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建筑结构第三章习题解
As=α1fcbh0ξ/fy =(1.0 ×14.3 ×1000 ×60 ×0.089/360) ㎜
查A验s附=,算m2i表1n最=21小01㎜.选配020筋2b6率h@,103.04,5((ftA/sf=y21)8bh㎜m2ax=)1。60,143 max=143 ㎜2 <As=218 ㎜2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按构造要求分布钢筋选HPB300, 6@250(书P43)。
.
5
【3-19】单筋矩形梁截面b×h=200㎜×450㎜,采用混凝土
为C35,钢筋为4 M=92kN.m,
16,as=40 ㎜,若弯矩设计值
问该梁是否安全?
【解】①查表可知:fc=16.7N/ ㎜2,ft=1.57N/ ㎜2,fy=435N/ ㎜2,
ξb=0.518。取as=40 ㎜,h0=h-as=(500-40) ㎜=460 ㎜. ②荷载设计值计算:
梁自重 (0.25×0.5×25)kN/m=3.125kN/m
恒荷载
9.5kN/m
.
11
荷载效应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荷载分项系数γ G=1.2, γ Q=1.4
q=(1.2×12.625+1.4×8) kN/m=26.35 kN/m
max=0.21%<ρ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
2 18
250
500
.
13
【3-23】已知一矩形梁截面b×h=220㎜×500㎜,采用混凝土 为C30,HRB400纵向受拉钢筋,承受弯矩M=280kN.m,一类 环境,as=60 ㎜,求截面所需纵向受拉钢筋As。
4(2)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原理-单筋矩形截面(精)
4. 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原理一、基本假定试验梁破坏特征→正截面承载力的四个基本假定: 1. 截面应变保持平面平截面假定:指梁在荷载作用下,正截面变形规律符合“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 。
实验表明:砼和钢筋纵向应变呈直线变化钢筋混凝土梁的应变2. 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1) 砼的抗拉强度很小;2)其合力作用点离中和轴较近,抗弯力矩的力臂很小→忽略受拉区砼的抗拉作用4.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方程σs=Es⋅εs≤fy纵向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为0.012. 等效矩形应力图公式复杂,可取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来代替受压区砼应力图形两个图形满足的等效条件:1)受压区砼压应力合力C 的大小相等2)两图形中受压区合力C的作用点不变fcxcx=β1xcα1fcC=α1fcbxzT=fyAszT=fyAs等效矩形应力图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 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1. 基本计算公式计算简图情形2:已知截面设计弯矩M、砼强度等级及钢筋级别,求构件截面尺寸bh和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设计步骤:①b , h , As 和x均为未知数,解得有多组。
计算时需要增加条件,通常假定配筋率ρ和梁宽b配筋率的经济取值: 板的约为0.3%~0.8%;单筋矩形梁的约为0.6%~1.5%。
梁宽按构造要求确定矩形截面:宽度b 一般取为l00、120、150、(180)、200、(220)、250和300mm,300mm以上的级差为50mm;括号中的数值仪用于木模例1 现浇钢筋砼平板,安全等级为二级,处于一类环境,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为6.50kN/m2(含板自重),砼:C25,钢筋:HRB335级。
试配置该平板的受拉钢筋。
解:截面设计问题(1)确定设计参数查附表2-7,HRB335钢筋fy=300 N/mm2附表2-2 ,C25混凝土fc= 11.9N/mm2ft= 1.27 N/mm2表4-5α1=1.0表4-6 ξb=0.550表αsb=0.399(4)选配钢筋及绘配筋图查附表4-1各种钢筋间距,每米板宽中的钢筋截面面积板的构造要求:常用直径是6、8、l0mm,其中现浇板的板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钢筋的间距:一般为70~200m。
单元二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单三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一.矩形截面单筋:计算公式ƒsd •As=ƒcd •b •xMu= ƒcd •b •ho 2•s α 其中s α=ξ(1-0.5ξ),ξ=1-s α21-=x/ho 使用条件(ξ≤ξb 避免超筋,ρ≥ρmin=max ﹛0.002,0.45sdtdf f ﹜避免少筋) 双筋:计算公式ƒsd •As=ƒcd •b •x+ƒsd ’•As ’Mu= ƒcd •b •ho 2•s α+ ƒsd ’•As ’•(ho-as) 其中s α=ξ(1-0.5ξ) ξ=1-s α21-=x/ho使用条件(ξ≤ξ b 使受拉钢筋受拉屈服 x ≥2as ’使受压钢筋受压屈服)若x<2as ’(受压钢筋不屈服) 则: Mu= ƒsd •As •(ho-as)二.单筋T 形截面第一T 形截面:(x ≤hf ’)计算公式 ƒsd •As=ƒcd •bf ’•x Mu= ƒcd •bf ’•ho 2•s α其中s α=ξ(1-0.5ξ) ξ=1-s α21-=x/ho使用条件(ξ≤ξ b 避免超筋 ρ≥ρmin 避免少筋) 第二T 形截面:(x>hf ’)计算公式 ƒsd •As=ƒcd •b •x+ƒcd •(bf ’-b)•hf ’Mu= ƒcd •b •ho 2•s α+ƒcd •(bf ’-b)•hf '•(ho-hf ’/2)其中s α=ξ(1-0.5ξ) ξ=1-s α21-=x/ho使用条件(ξ≤ξ b 避免超筋 ρ≥ρmin 避免少筋)矩形截面梁配筋设计(As )已知(b*h ,ƒcd , ƒsd , ƒsd ’, Md , ro )步骤:设受拉区钢筋层数 即一般取as (一层as=40mm 二层as=70mm 三层as=90mm)求ho (ho=h-as) 求所需Mu=roMd计算roMd 与Mumin=ƒcd •b •ho 2•ξb(1-ξb)并判断其大小若 Mu<ƒcd •b •ho 2•ξb(1-ξb)配单筋 若Mu>ƒcd •b •ho 2•ξb(1-0.5ξb)配双筋一.单筋配筋:求s α=Mu /ƒcd •b •ho 2求ξ=1-s α21- 并判断ξ<=ξb(若ξ>ξb 应重取as)求x=ξb • ho 求As=ƒcd •b •x/fsd根据As 查表选取As ,计算ρ=As/b •ho 并判断ρ>=ρmin(若ρ<ρmin 需重取As) 计算配筋的最小截面尺寸bmin 并判断bmin<b(若bmin>b 需重取As ,若无合适As 应重取as)二.