃课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教学质量差。
大学以研究为主,教师的职称等都是以研究成果来评定的。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里透视及对策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里透视及对策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逃课现象逐渐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看待学习的态度。
本文旨在通过心理透视,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从而提出合理的对策。
一、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透视大学生逃课现象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在这种行为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心理原因。
每一位大学生都需要面对学习的压力和困难,但有些学生却无法顶住这些压力,选择逃避,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以下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一些主要心理原因。
1.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对于老师讲的内容感觉枯燥无味,难以持续关注下去。
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课堂。
2.缺乏自信心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心,总是怀疑自己能否掌握好课程内容。
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课堂,从而避免面对自己的不足。
3.困境心理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他们容易陷入困境心理。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他们就会选择逃避课堂,从而通过逃避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二、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我们需要采取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对策建议:1.加强师生沟通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逃课行为。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设置奖励机制学生有时需要外部激励,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增强学习动力。
奖励不必是高额奖金,可以是一些小奖品,如学习笔记本、优秀学生证书等。
3.建立学习辅导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学习辅导机制,以帮助那些在学习方面遇到问题的学生。
这种支持可以包括个人辅导、小组辅导、图书馆和学习中心等。
三、总结大学生逃课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逃课的背后也隐藏着学生心理问题。
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建立正面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克服考试和学习中的挫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分析与对策调查报告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分析与对策调查报告【摘要】当前社会中,大学生逃课现象频繁,给学生个人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在分析中发现,社交压力和学习焦虑是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心理原因。
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建议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有效减少逃课现象发生。
实践证明,加强心理辅导对大学生逃课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建议学校和教师们重视大学生逃课问题,加强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原因、对策调查、社交压力、学习焦虑、心理辅导、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逃课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习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逃课来放松自己,或是应付其他事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深入研究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逃课现象可能与大学生面临的社交压力有关。
在大学生活中,社交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学生可能因为朋友聚会、社团活动等社交事件而选择逃课,希望能够在社交方面取得更多的满足感和认同感。
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种种困难时,可能会觉得逃课可以给自己一些喘息和缓解。
社交压力可能是造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逃课现象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行为,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研究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为未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大学生逃课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逃课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逃课的动机,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在高校经历了几次大“扩招”之后, 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
然而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承担更大责任, 发挥更大作用时, 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不向任课老师请假, 有意不到课堂上课的逃课现象。
“必修课选逃, 选修课必逃”等关于逃课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广为流传。
逃课现象越来越普遍, 甚至成为了一种所谓的“潮流”。
然而, 学生逃课的现象, 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使得逃课现象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将通过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 剖析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 了解现代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影响, 并就大学生逃课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高校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 改进高校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从而创造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成长环境。
