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研究进展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Flowering Rush)是一种由欧洲引入北美和亚洲的水生植物。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沼泽和池塘等水体中。
少花蒺藜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在入侵地区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优势:少花蒺藜草的生长速度快,可以迅速占领并取代当地水生植物。
它的根系庞大且粗壮,可以形成密集的地下茎和充满水分的气管,使其可以适应各种水深和水质条件。
一旦少花蒺藜草入侵,会对当地植物社群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并且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 水体富营养化:少花蒺藜草的大量生长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它的繁殖方式可以快速产生大量的幼苗,并且能够通过充实气孔从水中吸取氧气和养分。
这不仅降低了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还会加速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质下降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紊乱。
3. 影响水利工程和渔业:少花蒺藜草的大规模生长会对水利工程和渔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它的根系向下生长并渗透入土壤,会破坏堤防和渠道的结构稳定性。
而且,少花蒺藜草繁茂的水下茎和叶片也会影响水的流动,导致水体淤堵和水位升高,进而影响渔业的正常运作。
为了防控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少花蒺藜草和其他外来入侵生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大家避免引入和传播这些有害物种。
2. 提供科学管理:加强对已经入侵地区的监测和管理。
要建立监测体系,定期调查入侵程度和分布范围,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
3. 机械控制:人工除草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控制措施。
可以使用机械设备(如铲除、剪刈、收割等)来清除少花蒺藜草,减少其数量。
4. 生物控制:通过引入天敌或寄生物来控制少花蒺藜草的生长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天然的寄生虫或鱼类来控制其繁殖和生长。
5. 化学控制:在严重入侵地区可以考虑使用草甘膦等有效的除草剂进行防控,但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对水体和其他生物造成污染和危害。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是一类从外国进入我国的植物,对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有重大影响。
少花蒺藜草与水生植物竞争资源,出现较大的碳汇。
而且,它还会抑制本地物种的增长,降低植被的多样性。
严重的话可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显著降低和森林的损失,并影响环境的稳定性。
首先,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及其相关活动的监管,严禁将少花蒺藜草移植到非原生地区,禁止少花蒺藜草跨省交易和滥种的行为。
其次,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比如伐木、改湿修剪、热蒸气处理、植物抑制剂等。
另外,还可以使用精心设计的生物防治技术,如自然入侵性生物。
此外,还要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同时,应当严格实施法律法规,对对违规采取措施,加大打击力度,以保护本地植物群落结构。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已经逐渐受到重视。
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是保护本地植物的有效办法。
应当加强监管,使用有效控制措施,并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严格实施法律法规,才能保护本地植物群落结构,并有效遏制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破坏。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少花蒺藜草(学名:Tribulus terrestris)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和亚洲地区。
该植物在中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以其强大的适应性和繁殖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虽然少花蒺藜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药用和园林绿化,但其入侵性特点给生态环境和农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对于少花蒺藜草的危害及其防控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有效措施。
一、少花蒺藜草的危害1.生态环境破坏:少花蒺藜草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能够很快侵占原有的生态环境,挤压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
大量的少花蒺藜草会破坏当地的植被结构,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2.土壤侵蚀:少花蒺藜草的根系茂密,可以牢牢地固定土壤,降低土壤的抗冲击能力,导致土壤侵蚀加剧。
大量的少花蒺藜草挤占了其他植物的空间,使得土壤裸露,容易受到风蚀和水蚀的影响。
3.对农业的影响:少花蒺藜草的种子可以长时间存活,并且非常容易传播。
一旦侵入农田,将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威胁。
少花蒺藜草对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4.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少花蒺藜草的果实具有利刺,对人和动物的足部造成伤害。
而且,少花蒺藜草带有一定的过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群造成过敏反应。
5.其他方面的危害:少花蒺藜草可以通过牲畜的毛发、服装、机械运输和运动车辆等途径进行传播,对城市绿化、交通园林和水土保持等方面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不容忽视,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防止其进一步的扩散。
1.机械防控:及早发现少花蒺藜草的入侵地点,采取机械的方法,如除草机、拔草工具等,对其进行清除,避免其进一步扩散。
2.生物防控:利用其天敌、寄生生物或者病毒等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进行生物防治。
比如引进少花蒺藜草的天敌,进行有效的生物防治。
3.化学防控:可以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针对性的喷洒,达到对少花蒺藜草的控制效果。
但是在使用化学防控时必须注意环保和安全问题,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喷洒时机。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
由于其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少花蒺藜草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入侵物种。
以下将对少花蒺藜草的危害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少花蒺藜草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它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在入侵地区会迅速弥散扩展,抑制原生植物的生长和繁衍。
这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会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少花蒺藜草的种子在水中浮动能力强,易通过水流传播到远离生长地的水域,进一步扩大了其入侵范围。
少花蒺藜草的刺刺人伤畜,对畜牧业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农业方面,它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农业经济带来了损失。
为了防止和控制少花蒺藜草的入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加强对少花蒺藜草的监测和早期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其入侵的踪迹。
加强生境管理,清除和防止其在入侵地生长繁殖条件的形成,如定期清理散落的种子和已生长的植株。
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引进少花蒺藜草的天敌来控制其种群数量。
可以引进一些食草性昆虫、微生物或病毒来消灭少花蒺藜草。
利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控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喷洒适量的除草剂来控制其生长和繁殖,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过大的影响。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公众传达有关少花蒺藜草的危害和防控知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应对少花蒺藜草入侵问题。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是指人为引进或大规模传播至非其原生地区的生物。
这些生物可能通过种子、幼苗、动物、人工运输等途径传播。
少花蒺藜草(Centaurium erythraea Rafn),也叫红花马齿苋,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
少花蒺藜草原产于欧洲地区,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约为20-80厘米。
其茎具有四棱形状,叶子呈卵形。
花期为7-8月份,花朵呈深粉红色,故名少花蒺藜草。
少花蒺藜草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入侵植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占据大片土地,排挤掉其他植物。
其种子囊长达600粒,种子发芽力强,能耐高温、低温和干旱等不利环境的影响。
少花蒺藜草还能通过蔓延地上的根茎和地下的块茎快速生长,形成密集的地上茂密丛和地下块茎,从而形成极难清除的种群。
少花蒺藜草的大面积侵入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还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少花蒺藜草能够占据大片土地,降低牧草生产效益,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少花蒺藜草还能够破坏水土保持,使得土地流失更为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加显著。
针对少花蒺藜草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控制三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手工拔除、覆盖、修筑岸坡和沟渠等。
手工拔除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清除密集生长的植物。
但是由于少花蒺藜草生长速度快,种子和块茎遍布整个草地,手工拔除比较费时费力,不便于大规模实施。
覆盖法在土地上铺设石子、塑料薄膜等材料,遮挡光线,使得少花蒺藜草难以生长。
修筑岸坡和沟渠能够有效控制洪水、土石流等灾害,从而减少少花蒺藜草的生长机会。
化学方法:包括喷洒、撒播和土施等方法。
喷洒法是通过喷洒除草剂,让其通过吸收毒素而死亡。
撒播法是将杀草剂撒在土壤上,通过地下根系的吸收杀死少花蒺藜草。
土施法是将药剂注入土中,通过根系吸收毒素,杀死少花蒺藜草。
但是由于除草剂可能对农田产生负面影响,且药物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化学方法需要谨慎使用。
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学名的考证
