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综述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2498f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5.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心理危机问题也日益严重。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心理危机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这一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1.心理危机问题普遍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常常处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中。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心理干预手段不够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手段不够完善,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大学生在心理危机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不够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不健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在心理危机发生时无法有效地进行适时的干预和处理。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根源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知识水平欠缺,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
2.增加心理咨询师数量学校应加大投入,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建立更为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
建立健全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学校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并建立应急预案,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
4.鼓励大学生自我调节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面对心理问题,积极应对心理危机。
5.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社会应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36120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0.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是心理健康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既要面对着学业压力,又要面对着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并且这个时期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会面临着种种心理问题和危机。
因此,在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期,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心理危机干预的理念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1、成为心理危机高发群体虽然在大学生群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自信、乐观、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但是另一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心理危机问题。
多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有高达40%左右的人会陷入心理危机状态。
大学生们更容易因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的不顺利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等方面产生心理问题。
2、多种类型的心理危机问题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维度来看待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危机。
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包括:情感问题、学习问题、家庭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疾病及身体不适问题等。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理念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心理辅导工作,它主要的目的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进行的。
心理危机干预的理念是积极的,它主张通过多方面的干预方法和策略构建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保证他们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具体来说,心理危机干预的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为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心理健康的维护和管理,加强心理教育和心理预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咨询等。
2、早期干预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防止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危机事件。
3、多维度干预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职业等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23a1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6.png)
心理危机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表现,导 致其无法正常完成学业。
人际关系影响
心理危机可能影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使其难以与他人正常交往。
家庭和社会影响
心理危机可能对大学生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产生负 面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03
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Hale Waihona Puke 预 策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支持
01
提供个体咨询服务
通过预约或主动关怀的方式,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个体咨询服务
,给予支持和指导。
02
提供团体辅导服务
针对存在共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如新生适应
、考试焦虑等,帮助学生缓解情绪压力。
03
开展热线咨询服务
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心理咨询服务,特别是对
上海交通大学
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援助机制,通过开展心理测评、心理咨询、 心理疏导等工作,有效预防和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评估
提高了学生的心理 素质
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学生的心理 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更能够应 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减少了学生的心理 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减少了学生的 心理问题,降低了学生因心理问 题导致的意外事件发生率。
建立心理危机快速反应通道
学校应设立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协作流程,确保在发生心理危机 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适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包括危机识别、评估、处 理和后续支持等环节。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通过定期开展心理测评,收集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心理危机干 预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6a807939e3143323868933b.png)
222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高 坡 齐新艳 闫纯苏/西京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摘 要:通过分析十年来高校心理危机预防的研究状况发现: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研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的薄弱方面,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相比,对于心理危机预防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实证研究。
针对这些问题,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心理危机预防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一、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的综述(一)引言心理危机是人因遭受某些强烈刺激的作用而处于身体或心理高度紧张的状态(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2003),是个体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大学生心理危机成为高校的极大不稳定因素,对大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后果。
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实践领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明显,但是,心理危机预防效果不理想,心理危机事件仍然层出不穷。
本研究重点探讨十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的进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的意义和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目的引起对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的重视,为大学生心理危机有效预防体系的建立提供合理思路,为心理预防实践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提供有益参考。
(二)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的取得的进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输入主题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共检索到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64篇,输入主题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共检索到论文929篇,其中,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发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论文有58篇(其中核心期刊14篇),而发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论文却有797篇(其中核心期刊146篇)。
搜索结果显示,当前重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轻心理危机预防研究(马建青,朱美燕,2014)。
总体上,心理危机预防的研究相对滞后,研究质量较低,研究方法单一,多停留在思辨的层面上,缺少实证支持,研究结论推广性差。
1、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策略研究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总体上遵循的是整合性和系统性策略,试图建立系统性、整体性、标准化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高芳芳,2017;包莉,2016;赵洪章,陈新星,2015)。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153ec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5.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为一
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
1. 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诸如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大学生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对其成长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2. 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增加:在大学校园中,心理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例如学生间
