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白粉病育种
四川抗白粉病育种概况
墓i } 础琏抛
I l 自粉Leabharlann 育种概况 nJ 抗 i i黄 可兵 邢 国风 杨 仕 雷
( 南科技 大学 生命科 学 与工程 学院 四川 绵 阳 6 1 0 ) 西 2 0 0 摘 要 : 文 简要 的慨 述 了四 川小麦 抗 白粉病 育种 情 况 , 出 了小 麦抗 白粉 病 育种 的 方 法 : 本 提 常规 杂 交 育 种 、 交转育 育种 、 回 DNA 分子 标记 的辅 助 育种 、 变 育种 等 , 诱 强调 既要 加 强垂 直抗 性 为主 的抗 白 粉病 育种 , 又要 进行持 久 抗性 品种 的选 育与利 用。
1 5 9 0 、0 8 S 1 8 多 ,且 变 异速 度 快 ,使得 许 多抗 病基 因逐渐 丧 失抗 1 、 绵 阳 1 、绵 阳 1 、绵 阳 3 9 8 — 、W8 8 、 性; 此外 化 学 防治 不仅 增 加人 力 、 力 、 力 的投 入 , S 6 8 S 3 4 、 5 、 8 、0 6 、 内 物 财 W8 8 、W 2 3 R 7 R 8 0 0 2
Ke r s wh a ; o d r l e b e d n y wo d : e t p w e mi w; r e i g y d
小 麦 白粉病 是 由专性 寄 生真 菌 ( lm r r . WWP Bu ei ga a mi mN) 引进 一 些抗 白粉 病 的材 料 . 而 对 这些 材 从
(co l f i cec n n ier g o tw s U i r t o e h ooy, a yn ,i u n6 0 Sh o o f S i ea dE gn e n , uh et nv s y f c n l Le n i S e i T g Mina gS h a 2  ̄ c 1 0
抗小麦白粉病的品种
抗小麦白粉病的品种
小麦白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一种病害,致病菌孢子引起,传播危害很大。
由于小麦传粉活动强,白粉病的传播非常快,造成极大损失。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已经受到较高的重视,发展了抗病品种,以减少由病害造成的损失。
1、新疆产的长白21号小麦
长白21号是新疆成功育成的抗白粉新品种,可以耐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白粉病能力较强。
白粉病的主要发生原因之一是空气湿度较大,若空气湿度较大时,以长白21号作为播种,抗病药力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以较小的成本来实现防治白粉病的效果。
2、黑龙江普特27号小麦
普特27号小麦也是黑龙江省育成的抗白粉新品种,可以耐寒性、耐旱性,以及抗白粉病能力较强,可以抵抗湿度较大、大温差的环境,还具有较好的抗病药力,能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
3、湖北开元小麦
开元小麦是湖北省育成的抗白粉新品种,具有耐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白粉病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是抗病品种的优良品种。
4、山东泰山5号小麦
泰山5号小麦是山东省育成的抗白粉新品种,具有耐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白粉病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是抗病品种的优良品种。
以上是抗小麦白粉病的品种,它们都具有优良的抗病能力,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小麦生产的损失,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
小麦抗病品种的選育研究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当今世界面临着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小麦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保障人类粮食需求至关重要。
然而,小麦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选育出抗病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对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进行探讨。
一、研究背景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危害,其中包括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
这些病害不仅直接降低了小麦产量和品质,还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选育出抗病品种对于保障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抗病品种选育的基本原理1. 遗传多样性的利用小麦的抗病性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因此,选育抗病品种的第一步是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混合杂交或杂交后代的选择,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抗病性的个体。
2. 抗病基因的筛选抗病品种的选育还需要对小麦植株中的抗病基因进行筛选。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和遗传连锁图谱分析,可以准确地鉴定出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
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这些抗病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品种中,提高其抗病性能力。
三、抗病品种选育的方法1. 病原菌的筛选选育抗病小麦品种的第一步是对引起小麦病害的病原菌进行筛选。
通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采集小麦病害样本,提取样本中的病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抗病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抗病性评价抗病性评价是选育抗病品种的重要环节。
通过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的方式,对小麦种质资源中的抗病性进行评价和筛选。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病程发展速度、病害程度和抗病效果等。
通过多次评价,找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或个体。
3. 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选育抗病小麦品种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可以利用传统的杂交育种、自交系选择和后代选择等方法,提高小麦的抗病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品种中,提高其抗病性能力。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及其等位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及其等位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是一种重要的抗病基因,能够有效抵
抗小麦白粉病的侵染。
