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思想与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江西南丰傩舞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江西南丰傩舞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三、南丰傩舞的传承与创新
1、强化教育传承: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南丰傩 舞,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形成从儿童到成人的完整教育传 承体系。
2、创新传承方式:运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 使傩舞的传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口传身授,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和体验。
现状分析
1、文化形态丰富: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民间体育、传统武术、民 俗体育等多种文化形态,如赛龙舟、舞龙舞狮、太极拳等。这些文化形态具有 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2、传承方式多样: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家族传承、 师徒传承、社区传承等。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传承 方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3、传承与推广:在教育系统中,应将少数民族的民俗体育文化纳入课程体系, 让年轻一代了解并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此外,通过举办民俗体育活动、创建 民俗体育旅游线路等方式,将少数民族的民俗体育文化推向更广泛的群众中, 使其在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承与推广。
4、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与其他国家和 地区的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交流和分享。举办国际民俗体育赛事、研讨会等活动, 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同时,应积极引进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 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4、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 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保护与传承水平。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其中,我 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具有深远 的意义。本次演示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 育文化的保护。

江西民俗体育课程开发的作用与意义

江西民俗体育课程开发的作用与意义
代 的作用。 2 民俗体 育课 程开发 , 以提高我省体 育教师的素质 可 教育改革给中国学校体育带来了前所 未有 的大好局面。特 别是近几年 ,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和体育课程改革 的深入 , 中小 学体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 。 0 5 月 , 省教研室发出“ 20 年5 江西 关于 征集江西省体育学科义务 教育课改实验成果的通知 ”通知指出 , 这 是为广大教师创造 出一 条“ 边学 习、 边实验 、 边研究 、 总结 、 边 边 推广” 的新路子 , 力搞 好我省体育学科 的新课程实验 工作 。 努 通 知一发 出, 便得到 全省体育教师的响应 , 并以不同的形式参加
主要有教学活动、 班团队活动 、 课外活动和校 内外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的的特 色体育活动 。随着 民俗体育课程不断 引进中小学 ,会使更多 的学生 了解民俗体 育文化 、喜欢民俗体
育,可见民俗体育课程开发对传承江西民俗体育文化有不可替
体育课 程的教改活动 。从20 年申报 的江西教育科学体育教改 05
课题就可以看出 。 申报的课题有“ 如 江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 征研究 ” “ 、 江西 省大 学生 体质健 康状 况 的动态分 析 与对策 研
课程开发与利用方面 ,特别 是将 民俗体育引进 中小学课堂的研 究更是少见 。 针对这一现象 , 我们有必要对 民俗体育课程开发 的
究”“ 、新课标 下体 育教 学方法的创新”“ 乐体 育与幼儿健康 ” 、快
等。 民族民俗体育课 程开发方面也有“ 在 建立 I 西省中小学 民族
作用与意义进行阐述, 以推动我省体育课改的发展。
1 民俗体育课程开发。 对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 义
传统体 育风格教育系统 的研究 ”“ 舞改造成傩操 、 、把傩 傩棍 、 傩

景德镇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景德镇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景德镇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曹曦东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5期摘要:景德镇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通过对其民俗体育的调查,查找它在目前的传承中遇到了困境,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景德镇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德镇;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对策1.景德镇民俗体育存在的沃土景德镇自古是以农耕为主,种田种地经营山林,后来逐渐形成“摘叶为茗,伐褚为纸,坯土为器”,“富则为商,巧则为工”,茶瓷互利,农工商并举的独特经济格局,生产形式也从单农耕逐步转向半农耕、务工和经商,而且由于茶瓷生产的发展和经营贸易的扩大,从事陶业手工业、运输业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加。

从事陶业的人员主要集中于景德镇东河流域和南河沿岸。

从事运输的人员则是昌江、东河、北河、南河、西河沿岸的业船者和古驿道、浙徽赣大道、徽饶古道的陆路运输者,他们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周而复始地承担着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瓷、茶产品运输的进进出出,构成一幅“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繁华画图,记录着“车轮吱吱车夫泪,霜随烈日形神枯”的不尽辛酸。