的冲突、考试失败、恋爱问题等,这些事件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3. 大学生对心理帮助的需要明显增加:近些年来,大学生对心理帮助的需求也不断
增加,这表明大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通过课程、讲座等形式,向大学生灌输心理健康教育,促进
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 心理咨询服务:一些大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及时
得到帮助。
3. 心理测试工具:学校通过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自我了解,找到自己的心理问
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三、实施对策
1.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如课程设置、宣传海报等提高学生的心
理健康意识,让学生更加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立针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机制,保障学生在发生心
理危机事件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
总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积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19ce7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d.png)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频发,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问题时,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国内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也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探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本文将对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进行综述。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背景介绍】完。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分析,为有效预防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当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和特点,揭示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2.总结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探讨心理危机的成因和机制;3.梳理国内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相关措施和政策,分析其有效性和不足之处;4.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和方法;5.强调心理危机预防的重要性,提出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其与大学生的成长、学习、就业等方面密切相关。
了解和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对于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措施,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和帮助,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可以探讨引发心理危机的原因,为制定更科学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7673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d.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危机的出现。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发事件或长期精神压力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将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以及针对性的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1.压力源头多样化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源头非常多样化。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等都是大学生可能面临的压力源头。
尤其是在高校内部,学业压力、学业竞争、考试压力等因素常常使得大学生陷入心理危机之中。
2.心理危机事件频发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凸显。
自杀、抑郁症、焦虑症、适应障碍等心理问题在大学校园中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心理咨询师匮乏目前虽然国内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不断发展,但心理咨询师的数量仍然远远不足。
大量心理问题的发生,导致心理咨询师的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需求。
4.心理危机干预水平不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水平不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一些学校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视不够,导致机构、师资等方面的建设也偏弱,无法进行更为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5.社会关注度不够大学生心理危机常常因为缺乏社会的关注而被忽视,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潜伏不发。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社会关注度也是一个问题。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韧性,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2.建设心理健康支持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师制度等,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3.提高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和素质加大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心理咨询师的素质和数量,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
4.加强社会关注度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通过媒体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注度。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fd1015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b.png)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心理危机是指在行动和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突然失调,导致严重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国内大学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本文对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进行了综述。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成长烦恼等。
其中,学习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会导致大学生出现负面情绪和失眠等症状,进而影响其学业成绩和个人能力的发展。
此外,就业压力也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一个主要方面。
由于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相应增加,这也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出现了心理危机问题。
根据国内多年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教学方面教师和学校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采取一系列细致、系统化的教导策略,如课内或课外辅导、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对课程难度和学生理解难度的监控。
2. 社交方面学生配置扮演重要作用。
学校、老师和家长等应该关注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开展学院文化、举办联谊晚会等活动预防学生交往紧张、孤独和抑郁等危机。
3.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应根据学生层数和年龄特征进行细化,贴近学生。
通过传播和宣传心理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加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帮助他们真正认识和掌控自己。
4. 家长角色的作用家长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
家长可以通过与大学生开展交流、关注等方法培养他们优秀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
在大学生似乎出现身心危机的情况下,家长应该积极帮助和宽慰他们,激励他们调整心态,增强信心。
三、结论大学生心理危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可能会涉及到多种因素。
因此,减少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包括教育教学方面、社交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和家长的角色等方面。
浅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文献综述】
![浅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4437c17312b3169a451a4db.png)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社会工作浅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一旦出现心理危机,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还是其周围的人都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说心理危机对当代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心理危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迫在眉睫。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再次强调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这些都反映了国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
随后,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水平。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情况,本文对近几年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和解决作一综述。
据调查表明,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6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2.71%;29.72%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33.38%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有心理健康热线,24.56%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防止自杀的健康教育,69.74%的学生认为需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
这说明重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的干预方式,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并及时进行有效调解,有效开展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迅速从危机情境中解脱和调整,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是当代大学生所要面临的一项全新挑战。
许多学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
在社会因素方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思想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人们价值观、道德观的一系列转变。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由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性和大学生人才的饱和,使就业问题越来越明显,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都给大学生带给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8763c4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b.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大、焦虑情绪高、抑郁症状明显等问题。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等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些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不良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1.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源头之一。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课业繁重、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人际关系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人际关系挑战。
