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10.祭十二郎文 (共81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共46张PPT)
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 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 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 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 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 展道路。
• 吾念,汝从(我)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 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我想就算你跟我到徐州,那还是异乡作客,不是长久之计;作长 远打算,不如回到西边的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 (东:在东边居住,名作状 客:客居,名作动 西:向西,名作状 致: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成立家庭) •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 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 •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 师,以求斗斛之禄。 • 我和你都是青年男子,认为虽然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的, 所以才丢下你客居京城谋生,企图挣几斗禄粮。 (少年:古义——青年男子 今义——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的 阶段) •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如果早知道会弄出这么个结局,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不愿一天 离开你而去就职啊!
分析: 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
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 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邪”“乎”“也”“矣” 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明确: 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
反映对十二郎忆念之深。第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 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侄儿之死 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信 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这一段中,先连用三 个‚邪‛字,紧接着是三个‚乎‛字,三个‚也‛字 和五个‚矣‛字,这样连接不断的使用语气词,恰如 古人所评:‚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 涛惊湍,变化不测‛,既增强了节奏感,也使表达的 感情更加强烈,更能打动人心。
• 吾念,汝从(我)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 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我想就算你跟我到徐州,那还是异乡作客,不是长久之计;作长 远打算,不如回到西边的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 (东:在东边居住,名作状 客:客居,名作动 西:向西,名作状 致: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成家:古义——安家 今义——成立家庭) •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 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 •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 师,以求斗斛之禄。 • 我和你都是青年男子,认为虽然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的, 所以才丢下你客居京城谋生,企图挣几斗禄粮。 (少年:古义——青年男子 今义——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的 阶段) •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如果早知道会弄出这么个结局,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不愿一天 离开你而去就职啊!
分析: 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
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 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邪”“乎”“也”“矣” 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明确: 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
反映对十二郎忆念之深。第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 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侄儿之死 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信 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这一段中,先连用三 个‚邪‛字,紧接着是三个‚乎‛字,三个‚也‛字 和五个‚矣‛字,这样连接不断的使用语气词,恰如 古人所评:‚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 涛惊湍,变化不测‛,既增强了节奏感,也使表达的 感情更加强烈,更能打动人心。
《祭十二郎文》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 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 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 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斛之 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久: 形作动,久居 成家:安家 致: 使 …… 来 遽: 急、突然 以为:动词,认为 旅食:在外地谋生 诚: 如果、果真 万乘:高官厚禄 辍: 停止,这里指离开
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 蒙: 蒙受、承受
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 而: 表转折,反而
者,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
何为:为何 业: 继承……的事业
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 理: 天理
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 呢?如果是真的,那么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 后了呢?你(那么)纯洁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 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把 它当作真的啊!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 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 哥哥有美好的品德竟然早早地失去后代,你纯洁聪明,本来是 应该继承家业的,现在却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了。这正是所 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也就是所谓天理 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表哀悼之情
2.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 孤:古人以幼年丧父为孤
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 省:知道
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与 怙:依靠
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 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 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 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
(完整版)《祭十二郎文》优秀课件
02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 “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 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 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 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 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 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03
其代表作有《师说》《获麟解》《进学 解》《送李愿归盘谷序》 《左迁至蓝 关示侄孙湘》等。作品非常多,现存诗 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进学解》
是一篇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文章构思别出机杼,语言新颖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辞赋体的特点, 也是韩愈文章中别具一格的名篇。
CHAPTER 04
祭文传统与文化内涵
祭文起源与发展历程
起源
祭文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是人们对神灵、祖先表达敬意和祈福的一种文体。
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简单的祷告词,到汉唐时期祭文的成熟和多样化,再到宋明清时期 的规范化和文学化,祭文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祭文种类及特点分析
种类
包括祭祀天地、山川、神灵、祖先等各类祭文,以及悼词、诔文、哀辞等相关文体。
特点
情感真挚、语言庄重、结构严谨、韵律和谐,注重表达哀思和敬仰之情。
文化内涵与价值观体现
儒家思想
祭文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孝道、 礼仪等观念,强调对祖先的敬仰 和感恩。
道家思想
部分祭文也融入了道家思想中的自 然观念,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 顺应。
名家评价与影响
古代名家评价
列举古代文学家、评论家对《祭十 二郎文》的评价,如苏轼、欧阳修 等,展现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与 影响。
现代研究视角
介绍现代学者对《祭十二郎文》的 研究视角和方法,如文学批评、文 化研究等,展现其学术价值。
《祭十二郎文》课件ppt
03
本文在情感表达上有何 特点?与作者的其他作 品相比有何异同?
