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技术发展

合集下载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启示美国“战斧”巡航导弹(Tomahawk Cruise Missile)是一种远程巡航导弹,首次服役于1983年。

它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舰船上常用的武器之一,也是美国军队在各种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武器。

“战斧”导弹的发展起源于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事竞争非常激烈。

美国需要一种能够从远距离攻击敌方目标的武器,以提高军事威慑力并保护自己的利益。

于是,美国海军开始研发一种远程导弹,用于打击敌方的战略目标。

在研发过程中,美国军方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确保导弹能够准确地命中目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研发了一种先进的导航系统,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战斧”导弹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精确导航,准确命中目标。

美国还研发了一种先进的引擎,确保导弹能够在飞行中保持长时间、高速度。

这种引擎采用了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使导弹能够快速飞行,同时保持较低的声音和热量发射信号。

这些特点使“战斧”导弹能够在远离目标的情况下进行隐蔽攻击,增加了袭击的突然性和效果。

最终,“战斧”导弹在1983年开始服役,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不断进行改进和升级。

在军事行动中使用的“战斧”导弹增加了对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并装备了更强的杀伤力。

美国还开发了一种潜射型的“战斧”导弹,使其能够从潜艇上发射。

这些改进使导弹的灵活性和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美国“战斧”导弹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技术创新是军事实力的重要保障。

美国通过引入惯性导航系统、GPS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导弹的定位和打击精度。

隐蔽性和突然性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特点。

美国通过采用低噪音、低热量发射等技术,使导弹能够在隐蔽条件下袭击目标,增加其战场优势。

灵活性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美国的潜射型“战斧”导弹使其具备了从海上、空中、陆地等不同平台发射的能力,大大增加了战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美国“战斧”导弹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军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国外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及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国外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及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国外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及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作者:袁军符新军黄静陈金球来源:《无人机》2017年第07期军用攻击型无人机以其独特的战术战略优势出现在战场上,它的出现使战争规则与形式发生了变化,攻击型无人机将发展成21世纪新式战争的重要角色,对未来军事冲突将产生深远影响。

美军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其无人作战单元将达到作战单元总数的30%,预示着无人作战时代已经开启。

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是攻击型无人机遂行对地、对海作战使命、发挥作战效能的重要基础,是攻击型无人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人机载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经历了改装、专用化与通用化3个过程,武器种类日趋丰富,相关技术亦在蓬勃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上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发展小型化、远程化、高能化及新概念武器仍是主要方向,三者相互兼顾,相辅相成,尤其强调了定向能武器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重要性;随后重点对发展未来武器所需的关键技术及存在巨大应用潜力的前沿技术进行了预测与分析,重点集中在制导控制、动力与毁伤3个方面,最后对装备与技术领域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武器发展现状与趋势发展现状目前,攻击型无人机主要用于非对称性作战和反恐作战,对抗的激烈程度不高,攻击密度不大,攻击对象防护能力不强,且攻击对象的防空能力有限,因此,目前无人机载精确制导空面武器基于对现役小型战术空面武器进行适应性改进即可满足应用需求。

首先是固定翼与直升机载的反坦克导弹改装为无人机载空地导弹。

如美军攻击型无人机主要装备来源是技术十分成熟的激光制导型“海尔法”反装甲空地导弹,该导弹系列化发展程度极高,已发展成为庞大的导弹家族。

英军攻击型无人机主要装备毫米波/激光双模制导“硫磺石”反装甲空地导弹,“硫磺石”(Brimstone)空地导弹技术源于“海尔法”空地导弹,但其在导引头、战斗部与发动机技术上采用了英国与欧洲自主技术。

这类导弹重量均在50kg左右,射程不超过20km,这类导弹目前对于无人机来说已经算是“重型武器”,兼具打击小型硬目标与软目标的能力,是国外无人机的标准配置。

国外红外导引头及红外诱饵发展历程与展望

国外红外导引头及红外诱饵发展历程与展望
应用最广泛、作战效果最显著的红外干扰装备。
收稿日期:2020‒03‒07;2020‒04‒05 修回。
作 者 简 介 : 马 贤 杰 (1986- ),男 ,高 工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光 电 对 抗
技术。
- 58 -
图1
典型空空导弹结构示意图
红 外 制 导 导 弹 至 今 已 经 发 展 到 第 四 代 ,为 进 一 步
Python⁃5
鉴别Biblioteka ASRAAM第 1、2 代红外导引头
第 1 代 红 外(点 源)制 导 导 弹 ,导 引 头 采 用 非 制 冷
硫 化 铅 探 测 器 ,单 个 旋 转 扫 描 ,工 作 波 段 在 1~3 μm,
灵 敏 度 低 ,抗 干 扰 能 力 差 ,作 用 距 离 近 ,只 能 探 测 飞 机
的 喷 气 发 动 机 尾 喷 管 红 外 辐 射 ,攻 击 范 围 局 限 于 目 标
后 方 狭 窄 的 扇 形 区 域 。 典 型 产 品 如 美 国 的“ 响 尾 蛇 ”
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irborne infrared decoys are introduc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frared de⁃
coys is forecasted,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airborne infrared countermeasures.
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载自卫;红外导引头;红外诱饵
中图分类号:TN972+ .31
文献标识码:
A
Development roadmap and direction of infrared seekers and infrared decoys

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综述

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综述

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综述摘要: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导引头好比导弹的眼睛,在导弹的制导和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中对雷达导引头,红外导引头,电视导引头,激光导引头及多模复合制导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组成、原理,并对比了这些导引头的优缺点及应用环境。

最后介绍了导引头的发展状况,预测了导引头今后的发展空间、应用领域等问题。

关键词:导引头自寻的导弹制导中图分类号:t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1)12(a)-0000-00现代化的高科技武器系统,主要任务是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精确打击这一指标在现代化军事中凸显的越来越重要。

精确制导武器现已成为实现精确打击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物理杀伤的主要手段,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导引头良好的跟踪、捕获性能,其技术已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技术之一。

导引头用来完成对目标的自主搜索、识别和跟踪,并给出制导律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在制导过程中,确保制导系统不断地跟踪目标,形成控制信号,送入自动驾驶仪,操纵导弹飞向目标。

导引头广泛应用于导弹的雷达、红外、激光、电视等原理制导中,在地空、空地、空空等战术武器的应用中,均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1 导引头的功能与组成1.1 导引头的功能导引头是寻的制导控制回路的测量敏感部件,主要包含三大功能:一是截获并跟踪目标;二是输出实现引导规律所需要的信息:三是消除弹体扰动对位标器在空间指向稳定性的影响。

1.2导引头的组成导引头是一个角度跟踪系统,接收机输出与视线角速度成正比的信号。

导引头通过接收系统接收目标辐射,接收到的信号先经过预处理(滤波整形与放大),再由信号处理装置分析推算,得出导引头的位置偏差量,指令形成装置根据偏差量形成控制指令并传给弹上控制系统,同时,伺服系统根据偏差量控制导引头接收系统朝目标方向进行进给运动。

2 导引头的分类导引头接收目标辐射或者反射的能量,确定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及运动特性,形成引导指令。

航空制导武器制导技术发展趋势

航空制导武器制导技术发展趋势

控制与制导本文2010203212收到,作者分别系空军航空大学副教授、讲师、助教航空制导武器制导技术发展趋势贾秋锐 孙媛媛 陈 萃摘 要 介绍了应用在航空制导武器的红外成像制导、激光制导、毫米波制导、多模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地磁场、网络中心、视觉仿生成像、电磁指纹等新制导技术。

