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当我们吃着白白的、香甜的米饭时,是否知道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的父辈曾饥肠辘辘、不少人饿死路边?当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时,可曾想到是哪些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劳动?

有一个人,凭几十年来屡败不馁、始终如一的创新工作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500万元,大家都说:值!再给500万也没人嫉妒!有一个人,身价1008亿,但是身穿15元的衬衫,戴260元的手表,天天在稻田里顶着太阳搞研究,心地宽广,胸怀开阔,笑谈活到100岁还要在稻田研究!

他,就是中国名片,杰出华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从西南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安江农校教书。那时的农学教科书,宣讲的是苏联李森科、米丘林的学说,其学说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袁隆平在遵循米丘林方法试验了几次后都失败了。后来,袁隆平从外文杂志上了解到孟德尔、摩尔根近代遗传学说,开始做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但是1948年8月,苏联列宁农业科学院会议认为孟德尔、摩尔根近代遗传学说是“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的”。所以同行间引起了不小的争执。

由于苏联在中国面前一直是“老大哥”的地位,所以我国农学界和农业部还是遵循了其学说,但是李森科米丘林的学说,送给中国的却是三年灾害……

袁隆平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袁隆平的工作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杂交水稻对解决中国的粮食需求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水稻栽培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美国的圆环种子公司都来购买我国的杂交水稻专利。继而,杂交水稻走向了世界,每年解决世界70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2011年,农业部核定袁隆平试验田亩产达到926公斤!

在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看来,2011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不过是一个脚印,后面的路还很长。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他说,现在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使新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尽快推广应用,还有如何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梦想,还需要科技部、农业部的立项,我会积极向上争取。”袁隆平说,“也许十年左右,等我变成‘90后’时,中国超级稻就可以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了。”

2012年1月31日,袁隆平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该奖于2004年设立,主要授予全球范围内通过科学技术解决热带各种问题作出贡献和革新的科学家、研究学术性机构及组织,奖金额为10万元马币(约合20万元人民币)。

马哈蒂尔科学奖基金会颁奖给袁隆平院士的理由是:以独创性思维和胆识,在水稻这一热带主要作物的育种中冲破经典理论束缚,使杂交水稻这一创新性成果带来全球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