04
你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 表达的生代文学的思考题
01
02
03
04
韩愈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如 何?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韩愈的文学风格与同时代的作 家有何不同?为什么?
你认为韩愈的文学成就是如何 影响后世文学发展的?
《祭十二郎文》的主题和情感
《祭十二郎文》的主题是对韩老成的深切悼念和哀思,同时也表达了韩愈对人生 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文章中,韩愈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感人的情感,回忆了与韩老成共度的点滴 时光,表达了对他的思念和不舍。同时,也抒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生死存 亡的感慨。整篇文章情感真挚、深沉悲凉,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韩愈与十二郎是叔侄关系,十二 郎是韩愈的侄子。
韩愈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十二郎的 深厚感情,回忆了他们过去的交
往和亲情。
韩愈对十二郎的去世感到悲痛欲 绝,感慨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短
暂。
十二郎的人物形象
十二郎是一个年轻有 为、才华横溢的年轻 人。
韩愈在文章中通过回 忆和叙述,展现了十 二郎的优秀品质和人 格魅力。
语言特点解读
01
02
03
朴素自然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不事 雕琢,但情感真挚,读来 感人至深。
句式多变
韩愈运用了丰富的句式, 如长句、短句、对偶句、 排比句等,使文章节奏感 强,富有韵律。
用词精准
韩愈在用词上非常精准, 每一个词都有深刻的含义, 表达了韩愈对十二郎的深 情厚意。
修辞手法赏析
对比手法
韩愈在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 将十二郎的早逝与自己的老病进 行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
02
《祭十二郎文》(非常完整版)课件
式和规范。汉代的祭文多为四言或五言古诗,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的赞颂
和感恩。
03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古代祭文发展的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祭文作品。这些祭
文不仅格式规范、文采斐然,而且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其中,韩愈的
《祭十二郎文》被誉为古代祭文中的典范之作。
12
不同类型祭文的写作规范
2024/1/24
告祭文
告祭文是向神灵或祖先报告某件事情的祭文。写作时要简洁明了地叙述事情经过和结果, 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要注意措辞得当、语气恭敬。
祈祭文
祈祭文是为了祈求神灵或祖先庇佑而写的祭文。写作时要明确表达自己的祈求意愿和目的 ,同时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信任。语气要诚恳、谦卑。
谢祭文
谢祭文是为了感谢神灵或祖先的庇佑而写的祭文。写作时要具体描述自己受到的恩惠和帮 助,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可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愿景。
2024/1/24
20
作品所体现的家庭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024/1/24
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祭十二郎文》通过叙述作者与十二郎之间的深厚亲情, 强调了家庭伦理观念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家庭和睦、 兄弟友爱的向往和追求。
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韩愈在文中不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悲痛之情,还通过对 家庭伦理的阐述,表达了对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期望和 责任感。
2024/1/24
文章通过回忆与十二 郎的往事,表达了作 者对亡侄的深切悼念 之情。
5
唐代散文发展概况
唐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时期 之一。
中唐时期,古文运动兴起,主张恢复 秦汉散文的传统,强调文章的内容和 思想性。
2024/1/24
《祭十二郎文》课件ppt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对 十二郎的思念之情的?"
"试着分析十二郎这个人物形象 ,并给出理由。"
THANK YOU.
