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小麦赤霉病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赤霉病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对广 大种植 户 造成 巨 大 的经 济 损失 。 此外 , 病 麦对 人
畜 的健康也 有 较大影 响 。
能够减轻赤霉病的发生频率n 。 赤霉病侵染小麦后 , 主要引起苗腐 、 穗腐 、 茎基腐 、 秆腐 , 其 中影响最严重
的是穗 腐 。
1 小 麦赤 霉 病 的病 原 菌及 侵 染情 况
小 麦 赤 霉 病可 由镰 刀 属 的多 种 镰 刀 菌 引起 。 国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2 4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面上 ) 项 目( 3 1 2 7 1 8 1 5 )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技 术体 系建 设 专 项 ( C A R S 一 1 4 ) 作者简介 : 崔 航( 1 9 8 7 一 ) , 男, 硕士 ; 专 业 方 向 为谷 物 品 质与加工。 王晓曦 , 男, 教 授; 专 业方 向为谷物 品质与加工。
1 . 1 小麦 赤霉病 的侵染性 状
赤霉 病对 小麦 侵染 的最重要 时期是 小麦 对赤 霉 病 的初 侵 染 源 和菌 丝 生长 抗 性 最差 的时 刻 。 小 麦 开 花期 是 小 麦赤 霉 病 最 易感 病 时 期 , 至 小 麦灌 浆 期 时
病 原 菌对 小 麦 的侵 染 力 下 降 。 去 除 雄 蕊 的 小 麦
国 内外 农业 礴
小麦赤霉病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崔 航 ,王 晓曦 ,付 奎 ,邹恩 坤 ,丁艳 芳 4 5 0 0 0 1 ) ( 河 南工 业 大学粮 油食 品 学院 ,郑 州

要 :赤 霉病作 为 小麦 常见 病症 的一 种 ,近年 来发 生 的越 来越 频繁 。本 文 筒述 小麦 赤霉病 发 生 的性
病 主 要 发生 在 气 候湿 润 的长 江流 域 , 淮 河 流 域及 珠

不同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研究

不同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研究
关键词 : 小麦品种 ; 赤霉病 ; 抗病性 中图分 类号 ¥ 1. 52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7 3 (0 6 0 0 7— 7 1 20 )4—12- 1 2 0
小麦赤霉病 (,brl n )是小麦上 的主要病 害, Cbe l i ea船 e
庐 江县 20 、 0 022 3年小 麦赤霉 病连 续 重发 , 0 严重 影 响 了小 麦 的产量 和 品质 。为 了解 不 同小 麦 品种 对 赤 霉 病 的 抗性
22 小麦赤霉见期 4
月2 5日, 4 2 至 月 8日, 各品种均已发病 , 以豫麦 1 8发病 最重 , 病穗率达 4 5 %。调查结果列于表 2 可以看 出, .7 , 各
品种 病 情扩 展 及发 病 程度 差 异较 大 , 皖麦 4 、 麦 18病 3扬 5
维普资讯
l2 2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 。e B l 2 0 ,2 4 : 2 A h i Si u .0 6 1 ( ) 1 . 1 2
不 同小 麦 品 种 对 赤 霉 病 抗 性 研 究
孙俊铭 韦 刚 马爱 国 孙定红 马方 中 张启 高 郑 先报 凌代芬
施 65k ; 期追 肥 等 其 它栽 培 管 理 措 施各 小 区均 一 致 。 . g后
播种后第 2 ( 03年 l d 20 0月 2 9日) 施用 5 % 丁草胺 E 0 C
22 1 m 除草 ; 试验 期 间 不 防治 小 麦 赤 霉 病 等 小 麦 .5 h / 整个 病 害 , 防治虫 害 。 只
14 调 查 内 容 与 方 法 .
豫 麦 l / 9 / 4 5 4 6 4 9 / 2 4 1 / 54 1 85 6 82 2 4 2 / / / 4 1 / 34 1 / 63 5 . 扬 麦 l 8 /4 3 3 4 3 4 5 4 8 / l / 34 1 / 64 6 . 5 2 2 / l / / / 4 I 4 1 /4 4 1 9 8 8

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一、选育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小麦赤霉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给小麦的种植和生长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赤霉病的挑战,各地的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公司积极开展了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工作。

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就是其中的一例,它通过对小麦的品种改良和育种,成功地培育出了一种抗赤霉病、高产的小麦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选育过程华成麦1688的选育过程主要包括对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育种方法的改良。

在种质资源的筛选中,科研人员从全球范围内收集了大量的小麦种质资源,经过多年的试验和比较,选出了一些具有较强抗病能力和高产性的种质资源。

在育种方法的改良方面,科研人员采用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小麦基因的改良和转移,成功地培育出了抗赤霉病、高产的小麦品种。

三、品种特点华成麦1688的品种特点主要包括抗赤霉病、高产和适应性广。

它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地抵抗赤霉病的侵害,保证了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它还具有较高的产量,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实现稳定的丰收。

华成麦1688的适应性也很广,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小麦的种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四、栽培要点为了保证华成麦1688的生长和产量,农民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点:土壤肥力要求:华成麦1688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种植地点的土壤应该具有较高的肥力,土壤pH值应该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应该在2-3%之间。