2012年5月

励志故事袁隆平

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价值。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因为吃不饱饭而晕倒的人,更别说死于饥饿的人了。吃树皮、吃草根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我们仅仅只是把他当做爷爷、奶奶辈讲的传奇故事罢了。的确,我们是没有挨过饿的一代,我们对袁隆平先生并不感冒,(蔡爽,不喜欢袁隆平,他种的杂交水稻不好吃)那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他。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所做出的贡献,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风靡世界的“绿色神话”,没有他的话,可能没有人能养活中国、养活世界。 袁隆平成长的年代,正值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尝尽逃难的艰辛。于是他从小就懂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从那时起,他树立了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想为国家发展做点什么。 起初因为看到袁隆平的照片,再加上他最初是在安江农校教书,(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安江”,它位于湘西南,是湘与云贵高原交界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是一个镇,是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那地方挺穷的)所以我对袁隆平的第一印象觉得他也就是农民出身。其实他也是可以称为“官二代的”,他父亲袁兴烈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孙连仲将军的秘书,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父亲本来想让他报考南京重点,日后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她却因为自己的兴趣毅然选择了农学,选择了一个这么艰苦的职业,我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的。 毕业以后,他父亲本来是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好工作的,但因为励志要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于是服从分配来到了偏远的湘西农村。在农校教书的日子,他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亲自下地研究水稻,像一个普通农民一样躬耕于田间。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南方的水田,它不像北方的麦地,一大片一大片的非常平坦,即使在以前农业机械不发达的时候,耕种起来也没那么困难。安江是湘西与云贵高原交界的一块峡谷盆地,虽然是盆地,但大家注意到“峡谷”二字没有,所谓的峡谷盆地就是山稍微平缓一点,但种庄稼首先也要开山,开垦梯田一般开垦不出多大的地方,不像大家看到的梯田图片那么优美,一般都很是很小的一块地方。山区农民浇水施肥都要一点一点的靠双肩背上去,是非常辛苦的。而且种水稻要先育种,然后等他发芽以后在一珠珠的插到水田里,以前条件没有那么好,插水稻的时候双腿浸在水里,各种各样的虫子就顺着腿往上爬,想起来都很恐怖。对于一个官宦子弟来说,能像一个农民一样躬耕于稻田,我们可以想一想,他要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何况还要对一珠珠的稻穗进行研究,真是不容易。 在长期的研究中,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由此灵感一现,萌生了培养杂交水稻的念头。然而袁隆平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相悖,许多权威学者认为他是蚍蜉撼树,根本不可能成功,但是他凭着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想法坚持到底。 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带着水壶和馒头,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的寻找理想中的苗珠。艰苦的条件和不规律的饮食,让他患上了肠胃病。正是凭着这种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在勘察了14万余株的稻穗后,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和研究,他终于写成了令世界震惊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随后,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没有培育出不育度都达到100%的水稻苗来。 在文革期间,他还遭受了多次批斗,实验器材及水稻秧苗一次又一次被毁,他就把秧苗藏在臭水沟里。最让他痛心的是5.18“毁禾”事件,他经过多少年的研究,好不容易培育出的实验苗遭到了灭顶之灾。袁隆平只觉得脑子里“轰”地一声,浑身发抖,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他含着泪水,忍着悲愤,走进烂泥巴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劫后余生的秧苗。在秧苗被毁的第四天,他在一口井中发现了些秧苗,捞上来一看,果然是他的试验苗,他不顾井深水冷,“扑通”一声跳下井去,可是无法捞到沉到井底的秧苗。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课型:活动性学习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科学家袁隆平的图片、故事,人生经历等资料,学习科学家爱动脑筋、苦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故事和事迹了解袁隆平,使学生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稻的繁殖方式以及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爱动脑筋、苦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美好情感。 2、了解水稻的繁殖方式以及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1.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生:利用阅读故事书、报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等多种方法查找有关袁隆平的资料,并按照教育经历、科研之路,水稻知识、主要贡献、个人荣誉五个方面进行分类。 四、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1、师:展示两张照片,并让学生指出图片中的农作物的名称--水稻 2、师:提到水稻,你们能想到哪位科学家?--袁隆平 3、师:展示关于袁隆平的照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二)讲授新课 1、主要贡献 师:同学们,上节课布置给你们的课后作业你们有没有完成啊? 生:完成了 师:真棒!上节课我布置的作业是让你们课后查阅关于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摘录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进行整理。 生:拿出资料。 师:袁隆平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具体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生:........ 师:非常好,说的比较全面,接下来老师对袁隆平作出的贡献进行归纳整理。.(1)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亩产突破1000公斤。 (2)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1976-2005,全国累计种植面积约3.4亿公顷, 增产稻谷4.5亿多吨。