双筋配筋(As As ’)令ξ=ξb 求s α=ξb (1-0.5ξb) 求x=ξb • ho若x>2as ’ 求As ’=(Mu-ƒcd •b •ho 2•s α)/ƒsd ’(ho-as ’)求As=( ƒcd •b •x+ƒsd ’•As ’)/ƒsd依据求得As As ’查表选取As As ’ 计算配筋的最小截面尺寸bmin 并判段bmin<b(若bmin>b 需重取As 或as)若x<2as ’不满足双筋配筋条件` 双筋配筋(As )求s α=[Mu-ƒsd ’•As ’(ho-as ’)]/ƒcd •b •ho 2求ξ=1-s α21- 并判断ξ<=ξb(若ξ>ξb 应重取as) 求x=ξ• ho若x>=2as ’ 求As=( ƒcd •b •x+ƒsd ’•As ’)/ ƒsd 若x<2as ’ 求As= Mu/ƒsd • (ho-as ’)依据求得As 查表选取As,计算配筋的最小截面尺寸bmin 并判段bmin<b(若bmin>b 需重取As 或as)矩形截面梁设计复核一.单筋截面复核已知(b*h ,ƒcd , ƒsd , Md , ro ,as , 钢筋配筋As)步骤:由as求ho (ho=h-as) 根据钢筋配筋查表选取As ,计算ρ=As/b•ho 并判断ρ>=ρmin(若ρ<ρmin说明截面尺寸过小)求X=ƒsd•As/ƒcd•b 求ξ=x/ho 并判断ξ<=ξb(若ξ>ξb)求sα= ξ(1-0.5ξ)求 Mu= ƒcd•b•ho2•sα比较Mu与roMd,若Mu>roMd则满足二.双筋截面复核已知(b*h ƒcd ƒsd ƒsd’ Md ro as as’钢筋配筋As’As)步骤:由as求ho (ho=h-as)求x=(ƒsd•As- ƒsd’•As’)/ƒcd•b若x<2as’Mu=ƒsd•As•(hor-as)若x>=2as’求ξ=x/ho 并判断ξ<=ξ b若ξ<=ξb求sα=ξ(1-0.5ξ)求Mu=ƒcd•b•ho2•sα+ƒsd’•As’(ho-as) 比较Mu与roMd,若Mu>roMd则满足若ξ>ξb 令ξ=ξb求sα=ξb(1-0.5ξb)求Mu=ƒcd•b•ho2•sα+ƒsd’As’•(ho-as)比较Mu与roMd,若Mu>roMd则满足T 形截面梁配筋设计As已知(T 形截面尺寸b*h bf hf ƒcd ƒsd Md ro )步骤:设受拉区钢筋层数 取as(一层as=50二层as=80三层as=100) 由as 求ho (ho=h-as) 求所需Mu=roMd比较Mu 与ƒcd •b •ho 2•s α+ ƒcd •('b f-b)'h f •(ho-'h f /2)一若Mu<=ƒcd •b •ho 2•s α+ƒcd •('b f-b)•'h f •(ho-'h f/2)为第一种T 形截面 求s α=Mu/ƒcd •b •ho 2求ξ=1-s α21- 并判断ξ<=ξb(若ξ>ξb 应重取as)求x=ξb •ho 求As=ƒsd/ƒcd •b •x根据As 查表选取As ,计算ρ=As/b •ho 并判断ρ>=ρmin(若ρ<ρmin 需重取As,若无合适As 应重取as)计算配筋的最小截面尺寸bmin 并判断bmin<b(若bmin>b 需重取As ,若无合适As 应重取as)二若Mu>ƒcd •b •ho 2•s α+ƒcd •('b f-b)•'h f •(ho-'h f/2)为第二种T 形截面 求s α=[Mu-ƒcd •('b f-b)•hf ’•(ho- 'h f /2)]/ƒcd •b •ho 2 求ξ=1-s α21-并判断ξ<=ξb(若ξ>ξb 应重取as) 求x=ξ• ho求As=[ƒcd •b •x+ƒcd •('b f-b)•'h f ]/ƒsd根据As 查表选取As ,计算ρ=As/b •ho 并判断ρ>=ρmin(若ρ<ρmin 需重取As,若无合适As 应重取as)计算配筋的最小截面尺寸bmin 并判断bmin<b(若bmin>b 需重取As ,若无合适As 应重取as)T 形截面梁配筋复核已知(T 形截面尺寸b*h 'b f 'h f ƒcd ƒsd Md ro 钢筋配筋As as ) 步骤:由as 求ho(ho=h-as) 计算ƒsd •As 与ƒcd •'b f •'h f 并比较其大小 一若ƒsd •As<=ƒcd •'b f •'h f 为第一种T 形截面求x= ƒsd •As/ƒcd •'b f 求ξ=x/ho 并判断ξ<=ξ b 求s α=ξ(1-0.5ξ) 求 Mu= ƒcd •'b f •ho 2•s α 比较Mu 与roMd,若Mu>roMd 则满足 二若ƒsd •As>ƒcd •'b f •'h f 为第二种T 形截面求x=[ƒsd •As-ƒcd •('b f-b)•'h f ]/ƒcd •b 求ξ=x/ho 并判断ξ<=ξ b 求s α= ξ(1-0.5ξ) 求Mu= ƒcd •b •ho 2•s α+ƒcd •('b f-b)•'h f •(ho-hf ’/2) 比较Mu 与roMd,若Mu>roMd 则满足单元四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混凝土与箍筋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Vcs=321ααα*0.45*sv sv k cu f f p bh ρ,03)6.02(10+- (KN )1α:1α=1.0 进中间支点1α=0.9//2α: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2α=1.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2α=1.25//3α=1.1//P=100ρ当ρ>2.5时,取ρ=2.5//sv ρ箍筋配筋率sv ρ=sv A /(v s •b)//sv f 不宜大于280MPa弯起钢筋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vsb =0.75*∑∙∙∙-s sb sd A f θsin 103 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d V 0γ<=321ααα*0.45*sv sv k cu f f p h b ρ,03)6.02(10+∙-+0.75*∑∙∙∙-s sb sd A f θsin 103 适用条件:(上限d V 0γ<=0.51*0,310h b f k cu ∙∙∙-/下限d V 0γ≤0.5*02310h b f td ∙∙∙∙-α(KN)/箍筋最小配筋率:[R235(Q235) sv ρ≥0.0018 ],[HRB335 sv ρ≥0.0012] )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配筋设计条件(d V 0γ>0.50*02310h b f td ∙∙∙∙-α(KN)) 一剪力取值规定箍筋设计计算 求箍筋配筋率sv ρ=kcu sv d f f p h b V '202622322212'0)6.02(1045.0)(+**-αααξγ(ξ>=0.6)预先选定箍筋种类与直径即(sv A ) / 求箍筋间距Sv=bA sv sv∙ρ 弯起钢筋设计计算:sbi A =)(sin 1075.0230mm f V ssd sbiθ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步骤:一1复核钢筋混凝土梁是否满足公式d V 0γ<=0.51*0,310h b f k cu ∙∙∙-(KN)若不符合,应考虑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2当钢筋混凝土中配箍筋和弯起钢筋时按公式d V 0γ<= Vcs+ vsb 。
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
a a 1
1
2 f c b x ( h 0 fc b h ( 1 0 . 5 0 b
x
x
x b 2
) )