祭文的起源与发展
追溯祭文的起源,探究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 作用。
古代的家族观念
介绍古代的家族观念,包括宗法制度和家庭结构 等。
与其他祭文的比较
韩愈的另一篇祭文《祭柳子厚文》
将《祭十二郎文》与《祭柳子厚文》进行比较,探究两位文豪之间深厚的友谊和 他们在文学上的相互影响。
唐代其他著名祭文
列举几篇唐代著名的祭文,如《祭周文王》、《祭太甲文》等,分析它们与《祭 十二郎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表达方式
文章以叙述、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相结合,使文章富有变化和 层次感。
思想内涵与主题
思想内涵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家族观念和孝道的不满和批判,呼吁人们重视亲情和 家庭。
主题
文章以十二郎的短暂一生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短暂和珍惜生命、珍 惜亲情的思想主题。
03
注释与翻译
生字词注释
• 亟:音qì,意为“多次”; • 孥:音nú,意为“妻子和子女”; • 殒:音yǔn,意为“丧失,丧命”; • 疚:音jiù,意为“因病而苦痛”; • 匍匐:音púfú,意为“爬行”; • 殒毙:意指“死亡”; • 笃:音dǔ,意为“病重”; • 嗣:音sì,意为“后代”; • 飨:音xiǎng,意为“祭祀”。
难点
学生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其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与教学计划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进行导入、背景介绍、阅读课文,第二课时进行讲解、问答 、讨论等。
2024年《祭十二郎文》完整版ppt课件
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
,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
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
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
死,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便回朝任
吏部侍郎。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十一日和十二
2024/2/29
20
《祭外姑文》简介及赏析
1
作者及背景
《祭外姑文》是唐朝韩愈所作,为其岳 母所作的一篇祭文。韩愈是唐代著名文 学家、思想家,此文体现了其对岳母的 敬重和感激之情。
2
文章结构及内容
文章开头即表达对岳母逝世的悲痛之情 ,接着回顾了岳母的品德和对自己的关 爱,表达了作者的感激和怀念。最后, 作者表示要以岳母为榜样,继续前行。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
表达作者自幼失去依靠,依靠兄嫂抚养的孤苦无依之情。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叙述兄长去世后,作者与十二郎相依为命的经历。
2024/2/29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强调作者与十二郎之间的亲密关系,突出十二郎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 。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
24
分享交流
分享内容
分享目的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践行孝道的经历和感 受,包括尊敬长辈、关爱家人、承担家务 等方面。
通过分享,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践行 孝道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增强学生的家 庭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分享时间
10分钟
2024/2/29
分享方式
学生自愿上台分享,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 予掌声鼓励。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
背景知识
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无常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解释词语
衔哀致诚不省所怙止一岁汝遽去吾辍汝而就抱无涯之戚其信邪不克蒙其泽其几何离
含,怀着 表达
依靠
留居
急、突然 离开
停止,离开 就职上任
忧伤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被动句
宾语前置
知道
探望
初次
才
虽然
即使
像
而
如果
一词多义
其
未知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悲其后四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死而有之,其几何离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其信然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其然乎,其不然乎
代词,她的
代词,那
语气副词,表反问
语气副词,表揣测、推测
连词,表假设
表选择
特殊句式
惟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吾又罢去何为而在吾侧也
真实、确实
能 承受、蒙受
多少,不久
解释词语
冀其成立比得软脚病抑别有疾吊汝之孤遂取以来窆不临其穴其又何尤曷其有极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
希望
近来
还是
抚慰
立即 接
葬时下棺入穴
怨恨
何,什么 尽头
希望
养育
指出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零丁孤苦不幸早世先人之兆敛不凭其棺自今已往
馐
伶仃
逝
垗
殓
以
省 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始 始来京城 汝之子始十岁虽 虽暂相别 虽万乘之公相如 如吾之衰者 如耿兰之报 如不能守以终丧
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无常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本文写得极度悲痛,请思考作者在悲侄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解释词语
衔哀致诚不省所怙止一岁汝遽去吾辍汝而就抱无涯之戚其信邪不克蒙其泽其几何离
含,怀着 表达
依靠
留居
急、突然 离开
停止,离开 就职上任
忧伤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被动句
宾语前置
知道
探望
初次
才
虽然
即使
像
而
如果
一词多义
其
未知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悲其后四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死而有之,其几何离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其信然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其然乎,其不然乎
代词,她的
代词,那
语气副词,表反问
语气副词,表揣测、推测
连词,表假设
表选择
特殊句式
惟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吾又罢去何为而在吾侧也
真实、确实
能 承受、蒙受
多少,不久
解释词语
冀其成立比得软脚病抑别有疾吊汝之孤遂取以来窆不临其穴其又何尤曷其有极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
希望
近来
还是