2.景德镇民俗体育的分类及形式2.1节庆类2.1.1舞龙景德镇市浮梁县的龙灯制做比较讲究,常见的有纸龙、绸龙和草龙。

西乡三龙一带主要扎草龙,一般用一节或多节连接而成,上扬香火,乡土气息特浓。

而浮北、浮东一带,古代主要扎纸龙,龙头以竹留扎成骨架.再棚上彩纸,装扮成马脸、鹿角,两须宛如飘带。

龙身由许多节竹篓组成.一般年份为十二节.闰年则为十三节,最后面用放扎成一条龙尾巴,外敷白纸,龙鳞有用金箔或银箔剪贴,也有用彩笔绘制的。

身内有灯座,插蜡烛.下有柄,人持柄而舞。

如今也有的在龙身上敷盖红、黄金丝绒,更显出豪华气派。

舞龙时一人持龙头.其他人持龙身龙尾,还有一人持彩球引龙,称为“龙戏珠”。

在欢乐的锣鼓声中.巨龙左右翻卷.蜿蜒腾挪,忽而腾空,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如破浪人海.再加上旁观者的喝彩声.锣鼓声、鞭炮声、舞龙人的吆喝声,热烈奔故,显示出一种翻江倒海的磅磅气势。

江西高校开展民俗民间体育的现状剖析及发展策略

江西高校开展民俗民间体育的现状剖析及发展策略

套路刀 、 、 、 , 枪 棍 剑 受教 学 时数和 学生 素质 的影 响部 分学 校
器械也都 只学一个长器械和一个短 器械 , 从某种 程度上 也降 低 了毕业生 的质量 。 3 民俗类项 目在选修课中 内容倒是 比较丰 富, ) 比较集 中 的如 : 风筝 、 歌 、 秧 空竹 、 舞龙 舞狮 、 球 、 毽 龙舟 等 。近 年 由于
a d c l v t n o ain l p rt o s e gh n c l r l d n i fa h i he e w r n s f t v l e n u t ai fn t a s i t n t e ut a e t y o eg tn d a a e e so s a u . i o o i t r u i t i Ke r s ol g sa d u i e s is ok s o s r s n i ai n a ay i ;d v lp n tae y y wo d :c l e n n v ri e ;fl p r ;p e e ts u t n l s e t t t o s e eo me tsrt g
1 22 问卷 调 查 法 ..
试, 学生没有一 点武术 基础 , 因而 武术 专修 的学 生基 础也 越
来越差 , 所学 的东西也不 多 , 主要是 国际长拳 、 太极 拳和 国际
对江西省 没有体 育专业 的高 校体 育部 民族传 统体 育专
业 的教师进行 了问卷调查 。
1 2 3 访 谈 法 ..
对江西省 高校体 育专业 民族 传统 方 向教 师 和教学 院 长 以及 相关人 员进行 电话访谈和面谈 。
12 4 数 理 统 计 法 ..
健 身气功 的推广 , 在高 校也 有较 广 的开 展 , 而且 作 为公共 选 修课 比较受广大学生 的支持 , 同时武术类 内容设 置也逐 渐趋 向单项 内容 系列化 , 某些传统武术项 目也列为单 独一 门选项

民俗体育的发展规律研究

民俗体育的发展规律研究

民俗体育的发展规律研究胡娟对龙舟竞渡进行了调查研究,探索了民俗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民俗体育的流变》一文中,对民俗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的路径和形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民俗体育的发展途径和特点。

作者经过研究指出,早期人类崇拜和敬畏神灵,通过祭祀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敬畏之情,人们在祭祀节日参与民俗活动,后来这种集体活动开始具有了竞赛性质,逐渐演变出了民俗体育。

文中还认为,民俗体育活动会因地域、历史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现在活动的仪式和内容上,不过,这些仪式和内容的差异并不会对相同民俗体育的统一产生影响。

民俗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是将当地人们的兴趣及日常的生活要素带进了民俗体育活动中,随着一年又一年的开展,使得民俗体育活动成为了当地的独特传统活动。

