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弓形虫课件

合集下载

《疟原虫、弓形虫》幻灯片

《疟原虫、弓形虫》幻灯片

2、恶性疟原虫感染者在外周血 中主要能查到
〔1〕 环状体、滋养体 〔2〕 滋养体、裂殖体 〔3〕 裂殖体、配子体 √ 〔4〕 环状体、配子体 〔5〕 环状体、裂殖体
3、尿液检查可能查到
(1) 丝虫微丝蚴、贾第虫包囊 (2) 钩虫丝状蚴、丝虫微丝蚴 (3) 贾第虫滋养体、痢疾阿米巴滋养体 √ (4) 阴道毛滴虫、丝虫微丝蚴 (5) 痢疾阿米巴滋养体、阴道毛滴虫
外周血液
对红细胞 的选择
网织红细胞
各期红细胞
衰老红细胞
2、在蚊体内发育:
配子体
(♀♂)
♀蚊叮咬 吸血入胃
♀ ♂
配子
合子
动合子
囊合子 子孢子
(唾液腺)
录像
Oocyst
Liver cell
Infected liver cell
Ruptured oocyst
Release of sporozoites
1962年江西报道第一例眼弓形虫病。
1、猫是主要传染原(误食猫粪中的卵囊感染)。 2、生食或半生食动物肉类、鲜奶、禽蛋。 3、输血、器官移植。 4、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 5、母婴垂直传播。 6、节肢动物携带卵囊。
弓形虫广泛流行的原因?
1、感染阶段多〔卵囊、包囊、假包囊、滋养体〕。 2、包囊以及卵囊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3、中间宿主广泛,可感染140余种哺乳动物。 4、在终宿主间、中间宿主之间,终宿主与中间
未成熟裂殖体
3> 配子体形 成
配子体
成熟裂殖体 红内期裂殖子


间日疟原虫The ring form 〔早期滋养体)
细胞核
细胞质
RBC
间日疟原虫Trophozoite 〔晚 期滋养体)

《疟疾》ppt课件

《疟疾》ppt课件

临床表现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 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 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 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 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 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 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 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
实验室检查
全球基金(Global Fund)的作用
筹集和分配资金,支持疟疾高发国家的防控项目。
面临的挑战
资金不足、疫苗研发进展缓慢、气候变化对蚊虫分布的影响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全球卫生水平的提高和疫苗研发的进展,未来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望进 一步下降。
挑战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筹集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大疫苗研发力度,推动疫苗早日 上市使用;加强蚊虫监测和灭蚊工作,减少蚊虫传播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来发展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疟疾的病原学、流行病 学和临床表现
疟疾的诊断方法和治疗 原则
疟疾的预防措施和控制 策略
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和 前景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环节
01
02
03
04
学员对疟疾的认知和理解加深
学员掌握了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技能
学员对疟疾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传播阻断和消灭传染源途径
消灭蚊虫
通过喷洒杀虫剂、清除积 水等措施,减少蚊虫孳生 地,降低蚊虫密度。
阻断传播途径
在疟疾流行区,加强个人 防护和环境治理,减少人 蚊接触机会,从而阻断疟 疾传播。
治疗患者和带虫者
及时发现并治疗疟疾患者 和带虫者,消除传染源, 防止疫情扩散。

《疟原虫、弓形虫》课件

《疟原虫、弓形虫》课件
意识。
治疗手段
疟疾治疗
根据病情轻重和疟原虫种类, 选择合适的抗疟药进行治疗。
弓形虫治疗
主要采用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 进行治疗,根据感染程度和症 状轻重进行个性化治疗。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采取输液、输 血等支持治疗措施,以缓解症 状和稳定病情。
并发症治疗
针对疟疾和弓形虫感染可能引 起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 病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时可能导致死亡。
并发症多
疟疾和弓形虫感染可引起多种并发 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增加治 疗难度。
影响儿童发育
疟疾和弓形虫感染对儿童的生长发 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营养不良、 智力低下等问题。
05
疟原虫与弓形虫的研究 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疟原虫与弓形虫的基因组学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疟原虫与弓形虫的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 展,为深入了解这两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进化和传播机制提供了基础。
弓形虫病治疗药物
目前,治疗弓形虫病主要依赖于免疫调节剂和抗炎药物等对 症治疗手段,但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因此,开发针对弓形 虫病的特异性治疗药物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疟原虫与弓形虫的免疫逃避机制
研究疟原虫与弓形虫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 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手段提供理论支持。
疫苗研究进展
疟疾疫苗
目前,全球正在进行多项疟疾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其中一些疫苗已经进入后 期临床阶段。这些疫苗主要通过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来预防疟疾的发生 。
弓形虫感染对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具有较大的 危害。
它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和复杂的传播 途径,能够在多种宿主细胞内寄生, 并对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疟疾ppt幻灯片课件