s a n d b u r ,n a me s s o u r c e s ,s i mi l a r i t i e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t h e s e n a me s .Ba s e d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a u t h o r f i n d s t h i s p l a n t wh i c h i s i n v a d i n g n o r t h e r n Ch i n a h a s 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 n a me s .Bu t i n f a c t ,t h e t h r e e n a me s r e f e r t o
B e n t h . E 8 1 ; 疏 花蒺 藜 草 C . p a u c i f l o r u s B e n t h . [ 9 - 1 0  ̄ ; 光梗蒺 藜 草 C . c a l y c u l a t u s C a v a n . E l 1 ] ; 光梗 蒺 藜 草 C . i n c e r t u s M. A. C u r t i s  ̄ j , 蒺藜 草 C . c a l y c u l a t a C a v a n . ㈣ 等。 这 些名 称较 为混 乱 , 也 不 利 于 学 术 交 流和 统 一 开展 调查 、 防除行 动 , 为此 有 必 要对 其 进 行 考 证 , 探 求几个 名称 的来 源 和 应用 范 围及 相关 行 业 , 找 出应 用较 为普遍 、 易被 多数学 者接受 、 普 通 民众用 得较 广 的 中文名 称和拉 丁学 名 。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a v o i d m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 ,i t i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c l e a r s e v e r a l n a me s a b o u t a n i n v a s i v e p l a n t , f i e l d
彰武县草原入侵少花蒺藜草综合防治试验效果观察
样方序号 5 月2 7 日6 月u 日 6 月 日 7 月9日 7 月 日 8 月6 日 合 计
1 2 3 3 4 7 3 9 1 2 2 0 9 5 3 8 6 8 7 2 4 5 8 7 6 2 1 0 8 6 3 1 2 2 4 8 6l 2 9 5 4 4 1 8 7 7 4 1 O 1 0 0 0 2 2 7 3 1 7 5 2 5 l 2 0 5 2 4 0
少花蒺藜 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 是草原上外来入侵 的一 种恶 性害草 , 传播途径 主要 以异地 运送 土方 、 干草 、 放牧 、 转 移牲畜等进行传播 。由于少花蒺藜 草繁殖迅速 、 抗逆性强 、 与 其 它牧草争水 、 争肥 , 抑制其 它牧草 生长 , 致使草地 退化 , 牧
2 . 2 少花 蒺藜草 的田间发生动态研 究
积 控 制 和 防 除 少 花 蒺 藜 草 提供 科 学 依 据 和技 术 支 撑 。
1 试 验 区概 况
4 5
平 均
2 2 9
2 . 3 少花蒺藜草物候期 的观察
为便于调查和控制人为扩散危害 面积 , 在彰武县草原监 理站后院草 圃内选 取 8 m ( 2 m×4 m) 试验观测 区 , 选用上年秋 季采收 的成熟蒺藜草籽 ,于 2 0 1 4年 4月 6日进行了条播种 植, 行距 3 0 e a。在 自然条件下 , r 蒺藜草长 出 2 - 3片真叶时定
试 验 研 究
彰 武县 草原入 侵 少花蒺 藜草 综合 防治试验效果观察
彭 爽 , 张 成 才
( 1 . 辽宁省彰武县草原监理站 ,辽宁 彰武 1 2 3 2 0 0;2 . 辽宁省阜 蒙县草原监理站 ,辽宁 阜蒙 1 2 3 1 9 9)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少花蒺藜草(Centaurium erythraea Rafn.)原产于欧亚大陆,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广泛分布于草原、草甸、河堤、道路边沟等生境中。
由于其药用价值,在欧洲和亚洲被广泛采集和利用。
然而,随着人类交通和贸易活动的扩大,少花蒺藜草已成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异地入侵生物,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经济问题。
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优势: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快速生长、繁殖能力极强的植物,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它会通过抢占水分、养分和光线等资源,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导致当地植物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
2. 生境改变: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少花蒺藜草能够很快在新的生境中建立自己的栖息地,形成致命威胁。
同时它还会影响生境的土壤质量、水文环境和微生物群落,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灾害性的影响。
3. 疫病扩散: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常见的中介宿主,可以像除草剂一样,使农业命脉作物受到病虫害的伤害,进而导致农作物疫病的扩散。
为了有效防控少花蒺藜草的入侵,应采取下列措施:1. 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计划。
首先应对相关地区的入侵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计划。
对于已经出现的少花蒺藜草,要制定专门的防控方案,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控制处理。
2.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
通过对当地环境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少花蒺藜草的新发现,避免其扩散和入侵。
3. 加强防范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少花蒺藜草入侵的危害性和防控措施,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采用物理和化学防除方法。
局部施用非选择性的除草剂可以有效防治少花蒺藜草。
同时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机械除草、人工拉拔等方式进行控制。
5. 开展生物控制和综合防治。
可采用引入天敌、寄主菌等进行生物控制,同时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如采用地被植物、草坪设施等方式,形成复杂的植被环境,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少花蒺藜草抑制作用。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通常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少花蒺藜草(学名:Tribulus terrestris)就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它源自于中亚地区,后来被引入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少花蒺藜草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迅速蔓延,并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对于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少花蒺藜草的特点以及它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的危害。
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强烈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
它的果实带有尖锐的刺,很容易附着在动物的体毛或人们的衣物上,从而传播到新的地方。
一旦少花蒺藜草进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它就会迅速蔓延,形成密集的群落,并且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它的种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甚至几十年,因此很难根除。
少花蒺藜草不仅对草原、荒漠和沙地等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会侵入农田,抢夺养分和水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业产量和质量。
针对少花蒺藜草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
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少花蒺藜草的蔓延。
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引入天敌和病原体来控制少花蒺藜草的种群数量。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如人工除草、覆膜和覆盖等措施来遏制其生长。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不同的防控手段,制定详细和科学的防控方案,并严格执行,以期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和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他们自觉抵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对少花蒺藜草的科学研究,探索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机制,为更有效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少花蒺藜草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加大对防控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少花蒺藜草的大面积生长和传播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其防控工作。
少花蒺藜草的化学防除研究报告
用背 负式手 动喷 雾器 喷雾 ,喷药液 量 3 0 k g / 亩, 地表 以下 。 每 小 区施 药 4 . 5 。空 白对 照 区喷施 相 应 量清 3 . 2 第 二 次施 药 防 除 效 果 幼苗均匀着药 ,提 高防除效果 。
0 个百 分 点 以上 ,精喹 和 第二 次施药 后 1 5 d 对少 花蒺藜 草株 数进行 调 增加最 为 明显 ,均 增加 l
查 ,样框 面积 为 0 . 5 x O . 5 = 0 . 2 5 m 2 ,每 小区随机调 禾灵增加 5 . 9 个 百分 点。初 步确 定为烯禾 啶 、乙 查3 次 ,取其 平均 ,并按下列 公式计算其防除效 氧氟草醚 和精喹 禾灵对 少花蒺藜草成株 期均有较
通 过 第 二 次 施 药
水 。喷药前要清除地表干枯草 ,以利少花蒺藜草 1 5 d 调查 结果表 明,精喹 禾 灵 、烯 禾 啶和 乙草
胺+ 烟嘧磺 隆对少花蒺 藜草 的防效均 明显 好于一 2 . 2 . 3 调查方法 第一次施药前和施药后 1 5 、3 0 d 次施药 效果, 其 中烯禾 啶和 乙氧 氟草醚 防 除效果
果:
好 的防 除效 果 ;咪 唑 乙烟 酸 、烟 嘧磺 隆和 乙草
( 1 )防除效果= 『( 施药前 少花蒺藜草株数一 胺+ 烟嘧磺 隆处理 均低 于第一 次 1 5 d 防除效 果 , 施药 后少花 蒺藜 草株 数 )/ 施药 前少 花蒺藜 草株 其 中咪唑 乙烟酸和烟 嘧磺 隆处理防除效 果较 一次
除草剂 ,为全 省大 面积防除少花蒺藜草提供科学 塑料绳 围起 ,做好标 识。 依据和技术支撑 。 2 . 2 . 2 施 药 方 法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1. 引言1.1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生严重危害的有害植物。
它原产自南美洲,由于其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性广,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入侵植物。
少花蒺藜草以其快速生长和繁殖能力,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大量生长不仅会抢占其他植物生长的空间和养分,还会改变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
在农业方面,少花蒺藜草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它会抢夺农作物的生长空间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
此外,少花蒺藜草还可能传播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为了有效控制少花蒺藜草的传播和扩散,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必须加强对少花蒺藜草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其扩散。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防止少花蒺藜草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此外,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少花蒺藜草的生物特征少花蒺藜草,学名Tribulus terrestris,属于蒺藜科,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有害植物。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20-50厘米。