应用新的制导技术,可显著提高航空制导武器的制导精度,提高武器的作战效能。

关键词 制导武器 红外成像 激光制导 多模复合制导引 言目前,应用在航空制导武器中的制导技术主要有电视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毫米波制导、微波制导、多模或复合制导、智能化信息处理等技术。

但随着对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和对目标的毁伤能力,因此,进入21世纪,上述制导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又研究出了新的制导技术。

本文对应用在航空制导武器中的几种制导技术发展趋势做了探讨。

1 传统制导技术发展趋势1.1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可提高导弹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该技术在国外已发展了两代,目前正向第三代发展[1]。

如美国的AG M 265D /F 幼畜导弹。

未来的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发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红外复合制导技术目前应用在制导武器中的红外复合制导技术包括:红外/紫外、微波/红外、毫米波/红外、I N S+GPS/红外等复合制导技术。

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是继续研制新的复合制导方式,如红外多光谱、超声波红外、亚毫米波等与红外制导构成复合制导。

二是凝视红外成像制导技术,该制导技术采用大规模探测单元和凝视工作方式,连续累计目标辐射能量,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信息更新率的优点,如美国的海尔法导弹配有四种以上不同模式的导引头(激光、电视、雷达/红外、红外成像)。

2)智能化红外成像寻的制导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成像制导、微型计算机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将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小波变换等各种信息处理方法引入智能寻的制导信息融合技术中,使制导武器实现完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智能制导武器。

2021年世界精确制导武器最新发展趋势研究

2021年世界精确制导武器最新发展趋势研究

2021年世界精确制导武器最新发展趋势研究2021年,世界精确制导武器进一步向高精度、低成本、网络化、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世界主要军事国家面向日趋激烈的导弹攻防对抗作战,致力于通过发展新型制导系统、降低精确制导武器成本、融合多源传感器数据、研制高性能探测器件、探索精确制导前沿技术等方式,为精确制导武器性能升级与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一、新型制导系统助推精确制导武器改进升级换装新型制导系统成为欧美国家精确制导武器改进升级的重点方向之一。

在现役导弹基础上装配新型陀螺仪、自动驾驶仪、数据链、导引头等设备,是快速提升精确制导武器目标探测能力与打击精度的主要方式。

(一)美海军为“三叉戟-2”D5导弹升级制导系统美海军为“三叉戟-2”D5导弹升级制导系统,将其延寿至2080年。

美海军将采用新技术或新技术途径升级并替换导弹上的老旧部件,使导弹在未来60年内保持战略威慑能力。

升级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将“三叉戟-2”D5导弹使用的静电陀螺仪升级为光纤陀螺仪,以提高导弹的打击精度。

(二)(二)美海军“增程型联合防区外武器”导弹采用升级型红外导引头美海军授予雷声公司合同,用于研制“增程型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ER)。

该导弹在尺寸、外形与质量方面与“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一致,配备了新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射程约463千米,装配的新型战斗部杀伤效果强,但破片更少。

JSOW-ER导弹采用了升级型红外导引头,增加了打击海上机动目标的新模式;装备了双向打击常规武器数据链(SCWDL),可接收来自战机等外部传感器提供的实时目标更新数据,实现在飞行中途重新分配目标。

JSOW-ER导弹将于2023年前部署。

(三)雷声公司为“高速反辐射导弹”升级制导系统雷声公司为其出口美国盟友的“高速反辐射导弹”(HARM)升级制导系统。

升级后的导弹名为HARM导弹控制改进型(HCSM),增加了GPS 接收器和改进的惯性测量单元(IMU),可为导弹提供更加精确的导航;升级了导弹的内置数字飞行计算机,可形成融合导航系统和导引头系统数据的目标定位解决方案,提高导弹打击目标的精度。

外军精确制导炮弹现状及发展趋势

外军精确制导炮弹现状及发展趋势

外军精确制导炮弹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确制导炮弹自诞生起,就以其惊人的作战效能、最小的附带损伤和弹药消耗,深受军事指挥员们的青睐,成为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亮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精确制导炮弹的发展突飞猛进,其打击精度和毁伤效能又产生了质的飞跃。

精确制导炮弹概述精确制导炮弹的产生一般而言,火炮射程越远,弹着散布越大,命中精度也就越差。

同时,弹着散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像火药燃烧的速度、药温变化、药包的湿度,大气密度以及风向等等,甚至连炮弹顶入炮膛时所用的力量不同也会造成弹着散布的不同。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有效克服传统火炮弹药的不足,真正提高炮弹的命中率,美军提出研制命中概率不低于50%,或精度在10米以内的精确制导弹药,精确制导炮弹的概念亦由此而来。

近年来,美国还发明了一种精确制导组件,加装到普通炮弹上,能使射击精度小于50米,这类炮弹被称为准精确制导炮弹。

1975年,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获得美陆军发展炮射制导炮弹的合同,于80年代初研制出“铜斑蛇”155毫米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使火炮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精确打击能力。

对二战时期的炮兵而言,普通炮弹直接命中目标几乎是一个奇迹,但“铜斑蛇”却创造了奇迹。

前苏联获取了美国陆军研制“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的情报后,为抗衡美国,决定由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KBP)负责研制相应的激光制导炮弹。

到了80年代中期,“红土地”152亳米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研制成功,并投入到当时还在进行中的阿富汗战争。

早期生产型的“红土地”炮弹性能并不稳定,几年之后,性能开始稳定成熟。

90年代之后,“红土地”成功出口到印度、伊朗、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和斯里兰卡等国。

精确制导炮弹的分类从制导模式上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采用末端制导系统,如采用半主动激光寻的头的“铜斑蛇”和“红土地”。