《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

《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 导读:《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当年,80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着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跟他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年乊后的2013年1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 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当年,80 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着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 75 岁的时候,我跟他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 “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 8 年乊后的 2013 年 1 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 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精神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 80 多岁的老人。 ③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④这次来,我们带着清样,是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难道又复辟?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 64 天了。这个是给客人抽的。”他举着烟,每人问个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不带老花镜。少顷,听他说,“错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 ?米?字丢不得”,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 ⑤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我心头悄然一颤。上面说的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不觉赧颜,随后分明感到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如同雕塑般的身体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那种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的那种敬畏虔诚。 ⑥我又想起上次袁老为我们题字的一个细节。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⑦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乊父”,名动天下;论学问,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学,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就是这样一个人,阅改一份不满 3000 字的文稿。 1.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谦虚、平易近人(热情)、严谨认真、好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卷十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聘.(pìng)挚.友(zhì)硕.果(shuò)鞠躬尽瘁.(cuì) B.秩.序(zhì) 薪.金(xīn) 疙.瘩(ɡē) 气冲斗.牛(dòu) C.殷.红(yān) 抱歉.(qiàn)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D.伴侣.(lǚ) 调羹.(ɡēnɡ) 抹 .杀(mā) 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勋奠基截然不同至死不懈 B.谣言震荡家喻户晓历尽心血 C.澎湃彷徨慷概淋漓深恶痛绝 D.悠然涉猎妇孺皆知目不窥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是很有才华的,但锋芒毕露 ....,别人很难与他合作。 B.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 ....者不计其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C.他近段时间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 ....的,有时连老师叫到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D.我曾多次提醒他要注意生产安全,可他就是不以为然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通过开展?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 动。 C.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 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格猥琐、低劣的人,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基座。 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 作有诗集《烙印》等。 B.《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骆驼祥子》一文围绕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 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家的故事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教学目标: 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人物形象)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明确: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四、全文小结归纳 附:袁隆平访谈录 “我的体验就是八个字” 记者:回首过往,在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前,长达数十年的艰难岁月里,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有没有所谓成功的“捷径”或者“秘诀”? 袁隆平:什么秘诀、信条,我倒是很少去琢磨这一套。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没有那么多的传奇。不过令我感受最深的一些体验肯定还是有的,大概就是这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几个字是我几十年生活工作的总结。 记者:什么促使您把研究杂交水稻作为了自己终身从事的职业? 袁隆平: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安江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试验,每年都到田间去选种,就是从植株中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1960年,我在田里偶然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粒多,结实饱满。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精心培育,希望有个好收获,不料大失所望。长出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让人心灰意冷。那天,我坐在田埂上仔细搜索所学过的科学知识,反复寻思失败的原因。后来分析推断,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株“天然杂交稻”,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才会出现分离。但如果按照那株“天然杂交稻”来折算,粮食亩产可以达到1000多斤——这在60年代初期可是了不起的奇迹啊!我灵感突发地大胆设想:既然水稻有杂种优势,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选定了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课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育种。 记者: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困难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

《袁隆平改稿》阅读答案 ①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当年,80 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着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 岁的时候,我跟他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②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 年乊后的2013 年1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精神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 多岁的老人。③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④这次来,我们带着清样,是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难道又复辟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 天了。这个是给客人抽的。”他举着烟,每人问个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不带老花镜。少顷,听他说,“错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米字丢不得”,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⑤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

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我心头悄然一颤。上面说的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不觉赧颜,随后分明感到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如同雕塑般的身体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那种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的那种敬畏虔诚。 ⑥我又想起上次袁老为我们题字的一个细节。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⑦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乊父”,名动天下;论学问,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学,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就是这样一个人,阅改一份不满3000 字的文稿。 1.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答:谦虚、平易近人(热情)、严谨认真、好学。 2.第④段加着重号的“复辟”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 分)答:抽烟,也说明作者与袁隆平交流气氛是轻松活泼的,从侧面表

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doc

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国电集团和国电科环集团党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向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同志学习的活动,并下发了《袁隆平传》一书,我怀着崇敬而好奇的心情开始翻看了这本以政治教育读本身份出现的书籍,但是,它传奇的色彩,丰富的内涵和感人的事迹立即吸引了我,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将它读完。袁隆平同志的传记,就是一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三个代表”的伟大实践的绚丽史诗,是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好诠释。他代表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和高贵品质。 学习袁隆平,首先要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党员,身处环保工程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电集团的环保事业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环保产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兴国的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做实、做大、做强着眼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第二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

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职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公司整体和部门全局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工程项目服好务。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环保产