少花蒺藜草的茎细长,分枝繁密,表面布满刺。
叶片小,卵形或披针形,边缘具锯齿。
花小,黄色,生长在枝端的聚伞花序中。
果实为坚果,具有尖锐的刺,可以轻易附着在动物的皮毛或衣物上,从而帮助其传播。
少花蒺藜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喜欢生长在干燥、瘠薄的土壤中,对光照和温度要求不高,耐旱抗寒能力强。
它繁殖力强,种子能长期存活在土壤中,等待适合的条件发芽生长。
少花蒺藜草的生长周期长,一年可进行多次繁殖,很容易形成种群扩散。
少花蒺藜草具有快速生长、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强等特点,这些生物特征使其成为一种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造成危害的入侵物种。
在防控少花蒺藜草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生物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其扩张。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摘要】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严重危害。
它会竞争土壤养分和水分,导致当地植被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少花蒺藜草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业产量。
为了有效防控少花蒺藜草的扩散,可以采取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措施,包括清除和灭草处理。
监测与治理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和处理少花蒺藜草的扩散。
综合防控策略旨在减少其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尽管少花蒺藜草带来挑战,但通过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其对环境和农业的危害。
【关键词】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危害、防控、生态环境、农业、防控措施、防控技术、监测、治理、综合防控策略、生态农业、挑战。
1. 引言1.1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严重危害的植物。
其快速生长和繁殖能力使其很容易在新环境中扩散,占据土地资源和竞争水分、养分,导致原生植被减少甚至消失,破坏生态平衡。
少花蒺藜草也会影响农田的产量和品质,与农作物竞争养分和生长空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控少花蒺藜草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
通过加强对少花蒺藜草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影响。
综合利用各种防控技术和措施,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对少花蒺藜草的入侵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2. 正文2.1 少花蒺藜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少花蒺藜草具有非常强的生长力和繁殖力,能够迅速扩展种群,大量占据原生植被生长空间,形成一种“绿色沙漠”,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少花蒺藜草的根系发达,会导致土壤结构松散,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少花蒺藜草还会抑制周围植被的生长,减少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少花蒺藜草(scientific name: Tribulus terrestris)又名地黄苜蓿,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起源于欧洲和亚洲地区。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生长在沙质或砾石质土壤中,对土壤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因此在许多地区都成为了一种严重的杂草问题。
少花蒺藜草的快速生长和繁殖能力使其成为了农田、草原、荒地等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有害物种,对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侵占:少花蒺藜草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能够迅速侵占并瓦解土壤,使土壤质量下降。
它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的草丛,严重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导致土地干旱和肥力下降。
2. 对农作物的侵害:少花蒺藜草的刺状果实会扎伤农作物的茎叶,影响其正常生长,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少花蒺藜草还会争夺土壤养分和水分资源,对种植作物产生竞争,导致作物生长发育不良。
3. 生态系统破坏:在草原、荒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中,少花蒺藜草会抢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原生植被,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失衡,影响土壤固定和水源涵养功能。
为了有效防控少花蒺藜草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或病原体,促进少花蒺藜草的天敌在当地自然界中扎根,通过天敌的天然天敌作用或病原体的感染作用来控制少花蒺藜草的生长繁殖,减少其种群数量。
2. 物理防治:采取适当的耕作措施,如深翻土壤、多次犁地、打浅耕等,破坏少花蒺藜草的根系生长环境,避免其生长繁殖。
3. 化学防治:使用对少花蒺藜草有特异杀灭作用的除草剂,喷洒到少花蒺藜草生长部位,使其受到化学物质的损害,从而达到控制数量的目的。
4. 机械防治:使用机械设备,如割草机、除草机等,对少花蒺藜草的生长地进行机械性控制,阻碍其正常生长。
5. 防止扩散:及早发现和及时封锁少花蒺藜草的传播途径,防止其在当地的扩散,遏制其生长趋势。
辽宁省草原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危害与防治调查
三省 交 会地 区 。在 辽宁 省 的分 布 主 要集 中在阜 1 . 1 调查 背景
近 年来 ,随着封 山禁牧 政策 的
新 、锦 州 、朝 阳、铁 岭 以及沈 阳周边地 区 ,在 内 实施 ,加 之 长 时 期缺 乏对 草 原毒 害 草 的防控 意 蒙古 自治 区主要分布在 通辽市科尔 沁区 ,在吉林 识 ,各类毒害草快速繁衍 ,如少花蒺藜草 、醉 马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1 1 - 1 2 【 作 者简 介] 王坤 芳 ( 1 9 8 1 一 ) , 女, 硕士, 主要从 事草原 植
重威 胁 。
物保护工作 。
2 01 3 .1 2
Hale Waihona Puke 膏牧兽医 —_--——————_————一 , r
1 . 2 调查 目的
————■■————■—●——■——— ——●———●——————■—■一
成 了 巨大 的生 态和 经 济 灾难 Ⅲ 。我 国地 域 辽 阔 , 域 已经形成了优势的植物群落,待合适的契机极
气候类 型 多样 ,生态类 型各异 ,适 于多种外来植 有可 能爆发成灾 。为进 一步 了解少花蒺藜草在我
物 的生长 。
省 草原 的分布及危 害情 况 ,为其控制和 防治提供
一
少花蒺藜草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通 过有性繁
定的科学依据 ,2 0 1 2  ̄2 0 1 3 年辽 宁省草 原监理
殖 保持入侵种群 的建立和延续 ,具有 强大 的繁殖 站 对 全 省 多个 县 区 的草 原进 行 了少 花蒺 藜 草 调 能力是其 能够 快速 入侵 的原 因之 一 。主要分布在 查,并提 出了防治策略 。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少花蒺藜草,学名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 King & H. Rob., 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
它在中国南部地区被引入作为固沙植物,但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危害性很强的杂草。
少花蒺藜草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生态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就少花蒺藜草的危害和防控方法进行探讨。
一、少花蒺藜草的危害1、生态系统危害:少花蒺藜草是一种高度繁殖力的植物,它在外来地区很容易适应并生长,快速侵占生态系统,对当地的植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在少花蒺藜草入侵的地区,它会快速扩张,占据原生植被的生长空间,导致当地的生态多样性受到破坏。
2、农业生产危害:少花蒺藜草喜欢生长在田地、草原等农业用地上,它的快速繁殖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死亡。
少花蒺藜草还会对牧草的生长造成竞争,影响牲畜的食物供应。
3、人类健康危害:少花蒺藜草是一种有毒植物,它的花朵、叶子和茎均富含有毒物质,可能对人类和家畜造成伤害。
它还可能成为一些媒介昆虫的栖息地,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1、物理防控:少花蒺藜草的种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因此在除草时需要将全部的植株和根系都彻底清除,并且将其根系在土壤中完全去除。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少花蒺藜草的重新生长和扩散。
2、化学防控:对于大面积的入侵区域,可以采用化学除草的方法来控制少花蒺藜草的生长。
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喷洒,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控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对当地的其他植物和生物造成伤害。
3、生物防控:利用天敌、病原体或者其他对少花蒺藜草有特异性的生物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少花蒺藜草的种群数量。
但生物防控需要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以确保生物控制措施不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平衡。
4、综合防控:在实际的管理中,针对不同的入侵情况和环境特点,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不同浓度下2种除草剂对少花蒺藜草防治效果的研究
不同浓度下2种除草剂对少花蒺藜草防治效果的研究王玉芝;青格乐【摘要】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对农牧业生产有害的外来入侵植物,近年来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尤其是通辽市草原区扩散蔓延,给草原生态和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科学、有效、安全地采用化学防治手段迅速抑制其进一步蔓延,对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通过盆栽少花蒺藜草喷施不同浓度除草剂法研究2种除草剂对少花蒺藜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精喹禾灵乳油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对苗期少花蒺藜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2种除草剂没有明显差异;提高施用浓度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但施用浓度1.5倍与2.0倍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一般情况下,施用除草剂2周后即可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治效果无明显变化.【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少花蒺藜草;除草剂;不同浓度;化学防治【作者】王玉芝;青格乐【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14.2;S765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为禾本科蒺藜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及热带沿海地区[1-2]。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省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吉林省南部三省交会地区,总面积约106万hm2[3-4]。
