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1.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作用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
2.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及其与距离的关系、理想气体模型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热运动。
b.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2.分子间作用力: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如引力、斥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阐述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解释为什么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加快。
4.热力学第一定律:引入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5.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分子热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充满好奇。但由于年龄和认知特点,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理论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逐步拓展到新知识。
3.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
4.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指导。
5.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我设计了这节物理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原理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原理,了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准备了温度不同的水、酒精等实验材料,以及温度计、滴管等实验工具。
我会向学生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热胀冷缩、蒸发等,让学生初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存在和特点。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别将温度不同的水和酒精倒入两个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子运动的快慢、方向等特征。
接着,我会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分子运动速度,并记录下来。
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加深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会特别强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反复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牢固掌握这一知识点。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分子热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对于拓展延伸,我打算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电器设备,如空调、冰箱等,分析其工作原理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并写下观察报告。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对分子热运动概念的理解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两个重要目标。
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组成的。
(2)能识别扩散现象,知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3)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
2.难点:区别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理解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一瓶花露水,在学生中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让学生猜黑色塑料袋中装着什么?教师喷出空气清新剂,请闻到味道的学生举手示意。
(二)新课教学教学情境:拿出一张纸,不断把纸撕得细小,能分割到什么限度?教师讲授,分子的度量单位为10-10m,让学生认识到分子非常小。
让学生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图片(见教材第2页)。
知识归纳: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说明: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由原子构成。
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多原子分子”。
教学情境:演示“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硫酸铜溶液在水中的扩散现象(见教材第3页)。
举例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在长期堆放煤球的墙角,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以看到墙里面呈黑色;光滑铅片与金片紧压,5年后互相渗入约1mm深;等等。
知识归纳:(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
教学情境:演示分别在装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瓶子中滴入一滴墨水后,比较墨水扩散快慢的情况的实验。
实验现象:看到热水瓶中的墨水扩散快。
知识归纳:(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说明:分子运动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而宏观物质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物理备课资料)
导学设计1.分子的热运动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理解分子扩散可以在固液气物质中发生。
3.理解分子作用力。
学习重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作用力。
二、课前自学1. 扩散现象:微观世界中,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叫分子的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2.街上烧烤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烧烤的味道,这属于现象,食物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3.木根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合作探究活动探究一: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对比厨房经常做饭被油烟弄脏的地砖,和客厅经常打扫过的地砖。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第 1 页共3 页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二: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1、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扩散现象。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1、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而压缩气体很容易呢?小结:a、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b、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三、课堂互学(课前根据目标预设,设置的互学问题。
)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多选)()A、炒菜时厨房到处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E、煤炭堆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墙角变黑2.腌制咸菜,静置一些时日咸菜慢慢变咸了这说明()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雨淅沥沥,说明分子在运动 B. 玫瑰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C.破镜很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一张桌子形状不变,说明了木柴分子是静止的4.“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C.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D.玻璃表面太光滑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第 2 页共3 页A.撒在地上的水蒸发变少B.汽车驶过后尘上飞扬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第 3 页共3 页。
初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
会解释现象
课前
准备
墨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备教师撰写)
批注
(由使用教师补充)
(一)分子热运动:物质有---------------------------构成
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在不停地。
(2)分子之间有。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物理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分子热运动》
总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引力。
教学
重点
分子动理论内容
教学反思(由使用教师撰写)
控制变量法
小结:温度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得越快。
练习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练习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方法指导(分子是看不到的,看到的不是分子)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主要涉及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掌握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 理解扩散现象,掌握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扩散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分子热运动模型图。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香气四溢的饭菜、湿衣服变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定义,解释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原因。
(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通过分子模型图,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固体和液体的保持形状和流动性。
(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讲解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如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
(4) 扩散现象:解释扩散现象的定义,阐述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取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如解释气体扩散、溶液稀释等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概念:分子在不断运动2. 特点:无规则、快慢与温度有关3. 分子间的力:引力、斥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剧5. 扩散现象:分子间相互渗透,与分子运动有关七、作业设计(1)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2) 气体充入气球后,气球体积变大;(3) 香水喷洒后,整个房间充满香气。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分子的热运动这一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PPT、实验器材等教具和学具。
第一步,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比如茶水的温度升高,茶香四溢的现象。
然后,我向学生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二步,我进行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子的运动。
我会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些热水,然后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水中的茶叶。
学生会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茶叶的运动速度也会加快。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湿衣服放在阳光下会更快地干燥,为什么在寒冷的天气里,水会结冰等。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期望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它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直观地理解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解释现象时,还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分子动理论,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做类似的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计划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些相关的实验,比如观察食物的腐烂过程,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腐烂的原因。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加深他们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我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观察茶叶在热水中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招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招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并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扩散现象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情景导入:老师亲自在课堂上拿一瓶花露水并向教室喷,问大家是否闻到什么气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让我们闻到气味的。
常见的现象并带着问题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分子热运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过渡:既然我们能够闻到香味,能够闻到各种各样的气味,就说明有东西进入到了鼻子里。