三、调查过程(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学生对象主要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
(二)调查内容(三)调查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2.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 采用分层抽样法。
3.个体访谈通过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深入访谈, 收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具体表现和逃课的深层原因信息, 与问卷调查结果互为比较。
4.二手资料调查通过学校组织的考勤情况、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进行研究。
(四)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四、调查结果(一)基本资料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男生所占比例为53%, 女生为47%。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来自城市的同学所占比例为27%, 来自农村的占46%, 来自乡镇的占27%。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是学生干部的同学所占比例为37%, 不是学生干部的占63%。
(二)针对所有参与同学的调查1.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中, 对于逃课是否属于正常现象, 持是与否相反意见的同学各占50%。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大学生逃课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对于逃课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调研发现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包括课程内容无聊、老师讲课枯燥、课程安排冲突等。
另外,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成为诱惑,让学生更容易选择逃课而不是坚持上课。
此外,一些学生认为自学或利用其他资源也可以掌握课程知识,因此也对课堂不太重视。
其次,逃课对大学生学业和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
逃课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了解不全面,影响学业进展。
同时,长期逃课也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调研中,多数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够制定更加严格的考勤和评分政策,督促学生认真上课。
另外,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学习。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建议学校可以设立课程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对老师和课程进行评价,帮助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引入更多实践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情绪问题。
总之,大学生逃课问题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
改进教学方式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助于减少逃课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经管实验班郑凯斌2014339950039一.案列介绍在大学校园里,旷课成为了大学生的“必修课”。
据不完全统计,没逃过课的人几乎为零。
在大学里,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在20%左右,至于哲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到课率仅有50%左右。
(1)逃课率如此之高,必然有着深层次原因,我们不能过于笼统的简单评判,并盲目采取措施。
目前,一般认为;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包括责任感不强、控制力差、态度不端正、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等;客观原因包括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学校管理、学分制度和考试制度、教师的个人素养及教学水平等。
(2)既然造成逃课的原因,如此之多。
那么,逃课的行为理性么?我们又怎么能够分清本末,找出问题症结并实施真正合理有有效的措施呢?本文,便是基于这样的思索,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点名与逃课”师生模型,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二.博弈论的简述说起博弈论,大家可能比较陌生。
但是,提起博弈论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基本内容为:有两个囚徒 (甲和乙)二人行窃时被捕,警察分别对二人单独审讯:可能出现四种情况:甲坦白 (8年 )乙坦白 (8年 );甲坦白 (O年 )乙不坦白 (1O年 );甲不坦白 (10年 )乙坦白 (O年);甲不坦白 (1年)乙不坦白 (1年 )(具体分布如表一 )。
不加分析的看表格,我们会误以为甲与乙会选择抵赖,但是博弈论分析结果;甲乙均选择坦白。
正如,大学生上课一般,我们总认为;老师不点名,学生不逃课应该是理想状态,但实际上这种状态却往往难以达到。
博弈论,便是研究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下的最优选择问题。
三、师生博弈静态模型现实的复杂性,让我们不可能去考虑所有问题。
模型的构建,需要一定的假设。
首先,我们做出几个符合现实的假设;①学生是理性的,他根据自己效用与损失的权衡做出最优选择;②老师点名的决策是在课前决定的,即老师的决策不受学生出勤率影响。
③老师和学生虽然关系亲密无间,但是对于上课问题,二者存在利益冲突 (学生有逃课的可能,无疑浪费老师的劳动成果;老师有点名的趋向,无疑对学生产生影响 )。
如此以来,老师决定点名之前,不知道学生来与否;学生决定逃课之前,不知道老师点名与否,老师学生之间的博弈也就建立了。
在这场博弈之中,老师有两种纯策略选择点名或是不点名;学生也有逃课还是上课的选择。
下面就是对老师和学生在这场博弈中各种策略的效用进行分析。
对学生来说,上课的效用设为Y;逃课的效用设为x;学生逃课,点名产生的效用设为一B(现实中,学生旷课被抓,会有一定的处罚措施,而点名对上课的学生基本没有利益所得);对教师而言,学生的上课给带来效用设为A(相反,学生旷课,其效用值则为—A);对二者共而言,点名浪费上课与学习时间,给二者带来负效应设,_c。
接下来,由于二者都有两种纯策略,那么共有(老师点名,学生上课 )、 (老师不点名,学生上课 )、 (老师点名,学生逃课 )、 (老师不点名,学生逃课 )四种策略组合。
接下来根据上述效用值设定,求出各种组合的效用值。
如; (学生逃课,老师点名 )老师获得效用为学生没来上课的—A,点名成本—c,对学生没来上课的处罚的同时,会对老师心里带来些抚慰,其效用值为B;对学生而言,逃课的效用值为x。
被点名的处罚为一B。