抚慰
立即 接
葬时下棺入穴
怨恨
何,什么 尽头
希望
养育
指出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零丁孤苦不幸早世先人之兆敛不凭其棺自今已往
馐
伶仃
逝
垗
殓
以
省 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始 始来京城 汝之子始十岁虽 虽暂相别 虽万乘之公相如 如吾之衰者 如耿兰之报 如不能守以终丧
祭十二郎文PPT
1、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写出了相依相伴的特殊亲密关系
2、嫂尝抚汝……惟此而已
人丁稀落,写出嫂嫂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
第二段:叙身世家世不幸,幼时孤 苦相依。
体味:
第三段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吾又罢去 汝从于东 吾佐戎州
介宾短语后置
被动句
我
省略句
古今异义
呼天抢地,将感情推向高潮
极写创巨痛深,万念俱灰的心情
言有穷……其不知也邪
不尽的哀思,达于极点,更显伤痛
体味:
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内容——祭文一般是颂扬死者公德的文章,抒发对死者的哀痛悼念之情。本文却抛弃传统的写法,记叙了许多家庭琐事,追忆叔侄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表达骨肉至情横遭不幸所产生的难抑的悲哀感情,令读者一掬同情之泪。
第四段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特别可哀。加强作者失痛感。
传 动 名 夭 使动 业 名 动
第五段
未可以为信也
之
诚
乃能衔哀致诚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
而神者诚难明矣
连用三个“邪”
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
连用三个“乎”、三个“也”(信也 梦也 何为而在吾侧也)
呜呼!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全是依靠着哥哥和嫂子。哥哥中年时,去世在南方。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很早去世了。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辈里只有你,在儿辈里只有我,两代都只剩一个人,孤孤单单。嫂嫂常常一面抚摸着你一面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有你们这两个人了!”那时你还小,恐怕已记不得了;我那时虽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
写出了相依相伴的特殊亲密关系
2、嫂尝抚汝……惟此而已
人丁稀落,写出嫂嫂的悲伤、期待、焦虑之情
第二段:叙身世家世不幸,幼时孤 苦相依。
体味:
第三段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吾又罢去 汝从于东 吾佐戎州
介宾短语后置
被动句
我
省略句
古今异义
呼天抢地,将感情推向高潮
极写创巨痛深,万念俱灰的心情
言有穷……其不知也邪
不尽的哀思,达于极点,更显伤痛
体味:
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内容——祭文一般是颂扬死者公德的文章,抒发对死者的哀痛悼念之情。本文却抛弃传统的写法,记叙了许多家庭琐事,追忆叔侄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表达骨肉至情横遭不幸所产生的难抑的悲哀感情,令读者一掬同情之泪。
第四段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特别可哀。加强作者失痛感。
传 动 名 夭 使动 业 名 动
第五段
未可以为信也
之
诚
乃能衔哀致诚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
而神者诚难明矣
连用三个“邪”
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
连用三个“乎”、三个“也”(信也 梦也 何为而在吾侧也)
呜呼!我幼年丧父,等到长大,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全是依靠着哥哥和嫂子。哥哥中年时,去世在南方。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很早去世了。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辈里只有你,在儿辈里只有我,两代都只剩一个人,孤孤单单。嫂嫂常常一面抚摸着你一面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有你们这两个人了!”那时你还小,恐怕已记不得了;我那时虽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精品课件
脉
络
情 感 ①悲家世不幸 ②悔“旅食京师” ③叹未老先衰 ④恨小病丧命
叔侄情深
噩耗传来 祭奠亡灵
⑤哀后辈孤苦
⑥疚丧葬难周
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无常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1、远具时羞之奠
羞:通“馐”, 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 3、皆不幸早世 4、敛不凭其棺
零丁:通“伶仃”, 孤独的样子。 世:通“逝”,死。 敛:通“殓”,给 死人穿衣入棺。
后面再一次说:“吾自今年以来苍苍者或化 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 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这里又特意连用 了两个“或„„而”,两个“日益”,说明其身 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强调了这日甚一日的 变化速度。通过对这种迅速变化的描绘,作者内 心的悲伤、颓丧之情就都充分地表达出来了。我 们从文章表情达意的效果上,可以领会到作者高 超的语言艺术技巧。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 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 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 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 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 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 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 哀恸欲绝的祭文。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 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 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 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落泪者, 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 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 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二、作者的笔法具有婉转、细密的特色。