播种时间:华成麦1688的播种时间应该在当地的最佳播种时间内,一般在秋季9月中旬至10月初。

密植要求:华成麦1688的密植要求适中,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50-200公斤之间。

施肥要求:华成麦1688的施肥要求也比较严格,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特别是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应该增加氮肥的施用。

病虫害防治:尽管华成麦1688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但在生长过程中还是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应该及时进行防治,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由赤黄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病害,是全球范围内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影响的病害之一。

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赤霉病的防治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找到一个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对赤霉病有抵抗力的小麦品种,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通过遗传分析和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一些小麦品种具有一些抗性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增加小麦对赤霉病菌的抵抗力。

这为进一步培育抗性小麦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人员研发了一些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微生物制剂。

通过筛选和鉴定,他们发现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抗菌物质,抑制赤霉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微生物包括一些细菌和真菌,例如拮抗细菌、枯草杆菌和木霉等。

利用这些微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试验,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天然产物具有抑制赤霉病菌的能力。

一些植物提取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干扰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

一些天然产物还可以激活小麦植株的抗病防御机制,增强其抵抗赤霉病的能力。

这些天然产物包括茶树油、辣椒素、茶多酚和噁唑酮等。

研究人员还将非生物因子与生物防治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他们发现一些非生物因子可以增强微生物对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一些辅酶Q10衍生物可以增强枯草杆菌对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对抗性小麦品种、微生物制剂和天然产物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些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可以有效抑制赤霉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

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寻找更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为赤霉病的防治提供更好的选择。

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小麦作为世界上三大主粮之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其中赤霉病是严重危害小麦生长的病害之一。

赤霉病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粮食供应。

本文旨在通过对华成麦1688的选育过程、抗赤霉病特点以及栽培要点进行探讨和总结,为农民提供种植抗赤霉病小麦的参考,帮助农民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通过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抗赤霉病特点以及栽培要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华成麦1688的选育过程,探讨其育种方法和技术路径,为后续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经验借鉴。

2. 总结华成麦1688抗赤霉病的特点,探讨其抗病机理和遗传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抗病性的机制。

3. 探讨华成麦1688的栽培要点,包括土壤要求、施肥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为种植者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和技术支持。

4. 总结研究成果,展望华成麦1688在未来的种植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2. 正文2.1 华成麦1688的选育过程华成麦1688是一种具有抗赤霉病特点的高产小麦品种,其选育过程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努力。

选育者在初期通过对各地小麦资源进行调查和收集,筛选出抗赤霉病的母本和父本材料。

接着,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杂交、选择和回交等操作,逐步选育出具有抗病性和高产性的优良品种。

在选育过程中,研究人员注重对抗赤霉病特点的遗传规律和表现规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法,加快了选育进程。

还充分利用现代农艺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了华成麦1688的适应性和栽培效果。

华成麦1688的选育过程不仅是对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的一个里程碑,也为我国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需求的增长,小麦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最终成功选育出了抗赤霉病高产小麦品种华成麦1688。

本文将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并提供栽培要点,以供种植者参考。

一、选育过程1. 优良抗病种质筛选华成麦1688的选育工作始于对小麦种质资源的广泛筛选。

研究人员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最终筛选出了多个具有优良抗赤霉病性状的种质材料。

2. 杂交育种在筛选出优良抗病种质后,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杂交育种工作。

他们根据不同种质材料的抗病性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授粉和杂交选育,最终获得了具有抗赤霉病性状的优良杂交后代。

二、栽培要点1. 地块选择华成麦1688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为砂质壤土和壤土,PH值以6-8为宜。

在选择种植地块时,要注意避开连作土壤和重茬土壤,降低发生病害的风险。

2. 播种时间华成麦1688的适宜播种时间为秋季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这个时候气温适宜,有利于幼苗生长和抗病力的积累。

秋季播种还能利用冬季降水和地温的变化,为小麦的早春生长奠定基础。

3. 施肥管理在施肥方面,华成麦1688需要充分注意氮肥的施用。

在播种前,可施用秋肥,每亩施氮肥15-20千克,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底肥质量。

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应适时施用追肥,每亩施氮肥15-20千克。

还应注意磷肥和钾肥的施用,以维持小麦的全面生长需求。

4. 病虫害防治尽管华成麦1688具有一定的抗赤霉病性状,但在种植过程中仍需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特别是在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要加强对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及时使用药剂进行喷洒,防止病害扩散。

5. 种植密度根据华成麦1688的生长特点,推荐种植密度为每亩22.5-30万株。

在播种时要控制好每株植株之间的距离,保证小麦生长旺盛,有利于光照和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

