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71至P73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2.营造自主的探索空间,使学生在试做与探寻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方法,并从中感受迁移、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探寻新情况,培养学生探索意识与求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学生主动探寻新情况,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迁移、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询问是否有购物经历,发现物品的价格通常用什么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购物经验入手,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习小数加减法奠定基础。】

一、唯美情境自信起航

用学生自己的购物经历引入。通过课前交流,得知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经历,并借助课本情境图,引出小丽和小林去书店买书遇到了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引导学生自信起航。

【设计意图:结合课前交流,引出小丽和小林自己购物时遇到了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体会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二、美妙体验自信成长

1.自学课本72页例1,用不同的方法帮小丽解决问题。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出示交流提示: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组长组织让2号先说,3、4、5、6号补充,1号总结。

【设计意图:1.通过先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2.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目的就是有意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来解决问题,为迁移算理做

好铺垫。3.把课本上的故事书的价格6.45改成了6.48,是因为8.3减6.45时百分位上得到的5一眼看不出是加得到的还是减得到的。改成6.48后更有利于探究算法。】

三、美丽展示自信分享

1.交流先学的第一个问题: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1)学生展示汇报不同方法。

(2)优化方法,让学生体会竖式计算书写简便。

(3)对竖式计算提问题。

(4)联系一位小数的计算和整数加法的计算,小组讨论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生尝试解释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6)师提升对齐的道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是通过对比方便优化出竖式,二是方便让学生能把小数的加法和整数加法沟通,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再联想一位小数的计算,运用知识的迁移解决两位小数相加时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2.交流先学的第二个问题《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1)学生汇报方法。

(2)优化方法。

(3)学生解释小数点为什么对齐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迁移小数加法的经验,来说明小数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通过对比小数加减法,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练习并展示1号作业

(1)独立计算

(2)订正答案

(3)通过对比明确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0时可以不写

【设计意图:通过做这两道题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让学通过对比发现新情况: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0时可以不写,并且只有小数末尾的0才能省略不写。】

4.完成课内自主探究并展示

(1)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做题中,遇到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认知冲突,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并认识到在末尾添0就变成小数位数相同,计算起来就方便多了。】

5.梳理提升

(1)让学生说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2)总结疏理

(3)回顾提升

【设计意图:将计算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思考,并归纳和概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背后道理,体会思想数学方法的价值。】

四、最美挑战,自信绽放

1.小卡车运货

2.给大树治病(我能行)

3.小组比赛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形式不同情况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内化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并养成认真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倒数的认识》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数的认识方面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在数的运算方面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及其简便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

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这两个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四十名,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多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较好,特别是对一位小数相加减和整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掌握的比较透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具备积极探究的能力,对本节课的教学较感兴趣。所以本节课只要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利用知识的迁移和转化的思想就能把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了。

《小数加减法》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度、投入度高,检测效果好,在轻轻愉悦的气氛里理解了知识的本质内涵: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算法,明确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检测手段是口答交流和书面检测两种方式:口答交流时学生举手想回答问题的参与率达到90%以上,正确率也达到90%(课堂画面可以验证)。后面的检测练习“给大树治病”和小组比赛活动,正确率达到95%以上。不仅会做,而且还能说出背后的道理。

分析教学效果良好的原因就是:

第一:本节课对教材理解透彻,知识起点把握准确,从计算相同数位的加减法入手,给新知的学习架起了一座桥梁,关注了学生的思维生长点和发展方向,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第二:教学过程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先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求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又通过知识的迁移找了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交流、提问的过程又弄清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这样的过程很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三: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使得一节简单枯燥的计算课上的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