疟疾ppt幻灯片课件
目标设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各国应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疟疾消除目标。例如,在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可以设定降 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具体目标;在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则可以设定实现零本土病例或零死亡的具体目标。
国际合作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疟疾挑战
疟疾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 、无尿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 利尿等。
肝损害
神经系统并发症
疟疾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导 致肝衰竭。治疗方法包括保肝、降酶等。
疟疾可引起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 疗方法包括抗感染、降颅压等。
康复期评估指标和随访计划制定
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疟疾疫情监测
02
通过定期调查和抽样检测,了解疟疾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
制定和调整消除策略提供依据。
完善监测网络
03
建立省、市、县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
中心的协作与沟通,确保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消除策略制定背景和目标设定
背景分析
全球疟疾疫情依然严峻,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疟疾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制定有效的消 除策略对于控制疟疾传播、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疟疾挑战,是未来防控疟疾的重要趋 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疟疾的金标准。
核酸检测
采用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 或其他体液中的疟原虫核酸片段,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 或荧光免疫等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疟 原虫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疟疾的诊 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疟疾的科普知识PPT

疟疾的科普知识PPT
疟疾的预防:使用蚊帐、涂抹 防蚊剂、清除孳生地、定期服 用疟疾预防药物等。
疟疾的治疗:立即就诊、进行 疟疾检测、依据疟疾类型进行 使用特定的抗疟药物治疗。
疟疾的流行现 状
疟疾的流行现状
疟疾的流行范围:全球约有90 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疟疾,其中 90%的疟疾病例发生在亚洲非洲 地区。
疟疾的流行原因:全球气候变 化、人口迁移等社会环境因素 ,以及驯蚊技术、药物抗性等 技术问题。
疟疾的科普知 识PPT
目录 疟疾的概述 疟疾的防治 疟疾的流行现状 疟疾的知识
疟疾的概述
疟疾的概述
什么是疟疾:一种由寄生在人类红 血球中的疟原虫传播而引起的感染 病。 疟疾的传播途径:蚊子叮咬传播、 输血、母婴传播。
疟疾的概述
疟疾的症状:高热、倦怠、头 痛、肌肉酸痛等。
疟疾的防治
பைடு நூலகம்
疟疾的防治
疟疾的知识
疟疾的知识
疟疾的危害:长期感染会导致贫血 、癫痫等严重后果。 疟疾的预警:在疟疾流行地区,需 要做好预防工作,了解当地疟疾预 警信息。
疟疾的知识
疟疾的治疗:疟疾治疗需遵循 科学、规范、合理的治疗原则 ,切勿滥用抗疟药或随意停药 。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疟疾护理》ppt课件

《疟疾护理》ppt课件
提高医护人员对疟疾的认识和护理技能,包括诊断、治疗、预防 等方面的知识。
细节管理
注重细节管理,如手卫生、防护措施、消毒隔离等,确保患者安 全和医护人员自身安全。
针对不同人群的疟疾护理建议
儿童患者
针对儿童患者的特点,制定适合儿童的护理计划,如提供玩具、游 戏等,缓解儿童恐惧和焦虑情绪。
孕妇患者
针对孕妇患者的特殊情况,加强病情观察和监测,提供心理支持和 营养指导,确保母婴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疫苗接种与药物治疗
在疫苗接种后,如果前往疟疾高发区域,仍需服 用预防性药物以增强保护效果。
04
疟疾护理的重要性
疟疾护理的目标和任务
缓解症状
通过有效的护理,减轻疟疾患者的症状,如发热 、头痛、恶心等。
预防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 ,以降低死亡率。
促进康复
提供营养、休息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03
疟疾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疟疾的措施
减少蚊子叮咬
通过使用蚊帐、蚊香、驱蚊液等 措施,减少蚊子叮咬,从而降低
感染风险。
预防性药物
针对前往疟疾高发区域的人群,可 提前服用预防性药物,以降低感染 风险。
健康教育
加强疟疾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控制疟疾的策略
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于疑似疟疾患者,应尽快进行 诊断和隔离治疗,以减少传播风
期疟疾等。
护理过程
02
详细描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包括病情观察、
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
护理效果
03
总结患者护理后的病情变化和康复疾护理工作