如第二部分,写噩耗传来时自己复杂、变幻的心 理活动,说:“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 邪?”他乍听到噩耗时感到非常意外,非常震惊,以 至怀疑消息的可靠性;接着由于惊疑、悲痛,而神智 恍惚,感觉像是在梦里一样;待稍稍冷静一些后,他 仍然觉得老成已死的消息是误传。下面他又重新思考、 分析说:“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 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自己身边 的书信为他切实地证明了老成的死是肯定无疑的,他 只能去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了!作者具体、细腻地记录 了自己接到噩耗后,从怀疑到确信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样做就更真实地反映出来他对侄子的骨肉深情。
祭十二郎文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 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 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 《古文观止》评论此文说:“情之至者,自 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 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研读课文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一(1—3段) 二(4-9段) 三(10-12段)
阅读 1~3段 划出重点字词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 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 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 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 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 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相隔
孤苦零丁 聚少离多 惊愕怀疑 痛责内疚
骨肉情深 悔恨自责 凄苦悲伤 沉痛之极
• 十二郎远殁他乡,文章却以“汝”“吾” 相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十二郎远殁他乡,文章却以“汝”“吾”相称,如 对谈面泣,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通篇“汝”“吾”相称,像是与侄儿对谈面 语,特殊逼真。开篇一个“告”字,让人感 到全文都是向十二郎当面诉说,而亡者也正 侧耳倾听。 让我们很容易感受叔侄情深,感受作者的悲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地在委曲忍受 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 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 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人称作用
•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祭十二郎文》ppt课件(55页)
1.叙事于琐细中见沉痛。
本文作者在叙事时不是孤立叙写琐事,而是放在 宽阔背景中处理,于琐细中见沉痛,于联系中见深挚.
如十二郎英年早逝,本身足以使作者十分痛惜,联 系两人从小孤苦相依,成年别多聚少,再加家世凄凉, 作者三兄早世, 两世一身, 现孙辈惟一的十二郎又逝, 岂不悲痛之情更重,更催人泪下吗?
解题
• 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 的四字韵语,也有骈文的。
• 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 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 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此文破駢为散,不 拘常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
作者与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 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 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 (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 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 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 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
给
才
来
有能力
来
安慰 马上
接来
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墓地
如不能守待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
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其所愿。
从穴乏声,即葬时下棺入穴
临
代奴婢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
殓,给死人
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 穿衣入棺
整体感知
一、此文与一般祭文的不同点在哪里?
此文不拘常格:虽沿用四言,但破駢为散, 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 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 写亲人之间的日常琐事,在叙述中抒发苦情与 悲情。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课件
祭十二郎文
韩愈
韩愈,字退之,今河南孟县 人,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 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 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 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 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 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 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 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代表做是《马说》《师说》等。
郎的灵前:
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 ,说 明祭奠的时间,对象,远奠的方式。首告闻 丧以志哀。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 感基调。
表哀悼之情
2、 呜呼!吾少孤,
呜呼!我幼年丧父,
及长,不省所怙,惟 等到长大,不知道依靠
兄嫂是依。中年兄殁 的父亲(模样),只有
(于)南方,吾与汝 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来京城。其后四年 , 到京城。此后四年,才回
而归视汝。又四年 , 家看望你。又过了四年,
吾往河阳省坟墓 ,遇 我去河阳凭吊祖坟,遇到
汝从嫂丧(sāng)来
葬。又二年 ,吾佐董 丞相于汴州 ,汝来省 吾;止一岁 ,请归取 其孥。明年 ,丞相薨 , 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 是年 ,吾佐戎徐州 , 使取汝者始行 ,吾又 罢去 ,汝又不果来。
遽(jù)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 , 以为虽暂相别 ,终 当久相与处 ,故舍 汝而旅食京师 ,以
求斗斛之禄;诚知 其如此 ,虽万乘之 公相 ,吾不以一日 辍汝而就也!