其它,以此类推,具体见下表师生静态博弈矩阵老师/学生逃课不逃课点名一A—C+B.X-BA—C.Y—C 不点名一A.X+B A.Y注: (学生逃课,老师没点名 )学生获得效用为X+B,在这里逃课学生,虽然未直接获得效用B,但相对于上课的学生,他没去上课,却没获得惩罚,相对获得了B的效用。
在这里,设老师点名的概率为P,学生逃课的概率为q。
那么,老师选择点名 =1)和不点名 =o)的收益分别为:点名;U(1, = (-A—C+B) q+(A-C)×(1一;不点名;u(o, =(_A) q+A×(1一q)根据帕累托标准:令uo,q)=u(o,q),化简得:Q*B—C=0,解得逃课的均衡概率为;q=C/B。
同理可得,点名的均衡概率;P=(x+B—Y)/(2Bl—C) 四、师生博弈动态模型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设的效用进行赋值,然后再进行动态分析。
对于一名真正的旷课学生,其内在的损失当然大于收益;不妨设x_5,Y=6。
点名的成本设为C=I;学生上课给老师带来的收益设为A=2,旷课的处罚设为B-4。
师生博弈支付矩阵老师/学生逃课上课点名(1,1 ) (1,5)不点名(-2,9) (2,6)带入上部分公式可得:逃课率q=c,B=1,4(这与前言资料所给的20%左右的逃课率数据基本相符,佐证了赋值的意义性 );点名率 P=(x+B—Y)/(2B—C)=3/7。
另一方面;我们观察表三,可以看出 (不点名,上课 )的策略组合应该是最有效的,但是现实中我,往往出现如囚徒困境般的状况, (点名,上课 )的情况却大量存在。
如何有效地走出这个困境那?接下来,我们利用赋值后的模型进行博弈论动态分析。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大学课程,有几十甚至更多课时。
那么,实际情况下,师生博弈不是一次完成的,点名与上课的博弈往往要进行很多次。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在满足上述假设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了合理的假设;㈠由于一门课程基本课时数都在三十节以上,那么我们假设师生博弈是无限次进行的。
当然,下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假设是不影响结果的。
㈢老师是一位十分严厉的老师以及学生们有所耳闻,即二者信息对称,且采取了“冷酷战略” (即开始不点名,一旦老师发现学生逃课,便会在以后的每节课上都点名 )。
其次,引入一个时间贴现因子∫(大小代表参与人的耐心;且∫<1)。
开始,老师不点名,试图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试图达到(不点名,上课 )的均衡。
下面出现两种情况:1.学生虽然知道老师严厉,可能点名,但是存在侥幸心理,或者不相信老师的严厉,开始便会选择逃课。
此时老师采取了触发策略,以后每节课都点名。
纵然,逃课对学生效用再大,老师连续的点名的惩罚,也会学生相信老师的冷酷策略,不敢逃课。
而且处罚的累计使得逃课成本加大,远远大于逃课带来的效用,作为理性人,学生也会选择不去逃课。
事实上,现实情况下,每个高校对旷课有着明确规定。
例如,东北大学规定旷课三节以上,学生成绩就为零了。
如此以来,如果一个理性的学生抓住三次逃课,就不会逃课了。
此处,我们先假设,学生第二次就相信了老师的冷酷策略,回来上课。
此时;学生的效用值之和U1=9+5∫+5∫^2+···2.学生相信老师的严厉,不敢逃课,便每次都来上课。
此时学生的效用值之和为U2=6+6∫+6∫^2+···若;U2>U1 ;学生相信老师的严厉,便不会逃课。
此时:9+(5∫)(1一∫)<6/(1一∫)即∫>3/4.∫>3/4说明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且老师采取冷酷策略,那么,就有可能达到 (不点名,上课 )理想状态。
老师和学生为了自身利益,不管情愿与否,只要老师有足够的内心,二者会达到理想状态。
此外两点说明: 1)∫之所以表示耐心,可以如此理解,∫表示支付,∫越大认为现在的效用和以后某个阶段效用越接近,耐心也就意味着越大。
2)虽然课时不是无限多,但是当课时大于3O的时候,∫^30接近于O,对结果毫无影响。
五、结论分析与对策制定(一 )一方面,加大对学生逃课的处罚力度,提高逃课成本;另一方面,降低教师的点名成本。
通过静态博弈论分析,我们知道学生的逃课概率为q=C/B,其大小取决于处罚力度和点名成本。
现实情况下,学校对逃课的处罚力度很小。
比如,很多课程,都设有考核成绩,一百分的成绩,考核成绩往往只有十分。
可想而知,一次逃课对学生的处罚力度才有多大?这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根本不关痛痒,逃课似乎成为了更加“理性的选择”。
因此,学校必须制定合理并规范逃课处罚措施,提高B的值,才能降低逃课率。
另外,老师点名成本太高,也是造成逃课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且看公共课的逃课率为什么会达到近50%,一堂课有几百人,一节课仅有几十分钟,点名耗费的时间成本无疑很大?这使得很多时候,老师根本无法点名。
此外,高校一般制订了学生打分制度,而逃课学生不喜欢经常点名的老师,这无形中对老师点名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增加了点名成本。
对于,有些课程人数比较多,我们可以固定学生位置,这样哪个位置没有人,老师一目了然,加大了逃课风险,降低了点名成本。
对于,老师的评分制度,我们能否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考评机制。
比如,只是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点名,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老师的点名风险。
(二 )提高老师的教课水平,增加课程吸引力。
通过静态博弈论分析,我们知道老师点名概率为;P=(x+B—Y)『(2B—c)。
当点名概率越大时,那么小于P的空间也就越大,学生选择逃课的概率空间也就越大。
假设 B、X、c一定,那么提高Y,可以降低P,从而降低逃课率。
现实中,我们发现有些课逃课率很高,另一些却很少。
这种现象很大部分原因,源自一些老师的讲课过于枯燥无趣,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老师的趣味性。
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假期对老师进行培训,请一些讲课好的老师进行示范指导。
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增加一些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师生互动等,增强课程的趣味陛。
(三 )保证上课的严肃性,树立老师的威严。
通过动态师生博弈,我们知道,当一位老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一定的威严,且坚持对学生严格管理,那么学生逃课的现象会降低甚至避免。
现实中,一部分老师为了和同学处好关系,往往选择不点名,或者很少点名,这使得很多学生选择逃课。
而一部分严厉老师的课堂上,却很少出现逃课现象。
当一个老师,通过采取“冷酷策略”,树立了一定的威严,那么作为理性的学生为避免利益损失,往往会选择上课。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职业道德保证上课的严肃性。
六、总结大学逃课问题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学生自身、高校体制、教师素质等一系列方面。
因此,解决他的方法,绝不会仅有以上几种方案。
本文仅从博弈论的角度寻求逃课的解决方案,为问题的解决寻求一种新的可得思路。
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学生本身特点,对学校、社会、家庭各个相关影响环节加以改进以及学生自身努力,如此才能彻底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
参考文献(1)转引吴鲁平著《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转引程芳玲、杨百勤.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及思考 [J】_中国轻工教育,2004,4:41-42.)[3]转引景莉博弈论视野下的高校学生逃课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09,6作者简介刘华田 (1990一 ),男,籍贯:山东省枣庄市,学校:东北大学,学历:本科,专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