家庭、同学、朋友等关系的纷繁复杂会给大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困扰,影响其心理健康。
3. 就业前景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充满期待,但现实的就业形势却并不乐观。
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隐忧,失业、就业不如意等问题会引发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1.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他们正确的心理调适能力。
2. 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化解心理困扰。
3. 健康生活方式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四、结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e0fd28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0.png)
浅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概述现代社会压力大、变化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陷入心理危机的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心理危机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个体的心理状态发生孤独、无助、失落、绝望等负面状态的现象。
一些因素可以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如以下因素: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升学、找工作等强制性要求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考试期间。
生活压力大学生们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包括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导致大学生感到失落和孤独。
人身伤害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面临人身伤害的威胁,如欺凌、暴力等。
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通过不同形式的援助来协助受心理危机困扰的人。
以下是常见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个人心理疏导个人心理疏导是干预心理危机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包括了与受危机影响的人沟通、对其问题展开调查以及提供针对性援助等。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大环境对个体进行心理援助或各方面支持的一种方法。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另一种方法。
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方法。
总结心理危机是现代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的出现是由生活、学业、人际等多个方面的压力所造成的,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心理危机干预是有效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个人心理疏导、社会支持以及心理治疗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开展有效的心理援助,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7d79d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4.png)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方面都面临着种种心理困难和危机。
心理危机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引发极端事件。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1. 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包括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学业压力等。
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引发了一些不良事件。
2.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些极端事件如自杀、暴力事件等不断发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大学生本人造成了生命上的损失,也给学校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1. 缺乏系统的预防机制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系统的预防机制。
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生在学校内部,但学校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机制。
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防范和干预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2. 心理问题干预不及时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中,心理问题的干预往往不及时。
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的干预措施远远不够,导致了一些情况失控。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应该是立即、及时的,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3. 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学校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够多样化,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1. 完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可能会朝着完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6923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3.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心理危机事件也层出不穷。
由于大学生处于心智成熟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对他们的学业、生活、甚至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事件,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焦虑、家庭问题、自我认同、抑郁症等。
根据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一是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如重大事故、校园暴力、自杀等;二是心理疾病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三是常见心理危机事件,如学业压力、失恋等。
这些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生活和学习的严重困扰。
由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相关的干预工作也变得异常繁琐和困难。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隐藏性比较强,很难及时发现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危害性比较大,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挽回;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个体、家庭、学校等众多方面,所以干预起来也就相当困难。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不仅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更是对未来社会的投资。
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可以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对大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为未来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建立一套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心理问题的警惕性和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4.2 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系统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系统,全面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跟踪评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展趋势,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综述
![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8debbeff8c75fbfc77db2c1.png)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综述姓名: 何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社会学班级: 社会41学号: 2213113指导教师: 魏丰职称: 副教授200 7 年6月29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综述社会学专业学生何玥指导教师魏丰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和廓清了包括心理危机内涵、类型、产生原因以及预警机制、干预机制等有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问题,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心理危机评定标准问题、主体性问题、后干预问题和系统工程问题等研究的局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干预机制Summar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HeYueTutor WeiFengAbstract:As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we have no choice but to find a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emergency handl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explor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emergency handling “green passage" from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 the crisis alarming system, the emergency handling mechanism and psychological crisis set-dement. It holds that the mechanism is a multilevel and coordinated whole and it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this case, w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ollege students from doing harm to the society and themselves as a result of psychological crises.Keywords:college student;psychological crisis;warning system;intervention mechanism前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思维方式、心理情感、价值伦理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671d5f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4.png)
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综述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频率呈现出愈加突出的趋势,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维护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将对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下,由于某些生活事件、心理因素等引起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种类较多,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情感问题:包括恋爱、失恋、亲情纠纷、友情问题等。