10个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10个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如何教育孩子也成为了现在家庭的难题,但有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为什么有的家庭的孩子可以那么优秀呢?他们的父母是怎么做到的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大家在阅读之余也要学习这些家长的育儿经,并找出自身的不足,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篇1: 袁隆平(1930— ),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 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是钟灵毓秀的庐山脚下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德安西部青竹板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丘陵起伏,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他的先祖世代在此躬耕垄田,繁衍生息,19世纪后期弃农经商,因经营有方,家道日盛。他的祖父袁盛鉴,在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时期 当选为江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历任德中县高等学校校长、农会会长、广东琼崖行政长官秘书长 等职;父亲袁兴烈曾任高等小学校长、督学,后就读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北平铁路局高 级职员。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属马,被称为“调皮的小马驹”。少年 时他经常闯祸遭罚,做事又显得笨手笨脚。父母想训练和调动他的积极性,要他帮助拿碗,碗却 摔破了;要他拿杯,杯掉到地上。但是父母不因为他摔坏了东西便停止差使他,相反更频繁地让他 参与。他好奇心特强,有什么问题必追根究底,父母往往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母亲贤惠善良, 酷爱花卉。母亲伺弄花卉的时候,小马驹在一旁手忙脚乱地“帮忙”。他爱动脑子,感兴趣的必亲自 体验。比如第一次看到荞麦粉,他想弄点尝尝,结果弄得整个成了白粉人;看到木匠钉钉子时嘴衔 铁钉,他也拿一个衔在嘴里,一个跟斗,铁钉掉进肚子,送到医院才取出来。袁隆平7岁时随父 母逃难乘船渡浣江时,被四弟不小心碰了一下掉入江水,幸被船工救起,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学 会游泳。到重庆后,去长江边照图例一步步练习分解动作。一个暑假下来,仰泳蛙泳来往自如。 后又学自由泳。10岁时能横渡长江。他还参加比赛,出人意外地游出了“汉口赛区一百米、四百米 自由泳第一名”的成绩。他从小就是这样,一旦认定目标,就百折不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读中学期间他好学勤思,成绩优异,志趣高远,爱好广泛,课余博览群书,思维比一般同学 敏捷活跃。他喜欢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喜欢提问,琢磨为什么。这种寻根究底的执著在以后的 科研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后,同行们引用学术用语与他开玩笑:“袁教授,你有那么多常人没有的优点,是不是远缘 杂交造成的?”袁隆平回答:“差不多吧,母亲江苏人氏,父亲江西人,个性不同,父亲小聪明多, 母亲聪慧善良。”这虽然是说笑戏言,但事实上他确实从父母身上得到了丰厚的给养。

2019关于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3篇

2019关于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感悟3篇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 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 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关于学习袁隆平事 迹心得感悟3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袁隆平,追求高远的梦想 不容置疑: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决祖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上谁的贡献最大呢?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标准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代就上了历史课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学家;他是创造水稻亩 产1200多公斤神话的当代神农;他是美国科学院唯一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然战 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杂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梦想吗?他的追梦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看了央视记者对他的采访,我为他的两个梦想深深地震撼,感慨着:这才是伟人 的梦想,这才是追梦的伟人! 他的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 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梦想真够高的——不 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为了 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梦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

年7月发现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实验,到1964年找到天然雄 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种法,从14000多个稻穗中仔细搜索出6株不育株,两年春播、翻秋,仅有四株繁殖了两代。1970年,他翻山越岭跟助手到海南,终于找到“野败”取 得突破性进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 的制种技术。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闲时光,忍受了多 少无知无聊者的冷嘲热讽啊!从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级杂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实研 究成果的“三产四丰”工程,他风里来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乐在 其中。如今,他名满全球,水稻亩产早超一千公斤,个人品牌价值超过千亿,依然不 辞劳苦在田间忙碌,追求着水稻高产的“上不封顶”。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 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梦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 代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 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 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 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 家每天打牙祭。 因为长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减肥照样健康。他身家千亿照样开几万 块钱的车仅为代步,甚至穿着20几块钱的衣服。他根本没心思对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几亿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为吃饭发愁,这种普济众生的快乐是任何吃穿名牌、豪 车别墅都无法比拟的。他九十高龄依然踌躇满志,一息尚存追梦不已。袁老用一生的 时间追求梦想,高远的梦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价值。 我的梦 人人都有梦想,可是,梦想是什么呢?其实,梦想就是或近或远的现实,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与付出,并且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才能实现梦想。而我,已经有一颗梦 想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 邓亚萍从小酷爱打乒乓球,进入了省队打球,可就是因为身材矮小,被国家队拒 之门外。可她并没有因为这次的挫折,而忘记了自己出发时的梦想,她化悲痛为动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她的梦想闪出耀眼的光芒,她站在了世界冠军的领奖 台上。她的成功,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是了不起的!这也正好印证了那句“宝剑