A
s
a
1
fcbx ft;As.min
实配钢筋根数= 3 实配钢筋面积As= 1139.82 二类T形截面的计算 计算步骤 3、计算As1与Mu1 h0=h-60=
540
, f
A s1
a 1 fc ( b
b ) h ,f
fy
, f , f
991.66667
1958.182
5、计算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s As=As1+As2= 2949.8487 实配钢筋: 间距= 8 直径= 22 实配钢筋面积As= 3039.52 >As.min
二、梁截面复核 已知 M= 165 fc= 11.9 ro= 1 xb= 钢筋级别 2 ft= 1.27 h= 800 rmin= 砼强度 25 fy= 300 b= 300 As.min= 实配钢筋: 根数= 10 直径= 22 计算步骤 1、T 形截面受弯构件的翼缘计算宽度 c= 30 d= 20 h0=h-c-d/2= 760 l0= 5100 sn= 1600 hf= 100 hf/ho= T肋形梁 独立梁 L肋形梁 按l0考虑 1700 1700 850 按sn考虑 1622 不考虑 822 hf/ho≥0.1 不考虑 1222 不考虑 0.1>hf/ho≥0.05 1222 622 522 hf/ho<0.05 1222 22 522 故T形截面受弯构件的翼缘计算宽度= 600 (选择最小值) 2、T 形截面类型的判断 翼缘处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值
建筑结构第4章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例题
f t = 1.27 N / mm 2 , f c = 11.9 N / mm 2 ,截面弯矩设计值 M=125KN.m。环境类别为一类。
(2)当采 求: (1)当采用钢筋 HRB335 级 f y = 300 N / mm 时,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2
用 钢 筋 HPB235 级 f y = 210 N / mm 时 , 受 拉 钢 筋 截 面 面 积 ; (3)截面弯矩设计值
40
γ s = 0.5 × (1 + 1 - 2 × α s ) = 0.5 × (1 + 1 − 2 × 0.243 ) = 0.858
As = M / f y γ s h0 = 125 × 10 6 = 1044mm 2 300 × 0.858 × 465
2
选用钢筋 4 Φ18, As = 1017mm
图2
αs =
M
α 1 f c bh0 2
=
4.52 × 10 6 = 0.0878 1 × 14.3 × 1000 × 60 2
ξ = 1 − 1 − 2a s = 0.092
γ s = 0.5 1 + 1 − 2a s = 0.954
As = M f y γ s h0 = 4.52 × 10 6 = 376mm 2 210 × 0.954 × 60
As = ξ bα 1 f c bh0 / f y + As f y / f y = 0.55 × 1.0 × 11.9 × 200 × 440 / 300 + 339.9
' '
41
=2260mm2 故受拉钢筋选用 6 Φ 22 受压钢筋选用 2 Φ16 A s =2281mm2 A s =402mm2,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完整版)第4章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一、判断题1.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 与混凝土等级无关。
( √ )2.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 由钢筋的强度等级决定。
( √ )3.混凝土保护层是从受力钢筋外侧边算起的。
( √ )4.在适筋梁中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很大。
( × )5.在适筋梁中增大截面高度h 对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作用不明显。
( × )6.在适筋梁中其他条件不变时ρ越大,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也越大。
( √ )7.梁板的截面尺寸由跨度决定。
( × )8,在弯矩作用下构件的破坏截面与构件的轴线垂直,即正交,故称其破坏为正截面破坏。
( √ )9.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箍筋外皮到混凝土边缘的矩离。
( × )10.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P min =A s,min /bh 0。
( × )11.受弯构件截面最大的抵抗矩系数αs,max 由截面尺寸确定。
( × )12.受弯构件各截面必须有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
( × )13.T 形截面构件受弯后,翼缘上的压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距离腹板愈远,压应力愈小。
( √ )14.第一类T 形截面配筋率计算按受压区的实际计算宽度计算。
( × )15.超筋梁的受弯承载力与钢材强度无关。
( × )16.以热轧钢筋配筋的钢筋混凝土适筋粱,受拉钢筋屈服后,弯矩仍能有所增加是因为钢筋应力已进入强化阶段。
( × )17.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粱抵抗混凝土开裂的能力提高很多。
( × )18.素混凝土梁的破坏弯矩接近于开裂弯矩。
( √ )19.梁的有效高度等于总高度减去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 × )二、填空题1.防止少筋破坏的条件是___ρ≥ρmin _______,防止超筋破坏的条件是__ρ≤ρmax ____。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练习题
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一、选择题(多项和单项选择)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梁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 B ),板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为( A )。
A、6—12mmB、12—25mmC、8—30mmD、12—32mm2、混凝土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在( B )之间。
A、70—100mmB、100---200mmC、200---300mm3、梁的有效高度是指( C )算起。
A、受力钢筋的外至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B、箍筋的外至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C、受力钢筋的重心至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D、箍筋的重心至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4、混凝土保护层应从( A )算起。
