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幼儿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教案
幼儿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家人民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2.增强幼儿的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知识和风俗。
3.提高幼儿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国际交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简介。
2.世界各国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3.世界各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4.各国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和国家的差异。
重点:各国文化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
2.世界各国国旗卡片。
3.各国传统服饰和工艺品的图片和模型。
4.世界地图模型或软件。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分享幼儿之前所了解到的国家知识和经验。
2.教学策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各国情况。
3.学生活动:设计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分享一个小朋友去不同国家旅行的经历,引起幼儿的兴趣。
2.讲授新课:使用PPT和图片向幼儿展示各国的基本情况、文化、节日等。
3.巩固练习: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国家,通过PPT或图片进行介绍,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各国文化。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幼儿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和国家。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和国家。
八、作业布置1.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某个国家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2.请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度,并简单描述它的特点。
3.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准备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范本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背景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密,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往能力的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这种情况,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球教育界的共识。
那么,如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呢?下面,我们将提供一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供参考。
目的本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培养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
•开阔国际视野,了解全球趋势,把握未来机遇。
受众人群本课程方案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任何学科的学生,尤其适用于高中和大学阶段。
课程内容第一模块:文化理解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不同的文化背景、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第一节:多样性学习不同国家、种族、宗教、性别、年龄等人群的文化差异,并理解其共性。
第二节:传统文化学习不同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第三节:文化交流学习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了解并遵循文化交流的基本规则。
第二模块:国际视野学习全球化发展趋势、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情况。
培养把握全球机遇的能力。
第一节:全球化学习全球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全球化对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国际经济学习国际贸易、投资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国际企业的运作方式。
第三节:国际政治学习各国政治体制和对外政策,掌握国际安全、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第三模块:跨文化交流学习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及如何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
第一节:跨文化沟通技巧学习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技巧和规则,包括语言、动作、姿态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节:文化冲突的解决学习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以及如何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化解文化冲突。
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讨、交流等活动。
•实行互动教学思路,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应用多种新型教育技术与手段,如网络教育、在线课程、信息技术、多媒体等。
小学国际理解课程设计案例
小学国际理解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基本地理、文化及社会特点;2. 学生掌握基础的国际化交流礼节,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3. 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本国的文化特色,并与他国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培养国际视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事件,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能力;2.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进行信息检索、筛选和分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树立平等、开放的国际观念;2. 激发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3. 培养学生的全球责任感,使其关注世界和平、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课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初步的国际理解素养,为未来适应全球化社会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各国文化的兴趣。
教材章节:《我们生活的世界》2. 文化认知:介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特色饮食等,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材章节:《世界各国的文化》3. 跨文化交际:讲解国际交流中的基本礼仪,如问候、感谢、道歉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材章节:《国际交流礼节》4. 本国文化认知:引导学生了解和描述我国的历史文化、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材章节:《我们的国家》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前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就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宗旨就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她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她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与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与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
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就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就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PDF.pdf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前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
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幼儿园教案
国际理解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尊重多样化的文化背景。
2.了解各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和重要的民间语言。
3.培养幼儿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调查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音乐、舞蹈、传统节日、服装以及历史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知识。
2.介绍各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文字以及一些重要的民间语言。
通过各国的舞蹈、音乐、语言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
3.进行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比如与其他国家的幼儿园进行线上交流、制作手工艺品等交流活动。