不同地区的生活要素不同,传统和地区风俗的相互融合,并在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引导下,产生了不同的民俗体育活动,所以,民俗体育活动差异性的来源主要是不同地区的生活要素,但不同的活动又能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念,与民俗文化保持一致。

作者对龙舟竞渡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民俗体育活动在社会上的认同并不会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参与热情有所促进,反过来也是一样,而民俗体育活动现在的发展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与现代体育融合、竞赛表演以及民间的自发形式。

但是民俗体育活动要能继续发展下去,必须依靠合理的传承方式和体系,并且人们从心理上有必须要把民俗体育活动传承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认为民俗体育活动能够在现代社会一直保留下来,必须要正确认识民俗文化的由来和渊源,并且民俗文化的内涵还要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互融合才能传承民俗文化。

我国专家、学者对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研究甚少,而胡娟的研究为民俗文化发展的深入研究起了一个带头作用。

在对每一项民俗体育活动进行研究时,不仅要从社会的角度去分析其产生、发展的规律,同时还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只有将其产生、发展规律研究清楚,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才会变得有可能。

论江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格”

论江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格”
王 俊 奇
W ANG J n q u —i
摘 要 : 化性 格 以历 史地 理 为载 体 和 基 础 , 文 因此 一 个地 区 的 民族 传 统 体 育 的形 成 和 发
展 与其 文化 性 格 有 密切 关 系 。本 文 从 人 文地 理 的 角度 , 以 江 西 为 例 对 汉 民族 传 统 体 并
育 的 文化 性 格 进 行探 讨 。 江 西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是 以 中原 汉 民 族 文 化 为 主 体 , 要 与 昊 、 主 越 、 有 渊 源 关 系, 多 元 文化 交汇 形 成 的 具有 赣 文 化 特 色的 汉 民族 传 统 体 育 。 楚 是
关键 词 :江 西 ; 族 ; 族传 统 体 育 ; 汉 民 文化 性 恪
to lc lur n m i lnd, i na u t e i d—a whih i m anl ea e O t ut r s o n intW u, c s i y r lt d t he c lu e fa ce Yuea nd Chu, n s f r e i t e o ulic t e t ha a t rs i n c lu e a d i o m d by a m x ur fm t— u1ur s wih c r c e itc Ga ut r .
理 气 候 不 同 、 想 观 念 不 同 、 文 历 史不 同 、 人处 世 不 同 , 思 人 为
p p rdsu s st ec l rl e t rso n ’ta io a n t n ls o t ,a igja g i a e i se h ut a fau e fHa s rdt n l ai a p rs tkn n x c u i o i
Pr vn e a n e a p e Th r dto a n t n l p rs i in x s b s d O n ’n — o i c s a x m l. e t a iin 1 a i a o t n j a g ii a e n Ha s a o s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字门拳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字门拳为例
i f 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d o c u m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s o c i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l o g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 o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me t h o d s .I t a l s o
门 拳 的起 源 、 技 术 特 点 等 进 行 分析 , 并 对 江 西 字 门拳 的传 承 与发 展 中 遇 到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进 行 探 讨 , 以 引 起 人 们 对 民俗 体 育 这 一 重 要 的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保 护 与传 承 的 关 注 。为 其 他 地 区 民俗 体 育 的保 护 及 民俗 体 育 文 化 环 境 的营 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字 门拳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 : 民俗 体 育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p r o b l e ms a n 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i n t h e i n h e i r t a n c e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J i a n g i Z i me n ma ti r a l a t r ,i n
o r d e r t o a t t r a c t p e o p l e S a U e n t i o n t o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i n h e i r t a n c e o f t h e f o l k s p o t — r — — — —a l l i mp o r t a n t i n t a n g i b l e c u l t u r a l h e it r a g e ,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f o l k s p o t r s i n o t h e r a r e a s .