A、受力钢筋的外边缘算起B、箍筋的外边缘算起C、受力钢筋的重心算起D、箍筋的重心算起5、梁中纵筋的作用( A )。
A、受拉B、受压C、受剪D、受扭6、单向板在( A )个方向配置受力钢筋。
A、1B、2C、3D、47、结构中力主要有弯矩和剪力的构件为( A )。
A、梁B、柱C、墙D、板8、单向板的钢筋有( B )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三种。
A、架力筋B、分布钢筋C、箍筋9、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三种破坏形态为( A B C )A、适筋破坏 B 、超筋破坏 C、少筋破坏 D、界线破坏10、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梁适筋梁满足的条件是为( A )。
A、p min≤p≤p maxB、p min>pC、p≤p max11、双筋矩形截面梁,当截面校核时,2αsˊ/h0≤ξ≤ξb,则此时该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是( C )。
A、M u=f cm bh02ξb(1-0.5ξb);B、M u=f cm bh0ˊ2ξ(1-0.5ξ);C、M u= f cm bh02ξ(1-0.5ξ)+A sˊf yˊ(h0-αsˊ);D、Mu=f cm bh02ξb(1-0.5ξb)+A sˊf yˊ(h0-αsˊ)12、第一类T形截面梁,验算配筋率时,有效截面面积为( A )。
A、bh ;B、bh0;C、b fˊh fˊ;D、b fˊh0。
习题第三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一、填空题1、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假定的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分布图形中,0ε= ,cu ε= 。
2、梁截面设计时,可取截面有效高度:一排钢筋时,0h h =- ;两排钢筋时,0h h =- 。
3、梁下部钢筋的最小净距为 mm 及≥d 上部钢筋的最小净距为 mm 及≥1.5d 。
4、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可分为3个阶段,试选择填空:A 、I ;B 、I a ;C 、II ;D 、II a ;E 、III ;F 、III a 。
①抗裂度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②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③承载能力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
5、受弯构件min ρρ≥是为了 ;max ρρ≤是为了 。
6、第一种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及第二种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中,不必验算的条件分别是 及 。
7、T 形截面连续梁,跨中按 截面,而支座边按 截面计算。
8、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ζ需要根据 等假定求出。
9、单筋矩形截面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否则应 。
10、在理论上,T 形截面梁,在M 作用下,f b '越大则受压区高度χ 。
内力臂 ,因而可 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11、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 、 、 3种。
12、板内分布筋的作用是:(1) ;(2) ;(3) 。
13、防止少筋破坏的条件是 ,防止超筋破坏的条件是 。
14、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是 构件与 构件的界限配筋率,是根据 确定的。
15、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1) 保证;(2) 保证 。
当<2s a χ'时,求s A 的公式为 ,还应与不考虑s A '而按单筋梁计算的s A 相比,取 (大、小)值。
16、双筋梁截面设计时,s A 、s A '均未知,应假设一个条件为 ,原因是 ;承载力校核时如出现0>b h χξ时,说明 ,此时u M = ,如u M M ≤外,则此构件 。
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2)
εmax=0.0033 ε′s=0.002
a′ s M x
α 1 fc
A′s f′y h0 As fy
b x
A′s
εs
as
As
(a)
(b) 图3-12
(c)
(d)
第 三
混凝土
章
由计算图式平衡条件可建立基本计算公式:
∑X =0
′ ′ As f y = As f y + α1 f cbx
有效翼缘宽度 实际应力图块
b′f
等效应力图块
实际中和轴
第 三
图3-15
混凝土
章
b′f的取值与梁的跨度l0, 梁的净距sn, 翼缘高度hf′及 受力情况有关, 《规范》规定按表4-5中的最小值取用。
T型及倒 形截面受弯构件翼缘计算宽度b′f 型及倒L形截面受弯构件翼缘计算宽度 ′ 型及倒 形截面受弯构件翼缘计算宽度
§4.4 双筋矩形截面承载力计算 1. 应用条件: 1.荷载效应较大, 而提高材料强度和截面尺寸受 到限制; 2. 存在反号弯矩的作用(地震作用); 3. 由于某种原因, 已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受压钢筋。
第 三
混凝土
章
2. 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基本假定及破坏形态与单筋相类似, 以IIIa作为 承载力计算模式。 (如图)
第 三 章
混凝土
(2)截面复核: 已知:b×h, fc, fy, fy′, As, As′ 求: Mu 解:求 x =
f y As − f
/ y
A/s
α 1 f cb
当2as ′ ≤x≤ξbh0 截面处于适筋状态,
x ′ ′ ′ M u = α1 f cbx (h0 − ) + As f y (h0 − as ) 2
混凝土结构-第4章计算题及答案
第四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题参考答案1. 已知梁的截面尺寸为b ×h=200mm ×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f c =mm 2,2/27.1mm N f t =, 钢筋采用HRB335,2/300mm N f y =截面弯矩设计值M=。
环境类别为一类。
求:受拉钢筋截面面积解:采用单排布筋 mm h 465355000=-=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 s y c A f bx f =1α 及 )2/(01x h bx f M c -=α得⨯⨯⨯⨯s A 165⨯106=⨯⨯⨯⨯ 两式联立得:x=186mm A s =验算x=186mm<=0h b ξ⨯=2min 200500200%2.06.1475mm bh A s =⨯⨯=>=ρ所以选用3Φ25 A s =1473mm 22.已知一单跨简支板,计算跨度l =,承受均布荷载q k =3KN/m 2(不包括板的自重),如图所示;混凝土等级C30,2/3.14mm N f c =;钢筋等级采用HPB235钢筋,即Ⅰ级钢筋,2/210mm N f y =。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G =,环境类别为一级,钢筋混凝土重度为25KN/m 3。