小麦赤霉病和DON毒素研究进展

小麦赤霉病和DON毒素研究进展
中第 二 阶段 的 环境 气 候 条件 对 病 害 流行 起 决 定性 作用 。温 度
谷镰刀菌菌株 的真 菌又被 确认 分为 2个 新种——, r m “o
vrs 和 F sr m g d ci 。 o i oi uai e a hi u
1 2 发 生 流行 规律 .
和湿度对病菌侵染和病害发展至关重要…。
个 阶段。第一 阶段 在小麦抽穗前 , 天气条件主要影响赤霉病
菌 子囊 和 子 囊 孢 子 的形 成 和 积 累。 第 二 阶段 在 抽 穗 一开 花 期, 天气 条 件尤 其 是 温 湿度 直 接 与 子 囊 孢 子 的 扩 散 和 侵 染 有 关 。第 三 阶段 在 开花 之 后 , 候 影 响 到 病 害 的 发 展 程 度 。 其 气
lm)、 麦镰 刀 菌 ( uaim aeaem)梨 孢 镰 刀菌 ( ua— ' u 燕 F sr v cu 、 u n F sr i oe 和雪 腐镰 刀 菌 ( i oohu i l) 其 中 最 重要 的 u a) mp Mc dcim n a , r ve 病原 菌 是禾 谷镰 刀菌 和 黄 色 镰 刀 菌 … 。 在 我 国 , 谷 镰 刀 菌 禾 ( ga ierm) rm nau 占小 麦 赤 霉 病 病 原 菌 的 9 . % 。 近 年 45 来 , 关 小 麦赤 霉病 的分 类 又有 了新 的发 现 , 经被 鉴 定 为禾 有 曾
摘要 :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 的发生流行规律 , 主要 病原菌 、 如 传播途 径和环境 条件对小 麦赤霉病发 生流行 的影 响
等 。并 阐述 了小 麦 赤霉 病 菌 分 泌 产生 的主 要毒 素 脱 氧 雪 腐 镰 刀 菌烯 醇 ( O 的 毒 理 , 国 赤 霉 病 菌 分 泌 D N 毒 素 D N) 我 O 的差 异 和分 布 , 麦 品种 抗 性 对 D N 毒素 产 生 的 影 响等 。 小 O

基因聚合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百农4299

基因聚合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百农4299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22, 48(9): 2221 2227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DOI: 10.3724/SP.J.1006.2022.11085基因聚合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百农4299张一铎1李国强1孔忠新1王玉泉2李小利2茹振钢2贾海燕1,*马正强1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 /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95;2 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 河南新乡 453003摘要: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真菌性病害, 其抗性由多基因控制, 抗性机制复杂。

type I (抗侵入)和type II (抗扩展)是小麦抵御赤霉病侵害的2种最主要抗性类型。

在抗赤霉病育种中兼顾2种抗性, 对于保证生产上抗性的稳定和持久有着重要意义。

在前期研究中, 作者所在课题组从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中克隆了抗赤霉病扩展的主效QTL Fhb1, 精细定位了Fhb4和Fhb5, 获得了功能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本研究利用这些标记, 以小麦品系NMAS022作为供体亲本, 现代小麦品种百农4199作为受体亲本,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方法选育成了聚合望水白Fhb1、Fhb4、Fhb5的小麦新品系百农4299。

与百农4199相比, 百农4299在2年的田间试验中type I抗性至少增加了73%~74%, type II抗性至少增加了83%~88% (以病小穗数计), 并且产量潜力也得到了提高。

上述结果证明了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不同类型抗赤霉病QTL以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可行性。

抗赤霉病小麦品系百农4299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抗赤霉病小麦品种。

关键词:小麦; 赤霉病; 抗病基因聚合; MAS; 百农4299Breeding of FHB-resistant wheat line Bainong 4299 by gene pyramidingZHANG Yi-Duo1, LI Guo-Qiang1, KONG Zhong-Xin1, WANG Yu-Quan2, LI Xiao-Li2, RU Zhen-Gang2, JIAHai-Yan1,*, and MA Zheng-Qiang11 Crop Genomics and Bioinformatics Cente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Jiangsu, China; 2 Center of Wheat Research,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0003, Henan, ChinaAbstract: Fusarium head blight(FHB) is a devastating fungal disease in wheat production. Wheat FHB resistance is controlled bymultiple genes and has complicated resistance mechanisms. Type I (resistance to invasion) and type II (resistance to expansion)are two main resistance types of wheat against FHB. Combining both types of FHB resistance in breeding is vitally important forthe resistance dur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cultivars. In fine mapping and cloning of type I resistance QTL Fhb4 and Fhb5 and type IIresistance QTL Fhb1 in wheat landrace Wangshuibai, functional/tightly-linked molecular markers for them had been obtained. Inthis study, a new wheat line named Bainong 4299 was bred after introduction of these QTL from NMAS022 with the help of thesemarkers and using modern wheat variety Bainong 4199 as the recipient parent. Compared with Bainong 4199, Bainong 4299 in-creased type I resistance by at least 73% to 74% and type II resistance by 83% to 88% increase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dis-eased spikelets per spike) in two field trials. Moreover, its yield potential had moderate elevation.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another successful illustration of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and pyramiding of FHB QTL in improving wheat FHB resistance.Bainong 4299 had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 new FHB resistance cultivar.Keywords: wheat; Fusarium head blight; pyramiding of resistance genes; MAS; Bainong 4299本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1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30081, 30430440)和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小麦抗赤霉病研究进展