疟疾(疾控讲课)PPT

疟疾(疾控讲课)PPT
欧洲地区
欧洲地区的疟疾主要分布在南 欧和东欧地区,如意大利、希
腊、土耳其等国家。
流行因素与风险
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是影响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降雨量、温度、湿度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蚊虫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疟疾的传播。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也是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森林、沼泽、湖泊等,这些地 方容易滋生蚊虫,增加疟疾传播的风险。
疫苗研究
针对疟疾的疫苗研究一直是全球科研人员的重要工作,目前 已有多个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部分疫苗在非洲 地区的试验效果显著。
疫苗开发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疟疾疫苗的开发进程也在加速, 多个疫苗生产商正在积极推进疫苗的生产和注册工作,以期 早日实现疫苗的普及接种。
流行病学研究与现场调查
提高资金投入
保障防控工作的经费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倡议与合作
参与持
分享防控技术和经验,为其他国家提 供支持。
资源共享
共同研发新型防控工具和技术,提高 防控效果。
能力建设与培训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 防控水平。
05 疟疾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媒介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等媒介昆虫叮 咬人体传播。
人体传播
感染疟疾的人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 等方式将疟原虫传播给其他人。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疟疾后,疟原虫可能通过 胎盘感染胎儿。
疟疾的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症状
发热、头痛、寒战、出汗、乏 力、厌食等。
体征
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等 。
严重症状
昏迷、抽搐、咳血、呼吸衰竭 等。

《疟疾》ppt课件

《疟疾》ppt课件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是否到过疟疾流行区,近期有无输血史
临床表现
典型:间歇性寒战、高热与大量出汗
实验室检查
血涂片/骨髓涂片吉姆萨染色:疟原虫阳性可确 诊
诊断性治疗
治疗
方案
控制发作 + 防止传播和复发:
⑴氯喹 + 伯氨喹 ⑵青蒿琥酯+ 伯氨喹
脑型疟疾的病原治疗:
青蒿琥酯、氯喹 、奎宁、磷酸咯萘啶 国内最常应用青蒿琥酯的静脉注射剂型
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⑴保护红细胞,减少炎性反应:激素
⑵脱水:甘露醇
⑶检测纠正低血糖:没有发现
⑷改善微血管堵塞:低分子右旋糖酐
2例恶性疟疾特点
流行史:均有非洲安哥拉工作及生活史 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发展迅速,表现为高热、畏寒 、头痛、恶心、呕吐,查体可见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血涂片找到恶性疟原虫,伴血小板降低、血 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肝功能异常 腰穿:颅内压均增高(190-330mmH20)蛋白、细胞未见 明显异常 BM: 巨核细胞数量增多,产板功能差 诊断:脑型恶性疟疾(早期) 治疗:青蒿琥酯、激素、低佑改善微循环、降颅压等 疗效:病情恢复迅速,治疗一周血小板复常,血涂片查疟 原虫阴性
nia)
• 血小板减少症在疟疾患者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早期恶性疟中。有文献分 析,血小板计数对疟原虫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Mahmood等报道,其敏感性 有80.11%,而特异性有81.36%。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大致可以归因于血小板聚集 、脾肿大、巨噬细胞吞噬,导致外周血的血小板减少。
病原学
感染人类的疟原虫共有4种 :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卵形疟原虫 (P. ovale) 三日疟原虫 (P. malariae) 恶性疟原虫 (P. falciparum)

《疟原虫和弓形虫》PPT课件

《疟原虫和弓形虫》PPT课件

精选ppt
21
3.5 贫血: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
尤以恶性疟为甚。
• 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 脾功能亢进吞噬破坏大量正常红细胞。 •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 免疫病理因素。
精选ppt
22
3.6 凶险型疟疾
• 脑型 • 胃肠型(痢疾型) • 超高热型 • 厥冷型
精选ppt
23
3.7 黑尿热:多由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 3.7 疟疾肾病: 多见于三日疟。 临床表现为肾病症状。 3.8 其他类型疟疾: 先天疟疾、输血疟疾。
精选ppt
12
2.2 感染方式: • 雌性按蚊叮人吸血时,子孢子经皮肤感染。 • 输血或器官移植时,红内期虫体感染人体。
2.3 人体内疟原虫只侵犯两种细胞: 红细胞和肝细胞。
精选ppt
13
2.4 子孢子类型 • 间日疟原虫子孢子有速发型及迟发型。 • 恶性疟原虫只有速发型子孢子。
精选ppt
14
2.5 四种疟原虫发育时间比较
精选ppt
28
6.2 流行因素
• 传染源: 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感染者。 血中有裂体增殖期虫体者。
• 传播媒介:按蚊。
•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儿童和外来 人口。
精选ppt
29
6.3 影响流行的因素
• 自然因素: 以温度及雨量最为重要。
• 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条件及社会活 动等。
红外期发育
红内期发育
Pv
7 d (速发型)
48 h
Pf
6d
36-48 h
Pm
12.5 d
72 h
Po
9d
48 h
2.6 致病阶段:红内期裂体增殖阶段