求:板厚及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解:取板宽b=1000mm 的板条作为计算单元;设板厚为80mm ,则板自重g k =25×=m 2, 跨中处最大弯矩设计值:图1()()m KN lq g M k q k G .52.434.234.122.1818122=⨯⨯+⨯⨯=+=γγ 由表知,环境类别为一级,混凝土强度C30时,板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为15mm ,故设a =20mm ,故h 0=80-20=60mm ,f c =,f t =, f y =210,b ξ=查表知,图20878.06010003.1411052.426201=⨯⨯⨯⨯==bh f Mc s αα 092.0211=--=s a ξ()26037660954.02101052.4954.02115.0mmh f MA a s y s s s =⨯⨯⨯===-+=γγ 选用φ8@140,As=359mm 2(实际配筋与计算配筋相差小于5%),排列见图,垂直于受力钢筋放置φ6@250的分布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之二含答案(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范本模板】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集之二4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填空题: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有___、___ 和___ 三种破坏形态.2.一配置HRB335 级钢筋的单筋矩形截面梁,该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公式为_________ 。
若该梁所承受的弯矩设计值大于上述最大弯矩,则应___或____或____.3.正截面受弯计算方法的基本假定是: __、__、__ _ 、___ 。
4.在适筋梁破坏的三个阶段中,作为抗裂度计算的依据的是_________ ,作为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的依据是_____ ,作为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是_____。
5.双筋矩形截面梁可以提高截面的, 越多,截面的越好。
6.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
7.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延性的方法,在单筋矩形截面梁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在双筋矩形截面梁受压钢筋配筋率不宜。
8.适筋梁的破坏始于,它的破坏属于。
超筋梁的破坏始于,它的破坏属于。
9.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主要与有关、和所处的等因素有关. 10.单向板中分布钢筋应板的受力钢筋方向,并在受力钢筋的按要求配置。
二、选择题: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A.箍筋的外皮至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B.受力钢筋的外皮至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C.受力钢筋截面形心2.适筋梁在逐渐加载过程中,当正截面受力钢筋达到屈服以后().A.该梁即达到最大承载力而破坏B.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一直维持到受压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而破坏C.该梁达到最大承载力,随后承载力缓慢下降直到破坏D.该梁承载力略有提高,但很快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承载力急剧下降而破坏3.图示中所示五种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受力钢筋为HRB335 级,从截面尺寸和钢筋的布置方面分析,正确的应是( )。
4.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压钢筋设计强度规定不超过 400N/mm 2, 因为( )。
建筑结构第三章习题解(杨鼎久主编第三版)
荷载效应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荷载分项系数γ G=1.2, γ Q=1.4 q=(1.2×12.625+1.4×8) kN/m=26.35 kN/m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荷载分项系数γ G=1.35,γ Q=1.4 组合系数ψc=0.7 q=(1.35×12.625 +1.4 ×0.7 ×8) kN/m=24.88 kN/m 两者取大值,故荷载效应值 q=26.35 kN/m 。 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弯矩设计值 M= γ0ql2/8=(1.0 ×26.35 ×4.862/8) kN.m =77.80kN.m ③配筋计算 αs=M/(α1fcbh02 )=72.14 ×106/(1.0 ×19.1 ×250 ×4602)=0.0771 ξ =1- √1-2 αs=1- √1-2 ×0.077=0.080< ξb =0.518,不超筋
6 200×600 C30 14.3 1.43 HRB400 360
200×500 C30 14.3 1.43 HPB400 360
fc (N/㎜2) ft (N/㎜2)
钢筋级别
fy (N/㎜2)
As (㎜2)
as (㎜) h 0 (㎜ ) ξ ρmin ρ Mu(kN.m)
1017
35 465 0.275<ξb 0.20% 1.02%>ρmin 146.8
12
As=α1fcbh0ξ/fy =(1.0 ×19.1 ×250 ×460 ×0.080/360) ㎜
=488㎜2 选2 18 ,(As=509㎜2 )。 ④验算最小配筋率 ρ=As/bh=488/(250×500)=0.39% Ρmin= 0.2%, 0.45ft/fy max= 0.2%, 0.21% max=0.21%<ρ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
例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精选全文