对于发掘和利用pm2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首先需要从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中克隆出pm2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序列,并进行功能分析。
可以利
用克隆技术,PCR等方法,验证pm2基因对白粉病的抗性以
及其在小麦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 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构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pm2基
因及其等位基因进行标记,构建遗传图谱。
通过遗传图谱的构建,可以进一步研究pm2基因与其他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后续的定位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
3. 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利用pm2基因及其等位基因进行遗
传改良,通过杂交、选择等技术将其导入抗病基因贫乏的小麦品种中,培育新的抗白粉病小麦品种。
通过品种选育,可以提高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产量和质量。
4. 抗病机理研究:研究pm2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抗病机理,
揭示其与白粉病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抗病的机制,为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抗病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总的来说,发掘和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及其等位基因
是提高小麦抗病性和品种选育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
pm2基因的功能、遗传特性和抗病机制,可以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小麦产业的发展。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是一种针对这种需求而培育的新品种,具有高产、耐病、营养丰富等优点。
本文主要介绍中育9302的育种方法、特性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高产;抗病;营养丰富一、引言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产量高,为我国人民的饮食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袭使得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难以保证。
因此,培育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育9302就是一款针对这种需求而培育的新品种,其具有高产、抗病、营养丰富等特点。
二、育种方法中育9302的育种方法主要采用了遗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在遗传育种方面,选取了耐病、高产表现突出的小麦品种进行配对杂交,同时结合选择、筛选等手段对后代进行多轮选择和筛选,最终得到了表现优异的F9代后代。
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方面,主要采用了分子标记标记法、多点标记标记法和群体多重连锁分析法等方法,从而提高了选育效率和选育准确性。
三、特性1.高产中育9302的高产性表现十分突出,每亩产量可达到1100公斤以上,较传统品种提高了10%左右,大大增加了小麦的产量。
2.抗病中育9302的抗病能力也非常强大,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叶锈病等多种病害均有较好的抵抗力,从而减少了农民的防病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
3.营养丰富中育9302的面粉质量好,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四、应用前景中育9302作为一款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它可以成为小麦种植的重要品种,推动小麦的高效、可持续种植。
另一方面,它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带动食品产业的发展。
因此,中育9302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614
2023年第11期新品种160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614郑建敏 蒲宗君 罗江陶 邓清燕 王德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粮油作物绿色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6)摘要:川麦614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组合为Ta1/02-3987,抗条锈病、白粉病,耐赤霉病。
其籽粒均匀度高,膨化效果好;茎秆壁厚,具有耐低温特性。
2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02.10kg,较对照绵麦367增产5.1%;生产试验产量468.77kg,比对照绵麦367增产8.8%。
2023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220003。
关键词:川麦614;优质中筋;抗病;高产A New Wheat Variety Chuanmai 614 with High Quality,Disease Resistance and High YieldZHENG Jianmin,PU Zongjun,LUO Jiangtao,DENG Qingyan,WANG Dejun(Crop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Environment-Friendly Crop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Wheat Bi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n Southwestern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P.R.C.),Chengdu 61006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生产品质优、效益高、绿色健康的农作物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育种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育种改良是改善品质、提高单产、聚合多种抗病性(减少农药施用量)等工作的有效途径。
基因精细定位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基因精细定位是指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将目标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并进一步缩小其所在区域,从而为后续的基因克隆、功能分析和基因工程等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NJ3946进行精细定位,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抗白粉病小麦品种:栽培一粒小麦TA2032和M389衍生的品系NJ3946。
(2)感病小麦品种:白粉菌菌株Bgt38。
(3)分子标记:多态性分子标记、旁侧标记、全基因组SNP检测标记等。