袁隆平励志故事_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doc

袁隆平励志故事_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的故事 袁隆平我们虽然没见过,但是我们都很熟悉,因为他生产出了杂交水稻,这个发明造福了我们全人类,自从有了杂交水稻,我们中国就没有挨饿的情况了,因此他也被我们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袁隆平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袁隆平励志故事篇1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励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1953年8月毕业,全班同学都被分到了全国各地,最远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袁隆平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后,就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 这一呆,就是20xx年。 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老师上的课让学生喜欢。"他上课上得好,下课还跟学生玩,"当年的学生回忆说,"他不讲究那么多,黑板写满了,他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试验逃过劫难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这是中科院《科学通报》在"文化大革命"停刊前的最后一期。恰好给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领导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烂",捡回来的几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

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 (3)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4)《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仕途艰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早晚变化多端的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 A.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B. 为了杜绝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 处。 D.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 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青年人最好看的,就是那股子狂妄气,因为无所有,所以无所畏,在灰扑扑的青春里【甲】(A.肆意 B.随意)撒野。你瞧,一个行业真正尖端的人物,也不全是衣着华贵生活精致之人。袁隆平捋起袖子站在稻田边的模样被印在了教科书上;马云密布着皱纹的脸上,有孩子般清澈和天真的神情;①声名显hè()的作家,稿纸堆旁就是外卖盒。他们好像也奔赴在更好的道路上,没有太在意身姿是否足够优美,②步履.()是否太过匆匆。所以,青年人,真的不必急着精致,其他人告诉你的什么妆容精致衣饰得体,什么善待自己岁月静好,都只是表象,想象五六年后,你走向这个复杂的社会的时候,哪种能力能让你不跌倒?哪种能力能让你【乙】(A.势如破竹 B.所向披靡)??哪种能力能让你不用仰人鼻息靠脸吃饭?这些,才是你需要积累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②()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甲】【乙】 (3)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再仿写一句话。(3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6分)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 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点明了诗人长期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B.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感慨万千。 C.尾联点明酬赠之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D.全诗感情真挚,始终充满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袁隆平改稿

《袁隆平改稿》阅读题及答案 1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当年,80多岁的邓小平夹着一支烟,摇着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跟他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2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年之后的2013年1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精神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多岁的老人。 3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 4这次来,我们带着清样,是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难道又‘复辟’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天了。这个是给客人抽的。”他举着烟,每人问个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不带老花镜。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身价’,不是‘身家’”,便拿起笔改正了;一会儿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米’字丢不得”,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 5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我心头悄然一颤。上面说的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不觉赧颜,随后分明感到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如同雕塑般的身体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那种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的那种敬畏虔诚。 6我又想起上次袁老为我们题字的一个细节。他一笔一画写着,老人是读老书的,不习惯简化字,当写到“读者”的“读”字时,看他停笔思索,我们提醒是“言”字旁加“卖”,他将信将疑,硬要查字典看简化了的这个字到底是怎么个写法。 7论名气,袁隆平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动天下;论学问,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满腹才学,建树丰硕;论经历、意志和信念,可谓风霜雨雪,九死而不悔,硬是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论贡献,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成绩功劳响当当。就是这样一个人,阅改一份不满3000字的文稿、为题写几个字而正襟危坐,如此仔细到近乎苛刻,一点都不含糊。(文/郝安,有删改)

袁隆平的故事15个

袁隆平的故事15个 袁隆平的故事15个 袁隆平的故事(一): 骑摩托车去去实验田 袁隆平手里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八九辆不一样品牌的摩托车。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01年底,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朋友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安全一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袁隆平的故事(二): “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在袁隆平连连获奖载誉归来后,有媒体的记者采访他时问道:”对于您的贡献,您自我作何评价” 他平静地说:”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我们中国的荣誉,我只是一个学科带头人,一名代表。我讲一个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午时才到。我到了后,那12个中国人喜出望外,说,袁教师你最之后了,我们急死了,你来了之后,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国人。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聘.(pìng)挚.友(zhì)硕.果(shuò)鞠躬尽瘁.(cuì) B.秩.序(zhì) 薪.金(xīn) 疙.瘩(ɡē) 气冲斗.牛(dòu) C.殷.红(yān) 抱歉.(qiàn)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D.伴侣.(lǚ) 调羹.(ɡēnɡ) 抹.杀(mā) 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勋奠基截然不同至死不懈 B.谣言震荡家喻户晓历尽心血 C.澎湃彷徨慷概淋漓深恶痛绝 D.悠然涉猎妇孺皆知目不窥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是很有才华的,但锋芒毕露 ....,别人很难与他合作。 B.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 ....者不计其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C.他近段时间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 ....的,有时连老师叫到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D.我曾多次提醒他要注意生产安全,可他就是不以为然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通过开展“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格猥琐、低劣的人,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基座。 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D.③②④①⑤ 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