单筋截面与双筋截面的不同在于同时在受拉、受压区 增配了钢筋,相应的承载力得到提高,而此部分的用钢量 对构件的破坏形式影响不大。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七节 T形截面受弯构件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概述 1. T形截面的组成及特点
节约混凝土,减轻自重, 有利于提高承载力,工程 中广泛应用。
T形截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
【 解 】 查 表 得 fc=9.6N/mm2 , ft =1.10N/mm2 , fy =300N/mm2 , ξb=0.550 , α1=1.0 , 结 构 重 要 性 系 数 γ0=1.0,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Ψc=0.7 1. 计算弯矩设计值M
钢筋混凝土重度为25kN/m3 ,故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 标准值为
552 2 2.974106 1.0 9.6 1000
=6.41mm<ξbh0=0.614×55=33.77mm 不属超筋梁。 As=α1fcbx/fy=1.0×9.6×1000×6.41/210=293mm2 45ft/fy =0.45×1.10/210=0.24%>0.2%,取 ρmin=0.24% ρmin bh=0.24%×1000×80=192mm2< As =293mm2
【解】查表得楼面均布活荷载=2.5kN/m2,fc=9.6N/mm2,
ft =1.10N/mm2,fy =210N/mm2, b =0.614,α1=1.0,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教学楼安全等级为二级),可
变荷载组合值系数Ψc=0.7
(1)计算跨中弯矩设计值M
钢 筋 混 凝 土 和 水 泥 砂 浆 重 度 分 别 为 25kN/m3 和 20kN/m3,故作用在板上的恒荷载标准值为
x h0
h02
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双筋截面(第四课)精选全文
4.5 双筋截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四章 受弯构件
s
Mu2
1 fcbh02
215.7 106
1.0 19.1 200 4402
0.292
1 1 2s 1 1 2 0.292
0.355
b 0.55, 满足使用条件(1) x b0 0.355 440 156mm
第四章 受弯构件
【解】 由附表(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表)知,环境 类别为一级,假定受拉钢筋放两排,设保护层最小厚度为 故设αs=60mm,则 h0=500-60=440mm 由混凝土和钢筋等级,查附表(混凝土强度设计值表、 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表),得: fc=19.1N/mm2,fy=300N/mm2,fy’=300N/mm2, 由表4-5知: α1=1.0,β1=0.8
As As1 As2 941 1986 2927 .0mm 2
受拉钢筋选用6 2φ5_mm,As=2945.9mm2。
4.5 双筋截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四章 受弯构件
[例4-7]
截面复核
已知:矩形截面梁b× h=200 ×500mm;弯矩设计值
M=330kN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钢筋采用HRB335级 钢筋,即Ⅱ级钢筋;环境类别为一级 。
4.5 双筋截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四章 受弯构件
情况2: 双筋矩形截面分解求解的计算图示:
As
As
As
As1
As2
纯钢筋部分
fy'As'
fy'As'
单筋部分
M
fcbx
M1
M2
fcbx
fyAs
fyAs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_例题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 少筋破坏形态(ρ<ρmin)
图3-10 少筋梁M0 —Φ0关系曲线图
少筋梁破坏时,裂缝往往只有一条,不仅开展宽度很大, 且沿梁高延伸较高。同时它的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 度,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土木工程中不允许采用。
30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筋梁的范围,延性破坏。
32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1.2
单筋矩形梁的基本计算公式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箅的基本假定 《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包括受弯构件在内的 各种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四个基本假定
进行计算。
33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截面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
纵向钢筋应力 s 实测图
纵向应变沿梁截面高度分布实测图
8
图3-2 梁的挠度、纵筋拉应力、截面应变试验曲线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 适筋梁正截面受力的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Ⅰ阶段)
图3-3 梁的截面应变、混凝土应力、纵筋拉应力分布图
9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 适筋梁正截面受力的三个阶段
图3-8 M0 —Φ0示意图
27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超筋破坏形态( ρ >ρ
b
)
其特点是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不屈服。 破坏始自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尚小 于屈服强度,但此时梁已告破坏。试验表明,钢筋在梁破坏 前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裂缝开展不宽,延伸不高,梁的挠 度亦不大。总之,它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由于受压区混 凝土被压碎而突然破坏,故属于脆性破坏类型。 超筋梁虽配置过多的受拉钢筋,但由于梁破坏时其应力 低于屈服强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钢材的浪费。这不 仅不经济,且破坏前没有预兆,故设计中不允许采用超筋梁。
第3章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承载力计算基本资料:已知截面尺寸b 、h 、材料强度f c 、f t 、f y 、钢筋面积A s ,确定需用的计算参数α1、h 0、ξb 。