疟疾讲课PPT课件

疟疾讲课PPT课件
经验分享:分享成功治疗疟疾 的经验和心得,提供实用的防
治建议
总结本次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的重点内容 感谢参与本次交流的专家和听众 提出未来合作与交流的期望和建议 结束语,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慨和收获
汇报人:
非盟和非洲国家:加强区 域防控能力
民间团体和志愿者:参与 宣传教育活动
PART FOUR
青蒿素:目前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 物,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 率
其他抗疟疾药物:如甲氟喹、磺胺 类药物等,也可以用于治疗疟疾
氯喹:常用的抗疟疾药物,可以有 效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
护理措施:对于疟疾患者,需要注意 休息,遵医嘱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便尽快康复
交流防治疟疾 的方法和措施, 共同提高防治
水平
学习疟疾的预 防、诊断和治 疗等方面的知 识,提升专业
技能
分享国际上疟 疾防治的最新 进展和趋势, 了解前沿动态
回答问题:针对观众提出的问 题,给出专业、详细的解答
提问环节:鼓励观众提问, 增强互动性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深 入剖析疟疾防治的难点和重点
蚊子叮咬:疟疾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血液传播:输入感染疟原虫的血液或共用注射器等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疟疾后可传给胎儿 性传播:性接触过程中感染疟原虫的精子和卵子可进入另一方体内
寒战 高热 出汗 间歇性发作
死亡率高:疟疾是全球最致命的疾病之一,每年有数百万人因疟疾死亡。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疟疾的发作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同时也会 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避免蚊虫叮咬,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症状护理:发热、头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的护理 饮食护理: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焦虑和恐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合理使用,保护青蒿素,延缓其耐药性产生
联合用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要求必须以一种青蒿素类药物联 合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一线治疗恶性疟原虫引起的非重症 疟疾,同时强调任何一种抗疟药物都不应该单独使用。
抗疟原虫治疗
• 凶险型疟疾发作的治疗(静脉点滴)
– 氯喹:用于敏感株治疗 – 奎宁:用于耐氯喹株治疗 – 磷酸咯萘啶 – 青蒿琥酯
临床表现
• 疟疾的典型发作
➢三日疟 自然病程较长,常达数月 ➢恶性疟 无复发 ➢卵形疟 病情较轻,治愈率高
临床表现
• 疟疾的主要体征
➢ 脾肿大 70%~80%的病人可见,伴有脾亢 ➢ 贫血 恶性疟贫血较显著 ➢ 肝肿大 ➢ 单纯疱疹 在间日疟及三日疟病人中最常见
凶险发作类型
脑型疟疾 过高热型 胃肠型 黑尿热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inemic syndrome)
• 黑尿热 •发生原因:为大量的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加之 疟原虫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造成的直接微血管病变所 致 •临床表现:寒战、腰痛、酱油色尿等急性血管内溶 血症状,严重者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 急性肾功衰竭.
脑疟的并发症
案例1
• 男,25岁,翻译,2011年1月21日尼日利亚回国。 • 1月22日出现低热,自服康泰克 • 23日晚就诊海淀医院,诊断为感冒 • 24日白天,体温正常,但有恶心、呕吐,晚8时就诊
于朝阳医院,给予青蒿素治疗。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90*109/L,红细胞3.38*1012/L,血
红蛋白122g/L,血小板23*109/L • 25日下午死亡