问题:到底是什么进入到鼻子里让我们闻到气味的呢(一)物质的构成说明:其实我们之所以能够闻到味道,是因为有粒子飘到我们的鼻子里。
现代科学研究发觉,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如果我们把分子看成球状的话,一般分子的直径都特别小,通常得用m为单位来度量,这么小的物质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几乎都分辩不出来,不过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
如果我们想要分析构成物质的粒子,虽然肉眼不能直接观察,但我们可以用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情况。
(二)分子热运动演示1: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此时我们抽掉玻璃板,观察实验现象。
商量交流:观察发觉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引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扩散。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演示2:因为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比拟长,所以在多媒体上展示。
一个量筒,量筒装了一半的清水,并在下方注入了硫酸铜水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所以可以清楚的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明显的界面,然后通过之后的三张图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 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和。
合作探究1一、物质的构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2 (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我设计这节《分子热运动》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希望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器材、温度计。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实验:分组进行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会冒汗。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2.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正确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是否能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分子的其他运动形式,如振动、旋转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热运动的概念1. 我向学生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4.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物理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分子热运动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结合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2.介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释压强、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讲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的例,如热水壶冒出的蒸汽、热气球升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兴趣。
2.理论讲解,深入浅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意图,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3.实验探究,培养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性、应用等关键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九年级物理教案)分子热运动的教案
分子热运动的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1. 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2.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观察?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香水、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红墨水,烧杯两个,热水,冷水,铅块,勾码,弹簧测力计,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教学难点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具广口瓶、玻璃片、二氧化氮气体、量筒、清水和硫酸铜溶液、分子内聚力演示器、钩码教学过程(一)引入第十一章中的滚摆实验说明了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但是大家也看到了滚摆上升的高度一次比一次小,最终停下来。
滚摆的机械能哪里去了?一个乒乓球在地面上往返跳,最终停下来,乒乓球原来具有的机械能哪里去了?一粒飞行的子弹具有动能,子弹打中物体后留在物体内,子弹原有的机械能哪里去了?这些物体的机械能没有了,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内能。
内能,顾名思义,这种能一定在物的内部。
所以我们先学习物质内部的结构。
(二)分子动理论1.我们在化学课中已经学过,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很小,用肉眼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
分子小到什么程度,通过以下的数据可以说明。
一克的水中含有大约3×1022个水分子;体积是1厘米3的空气中大约有207×1019个分子;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一般的分子的直径是百亿分之几米,即把百亿个分子一个挨一个的排成一队,才只有几米长。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分子是非常小的,而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的非常多的。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一个要点: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目的(一)学问目的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展说明。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互相作用力。
(二)实力目的通过试验与类比等方法,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与由干脆感知的现象推想无法干脆感知的事实的实力。
(三)情感体验目的通过试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爱好,使学生理解通过干脆感知的现象,可以相识无法干脆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扩散现象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扩散现象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试验较多,采纳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浸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具打算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量筒、硫酸铜溶液、两个铅柱、烧杯、墨水、热水。
六、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前面,大家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学问。
但大家有没有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翻开一瓶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二)进展新课1.整体感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在一个微小的灰尘中,都有大量的分子。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猛烈。
分子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2.教学互动互动1:分子运动。
明确学生答复为什么翻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后,老师小结: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分布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互动2:气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老师试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瓶口相对,把玻璃板抽掉,学生仔细视察几分钟后发觉,上面瓶子与下面瓶子里的颜色是一样的,说明了气体的扩散现象。
使学生通过推理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互动3:液体的扩散现象及固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学生视察CuSO4溶液的扩散现象以及阅读书上材料,理解到气体、固体与液体都存在扩散现象。
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1 -盛夏时节,百花绽放。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
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
分析归纳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
3.分子间有空隙。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探究活动2:扩散现象(1)气体扩散实验(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片):将空瓶子倒扣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彼此进入对方,颜色混合均匀,变为浅红棕色。
实验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液体扩散实验(演示实验结合视频)(烧杯2个、硫酸铜思考、交流、总结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溶液、漏斗)在烧杯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硫酸铜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实验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3)固体扩散实验(视频)实验现象:几年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合金。
实验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一般情况下,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探究活动3: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烧杯2个、红墨水、冷水、热水、滴管):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
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的结合,激发兴趣。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培养学生利用类比法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三、教学用具烧杯、热水、冷水、滴管、墨水、铅块、钩码、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细线、多媒体课件等。
四、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频《气味是如何传播的?》,盛夏时节,百花绽放。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
花香是如何传播到远处的?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先从分子热运动开始学起。
五、新课讲解(一)物质的构成教师播放视频《什么是分子?》。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着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分子,常见的物质都是分子组成的,以DNA(脱氧核糖核酸)大分子结构图为例介绍物质的结构。
学生观看视频认识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我们人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分子构成。
教师播放视频《分子的大小》,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个遗传分子上描绘的形状;人和原子在一个画面中进行对比;将一个空气分子设想成一个砂粒,1cm3空气中的分子形成的砂粒堆成山,它们可以把一个大工厂覆盖起来;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知道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分子很小,用普通显微镜无法看到,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13.1《分子热运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13.1 《分子热运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分子热运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观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微观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分子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并用分子模型进行演示,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分子的运动过程。
3. 实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讨论:引导孩子们思考分子热运动的过程和原因,培养他们的思考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微观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孩子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过程还有一定的疑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如烹饪时的香气四溢、热水沸腾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引入的环节我选择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热水沸腾,作为实验引入。
当我将一小锅热水置于讲台上时,教室里顿时弥漫着热气,孩子们的鼻子里也感到了温暖的气息。
分子热运动教案(整理)
分子热运动教案(整理)篇1:分子热运动教案教材分析: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
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xx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观察·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资源】
香水、酒精、醋酸,用化学方法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两个,小玻璃板一块,十天、二十天、三十天的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热水,水槽,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真空贴钩,小刀,铅柱,钩码,铁架台,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