激光半主动制导精度较高,缺点是目标指示器观察员易受攻击。

第二类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在飞行中修正弹道。

美国无动力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

美国无动力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

美国无动力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克实施了4次(72小时)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远程空袭.从驻波斯湾的美国战舰上发射了325枚战斧巡航导弹,从土耳其和印度洋迭戈西亚岛起飞的B一52H/G,B一1战略轰炸机上发射了9O余枚常规空射巡航导弹(cALCM).同时,从各种战斗机上发射发近干枚精确制导炸弹,使巴格达的军事设施与民用设施遭到了很大破坏.这次空袭活动,并没有动用地面兵力,是一次只使用巡航导弹和防区外空地武器(精确制导炸弹)的军事行动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使读者了解精确制导炸弹的作战方式,作战威力与技术进展,本文对美国精确制导炸弹的作战方式,分类,技术发展与研制状态作一简要介绍.导弹是装有战斗部,动力装置,由制导系统控制飞向目标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按照这一定义,以载机速度投放的精确制导炸弹并不属于导弹范围,有时也叫滑翔制导炸弹.但是它们的很多技术与导弹是相同的,倒如GBU15(v)加动力装置发展成了AGM一130导弹,在铺路2GBU一]6B基础上发展了AGM一123A机长2导弹有的无动力制导炸弹直接使用导弹的编号,如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是无动力型的,但其编号为AGM一154.可见它们渊远的关系,精确制导技术对空对地导弹技术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美国的精确制导炸弹的代号是GBU,它包括庞大的铺路激光制导炸弹(LGB)家族,以TV或IIR制导的GBU一15,以及以INS/GPS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GBU一31/32)等.1铺路激光炸弹系列铺路(paveway,过去曾被译作宝石路)是美国庞大的激光制导炸弹家族,已发展了三代,分别称为铺路1,铺路2和铺路3它是一类低成本,在有限防区外投掷,能准确攻击各种地面与水面目标的武器,开始是由得州仪器公司研制的,后多家公司都进行开发.针对美国6O年代在越南战场地毯式轰炸作战效能差的教训,1965年4月,美国空军军械发展试验中心对在标准炸弹上使用激光器制导进行概念研究.多次试验后取得了成功,证明激光制导的可行性.后来进行了竞争性鉴定试验1967年开始实施铺路计划,正式踏上激光制导炸弹的发展本文1999—02—24收刊,作者系航天工业总公司三院310所研究员飞航导弹1999年第8期.].图1铺路激光制导炸弹发展计划征程.1.1铺路1铺路1是美国在1967~1979年研制的,第一代激光制导炸弹前后共研制过1O余种型号.它们适合在中高空近距投放,命中精度比普通炸弹有明显提高,但仍不理想.在7O年代初越南战场大量使用,约2.5万枚.铺路1的长度为 4.32m,直径457mm,翼展 1.68m,命中精度3~3.7m(CEP),实际只能达到7.5m.它的特点是准确,可靠,便宜.衰1铺路1激光制导炸弹2?1.2铺路2从1973年至8O年代是铺路2激光制导炸弹发展时期.主要采用Mk82,Mk83和Mk84炸弹,还专门研制了一种破坏坚固目标的坚固结构弹与GBU一17/B组合使用.型号较多,主要型号有:GBU一10E/B,GBU一12D/B,GBU一13/18,GBU一16B/B等.衰2铺路2激光制导炸弹飞航导弹1999年第8期GBU—l2的长度为3.33m,GBU—l6为3.68m,GBU—l2直径为274mm,而GBU—l6为356mmIGBU一12翼展坶1.32m,GBU一16为1.63m.铺路2的命中精度可以达到l~2m(CEP).这一代武器命中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可以从中低空和更远的防区外投放.在铺路2系列中,得到广泛使用.在海湾战争中用量很大,取得较佳的战绩.在l998年对伊拉克空袭中也多使用铺路2.美国的铺路2激光制导炸弹与铺路l在外形结构上相同,采用风标式导引头,鸭式控制布局.头部为钝头圆柱体,后有稳定环.与铺路1相比,铺路2的升力面较大,且弹翼是折刀式折叠的,由模压塑料制成,有更佳的低空滑翔性能.铺路2是美国空军的主要装备之一,其战斗机上多载挂激光制导炸弹,同时,还大量出口其盟国.找国台湾当局也购买了它,装备在IDF飞机上.GBU—l6是铺路2中技术较先进的型号.加装了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展成为一种近程空对地导弹AGM 一123A机长2(Skipper2),称为有动力激光制导炸弹,大大增加了防区外对地攻击的能力.图2铺路2激光制导炸弹图3沙漠之孤”行动中.海军地勤人员为F/A一18‘飞机载挂GBU一12激光制导炸弹图4.沙漠之孤”行动中.美国军正组装铺路2激光制导炸弹飞航导弹1999年第8期.3.撵测器控制和{II导图5铺路2激光制导炸弹外形示意图1.3铺路3在铺路2激光制导炸弹的基础上,在80~90年代,美国大力发展铺路3激光制导炸弹系列.主要代表型号有:GBU—ZZ/B,GBU一24A/B,GBU一27/B,GBU—Z8/B等.铺路3又称低空激光制导炸弹(LLLGB),其外形变化较大.这主要是它用扫描阵列导引头取代了风标式导引头,没有稳定环;采用比例导引和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并改用新的4’图6铺路2GBU16图7由GBU16发展的机长2空地导弹AGM123A 飞航导弹1999年第8期弹翼和电动舵机.新的导引头有更大的视场和更高的灵敏度,能在低空低能见度的作战环境下,截获更远距离的激光能量.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可自动使炸弹的弹道最佳,而连续动作的舵机提高了制导修正的响应特性.这些改进措施使铺路3的性能大大提高,能在很低的高度投放,其命中精度可以达到lm(CEP),也能移获得更大的射程.GBU一22/B弹长为3.51m,弹径为274mm,翼展1.40m,质量326kg,使用227kgMk82通用炸弹.GBU一24由雷锡恩公司为主承包商,1986年前后装备并具有初始作战能力.图8铺路3激光制导炸弹系列GBU一24的弹长为4.88m,质量为1067kg,使用BLU一109907kg 的侵彻战斗部.它有两个型号,即GBU一24A/B.它由先进的制导装置和大威力战斗部组成,能够有效地对付高价值的陆上目标.GBU一24可从低,中,高空投放,使用大视场导引头和可修正的数字自动驾驶仪来保证其攻击威力.GBU一24已装备F-15E和F-16战斗机,现仍在大量生产,在海湾战争中曾大量使用.图9GBU24GBU一27主承包商是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约在l988年装备形成作战能力,弹长为3.96m,翼展为1.89m,质量为985kg.GBU一27是根据F~l17A的装备要求,在GBU一24A/B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主要是改进其制导特性.GBU-28由洛克希簿一马丁公司研制,能有效攻击和摧毁坚硬的地面目标,1991年前后装备部队并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它采用2270kg的BLU一109/B重型炸弹,弹体直径从1.37m增加到3.86m,炸弹弹体的壁厚也增加到57ram.GBU一28对土面的侵彻深度可达到30m,对混凝土可达6.0m有4枚GBU 一28曾用于海湾战争,2枚用于作战能力试验评估,另两枚在1991年2月27日由F-111F飞机投放,成功地攻击了伊拉克的贮运仓库.美国空军原计划采购l6O枚GBU一28,但后来用此经费只采购了125枚,条件是必须对引信和制导系统进行升级改进.激光制导炸弹与普通炸弹相比,大大提高了轰炸成本效益,其精度大大提高,可明显减少飞机轰炸的次数,减少攻击机与飞行员的损伤概率;与空对地导弹相比,激光利导炸弹的飞航导弹1999年第8期.5’有效载荷比高,威力较大,结构简单,成本低.与红外或电视制导的炸弹相比,在整个攻击过程中,激光制导炸弹都需要激光源不间断地照射目标,因此照射飞机生存能力受到影响.它的缺点是:机动能力较差,攻击运动目标的能力有限,射程不够,防区外攻击能力受限制;易受战场气候环境影响.2GBU-15与AGM一130导弹GBU一15是美国波音公司在7O年代研制的能从中低空投放的滑翔制导炸弹,可在有限的防区外攻击敌高价值目标.它最初称作寻的炸弹系统(HoBos),是当时美空军”防御压制”(DefenceSuppresion)和”宝石闪击”(PaveStrike)计划的子项目.在越南战争后期,面对越南防空力量的增强和常规炸弹攻击严密设防目标效果越来越差的情况,美国开始了电视和激光制导炸弹的研制.1973年中东战争后,加快了研制速度.GBU-15最初拟研制”+”,”一”布局两种型号.”一”布局型与当时精确定位攻击系统(PLSS)配套使用,并独立命名为GBU-20,后来中止发展;而研制成功的只有”+”布局型,即GBU一15.GBU15采用模块化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庞大系列.主要型号有GBU-15(V)1/B,GBU-15(V)2/B,GBU-15(V)3/B和GBU-15-1等.GBU-151/n使用Mk-84通用炸弹(908kg)和FMU一124A/B引信,并采用电视导引头.1975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198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先交付以色列空军300~400枚;1982年交付美国空图lO从飞机投放的GBU-15军.1983年7月完成作战鉴定试验,正式服役.GBU一152/n该型号仍使用Mk-84通用炸弹,用来攻击桥梁,重要建筑物等点目标,但采用红外成像导引头.