我想,你跟随我到东边, 东边也是异乡客地,不能 久住;从长远打算,不如 西归河阳老家,将家安顿 好再接你来。唉!谁料到 你竟骤然去世离开了我啊! 当初,我与你都还年轻, 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 会长久与你在一起的,所 以才离开你到京师谋食, 为了求得微薄的俸禄。倘 使早知如此,即使是做王 公宰相,我也不愿意一天
韩愈
韩愈,字退之,今河南孟县 人,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 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 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 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 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 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 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 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代表做是《马说》《师说》等。
郎的灵前:
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 ,说 明祭奠的时间,对象,远奠的方式。首告闻 丧以志哀。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 感基调。
表哀悼之情
2、 呜呼!吾少孤,
呜呼!我幼年丧父,
及长,不省所怙,惟 等到长大,不知道依靠
兄嫂是依。中年兄殁 的父亲(模样),只有
(于)南方,吾与汝 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来京城。其后四年 , 到京城。此后四年,才回
而归视汝。又四年 , 家看望你。又过了四年,
吾往河阳省坟墓 ,遇 我去河阳凭吊祖坟,遇到
汝从嫂丧(sāng)来
葬。又二年 ,吾佐董 丞相于汴州 ,汝来省 吾;止一岁 ,请归取 其孥。明年 ,丞相薨 , 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 是年 ,吾佐戎徐州 , 使取汝者始行 ,吾又 罢去 ,汝又不果来。
遽(jù)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 , 以为虽暂相别 ,终 当久相与处 ,故舍 汝而旅食京师 ,以
求斗斛之禄;诚知 其如此 ,虽万乘之 公相 ,吾不以一日 辍汝而就也!
我想,你跟随我到东边, 东边也是异乡客地,不能 久住;从长远打算,不如 西归河阳老家,将家安顿 好再接你来。唉!谁料到 你竟骤然去世离开了我啊! 当初,我与你都还年轻, 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 会长久与你在一起的,所 以才离开你到京师谋食, 为了求得微薄的俸禄。倘 使早知如此,即使是做王 公宰相,我也不愿意一天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文 祭十二郎文
【诗海撷贝】 半死桐
(思越人,又名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 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 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赏析】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表达了 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之情。词的上阕尤 为精彩: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叶凋 零,一片萧索;而池中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也只 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就近取譬,以“梧桐半死”和 “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的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 境表现得格外悲凉。
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 体,在对逝者悼念追忆的同时,作者往往会不由自主 地抒发对生死的感慨,坦陈对命运的思考。祭文的功 能决定了它的艺术风格,大多数祭文纡徐委婉、情韵 悠长,根据所祭奠对象的不同,在语言格调上也会稍 有差异。
微言大义 韩愈的名言警句
1.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 4.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
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
﹒
﹒﹒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
﹒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3)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
【初读思考】 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 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 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文中,作者用了八个“呜呼”,三个“呜呼哀哉” 悲天抢地;几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 伤痛、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解析】选C。作者用了七个“呜呼”。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
﹒﹒
﹒﹒
时羞之奠(季父:_______________ 致:动词,_____
诚:﹒形容词作名词排,行__最__小_ 的羞叔:父通假字,同“__表_”达,
_____)
诚意
馐
(美2)食及长不省所怙(省:动词,_____ 怙:动词,_____)
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
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 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1.第4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答案:烘托自己内心悲痛之甚。诸兄死去已令人悲痛 不已,在人丁不盛的情况下,十二郎的死更令人悲伤 不已,感到绝望。
地步呢?
三、阅读课文8~10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
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 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 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1)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
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
﹒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 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2)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
﹒﹒ 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 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 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 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
﹒
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 而寿者不可知矣!