小麦抗赤霉病研究进展

的一类毒 素 是脱 氧雪 腐镰 刀菌 烯 醇 ( exnvlnlD N) doy i eo, O 。 a
如何 防止赤霉病及降低镰刀菌毒素对食 品与饲料 的污染 已受 到世界各 国广泛 的关注和重视 。本研究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与危害 、 性类 型 、 抗 抗源的鉴定和筛选 、 抗性遗 传和 Q L定 位 T
的粮食 由于 被单端 孢霉烯 族毒 素 (f htee e, tc o cn s单族 毒 素) i h 污染而影响小麦 品质和商用价值 , 危害人畜健康 , 中最主要 其
害造成产量损失 20万 ~ 0 0 3 0万 t , 中长江 中下游麦区是 其 小麦 赤 霉病 重发 区 , 通年 份赤 霉病 危 害造成 产 量损 失达 普 1 % 一1 % , 0 5 赤霉病大流行年份减产甚 至达 5 % J 0 。感 赤霉
界 温 暖潮 湿 和半 潮 湿 地 区 小 麦 的 重 要 病 害 之 一 , 我 国 主 要 在
在任何部位均可萌发 , 在寄主体表生长扩展后产生入侵菌丝 , 以直接入侵 的方式侵入寄主组织体 内, 这一发现也证 明, 病菌 可不经 由残 留花药而直接侵染小麦穗部 组织 引致病 害 。 中国是世界上小麦赤霉病 危害最 大的 国家 , 每年 受害 面
等又发 现另 外 3种 抗性 类 型 t c xnacm lt n 、 子 抗 性 (y e1 rs t I r ia et t i cu ua o ) 种 1 e sn oo i t p V,ei— s
生长到达麦芒和颖 片基部 ; 花药 内的菌丝通过花 丝“ 垂直 ” 向
少 , 去种用 和工业价值 ; 失 另外 人们更 为关注 的是病麦粒含有 多种真菌毒素 , D N可 引起 人、 急性 中毒 。可见小 麦赤 如 O 畜 霉病对小麦的产量 、 品质 和食 品安全等方面有多重的威胁 。

小麦赤霉病生防机制研究进展

小麦赤霉病生防机制研究进展

小麦赤霉病生防机制研究进展
周晴晴;路艳琴;陆景倩;李松伟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3(51)3
【摘要】由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世界各地小麦产量品质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学者开始钻研应对此类病害的策略,其中化学防治和抗性育种存在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环境和耗时长等弊端,而生物防治方法有利于健康、长远地防治小麦赤霉病。

因此,利用生防机制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对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中的竞争、拮抗、诱导抗性的产生、溶菌、寄生以及其他生防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以后学者们研究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治体系。

【总页数】8页(P1-8)
【作者】周晴晴;路艳琴;陆景倩;李松伟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药肥研发与协同应用工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121.45
【相关文献】
1.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及其对病虫害生防效果和机制研究进展
2.小麦赤霉病生防菌DZSG23的抗病机制
3.生防菌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
进展4.植物内生菌多样性及其病害生防机制研究进展5.一株小麦赤霉病生防菌的鉴定及其生防机制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
药 研 究所 股 份 有 限公 司提 供 生 产 的 ,0 5 %多酮 是 由盐 城 利
2 结 果 与 分 析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 苏省 农 药研 究 所 提供 的 2 %氰 烯 江 5 菌 酯 2 5k ,m 病 穗 率 、 . gI 2 l 病指 防 效 均 为 100 %;5 0 .0 2 %氰 烯
试 验 在 海 安 县 南 莫 镇 南 莫 村 3组 一 农 户 责 任 田中 进 行 , 麦 品种 为扬辐 麦 4号 , 茬 为水稻 , 小 前 土质 为缠 脚 土 , 中
等肥 力 , 机条 播 , 试验 田面 积 1 6 .7m2 66 。 4 12 供试 药剂 .
民 农 化 有 限 公 司提 供 的 5%多 酮 1 5 g m 病 穗 率 防效 0 . / 2 3 kh
赤霉 病 是 海安 县 小 麦上 的主要 病 害 , 麦 各个 生 育 阶 小
段均 可发 生 , 引起苗 枯 、 基腐 、 腐和 穗腐 。 田间 以穗 腐 茎 秆 在
月出 日始 见 病 , 5月 1— 1 5 6曰连 阴 雨 , 5月 2 0日病穗 激 增 , 5月 2 3日达病穗 高峰 。
替 用药 的 目的 ,0 0年 在 南莫 镇 开展 了 小麦 赤 霉病 田间 药 21
胜 集 团提 供 的 3 %戊 唑 ・ 美双 1 0k /m 穗 率 防 效 0 福 . gh 病 5 8 .1 。 指防 效 8 .0 3 %戊唑 ・ 美 双 13 gh 2 57 % 病 75 %;0 福 . k/m 病 5 穗 率防效 8 .8 病 指 防效 8 . % ;0 48 %, 62 5 3 %戊唑 ・ 美双 1 0 福 . 2 k/m2 g h 病穗 率 防效 8 .0 病指 防 效 8 .0 3 %戊 唑 ・ 25 %, 20 %;0 福