2. 实验方法(1)白粉病抗性鉴定:利用白粉菌菌株Bgt38对NJ3946与M389杂交产生的F2群体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
(2)遗传分析:通过分析F2群体的表型数据,确定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方式。
(3)基因定位:利用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技术筛选多态性分子标记,将目标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然后,通过旁侧标记和全基因组SNP检测标记,进一步缩小基因所在区域。
(4)候选基因分析:根据候选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抗感亲本间多态性比较,推测潜在的候选基因。
三、实验结果1. 白粉病抗性鉴定F2群体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例接近3:1,表明白粉病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
2. 基因定位利用BSA技术筛选多态性分子标记,将PmNJ3946定位在染色体3AS上13.6-cM的Xbarc294-Xbarc012区间。
3. 候选基因分析根据候选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抗感亲本间多态性比较,推测3个CC-NBS-LRR基因和3个受体蛋白激酶可能为潜在的候选基因。
四、讨论本研究通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NJ3946进行精细定位,成功将其定位在染色体3AS上13.6-cM的Xbarc294-Xbarc012区间。
这一发现拓宽了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多样性,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性来源。
同时,本研究推测3个CC-NBS-LRR 基因和3个受体蛋白激酶可能为潜在的候选基因,为后续的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提供了重要线索。
陕西抗白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西抗白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白粉病的发生给小麦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尽管在抗病育种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白粉病的疫情仍然存在,特别是在陕西省腹地地区。
因此,寻找并利用陕西地方品种中的抗白粉病基因资源,开展相关的遗传研究,对于解决当地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陕西地方品种的遗传分析,探索抗白粉病的遗传机制,和研究抗白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抗性程度。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筛选具有抗白粉病表型的地方品种材料,并测试其抗病性。
2.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抗白粉病抗性的主效基因和副效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
3. 研究抗白粉病基因在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连锁关系,以及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
4.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白粉病能力的地方品种作为亲本,进行配对杂交和群体选育。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抗白粉病小麦地方品种的筛选和抗病性测定。
通过调查采集陕西省内的小麦地方品种,对这些品种进行田间调查和鉴定,筛选出具有抗白粉病表型的品种,然后在田间进行抗病性测试。
2. 分子标记检测。
利用SSR和SN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规模样本中检查白粉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分析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
3. 遗传分析和选育。
通过计算遗传参数和建立遗传连锁图,对抗白粉病基因在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连锁关系进行研究和评估,并将具有较高抗病性的地方品种作为亲本进行群体育种。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将挖掘到陕西地方品种中的抗白粉病基因资源,深入探索抗白粉病的遗传机制,为培育抗病小麦材料提供新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为更好地发挥我国农业种质资源的优势,提升小麦生产效益作出新的探索和实践。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概述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的两种真菌病害,长期以来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两种病害不仅导致小麦叶片和茎秆受损,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传输,更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给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研究,尤其是成株抗性研究,一直是全球农业科研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通过挖掘和利用小麦自身的抗性基因,培育出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是实现小麦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手段,不断深入地揭示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病机理和抗性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成株抗性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现有的抗性基因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抗性不稳定、持久性不强等问题;新的优势生理小种的不断出现,也对现有品种的抗病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抗性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提高抗性品种的选育效率,同时加强环境因素对抗性影响的研究,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小麦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1.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概述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是两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真菌病害,对全球小麦种植区域构成严重威胁。