对症治疗
• 脑水肿——甘露醇脱水降压 • 改善微血管堵塞——低分子右旋糖酐 • 低血糖——检测血糖、及时纠正 • 黑尿热——停伯氨喹或奎宁,控制溶血,
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适当利尿, 少尿或无尿按急性肾衰处理。 • 抑制全身炎症反应,适当输血纠正贫血
抗疟原虫治疗
• 用于预防
– 乙胺嘧啶:杀灭各种裂殖体,但对已成熟裂 殖体无效,控制发作的作用较慢。含药的血 液被按蚊吸入后,可抑制配子体的生长发育 以防止传播。
•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 与常见疾病鉴别
血吸虫病 阿米巴肝脓肿 败血症 伤寒 钩端螺旋体病 急性肾盂肾炎 布氏杆菌病 病毒感染
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方法:病原学的确定
鉴别诊断
• 与脑型疟以外的昏迷鉴别 将临床表现与实验室诊断结果综合 分析; 凡近期在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流行 起居留过而出现昏迷症状者,应首 先考虑脑型疟。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贫血,WBC正常或减少,大单 核细胞可增高
• 血涂片(薄片及厚片):吉姆萨染色 • 骨髓穿刺涂片(阳性率高) • 其他实验室检查:荧光染色、DNA探针
杂交、PCR、血清学方法
治疗
抗疟原虫治疗
• 对氯喹敏感的疟疾发作治疗
– 氯喹:控制发作首选(杀灭RBC内期裂殖体),口 服吸收快,排泄慢,作用持久,副作用轻,老年人 和心脏病者慎用。口服3天。
致病机制
• 疟疾发病及症状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 原虫血症的数量。
• 恶性疟原虫能侵犯任何年龄的红细胞, 间日疟和卵形疟原虫侵犯年幼的红细胞, 三日疟仅感染衰老的红细胞。
• 1992年后,不少报告认为TNF与疟疾的 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甚至较原虫血症水 平更重要
致病机制
• 贫血是疟疾的一个重要表现。 ➢主要认为由于原虫对红细胞的破坏。 ➢其次认为原虫的滋养体和裂殖体均能直
16
凶险发作--脑型
➢ 症状类似脑炎及脑膜炎 ➢ 高热 39~41℃之间 ➢ 昏迷 80% ➢ 抽痉 ➢ 头痛,呕吐,肌肉酸痛,脑水肿(30%) ➢ 体征有颈强直,克氏症阳性,浅反射消失 ➢ 病死率高达50%
凶险发作--超高热型
– 体温迅速上升至42℃或更高,持续不退 – 患者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谵妄、昏迷,
• 2月4日在镇卫生院以“感冒”输液治疗5天, 用药不详。
• 2月9日患者原有症状无好转,且出现嗜睡、谵 语、呕吐,遂转院至市中心医院,以“发热待 查”收住肾内科。该院以头孢哌酮抗感染治疗
病例一(2)
• 2月9日夜晚血片镜检发现疟原虫,2月10日上 午以脑型疟疾转感染科。
• 入院症状体征:体温38.6℃,血压90/60 mmHg,伴有恶心呕吐,全身皮肤黄染,浅昏 迷,颈强3~4指,腹肌紧张,左下腹压痛, 克氏征阳性,腱反射正常,尿量减少,无咽红 咽痛、无咳嗽、心肺正常、无腹痛腹泻。
多数无症状隐性感染(90%)
免疫功能缺陷时
隐性感染激活,发病 重症型,全身性感染(脑炎、心肌炎和 肺炎),预后差
视网膜脉络膜炎
先天性弓形虫病
• 母体在孕期感染弓形虫时,速殖子经胎盘引起 胎儿先天性感染。母体在孕前感染了弓形虫, 由于母体内已有抗体,故一般不传染给胎儿。 只有在孕期内初次感染才可能感染胎儿。
• 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约100万 • 疟疾居寄生虫致死病因的首位, 大多数死于恶性疟疾 • 疟疾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 • 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以大汗
而缓解,常有脾肿大与贫血。 • 多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
• 间日疟原虫 • 恶性疟原虫 • 三日疟原虫 • 卵形疟原虫 • 诺氏疟原虫
治疗
青蒿素及其衍化物
• 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72年首次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 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的新一代抗疟药
• 对耐药性的恶性疟疗效甚佳,具有疗程短、高效安全的优势 ➢ 青蒿琥酯、蒿甲醚、双氢青蒿素以及咯萘啶是治疗CM 最理想的
一类药物,有效率达90% 以上,延长疗程可能会增加治疗效果, 防止复发。
临床表现
间日疟 卵形疟 三日疟 恶性疟
潜伏期 13~15 13~15 24~30 7~12