少花蒺藜草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内蒙古地区,目前主要分布于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和巴彦淖尔市4个盟(市),总面积约87万hm2,特别是在通辽市分布面积最大,约81.7万hm2[5]。
少花蒺藜草以种子繁殖,整个生育期内种子均可萌发并开花结实[6],果实成熟后具刺苞与小穗一起脱落[4]。
少花蒺藜草的刺苞非常坚硬,不仅会对牲畜造成机械损伤,从而影响其采食、哺乳、配种、放牧,进而影响其健康,使生产性能降低;还会挂掉羊的腿毛和腹毛,使产毛量下降,或刺苞混入羊毛中,使毛的品质下降[1]。
211245553_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在中国的分布区变化
㊀Guihaia㊀Apr.2023ꎬ43(4):658-669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2108060张小丽ꎬ陈泽柠ꎬ武正军ꎬ2023.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在中国的分布区变化[J].广西植物ꎬ43(4):658-669.ZHANGXLꎬCHENZNꎬWUZJꎬ2023.DistributionareachangesofCenchrusspinifexinChinaunderclimatechangescenarios[J].Guihaiaꎬ43(4):658-669.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在中国的分布区变化张小丽1ꎬ2ꎬ陈泽柠1ꎬ2∗ꎬ武正军1ꎬ2(1.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ꎬ广西桂林541006ꎻ2.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广西桂林541006)摘㊀要:少花蒺藜草(Cenchrusspinifex)是我国的入侵种植物之一ꎬ严重影响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和生态环境ꎮ为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ꎬ少花蒺藜草的适生分布区变化ꎬ该研究基于MaxEnt模型ꎬ利用103个少花蒺藜草的地理分布数据和19个气候环境因子ꎬ分析预测在RCP4.5㊁RCP8.5两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ꎬ2050s和2070s时段在我国范围内少花蒺藜草的适生分布区ꎮ结果表明:(1)少花蒺藜草的当前适生分布区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00%ꎬ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㊁吉林省㊁辽宁省三省(区)接壤的东北地区ꎮ(2)未来少花蒺藜草的适生分布区面积有所增加ꎬ其中中等适生区所占面积扩张程度最大ꎬ达到38.26%ꎮ(3)年平均气温㊁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㊁最湿季降水量是影响少花蒺藜草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ꎮ(4)未来少花蒺藜草的分布质心总体向西移动ꎮ综上认为ꎬ目前在中国范围内ꎬ少花蒺藜草的已入侵区域还远小于潜在可入侵区域ꎬ未来还可能向我国干旱半干旱区进一步扩散ꎬ为防止少花蒺藜草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扩散带来的危害ꎬ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对其的预防措施和入侵态势ꎮ该研究结果为我国防治入侵种植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防治手段ꎮ关键词:少花蒺藜草ꎬ气候变化ꎬMaxEnt模型ꎬ分布预测ꎬ分布质心中图分类号:Q94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 ̄3142(2023)04 ̄0658 ̄12DistributionareachangesofCenchrusspinifexinChinaunderclimatechangescenariosZHANGXiaoli1ꎬ2ꎬCHENZening1ꎬ2∗ꎬWUZhengjun1ꎬ2(1.KeyLaboratoryofRareandEndangeredSpeciesofFloraandFaunaEcolog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oftheStateMinistryofEducationꎬGuangxiNormalUniversityꎬGuilin541006ꎬGuangxiꎬChinaꎻ2.CollegeofLifeSciencesꎬGuangxiNormalUniversityꎬGuilin541006ꎬGuangxiꎬChina)Abstract:CenchrusspinifexisoneoftheinvasiveplantspeciesinChinaꎬwhichseriouslyaffectstheanimalhusbandryandecologicalenvironmentinChina.InordertopredictthechangeofsuitabledistributionareaofC.spinifexunderfutureclimatechangescenariosꎬbasedontheMaxEntmodelꎬthisstudyused103geographicaldistributiondataof收稿日期:2022-02-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623)ꎮ第一作者:张小丽(1998-)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学ꎬ(E ̄mail)zhangxl0620@126.comꎮ∗通信作者:陈泽柠ꎬ博士ꎬ讲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学ꎬ(E ̄mail)chenzn@gxnu.edu.cnꎮC.spinifexand19climaticandenvironmentalfactorstoanalyzeandpredictthesuitabledistributionareaofC.spinifexinChinaundertwoclimatechangescenariosofRCP2.6andRCP8.5inthe2050sand2070s.Theresultswereasfollows: (1)ThecurrentsuitabledistributionareaofC.spinifexoccupied4.00%ofthestudyareaꎬwhichwasmainlydistributedinNortheastChinaborderlinebyInnerMongoliaꎬJilinandLiaoning.(2)UnderthetwofutureclimatechangescenariosꎬthesuitabledistributionareasforeachgradeofC.spinifexwillexpandtoacertainextentcomparedwiththecurrentꎬandthemediumsuitableareaswillexpandthemostꎬreaching38.26%.(3)AnnualmeantemperatureꎬstandarddeviationofseasonaltemperaturevariationꎬandprecipitationinthewettestseasonwerethemainclimaticfactorsaffectingthedistributionofC.spinifex.(4)InthefutureꎬthedistributioncentroidofC.spinifexwillgenerallymovewestward.TheaboveresultsindicatethatthecurrentinvadedareasofC.spinifexinChinaarefarsmallerthanthepotentialinvadedareasꎬanditmayfurtherspreadtothearidandsemi ̄aridregionsinChina.InordertopreventtheharmcausedbythewidespreadspreadofC.spinifexinnorthernChinaꎬweneedtofocusonitspreventivemeasuresandinvasionsituationinthefuture.Theresultsofthisstudyprovideimportanttheoreticalbasisandcontrolmethods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invasiveplantsinChina.Keywords:CenchrusspinifexꎬclimatechangeꎬMaxEntmodelꎬdistributionpredictionꎬdistributioncentroid㊀㊀近百年来ꎬ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ꎬ中国近地面气温呈显著上升的趋势ꎬ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ꎮ气候被认为是影响物种繁殖发育㊁物种分布㊁生物多样性等的重要环境因子(Araújoetal.ꎬ2005ꎻ刘勤等ꎬ2016ꎻ张华等ꎬ2020ꎻ李海东和高吉喜ꎬ2020)ꎬ气候变化将引起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分布的改变(吴建国等ꎬ2009)ꎬ对生物入侵的影响更为复杂ꎮ一方面ꎬ气温及降水模式的变化ꎬ改变与天敌的互作关系ꎬ削弱现有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Winderetal.ꎬ2011ꎻ吴昊ꎬ2017)ꎻ另一方面ꎬ气候及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使原本气候不适合入侵生物生长的地区适生度提高ꎬ从而提高外来入侵生物的竞争能力(Bellardetal.ꎬ2013ꎻ潘绪斌等ꎬ2018)ꎮ张桥英和彭少麟(2018)对世界性杂草马缨丹(Lantanacamara)的研究结果表明ꎬ增温提高了其同化作用和环境竞争力ꎬ全球气候变暖成为马缨丹扩大分布范围的重要入侵因素ꎮ自黄花刺茄(Solanumrostratum)入侵新疆以来ꎬ在绿洲㊁荒漠草原㊁荒漠这3种生境中表现出极强的综合适应力(宋佳佳等ꎬ2013)ꎮ从综合速度和变化规模来看ꎬ气候变化已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反应ꎬ海洋㊁淡水㊁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为寻求更适合自身生长的环境条件ꎬ加快改变它们的分布范围(Chenetal.ꎬ2011ꎻLawing&Pollyꎬ2011ꎻLenoir&Svenningꎬ2015ꎻPoloczanskaetal.ꎬ2013)ꎮChen等(2011)依据meta分析ꎬ预估到目前物种分布将以每十年11.0m的中位速率移动到更高的海拔㊁以每十年16.9km的中位速率移动到更高的纬度ꎮ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distributionmodelsꎬSDMs)通过将物种的分布数据与环境数据㊁地图数据等进行关联ꎬ依据选定的算法估计物种的生态位ꎬ反映物种对生境的偏好程度ꎬ以此模拟物种潜在适宜分布区和预测物种未来分布区(李国庆等ꎬ2013)ꎮ随着气候变化预测方法的成熟ꎬ物种分布模型在动物㊁植物㊁微生物适生区方面有着广泛应用ꎮ塞依丁 海米提等(2019)基于MaxEnt模型对入侵植物刺苍耳(Xanthiumspinosum)在新疆的潜在分布格局研究表明ꎬ刺苍耳在新疆的分布未达到饱和且呈现出辐射状扩散的趋势ꎮ陈剑等(2021)研究结果表明ꎬ入侵种肿柄菊(Tithoniadiversifolia)的已入侵区域远小于潜在可入侵区域ꎬ未来该物种还将进一步扩散ꎮ少花蒺藜草(Cenchrusspinifex)是禾本科蒺藜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ꎬ原产于北美洲及热带沿海地区(孙忠林等ꎬ2020)ꎬ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首次发现(曲波等ꎬ2011)ꎮ少花蒺藜草具有庞大的种子库ꎬ种子数范围每平方米为213~14050粒ꎬ平均每平方米能达到5712粒ꎬ变异系数高达93%(孙忠林等ꎬ2020)ꎮ少花蒺藜草耐旱㊁耐寒和耐贫瘠的特性(Jiangetal.ꎬ2019)使其在沙壤土中易成活ꎬ一经引入容易形成大面积的单一优势种群ꎮ同时ꎬ其刺苞状的果实被牛羊等牲畜食用后ꎬ容易刺伤牛羊的口腔㊁肠胃ꎬ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动物疾病ꎬ严重时会造成胃穿孔ꎬ甚至导致死亡(王巍和韩志松ꎬ2005)ꎮ随着传播的加剧ꎬ导致少花蒺藜9564期张小丽等: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在中国的分布区变化草入侵区域天然草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王坤芳等ꎬ2015)ꎬ从而对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王波和姜正春ꎬ1999ꎻ王巍和韩志松ꎬ2005ꎻ孙忠林等ꎬ2020)ꎬ少花蒺藜草已成为我国农牧区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ꎮ到目前为止ꎬ对于少花蒺藜草的研究大多学者主要关注其生理生化特性㊁遗传机制㊁入侵防治等方面ꎬ在地理分布方面尚未见有报道ꎮ鉴于少花蒺藜草的强大适生性和入侵性ꎬ以及不断加快的气候变化趋势ꎬ本研究基于RCP4.5㊁RCP8.5两个气候排放情景ꎬ以我国北部为研究区域ꎬ采用MaxEnt模型ꎬ拟探讨以下问题: (1)当前气候条件下ꎬ少花蒺藜草的分布潜力ꎬ影响分布的关键因子ꎻ(2)未来气候条件对少花蒺藜草的适生区造成的影响ꎮ1㊀材料与方法1.1分布数据获取与研究区确定通过查阅有关少花蒺藜草的学术期刊㊁学位论文ꎬ以及检索中国数字标本馆(https://www.cvh.ac.cn/)等相关平台ꎬ共收集少花蒺藜草种群的自然分布数据108条ꎬ其中有部分数据缺乏精确的地理坐标ꎬ通过GoogleEarth进行坐标拾取及校准ꎮ去除描述模糊和经纬度重复的分布点ꎬ同时为避免过拟合ꎬ每个1kmˑ1km的栅格内只保留一个分布点ꎬ最终得到103个分布点记录ꎬ将样本数据的经纬度坐标储存在Excel数据表中ꎬ并转换成csv格式ꎬ用于模型建立ꎮ目前ꎬ少花蒺藜草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省西北部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㊁吉林省南部三省(区)交会地区ꎮ以此为基础ꎬ向上下左右各扩展一定距离作为研究区域(92ʎ13ᶄ 135ʎ5ᶄE㊁31ʎ1ᶄ 52ʎ13ᶄN)ꎬ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㊁黑龙江省㊁吉林省㊁辽宁省㊁河北省㊁北京市㊁天津市㊁山西省㊁陕西省㊁宁夏回族自治区㊁甘肃省和山东省ꎮ1.2环境变量数据本研究所用的当前气候数据(1970 2000年)以及未来气候数据(2050s和2070s)均下载于全球气候数据网站(WorldClimGlobalClimateDataVersion1.4ꎬhttp://www.worldclim.org)ꎬ包含年平均气温㊁年平均降水等19个生物气候环境数据ꎮ数据选择在中国区域具有较强模拟能力的BCC ̄CSM1 ̄1模式(Yangetal.