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教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扩散现象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本节课实验较多,采用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具准备

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量筒、硫酸铜溶液、两个铅柱、烧杯、墨水、热水。

六、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前面,大家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但大家有没有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在一个微小的灰尘中,都有大量的分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教学互动

互动1:分子运动。

明确学生回答为什么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后,教师小结: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互动2:气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教师实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瓶口相对,把玻璃板抽掉,学生认真观察几分钟后发现,上面瓶子和下面瓶子里的颜色是一样的,说明了气体的扩散现象。使学生通过推理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互动3:液体的扩散现象及固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学生观察CuSO4溶液的扩散现象以及阅读书上材料,了解到气体、固体和液体都存在扩散现象。

互动4: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明确通过演示向凉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墨水的实验,学生讨论后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互动5:由学生组织对分子的运动进行推测。

明确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

互动6:分子间存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明确教师由演示实验:两个铅柱接在一起,下面甚至可以吊一个物体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又由固体或液体难以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存在的,只是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

3.课堂练习

(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一匙糖放入水中后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 (C)

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分子间的斥力为零

C.棉线、铜丝的分子间都有引力,只是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D.棉线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B.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C.扩散现象在高温条件下和低温条件下都能进行

D.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4)把糊状乳胶涂到平整的木板上后,再把两块木板压紧,它们就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了.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之。

答案:固体分子之间有引力。

4.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我们又称这种现象为扩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当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实验、猜想、类比等学习的方法,我们要从中学会通过直接感知去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三)布置作业

1.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在长期堆放煤球的墙角,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

2.自制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浸入肥皂水后,有肥皂液薄膜附着,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看棉线将怎样?为什么?

(四)板书设计

一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谢谢你

.....................................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

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二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过程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 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用具: 分子内聚力演示器、烧杯、水、墨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现象,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到医院时闻到一股药味等,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一些例子吗?这些现象为什么? 合作探究 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理学中所说的分子包括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分子很小,是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这么多的分子在物体中处于什么状态呢?提出你自己的猜想并说明自己的根据。(例如这些分子是运动的或者这些分子是静止的。)一、扩散现象 让学生观看教师用书的视屏资源(2)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的学生体会各个 例子,举例并力 图解释这些现 象。 思考、讨论、猜 想、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感受各种扩散 现象的过程,总 结扩散的定义, 分析推理物体 内部分子的运 动情况。 从学生熟 悉的例子 入手,学习 新知。 学会猜想 必须是有 根据的。联 系实际现 象。 让学生感 受各种情 况的扩散 现象,更形 象具体。固 体、液体、 气体扩散 快慢的比 较。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_________。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 2、 叫做扩散。 3、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课堂导学: 一、扩散现象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6. 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烧杯两个、红墨水、酒精、冷热水。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打开一瓶香水,回想一下,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1厘米3空气的分子,如果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2)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①打开酒精,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 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讲台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

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中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中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来研究分子的热运动,在已学过的扩散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知识,学习本节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和分析出布朗运动的明显程度影响因素,由于学生已有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成熟,对于微观领域的研究没有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其明显程度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得出猜想的能力 (2)在理论论证猜想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观察、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布朗运动真实原因和明显程度的影响因素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自 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奇性。 (2)在提出猜想到论证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其明显程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 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其明显程度的因素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讲授、实验、设问、论证、指导、讲练结合等方法 学生的学:观察、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直接证明 间接反映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运 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导学过程: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生活中的物质通常分为 、 、 。 这些物质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 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人眼 直接观察到。所以分子很小,通常以 做单 位来量度。 3.用 来观察分子。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1.探究: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运动 实验一:气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取一瓶装有红棕色二氧化碳气体 的集气瓶用玻璃板盖住瓶口。 (2)取一盛有空气瓶的“空”瓶倒扣 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上。 (3)抽掉玻璃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二:液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一半清水,用长劲漏斗小心地讲装有硫酸铜溶液 注入水的下面,观察界面情况。 (2)静放几天后,观察界面变化。 空气 注意: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放下面? 答:

实验现像: 实验结论: 实验三:固体分子运动 实验步骤:(1)将一铅块和一金块表面磨光,将磨光的两个面紧压在一起。 (2)在温室下放置5年再将它们切开,观察它们的切面。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总结归纳: 2.由以上三个实验可看出: (1)扩散:指 (2)扩散现象说明: A: B: 3.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在一个烧杯中盛适量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盛等量的凉水。 (2)用滴管分别在两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注意:水与酒精的混合后体积怎么变? 注意:说出三个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课时及每课时的具体内容 1课时:物质的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3.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宏观、微观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具及学具准备烧杯红墨水香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 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 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 二、进入新课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提问:水为什么变成水蒸气?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为什么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我们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1、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 2、我们对甘蔗进行压榨,可以榨出甘蔗汁来,甘蔗汁又可以分解为什么物质? 可以分解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说明甘蔗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甘蔗汁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甘蔗汁又可以分离成蔗糖和水。 虽然细胞很小,但我们用光学显微镜可以清楚地看见它。分子比细胞小得多,一滴水中含有的分子数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需要数几十万亿年。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按相同比例,乒乓球则有

2021年九年级物理全册3.分子热运动第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 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剧烈。 【预习检测】

1.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 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 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3.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 则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多媒体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多媒体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分子热运动预习学案

实验中学预习学案:初三年级物理学科编制:马连水审核:桑运旺时间:2013 8 31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预习重难点】: 预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预习难点: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预习任务】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2.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___。 【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任务一分子的热运动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碳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 5.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分子的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三、教学用具 1.气体和液体的扩散实验:分别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提问:上述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过了。 (二)新课教学过程 1.介绍布朗运动现象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介绍显微镜下如何观察布朗运动。在载物玻璃上的凹槽内用滴管滴入几滴有藤黄的水滴,将盖玻璃盖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在视场中看到大大小小的许多颗粒,仔细观察其中某一个很小的颗粒,会发现在不停地活动,很像是水中的小鱼虫的运动。将一台显微镜放在讲台上,然后让用显微摄像头拍摄布朗运动,经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投影成像,让全体学生观察,最好教师用教鞭指一个颗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点为参考点,让学生看这颗微粒以后的一些时间内对参考点运动情况。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秒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秒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2.介绍布朗运动的几个特点 (1)连续观察布朗运动,发现在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内,只要液体不干涸,就看不到这种运动停下来。这种布朗运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悬浮液不冰冻),永远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想象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物质是由 _______ 组成的,_________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直径大约是 _____________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3、分子之间有 ________________ 。 4、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力和力两种。 二、合作学习: 1、扩散现象: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___________ 体和_______ 体之间、_______ 体和______ 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 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___________ 体和______ 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 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___ 有关,所以这种运 动叫做____________ 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 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如图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 开。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 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反馈训练: 1、分子运动的基本内容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物质分子互相进入____________ 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 在_____ 地运动着。同时也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以_________ 态、 _______ 态或______ 态的形式存在,这是由于物质分子排列 _______ 的缘故。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扩散现象是难点。 【课前准备】 香水、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烧杯、红墨水、清水、热水、滴管、两个铅柱、钩码、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造情境:①倒少许香水到香熏灯托盘中,拿给前排同学闻。②点亮香熏灯,稍后问后排的同学有没有闻到香水的味道。 是的前面,大家已经在《宇宙和微观世界》中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要详细了解香水分子怎样运动的,我们一起来进行今天的学习。 课题:第十三章热和能1、分子热运动 (二)进行新课 1.物质是由大量微小的分子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 教师小结: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后,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这种通过研究宏观现象来

推知分子运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我们把这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 演示:气体的扩散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和空气分子在不停运动,本次进入对方。这与香水分子在空气中扩散一样。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课件展示:液体的扩散现象及固体的扩散现象(视频)。 (1)CuSO4溶液和清水的扩散现象;(2)铅片和金片之间的扩散。 总结: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永不停息的在做无规则运动 课堂练习: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A、关上门窗,向房间内喷洒杀虫剂, 一会儿房间的蚊虫都被杀死了。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烧肉时放一小匙食盐,几分钟后肉就变咸了。 D、腌肉时,往肉上抹盐,半个月后肉就变咸了。 分析上题C、D答案发现什么新问题? 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利用桌上器材再补充器材设计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进行实验: 让学生先回答实验该如何控制,教师最后点出控制变量法。 得出结论: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这种无规则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问:大家能不能再举一些实际中的扩散现象呢? 墙内开花墙外香、墙角堆煤、炒菜放盐、化糖水。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观察·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三) (5)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三)(5)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明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不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讲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讲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明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分组实验以及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关于大千世界的爱好,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截了当感知的现象,能够认识无法直截了当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教学难点: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为主,演示法、讨论法、类比法为辅 教学预备: 教师:香水、长颈漏斗、硫酸铜溶液、量筒、课件等 学生:烧杯两个、水、蓝墨水、铅柱两个、钩码、小刀、针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讲台上喷香水,后排同学有什么感受? [生]闻到香味。