在实践中加深幼儿对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了解和认知。
三、教学过程1. 给幼儿介绍文化差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书、媒体、图片等方式向幼儿介绍不同国家的饮食、音乐、舞蹈、传统节日、服装以及历史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知识。
幼儿会因此产生兴趣并对各国文化产生好奇心。
2. 介绍各国官方语言和民间语言在幼儿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之后,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幼儿介绍各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文字以及一些重要的民间语言。
例如,先介绍一些欧洲国家的语言,如英语、法语和德语等,然后再介绍亚洲和非洲的语言。
3. 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各国文化,促进他们吸收与学习,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
例如:1.与其他国家的幼儿园进行线上交流,展示各自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2.制作手工艺品,让幼儿在制作中了解其他国家的传统艺术。
3.进行戏剧表演,让幼儿通过模仿其他国家的民间艺术表演,来感受其他国家的文化特点。
这些实践活动都能够促进幼儿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专注程度,了解幼儿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通过整理幼儿的作品和轨迹记录,分析幼儿对不同文化和国家的认知水平。
3.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
五、课后作业1.继续进行有关课题的研究,加深自己对各国文化差异的了解和认知。
国际理解素养课程设计教案
国际理解素养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国际社会的基本概念,掌握至少三个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地理概况及发展历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国际交流中的基本礼仪,并识别文化差异对国际交往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列举我国参与的国际组织,并解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跨文化交流的活动,提升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某一国际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简单辩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增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价值观,激发他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愿望。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国际理解素养为核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强调跨文化沟通与实践。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对国际事务充满好奇,但尚需引导和培养跨文化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提高他们的国际理解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民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发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兴趣,简要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教材章节:第一章世界文化与地理概览2. 文化差异与礼仪规范: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规范,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跨文化交流与礼仪3. 跨国组织与全球治理:介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基本情况,探讨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4.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实施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理解教育成为了培养学生全球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1. 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2. 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全球化意识。
3. 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学校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拓展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三、项目内容1. 课程设置:在学校课程中增设国际理解教育相关课程,如国际文化交流、国际组织与合作、国际视野下的历史与地理等,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 学校交流:促进学校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合作,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交流等活动,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3. 多元文化活动:组织国际文化节、国际论坛、国际体验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
4. 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国际课题研究、国际交流项目等,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项目实施1. 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明确项目的具体内容、责任人和实施步骤。
2. 组建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实施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 加强宣传推广,让师生和家长充分了解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大家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4. 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能够持续稳定地推进。
五、项目评估1. 设立评估指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定期召开项目评估会议,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确保项目能够取得实质性成果。
六、项目成果1. 学生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2. 学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
悦塘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国际交流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
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立足于促成教师水平的提升和理念的转变,注重学科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库,构建国际理解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
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先进文化,形成海纳百川的国际理解态度,掌握求实创新的国际竞争本领,培养诚信儒雅的国际交往品格,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明。
二、工作措施1、加强课程研究,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各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目标,寻求并建立与国际理解教育相结合的切入口,挖掘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思想品德、综合实践等现有教学内容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在教学中尽量渗透国际理解的思想。
2、开发学校文化,营造国际理解教育氛围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
让学校的每面墙壁都能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充分利用学校长廊、教学楼、宣传栏、楼道等,通过文字、图画营造国际理解教育氛围,经常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良性刺激,并让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让学生自己运用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装饰创设班级的环境,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
3、结合主题活动,开发国际理解教育功能以学校主题活动为阵地,积极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结合湖小三大节——数学文化节、读书节、体育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湖小三善礼“知善礼”、“行善礼”、“成善礼”的契机,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同时还可结合中国传统佳节了解国外的节日,进行民族文化与各国风俗相结合的教育,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感悟、收获。