在完成一系列鉴定试验后,于1987年正式服役. 6图11GBU一15外形示意图GBU一153/n采用CBU一75或BLU-109(907kg)战斗部和DME应答制导系统.GBU一15—1改善了GBU一15的制导精度,提高了BLU-109的侵彻能力.GBU-15装备F一4鬼怪I,F-ll1,F-15E和F/A-18等飞机.GBU-15弹长3.91m,弹径457mm,翼展为1.5m,质量为1113kg.它采用鸭飞航导弹1999年第8期翼控制,弹翼面积较大,可从中低空飞行的飞机上发射,以亚声速滑翔飞行,其射程和速度依载机而异.在60~300m高度投放时,射程为8~llkm;在7km高度投放时,射程为48km;最大射程可选80km.GBU—l51/B的电视导引头是白垦眼DSU一27A/B导引头的改进型;GBU—l52/13使用幼畜导弹的WGU一10/B红外成像导引头.它的制导精度高,可达到lm(CEP).GBU—l5有两种攻击方式.1)直接攻击方式.投放前,导引头镇定目标;投放后,接目标瞄准线自主飞向目标.2)间接攻击方式.这是GBU—l5的主要攻击方式,可以单机进行,也可以双机进行.单机攻击时,由AN/AXQ一14双路数据传输吊舱进行控制.双机攻击时,投弹飞机以低空或超低空飞临目标,在预选路标上投放.投放后,GBU一15按预编程航线巡航飞行,操作手可通过双路数据传输系统对航路实时修正.达到目标区后,操作手可选择自主未端寻的进行攻击;也可选择人工控制攻击模式,这种方式精度高,操作员任务重,只有在数据传输系统不受干扰时才能够实现.l984年美国罗克韦尔公司开始研制GBU—l5的有动力型,命名为AGM一130导弹.推进系统为赫尔克里斯公司研制的WPU一5/B固体火箭发动机.AGM—l30计划研制三个型号:基本型为使甩Mk一84通用炸弹的AGM—l30A;使用SUU一54集束战斗部的AGM—l30B;使甩BLU一109/B侵彻战斗部的AGM—l30C.A型在1989年完成各种鉴定试验.1991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图12AGM一130导弹1992年装备服役.B型和C型1987年后曾一度中止计划,但C型1991年又恢复研制,1994年开始生产.1993年美空军提出研制涡喷推进的增程型AGM一130E.3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GBU一31/32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JointDirectAttackMunition)是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和海军研制的采用INs/GPs制导,由战斗机和轰炸机载带的全天候,高精度,自主对地常规攻击武器,代号为GBU31/32.JDAM有两个型号:采用907kgMk84通用炸弹或907kgBLU一109侵彻战斗部型,命名为GBU一31;采用454k旦Mk83通用炸弹型,命名为GBU一32.JDAM采甩INs/GPs制导方式.在投放前,JDAM靠载机电子设备不断给出目标信息,在投放后,INS工作,由GPS对它校准和修正.如果只采用INS制导,精度为30m,如果采甩INs/GPs,精度可选13m(CEP~.JDAM的有效发射距离为24km.JDAM的弹长为3.88m(Mk84),3.78m(Mk83),3.04m(Mk82).JDAM的质量为:Mk84924/933k 旦(空军/海军飞航导弹1999年第8期?7’型);BLU一109960/969kg(空军/海军型);Mk83460/467kg(空军/海军型).由于三军通用防区外攻击导弹(TSSAM)价格节节攀升,最终超过200万美元,导致该计划下马.JDAM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降低成本上,因此受到空军和海军的青睬,一举中标.JDAM的指标要求达50项之多,但只有几项是强制性的.例如,命中精度(CEP)不得大于13m,必须与相关的载机兼图13GBU31图14JDAM容,其它指标可以互相折衷,或者共同折衷,为降低价格让路.很多麻烦的军标已被放弃,允许竞争者用较便宜的商用电子器件来代替价格高昂的军用器件,但必须通过质量检验.承包商的工作由合同和保证书来制约,而不是具体的指标细节和派驻大量的监察员来保证.这一采办制度在后来的联合空对面防区外导弹(JASSM)计划中也得到贯彻,证明是有效的.JDAM的尾控箱(Tailkit)包括一个新尾翼和若干活动翼,带有一个霍尼韦尔公司环形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一台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的计算机,一台罗克韦尔?科林斯公司的GPS接收机和一个HR得克斯特朗公司的作动系统.当初它的价格定为4万美元,而计划官员将目标定为2.5万美元,而合同价格为1_8万美元,比目标价格降低了25.JDAM整个计划经费20亿美元,节省6亿美元.美国防部初步计划采购87000个尾控箱.波音公司已于1998年6月24日交付首批生产的JDAM.JDAM已经装备B一2Block30飞机,并在F一16CBlock50,F/A一18C/D,B一52H和1飞机上进行了作战试验和评估4CBU一97传感器引爆武器(SFW)和GPS辅助弹药(GAM)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研制了低成本风力校正弹药投放器(WCMD),其尾控箱比JDAM的还要简单,因为它只有INS而没有GPS.WCMD从空中投放命中精度为25m.这种尾控箱的价格只有8900美元,美国空军拟购买40000个,第一批5000个将用在得克斯特朗公司研8?飞航导弹1999年第8期制的传感器引爆武器系统中.传感器传爆武器(SFW)CBU一97是一种反装甲集束炸弹系统,由战斗机和轰炸机载带,执行多种对面打击任务.该系统由SUU66/B战术布撤器和FZU一39引信组成.每个布撒器有10枚BLU一108/B子弹药,每个子弹药又有4个子弹,因此每个布撤器有40个子弹.CBU 一97投放后,自动搜索目标.子弹的IR导引头可接收目标的特征信号;如未接收到信号,在预定的时间就会自毁SFW长度为2.34m,直径为406mm,质量为为421kg.SFW是当前最新的无制导重力投放武器.空军正研制其改进型,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攻击能力.在改进型中增加了一个激光测距仪SFW在1990年左右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1996年交付,l997年具备了作战能力.图15CBU一97SFW剖视图GPS辅助弹药(GAM)是诺斯罗普格鲁曼/体斯公司研制的精确制导炸弹,采用GPS制导,由13-2轰炸机载带,攻击地面高价值目标..13-2飞机要求装备少量的GAM,作为JDAM的过渡性武器使用.GAM采用Mk84907kg的通用炸弹,弹上装有可动尾翼进行气动控制;采用INS/GPS 制导装置,命中精度可达到5.1m(CEP).1995年进行了GAM的首次飞行试验,1996年开始交付,并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在1996年10月的一次飞行试验中,13-2轰炸机投放l6枚GAM,摧毁了l6个地面目标.5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AGM一154联合防区外武器虽有空对地导弹的编号AGM一154,但它实质上只是一种防区外投放的精确制导滑翔武器系统它是得州仪器公司为美国海军和空军研制的.原来称作先进截断武器系统(AIWS),是海军的一项武器发展计划,在1992年空军参加该计划后,改称为JSOW.该计划的目的是要研制一种低成本,低技术风险的防区外发射武器,用来取代白星眼,幼畜,机长等空对地导弹及激光制导炸弹,以填补被取消的TASSM与廉价的JDAM的射程间隙.JSOW计划发展三个型号.1)使用BLU一97综合效应布撤器战斗部的基本型AGM一154A.它装备F一15E,13-52,B一1B,A V一8]3飞机,不但能摧毁地面软目标,面目标,也可以摧毁防空设飞航导弹1999年第8期.9.施.1997年开始低速生产,具备了初始作战能力.由于在作战效能评估试验中JSOW表现出良好的性能,美国紧急决定提前装备.1997年9月中旬提前部署在奉命赶赴波斯湾的尼米兹号航母上.第一次部署的数量未超过10枚.2)使用BLU一108SFW反装甲子弹药的B型.3)使用单一战斗部的海军预筹改进型C型.将来还计划发展有动力型,其涡喷推进型方案曾参加英国常规装备防区外武器(cAsOM)的投标,但未中标.预计AGM一154A导弹的采购量可达到2万枚,其中海军采购8800枚.另外空军将采购AGM一154B型5000枚,海军将采购AGM一154(2型7800枚.总采办经费约60亿美元.A型单价在l0万美元以上,C型的单价约为30万美元.JsowA和B型均采用INS/GPS制导,命中精度可达到13m(CEP.);C型采用INs/GPS加红外成像末制导,命中精度可以达到3m.JSOW的射程取决于载机投放高度,最大可以达到65km.联合防区外武器A型携带145枚BLU一97/B综合效应小炸弹;B型空军型携带6枚BLU一108/B子弹药,每枚BLU一108/B有4个Skeet反装甲子弹.c型使用227kg的BLU一111侵彻战斗部.图17挂在飞机上的幼畜AGM一65,JDAM与JSOW 图16JSOW美国军方对JSOW的发展在做进一步研究,考虑的问题之一是AGM一154C要不要增加数据传输系统.空军担心如果不增加该系统,海军就会对该型号不感兴趣.不增加数据传输系统.C型的单价可从30万美元降低到2O万美元.海军强烈要求增加数据传输系统的目的是便于JSOW载机飞行员参与制导和对JSOW进行杀伤效果的实时评估.没有人参与控制,就会减弱JSOW对运动目标和偶然出现目标的打击能力.一个折衷办法是采用便宜,现成的导引头来代替原来使用的IIR导引头,例如可考虑使用AIM一9X响尾蛇或陶改进型的导引头,海军则建议使用斯拉姆AGM一84ER的导引头,斯拉姆一直是美国海军推崇的武器.未来的AGM一154C很可能采用英国的Broach战斗部,它可以摧毁加固和深埋地下目标.从1997年来就一直对Broach战斗部与JSOW联合试验研究,整个计划原定在1998年底完成.◆◆10飞航导弹1999年第8期。