我国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我国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康振 生 教授 率领 的 科研 项 目组 采用 细 胞 学 、 细 胞 化 学与 分 子 细 胞 学等方 法 , 经 过 长 达 1 O牟 的 不 懈 努 力 , 终 于取 得 重 大 突破 。 课 题 组 研 究 的 小 麦赤 霉病 的 防 治 技 术体 系在 陕 西 关 中和 陕 南小 麦种 植 区 得 到广泛 的推 广和 应 用 , 并取 得显 著 的 经 济和 社 会 效 益 。
家鉴 定 。 小 麦赤 霉病 是 世 界性 的穗 部 病 害 , 可 由 多种 真 菌侵 染 引致 。 在我 国 该 病 害主 要 流 行
于 长 江 中下 游 冬 麦 区 、 华 南冬 麦 区 、 黄 淮 流 域 冬 麦 区 和 东北 三 江 平 原 春 麦 区 , 是 小 麦 的 主 要 病 害和 重 点 防 治 对 象。 小 麦赤霉病 不 仅 造 成 小 麦严 重 减产和 品 质 降低 , 而 且 受侵 染 小 麦籽 粒 含 多种 真 菌毒素 , 可 引起 人 畜 中毒和 严 重 疾 病 。
与传 统 疫 苗相 比 , 新 型 疫 苗具 有 7 大优 越 性 。 一 是 效 率 更高。 疫 苗可 以 同 时预 防 禽
流感和新城疫这 两种世 界动物卫 生组 织 ( 0 I E ) 规 定 的A类烈 性 禽类传 染病 。 二 是使 用 更
方 便 。 不 仅 可 采用 传 统 的 注 射 方 式 , 还 可 以 采 用 滴 鼻 、 点 眼 、 饮 水 、 喷 雾等 多种 方 式 进
或 杀 灭 有 害病 菌生 长 的方 法 , 而 是 利 用 改 变植 物 根 际微 环 境原 理 , 使 有益 菌增 多, 形 成
优 势群 落 , 从 而 有效 抑 制 土 壤 中病原微 生 物 的繁殖 和 对作物 的侵 袭 , 同时 由于有益 微 生

小麦赤霉病遗传与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小麦赤霉病遗传与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 去 赤 霉 病 ( beel za ec , ua・ D ganl a l S l ent ) 由玉 蜀 黍 赤 霉 引 起 的 世 J 、 Gibll ee P th F s ltI rrie rm c w ii 是 ・ a I l t 1 z 界 范 『 灾 害 性 小 麦桶 害 。 在 中 国 长 江 叶 下 游 麦 、 南 冬 麦 区 及 东 北 春 麦 区 东 部 发 病 较 为 严 重 , 超 韦 ] l 华 有
过 1 的小麦产 遭受 赤霉病 的危 害 !。在北 美 和欧 洲 小麦 赤 霉病 的 害亦 日益加 重 一 小 麦赤 霉 病
抗 性 是 … 多 控 制 的数 量 性 状 遗 传 . 性 豁 定 及 其 发 牛 和 发 展 易 受 环 境 条 件 影 响 。 近 年 来 , 子 , 抗 分 }物 学 技 术 的 迅 速 发 展 极 大 地 促 进 了 国 内 f小 麦 抗 赤 霉 病 基 因 ( L 定 位 和 分 子 标 记 的 研 究 。 由 于 采 用 不 / 卜 QT ) 同 的试 验 方 法 干 试 验 品种 , 现 赤 霉 病 抗 性 基 因 遍 及 小 麦 整 个 基 因 组 。 然 而 . 同 品 种 含 有 的 抗 性 基 u 发 不 数 链 各 卡 『 . 日I 效 人 小 也 有 差 异 . 分 主 要 基 因 ( TL 已 幢 用 存 小 麦 抗 赤 霉 病 辅 助 育 种 。加 强 小 麦 j = 】 部 Q )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2 . 4 5 1 14 文 献标 识 码 :A
Pr g e s o t d n i h r t n e a d g n o a i a i n o o r s f s u y o n e ia c n e e l c lz to f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田间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田间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田间试验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赤霉病的侵害。

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危害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赤霉病,科研人员们利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试验,以寻找一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文将对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试验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试验目的本次田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寻找一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小麦的健康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和方法1. 试验地点:选取了适宜条件下的小麦种植区域作为试验地点。

2. 试验对象:选择了感染赤霉病的小麦作为试验对象。

3. 杀菌剂的选择:在试验中选取了几种常用的杀菌剂,包括草铵膦、多菌灵、环菌醚等。

4. 试验设计:采用了田间试验设计,选取了数块小麦田地进行分组试验。

5. 试验方法:根据每个试验组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处理,对照组则不进行处理。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测算,得出了以下试验结果:1. 草铵膦组:经过草铵膦处理后,小麦的赤霉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叶片不再出现明显的霉斑,小麦的生长状况明显好转。

2. 多菌灵组: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相比草铵膦来说稍逊色一些。

3. 环菌醚组:环菌醚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方面也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如前两者。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草铵膦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方面的效果最为显著。

四、试验分析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有所差异,其中草铵膦的效果最为显著。

2. 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小麦赤霉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尽可能选择效果最好的草铵膦进行使用。

3. 除了杀菌剂的选择外,合理的施药时间和方法也对防治效果有一定影响,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工作。

五、结论和建议本次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草铵膦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