三、具体工作安排1、理论学习2、召开工作会议3、读书沙龙4、“国际理解教育月”活动5、成果展示活动6、学年总结。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前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就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得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得教育活动.其宗旨就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得基础上,尊重、了解其她国家、民族、地区文化得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她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与睦相处得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得不同国家与人们之间得相互了解与尊重得意识.一、课程简介“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得.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得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得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得21世纪国际型人才"得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得英语学科特色.二、背景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得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就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得基本要求.经济得全球化与社会生活得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得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得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就是基础教育发展得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得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得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得校本课程。
高中数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
高中数学国际理解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学在国际理解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国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数学在国际理解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数学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联系。
3. 数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讨论数学对国际理解的重要性和作用。
2. 介绍数学在不同国家文化中的应用和发展。
3. 组织学生围绕全球性问题展开数学建模和解决方案的讨论。
4.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一个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学问题。
5. 鼓励学生向国际学术界提交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评估方式:
1. 考察学生对数学在国际理解中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析学生的研究成果和交流情况,评估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意识到数学在国际理解中的重要性,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学人才。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在国际理解中的作用。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一、引言21世纪是国际化的时代,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这个时代,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交织在一起,这就对我们的教育和教育课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向全球性、面向多文化和多种多样的全球社会背景中的个人和社区,旨在让学生通过互相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建立跨文化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国际理解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全球性的教育精神和文化观念。
本文将介绍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方案。
二、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意识和全球化思维,塑造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和平共处的世界。
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建设一个更公正、更和平和更可持续的未来的积极参与者。
通过学习国际机构及其活动,国际合作及其实际滋生企业活动、交流和互助活动,和国际人权及其保障,学生将了解,各国人民的实际生活和情况。
这不仅会扩大他们的视野和理解,而且可以使他们冷静、深入地思考现实问题,从而成为整个世界的积极参与者。
三、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1.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交流技能•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全球问题解决能力。
•增强学生的全球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能力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公民。
2.课程设置•第一部分:国际视野拓展–美与世界:学生将探索美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美学,以及不同文化和历史对美的定义。
–多文化:学生将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宗教、社会和历史。
–全球环境:学生将探讨和了解各国面临的共同环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跨文化交际和交流–跨文化交流:学生学习如何沟通和交互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学会尊重和理解差异,并促进互相学习的价值和文化智慧。
–外语交流:学生将有机会学习不同的外语技能,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水平。
–社会交际:学生将学习如何在他们自己的社区和国际上建立沟通和联络,使他们成为国际化的公民。
小学国际理解课程设计
小学国际理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及风土人情。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国际交流礼仪,了解世界各地的节日及习俗。
3. 学生能够了解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并认识到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地图、图片、网络等工具查找和整理国家相关信息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展示对各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 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国际交流,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和欣赏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
2. 学生树立国际视野,关注全球性问题,增强国际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3. 学生通过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小学生建立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让他们在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程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初步的国际理解素养,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国家地理与文化:介绍世界各大洲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城市、旅游资源等。
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国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及文化习俗。
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2. 国际交流礼仪:学习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如问候、介绍、握手等,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差异。
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3. 跨文化沟通:通过英语口语练习,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自我介绍、问候他人等日常交流,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4. 全球性问题:探讨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全球性问题,让学生了解各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合作与努力。
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5. 案例分析:分析国际友好城市、国际援助等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理解课程设计
国际理解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理解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国际理解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了解国际和全球性问题。