这两种病害不仅会导致小麦产量的大幅下降,还会影响其品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小麦条锈病,又称黄疸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自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鞘、茎秆,严重时甚至侵染穗部、颖壳和芒等组织。
条锈病的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发病后期叶片表皮破裂,出现锈色粉状物,最终叶片干枯死亡。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位的开题报告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
位的开题报告
I. 研究背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然而,小麦白粉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小麦病害之一,严重影
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传统育种方法是开发抗病品种的主要方法。
因此,发现和利用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对于小麦育种具有重大意义。
II.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发现小麦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
行定位和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小麦材料的筛选:选择多个小麦品种,包括抗病品种和易感品种,并利用白粉病菌进行人工接种。
2. 筛选抗性品种并进行基因型分析:根据病情表现,筛选出抗性品种,并利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
3. 构建分子标记体系:选取合适的分子标记和引物,构建适用于小
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体系。
4. 分子标记定位和分析:利用构建好的分子标记技术,对抗性基因
进行定位和分析,揭示其遗传特征和作用机制。
III.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并为深入研究
小麦白粉病的遗传特性和作用机制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同时,该研究
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根 据 小 麦 对 白 粉 菌 抗 性 的表 现 可 将 抗 性 分 为 三 种 类 型卿 ( ) 量 抗性 。 这种 类 型 的抗 性 表 现 为 对 某一 确定 的 : 1质 白粉 菌 生 理 小 种 有 效, 对 别 的小 种 无 效 。 符 合 Fo 的 而 即 lr
器 、 成 初 生 菌 丝 、 生 次 生 吸 器 、 成 次 生 菌 丝 、 丝 扩 形 产 形 菌 展 形 成 菌丛 、 生分 生 孢 子 链 、 分 显症 等 。 产 充
水 分 、接 受 叶 内相 关 信 号 和 驱 动 附 着 芽 管 (G , A T
apesr l em tb) 化 的作 用.— 2 p rs i r e分 o ag u 8 1h一 个 呈 钩 状 的 叶 吸器 形 成 。 研 究 表 明 .A 有 c MP信 号 传 导 途径 和蛋 白激 酶 A (K ) 与 了 芽孢 的发 育 和分 化 过 程 。植 物 受 到 侵染 后 , P A参 将
许 多 有效 抗病 基 因失 效 。 年 以来 。 从 植物 体抗 白粉 病 多 人们
的生 理机 制 、 遗传 学基 础 等 多方 面进 行 了研 究 。
1 植 物 体 抗 白粉病 的生 理 机 制 研究 进 展
附部 位 发 生 结 构 上 的 改 变 .大 约 2 h后 ,初 级 芽 管 (G , PT
部 抗 病 反 应 无 关 , 与抗 病 基 因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沈 喜 等 而 人 的研 究 证 实 , 白粉 病 菌 侵 染使 黄瓜 叶片 光 合 膜 全 链 电 子 传 递 受 损 的 主 要部 位 在 光 系 统 Ⅱ。 吴 耀 荣 等人 [ 大 麦 抗 5 1 对 白粉 病 分 子 机 理 的研 究 表 明 . 白粉 菌 分生 孢 子 吸 附 到 大 麦 叶表 面 时 . 放 一 些具 有 酯 酶 和角 质 化 酶 活 性 的 物 质 、 吸 释 使
三个小麦农家品种的苗期抗白粉病遗传分析
( .Re ac e t r g i l rl eo re ,Isi t o n t s n ee p na il y 1 s rhC ne f r ut a R sucs n t ue f e roA c u t Ge ei dD vl me tl oo , ca o B g C iee a e f ecs S iah a g 0 0 2 ,C i hns dmyo  ̄ine , hf z u n 50 hn Ac i 1 a;
tersl r etdb h. u r n ls . Reut A n l rcsie eec nerdters tnet o ey h eut wee s yC i q aea ayi E sl s t e s s ] s g ees n o fr ia c p wd r i e vg e h es o mi e oaeE 9i etreln rcs - o cuin h h e ieel d ae h we xeln ei a c l w i lt 0 t he d ae.[ n l o ]T etreChn s n rcs o dec l t s tne d s nh a C s a s e r s t o oi o eymi e sl e rm hj z u n raa d te ei a c ote i lt E 9weec n oc mp s ep wd r l w i a sfo S iah a gae n h i rstn et h s ae 0 r o 。 t d ot i r s o
山东省部分小麦种质成株期和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
( .山东农业 大学农学 院 , 1 山东 泰安 2 1 1 ;.山东省农业科学 院作物研究所 , 70 8 2 山东 济南 200 ) 5 10
摘
要: 以山东省农业科 学院作 物研究所库存 的 80份小 麦资源 为试 材 , 5 研究 了在大 田条件下不 同种质
对成株期小麦 白粉病 的抗性 , 采用 种植感染行 和浇水 相结合 的方法诱 发 白粉 病 , 结果有 4 份小麦材料表现不 1 同程度 的成株期抗性 。针对这 4 份小麦种质 , l 在温室条件下 , 接种济南 地区混合 白粉 病菌种 , 进行苗 期抗性 鉴定 , 结果有 5份材料表 现抗性 。该研究为小麦 白粉病抗性育种提供 了有效 的抗源 和亲本材料 。 关键 词 : 小麦 ; 白粉病 ; 株抗性 ; 成 苗期抗性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中育9302本文旨在介绍一个新型高产抗病小麦品种——中育9302。
作为一种改良型小麦,中育9302具有良好的耐病性、高产能力和优异的品质性能。
首先,中育9302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
它抗多种小麦病害,其中包括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
它可以大大减少农民的农药投入,减少污染,从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此外,中育9302也具有较高的抗旱性和耐寒性,可以满足严酷的环境条件,使农民在不同的季节都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收成。
其次,中育9302具有高产能力。
它能够适应复杂的土壤环境,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均可发挥出良好的生长性能,让农民得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最近的生产证明表明,中育9302的单亩产量可以达到6.5 t/hm2以上,比其他小麦品种要高出20%以上。
最后,中育9302具有优异的品质性能。
它在品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面筋含量高,面筋强度增强,还拥有良好的灰分含量等。