在实际生产中,可优先选择草铵膦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

我国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我国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这 一 血 吸 虫 新 “ 星 ” 为 从 源 头 上 控 制 血 吸 虫 病 克 ,
和生物学 技术进 行综 合处理 和化学 结构重 排 .研制 成 这种新 型植 物杀螺 剂 ,并攻 克 了与 中药 现代化类 似 的提纯 和全分 析等 多道难 关 ,其 核心技 术 已获得
国家发 明专利 。
维普资讯
第 1 期
国 内 信 息
3 5
杂草 防效优 秀 ,对 玉米安 全 ,无需 二次 用药 ,优于
获得 社会 经济效 益74 万元 。该 项 目共 申请 国家发 49 明 专利8 ,授权6 。 项 项 ( 钱伯章 )
常 规 夏 玉 米 除 草 剂 乙 阿 合 剂 ,且 无 后 茬 药 害 。
量 ;并 对其 进行 生物诱导 ,大 幅提高 植株 内活性物
剂 型控 制 得 当 ,这 种 新 型生 物 农 药 将 使 “ 药 残 农
留”指标 降为零 。 据 介绍 ,雷 公 藤俗 称 “ 肠草 ” 断 ,它 的 开发 主 要 分为 生物 医药和生 物农药 两个方 向 。 目前 ,雷 公 藤 主要还 是侧重 于制药 ,而雷 公藤综 合利 用项 目的 目标 则是 把它 开发成生 物农药 。研究 表 明 ,雷公 藤
叶 子具 有 可 再 生性 ,将 成 为 源 源 不 断 的生 物 农 药
原 料 来 源
( 钱伯 章 )
螺威 杀螺剂 新农 药 获农 业 部认证

种专 门用 于灭螺 的植 物 源新农药— — 螺威 杀
杀 螺活性 的五 环三萜 类生 物碱 ,并 运用物 理 、化学
螺剂 ,获得 国家农业 部颁 发 的 “ 药 临时登记 证 ” 农 。
雷 公藤 生物农 药 的 主要 成分 是 雷公 藤 提取 物 . 不 超 过9 % ,茶 枯 素 约为 01 3 %。该农 药具 有 0 .%~ 0

小麦近缘属野生植物抗赤霉病及远缘杂交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近缘属野生植物抗赤霉病及远缘杂交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近缘属野生植物抗赤霉病及远缘杂交技术研究进展袁谦;甄士聪;赵永涛;张锋;张中州【摘要】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能造成小麦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其抗性属于数量性状遗传,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抗源较少,亟需寻找新的抗源.目前小麦近缘属野生植物抗赤霉病研究及远缘杂交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对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对小麦近缘属野生植物抗赤霉病研究情况及远缘杂交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进行展望.【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16(033)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鹅观草属;赖草属;黑麦属;偃麦草属;远缘杂交【作者】袁谦;甄士聪;赵永涛;张锋;张中州【作者单位】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 46230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 46230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 46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S326小麦赤霉病是由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Schwein)引起的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灾害性病害[1],不仅降低小麦产量、影响品质[2],而且所产生毒素严重威胁人及动物的健康[3]。

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培育抗病品种,从而限制赤霉病菌的生长和毒素的积累[4]。

小麦赤霉病的抗性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复杂,抗性表达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水平易受遗传背景影响,遗传力低[5]。

目前,农业生产能直接利用的小麦赤霉病抗源很少,主要是苏麦3号、望水白和他们的衍生系,且在应用过程中其抗性和丰产性负相关关系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丰富赤霉病抗源多样性,发掘新的更好用的小麦赤霉病抗源,并将他们更好地应用于生产,是使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

小麦近缘属野生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性,遗传资源丰富,从中发掘新的赤霉病抗源,是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有效途径。

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胀 细胞 。
括适当轮作 、 施肥 和杂草控制 ) 培育抗病 品种 以及抑 杀病 原 、 菌等措施 。仅靠 田间管理 的方法难 以有效控 制小麦 赤霉病 ,
育种需要较长 的时间周期 , 目前 尚无 突破性进展 ; 采用化学农 药进行 防治是最常用 的措施 , 赤霉病 的发生 和流行受气 候 但

(. 1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江苏南京 2 04 ; . 1 06 2 江苏省农业科学 院农业生 物技术研究所 , 江苏南京 2 0 1 ) 10 4
摘要 : 小麦赤 霉病 是一种世界流行性病害 , 该病可导致减 产 , 同时在小 麦 中残 留真菌 毒素 , 麦生 产存在 巨大 对小
X 2 2— 3对 所有 指示 菌如 水 稻纹 枯 病 、 稻瘟
病 、 稻恶苗病 、 水 小麦赤霉病 、 油菜菌核病 以及 水稻 白叶枯病
等多种病原菌均具有强烈的拮抗作用 。郑秀丽等从 土壤 中分
离到 1株 新 的 几 丁 质 酶 产 生 菌 和 生 防 菌 浅 黄 金 杆 菌 ( uebc r mfaec s , A roat i l vs n ) 经平 板抑 菌测定 发 现 , eu e 该菌 株 对
时减少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 的首次报道 。
12 真 茵 对 小麦 赤 霉 病 的 防 治 .
诱导抗性是指利用物理 的、 化学的以及生物 的方法 , 预先 处理植物 , 诱导植物启动 自身的防御系统 , 对后续病原菌增强 抵抗力 。一些 细菌 能诱 导宿 主植 物产 生诱 导 系统抗 性 (n i— d c yt t eia c ,S , u ess ma crs t eIR) 主要 表现在诱导 宿主细胞 壁 e i sn 增厚形成乳突、 细胞壁 中木质素含量增加、 细胞壁机械强度增 强等 , 以及病程相关蛋 白的积累 、 植保素 以及其他次生代谢物 质的合成、 水解酶 和氧化酶 的产生等 。Jcu oh m等发现 , 产酶溶杆菌菌株( yoat ny oee) 3通过分 解酶 和诱 L sbc re m gns c e z 导抗性成为拮抗剂 , 而对 热稳定 的诱 导子产生 的诱 导抗性 在 c 3的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j 。 2 3 生态位点和 营养物质的竞争 . 生物生存 需要一定 的空 间和营养物质 , 微生物 在植物体