技能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增强学生的全球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和解决全球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理解的基本概念、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国际和全球性问题。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国际理解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国际理解的概念和定义•分析国际理解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二章: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介绍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为规范•分析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第三章:国际和全球性问题•介绍国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分析全球性问题如环境、贫困、恐怖主义等与国际关系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将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知识,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理解的相关内容。
讨论法将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法将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实验法将用于让学生通过参与模拟实验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选用权威的教科书,提供系统的国际理解知识。
参考书将包括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书籍,为学生提供深入的理论支持。
国际理解教案幼儿园
国际理解教案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重点教授幼儿园的国际理解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国际文化认知•世界地图认知•多元文化包容思想二、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地理位置和特点;2.认识各种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多元性;3.建立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世界地图,为幼儿创设多元文化体验的基础。
2. 认知地图让幼儿一起来认知世界地图,了解各大洲和国家的位置、形状、大小和特点。
引导幼儿探究各国在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等方面的差异和异同。
3. 识别文字展示各大洲及本国主流文字,介绍日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文字,思考并探讨每种文字背后的文化、地理和历史背景,培养幼儿多元文化的意识和包容性。
4. 学习风俗习惯选取美食、服饰、音乐等方面的文化,介绍各个国家的特色和文化习俗,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培养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能力。
5. 小结回顾幼儿们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激发幼儿的跨文化交流兴趣,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方式通过幼儿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情况和课堂测验结果,评价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程度,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五、教学参考资料1.适龄教育版《地理杂志》与图解世界地图;2.《国际日历》;3.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出版社出版的《关于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儿童书籍》。
六、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幼儿能较全面认识世界地图、语言文字、文化风俗的多元性,能够建立客观的对于多元文化的意识,并能够尊重、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准备好迎接多元化社会的挑战。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掌握全球化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社会、经济特点,增进对世界各国的基本认识。
3.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国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国际信息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国际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2. 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国际理解教育,激发对人类和平、共同发展的关注,培养友善、公正、包容的品质。
本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学科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 教材章节:第一章,国际理解教育概述2. 知识传授:讲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目标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
- 教材章节:第一章,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跨文化交流,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
- 教材章节:第二章,世界各国文化差异及交流方法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国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客观评价。
- 教材章节:第三章,国际问题分析5. 技能训练:教授信息搜集、整理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信息搜集与处理;第五章,批判性思维6. 小组讨论:围绕国际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范文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简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和社会体系的差异。
这个课程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全球化和全球交往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懂得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差异,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胸怀。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课程内容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一般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全球历史和社会背景了解全球历史和社会背景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学习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各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跨文化沟通和协作在现代社会,跨文化沟通和协作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协作,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学习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和人类的未来。
全球经济和商业全球经济和商业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学习全球经济的现状,包括全球贸易和投资,了解各个国家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文化,以及如何将自己的商业观念与全球化趋势相结合。
国际和平与安全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这个环节,学生将了解全球安全和和平问题的现状,了解国际法和国际组织机构,以及如何倡导和推动全球和平与安全事业。
实施方法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教师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和社会体系差异,以及全球化趋势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体系之间的差异,并学会沟通和协作。
小组合作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扩大学生的视野。
研究项目和报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项目和报告,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和社会体系之间的差异,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前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 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 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 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
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21 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 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课程实施方案
国际理解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理解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理解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跨越文化、语言和地理界限,培养他们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国际社会。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差异。
2. 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使他们能够流利地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环境下更好地融入团队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三、课程内容。