对江西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对江西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第1 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1月
体 育科 学研 究
S p o ts r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Vo 1 . 1 7, N o . 6 NO V . , 2 01 3
对 江 西 民俗 体 育旅 游 资 源 开发 的 思考
g x i p r o v i n c e,a n d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ma i n p r o b l e ms e x i s t i n g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f o l k s p o r t s t o u r i s m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Re s e a r c h
C h i n a g t o u i r s m a n d s p o r t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h a s b e e n p o s i t i v e l y d e v e l o p i n g a n d u t i l i z i n g t h e t o u i r s m r e s o u r c e s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r e s o u r c e s i n f o l k s p o ts r t o u r i s m i s t h e ma i n c o n t e n t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以江西永新盾牌舞为例

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以江西永新盾牌舞为例

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以江西永新盾牌舞为例郎勇春;周美芳;程其练;李伟艳
【期刊名称】《体育学刊》
【年(卷),期】2009(016)012
【摘要】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在民俗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认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显著变化体现在4方面:参与人员的身份变异;宗族崇拜的削弱;活动指向的功利化;传播方式的立体化.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发生流变的原因:一是文化语境的变化.体现在意义系统的匮乏、价值系统的偏离、交流系统的瓦解;二是社会语境的变化,体现在民俗体育参加者的个人背景复杂化、"表演"场合的政治化.
【总页数】5页(P96-100)
【作者】郎勇春;周美芳;程其练;李伟艳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
【相关文献】
1.江西永新盾牌舞传入时间和源流考证 [J], 邓建勇
2.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以江西永新盾牌舞为例 [J], 万娜
3.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看江西永新盾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J], 周维萍
4.江西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分析 [J], 胡菲菲;郭园
5.江西永新盾牌舞音乐文化分析 [J], 胡菲菲;郭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开发的理性思考

江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开发的理性思考

二、旅游资源与民俗体育文化资 源的融合
1、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 的融合开发中,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至关重要。江西省的自然景观和人 文景观都十分丰富,为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 源的融合策略
2、丰富历史名人的文化体验活动。应设计一系列以历史名人为主题的文化体 验活动,如文化讲座、历史剧目表演、传统手工艺体验等,使游客能够更深入 地了解和体验到江西的历史文化。
3、提升历史名人的旅游配套设施。应提升与历史名人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 如旅游咨询服务、历史文化导览设施等,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研究历史名人资源开发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以实现江西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和提升。我们也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 产,以确保这些宝贵的资源能够永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并继续为江西的发展 做出贡献。
谢谢观看
(1)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应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 发展规划,并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
(2)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利用江西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民俗 体育体验游、文化节庆活动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3)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专业的民俗体育文化和旅游人才,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民俗体育文 化与旅游的高质量融合。
一、江西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概述
江西作为中国的一个文化大省,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如龙舟、 舞龙、舞狮、象棋、花鼓戏等,其中许多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民俗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如龙舟运动所体现 的龙文化,以及舞龙、舞狮所体现的狮子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发展

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发展

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发展
王俊奇;刘国华
【期刊名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20)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江西民俗体育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特征.江西民俗体育大多表现祈禳、消灾和祈望生活平安的美好愿望.江西民俗体育的形成主要与多水域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赣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民俗体育表现了健康向上,追求娱乐、喜应的文化特点.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王俊奇;刘国华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师范学院体育系,江西,上饶,334000;江西上饶师范学院体育系,江西,上饶,3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以江西永新盾牌舞为例 [J], 郎勇春;周美芳;程其练;李伟艳
2.我国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现代性生存——以江西中村和广西平村为例 [J], 何平香;郑国华;吴玉华;廖上兰;李华兰;韩瑞芳;张小乐;李博
3.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现代发展 [J], 李磊
4.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探讨 [J], 曾怡; 李国印
5.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思考 [J], 平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西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变迁

江西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变迁

江西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变迁作者:齐皓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30期齐皓(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 333001)【摘要】当前,体育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体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江西是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民俗体育是一种生活文化,又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体育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江西体育民俗的研究概况、发展现状、流变规律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实行江西体育民俗文化发展情况,并对江西体育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变迁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江西;体育;民俗;文化;遗产基金项目:此文为江西省体育局课题“一个“非遗”的视角:江西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变迁与当代转型”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齐皓(1971—),男,安徽安庆人,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硕士,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陶瓷艺术设计。