ꎬ2016)ꎬ该模式包括IPCC第五次报告中采用的四种新的排放情景ꎬ即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concentrationpathwaysꎬRCP)ꎬ主要包括RCP2.6㊁RCP4.5㊁RCP6.0㊁RCP8.5四种排放情景(董思言和高学杰ꎬ2014)ꎮ本研究基于RCP4.5㊁RCP8.5两个气候排放情景下的未来气候数据ꎬ预测少花蒺藜草在2050s和2070s的潜在未来分布区ꎬ当前气候数据和未来气候数据的分辨率皆为30ᵡꎮ建模前ꎬ为了避免变量的多重共线性ꎬ消除高度相关(|Pearson|>0.8)的气候变量ꎬ最后得到7个变量用于模型构建ꎬ这些变量分别为年平均气温(bio1)㊁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㊁最湿季降水量(bio16)㊁等温性(bio3)㊁降水量季节性变异性系数(bio15)㊁最干月降水量(bio14)㊁最热月最高温(bio5)ꎮ以上所有数据均以上述研究区域为掩膜进行剪裁ꎬ并统一以WGS1984为投影坐标系进行投影ꎬ统一转换为ASCII格式ꎮ1.3矢量图及模型来源中国行政区划图来源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http://bzdt.ch.mnr.gov.cn/)ꎬ审图号为GS(2020)4619号ꎮ最大熵模型软件版本为MaxEnt3.4.1(Phillipsetal.ꎬ2006ꎻMerowetal.ꎬ2013)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版本为ArcGIS10.6(EnvironmentalSystemsResearchInstituteꎬAmerica)ꎮ1.4模型的构建最大熵模型(MaxEnt模型)是目前综合表现较好㊁应用范围较广的生态位模型(张路ꎬ2015)ꎬ其主要依据最大熵理论ꎬ基于已知的物种分布点数据对未来物种的时空分布进行无偏推断(邢丁亮和郝占庆ꎬ2011)ꎮ该模型由Phillips等(2006)提出ꎬ是一种通用的机器学习方法ꎮ由于MaxEnt模型易操作㊁准确性高的特性ꎬ因此在国内外预测物种分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ꎮ本研究中ꎬ将筛选过后的少花蒺藜草地理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导入MaxEnt软件中ꎬ选择25%分布点数据作为测试集ꎬ剩余分布点数据作为训练集ꎬ进行建模运算ꎮ参数设置方面ꎬ选择响应曲线和刀切法ꎬ以分析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程度ꎬ选择Logistic格式输出测试结果ꎬ重复运行类型选择 Bootstrap ꎬ其余保持默认设置ꎬ模型重复运行20次ꎮ将模型输出结果导入GISꎬ基于模型运算得到的阈值(maximumtrainingsensitivityplusspecificitythresholdꎬMTSS)(Liuetal.ꎬ2016)对模066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型预测结果进行重分类ꎬ区分少花蒺藜草不同适宜度分布区ꎮ图1㊀少花蒺藜草在中国的分布点Fig.1㊀OccurrenceofCenchrusspinifexinChina1.5模型预测的准确度选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ꎬROC)进行模型精度验证ꎬ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ꎬAUC)以真阳性率㊁假阳性率作为模型预测的判断标准(Wangetal.ꎬ2007)ꎮ由于AUC值不受判断阈值的影响ꎬ可用于不同模型之间的比较ꎬ因此被大多数学者应用ꎮAUC的取值范围为0~1ꎬ值越大ꎬ随机分布相距越远ꎬ预测的效果越好ꎬ其标准为0.7~0.8较准确㊁0.8~0.9很准确㊁0.9~1极准确(Phillips&Dudikꎬ2008)ꎮ2㊀结果与分析2.1模型的验证根据MaxEnt模型的运算结果ꎬ图2为MaxEnt模型预测得到的ROC曲线ꎮROC曲线的AUC值为0.987ꎬ显著大于随机预测模型的AUC值(0.5)ꎮAUC值越大ꎬ曲线下的面积值越接近于1ꎬ说明模型准确性越高ꎮ由此分析可以知道ꎬMaxEnt模型在少花蒺藜草的分布预测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ꎮ图2㊀用ROC分析法检验模型预测得到的AUC值Fig.2㊀AUCvalueobtainedfromROCanalysistotestmodelprediction图3㊀当前气候条件下少花蒺藜草的潜在分布Fig.3㊀PotentialdistributionofCenchrusspinifexundercurrentclimateconditions2.2少花蒺藜草当前潜在地理分布适生区由图3可知ꎬ少花蒺藜草在我国的适生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㊁华北地区ꎮ(1)高适生区ꎬ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三省(区)接壤地区ꎮ内蒙古主要包括通辽市㊁赤峰市的中部和东部及南部ꎬ其中通辽市高适生区面积占比最大ꎻ吉林省的白城市南部㊁松原市㊁四平市东部ꎻ辽宁省的朝阳市东北部㊁阜新市的中部和东北部以及锦州市㊁沈阳市㊁铁岭市北部都有小部分1664期张小丽等: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在中国的分布区变化的高适生分布区ꎮ高适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0%ꎮ(2)中适生区ꎬ主要包括内蒙古通辽市的北部㊁赤峰市的东部㊁兴安盟的南部ꎻ吉林省的白城市中南部㊁松原市西南部㊁四平市西部ꎻ辽宁省的沈阳市㊁铁岭市㊁朝阳市㊁葫芦岛北部及锦州市全市大部分地区ꎮ中适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8%ꎮ(3)低适生区ꎬ主要环绕在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的外围ꎬ主要包括内蒙古㊁吉林㊁辽宁ꎮ低适生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42%ꎮ2.3少花蒺藜草潜在适生区的气候影响因子基于MaxEnt模型预测的7个相关环境因子变量(表1)ꎬ贡献率排在前三位的环境因子变量分别为bio1(年平均气温ꎬ35.4%)㊁bio4(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ꎬ31.4%)和bio16(最湿季降水量ꎬ20.3%)ꎬ贡献率总和高达87.1%ꎮ其余环境因子变量贡献率分别为bio3(等温性ꎬ9.0%)㊁bio15(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ꎬ2.5%)㊁bio14(最干月降水量ꎬ0.8%)㊁bio5(最热月最高温ꎬ0.5%)ꎮ表1㊀相关环境因子贡献率Table1㊀Contributionratesofrelevantenvironmentalfactors环境因子Environmentalfactor描述Description贡献率Contributionrate(%)Bio1年平均气温Annualmeantemperature35.4Bio4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ofseasonaltemperaturevariation(ˑ100)31.4Bio16最湿季降水Precipitationofthewettestseason20.3Bio3等温性Isothermality(bio2/bio7)(ˑ100)9.0Bio15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Precipitationseasonality(coefficientofvariation)2.5Bio14最干月降水量Precipitationofthedriestmonth0.8Bio5最热月最高温Maxtemperatureofthewarmestmonth0.5图4㊀少花蒺藜草存在概率对主要气候因子的响应曲线Fig.4㊀ResponsecurveofsurvivalprobabilityofCenchrusspinifextomajorclimaticfactors266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图5 少花蒺藜草在各气候情景下分布区的年平均降雨量Fig.5㊀AnnualmeanprecipitationofthedistributionareaofCenchrusspinifexundervariousclimatescenarios㊀㊀为进一步探讨气候因子对少花蒺藜草的影响ꎬ分别绘制贡献率排在前四位的环境因子(累积贡献率87.1%)响应曲线ꎬ分析少花蒺藜草存在概率对主要气候因子的响应曲线(图4)以及各情景下少花蒺藜草分布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图5)ꎮ结果显示ꎬ年平均气温(bio1ꎬ图4:a)在6~7ħ时ꎬ少花蒺藜草的存在概率最高ꎬ约为0.7ꎬ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ꎬ少花蒺藜草的存在概率迅速降低ꎬ10ħ之后存在概率为0ꎻ当年平均气温为-8ħ左右时ꎬ少花蒺藜草的存在概率逐渐升高ꎬ到-10ħ时ꎬ存在概率保持稳定ꎬ在0.3左右ꎮ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ꎬ图4:b)在1350时ꎬ少花蒺藜草的最高生存概率达到0.7ꎬ随着标准差的增加ꎬ到1500时该物种的生存概率迅速降低ꎮ最湿季降水量(bio16ꎬ图4:c)在300mm时ꎬ少花蒺藜草存在概率较高ꎬ随着降雨增多ꎬ其生存概率迅速下降ꎮ此外ꎬ等温性(bio3ꎬ图4:d)在26ħ时ꎬ少花蒺藜草的生存概率最高ꎮ当前气候条件下ꎬ少花蒺藜草的适生分布区主要在400mm等降雨量线的上下ꎬ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359~660mm之间(图5)ꎮRCP4.5情景下ꎬ少花蒺藜草未来适生分布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在15~1417mm之间ꎻRCP8.5情景下ꎬ少花蒺藜草未3664期张小丽等: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在中国的分布区变化图6㊀少花蒺藜草刀切法的检验结果Fig.6㊀TestresultofCenchrusspinifexwithknifemethod表2㊀不同气候情景下各适生等级的生境面积Table2㊀Suitablehabitatareasunderdifferentclimaticscenarios时期Period适生等级Suitablelevel低适生Low(MTSS~0.2)占比Percentage(%)面积Area(ˑ104km2)中适生Medium(0.2~0.4)占比Percentage(%)面积Area(ˑ104km2)高适生High(>0.4)占比Percentage(%)面积Area(ˑ104km2)RCP4.52050s10.3428.9025.0269.9227.0375.54RCP4.52070s9.8827.6139.74111.0611.5632.31RCP8.52050s9.7927.3634.4096.1412.6935.47RCP8.52070s14.9641.8139.72111.0110.8530.32来适生分布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在39~1212mm之间ꎮ综合而言ꎬ气温方面ꎬ少花蒺藜草具备较好的耐寒特性ꎬ对于北方寒冷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ꎻ降水方面ꎬ各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未来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年均降雨量15~700mm的地区ꎬ并且主要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内蒙古地区ꎬ少花蒺藜草的生长周期与该地区的降雨周期高度吻合ꎮ利用刀切法对环境因子进行正规化检验ꎬ由图6可知ꎬ若只使用单一环境因子变量ꎬ对正规化训练增益影响最大的主要环境因子变量依次为年平均气温(bio1)㊁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㊁最热月最高温(bio5)ꎮ其中ꎬ年平均气温(bio1)是影响当前少花蒺藜草适生分布区最主要的环境因子ꎮ2.4气候变化对少花蒺藜草分布范围的影响预测基于未来气候情景RCP4.5(中排放情景)和RCP8.5(高排放情景)ꎬ利用MaxEnt模型模拟少花蒺藜草在2050s和2070s的气候环境下的地理分布状况ꎮ根据模型运行得到的阈值(MTSS=0.157)对预测结果进行重采样ꎬ将研究区域少花蒺藜草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生境适宜性分为4类ꎬ分别是不适生(<MTSS)㊁低适生(MTSS~0.2)㊁中适生(0.2~0.4)及高适生(>0.4)ꎬ最终得到不同气候情景下少花蒺藜草的空间分布(图7)㊁各适生生境面