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特点研究

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特点研究

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特点研究一、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外空空导弹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发新一代的空空导弹,采用先进的雷达和红外导引头技术,大大提高了导弹的打击精度和对抗能力。

一些国家还利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提高了导弹的飞行速度和机动性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空中作战环境。

二、多种导引方式并存在国外,空空导弹的导引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红外和雷达导引,还出现了多种导引方式并存的趋势。

有些导弹采用了红外和雷达双导引的方式,以提高导弹的适应性和对抗能力;还有一些导弹引入了激光、电子对抗等新型导引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和生存能力。

这种多种导引方式并存的特点,使得国外空空导弹在不同作战环境下都能够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外的空空导弹也开始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一些国家已经在空空导弹上引入了自主寻的技术,使得导弹具有一定的智能识别和决策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目标,提高了导弹的打击效果和生存能力。

各国还在研究如何将空空导弹与其他武器系统进行网络联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进一步提升了空空导弹的综合作战能力。

四、大规模投入和配置国外一些大国在空空导弹的研发和配置方面投入资金和人力都非常巨大。

他们不仅大力发展新型空空导弹,还对现有的导弹进行不断改进和更新,以确保自己的空军力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一些国家还在大规模地配置空空导弹,确保其空中作战的绝对优势。

这种大规模的投入和配置,使得国外的空军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较强的威慑和打击能力。

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多种导引方式并存、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投入和配置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国外的空空导弹具有了较强的打击和对抗能力,对于我国空军力量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的特点来看,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和努力:一、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我们需要加大对空空导弹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攻克关键技术,提高我国的空空导弹技术水平,保障我国空军的装备需求。

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美军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精确制导武器将朝提高射程和制导精度、隐身、超音速、降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1、增大射程增大精确制导武器的射程、可以提高发射平台的生存能力。

增加防区外交战的距离十分重要,现在的防区外武器仅仅是第一步,将来会出现更先进的系统。

远程巡航导弹的射程一般大于1000千米;防区外导弹的射弹,同时还在研制新的远程巡航导弹。

例如美海军正在研制"战术战斧"(1850千米射程)和"高超音速打击"(1100-1300千米射程)武器,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研制"经济可承受的快速反应导弹演示器"(1100千米射程)。

此外,美国还十分重视发展机载防区外导弹,如AGM -130射程为35千米,AGM-84E"防区外对陆攻击导弹"(SLAM)射程为185千米,"联合直接攻击弹药"AGM-154(JSOW)射程为70千米,"联合直接攻击弹药"(SLAMER)AGM-84H射程为275千米,"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JASSM)AGM-158的射程为450千米。

2、提高制导精度美国的制导武器大部分已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惯导制导系统(GPS/INS)进行途中制导,以便全天候、昼夜作战。

军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精度为9-12米,不受天气和战场条件的影响。

终端制导一般采用成像红外寻的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声探测装置和自动目标识别技术。

美导弹寻的器近年来已经从单频谱走向更复杂、能力更强的多频谱寻的器。

一个原因是武器系统数量少。

要求每个系统必须同大量目标交战在范围很宽的战场环境中操作、这导致扩展寻的器使用的频谱。

另一个原因是单频谱寻的器容易受干扰,军事装备可观察性降低和采取对抗措施(隐身和干扰)使采用多频谱寻的器更有吸引力。

多频谱寻的器技术依次是:毫米波与红外、毫米波与毫米波、红外与红外、射频与红外、射频与毫米波。

红外导引头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红外导引头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DOI :10.19297/ki.41-1228/tj.2018.03.001红外导引头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马晓平,赵良玉(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红外导引头是先进精确制导武器普遍采用的目标敏感装置之一,在简单介绍红外导引头组成及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综述了红外导引头关键技术———红外探测技术、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和图像实时处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指出红外导引头向着复合化、系列化、小型化、标准化、通用化、网络化、智能化、多用途及低成本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红外导引头;红外探测;自动目标识别;图像实时处理中图分类号:TJ7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048(2018)03-0003-080 引 言随着现代战争日趋信息化、智能化,战场环境日益复杂化以及作战任务需求日渐多样化,现代军事的作战理念和作战形态正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实现低成本、高精度、超视距的目标打击成为现代军事任务的重要指标,而精确制导武器作为典型的信息化武器已经普遍应用于关键军事目标的精确打击任务当中,也将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导引头作为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核心,兼具自主搜索、识别与跟踪目标的复杂功能,能够持续输入目标信息并给出制导控制指令,确保武器系统不断地跟踪目标,进而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1]。