2、学习问题:包括考试焦虑、学习阻碍、学业困难等。
3、适应问题:单独生活、适应新环境、适应新角色等。
4、职业问题:找工作、就职、职场竞争等。
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起步阶段、重视阶段、制度化阶段和系统化阶段等不同发展阶段,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其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讲座、心理测试等被广泛采用,且专门针对不同心理问题提供了针对性的服务。
1、宣传教育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问题,如就业压力、爱情、挫折等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咨询、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等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不同渠道的心理帮助,解决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的难题,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业、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3、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测试收集大学生的心理信息,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制定心理卫生干预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4、心理讲座定期开展心理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心理学家等专家讲解心理知识、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治疗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心理活动开展具有教育和治疗功能的心理活动,如心理健康小组、情感疏导小组等,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四、结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频率呈现出愈加突出的趋势,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预警和预防作用意义重大。
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方面,应采取系统化的措施,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教育和干预,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国大学生心理落差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生心理落差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17806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9.png)
我国大学生心理落差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我国大学生心理落差进行了综述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和表现。
接着探讨了大学生心理落差的原因,包括学业压力、情感困扰等方面。
随后探讨了采取心理干预方法来帮助大学生应对心理问题。
最后展望了大学生心理落差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启示。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心理落差、研究、健康、问题、原因、干预、展望、总结、成果、启示、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心理落差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状态,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
对大学生心理落差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和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落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帮助。
也可以为学校和社会制定更科学的心理教育和干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落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心理落差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落差,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在这一阶段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心理压力较大。
通过研究大学生心理落差,可以深入挖掘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解决途径,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
1.3 研究目的大学生心理落差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问题,探究造成心理落差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1a05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8.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上面临着诸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困扰或破坏的状态。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入手,探讨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现状及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1. 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如因考试成绩不合格、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导致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理问题导致自杀的大学生人数高达数千人,大约占全国自杀人数的10%左右。
2. 心理卫生意识不足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背后,也暴露了大学生对心理卫生的意识不足。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识,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心理危机,导致问题愈发严重。
3. 校园心理服务不足校园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服务效果和覆盖范围都存在不足。
大学生心理危机在校园中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和处理,造成心理问题的积累和不断恶化。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现状分析1. 心理咨询服务不足当前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存在着一定的缺口,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齐,咨询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
2. 心理健康教育不够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停留在宣传阶段,内容单一,方式呆板,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比较浅显,缺乏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
3. 校园管理不到位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中,校园管理部门的作用不够突出,缺乏对心理危机的有效管理和预防措施,使得心理危机事件频发。
1.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通过多种形式,如讲座、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培养其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4aa0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8.png)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当前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分析和干预现状进行研究。
在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和表现后,本文探讨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后提出了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研究,并总结了有效的干预策略。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对策、研究、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服务、学生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危机预防、心理危机处理、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评估、心理健康政策、心理卫生法律法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在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易受心理问题困扰。
据统计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包括焦虑、抑郁、自闭、自杀等严重问题。
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一颗定时炸弹。
1.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大学生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时期,学业压力、情感困扰、就业焦虑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得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显。
各种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在校园中,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包括自杀、重大悲剧等,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震惊和困扰。
如何有效干预和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将着重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探讨有效对策,以提供参考和建议,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并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普遍性和特点,揭示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2. 探究目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包括干预机构、干预方式和干预效果;3. 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对策,包括预防措施、干预策略和应对措施,以完善大学生心理卫生服务体系;4. 提出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策略,探讨其实施效果和可行性;5. 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评估,探讨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研究综述
![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eda78ee10661ed9ac51f3c8.png)
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研究综述作者:苗莹董秀萍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9期(江苏大学财經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多发,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可以归纳概括为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三个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研究综述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呈现多发趋势,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成才,影响了高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也给高校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和难度,因此,研究大学生极端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分析大学生极端心理的影响因素,科学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是一项迫切而紧要的任务。
不少学者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本文拟将这些观点和成果进行梳理,以便使未来的研究更为深入和全面。
一、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的概念界定关于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李亚芳指出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心理特点和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心理上出现的反常或失衡状态,它会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各种问题和困境。