临床表现
• 疟疾的典型发作
➢ 间日疟 ✓ 寒战期 ✓ 发热期 ✓ 出汗期 ✓ 疟疾患者在两次典型发作之间可无任何症状,
称为间歇期。
临床表现
• 疟疾的典型发作
➢ 间日疟的不典型发作可由于 ✓ 初发病人 ✓ 不同种的疟原虫混合感染 ✓ 疟疾后期免疫力增强 ✓ 复发的临床表现多较轻 ✓ 不充足的抗疟治疗
案例3
• 男,48岁, 工人,2011年12月5日尼日利亚回国 • 飞机上出现发热,到唐山家中后立即进京就诊 • 12月11日就诊佑安医院 -主诉:高热、尿黄、腹痛、腹泻、头痛 -实验室检测:白细胞6.4×109/L,血小板10×109/L • 12月13日晨死亡
疟疾
(Malaria)
概论
• 全世界约40%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 每年发病5亿, 病死300万例
常伴发惊厥或抽搐,大小便失禁,皮肤约 热干燥或呈青紫色 – 可数小时内死亡
18
凶险发作--胃肠型
– 高热弛张、恶心呕吐、腹泻频繁,水 样便或血便
– 可伴里急后重、剧烈腹痛及结肠部压 痛,无腹泻,常易误认为急腹症
– 后期休克、急性肾衰:
• 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皮肤厥冷、冷汗、 体温下降,少尿或无尿
19
• 不同怀孕期间感染弓形虫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 不同,此与母体感染时间和胎儿情况密切相关 ,在孕期三个月内的感染对胎儿影响最大,症 状较严重
先天性弓形虫病
四联症 ➢ 视网膜脉络膜炎 ➢ 脑积水 ➢ 脑钙化 ➢ 精神、运动障碍
先天性弓形虫病
脑积水--大头畸形
斜视、弱智
小头畸形
诊断
影像学检查及表现:首选CT和MRI 病原学检测:①直接涂片②病理组织切片
预防
预防服药
➢ 从低疟区或非疟区进入高疟区的一切外来人员
➢ 疟疾暴发区全部居民
➢ 疟疾新感染频繁地区的居民
控制传播媒介:灭蚊 疫苗预防
疟疾防治所遇到的两个棘手问题: 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并且迅 速地扩散; 疟原虫抗原的多态性和抗原的高度变异使 疟疾疫苗的研制进展缓慢
病例一(1)
• 患者男,35岁,江陵县人 。因外出打工于2月 3日回家,当晚出现全身酸痛、乏力、寒战、发 热(最高体温39℃ ,先冷后热再出汗)症状。
讨论
• 病例是一例输入性未分型疟疾病例,国 外感染,回国后发病。
• 当前,外出旅游、务工人员逐渐增多, 对于返乡人员,尤其从恶性疟流行区回 来的返乡人员,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 ,应首先考虑是否感染疟疾,血检疟原 虫,减少误诊。
病史信息提供内容
• 患者曾经到过那里? • 患者以前被诊断过疟疾么?如果患过,
③动物接种法④细胞培养法 免疫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血检镜检发现疟原虫(未分型)。头颅CT扫描未见明显异 常征象。2月10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核实为恶 性疟。
病例一(4)
• 2月10日下午,患者病情危重转入ICU病房。下 午6时30分注射蒿甲醚160 mg,后每日注射蒿甲 醚80 mg,抗疟疾治疗后血片疟原虫密度较治疗 前明显降低。
• 至2月12日患者仍然存在肝脏肾脏受损严重、心 功能衰竭,日尿量500ml,病情危重,经抢救无 效于2月25日死亡。
– 伯喹:控制复发(杀灭肝细胞内裂殖体、“休眠子 ”),防止传播(杀灭各型配子体)。不能单独控 制发作(对RBC内期作用差)。副作用有头晕,恶 心呕吐,腹痛,发绀等。先天缺乏葡萄糖-6-磷酸 脱氢酶者可急性血管内溶血。口服8天。
抗疟原虫治疗
• 耐氯喹疟疾发作的治疗 – 甲氟喹:控制发作(较强杀灭RBC内期疟原虫), 长效制剂。副作用轻,但耐药株广泛,有神经毒性 – 磷酸咯萘啶:控制发作(杀灭RBC内期)。 – 青蒿素衍生物:控制发作。有些疟原虫有抗药性。
感染
感染阶段:
卵囊、包囊、速殖子
感染方式: A. B. C. D.
猫粪中卵囊污染食物、水源、手; 食入动物肉类(猪、羊、牛)中包囊、速殖子; 孕妇体内的速殖子随血流经胎盘传给胎儿; 速殖子经伤口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