计算步骤:(1)验算bh A min s ρ≥,满足要求则进入下一步。
此处,%)/4520.0max(y t min f f ,=ρ (2)求受压区高度x ,由s y c 1A f bx f =α得到bf αA f x c 1s y =(3)验算受压区高度x ,此时x 可能出现如下两种情况: 若0b h ξx ≤,则转入(4)—①) 若0b h ξx >,则转入(4)—②) (4)确定受弯承载力M u①由)2(0c 1xh bx f M -≤α,求出受弯受弯承载力M u 。
②求受弯承载力M u 。
取0b h ξx =。
得到)5.01(b b 20c 1u ξξα-=bh f M2) 配筋计算基本资料:已知截面尺寸b 、h 、材料强度f c 、f t 、f y ,确定需用的计算参数α1、h 0、ξb ; 荷载效应M 。
计算步骤:(1) 求受压区高度x ,由)2(0c 1xh bx f M -≤α得到bf Mh h x c 12002--α= (2) 验算受压区高度0b h ξx <,如满足要求则进入下一步. (3) 求受拉钢筋面积A s ,由s y c 1A f bx f =α,得到yc 1s f bxf A α=(4) 验算bh A min s ρ≥,当bh A min s ρ<时取bh A min s ρ=此处%)/4520.0max(y t min f f ,=ρ1)承载力计算基本资料:已知截面尺寸b 、h 、材料强度f c 、f t 、f y 、f ’y 、钢筋面积A ’s 、A s ,确定需用的计算参数α1、h 0、ξb 。
计算步骤:(1)求受压区高度x , 由'y s y c 1-s A f A f bx f ‘=α得b f αA f xc 1s y =(2)验算受压区高度x ,此时x 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况:若'2s a x <,则转入①; 若0'≤≤2h x a b s ξ,则转入②若0>h x b ξ,则转入③ (3)确定受弯承载力M u①'2s a x <,由)-('0s s y u a h A f M =求得受弯承载力M u②0'≤≤2h x a b s ξ,由)-()2-('0''01s s y c u a h A f x h bx f M +=α求得受弯承载力M u ③0>h x b ξ,求得受弯承载力M u ,取0h x b ξ=得)-()0.5-1('0''b 201s s y b c u a h A f bh f M +=ξξα2)配筋计算(1)已知M ,求A ’s 、A s基本资料:已知截面尺寸b 、h 、材料强度f c 、f t 、f y ,确定需用的计算参数α1、h 0、ξb ;荷载效应M 。
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精选全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当为第一类T形截面时
或
②当为第二类T形截面时
(2)判定T形截面类型:
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3)求受压区高度x
截面设计:
(5)选择布置钢筋
截面复核:
(3)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1)在截面设计时:
2)在截面校核时:
时为第一类T形截面;
时为第二类T形截面。
时为第一类T形截面;
时为第二类T形截面。
2.截面复核
已知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及钢筋布置、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级别,要求复核截面的抗弯承载力Mu 。
解:(1)检查钢筋布置、最小配筋率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判定T形截面类型,
若满足
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否则属于第二类T形截面。
(3)求得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u
(3)求得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u
第一类T形截面
4.6.1 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T形截面的分类
1.第一类T形截面
视同bf ×h的矩形截面,基本计算公式 :
(4-40)
(4-41)
(4-42)
计算图式
适用条件
在验算T形截面的值时,近似地取梁肋宽b来计算,为什么?
(1)
(2)
2.第二类T形截面
基本计算公式:
计算图式
T形截面受弯构件截面类型判断公式总结: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1/13/2020 8:36:16 PM20:36:1613-十一月-20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1/13/2020 8:36 PM11/13/2020 8:36 PM十一月-20十一月-20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3-Nov-2013 November 2020十一月-20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Friday, November 13, 202013-Nov-20十一月-20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己眷恋了。十一月-2020:36:1613 November 202020: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度2m,采用C20级混凝土,HPB235级钢筋。试确定纵
向受力钢筋的数量。
【解】查表得楼面均布活荷载=2.5kN/m2,fc=9.6N/mm2,
ft =1.10N/mm2,fy =210N/mm2, b =0.614,α1=1.0,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教学楼安全等级为二级),可
变荷载组合值系数Ψc=0.7
【 解 】 查 表 得 fc=9.6N/mm2 , ft =1.10N/mm2 , fy =300N/mm2 , ξb=0.550 , α1=1.0 , 结 构 重 要 性 系 数
பைடு நூலகம்
γ0=1.0,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Ψc=0.7
1. 计算弯矩设计值M 钢筋混凝土重度为25kN/m3 ,故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 标准值为 gk=10+0.25×0.55×25=13.438kN/m 简支梁在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跨中弯矩为 Mgk=gk l02/8=13.438×62/8=60.471kN. m
' x 2a s
保证受压钢筋强度充分利用
注意:双筋截面一般不会出现少筋破坏,故可不必验算ρmin。 单筋截面与双筋截面的不同在于同时在受拉、受压区 增配了钢筋,相应的承载力得到提高,而此部分的用钢量 对构件的破坏形式影响不大。
保证受压钢筋As'达到抗压强度设计值fy'。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计算跨中弯矩设计值M