这些特性使它的面粉酿制出的面包具有光泽、坚韧,保持时间较长等特点,这不仅可以改善面粉的品质,而且有助于提高粉食食品的销量。
综上所述,中育9302是一种新型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它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高产能力和优异的品质性能,可以带给农民们良好的收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小麦作为重要农作物之一,其发展迅速。
此外,在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病虫害愈演愈烈,小麦花受损率也大大提高,这对农民的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现有的小麦品种,必须进行不断的改良和提高,开发出抗病能力较强、高产能力和优异品质性能的新型小麦品种。
在此方面,中育9302小麦品种应当备受关注。
中育9302小麦品种基于原始小麦新品种长枣SiM4444,该品种经过长期精心培育而成,综合性能远超其他小麦品种,特别是具有较高的抗病能力、高产能力和优异的品质性能。
中育9302小麦品种的推广,将有助于改善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提高小麦的产量,保障人们的粮食安全,改善小麦粉食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业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
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摘要.根据小麦白粉病的传播发生规律,提出了良好综合、药物防治措施关键词:小麦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粉锈宁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已成为滨州市小麦生产中发病面积较大、危害损失极重的常发性病害。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滨州市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重点分析了气候、品种等因素对病害流行的影响,同时提出今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对策。
一.小麦白粉病的侵染循环及传播途径1.病原菌的越夏和越冬据调查分析,小麦白粉病菌的越夏方式目前认为有2种:一是以分生孢子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最热一旬的平均气温不超过24℃)的自生麦苗上或夏播小麦植株上越夏,海拔较高的山区如贵州的贵阳地区、四川的雅安和川北的阿坝州、湖北的鄂西北及鄂西山区、河南的豫北和南阳山区、陕西关中秦岭北麓及渭北山区、甘肃天水地区等,1993年在山东邹平县山区自生麦苗上白粉病病株率高达40%。
而在广大的平原麦区,由于夏季气温较高,病原菌难以存活,加上大多数自生麦苗到麦播前已经死亡。
因此,小麦白粉病菌不能在这些地区越夏。
一是以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越夏。
山东,河南、江苏等地闭囊壳混杂于小麦种子内非常普遍,而且存活率高,是当地秋苗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在新疆、内蒙、宁夏、吉林、黑龙江等地存放的闭囊壳10月下旬仍具有活力,可能成为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
但多数情况下,闭囊壳很难越夏。
病菌越夏后侵染秋苗,导致秋苗发病。
在冬季,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植株下部叶片或叶鞘内越冬。
影响病菌越冬存活率高低主要因素是冬季气温和湿度,如冬季温暖、雨雪较多或土壤湿度大,则有利于病菌的越冬。
小麦白粉菌可以在东北南部大连冬麦区,以菌丝垫形态在冬麦基部叶片和叶鞘上越冬,但越冬菌源量很小。
东北地区春小麦白粉病初次侵染菌源主要来自胶东半岛冬麦区,孢子云从烟台传至沈阳只需9.5h。
2.传播和侵入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助于气流传播,而且病菌可借助高空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
中国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反应与抗病基因检测
中国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反应与抗病基因检测李洪杰;王晓鸣;宋凤景;伍翠平;武小菲;张宁;周阳;张学勇【摘要】Wheat powdery mildew caused by Blumeria graminis (DC.) f. sp. tritici E.O. Speer is one of the major epidemic diseases threatening production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information on resistance to the disease in wheat cultivars and germplasm lines for parental selection in breeding, deployment of resistant germplasm, and application of resistant cultivar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ease. In this study, reactions to eight isolates of B. graminis (DC.) f. sp. tritici E.O. Speer were tested in commercial wheat cultivars, wheat lines involved in the national yield trials, and core collections. The presence of genes Pm4a, Pm8, and Pm21 for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was detected using the gene-specific markers. Among 148 commercial wheat cultivars released since the 1980s, 16.9% exhibited resistance to multiple isolates, most of which were released in the 2000s. Over 50% of the cultivars released in different decades were susceptible to all the isolates tested. The frequencies of resistant cultivars from different wheat producing regions see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powdery mildew epidemic in a given region. Out of 1160 entries in the core collection, the proportions of entries resistant to isolate E09 were 3.4%and 4.2% in the landrace and improved cultivars, respectively. The Southwestern Autumn-Sown Spring Wheat Zone and the Xinjiang Winter-Spring Wheat Zone had higher percentages of E09-resistant cultivars thanother wheat zones. None of the cultivar from the Southern Autumn-Sown Spring Wheat Zone, Northern Winter Wheat Zone, and