1. 跨文化交流,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包容性。
2. 外语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使他们能够流利地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3. 国际问题研究,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4. 跨国合作项目,通过与国外学校或机构的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课程实施方式。
1. 设立国际理解课程专门课程,在学校课程设置中,专门设立国际理解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2. 引进国际化教材,引进国际化教材,包括跨文化交流、国际问题研究等方面的教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包括国际学生交流、国际志愿者服务等,以提高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建立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学校或机构建立合作项目,通过跨国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五、课程评估。
1. 学生学习成绩,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包括外语成绩、国际问题研究成绩等。
2. 学生参与活动情况,通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国际合作项目等情况来评估课程的实施效果。
3. 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国际意识等方面来评估课程的培养效果。
国际理解教育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国际理解教育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及历史发展。
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四、教学时长2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国文化资料、互动游戏道具等。
2.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资料。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国家或地区,收集相关资料。
(三)小组合作1. 各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分享对所选国家或地区的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探讨文化差异的原因。
3. 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流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深入研究其文化特点,撰写一篇短文。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增进跨文化交流。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世界里,学会尊重、包容和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
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
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
因此,实施国
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
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三、校情分析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校先后开设了书法、礼仪等校本必修课程。
自2005年,学校研发校本礼仪课程,并在六年级试行,至2008年形成较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该课程每年在六年级开设,并由专门老师任课。
学校多年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先后与澳大利亚、苏格兰等国家的中学建立友好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互访交流活动;此外,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访,形成了“多元开放教育”特色。
我校多年拥有外籍教师授课的经历,本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渗透英美文化介绍,在英语教学中逐步形成了“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的英语学科特色,学生视野得以拓宽。
四、理论依据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课题。
194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其核心是:理解国际重大问题、尊重联合国和国际关系,消除国家之间的冲突根源,发展对他国的友好印象。
1974年第1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关于旨在国际理解、国际协作、国际教育与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教育建议》。
1994年10月该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了"和平文化"概念,直指教育应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信仰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吸纳精神的地球市民。
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指出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加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亦提出培养的学生能“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着增强”。
关于礼仪,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礼”的重要。
五、课程目标
六、课程内容
初步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内涵,中西文化对比,中西礼仪的文化特点、内容。
外教课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课上由外教介绍西方文化,同时带领学生进行中西方礼仪文化对比,对比的目的不是一比高低,而是中西文化相互借鉴和学习,把彼此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嫁接在一起,最终达到融合平衡。
具体内容如下。
1、
七、课程实施
1.总体情况
任课教师情况:JamesKing52岁,美国国籍,擅长西方文化教学。
该课程分别在六、七、八年级每班每周一课时利用外教课时间予以实施。
通过对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将国际理解教育落实到外教课堂教育的每个环节之中。
教学内容,由学校外语教师与课程任课教师/外教商定话题,任课教师负责具体内容的准备。
外教提前超周提供教学课时计划及相关视频、PPT等教学用资料,中方教师对教学计划进行审阅,就话题具体内容、语言难度、活动安排等提出修改意见。
每节国际理解教育课有至少一名中方教师作为助教听课,负责课堂纪律,对外教所讲学生听不懂的,给以必要的解释和适当的帮助;课后,对该节课的亮点及需改进的地方与外教进行沟通,共商改进意见。
中方教师定期汇总听课意见,与外教开展教研活动,讨论课程的落实情况,内容、进度等,以便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科学推进
为使课程科学而有效地进行,课程参与教师以行动研究法(ActionResearch),对该课程进行课题实验,边实践,边研究;课题预期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中国意识、礼仪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及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课题初期、终期对学生进行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调查,同时进行前测、后测,对实验期的前后测成绩、试卷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保存,为终期结题提供数据比较。
3.时段安排
2016.9—2017.1主要进行摸索、实践、调整,三个年级话题相同,语言难度、梯度不同;内容深度、广度不同。
2017.2—2017.6完善六、七年级已用材料。
摸索、实践、调整八年级学习内容。
2017—2018学年度完善各年级已用材料,基本形成校本课程体系。
八、课程管理与评价
1.课程小组及职责
课程总负责:邱克稳校长,负责确定课程方向、审议课程方案。
教务处何馥主任负责制定课时计划,确保课程落实。
课程参与教师:李辉、周金苓、徐艳华、韩伟丽、卢英、孙学琴、杜杨、胡娟、仝微、王玲琴、李媛、赵娜、李建、张燕、李汝玲、穆蕊(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11人),在校长、主任领导下负责话题的具体确定,审阅JamesKing的教案及其所提供的教学资料,并提出改进意见;且作为中方教师负责听国际理解教育/外教课,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外教沟通、交换意见,关注该课程进展情况、定期汇总课程改进意见,讨论微调方案等。
2.课程评价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课堂活动情况、听课是否认真、积极思考质疑、团队合作意识等)进行现场评价,以小组加分的形式进行。
以形成性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点滴进步、成功体验。
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对课程及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助教进课堂听课,每月以年级为单位汇总各年级中方教师的听课反馈意见,对该课程任课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由项目教师与任课教师沟通、反馈。
编制关于跨文化能力的问卷,同时进行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前测、后测。
分别在项目初期、终期对参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以实验研究的方式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进行比较,关注其发展变化,得出科学结论。
聘请校外课程专家对课程进行指导和评价。
听取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委派的专家组(上海浦东教育中心)对该课程的中期、终期评价和指导意见,及时调整方案,逐渐完善课程体系。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