钢 筋 混 凝 土 和 水 泥 砂 浆 重 度 分 别 为 25kN/m3 和 20kN/m3,故作用在板上的恒荷载标准值为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8×25=2 kN/m2
0.02×20=0.4 gk=2.4kN/m2
取 1m 板 宽 作 为 计 算 单 元 , 即 b=1000mm , 则
【例3.2×】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
梁 , 安 全 等 级 为 二 级 , 截 面 尺 寸
b×h=250×550mm , 承 受 恒 载 标 准 值 10kN/m
(不包括梁的自重),活荷载标准值12kN/m,
计算跨度=6m,采用C20级混凝土,HRB335级钢
筋。试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数量。
1. 确定截面有效高度h0 假 设 纵 向 受 力 钢 筋 为 单 层 , 则 h0=h-35=45035=415mm
2. 计算x,并判断是否为超筋梁
x h0 2M h 1 f c b
2 0
2 80 10 6 415 415 1.0 11.9 200 =
2
=91.0㎜< b h0
不属超筋梁。
=0.518×415=215.0mm
3. 计算As ,并判断是否为少筋梁 As 1 f c bx f y =1.0×11.9×200×91.0/360=601.6mm2
45ft/fy=0.45×1.27/360=0.16%<0.2%,
取 ρmin=0.2% As,min=0.2%×200×450=180mm2 < As=601.6mm2 不属少筋梁。 4. 选配钢筋 选配4 14(As=615mm2),如图所示。
中和轴
挖去部分
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3.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不能提高时(荷载效应较大, 而提高材料强度和截面尺寸受到 限制) ;在受压区配置钢筋可补充混凝土受压能力的不足。 ②
在不同荷载组合情况下,其中在某一组合情况下截面承受正弯 矩,另一种组合情况下可能承受负弯矩,即梁截面承受异号弯 矩的作用(地震作用) 。
③ 在抗震结构中要求框架梁必须配置一定比例的受压钢筋,受压 钢筋可以提高截面的延性。
注意:双筋截面的用钢量比单筋截面多,非框架梁一般应避免 采用。
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
防止超筋脆性破坏
防止受压区砼在受拉钢筋屈服前压碎
x b h0 或 b
As1 f max b c bh0 fy
M 1 s ,max f cbh02 或 s1 s ,max
不能再增大和提高;
2)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截面承受正、负弯矩作用
(如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
3)为提高框架梁的抗震性能,在梁中必须配置一定 比例的受压钢筋。
双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双筋截面是指同时配置受拉和受压钢筋的情况。 双筋截面适用情况: ①
2 M u M u,max 1 f cbh0 b (1 0.5 b,而梁截面尺寸受到限制,fc ) 双筋矩形梁
简支梁在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跨中弯矩为:
Mqk=qk l02/8=12×62/8=54kN· m 由恒载控制的跨中弯矩为 γ0 (γGMgk+γQΨcMq k) =1.0×(1.35×60.471+1.4×0.7×54)=134.556kN· m 由活荷载控制的跨中弯矩为 γ0(γGMgk+γQMq k)=1.0× (1.2×60.471+1.4×54) =148.165kN· m 取较大值得跨中弯矩设计值M=148.165kN· m。
第七节 T形截面受弯构件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概述 1. T形截面的组成及特点 节约混凝土,减轻自重, 有利于提高承载力 ,工程 中广泛应用。
T形截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
T 形 截 面 形 成 T 形 截 面 应 用
Mu主要取决于受压砼,故可 将受拉纵筋集中,矩形截面挖去受 拉区砼一部分而形成T形截面。减 轻自重, 提高有效承载力。
2. 计算h0
假定受力钢筋排一层,则h0=h-40=550-40=510mm 3. 计算x,并判断是否属超筋梁
x h0 2M h 510 1 f c b
2 0
2 148 .165 10 6 510 1.0 9.6 250
2
=140.4mm<ξbh0=0.550×510=280.5mm 不属超筋梁。 4. 计算As,并判断是否少筋 As=α1fcbx/fy=1.0×9.6×250×140.4/300=1123.2mm2
(2)计算纵向受力钢筋的数量
h0=h-25=80-25=55mm
x h0
2 0
2M h 55 1 f c b
2 2.974 10 6 55 1.0 9.6 1000
2
=6.41mm<ξbh0=0.614×55=33.77mm
不属超筋梁。
As=α1fcbx/fy=1.0×9.6×1000×6.41/210=293mm2 45ft/fy =0.45×1.10/210=0.24%>0.2%,取 ρmin=0.24%
ρmin bh=0.24%×1000×80=192mm2< As =293mm2
不属少筋梁。
受力钢筋选用φ8@180(As=279mm2),分布钢筋按构造要 求,选用φ6@250。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六节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双筋截面的适用情况
2 1) M> 1 f c bho b (1 0.5 b ) ,但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
45ft/fy =0.45×1.10/300=0.17%<0.2%,取 ρmin=0.2%
ρmin bh=0.2%×250×550=275mm2< As =1123.2mm2
不属少筋梁。 5.选配钢筋 选配2 如图。 18+2 20(As=1137mm2),
【例3.2×】如图3.2.7所示,某教学楼现浇钢筋混凝土走 道板,厚度h=80mm,板面做20mm水泥砂浆面层,计算
gk=2.4kN/m,qk=2.5 kN/m
γ0(1.2gk+1.4qk)=1.0(1.2×2.4+1.4×2.5)
=6.38kN/m γ0(1.35gk+1.4Ψcqk) =1.0(1.35×2.4+1.4×0.7×2.5)=5.69kN/m 取较大值得板上荷载设计值q=6.38 kN/m 板跨中弯矩设计值为 M=q l02/8=6.38×22/8=3.19kN· m
【例3.1×】 某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
梁,跨中弯矩设计值M=80kN· m,梁的截
面 尺 寸 b×h=200×450mm , 采 用 C25 级
混凝土,HRB400级钢筋。试确定跨中截 面纵向受力钢筋的数量。
【解】查表得fc=11.9 N/mm2,ft=1.27 N/mm2, fy =360 N/mm2,α1=1.0,ξb=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