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导引头工作的频谱范围已经广泛地覆盖了可见光、红外波段、毫米波、激光以及多谱段复合。

因为红外导引头在制导精度、抗干扰性、隐蔽性和效费比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已经成为先进精确制导武器广泛采用的目标敏感装置之一[2]。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与苏联冷战期间军事装备与技术的竞争使红外导引头技术竞相推陈出新,而将红外导引技术最早运用于制导武器是源自1956年美国海军研制成功的第一代红外型AIM -9B“响尾蛇”空空导弹[3-5]。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红外导引头已经在地空、空地、空空、地地等战术导弹武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发展历程根据技术特征的不同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在探测波段的发展上,经历了从近红外波段探测(1~3μm)到中远红外波段探测(3~5μm,8~12μm);在探测器类型上,经历了从非制冷硫化铅探测器、制冷硫化铅/锑化铟探测器到制冷/非制冷焦平面成像探测器;在探测体制上,经历了从光机扫描到凝视焦平面探测的发展;在探测模式上,经历了从“点源”探测到“成像”探测的发展过程[6-7]。

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特点研究

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特点研究

国外空空导弹发展特点研究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空中作战逐渐成为军事战略的核心部分,战机间的空中对抗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形势下,空空导弹作为空中作战的关键武器,其发展也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对国外空空导弹的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了解当前国外空空导弹的最新发展动态,为我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国外,空空导弹的发展一直处于技术不断提升的状态。

首先是在导弹的制导系统上,各国正在不断研发更加精准的导引技术,以确保导弹能够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在红外、雷达和光电等多种制导技术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和进展,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导弹在远距离和近距离目标上都有了更高的精度。

其次是在导弹的动力系统方面,各国正在研制更为先进和有效的发动机技术,以提高导弹的速度和机动性能。

而且,在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等领域也都在不断创新,为导弹的技术水平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国外空空导弹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导致其在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改善,对我国空军的战斗力构成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多功能化发展趋势明显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国外空空导弹的多功能化发展趋势。

在过去,导弹的设计往往是一种导弹只能完成一种攻击任务,比如只能对空中目标进行打击,或者只能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

而现在,各国正在研发能够实现多种攻击功能的导弹,比如能够对空中和地面目标进行打击的导弹,或者能够对多个目标同时进行打击的导弹等。

这种发展趋势的背后,是导弹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整合。

通过采用先进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导弹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跟踪目标,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目标的打击。

而这种多功能化的导弹,也可以使得战机在作战中更为灵活多变,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国外空空导弹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化。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军事需求和技术实力的不同,空空导弹的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

一些技术实力雄厚的国家,更多地注重导弹的制导系统和动力系统的提升,使得导弹能够具备更远的射程、更高的速度和更加灵活的机动性能。

精确制导武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精确制导武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精确制导武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导引武器是一种能够根据预定目标自主进行定位和攻击的武器系统,采用了各种先进的制导技术,能够在高速飞行中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导引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了各国军事强国必备的武器装备之一。

导引武器的基本概念导引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传感器、数据处理器、制导计算机、控制机构以及命令通信系统等,可以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目标信息,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定位和攻击,可以采用激光制导、惯性制导、GPS制导、雷达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

目前,现代导引武器已经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突破:第一、高精度制导技术:采用高精度的激光制导、惯性制导和GPS制导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使制导武器的打击精度更加准确。

第二、多攻击方式:除了常规的直接攻击方式,现在导引武器还可以采用多种攻击方式,如飞航动攻击、双向攻击、分散攻击等。

第三、智能识别功能:现代制导武器具备了智能识别目标的功能,在识别目标的同时,可以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精确打击。

导引武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导引武器也将不断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第一、主动制导技术:这种技术依赖于目标探测的主动制导技术,如果能够在导弹上搭载主动探测设备,则可以使导弹主动搜索目标并进行打击,无需受到外部信息的指引。

第二、激光武器技术:现在激光武器已经成熟,如果将其应用于导引武器中,则可以使导弹拥有更强的杀伤力和防御功能,形成一种新的打击模式。

第三、智能化制导系统: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人如何将其应用于导引武器中,以实现更精确化的打击。

此外,还可以将虚拟实境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到导引武器中,极大地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

总之,导引武器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导引武器技术也将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希望各国资源都可以投入到和平的建设和人民的福祉上来,减少战争和破坏,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国外精确制导弹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精确制导弹药现状及发展趋势

精确制导弹药主要涵盖常规武器平台发射的制导弹药和反坦克导弹。

其中,常规武器平台发射的制导弹药是指在常规武器发射平台不变,甚至使用和维护都不变的情况下,在已有常规弹药之外增加的可制导弹药。

增加制导弹药后的常规武器平台,在正常使用时一般仍使用常规弹药,但在要求精确打击时,则可使用制导弹药。

这种扩展使常规武器兼备了常规武器的传统功能及过去只有制导武器才具有的精确打击功能。

1 现役反坦克导弹世界各国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研制新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反坦克导弹。

对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如俄罗斯的AT-5“拱肩”(图4)、法/德的“霍特”-2T、美国“陶”-2A)的改进,通常包括增装热成像夜视瞄准镜及用先进的、串联式弹头替代标准空心装药弹头,从而能有效对付爆炸反应式装甲。

然而,要击败最先进的主战坦克,这是不够的。

再者,采用瞄准线半自动控制制导方式跟踪飞行中的导弹及测量其与瞄准线偏差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所使用的红外系统,很容易受到电子干扰。

因此,要有效对付现代主战坦克,就需要研制第三代或第四代反坦克导弹系统。

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对研制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系统所采用的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西方图1 “陶式”导弹系统图2 “霍特”导弹系统图3 “毒蛇”导弹系统. All Rights Reserved.研制者认为,地面部队需要同时装备近程和远程反坦克导弹系统,才能有效地对付先进的主战坦克。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军事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但其步兵装备的反坦克导弹水平始终不高。

最早美军是靠引进法国的反坦克导弹来应对越南战争的。

(1)“海尔法”(图5)是根据美国陆军的要求研制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它是一种超音速导弹,根据红外热成像的能量进行自寻的。

该弹由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的合资公司海尔法系统公司生产。

它主要用作直升机载武器,但也研制了两种系统用于地面反坦克作战。

地面发射的轻型海尔法装在蜂音轻型卡车上,采用旋座式发射装置,上带两枚导弹。

国外导引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导引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X【 ,Chu — n yi
(S a g a d o Eq i me tRe e r h I s i t ,S a g a 0 0 0 h n hi Ra i u p n s a c n t u e h n h i 0 9 ,C i a) t 2 hn
Ab t a t I r du e s v r lf r i n y c l e k r n g d n e y t m , e l i t e sr c : nt o c s e e a o eg t pia s e e a d ui a c s s e xp a ns h p e e t t ff egn s e e e hno o n de a l r s nts a e o or i e k rt c l gy i t i.The d v l p e tt e fm ir wa e r — e e o m n r nd o c o v a da e k r,m il e e e ke rs e e li t rs e r,i f a e ma n e k r m n r r d i gi g s e e ,m uli o e c tm d ompo d s e ra e a a un e ke r n — l z d ye. Ke r s: e ke ;mi r wa e r d r;m il e e y wo d s e r c o v a a li t r;i f a e ma i m n r r d i g ng;c ompo d gu d nc un i a e
展 , 确 制 导 技 术 已经 逐 步 向 精 细 型 方 向发 展 。 精
纵 观 2 1 年 的发 展动 向 , 01 国外 精确 制导 技术 的发 展 和应 用 已经 完 成 了从理 论 阶段 到工程 阶段 的转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启示美国“战斧”巡航导弹是一种长程、精度高的巡航导弹,可以携带多种不同类型的弹头,用于攻击陆地或海上目标。

