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综合检测(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合检测(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死刑。
”对此材料中的“它”解读全面的是()
A.阻碍了社会公民道德的发展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危及了国家安全
D.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发展,需彻底废除
解析:选D。
依据材料信息“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死刑”等可知,D项符合题意。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
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
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
B.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
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
D.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
解析:选D。
在改革后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是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D项符合题意,正确;俄国地主不能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司法审判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在改革以后,俄国地主无权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近代历史上制约俄国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
A.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消耗太大
B.革命运动频繁,社会动荡
C.封建制度及其大量残余
D.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丧失部分市场
解析:选C。
1861年改革前农奴制存在,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仍然制约着俄国经济发展。
A项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但其影响力远不如封建残余势力大;B、D两项是农奴制腐朽而导致的结果。
4.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解析:选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是主要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导火线。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5.某班同学在对克里米亚战争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具有明显缺陷的是()
A.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
B.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正义性
C.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D.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辨析问题的能力。
就克里米亚战争的交战双方来看,无论英法还是俄国,他们都是为了扩张侵略权益,他们进行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6.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
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
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
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农奴制是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落后的根源。
废除农奴制,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7.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民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民无偿地得到一块份地
B.农民不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C.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即可赎买份地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的权利。
农民要支付高额的赎金,才能得到一块份地,故A项错误;改革后加强村社制度以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故B项错误;改革前两年是过渡时期,两年后农民方可赎买份地,故D项错误。
8.下列有关“二一九法令”局限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没有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
B.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没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D.没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资金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但农民必须用赎买的方式才能获得一块份地,这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反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资金,故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选B项。
9.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因为()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②农奴得到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③广大农奴不再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④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D。
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租种地主的土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因此③错误。
10.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西欧和美国,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资本占有俄国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并有逐年上升之势。
因此,排除含④的选项。
本题选A项。
11.以下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0—1879年,俄国正处于农奴制改革和工业革命阶段,再由表格数字变化可知A、B、D三项观点正确。
表格体现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但不能体现出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12.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加强军事实力D.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解析:选D。
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以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13.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解析:选A。
俄国1861年以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提到选举资格的内容,排除B项;C、D两项是加强专制和加强对农民阶级控制的措施,不属于向西方学习政治体制的表现。
14.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解析:选D。
本题考查辨别分析能力。
改革以后,俄国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因此,D项表述“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15.下图是1863年的漫画《两极相会》,画家将两位从未谋面的政治人物——美国总统和俄国沙皇(林肯与亚历山大二世)放在同一个场景中,紧紧握手,彼此惺惺相惜。
漫画家如此构图的理由应是()
A.国际格局的发展被两国所主导
B.美俄都感受到了第三方的威胁
C.列强狼狈为奸试图瓜分殖民地
D.当时双方都赢得了相似的称誉
解析:选D。
据材料“1863年……美国总统和俄国沙皇……紧紧握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废除了奴隶制,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双方都赢得了相似的称誉,即废奴,故D项正确;当时国际格局中英法等国是主导,故A项错误;1863年美俄没有共同的第三方敌对国家,故B项错误;当时美俄两国也没有狼狈为奸瓜分殖民地,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
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
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在俄国近代史上,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提倡自由主义的沙皇”。
当时美国一位学者把亚历山大二世称为“1 000年来最伟大的善人,重建和平的战士,秉承上帝意志制定秩序和按照人民意志维持秩序的君主,把4 000万农奴变成了4 000万真正的基督徒”。
——曹维安《俄国历史新论》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分)
(2)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称为“解放者”和“提倡自由主义的沙皇”?(2分)
(3)列宁与美国学者对待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6分)
解析(1)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俄国社会状况、国际关系来回答。
(2)结合改革的内容及意义解答。
(3)第一,要结合二人的阶级立场;第二,要结合二人的历史观;第三,结合二人的目的,综合分析解答。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亚历山大二世态度转变。
(2)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或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3)不同:列宁认为亚历山大二世是形势所逼,被迫改革;美国学者高度地赞扬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原因:列宁是结合当时俄国的国内外形势,客观理性(或利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而美国学者可能是废奴主义者(或坚信、崇尚人人自由平等),当时美国正在进行南北战争,希望美国与俄国一样废除黑人奴隶制。
17.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仪式,以示庆祝。
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仪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
请回答:
(1)材料中“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为什么会被处死?(2分)
(2)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张与十二月党人有何相同之处?(4分)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十二月党人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解析(1)考查十二月党人起义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发动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
(2)考查十二月党人与激进派的异同点,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赫尔岑是激进派代表人物,与十二月党人相同点可从背景与主张等方面分析。
(3)是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意义的考查,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最后失败,但是,这次起义仍具
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重大了影响。
答案(1)发动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
(2)他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他的主张是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相同之处: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3)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更多的人为废除农奴制度进行斗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7年1月3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
参加委员会的大多为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1861年沙皇颁布“二一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
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1)据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大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6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的角度说明对策。
(2)第一小问“理由”,依据材料二中“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以及所学从改革的内容以及作用来说明;第二小问“启示”,结合所学从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改革实行的必要条件等角度说明。
答案(1)对策:沙皇政府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改革法令规定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大贵族地主的不满情绪。
(2)理由:改革是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各方面,实现
了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全面转型。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改革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权来推行;在保证改革方向的同时,改革过程中要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言之有理、任答一点即可)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遭到美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对,但俄罗斯武装力量仍果断进驻克里米亚多处战略要地。
2014年2月28日以来,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率先行动,随后俄军从海空同时大举增援。
正如路透社所言,与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已表现得底气十足,毫不示弱。
——《环球时报》(2014年3月3日) 材料二被解放的农民反抗斗争更激烈了,1861年农民骚动竟至1 176次。
亚历山大成为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牺牲品,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
1881年3月1日,他终于被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意党成员炸死,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赫尔岑《俄罗斯之声》
(1)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相对于今天的“底气十足”,为什么160年前俄国却是“色厉内荏”?(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屡遭刺杀的原因有哪些。
(6分)
解析(1)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国力,结合160年前(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和西欧国家的社会状况对比分析即可,政治上,俄国是封建君主专制,英法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俄国是封建经济,英法是资本主义经济,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
(2)材料二信息“被解放的农民反抗斗争更激烈了”说明亚历山大二世被刺的原因之一是农奴制改革具有欺骗性和掠夺性,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材料二信息“他终于被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意党成员炸死”说明亚历山大二世被刺的原因之二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引起民主人士的不满。
答案(1)原因: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
(2)原因: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引起了激进民主人士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