积(表2)ꎮ由图7可知ꎬ未来RCP4.5㊁RCP8.5两种情景下ꎬ在2050s和2070sꎬ少花蒺藜草的分布范围有扩张的趋势且高适生区域较当前分布区大幅度扩张ꎮ在2050sꎬ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高适466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图7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的适应分布Fig.7㊀AdaptivedistributionofCenchrusspinifexunderdifferentclimatechangescenarios生生境面积分别占比27.03%和12.69%ꎮ其中ꎬ在RCP4.5情景下ꎬ高适生区面积占比27.03%ꎬ高适生区由原来的三省(区)扩张到黑龙江㊁河北㊁山东㊁山西㊁陕西㊁甘肃㊁宁夏及北京㊁天津等地区ꎬ而内蒙古依旧是入侵最严重的地区ꎮ在2070sꎬ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下ꎬ我国少花蒺藜草高适生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1.56%和10.85%ꎮ高适生区相较2050s有所减少ꎬ只在内蒙古㊁辽宁㊁河北㊁山东等省(区)小区域存在ꎬ而吉林㊁山西两省的分布区域则非常小ꎮ当前气候生境下少花蒺藜草的中适生区(0.2~0.4)占比为1.48%ꎬ到2050s和2070sꎬ少花蒺藜草中适生区面积占比分别为25.02%(RCP4.5)㊁34.40%(RCP8.5)㊁39.74%(RCP4.5)㊁39.72%(RCP8.5)ꎻ低适生区(MTSS~0.2)占比为0.42%ꎬ2050s和2070sꎬ少花蒺藜草低适生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0.34%(RCP4.5)㊁9.79%(RCP4.5)㊁9.88%(RCP4.5)㊁14.96%(RCP4.5)ꎮ低适生区环绕着中高适生区外围都有较小的分布区域ꎬ最北可扩散至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ꎬ最西扩散至甘肃省的酒泉市ꎬ最南扩散至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ꎮ在RCP4.5情景下ꎬ从2050s到2070sꎬ高适生区㊁低适生区面积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减ꎬ其中高适生区面积缩小近15.47%ꎬ而中适生区面积却有所扩大ꎬ扩大约14.72%ꎮ在RCP8.5情景下ꎬ从2050s到2070sꎬ高适生区面积缩减1.84%ꎬ中适生区㊁低适生区均有扩大的趋势ꎬ中适生区扩大约5.52%㊁低适生区扩大约5.17%ꎮ其中ꎬ在2050s㊁RCP4.5情景下ꎬ少花蒺藜草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入侵最为严重ꎬ高适生区面积占比最大ꎮ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最适分布区的质心定量描述了少花蒺藜草适生分布区的变化情况(图8)ꎮ当前气候条件下ꎬ少花蒺藜草的分布质心在5664期张小丽等: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在中国的分布区变化内蒙古通辽市ꎮ未来气候情景下ꎬ该物种的质心均出现较大幅度的迁移ꎮ在RCP4.5情景下ꎬ少花蒺藜草的分布质心自东向西迁移ꎬ在2050s下ꎬ从内蒙古通辽市迁移至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ꎬ随后在2070s下一直向西迁移至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ꎮ在RCP8.5情景下ꎬ少花蒺藜草的分布质心先自东向西迁移ꎬ再由西向东北迁移ꎬ在2050s下内蒙古通辽市由西迁至河北张家口市洁源县ꎬ至2070s时由西向东北迁移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西部ꎮ图8㊀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最适分布区的质心及其移动轨迹Fig.8㊀ChangesincentroidofthemostsuitabledistributionareasanditsmovingtrajectoryofCenchrusspinifexunderdifferentclimatechangescenarios3㊀讨论与结论3.1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空间分布的变化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ꎬ结合103个物种分布点数据和7个气候因子ꎬ通过建模运算ꎬ展示了在基准气候(当前)㊁未来气候(RCP4.5㊁RCP8.5)条件下ꎬ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在我国北部范围内的潜在分布情况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少花蒺藜草在我国的分布未达到饱和ꎬ处于逐步扩散的趋势ꎬ呈现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中心ꎬ向各个区域辐射状扩散ꎮ这与孙中林等(2020)的实地调查结果一致ꎬ即少花蒺藜草发生面积呈快速蔓延趋势ꎬ并以点状㊁带状以及片状等不同模式在小范围内扩散ꎬ这一入侵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方农牧产业和生态环境ꎮ同时ꎬ在未来气候情景下ꎬ我国半湿润区极大可能受到该物种的入侵ꎮ气候变化对不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不同:有些物种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ꎬ面临濒危甚至灭绝(刘策等ꎬ2021)ꎻ而有些物种将受益于气候变化ꎬ不断扩展其分布区域(马瑞骏和蒋志刚ꎬ2005)ꎮ本研究中ꎬ少花蒺藜草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况ꎬ这与塞依丁 海米提等(2019)对黄花刺茄在新疆潜在分布研究ꎬ马倩倩等(2020)对三叶豚草的潜在地理分布的研究结果一致ꎬ即入侵种以其强大的适应性ꎬ在气候条件改变后迅速扩展其生存范围ꎬ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ꎮ宋振等(2019)研究发现ꎬ少花蒺藜草入侵后具有繁殖快㊁耐旱性强的特点ꎬ适合在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干旱半干旱沙地繁殖传播ꎮ我国荒漠化土地种类多㊁分布范围广ꎬ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荒漠面积ꎬ占国土面积的13.45%ꎬ广泛分布于除台湾㊁上海外的其余30个省区市(周日平ꎬ2019)ꎮXu等(2019)通过构建土地检验敏感性指数(LDSI)ꎬ预测到RCP4.5㊁RCP8.5气候变化情景下ꎬ我国华北地区对荒漠化敏感性低㊁中度的地区占主导地位ꎬ高敏感性地区有所减少ꎬ但新疆㊁甘肃等地区对荒漠化则表现得较为敏感ꎮ另外ꎬFeng等(2018)也指出ꎬ2001 2015年华北地区沙漠化重心有从高纬度向低经度地区移动的趋势ꎮ但近年来ꎬ我国荒漠化呈现出加重区减小㊁减弱区增大ꎬ荒漠化强度明显减弱的发展趋势ꎬ尤其是长江以南减弱程度明显高于长江以北地区(周日平ꎬ2019)ꎮ我国不断变化的荒漠化情形ꎬ改变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方向ꎬ如果该种发生入侵ꎬ就会严重影响草地的健康发展(吕有林等ꎬ2011)ꎮ由此推断ꎬ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ꎬ少花蒺藜草向西部和南部扩张可能是由全球气候变暖㊁极端气候事件频发㊁植被覆盖度改变等一系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加剧造成的ꎬ而我国西北沙漠(荒漠)化以及景观格局的改变ꎬ影响了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方向ꎮ3.2少花蒺藜草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根据模型检验结果ꎬ年平均气温(bio1)㊁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㊁最湿季降水量(bio16)这三个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居前三位ꎬ表明限制少花蒺藜草未来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为降水和气温ꎮ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ꎬ2050s和2070s666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时段该植物的潜在分布区都将大幅度扩展且向年平均降雨量增加的地区入侵ꎮ未来气候情景下ꎬ整个华北平原和山东北部的年平均降雨量大致在400~700mm之间ꎬ雨水较为丰沛ꎮ内蒙古中北部㊁陕西㊁山西㊁宁夏北部㊁甘肃中部等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5~450mm之间ꎬ年平均降雨量远低于年均蒸发量且受风蚀影响ꎬ土壤沙质㊁植被单一ꎬ这为少花蒺藜草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ꎮ董文信等(2010)㊁周立业等(2012)对少花蒺藜草生物学特性的调查结果表明ꎬ在一定温度和充足水分条件下ꎬ少花蒺藜草可以全年萌发ꎬ其生活史周期与降雨丰沛期高度吻合ꎮ由此可以看出ꎬ降雨量和温度对少花蒺藜草的潜在分布影响很大ꎮ影响植物地理分布的因素除了温度和降水外ꎬ光照强度㊁土壤质地㊁种间相互作用等因素都会对植物的分布有一定影响ꎬ后续可以考虑对更多影响因子进行研究ꎬ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ꎬ进一步分析少花蒺藜草地理分布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ꎬ为我国防治入侵植物物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ꎮ参考文献:ARAÚJOMBꎬPEARSONRGꎬTHUILLERWꎬetal.ꎬ2005.Validationofspecies climateimpactmodelsunderclimatechange[J].GlobChangeBiolꎬ11(9):1504-1513.ASHRAFUꎬALIHꎬCHAUDRYMNꎬetal.ꎬ2016.PredictingthepotentialdistributionofoleaferrugineainPakistanincorporatingclimatechangebyusingMaxEntmodel[J].Sustainabilityꎬ8(8):722.BELLARDCꎬTHUILLERWꎬLEROYBꎬetal.ꎬ2013.Willclimatechangepromotefutureinvasions?[J].GlobChangeBiolꎬ19(12):10233-10238.CHAOQCꎬYANZWꎬSUNYꎬetal.ꎬ2020.ArecentscientificunderstandingofclimatechangeinChina[J].ChinPop ResourEnvironꎬ30(3):1-9.[巢清尘ꎬ严中伟ꎬ孙颖ꎬ等ꎬ2020.中国气候变化的科学新认知[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ꎬ30(3):1-9.]CHENICꎬHILLJKꎬOHLEMULLERRꎬetal.ꎬ2011.Rapidrangeshiftsofspeciesassociatedwithhighlevelsofclimatewarming[J].Scienceꎬ333(6045):1024-1026.CHENJꎬWANGSHꎬZHUFꎬetal.ꎬ2021.RiskevaluationofTithoniadiversifoliadispersalinYunnanProvinceꎬChina[J].Guihaiaꎬ41(5):789-798.[陈剑ꎬ王四海ꎬ朱枫ꎬ等ꎬ2021.外来入侵植物肿柄菊在云南的扩散风险研究[J].广西植物ꎬ41(5):789-798.]ÇOBANHOꎬÖRÜCÜꎬÖKꎬARSLANESꎬ2020.MaxEntmodelingforpredictingthecurrentandfuturepotential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QuercuslibaniOlivier[J].Sustainabilityꎬ12(7):2671.DONGSYꎬGAOXJꎬ2014.Long ̄termclimatechange ̄interpretationofIPCCfifthassessmentreport[J].ClimChangeResꎬ10(1):56-59.[董思言ꎬ高学杰ꎬ2014.长期气候变化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解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ꎬ10(1):56-59.]DONGWXꎬZHAOGLꎬCHENMCꎬetal.ꎬ2010.Investigationon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Cenchrusincertus[J].InnerMongolForꎬ(1):22.[董文信ꎬ赵桂玲ꎬ陈明川ꎬ等ꎬ2010.光梗蒺藜草生物学特性调查[J].内蒙古林业ꎬ(1):22.]FENGLLꎬJIAZQꎬLIQXꎬetal.ꎬ2018.SpatiotemporalchangeofaeoliandesertificationlanddistributioninnorthernChinafrom2001to2015[J].JIndianSocRemoteꎬ46(10):1555-1561.HANGLꎬ2015.ApplicationofMaxEntmaximumentropymodelinpredictingthepotentialdistributionrangeofspecies[J].BullBiolꎬ50(11):9-12.