该导弹在美国军队中拥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历程也是美国军事技术发展的缩影。

本文将介绍“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一、“战斧”巡航导弹的起源“战斧”巡航导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

当时,美国军方意识到传统的战略轰炸机对于远程精确打击目标的限制,开始寻求一种新型的武器系统,可以在远距离内精确打击敌方目标。

于是,美国国防部启动了“先进战斧”(AGM-86)计划,旨在研发一种长程巡航导弹,能够在高速飞行的同时实现精确打击。

二、“战斧”巡航导弹的研发历程1980年代初期,“先进战斧”计划取得了重要突破,美国空军确定了新一代“战斧”巡航导弹的设计方案。

这种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技术和动力系统,可以在远距离内精确打击敌方目标。

随后,“战斧”巡航导弹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包括发射试验、飞行试验和目标打击试验。

这些试验表明,“战斧”巡航导弹具有极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成为美国军队远程精确打击的重要武器。

三、“战斧”巡航导弹的技术特点“战斧”巡航导弹具有多种先进的技术特点,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制导、惯性导航、地形跟踪和终端制导等。

这些技术保证了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准确抵达目标,并实现精确打击。

与此“战斧”巡航导弹还具有弹道难以预测、射程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使得其成为一种较为隐蔽和难以防御的武器。

四、“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启示“战斧”巡航导弹的发展历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1. 技术创新是军事实力的核心。

在“战斧”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中,美国军方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如GPS制导、惯性导航、地形跟踪等,使得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准确抵达目标,实现精确打击。

这表明,技术创新是军事实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军事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2. 远程精确打击是未来战争的主流。

关于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

关于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

关于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院系:姓名:学号:专业:导师:1.前言 (1)2.正文 (1)2.1电视制导 (1)2.2红外制导 (2)2.3激光制导 (3)2.4毫米波/微波寻的制导 (4)2.5光纤制导 (5)2.6地图匹配制导 (5)2.7全球定位系统(GPS)制导 (5)2.8惯性制导 (6)2.9程序制导 (6)2.10多模或复合制导 (6)3.总结 (7)关于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报告1.前言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精确制导武器呈不断发展之势,表现为精确制导武器更新迅速,使用量剧增。

在海湾战争中,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还只是处于辅助地位,仅占全部投弹量的8%;在1995年的波黑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量提高到了60%;1998 年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的“沙漠之狐”空袭,空对地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数量上升到了70%;在科索沃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占到了98%,发挥了主导作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800 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2万余枚精确制导武器,占总弹药量的80%以上。

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高精度探测、控制及制导技术,能够有效从复杂背景中探测、识别并跟踪目标,从多个目标中选择攻击对象并高精度命中其要害部位。

精确制导武器与普通武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具有制导系统,制导系统的基本任务是确定飞行器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在导弹攻击目标的过程中,负责导引和控制导弹按照预定的规律调整飞行姿态与飞行路线,并最终命中目标。

导弹命中目标的概率主要取决于制导系统的工作,所以制导系统在整个飞行器控制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正文因为精确制导武器对射程内的目标如坦克、装甲车、飞机、舰艇、雷达、桥梁、指挥中心等进行攻击时,具有很高的命中概率,所以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从战略目标到战术目标,从军事目标到民用目标,几乎都遭到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

精确制导武器虽然制造成本高,但是由于它具有较高的命中率,通常用于攻击高价值的重要目标,因而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

美国首次测试精确打击导弹导引头

美国首次测试精确打击导弹导引头

美国首次测试精确打击导弹导引头
美国陆军近日在阿拉巴马州红石兵工厂,对新型精确打击导弹的先进多模导引头开展了首次飞行测试。

该导引头采用雷达和红外成像两种制导模式,可使导弹更具杀伤力并扩大其射程,能够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进行探测、跟踪并定位地面和海上较大目标,验证了战术导弹的有效性、可生存性和可靠性。