植物细胞工程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1.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omics and Molecular Breeding;Key Laboratory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Jiangsu Co⁃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Grain Crops, College of Agriculture,Yangzhou University,Jiangsu
植物细胞工程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王永刚1 , 张旭2 , 张鹏2 , 马鸿翔1 *
1.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植物
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 扬州 225009;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4

要: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小麦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赤霉菌产生的毒素进一步威胁人畜安全,培育抗病
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的根本途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创造新的遗传变异、加快育种进程,已经广泛应用于小麦
抗赤霉病育种。概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诱导、花药培养、小麦与玉米杂交培育加倍单倍体以及幼胚培养一年多代快速
Abstract:Fusarium head blight is a worldwide destructive disease affecting the yield and quality in wheat,and Fusarium myco⁃
toxin further threatens the health of human and livestock. Wheat resistant cultivars breeding is effective to control the disea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病 害 , 几乎 每年 都 在 美 国 的一 些 地 区造 成 严 重危
害 。过 去 1 0年 间 , 霉病 在 伊利 诺州 、 赤 印第安 纳 州 、 密
分 化 、 病 机制 、 源 筛 选 和 鉴定 、 抗 抗 抗病 基 凶的 分 子标 记 和 克 隆 以及 抗 赤霉病 育 种 5 方 面概述 c 国小 麦抗 个 t l
道 , 1  ̄2  ̄ 件下 , 对湿 度低于 9 子囊 孢子 不 在 8 0 C条 相 5
能释 放 ; 相对 湿度 达 9 以上时 开始有 少 量释放 , 5 饱和
湿 度下释 放 量最 多 。 囊孢 子对 低温 的抵抗 力很 强 , 子 在 我 国东 北 及西 北 各地 , 残 体 上 子囊 壳 内的子 囊 孢 子 病 均 能 顺利 越 冬 。带 菌 残体 内的 菌丝体 不论 在室 内和室
D Jl . 9 9ji n 1 0 2 0 2 1 . 3 2 O :03 6 /. s . 0 15 8 . 0 1 0 。 4 s
Adv c s i h tBr e n n Sc b Ress an e an e n W ea e di g O a it c
L io x n,GuN i i I a —u X a - e,Z a g Y - o g j h n us n
收稿 日期 :0 01 —1 2 1— 22 作 者 简介 : 李小 勋 (9 9 ) 男, 1 7 一 , 河北 沧 州人 , 长期从 事农
业技术推广工作 。
赤霉 病 育 种研 究进 展 , 讨 目前 小麦抗 赤 霉 病 育 种 巾 探
存 在 的 问题 , 对其 发展 前 景进行 展望 。 并
21 年 第 2 01 5卷 第 3期
作 物 研 究
25 6
物和 带菌 植物 残体 。 霉病 从 小麦幼 苗期 就 可发病 。 赤 根
孢 子萌 发 要求 很 高 的湿度 条 件 , 对湿 度 9 方 可萌 相 6 发, 以在水 滴 中萌发 最好 。在高湿条 件 下 , 发速 度 与 萌 温 度有 关 ,5 6 2  ̄2 ℃水 滴条 件 下经 3h即可 萌发 , 低于
1 赤霉 病症状 、 病原菌 及生理特性分化
1 1 赤霉 病发 病症 状 . 小 麦 赤霉病 主要 由禾谷镰 / 菌侵 染 引起 。该病 菌 , ] 寄 主很 多 , 除小 麦外 , 侵 染水 稻 、 还 玉米 、 、 、 麻 棉 甘薯 等
作 物 。为 害小麦 的赤 霉病 病菌 主要 来 自土 表 的带菌 作
执 安 州 、 尼苏达 州 、 明 北达 科 他 州 、 亥俄 州和 南 达科 俄 他 州暴 发 , 成的 损 失超过 1 美元 D。小麦 感 染赤 造 O亿 ] 霉病后, 不仅 使单 产 下 降 , 响 子 粒 品质 和 加 工 品质 , 影
使商 品价值 降低 , 病粒 失 去种 用和工 业 价值 , 且 由于 而
理特 征分化 、 种质资源筛选和鉴定 、 抗性 机制、 抗病基 因的分 予标记和克 隆及抗病育种等方 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探讨 _ 竹 r
小 麦 抗 赤 霉病 育种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 对 其 发 展 前 景 进 行 了展 望 。充分 利 用 现 有 抗 源 、 力 " 拓 新 的 亦 霉 病 抗 源 、 进 抗 办霉 并 大
26 4
CROP RESEARCH
小 麦抗 赤霉 病 育 种 研 究进 市 农 牧 局 。 北 沧 卅 6 0 1 沧 河 1 10 ) 0