跟从,引申为护送
灵
柩
(7)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省:动词,_探__望__ 止:_住__ 孥:_妻__和__子__的__统__称__)
(8)明年丞相薨(明年: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
今义﹒是﹒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第二年 薨:_____)
(9)东亦客也(客:名词作动词,_____去) 世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 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 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其无知﹒,﹒悲不几 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
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 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 也。呜呼!__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 乎?(4)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
﹒ 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 也邪?(3)呜呼哀哉,尚飨!
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噩耗。 韩愈悲痛欲绝,写下了这篇祭文。
二、文化常识 古代悼词对各年龄段的亡者的称呼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百年:称年高的长 辈之死。西游:旧时称老年人之死。登仙:旧时称老 年人之死。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逝世:称一般 成年人之死。去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谢世:对一
﹒
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
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1.第2、3自然段是如何叙写叔侄之间深厚感情的? 答案: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 叙两人的三别三会,最后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一、阅读课文1~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
﹒﹒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1)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
﹒
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 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 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 “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血:_指__体__质__ 日:名词作状语,_一__天__天__地__ 志气:古
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今义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精神
几何: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_;今义是几
何学)
过不了多久
(7)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强
者: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强__壮__的__人__;今义是坚强的人
(13)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辍:动词,_____ 就:动
词,_________)﹒ ﹒
离开
就职上任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译文:_我__从__小__就__失__去__了__父__亲__,__到__长__大__成__人__,__不__知__道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模样,只有依靠大哥大嫂(的抚养)。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译文:_我__在__汴__州__辅__助__董__丞__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之间取其相似点,获得丰富的喜剧效果,成为此诗 最显著的特色。前两句交代“木居士”先时狼狈处境, 揭其老底;后两句则写其意外的发迹,前后形成鲜明 对照,给人以滑稽可笑的感觉,取得极好的讽刺效果。
【助读链接】 一、背景回放 患难叔侄 骨肉情深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
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 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
﹒﹒
知道
依靠
(3)中年兄殁﹒南方(殁:_死__亡__)
(4)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就:动词,_向__、__归__)
(5)吾往河阳省坟墓(省: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察看,这里是祭扫的
(意6)思遇汝从嫂丧来葬(从:_________________ 丧:___
___) ﹒ ﹒
﹒
客居
(10)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西:名词作 状语,_向__西__ 成家: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安__家__;今义 为结婚或成为专家 致: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
使……… ___)
(来11)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遽:_____)
﹒
突然
(12)吾与汝俱少﹒年﹒(少年: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青__年__男__ _子__;今义是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也指这一 年龄的人)
【备选链接】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韩愈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赏析】唐时耒阳(今属湖南)地 方有“木居士”庙,贞元末韩愈路 过时留题二诗,此为其一。诗乃有 感于社会现实而发,非一般应景的 题咏。诗中“木居士”与“求福人”不妨视为官场中 两种人的共名。作者运用咏物的形式,在影射的人与
﹒﹒
﹒
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
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 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
之,其又何尤!(2)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
﹒
﹒﹒ ﹒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 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
2.第5自然段中语气词的变化恰当地表达了作者情感的 变化。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答案:“邪”“乎”强化了作者对消息真实性的疑问 语气;“也”则表达了作者对噩耗的肯定和无奈之情。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而齿牙动﹒摇﹒(动摇: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松__动__;今 义是不稳固,不坚定)
【诗海撷贝】 半死桐
(思越人,又名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 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 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赏析】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表达了 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之情。词的上阕尤 为精彩: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叶凋 零,一片萧索;而池中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也只 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就近取譬,以“梧桐半死”和 “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的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 境表现得格外悲凉。
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 体,在对逝者悼念追忆的同时,作者往往会不由自主 地抒发对生死的感慨,坦陈对命运的思考。祭文的功 能决定了它的艺术风格,大多数祭文纡徐委婉、情韵 悠长,根据所祭奠对象的不同,在语言格调上也会稍 有差异。
微言大义 韩愈的名言警句
1.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 4.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
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
﹒
﹒﹒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
﹒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3)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
【初读思考】 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 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 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文中,作者用了八个“呜呼”,三个“呜呼哀哉” 悲天抢地;几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 伤痛、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解析】选C。作者用了七个“呜呼”。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
﹒﹒
﹒﹒
时羞之奠(季父:_______________ 致:动词,_____
诚:﹒形容词作名词排,行__最__小_ 的羞叔:父通假字,同“__表_”达,
_____)
诚意
馐
(美2)食及长不省所怙(省:动词,_____ 怙:动词,_____)
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
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 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1.第4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答案:烘托自己内心悲痛之甚。诸兄死去已令人悲痛 不已,在人丁不盛的情况下,十二郎的死更令人悲伤 不已,感到绝望。
地步呢?