[1]张艳认为极端心理危机是指由于极端的行为引发的心理危机状态。
狭义上的大学生的极端行为包括大学生的暴力攻击行为及自杀行为所引起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暴力行为,是指对人身体、心理、财产施加的伤害行为,即暴力攻击性行为。
大学生自杀行为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2]刘超指出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发生的外界刺激(如意外事故、情感危机等)、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如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心理疾患或生理缺陷等)或处于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家庭变故或天灾人祸等)而出现心理严重失衡状态,从而导致采取极端行为或措施,造成自己或他人身心严重伤害或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综述姓名: 何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社会学班级: 社会41学号: 2213113指导教师: 魏丰职称: 副教授200 7 年6月29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综述社会学专业学生何玥指导教师魏丰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和廓清了包括心理危机内涵、类型、产生原因以及预警机制、干预机制等有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问题,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心理危机评定标准问题、主体性问题、后干预问题和系统工程问题等研究的局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干预机制Summar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HeYueTutor WeiFengAbstract:As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we have no choice but to find a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emergency handl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explor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emergency handling “green passage" from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 the crisis alarming system, the emergency handling mechanism and psychological crisis set-dement. It holds that the mechanism is a multilevel and coordinated whole and it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this case, w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ollege students from doing harm to the society and themselves as a result of psychological crises.Keywords:college student;psychological crisis;warning system;intervention mechanism前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思维方式、心理情感、价值伦理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剧变时期,最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问题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并正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比较多,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进行了探讨,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显不够,从总体上来说,并未有效遏制大学生心理危机上升的趋势。
一、心理危机的内涵与类型研究迄今为止,几乎每一篇有关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文献都要援引心理学家卡普兰(G·Caplan)的开创性工作。
卡普兰被视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鼻祖,他于1954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于1964年首次发表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他对心理危机的定义至今广为接受。
[1]卡普兰认为,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而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激事件有关,还取决于个体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及个体对困难情境的评估。
因此,心理危机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而是他对自己所经历的困难情境的情绪反应状态。
[2]张光涛等认为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它是由一些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或生理反应。
它包括:个体或群体面临的损失、危险、不幸、羞辱、不可控性、日常生活的崩溃、不确定性和隐性的沟通。
[3]目前,学术界关于心理危机内涵的看法是基本趋于一致的。
大学生心理危机就是指学生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分类,有三种分法: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
其中比较流行的是布拉默提出的三分法,即心理危机有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三种情况。
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
境遇性危机是个人无法控制或预测的突发或超常事件,例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
存在性危机是一些人生重要而根本问题(人生目的、意义、价值、责任等)的出现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4]尧新瑜等认为,除了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之外,还有内心危机,指潜意识中固有的某种心理问题的爆发。
无论三分法还是四分法都是根据危机的性质来划分的。
而有些研究者则根据危机刺激的来源,将危机分为两种情况:内源性危机和外源性危机。
内源性危机实质上就是成长性危机,外源性危机又称环境性危机或适应性危机,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危机。
[2]可见,三种分法都有相通之处。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及表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而是综合多方面的原因。
包括:个体与自我的冲突、个体与他人的冲突、个体与环境的冲突、观念和文化的冲突等。
如此多的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
(一)个体与自我产生冲突引发心理危机这属于内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种看法。
其一是个人心理发展的冲突。
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结构各部分发展不平衡,其自我意识常有矛盾的状况,表现为理想与现实脱节、理性与非理性相交织、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等,一旦受外界困扰就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5]其二是人格发展不完善。
樊富眠认为容易陷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在人格上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为:看问题比较表面和消极;过分内向。
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低;过于依赖他人;行为冲动等。
这种类型的人比较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6]张金明认为,人格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个体的心理及行为系统中起核心和支配作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自我价值取向单一,把学习成绩看作是评价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其它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上大学后发现自己很多地方不如别人,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偏差,从而引发心理危机。
[7](二)个体与他人产生冲突引发心理危机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际困难。
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之间,由于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或冲突,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冲突,导致心理失衡,表现为自卑、抑郁、悲观、怨恨等负情绪,从而引发心理危机。
[8]第二种是失恋或情感问题。
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由于缺乏经验,不能正确处理复杂的感情纠葛问题,一旦失恋有些大学生就会产生情感危机。
[9]第三种是心理支持系统的缺乏。
大学生要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需要有一个来自于亲人、朋友、同学等多方面的心理支持系统。
有很多大学生的心理比较闭锁,即使有心理问题也不愿向周围的人倾诉,也不愿意求助专业人员,长久积累下去,一旦超越心理承受能力,必然引发心理危机。
[7](三)个体与环境产生冲突引发心理危机环境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因此个体与环境的冲突也表现为多方面: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现代社会转型加速,科技迅猛发展,市场经济初步确立,导致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使得不少大学生精神迷茫,常常陷入剧烈的心理冲突之中;[8]个体与学校环境的冲突。
一方面来自学习压力。
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在生源竞争和高校评估中居于更好的位置,于是在学科设置、课程数量、质量评估等方面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
另一方面来自就业压力。
近年来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为增加就业机会拼命参加各种形式的等级考试和资格考试,使得部分大学生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从而引发心理危机;[5]个体与家庭环境的冲突。
高校并轨招生以来,学费成为贫困地区学生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由此出现了贫困生的心理危机问题;[9]个体与网络环境的冲突。
网络煤体构筑的虚拟空间,易使人心理变异,部分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以致分不清虚拟与现实。
另外,由于受网络暴力和网络色情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滋生暴力倾向,自我与现实产生冲突,进而引发心理失调。
[8](四)观念价值体系与文化价值体系的冲突引发心理危机吴远等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心理危机根源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局限,将导致心理危机的事实本身看成是心理危机的根源,进而又把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难、挫折和冲突等同于心理危机本身,使对心理危机根源的认识停留于表面。
因此,心理危机实质是观念价值体系与文化价值体系的冲突。
我们日常所指的价值体系,一个蕴涵于我们所生活的文化精神中,另一个存在于人的意识和观念中。
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它规定着人们追求“什么是应当”、“什么是有意义”,而现代社会意义迫求的物质化、主观化和禁锢化,使得人的价值观念体系的追求无法得到文化精神所作出的承诺,从而产生心理危机。
[10]根据郑希付先生的《临床心理学》有关内容,可把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归纳为情绪、认知、行为、躯体四方面:情绪方面。
当事人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认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
体验到的事物间关系含糊不清,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有时害怕自己发狂,一旦危机解决可迅速恢复知觉;行为方面,不能专心学习或工作;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令人生厌或粘着性;与社会联系破坏,可产生对己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出现过去没有的非典型行为;躯体方面,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
当大学生出现四个方面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表现,为该生出现了心理危机。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根据危机理论,若能在当事人出现危机时有直接及时的干预介入,受助人是容易接受帮助并改变初衷的;相反,若缺乏干预介入,则较多的当事人可能继续走向歧途,甚至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