未来,美国陆军将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开展的飞行测试中,针对典型目标的进行导弹全能力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与制导
国外精确制导武器的导引头技术发展
刘颖 陈勇
摘 要 导引头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部件,其发展 倍受武器装备发达国家的重视。对国外先进的精确制导武 器导引头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跟踪,并对红外导引头、激光 导引头、雷达导引头以及多模复合导引头这四类导引头进 行了分析。
关键词 精确制导武器 导引头 技术发展
红外非成像导引头中光学探测器一般由一个或 几个敏感元件组成,不能充分采集目标特征的有价 值信息。而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性能和探测质量远远 优于非成像导引头。红外成像导引头中采用的多元 光学探测器,是由分布于光学系统焦平面上敏感元 件组成的阵列。使用一种特殊的光电设备从这种探 测器读出信息,可按照敏感元件的曝光序号来确定 被投影到光学探测器上的目标映像的相关部分的坐 标,接着对收到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和调制,并发 送至计算组件。具有数字图像处理功能并使用光学 纤维的读数器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本文 2011-03-22 收到,作者分别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工程师、高工
·70·
飞航导弹 2011 年第 8 期
控制与制导
标的自行判断、决策和跟踪,使导弹可以选择目标 和选择攻击目标的要害部位,在云层中断时中断视 场仍可跟踪目标。
4) 扫描状态的视场很大,为 ± 90° ( 红外非成 像导引头 4 ~ 8 元光学探测器不超过 ± 75°) ,且最 大目标截获距离增大( 红外非成像导引头为 5 km ~ 7 km,红外成像导引头为 10 km ~ 15 km) 。
具有半主动激光、红外成像和主动雷达通道的 多模导引头计划装备联合空地导弹( JAGM) 。从结 构上说,导引头接收机的光电组件和雷达天线集成 在统一的跟踪系统内,从而保证在导引过程中这些 部件的独立或协同工作。这种导引头实现了可随目 标类型( 红外或雷达对比度) 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复 合自导引,可以根据目标类型和环境条件从导引头 一种工作模式中自动选择最优导引法,而其它的工 作模式仍然同时运行,以在计算瞄准点时生成目标 的对比映像。
著的优势: 精度更高、作用距离更远、打击能力更 强,并增强了抗电磁和光电干扰能力、目标识别能 力,可实现全天候作战。为了减小质量及尺寸、降 低成本,复合导引头的结构中,计划只在一个通道 中使用目标跟踪系统( 位标器用陀螺或电子的方法 实现稳定) 。其它的导引头中将采用固定的发射器 和能量接收器,至于如何改变视线角,计划运用多 种技术方案,如红外成像通道内使用透镜精确校准 的精微机械设备,而雷达通道内使用方向图电子扫 描。
弹药飞行过程中,激光站可沿飞行航向在宽度 为 750 m 的地带实现目标搜索,在识别模式下该地 带宽度缩小至 100 m。在同时探测到多个目标的情 况下,图像处理算法能够保证攻击其中最重要的目 标。
美国专家认为,美国空军装备带有主动激光系 统的航空炸弹,可保证自动探测、识别,然后精确 摧毁目标,这在自动化领域将是实质性新的一步, 并将在战场作战的过程中促进空中打击效率的提 高。
美国专家还开发出 Damask 目标红外成像导引 头,应用于 JDAM 系列制导炸弹。该导引头用来探 测、识别目标并修正制导炸弹的末段弹道。它没有 使用随动装置,固连于炸弹头部并使用制式航空炸 弹电源。红外成像位标器的主要元件是光学系统、 非制冷敏感元件阵列和电子计算组件,以保证图像 的生成及转换。投掷制导炸弹后,位标器在距目标 距离约 2 km 处激活。传来的信息在 1 s ~ 2 s 内实现 自动分析,目标区域图像刷新速度为 30 帧 / 秒。使 用相关极值算法来识别目标,通过在红外波段内得 到的图像与转换为数字格式的给定目标的照片相比 较进行识别。这些照片可在飞行任务的预先准备过 程中由侦察卫星或侦察飞行器,甚至直接利用机载 设备得到。第一种情况是在飞行准备阶段将目标指 示数据输入制导炸弹。第二种情况是由飞机雷达或 红外站发出的信息传输至机组驾驶舱内的战术态势 显示器。探测并鉴别出目标后惯性控制系统进行数 据修正,之后的控制在常规状态下不使用位标器即 可实现。此 时 的 轰 炸 精 度 ( 圆 概 率 误 差) 不 低 于 3 m。
在未来导弹导引设备的研制中,洛马公司和波 音公司建议使用在 LOCAAS 和 JAGM 研制工作过程 中获得的现有工艺及技术方案。建议将 AGM-169 空地导弹导引头的各种改进方案应用于正研制的导 弹 SMACM 和 LCMCM。这 两 种 导 弹 预 计 至 少 到 2012 年后才能服役。
4 多模复合导引头 多模复合导引是精确制导技术发展的重要方
与传统雷达导引头相比较,平面和共形相控阵 导引头的主要优点是: 能更有效地以自适应的方式 排除自然和人工干扰; 用电子的方式控制方向图的 波束,完全取消了活动部件,大大降低了质量,缩 小了尺寸,减小了所需功率; 更加充分地利用了波 束的极化测定模式; 扩宽了载频( 可达 35 GHz) 、提 高了分辨力、增大了孔径及视场; 减轻了整流罩的 雷达传导性和导热性的影响,以及所产生的信号偏 差和畸变。这种导引头中还可能采用了具有方向图 自动稳定特性的等信号区自适应调节方式。
3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 现代导弹的雷达导引头通常应用于中远程精确
制导武器的导引系统。主动和半主动导引头运用于 ·71·
控制与制导
空空导弹 和 反 舰 导 弹,被 动 导 引 头 用 于 反 辐 射 导 弹。
未来的导弹( 包括用于摧毁地面和空中目标的 多用途导弹) 均计划装备平面或共形相控阵雷达导 引头,这种天线阵列采用可视化和反相目标特征的 数字处理技术。相控阵导引头,特别是共形天线相 控阵雷达导引头是当今世界上最前沿、最复杂的雷 达导引头之一。目前,相控阵导引头处于积极的试 验和研制阶段。在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中,有源相控 阵天线代替了传统雷达导引头的天线、机械位标器 和发射机,其天线形式、扫描方式、平台稳定以及 结构尺寸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为导引头获得 新的性能提供了实现手段。目前,相控阵雷达导引 头正在向 Ka 波段( 35 GHz) 、W 波段( 94 GHz) 方向 发展。
红外成像导引头的主要优点是: 1)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小的空间分辨率, 可以在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实现自动目标识别并 选择瞄准点。 2) 抗红外干扰能力强,使用光学阵列探测器 降低了所有敏感元件被有源对抗系统同时损毁的概 率,对红外诱饵、假目标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并 且可以抑制背景干扰。 3) 可以实现智能化制导,利用软件实现对目
5 结束语 导引头技术是导弹武器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
一。导引头性能的优劣,决定了导弹发现目标、跟 踪目标和抗干扰的能力,也决定了导弹命中目标的
精度。因而是决定导弹威力的一项关键因素。当前 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一系列科研试验设计工作, 研制先进高效的导引头及其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同 时显著改善机载作战设备和航空保障设备的侦察、 信息能力,这样势必将大大提高其战斗使用效能。
美国的响尾蛇 AIM-9X 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导引 头,具有多目标和全向攻击能力。探测器为 128 × 128 元的锑化铟凝视焦平面阵列,工作在 3 μm ~ 5 μm 波段。采用机械闭环斯特林低温制冷器,可 连续工作很长时间,大大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头罩 用蓝宝石材料。该导引头与具有 180°的跟踪视场, 最大离轴发射角达到 ± 90°。导引头的目标截获距 离在蓝天背景下为 13 km ~ 16 km,在地面杂波背景 下为 6. 4 km,可与联合头盔提示系统配合使用。以 色列的怪蛇 4 空空导弹采用 100 元线列扫描成像导 引头,德国 IRIS-T 空空导弹采用 128 元线列扫描成 像导引头,南非的 A-Darter 空空导弹则采用 2 × l00 双色线列扫描成像导引头。
据美国《航空周刊》报道,EADS 德国公司正在 发展一种 Ka 波段( 35 GHz)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结 构设计紧 凑,为 导 弹 加 装 红 外 探 测 器 腾 出 大 量 空 间。该相控阵约有 700 个小型收发机,可装到导弹 肩部,无需机械扫描,而是生成电子波束。采用该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空空导弹,可对多个目标进行 跟踪,从而增强了对抗目标实施自卫干扰的能力。
飞航导弹 2011 年第 8 期
图 1 目标红外成像位标器 Damask
2 主动激光导引头 未来光电子导引系统还包括主动激光导引头,
由洛马公司研制,用于装备未来导弹和自主弹药。 试验型自主航空弹药 LOCAAS 的导引头采用
激光探测站,可以对地形和位于其中的目标进行三 维高精度摄影,实现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运用反射 信号干涉测量法,无需进行扫描就可得到目标的三 维图象。激 光 探 测 站 中 采 用 激 光 照 射 脉 冲 发 生 器 ( 波长 1. 54 nm,脉冲重复频率 10 Hz ~ 2 kHz,宽度 10 ~ 20 毫微秒) ,而电荷耦合的敏感元阵列作为接 收器。这种激光站与标准激光探测站不同,标准激 光站采用扫描光束进行格栅式扫描,而这种激光站 的视角稍大( 达 ± 20°) 、图像畸变小、辐射峰值功 率相当大。这种激光站与目标自动识别设备配合, 可根据弹载计算机存储的信号特征探测达 50 000 种典型目标。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一系列科研试验设 计工作来改进精确制导武器的光学、光电和雷达导 引头。主要途径包括: 继续探索和研发精确制导武 器导引头的新型技术和结构方案,开发新的元器件 和工艺技术,完善导引算法及软件,优化弹载导引 设备的质量、尺寸特性和价格指标。国外先进国家 精确制导武器导引头的主要改进方向可归纳为: 研 制能在多个红外波段工作的红外成像导引头,其中 包括采用不需要深度冷却的光学接收器的导引头; 主动激光探测装置的实际运用; 采用带有平面或共 形天线的主、被动雷达导引头; 研制多通道复合导 引头等。
哈姆( HARM) 最新型导弹 AGM-88E( AARGM) 采用了全新的双模主被动复合导引头,由美国科学 与应用技术公司负责开发。该双模导引头由数字式 宽带被动射频导引头和主动 W Fra bibliotek段毫米波雷达导
飞航导弹 2011 年第 8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