三、阅读课文8~10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
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 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 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1)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
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
﹒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 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2)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
﹒﹒ 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 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 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 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
﹒
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 而寿者不可知矣!
跟从,引申为护送
灵
柩
(7)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省:动词,_探__望__ 止:_住__ 孥:_妻__和__子__的__统__称__)
(8)明年丞相薨(明年: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
今义﹒是﹒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第二年 薨:_____)
(9)东亦客也(客:名词作动词,_____去) 世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 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 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其无知﹒,﹒悲不几 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
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 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 也。呜呼!__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 乎?(4)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
﹒ 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 也邪?(3)呜呼哀哉,尚飨!
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噩耗。 韩愈悲痛欲绝,写下了这篇祭文。
二、文化常识 古代悼词对各年龄段的亡者的称呼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百年:称年高的长 辈之死。西游:旧时称老年人之死。登仙:旧时称老 年人之死。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逝世:称一般 成年人之死。去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谢世:对一
﹒
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 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
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1.第2、3自然段是如何叙写叔侄之间深厚感情的? 答案: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 叙两人的三别三会,最后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一、阅读课文1~3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
﹒﹒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1)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
﹒
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 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 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 “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血:_指__体__质__ 日:名词作状语,_一__天__天__地__ 志气:古
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今义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精神
几何: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_;今义是几
何学)
过不了多久
(7)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强
者: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强__壮__的__人__;今义是坚强的人
(13)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辍:动词,_____ 就:动
词,_________)﹒ ﹒
离开
就职上任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译文:_我__从__小__就__失__去__了__父__亲__,__到__长__大__成__人__,__不__知__道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模样,只有依靠大哥大嫂(的抚养)。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译文:_我__在__汴__州__辅__助__董__丞__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之间取其相似点,获得丰富的喜剧效果,成为此诗 最显著的特色。前两句交代“木居士”先时狼狈处境, 揭其老底;后两句则写其意外的发迹,前后形成鲜明 对照,给人以滑稽可笑的感觉,取得极好的讽刺效果。
【助读链接】 一、背景回放 患难叔侄 骨肉情深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
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 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
﹒﹒
知道
依靠
(3)中年兄殁﹒南方(殁:_死__亡__)
(4)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就:动词,_向__、__归__)
(5)吾往河阳省坟墓(省: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察看,这里是祭扫的
(意6)思遇汝从嫂丧来葬(从:_________________ 丧:___
___) ﹒ ﹒
﹒
客居
(10)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西:名词作 状语,_向__西__ 成家: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安__家__;今义 为结婚或成为专家 致: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
使……… ___)
(来11)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遽:_____)
﹒
突然
(12)吾与汝俱少﹒年﹒(少年: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青__年__男__ _子__;今义是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也指这一 年龄的人)
【备选链接】 题木居士二首(其一) 韩愈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赏析】唐时耒阳(今属湖南)地 方有“木居士”庙,贞元末韩愈路 过时留题二诗,此为其一。诗乃有 感于社会现实而发,非一般应景的 题咏。诗中“木居士”与“求福人”不妨视为官场中 两种人的共名。作者运用咏物的形式,在影射的人与
﹒﹒
﹒
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
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 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
之,其又何尤!(2)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
﹒
﹒﹒ ﹒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 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
2.第5自然段中语气词的变化恰当地表达了作者情感的 变化。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答案:“邪”“乎”强化了作者对消息真实性的疑问 语气;“也”则表达了作者对噩耗的肯定和无奈之情。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而齿牙动﹒摇﹒(动摇: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松__动__;今 义是不稳固,不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