[张路ꎬ2015.MaxEnt最大熵模型在预测物种潜在分布范围方面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ꎬ50(11):9-12.]JIANGYꎬCAITGꎬTANGFDꎬ2019.Effectofdifferentdroughtstressonseedlinggrowthand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CenchruspauciflorusBenth[J].OpenAccessLibJꎬ6(12):1-14.LAWINGAMꎬPOLLYPDꎬ2011.Pleistoceneclimateꎬphylogenyꎬandclimateenvelopemodels:anintegrativeapproachtobetterunderstandspecies responsetoclimatechange[J].PLoSONEꎬ6(12):e28554.LENOIRJꎬSVENNINGJCꎬ2015.Climate ̄relatedrangeshifts ̄aglobalmultidimensionalsynthesisandnewresearchdirections[J].Ecographyꎬ38(1):15-28.LIGQꎬLIUCCꎬLIUYGꎬetal.ꎬ2013.Advancesintheoreticalissuesofspeciesdistributionmodels[J].ActaEcolSinꎬ33(18):4827-4835.[李国庆ꎬ刘长成ꎬ刘玉国ꎬ等ꎬ2013.物种分布模型理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ꎬ33(18):4827-4835.]LIHDꎬGAOJXꎬ2020.Managementstrategy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toadapttoclimatechangeinChina[J].ActaEcolSinꎬ40(11):3844-3850.[李海东ꎬ高吉喜ꎬ2020.生物多样性保护适应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J].生态学报ꎬ40(11):3844-3850.]LINNꎬZHANGAPꎬZHANGLꎬetal.ꎬ2019.PredictingpotentialdistributionoftwospeciesofspruceinQinghai ̄TibetPlateauunderclimatechange[J].BullBotResꎬ39(3):395-406.[李宁宁ꎬ张爱平ꎬ张林ꎬ等ꎬ2019.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两种云杉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预测[J].植物研究ꎬ39(3):395-406.]LIYCꎬLIMYꎬLICꎬetal.ꎬ2020.OptimizedMaxentmodelpredictionsofclimatechangeimpactsonthesuitabledistributionofCunninghamialanceolatainChina[J].Forestsꎬ11(3):302.LIUCRꎬNEWELLGꎬWHITEMꎬ2016.Ontheselectionof7664期张小丽等:气候变化情景下少花蒺藜草在中国的分布区变化thresholdsforpredictingspeciesoccurrencewithpresence ̄onlydata[J].EcolEvolꎬ6(1):337-348.LIUCꎬZHANGRꎬDUHRꎬetal.ꎬ2021.ImpactofclimatechangeonpotentialhabitatofsikadeerinChina[J].ChinJWildlifeꎬ42(2):329-340.[刘策ꎬ张日ꎬ杜海荣ꎬ等ꎬ2021.气候变化对中国梅花鹿潜在栖息地影响[J].野生动物学报ꎬ42(2):329-340.]LIUQꎬWANGYKꎬPENGPHꎬetal.ꎬ2016.Characteristicsofdistributionandmigrationofspeciesinsichuanundertheclimatechange[J].MtResꎬ34(6):716-723.[刘勤ꎬ王玉宽ꎬ彭培好ꎬ等ꎬ2016.气候变化下四川省物种的分布规律及迁移特征[J].山地学报ꎬ34(6):716-723.]LÜLYꎬZHAOYꎬWANGHXꎬetal.ꎬ2011.EffectsofmowingonplantregrowthandreproductioncharacteristicsofinvasiveCenchruspauciflorus[J].PratacSciꎬ28(1):100-104.[吕林有ꎬ赵艳ꎬ王海新ꎬ等ꎬ2011.刈割对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再生生长及繁殖特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ꎬ28(1):100-104.]MAQQꎬLIUTꎬDONGHGꎬetal.ꎬ2020.Potential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AmbrosiatrifidainXinjiangunderclimatechange[J].PratacSciꎬ29(12):73-85.[马倩倩ꎬ刘彤ꎬ董合干ꎬ等ꎬ2020.气候变化下三裂叶豚草在新疆的潜在地理分布[J].草业科学ꎬ29(12):73-85.]MARJꎬJIANGZGꎬ2005.Impactofglobalclimatechangeonwildlife[J].ActaEcolSinꎬ25(11):3061-3066.[马瑞骏ꎬ蒋志刚ꎬ2005.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生态学报ꎬ25(11):3061-3066.]MEROWCꎬSMITHMꎬSILANDERJꎬetal.ꎬ2013.ApracticalguidetoMaxEntformodelingspecies distributions:whatitdoesꎬandwhyinputsandsettingsmatter[J].Ecographyꎬ36(10):1058-7590.PANXBꎬWANGCꎬYANJꎬetal.ꎬ2018.Impactsofeconomicglobalizationandclimatechangeonbiologicalinvasion[J].ChinPlantProtꎬ38(4):65-69.[潘绪斌ꎬ王聪ꎬ严进ꎬ等ꎬ2018.经济全球化与气候变化对生物入侵的影响浅析[J].中国植保导刊ꎬ38(4):65-69.]PHILLIPSSJꎬANDERSONRPꎬSCHAPIREREꎬ2006.Maximumentropymodelingofspeciesgeographicdistributions[J].EcolModelꎬ190(3/4):231-259.PHILLIPSSJꎬDUDIKMꎬ2008.ModelingofspeciesdistributionswithMaxent:newextensionsandacomprehensiveevaluation[J].Ecographyꎬ31(2):161-175.POLOCZANSKAESꎬBROWNCJꎬSYDEMANWJꎬetal.ꎬ2013.Globalimprintofclimatechangeonmarinelife[J].NatClimChangeꎬ3(10):919-925.QUBꎬZHUMXꎬWANGWꎬetal.ꎬ2011.EffectoffourkindsofenvironmentfactorsonseedgerminationofCenchruspauciflorusBenth.[J].Seedꎬ30(3):28-30.[曲波ꎬ朱明星ꎬ王巍ꎬ等ꎬ2011.4种环境因子对少花蒺藜草(CenchruspauciflorusBenth.)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ꎬ30(3):28-30.]QUTꎬTIANXꎬZHOULYꎬ2020.SeedheteromorphismandpopulationmaintenancestrategyofinvasiveplantCenchruspauciflorus[J].ChinJEcolꎬ39(8):2622-2628.[曲婷ꎬ田迅ꎬ周立业ꎬ2020.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种子异型性及种群维持策[J].生态学杂志ꎬ39(8):2622-2628.]SAYITHMTꎬNURBAYABDSLHꎬXUZLꎬetal.ꎬ2019.SimulationofpotentialdistributionpatternsoftheinvasiveplantspeciesXanthiumspinosumL.(Bathurstburr)inXinjiangunderclimatechange[J].ActaEcolSinꎬ39(5):1551-1559.[塞依丁 海米提ꎬ努尔巴依 阿布都沙力克ꎬ许仲林ꎬ等ꎬ2019.气候变化情景下外来入侵植物刺苍耳在新疆的潜在分布格局模拟[J].生态学报ꎬ39(5):1551-1559.]SAYITHMTꎬNURBAYABDSLHꎬARMANJSSꎬetal.ꎬ2019.ImpactofhumanactivitiesonpotentialdistributionofSolanumrostratumDunalinXinjiang[J].ActaEcolSinꎬ39(2):629-636.[塞依丁 海米提ꎬ努尔巴依 阿布都沙力克ꎬ阿尔曼 解思斯ꎬ等ꎬ2019.人类活动对外来入侵植物黄花刺茄在新疆潜在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ꎬ39(2):629-636.]SHADMANMꎬMESHGIBꎬFATHISꎬetal.ꎬ2020.MappinghabitatsuitabilityforgastrointestinalnematodiasisofruminantsinsouthernCaspianSealittoral:apredictedriskpatternmodelbasedontheMaxEnt[J].TropAnimHealthProdꎬ52(6):3843-3854.SILVACꎬLEIVAFꎬLASTRAJꎬ2018.Predictingthecurrentandfuturesuitablehabitatdistributionsoftheanchovy(Engraulisringens)usingtheMaxEntmodelinthecoastalareasoffcentral ̄northernChile[J].FishOceanogrꎬ28(2):171-182.SONGZꎬZHANGYLꎬFUWDꎬetal.ꎬ2019.GeneticdiversityanalysisofdifferentpopulationsofCenchrusspinifexinnorthernChina[J].EcolEnvironSciꎬ28(8):1499-1506.[宋振ꎬ张衍雷ꎬ付卫东ꎬ等ꎬ2019.少花蒺藜草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ꎬ28(8):1499-1506.]SONGZZꎬTANDYꎬZHOUGLꎬ2013.DistributionandcommunitycharacteristicsofinvasiveSolanumrostratumDunal.inXinjiang[J].AridZoneResꎬ30(1):129-134.[宋珍珍ꎬ谭敦炎ꎬ周桂玲ꎬ2013.入侵植物黄花刺茄(SolanumrostratumDunal.)在新疆的分布及其群落特点[J].干旱区研究ꎬ30(1):129-134.]SUNZLꎬSHUQꎬGAOKꎬetal.ꎬ2020.Invasionstatusꎬadaptivemechanismandcontrolstrategyoffieldsandbur:Areview[J].ActaAgrestiaSinꎬ28(5):1196-1202.[孙忠林ꎬ淑琴ꎬ高凯ꎬ等ꎬ2020.少花蒺藜草入侵现状㊁适应机制和防控策略[J].草地学报ꎬ28(5):1196-1202.]WANGBꎬJIANGZCꎬ1999.C.calyculataanditsharmfulnessingrasslandofShuangliao[J].PratacSciꎬ16(6):70.[王波ꎬ姜正春ꎬ1999.双辽市草场的蒺藜草及其危害[J].草业科学ꎬ16(6):70.]WANGKFꎬJIMSꎬYAOFJꎬetal.ꎬ2014.EffectsofmethylatedvegetableoilontwophytotoxicityofherbicidestoCenchruspauciflorusBenth[J].JShenyangAgricUnivꎬ45(2):866广㊀西㊀植㊀物43卷。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摘要】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首先介绍了少花蒺藜草的生态适应性,其在各种环境下均能生长茂盛。
然后探讨了少花蒺藜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对当地植物物种的竞争压力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其次讨论了少花蒺藜草的传播途径,强调了防止其扩散的重要性。
随后列举了少花蒺藜草的防控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手段。
最后强调了监测与管理的重要性,并呼吁全社会加强对少花蒺藜草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只有全力合作,才能有效抑制少花蒺藜草的蔓延,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不容小觑,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和行动。
【关键词】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危害、防控、生态适应性、破坏、传播途径、防控方法、监测、管理、生态系统、威胁、意识、共同努力。
1. 引言1.1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危害与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是指在某一地区原本不存在、被人为引入并繁殖扩散的生物种类。
而少花蒺藜草(Aerva javanica)就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它原产于非洲和中东地区,后来被引入到其他地区,包括亚洲、澳大利亚和美洲等地。