当前,体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体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江西是体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民俗体育是一种生活文化,既体现社会民众的生活需求;又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1 体育民俗文化体育民俗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休闲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程式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

体育民俗是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又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民俗体育也是民间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民俗的主要特点:1)体育民俗具有集体性,它存在于一定的民众群体之中,民众既是体育民俗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又是民俗体育的传承者。

2)体育民俗具有生活性,它是一种生活文化,依托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休闲、运动等)所传承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文化,体育民俗是现代民众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江西省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与分析

江西省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与分析

江西省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与分析作者:孟祥云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01期摘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协调发展,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及深远价值。

基于此,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江西省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通过开展频度、认同性、组织力量、现代竞技体育、区域经济以及理论研究这几个层面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推动该省农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1(a)-0196-02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然而在我国农村中体育的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江西省农村人口数量约有2208.85万,占据省人口总比重的48.8%。

全省以汉民族为主体,包括38个民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先后有近12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在健身、健心方面的功能丝毫不亚于现代体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具备现代体育所缺乏的优越性。

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并未得到长足发展,为了究其原因,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一系列的相关工作,深入研究了江西省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以期探索出一套适于在我省农村推广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及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1 江西省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研究1.1 民族传统体育开展频度低通过调查发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我省农村的开展频度非常低,若制定一个开展标准,以每年开展10次为一个标准,不难发现,此标准并不高,然而在我省农村中达到此项标准的比例还不到10%,通过这一数据说明民族传统体育并非农村人民日常活动内容。

这种情况极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而且立足于整体层面来看,多数受访对象即便参与此项活动时,也是处于一个散乱无序的局面中。

江西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变迁

江西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变迁
揖关键词铱江西曰体育曰民俗曰文化曰遗产
当前袁体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体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 点遥 江西是体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野富矿区冶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视角来看袁民俗体育是一种生活文化袁既体现社会民众的生活需求曰 又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尧经济的发展遥
1 体育民俗文化
体育民俗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袁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袁并融 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渊如节日尧礼仪尧休闲等冤之中的 一种集体性尧模式化尧传统性尧生活化尧程式化的体育活动袁它既是一种 体育文化袁也是一种生活文化遥 体育民俗是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袁 而民俗又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袁所以袁民俗体育也是民间体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遥 体育民俗的主要特点院
近年袁在江西快速崛起中袁江西东部大部分城镇经济保持飞速发 展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应也得到快速发展遥近年随着渊下转第 41 页冤
淫基金项目院此文为江西省体育局课题野一个野非遗冶的视角院江西体育民俗文化的传承变迁与当代转型冶研究成果之一遥 作者简介院齐皓渊1971要冤袁男袁安徽安庆人袁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硕士袁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袁副教授袁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尧陶瓷艺术设计遥
3冤无论哪个民族的民俗体育袁在其形成过程中都无一不受地理环 境的直接影响遥 为进一步了解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袁对 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地理环境因素进行了探讨遥 研究认为院江西封闭尧 边缘的地理环境袁造成了江西民俗体育文化自我意识尧缺少开放性曰另 一方面袁江西历史上与三苗尧荆楚尧吴越有紧密关系袁则又使江西民俗 体育文化表现出固守正统的向心性和主流性袁并朝向多元融合方向发 展遥
1冤体育民俗具有集体性袁它存在于一定的民众群体之中袁民众既 是体育民俗的创造者和享用者袁又是民俗体育的传承者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江西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之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江西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之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江西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之研究张斌;方斌【摘要】Facing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culture,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which has faming color has been seriously harmed and even extricated.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brings vitality for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In practical work,we should keep a balance between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way,with dynamic protection,we can promote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while maintaining its original features to acqui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入侵,我国具有农耕色彩的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消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为传统体育文化带来了生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到通过动态的保护促进传统体育在保持原本面目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

【期刊名称】《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传统体育;保护;可持续发展【作者】张斌;方斌【作者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传统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色彩。

