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

2015-07-16 15:39

长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

长大教字[2002]9号

高等教育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实现知识创新、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在新世纪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21世纪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也面临着战略抉择。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严格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十五”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这一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本科教学工作又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主体和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和地位的关键。“十五”期间学校应紧紧围绕教学质量这个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坚持“内涵发展为主,以质取胜”的学校发展观,强化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意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教学改革是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的意识,全面推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逐步形成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重创新,以及注重培养市场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本科教学特色。

1.办学指导思想

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创新、创业、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目标,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突出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逐步将学校建设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重点大学。

2.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十五”期间我校的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21世纪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总体要求展开,其总体目标是: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调整、建设本科专业,逐步形成长、短线相结合的,能够支撑学校发展的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

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形成能充分调动院、部和师生教学与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长安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推出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为同类学校普遍认同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推进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到2005年,设置本科专业60个,在校本科生达20000人。

3.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主要面向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环境和建筑等行业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全面、创造力强的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4.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构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建筑等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校应根据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1)分段式培养模式(4+3+1培养模式、五年制专业6+3+1),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我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4—就是用四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基础教育。学校将根据新的专业目录按大类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有足够的后劲;3—就是用三个学期的时间进行专业方面的知识培养,使学生精通一门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某专业实际工作的知识和能力;1—就是用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及岗前培训,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市场选择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主辅修制、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式培养模式,用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多地掌握本专业以外的其它专业知识,学校开设相应辅修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使学生能够一专多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

(3)本硕连读式培养模式(3+3培养模式),用于培养研究型人才。我校将在主干学科专业进行本、硕连续培养,即在每年的高考招生中,按本、硕连读的要求制订招生计划,招收优秀的毕业生进入本、硕连读班进行培养。在本、硕连读培养模式中前3年的本科知识培养阶段将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以保证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5.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行业发展对专业建设的要求,我校本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和建筑领域,形成学科齐全、专业配套、特色明显的专业群;在此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适当增加社会需求的专业,满足多科

性大学发展目标的需要。在此思想指导下,积极鼓励新型学科、交叉学科、文理渗透学科专业的设置,加大本科专业改造和调整的力度,解决专业重复设置、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保证新办专业师资经费的投入,做好新办专业教学工作。形成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法、文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二、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

目前,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网络化越来越迫切。

1.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从促进素质教育,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培养的角度,抓住并解决制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管理环节,创建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为此,我校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体制,理顺校、院、部教学管理工作关系。今后学校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扩大学院在学生学籍、学业管理、调整设置本科专业、招生、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自主权,形成完整的校、院、部教研室(系)三级建制,以学院管理为主体的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职责。

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主管职能部门,要在学校领导和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逐渐转变管理职能,优化运行机制,在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中严格履行职责;在教学过程中的检查评估、监督保障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导、协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教学政策规范与制度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规范管理与学生学籍学业管理,院、部教学工作评估、全校性教学改革举措、专业人才市场研究、专业设置规划、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以及组织全校性公共课程等的宏观管理等工作。

院、部作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实施主体,应在学校统一领导和教务部门的指导协调下,具体做好本单位教学过程的教学活动安排和常规管理工作,调控所属课程教学秩序和师生遵守教学规范与纪律的情况等,并接受学校和教务处的检查、指导;为加强学院二级教学管理,院、部要配备专职教务管理人员两人以上,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干部、教学秘书的作用,明确其职责任务。

教研室(系、研究所)是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单元。各院、部均应原则上按照二级学科设置各专业教研室(系、研究所)。教研室(系、研究所)由各学院、部组织筹建,经校教务部门审核后报学校批准行文公布。教研室(系、研究所)要在安排、检查教师任课情况、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方面发挥作用。教研室(系、研究所)对院、部和本教研室(系、研究所)教师负责,并接受学校教学职能部门的检查指导。

2.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就是要补充、修订原有的管理规章制度,调整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体系和方法,优化并形成有利于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提高的政策环境。在加强教学骨干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教师评聘、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制度、条例和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