Northern Spring Wheat Zone was resistant. The results of multiple-isolate test demonstrated that 33.7% were resistant among the 263 mini-core collection entries, most of which were resistant to one or two isolat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select resistant entries as recurrent parents for efficient use of existing core collection and to construct applied core collection for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Using the markers specific for resistance genes,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detection demonstrated that 43.2% of the commercial cultivars contained gene Pm8. This gene was detected in the wheat lines involved in the national wheat yield trails at a high frequency. Genes Pm4a and Pm21 were detected mainly in the wheat lines or cultivar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Some cultivars highly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may possess other resistance genes that warrant further determination.%利用来自不同生态区的8个白粉菌菌株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审定(认定)品种、近期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品系和核心种质等小麦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同时利用与Pm4a、Pm8和Pm21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了相关抗病基因的存在.在148个国家审定品种中有16.9%的品种能够抗多个菌株,其中大多是近10年选育的品种.不同年代审定的品种中感病品种的频率均超过50%.各个小麦生产区抗病品种的频率高低与该地区白粉病的严重性和育种的关注程度有一定关系.在1 160份小麦核心种质中抗E09菌株的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比例只有3.4%和4.2%.西南冬麦区和新疆冬麦区入选的品种抗病频率较高,华南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和北方春麦区没有发现抗E09菌株的品种.多菌株鉴定结果表明,263份微核心种质中33.7%的品种表现抗病性,其中大多数品种能够抗1~2个菌株,因此在核心种质的利用中应注意选用抗性强的品种作为轮回亲本,同时有必要构建抗白粉病的应用核心种质,以提高核心种质的利用效果.根据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我国小麦品种有43.2%含有Pm8基因,该基因在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中的频率也很高,特别是在黄淮麦区培育的品种中频率仍高达50%;Pm4a和Pm21基因主要出现在长江流域培育的品种中.有些抗性突出的品种可能含有其他抗病基因.【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11(037)006【总页数】12页(P943-954)【关键词】小麦;抗病性;白粉病;抗病基因;Pm8;Pm4;Pm21【作者】李洪杰;王晓鸣;宋凤景;伍翠平;武小菲;张宁;周阳;张学勇【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小麦白粉病是由Blumeria graminis (DC.) f.sp.tritici E.O.Speer (syn.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 Em.Marchal)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病害。
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研究
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研究朱坤,任星旭,郭振营,周思远,刘翼成㊀(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封丘453000)摘要㊀为小麦品种(系)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新麦系列不同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利用多个生理小种混合诱发行接种,检测20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系)㊂结果表明,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欠佳,抗病表现与系谱相关㊂筛选出近免疫品种1个,为新麦20,中抗品种3个,为新麦9319㊁新麦12㊁新麦40㊂筛选出的近免疫品种新麦20可以作为小麦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加以应用;新麦9319㊁新麦12㊁新麦40这3个中抗品种可以作为绿色种植基地小麦品种;新麦18㊁新麦19㊁新麦29这3个高感品种在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白粉病防治㊂关键词㊀小麦;白粉病;抗性中图分类号㊀S 435.121.4+6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15-0135-03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33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tudy on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of New Wheat Varieties (Lines )ZHU Kun ,REN Xing-xu ,GUO Zhen-ying et al㊀(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engqiu,Henan 453000)Abstract ㊀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wheat varieties (lines)and study the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Xin-mai series of wheat varieties (lines),a series of 20Xinmai wheat varieties (lines)were detected the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by inducing inoculation with multiple physiological rac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Xinmai wheat varieties (lines)to powdery mildew was not good,and the resistance performance was related to pedigree.One near-immune variety