新语境下的民俗体育文化发展

新语境下的民俗体育文化发展

新语境下的民俗体育文化发展
饶永辉;郎勇春;李伟艳
【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43)006
【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等新的语境下,有着浓郁乡土情结的民俗体育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契机,而民俗体育的发展又是新的文化语境形成的现实需要.在新语境下应通过把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放在首位,对民俗体育传承人要准确把握;民俗体育产业化要适度并本着"人无我有"的原则进行;有意识地扩展民俗体育文化空间等策略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总页数】6页(P101-106)
【作者】饶永辉;郎勇春;李伟艳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4
【相关文献】
1.自媒体语境下摄影的新表征与发展 [J], 孟景
2.\"双一流\"语境下中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对策 [J], 胡智锋
3.试论新国标语境下的俄语专业教师发展 [J], 黄东晶
4.新社交语境下徽文化产品设计的发展对策探究 [J], 康英
5.新社交语境下徽文化产品设计的发展对策探究 [J], 康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和合思想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启示

和合思想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启示

和合思想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启示
孟峰年;陈青
【期刊名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043)001
【摘要】指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在应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时要树立和合意识,遵循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和合原理,在融突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总页数】4页(P110-113)
【作者】孟峰年;陈青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05
【相关文献】
1.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杂谈 [J], 杨海庆
2.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J], 汪全先;商汝松;李乃琼
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杨芬
4.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杂谈 [J], 杨海庆;
5.澳门文化发展特色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J], 徐罗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 见 ,和 而 不 同思 想 在 中 国 很 早 就 出现 了 ,并且 从现在 的中 国大文 化 中可看
出很 多 文 化 中都 秉 承和 沿 袭 着这 种 思 想 ,
中 国体 育文 化 也不例 外 , 民俗 体 育文化 就
多彩 ,各 有不 同,其 中 以江 西 舞龙颇 具 特
色 ,分为 板凳 龙 、稻草 龙 、竹龙 、纸 龙 和
10 5
钐 21年1月总第3 期 01 2 1
大 众 体 育
“ 和而 不 同"思想 与江 西民俗体育 文化 的发展研 究
杨 伟 华
( 东交通 大学 ,江 西 华 南昌 30 1 ) 303

要 : 和 而不 同 ”思 想是 中 国传 统文化 中 内涵 丰 富 的遗 产 ,蕴 涵 于经 济 、政 治和 文化 等社 会 各个 层面 ,在 重视 “
种 数量 和分 布 ,是我们 文 化发 展 的基础
火土 , 水和火 代表 着水 灾 、 灾和吉 祥等 。 旱 回族 ) 、跳 火 绳 ( 彝族 ) 中 国象 棋 、花 另外 ,江 西 的赛 龙舟 也各 具特色 ,大小 不 、 想 理念 将 是江 西 民俗 体 育未来 发 展的 主要 ( 式跳 绳 ( 回族 ) 、投 绣 球 ( 族 ) 壮 、武 术 、 思想。 舟首 除 了有龙 头型 的 , 出现过 虎头 、 还 射箭 ( 古族 ) 蒙 、抢 花 炮 ( 族 ) 壮 、气 功 、 鸭头 、鸟 头等 各种 类 型的舟 首 ; 民俗 体 育
“ 而 不 同 ”的 思 想 理 念 融 合 了全 球 化 , 和
子 主张 ,任 何事 物之 间都 有 同异 ,保持 自
育项 目也 各有 差 别 , 有舞 龙 灯 、放 风 筝 、
从 中 国曾经 的计划 经济 制 度到 以计划 经济 为 主 ,市场经 济 为辅 的经 济制度 ;从 中国 共产 党领 导 的多 党合作 和政 治 协商 制度和 邓 小平 的 “ 国两制 ”等 方面 来看 , 中国 一 无 不是 把 “ 而不 同 ”的思想 发挥 得淋 漓 和 尽 致 。但全 球化 带来 的影 响给 中国传 统民 俗 体 育 却 带 来 了 不 小 的 冲 击 。 以江 西 为
动作 、和 谐集 体 、和谐 音 乐是完 成 舞龙 的 关键 。但 舞龙 又不 是完 全 一种动 作 、完全