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素材还原与运用揭示(四)9页

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素材还原与运用揭示(四) 【高考真题?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高考佳作】 等待 重庆一考生 生命这一程长路,不能指望孩子一天长大,也很难让生活中的所有误解马上消除。从冲动到冷静,从狭隘到宽容,缓一缓,等一等,冷却原因不明的是非计较,让所有的误会成见都成为对自己胸怀的一种提醒。客观已经那么简单的存在,人生更需要涵养的是等一等的智慧和从容。 岁月匆匆,行路也匆匆,人的生活不是一场劳碌。风风火火赶过去,辛辛苦苦一场历练,冷落了美景,闲置了好心情。有些事情等一等,又何妨?让人生的思考有机会沉淀,也减震急于事功的浮躁。面对着生活的如意不如意,不忘当年的素心初衷。生活的脚步慢一点,学会欣赏,学会平常,闲一段流光读清风明月,留一方背影给瓜豆田园。 这茫茫的人海,宽宽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学会理解。这世界是大家的存在,而不在于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忽略了别人的无奈,更不要因为自己的奢望,而拉远了和生活本身的距离。这朴朴素素的生活,把握住内心的

厚重与温度,才是生命最大的价值。生活从来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和存在形式,每个人走过人海都需要秉持一种善意友好的态度,咀嚼着自己的辛苦,也体谅着别人的不易。自己的艰辛需要自己毫无畏惧的承担,但内心世界也要明了,别人的不幸和苦难并非言过其实。就像这人生,每个人都想活出自己,张扬丰富的个性,但迎面走来的、身边同行的也同样是鲜亮温暖的生命。 大事小情一箩筐总是生活的家常便饭,需要用一种态度去面对。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酝酿效应,给鸡飞狗跳落地的时间,让选择变得更理性,凡事学会放一放、冷一冷。不和闲事较劲儿,不跟心窄费时间,生活的艺术就是候着尘埃落地的耐性,在决定向左走向右走之前停一停,不急躁,不固执,让选择的理智有机会醒一醒。既然无法陪这个世界到地久天长,那就选择一份豁达与真诚。 人生在旅途,虽然是急匆匆地向前赶,且慢在慌张中做什么决定。对着挫折常懊恼,且慢抱怨多逆缘,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相信生活总有峰回路转。那些人生的温暖总蕴藏在生活的那些不经意间,怎么样的生活才叫幸福,怎么样的生活才叫充实,也就在于这且行且珍惜中。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一: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老子》有言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有言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晋书》有言道: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文中子》有言道:君子不责人所不及;薛?u说道:

袁隆平改稿_名人故事

袁隆平改稿 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2013年1月。这次见面,是带着清样,请袁隆平审定有关他的一篇文稿。就是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袁隆平戒烟了。 “难道又&lsquo:复辟&rsquo:了?”我说出自己的疑问,袁老乐呵呵笑着,打开烟盒,抽出一支烟:“告诉大家,我已经正式戒烟64天了。这个是给客人抽的。”他举着烟,每人问个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稿,竟不带老花镜。 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lsquo:身价&rsquo:,不是&lsquo:身家&rsquo:。”说罢,他便拿起笔改正了。一会儿,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lsquo:米&rsquo:字丢不得。”边说,他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

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lsquo:水稻&rsquo:下面不准确。” 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我心头悄然一颤。 上面说的袁隆平做的这个梦,大凡采访过袁隆平、写过杂交水稻的都熟悉,都描述过,我也在《见到袁隆平》这篇文章中用过。回来后一翻检,大报小报、长稿短稿居然都是说“袁隆平梦见的谷粒像花生那样大”、“在水稻下面乘凉”。不觉赧颜,随后分明感到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如同雕塑般的身体里溢出,充盈在我的四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的那种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的那种敬畏虔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