was selected as Xinmai 20,and three medium-re-sistant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as Xinmai 9319,Xinmai 12and Xinmai 40.The selected near-immune variety Xinmai 20could be used as the parent material for wheat resistance breeding.Three medium-resistant varieties including Xinmai 9319,Xinmai 12and Xinmai 40could be used as wheat varieties in green planting base.In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highly susceptible varieties,Xinmai 18,Xinmai 19and Xinmai 29,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wdery mildew ought to attract attentions.Key words ㊀Wheat;Powdery mildew;Resistance作者简介㊀朱坤(1990 ),男,河南封丘人,助理研实员,从事植物保护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3-02-15㊀㊀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㊂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 f.sp.triti-ci )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真菌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5%~34%[1]㊂我国小麦主栽区白粉病发生普遍,严重威胁小麦的生产安全㊂近年来,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每年约有690hm 2的小麦受白粉病的危害[2],其中河南沿黄稻茬麦区和中北部高产区㊁江苏沿海和沿江麦区偏重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3]㊂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有效的措施[4]㊂鉴定普通小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对小麦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㊂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新麦系列小麦品种实现了品质㊁抗性和产量的同步提升[5]㊂为探明新麦系列不同品种白粉病抗性,促进品种的大面积安全推广,笔者鉴定了20个新麦系列品种2个时期的白粉病病情指数和普遍率,分析了白粉病抗性与系谱的关系,旨在为今后品种利用和进一步选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㊀以新麦26为对照,以新麦9号㊁新麦11㊁新麦12㊁新麦18㊁新麦19㊁新麦20㊁新麦21㊁新麦23㊁新麦29㊁新麦32㊁新麦35㊁新麦36㊁新麦40㊁新麦45㊁新麦55㊁新麦56㊁新麦57㊁新麦60㊁新麦69㊁新麦9319这20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㊂诱发行品种为京双1号,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提供㊂试验材料与对照材料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提供㊂小麦白粉病菌共包括24个生理小种:Pm1㊁Pm2㊁Pm3a㊁Pm3b㊁Pm3c㊁Pm3d㊁Pm3f㊁Pm4a㊁Pm4b㊁Pm5㊁Pm6㊁Pm7㊁Pm8㊁Pm12㊁Pm13㊁Pm16㊁Pm17㊁Pm19㊁Pm20㊁Pm21㊁PmXBD㊁Pm2+Pm6㊁Pm2+PmTalent㊁Pm2+PmMld㊂1.2㊀试验设计㊀试验材料于2019年10月15日播种于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综合实验站基地,土壤为砂壤土,前茬为玉米,畦种㊁条播㊁等行距种植㊂畦宽2m,顺畦种植1行京双16作为诱发行,距诱发行0.2cm 处种植鉴定品种,行向与诱发行垂直,每品种6行,行距20cm,株距3cm,行长1.5m㊂随机排列,设3个重复㊂1.3㊀测定项目与方法㊀2020年3月24日,利用在4~8ħ光照培养箱内转繁病原菌获得的染病株,用毛笔扫抹新鲜的分生孢子到诱发行接种㊂2020年5月12㊁19日调查2次,计算病情指数和普遍率㊂普遍率计算公式:I (普遍率)=发病叶片数/调查总叶片数ˑ100病情指数计算公式:DI = ni =1(X i ㊃S i )/ ni =1(X i ㊃S max )ˑ100式中:DI 为病情指数;i 为病级数(0~n );X i 为i 的单元数;S i 为i 级严重度的代表值;S max 为严重度的最高级值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抗性鉴别品种检测鉴定㊀20个鉴别品种抗性监测鉴定结果见表1㊂在鉴定的20个品种中,无免疫品种,近免疫品种1个,为新麦20㊂中抗品种3个,分别为新麦9319㊁新麦12㊁新麦40㊂高感品种3个,分别为新麦18㊁新麦19㊁新麦29㊂其余品种为中感品种,占65%㊂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15):135-137㊀㊀㊀2.2㊀抗病性与育成年份间相关性㊀20个品种的审定年份为2000 2023年,从图1可以看出,2018年以来审定品种白粉病抗性以中感为主,无高感品种㊂在鉴定出的3个中抗品种中,新麦12为2002年审定,新麦40和新麦9319为新审定品系㊂表1㊀抗性鉴别品种监测鉴定结果Table 1㊀Monitor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varieties序号No.品种Variety 5月12日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普遍率Prevalence rateʊ%5月19日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普遍率Prevalence rateʊ%侵染型Infection type 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1新麦2154.4558.1881.8187.273中感2新麦1173.7378.1878.7883.643中感3新麦4541.9143.7379.7984.553中感4新麦9319 4.044.5578.6821.822中抗5新麦6011.1110.0062.6264.503中感6新麦2028.2828.1830.3033.641近免疫7新麦1863.6364.4581.3187.274高感8新麦1212.6213.6415.1540.002中抗9新麦2364.4070.0083.3390.003中感10新麦2976.2680.0078.7883.644高感11新麦6968.1871.8280.8090.913中感12新麦4039.3941.8243.4344.552中抗13新麦3572.2276.3673.7376.363中感14新麦3618.1825.4540.4042.733中感15新麦3257.5733.3665.6561.913中感16新麦5757.0759.0971.7176.363中感17新麦5539.3940.0050.5052.733中感18新麦5658.0861.8264.1465.453中感19新麦931972.2273.3673.2375.453中感20新麦1981.8187.2785.3593.644高感21新麦26(CK)54.1965.3665.4366.914高感图1㊀不同审定年份品种的抗病性表现Fig.1㊀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varieties in different approved