体 育 的形式 出现 的 民俗体 育课 程 ;在各 个 大 大小 小 的村落 中 , 民俗 形 式的体 育活 动 也越 来越 少 ;当地政 府 不合 理不 科学 的对 待 民俗体 育的保 护和 挖掘 ,这 一 切都 给我 们 未来 传承 本 民族 的传统 文化 的 使命提 出 了挑 战, 因此笔 者认 为 “ 和而 不 同 ”的思
关键 词 :和而 不 同; 民俗体 育 ;发展 ;江 西
中图分类号 :G 5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5X (0 1 2 10 0 64 1 1 2 1 )1- 5 — 2
1 前
言 论 :“ 而不和” 。对 “ 而不 同” 的 思想 进 一 步 和
个 步 调 、 完 全 一 种 音 乐 和 完 全 一 种 颜
97 ,其 中汉 民族 的项 目有 3 1 ,其 7种 0种 他 5 个 民族 的 体 育 多 达 66种 。这 样 的 5 7

色 ,在颜 色 的搭 配上 ,也 是非 常讲 究 ,基 本 以红 、 、 黄 白为主 色 , 中尤 其重视 “ 其 黄 色 ” 而 且 以龙 的 5 颜 色来 代 表 金 木 水 , 种
和保 护 挖掘 民俗 体 育 的背 景下 ,“ 而 不 同 ”的思 想深 入其 中。文 章通 过文 献 资料 法 、逻 辑分 析 法来 阐述 “ 而 不 和 和 同 ”的 思想对 江西 民俗 体 育的发 展起 到至 关重 要 的作用 ,为 江西 民俗 体育 的蓬 勃发 展提 供 了理论 依据 。
身的特 点和 个性 。并 且在 最后 的 统一体 当 荡秋千 、竞 龙舟 、踏春 、划 旱船 、重 阳登 中发 挥 会 自身 的 个 性 , 而避 免 盲 目趋 同 高和 除夕 舞傩 等 。

致。
31 物质层面上的和而不 同 .
江 西 的 民 俗 体 育 项 目丰 富 多 彩 ,而 每 一 个 项 目所 涉 及 的 民俗 器 物 也 是 多 姿

的庞 大 资源 系 统 ,例 如 ,毽球 、耍 中幡
例 ,在 各大 中 小学 的学校 体育 课程 中 ,都
充 斥着 西方 文化 的影 响 ,很少 看 到 以学校
是 个 很 好 的 例 子 , 中 国 是 一 个 多 民族 国
家 ,每个 民族每 个地 域都 有 自己的风俗 和 习惯 。我 国的 民族传 统体 育 项 目种 类 多达
布龙 等 。江 西人 舞龙 必须将 究和 谐 ,和谐
3 江西 民俗体 育文化 中和而 不 同思想的体现
2 世 纪 ,全 球 化 己不 仅 仅 限于 对 经 升 华 ,孔 子 认 为 ,“ ”是 不 同 的事 物 以 1 和
济 的影响 ,并 一 点点地 向政 治与 文化 领域 和谐 的状 态 存在 ,但彼 此之 间各 个方 面 又 民俗 体 育 文 化 因为 地 域 不 同而 不 同 , 迈进 。拥 有五 千 多年文 化底 蕴 的 中国 ,全 有 不 同。“ ”是 指事 物 双 方 发展 的方 向 在 江 西 ,因为 受到江 西 的历 史地 理位 置 的 同 球化 发 展给 中华 传统 民族 文化 以巨大 的冲 和 趋 势保持 一致 ,彼 此之 间相 互 叠加 ,最 影响 ,文 化渊 源受 到吴 、 楚、越 文化 的影 击 , 但 中 国 却 很 好 地 融合 了 全 球 化 , 以 后 失 事物 之 间彼 此相 同,和 谐 统一 。孔 响颇深 ,民俗体 育文化 多种 多样 , 民俗 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