[师]什么缘故能闻到香水的香味? [生]因为香水的气味跑到鼻子里了。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就会闻到香味。这就讲明了分子是运动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五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讲授新课: 1、扩散现象: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觉上面空瓶有红色。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2、观看实验: ⑴硫酸铜与清水之间的液体扩散现象 实验: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在水下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能够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向学生展现3天前、6天前配好的溶液,界线越来越模糊。 [师] 大伙儿看到的是硫酸铜溶液和水之间的扩散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是专门常见的,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 [生甲]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屋里能闻到香味。 [生乙]在公园里闻到花香。 [生丙]…… [师]从这些例子能够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那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呢? ⑵固态碘升华的固体扩散现象 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少许固态碘。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分子热运动学案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自己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2.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___。 【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 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碳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 5.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 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6.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为什么在树下就会闻到槐花的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 2.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 种差别的原因是( ) A. 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 .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第2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第2节分子热运动导 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重点难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理解扩散现象 自主学习: 一、扩散现象 阅读课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2、在课本图气体扩散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液体扩散实验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6、图7.2-3说明了: 总结: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2、。 (3)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扩散越快。 2

二、布朗运动 1、布朗运动是什么在做无规则运动,它反应了什么? 2、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影响布朗运动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A、 B、 三、热运动 1、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的热运动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自主检测: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满架蔷薇一院香 C.数树深红出浅黄 D.纷纷暮雪下辕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不会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之间B.液体和气体分子问有间隙,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C.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人声鼎沸 D.花香扑鼻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 《分子热运动》 教 案 姓名:吕兆燕 学号:090514033 年级:09物理学

知识目标: ?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扩散现象布朗运动 教具:显微镜(大于500倍),火柴,电源接线,布朗运动演示仪(气体),两个烧杯,红墨水,胶头滴管。 引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章第二节“分子热运动”首先请大家回想一下,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这是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实验证据来说明这个结论。 一,扩散现象(板书) 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找一名学生现场做实验,学生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的冷水和热水,放到白纸上,然后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这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情况。

师:请同学描述所看到的状况,比较墨水在热水与冷水扩散的快慢。 …… 总结: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师: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之间,也会发生固体在之间.酱油中的色素扩散到了鸡蛋里面,又如,把金片和铅块压在一起,他们会彼此扩散。再请同学举出生活中固体之间扩散的例子。 二.布朗运动(出示如图1所示的投影片) 二、布朗运动 布朗(1773-1858年),英国植物学 家,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发现了悬浮在 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做无规则运动。 1827年,布朗首先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悬 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后来他又 用花岗岩粉末,烟尘微粒,无机玻璃粉末 做实验,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但是布朗 并没有找出运动的原因。只是由于这种现 象是布朗首先发现的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布 朗运动。 师:请同学根据图片资料概括描述什么是布朗运动。 定义:悬浮在液体(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板书)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香水,冷热水,烧杯,墨水,铅圆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通 过我们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 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 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 也得用80多年。 ②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 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 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 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 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 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 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观看墨水扩散实验: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

湖北省天门市蒋湖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3.1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_________。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 _________。 2、 叫做扩散。 3、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课堂导学: 一、扩散现象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 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 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 _______ __ ; 小结: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 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习-第13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分子热运动 阅读课本第2、3页及第4页“扩散现象”的内容,并完成下面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 2.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3.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香皂的分子运 动到鼻子里去了. 【实验1】气体扩散实验 1.过了一会儿以后,在实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3.既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什么在实验中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会上升到上方的空气中,而使空气的颜色发生了改变? 4.这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组内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实验2】液体扩散实验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稍等一会儿, 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3】固体扩散,观看金和铅的扩散视频 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在分别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注意比较两杯水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温馨提示: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只滴一滴即可) 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快,扩散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