years2.3㊀抗病性与品种系谱间的相关性分析㊀参试品种均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根据每个品种的组合来源(母本㊁父本),绘制了参试品种的系谱图㊂从图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的系谱关系可以整理为3个相对独立的系谱㊂新麦9号㊁新麦11㊁新麦18㊁新麦19㊁新麦20㊁新麦21㊁新麦26㊁新麦45㊁新麦55㊁新麦56和新麦57这11个品种属于1个系谱(图2a)㊂新麦18㊁新麦19的组合来源均为(C5/新乡3577)F3D1s ˑ新麦9号,鉴定结果均为高感㊂以新麦18为母本㊁济南17为父本育成的新麦26也表现为高感㊂但分别以高感的新麦19㊁新麦26为母本育成的新麦45和新麦56表现为中感㊂表现近免疫的新麦20未作为亲本育成其他品种㊂从图2b 可以看出,以中感的新麦35为母本育成的品种有3个,其中与中感的新麦36育成了中感的新麦69,与良星66育成了中抗的新麦9319,与中抗的新麦12育成了中感的新麦60㊂从图2c 可以看出,新麦23㊁新麦29的组合来源均为偃展4110ˑ周麦16,但新麦23鉴定为中感,新麦29鉴定为中抗㊂3㊀结论与讨论小麦苗期白粉病抗性和成株期抗性存在一定相关关系[6]㊂苗期抗病性可为成株期抗性提供参考但不能代表成株期抗病性㊂该研究采用苗期接种㊁成株期调查的方法鉴定出4个成株期对白粉病免疫㊁高抗的小麦品种,结果较为可靠㊂6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图2㊀品种系谱Fig.2㊀Variety genealogy㊀㊀抗白粉病品种缺乏是阻碍小麦产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㊂杜习军[7]在637份河南省小麦核心种质中筛选获得白粉病苗期㊁成株期和全生育期抗病材料分别为32㊁36和10份㊂曹世勤等[8]对2007 2015年育成的4253份小麦品种(系)进行白粉病抗病性鉴定,发现成株期表现免疫㊁高抗㊁中抗的品种分别占1.62%㊁4.82%和38%㊂白粉病抗病材料所占比例低㊂该研究20个材料中仅有1个表现为高抗,与二者结论一致㊂所以在兼顾产量的同时应注重品系抗病性的筛选㊂提高抗原材料抗病基因的丰富度是小麦品种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9-10]㊂马小飞等[11]鉴定了山西省近20年审定的小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抗病表现在不同年份育成品种间无显著差异㊂王鑫等[12]对305份国内外小麦种质条锈病与白粉病抗性鉴定也未发现抗性与审定年份或种质来源之间有显著相关性㊂该研究中2018年以来审定品种白粉病抗性以中感为主,无高感品种,这可能与品种审定标准对抗病性的提高有关,也证明了育种机构加强了对品种抗病性的重视㊂在育种中应注重发掘多样性的抗病基因,加快品种更新,防止抗病性的退化㊂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与植物抗病性的协同进化,抗白粉病基因抗性会被相应生理小种毒性基因战胜,所以在小麦新品种选育和应用过程中,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的利用需要兼顾,慢病品种和耐病品种应充分利用㊂该研究中新麦系列品种在应用时,除新麦20这个近免疫品种应加强抗病基因的挖掘,还可以利用育种手段使新麦12㊁新麦40㊁新麦9319这3个高抗品种的抗病基因聚合㊁累加,从而达到对白粉病的普遍抗性,延长品种使用寿命㊂参考文献[1]BENNETT F G A.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wheat:A review of its use in agriculture and breeding programmes[J].Plant Pathol,1984,33(3):279-300.[2]李晓华,郭慧娟,畅志坚,等.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4):653-658,673.[3]姜玉英,刘万才,黄冲,等.2020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2):37-39,53.[4]齐双丽,李伟,魏雅红,等.黄淮南片冬小麦品种(系)综合抗病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0):34-37.[5]王士坤,杨丽娟,王映红,等.新麦系列品种系谱及育种思路[J].种子科技,2021,39(21):26-28.[6]阎晓涛,常利芳,张树伟,等.57份小麦微核心种质白粉病抗性评价[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7):64-67,57.[7]杜习军.河南省小麦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筛选及优异基因发掘[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8]曹世勤,黄瑾,孙振宇,等.2007 2015年小麦品种(系)抗白粉病性鉴定及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8):89-92.[9]BOUSSET L,CHÈVRE A M.Stable epidemic control in crops based on ev-olutionary principles:Adjusting the metapopulation concept to agro-ecosys-tems[J].Agric Ecosyst Environ,2013,165:118-129.[10]ZHENG W M,HUANG L L,HUANG J Q,et al.High genome heterozygos-ity and endemic genetic recombination in the wheat stripe rust fungus [J].Nat Commun,2013,4:1-11.[11]马小飞,孙晶,林志姗,等.山西省近20年审定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J].中国植保导刊,2022,42(7):57-60,65.[12]王鑫,宋鹏博,王笑笑,等.305份国内外小麦种质条锈病与白粉病抗性鉴定与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21,41(6):689-698.73151卷1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朱坤等㊀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抗白粉病育种(breeding wheat for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2006-12-20 (来源:浙江农网)
以抗白粉病为主要目标的小麦品种改良工作。
小麦白粉病过去是一种次要病害,只在气候温和、潮湿多雨的地区,由于半矮秆品种的推广,种植密度增大和水肥条件提高,特别是氮肥施用量的增大,使小麦植株分蘖增多,生长茂密,造成田间郁蔽,故而白粉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在过去不常为害的地区也成为主要病害之一。
白粉病抗源计有Pm1-Pm9等9个位点12个抗病基因(包括5个复等位基因)。
这些抗白粉病基因大多数来自四倍体小麦种及黑麦,其中Pm2和PM6及Pm4在中国各地表现高抗;Pm8一度表现抗病,但近年在一些地区开始丧失抗性。
抗白粉病特性可以通过现有品种鉴定筛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理化诱变和引种等方法获得。
通过有性杂交培育抗白粉病品种时,亲本当中一般应有一个对白粉病免疫或高抗的,否则不易选出抗病后代。
不同抗病亲本的抗性遗传规律也不相同,一般具有显性特点的第一代表现抗病,有的抗多种致病性的遗传存在显性和稳性,因而第一代抗病与否都不淘汰,从第二代开始选择,连续数年,前期抗白粉病材料应尽量多留,后期再严格选择,以求选出既抗白粉病,综合性状又好的品种。
小麦白粉病菌要求相对湿度高、光照弱,最适温度为20℃左右,在白粉病常发地区进行田间鉴定,一般不需接种,只需对被鉴定的材料加大种植密度、增加灌溉量和灌溉次数,并在保护行种上感病品种,以制造发病条件。
鉴定标准一般有反应型和严重度二种。
反应型分5级:0为免疫,1为高度抵抗,2为中抗,3为感染,4为高度感染。
严重度分7级,根据取样调查求普
遍率、严重率并计算发病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