要: 小麦赤霉病是 中国南方麦 区, 尤其是长江 中下游麦区的一种严重 病害 。系统 阐述 j我 在小 麦办霉病症状及其 生
病菌 的代 谢产 物 含有毒 素 , 人畜食 用后 还 会中毒 。 管 药剂 防治 有一 定效 果 , 选 育 抗 赤毒病 新 品种 仍 是 克 但
服 小麦赤 霉病 的根 本途 径 。自2 O世纪 5 O年 代开 始 , 巾 国学 者 就 针对 小麦 赤 霉 病病 原 菌 的致 病 菌 利 、 1致病 性 及 抗性 鉴 定技术 、 源筛 选 和抗赤 霉病性 遗 传 、 抗 育种 等 方 面做 了大量研 究 。本 文 从赤霉病 病原 菌生 理特 性 及
4C萌 发速 度 缓慢 , ‘ 高于 3 7C则不 萌发 。子囊 孢子 的萌
发 温度 范 围为 4 5 最适温 度为 2 ~3 ℃ , ~3 ℃, 5 0 低于 3 ℃
和 高于 3 ℃时 都不 能萌发 。在 自然条 件 下分 生孢 子形 7
成 的 最低 温度 为 8 , 温为 2 子 囊 壳形 成 适 温 为 ℃ 适 5 C;
( a g h u B r a fAg iu t r Ca g h u, b i0 1 0 , i a C n z o u e u o rc l e, n z o He e 6 0 1 Chn ) u
A s r c :W h a c b i e i u ie s n S u h Ch n ,e p ca l h d l we e c e ft e Ya g z v r n t i b ta t e ts a a s ro sd s a ei o t i a s e ily i t e mi —o rr a h s o h n te Ri e .I h s s n p p r i we e h g l h e h i n f a t p o r s n t e s mp o o c b d s a e a d is p l rz t n i h so o ia a e t r ihi td t e sg ic n r g e s i h y g i t m f s a ie s n t o a ia i n p y il g c l o c a a t r .I we e a s u h r ce s t r l o s mma ie h p r ii g a d s r e i g o c b r ss a t e mp a m , e i a t c a i m o h r d t e a p asn n c e n n n s a — e it n r ls z g r ss n t me h n s f rt e d s a e t e mo e u a r e a gn n l n n ft e r ss a tg n o h c b ie s ・ h lc l r ma k r t g i g a d c o i g o h e it n e e f r t e s a .Th r b e n e s e tv n t e e p o l ms a d p r p c ie o h b e d n o e tc hi a s wih r ss a c O s a n Ch n r r p s d I wo l e h l f l t u t e n r a e t e r e i g f r wh a u v r t e it n e t c b i i a we e p o o e . t u d b e p u O f r h r i c e s h e f in y o e tb e d n o h c b r ss a c i sn h v i b e r ss a tr s u c s a d e p o t g t e n w c b fi e c fwh a r e i g f rt e s a e i t n e va u i g t e a a l l e it n e o r e n x l ii h e s a c a n r ss a tg r l s ,mp o i g t e a p as lme h d o c b r ss a c n o i i g t e ta iin lc o s b e d n t e it n e mp a m i r v n h p r ia t o fs a e it n e a d c mb n n h r d t a r s r e i g wi o h mo e n b o e h o o y d r it c n l g .
病性 的鉴定方法 、 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等措施 , 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发抗赤霉病育种的成 效。 将 关键 词 : 小麦 ; 赤霉病 ; 抗病性 ; 育种
中图 分 类 号 : 5 2 1 34 ¥ 1 .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2 0 2 1 )30 6 —5 0 15 8 (0 1 0—2 40
据 为 害 时期 和 为 害 部位 的不 同 , 别有 苗 枯 、 腐 、 分 基 穗
枯、 种子霉烂等症状 , 其中以穗枯危害最大 。
( ) 枯 。 小麦 开花 和 乳熟期 发 生 。 期在 小穗 1穗 在 初 颖 片 基 部 出现 水 渍状 淡褐 色 病 斑 , 逐 渐 扩 大 至整 个 后 小穗 , 呈枯黄 色 。潮 湿 时 , 颖片 合缝 处或 小穗 基部 长 在 出粉 红 色胶 质 霉层 ( 菌 的分 生孢 子 ) 后 期在 病 部 密 病 ,
Ke r y wo d:W h a ; c b; ss a c B e d n e t S a Re it n e; r e i g
小 麦 赤 霉 病 ( a c b 是 由 多 种 镰 孢 属 Hed S a ) ( u aim g a n a u c w) F sru r mie r m S h 真菌侵 染 小麦 而引起 的一 种流 行性病 害 。 该病 遍及 全 国 , 直是 淮河 以南及 一 长江 中下 游麦 区发 生最严 重 的病 害之 一 。 年来 , 近 在黄 淮海 平 原麦 区、 西北 麦 区和 东北 春 麦 区 也多 次 发 生 大 流行 , 造成 很大 损失 。在 美 国 , 霉病 已成 为最 严重 的 赤
生许多小黑粒 ( 病菌的子囊壳 ) 。病重 的麦粒皱缩、 发 霉、 空瘪 。
() 2苗枯 。 苗枯 是 由于 种子 带 菌或 土壤 里 的病 残 体 带菌 引起 的 。 感病 较重 的 种子 常于 出土 前腐 烂 , 轻 的 病 虽能 出土 , 芽鞘 受害 会变 褐腐 烂 , 但 扩展 至根 及子 叶也 变褐 , 导致 麦 苗枯 死 。 部 长 出粉 红色 粘 质霉层 。 麦 病 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