少花蒺藜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生长力和繁殖力,一旦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很容易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少花蒺藜草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它能在多种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生长繁殖,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甚至可以在贫瘠的土壤中生存。
少花蒺藜草生长迅速,能够掩盖其他植物的生长,导致当地植被的丧失。
少花蒺藜草还能够竞争水源、养分和阳光等生长必需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针对少花蒺藜草的危害,科研人员已经提出了多种防控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加强对少花蒺藜草的监测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及早发现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在这个问题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抑制少花蒺藜草的蔓延,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研究进展作者:安瑞军王永忠田迅来源:《杂草科学》2015年第01期摘要: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作为杂草或因为具有入侵性而受到关注,目前在国内传播日趋广泛,发生危害越来越重,为了深入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除技术,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总结十分必要。
少花蒺藜草具有倒钩状的刺苞,以带刺的果实进行传播,主要以成熟的刺苞造成危害,在其刺果成熟期,生长区内人畜难行,尤其对羊毛和羊的肠胃伤害特别严重。
综述了少花蒺藜草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国内严重发生地区、入侵性及传播途径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等现状。
关键词:入侵植物;传播途径;少花蒺藜草中图分类号:S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35X(2015)01-0027-05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别称蔬花蒺藜草、光梗蒺藜草,俗名草狗子、草蒺藜、刺草、黏黏固,为禾本科蒺藜草属(Cenchrus)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以成熟的刺果对羊造成危害,对草原畜牧业的危害极大。
目前在国内的传播日趋广泛,发生越来越重,关于少花蒺藜草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通过文献检索,到笔者发稿时为止,查到有少花蒺藜草出现的期刊报纸59种,这些文献的年度跨度大,涵盖的领域较广,最早的文献见于1979年,近几年文献明显增多,特别是在报纸上的出现率达到30%,有26%的题名文献发表在《草业科学》期刊上;查到以光梗蒺藜草出现的期刊报纸17种,基本上都是2000年以后的文献,主要关注的地区为科尔沁沙地,其中以题名出现的期刊有8篇;查到以疏花蒺藜草出现的期刊报纸有21种,这些文献从1997年开始每年都有,持续性好,但其影响领域较窄,在报纸中没有提及,有67%的文章以疏花蒺藜草作为进口货物检疫对象而提及,有41%的文章发表在《植物检疫》上。
经过笔者的考证,以上这3种名称均为同一外来植物,即少花蒺藜草。
以下文中出现的3种名称,均可理解为少花蒺藜草。
目前对少花蒺藜草的研究多集中在分布调查、传播途径、生物学特性、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等方面,这些研究比较分散,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少花蒺藜草在国内外分布现状目前,对于少花蒺藜草的发生分布情况已有较多的调查和报道,但还比较分散,全面了解少花蒺藜草的地理分布范围及可能扩散区域,可为少花蒺藜草的防控与入侵机制的研究、未来可能扩展区域预测等提供数据。
1.1 少花蒺藜草在国外的分布情况少花蒺藜草原产于北美洲及热带沿海地区的沙质土壤,现主要分布于美国、墨西哥、西印度群岛、阿根廷、智利、乌拉圭、澳大利亚、阿富汗、印度、孟加拉国、黎巴嫩、葡萄牙、南非等国。
蒺藜草属在美洲和非洲温带的干旱地区,印度、亚洲南部和西部及澳大利亚有少数分布。
光梗蒺藜草(C. ca-lyculatus)位于东南太平洋Pitcairn岛上,为本地种。
罗马尼亚植物新种——少花蒺藜草(C.pauciflorus)在黑海的沿海地区被发现。
在美国格鲁吉亚2个隔离的岛上,有蒺藜草属3个种:沙丘蒺藜草(C.tribuloides)、蒺藜草(C.echinatus)、少花蒺藜草一引。
匈牙利地区入侵植物中,C.incertus多生于沙质草地生境中,且为耕地中最为频繁常见的外来杂草种之一。
张金兰报道,曾在澳大利亚及美国进口的小麦,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巴西进口的大豆中发现疏花蒺藜草(亦称少花蒺藜草)。
防城港口岸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进口大豆中截获疏花蒺藜草。
青岛口岸也在巴西、阿根廷进境大豆中截获疏花蒺藜草。
光梗蒺藜草原产美洲,在日本有分布。
少花蒺藜草最早是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垦殖时,引入牛羊时传人我国。
传人中国北方的少花蒺藜草,可能来源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
1.2 少花蒺藜草在国内的分布情况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第1次发现少花蒺藜草。
1979年关光清等在辽宁省朝阳市采集到其标本,记述为疏花蒺藜草(C.pauciflorus。
近几年来,少花蒺藜草已在辽宁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吉林省南部3省交会地区广泛传播扩散。
少花蒺藜草在国内已经传人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南部、河北省涿州市等地区。
王波等报道,少花蒺藜草在吉林省双辽市草原上随处可见。
林秦文等在北京市大兴区六合庄林场发现光梗蒺藜。
杨晓晖等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东南部洋河南岸黄羊滩发现分布有蒺藜草(Cenchrus),根据其拉丁名,不能确定其是何种蒺藜草。
徐庶在重庆市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2种林业有害植物中,发现少花蒺藜草等有10种,但没有拉丁学名。
蒺藜草分布于广东省、中国台湾,后被修订为蒺藜草。
蒺藜草属(Cen-chrus)在中国仅有2个种,1个为蒺藜草(C.echina-tus),另1个为光梗蒺藜草(C.calyculatus)。
胡冬冬等在浙江省普陀山发现蒺藜草(C.echinatus),据此拉丁名,应为蒺藜草南方种。
根据现有报道,少花蒺藜草在国内发生严重的省区包括辽宁省西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吉林省双辽市,这些地区的草场已被少花蒺藜草严重侵染,给畜牧业生产及农事活动带来了相当大的危害及不便,此外在北京市也有发现。
2 关于少花蒺藜草入侵性与传播途径的研究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遥远的新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
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种。
近年来,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研究的热点之一。
入侵生物对许多地域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少花蒺藜草之所以能快速入侵,就是因为其具有刺苞的果实能广泛传播。
2.1 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性徐汝梅等认为,通常成功的外来种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迅速产生大量后代,种子易于传播、发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短,种子寿命长、具休眠的特性,常具有适应长距离传播的机制,能够迅速大量传播,以便有更多的机会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等。
少花蒺藜草具有这些特性:以种子繁殖,子实繁殖量大;种子具有休眠和二次萌发现象;其刺果黏附在人、牲畜身体上等进行传播;生命力旺盛,耐旱、耐瘠薄,这些特性为少花蒺藜草成功侵入并迅速传播奠定了基础。
少花蒺藜草原产于北美洲及热带沿海地区的沙质土壤,对环境有较强的忍耐力,耐贫瘠土壤,可以在极其贫瘠的土壤中生存。
能够抵抗干旱,当环境特别严酷时,分蘖数减少,但植株仍能结实,完成生活周期。
因此,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特别是科尔泌沙地发生扩展严重。
少花蒺藜草入侵裸露的或新开垦的土地后,能很快扩充并占领空隙,成为牧场中的有害杂草,使草场品质下降,优良牧草产量降低。
少花蒺藜草的入侵特点:一是侵入地域广,东北主要省区均有分布;二是侵入范围广,包括草地、森林、农田等生态系统;三是易传播,因其刺苞可黏附在动物和物体上;四是侵入速度快,一旦入侵,往往在几年内暴发成灾;五是难以清除或控制,防除的代价和成本也非常高。
2.2 少花蒺藜草传入我国的途径少花蒺藜草传人我国,最早是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垦殖时引入牛羊传人,繁殖后随着人们打草、放牧及风刮雨冲等迅速蔓延。
其他可能传人我国的途径还有:一是动植物引种时带入,尤其是随种羊引入时传人;二是旅游时随车船带入。
引种和车船往来带入的可能性最大。
少花蒺藜草具有倒钩状的刺苞,以带刺的果实作为主要传播方式,长距离传播是经动植物引种、车船等的携带和运行;短距离传播是通过放牧、人畜活动、风刮雨冲等。
在以上列出的入侵途径中,关键是人为因素,人类活动把少花蒺藜草的刺苞带到了新的国家或地区;另外在这些途径中,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交叉传人,在时间上并非只有1次传人,而是多次传人;这种多途径、多次数的传人,加大了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的定植和扩散的可能性。
3 关于少花蒺藜草危害的研究少花蒺藜草主要以成熟的刺苞造成危害,在其刺果成熟期,生长区内人畜难行。
根据现有的研究报道,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根据对少花蒺藜草生长区的观察,少花蒺藜草生命力极强,传人某一地段后能迅速繁殖,几年之内便成为该群落的优势植物,直到该群落的其他一年生植物完全被抑制,导致生长区里的其他植物消亡。
Jackson指出,蒺藜草属的水牛草(C.ciliaris)对草地物种丰富度有影响,并且与本地物种的丧失和对消防制度的改变有关联。
乌克兰地区外来入侵植物中有个很典型的例子,C.longispinus在沙地及城市杂草丛中生长蔓延,取代本土植物并改变原有的植被模式。
周立业等在《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林群落中少花蒺藜草种群动态及群落多样性研究》一文中,分析认为少花蒺藜草的入侵对群落的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了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
可见在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中,各种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当少花蒺藜草传人新的栖境后,缺少天敌的抑制,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对草原畜牧业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
3.2 刺果造成的机械损伤少花蒺藜草的不孕小穗愈合形成非常坚硬的刺苞可对人畜等造成机械损伤。
对重发区调查时,在少花蒺藜草生长区中行走,其刺苞挂满裤腿,并难以摘下。
有时还会刺到皮肤,一旦被扎,肌肉红肿搔痒、疼痛难忍,几天后才能痊愈。
少花蒺黎草的坚硬刺苞可刺伤羊的皮肤,使羊不同程度地发生乳房炎、阴囊炎、蹄夹炎及跛行,直接影响羊的采食、哺乳、放牧和健康,降低其生产性能,给农牧民的生产、出行带来不便。
特别是秋收的农事操作,刺苞极易着身,骑自行车、摩托车到田间,轮胎十有八九被刺苞扎坏。
3.3 对羊的肠胃损伤少花蒺藜草对羊的损伤非常严重,对鹅的损伤次之,对牛的损伤最小。
采食其刺苞没有死亡的羊屠宰后,肠胃已布满草结,羊的口腔、食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表层分布许多出血斑痕,有的已发生溃疡。
刺苞刺破肠胃黏膜并被结缔组织包被形成草结,草结最多者10 c㎡有4个,影响羊正常的消化吸收和生长,严重时造成肠胃穿孔,引起死亡。
3.4 对羊毛产量和质量的损失在少花蒺藜草严重侵染地区,放牧羊群羊全身黏满少花蒺藜草的刺苞,给养羊者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少花蒺藜草的刺苞混入羊毛中,使毛的品质下降,给毛纺厂选毛、洗毛带来很大困难,从而使毛纺品出现疵点,降等降级,降低出口率,造成重大损失。
杨文友等在进境澳羊毛下脚料中,检出疏花蒺藜草(少花蒺藜草)但无拉丁学名。
羊的腿毛和腹毛被大量刮掉,使产毛量下降。
据邱月等调查统计,少花蒺藜草每年可从每只羊身上刮掉腹毛和腿毛200g左右,饲养1万只绵羊,就羊毛1项1年受少花蒺藜的影响,产量损失就达20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