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边界层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人们对夜间逆温层已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观测,基 本特征是:在晴朗的夜间和均匀平坦的地面上,边界层逆 温从日落后开始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逆温层厚度从零 开始不断增长 ,但这种增长在后半夜逐渐开始减弱,直
夜间边界层温度垂直分布的演变
2001年1月27日-28日逆温生消的演变过程
300
250
高 200 度 150
1999/10/5 08:00,北京 露点和大气温度垂直分布
不稳定
稳定(逆温)
不稳定边界层风、温廓线
稳定边界层风、温廓线
夜间稳定边界层比起白天的对流边界层来有显著的不 同,特别是,夜间经常在很低的高度上出现较强的逆温, 严重阻碍了物质和能量的扩散。因此研究夜间逆温层的演 变规律,尤其是确定逆温层顶的高度如何随时间演变,是
生态边界层示意图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定义边界层的上界,这也是一 个很困难的问题。有时,上界很明显,例如逆温盖,在盖 子以下大气受下垫面影响很大,而在盖子以上则未受影响。 但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明显的界限是不存在的,下垫面的作 用随高度的增加只是缓缓减弱。一般地,类似于流体动力 学中边界层厚度的定义,定义大气边界层的上界为在这个 界面上 ,由地面作用导致的湍流动量通量以及热通量均减 小到地面值的很小一部分,例如1%。但有时 也以逆温层顶 作为大气边界层上界。
大气边界层概述
王成刚 大气物理系
与流体力学中称固壁附近的边界层为“平板边界层”、 “机翼绕流边界层”等类似,大气边界层也常常被称为“行 星边界层”,因为它是处于旋转的地球上的。当大气在地表 上流动时,各种流动属性都要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由此 产生的相应属性梯度将这种影响向上传递到一定的高度,不 过这一高度一般只有几百米到一二公里,比大气运动的水平 尺度小得多。在此厚度范围内流体的运动具有边界层特征。 在大气边界层中的每一点,垂直运动速度都比平行于地面的 水平运动速度小得多,而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则比水平方 向上的大得多。此外,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水平风速的大 小在随高度变化的同时,风向也随之变化。
28日03时
27日18时 28日10时
100
50
0-9 -8 -7 -6 -5 -4 -3 -2 -1
温 度(℃)
(北京325米气象塔测量)
逆温消失的时
段,污染物易 逆温于层扩的散存。在使污染物 日出前 难以扩散,白形天成堆积。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测量平均时间 2~60min
遥感仪器及技术指标
无线电声雷达 (RASS)
意大利Irone公司
最高探测高度 1000m
最低探测高度 100m
垂直空间分辨率 10m
测量范围
-30~40℃
精度
0.1℃
测量平均时间 3~30min
法国 REMTECH 公司最先进的低 层大气风速、温 度廓线测量仪
国际上最先进的边界层雷达(LAP5000)
各种条件下的大气边界层专项观测实验
青藏高原
南沙
北极淮河Βιβλιοθήκη 内蒙高精度梯度测量系统
近地面综合梯度观测
观测非均匀边界层
• 超声阵列测量( HATS计划)
• 观测飞机 • 带平衡陀螺仪的汽艇 • 闪烁仪等
• 遥感观测
热量通量观测
辐射观测
青藏高原:在珠峰进行边界层气象和化学物质测量
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开展边界层观测试验
总之,大气边界层作为一个自由大气和地表之间的缓 冲地带,是由湍流能源 和能汇控制的区域。边界层一方 面要对大尺度气压场(天气形势)作出响应,另一方面又要 对下垫面的物理状况作出响应。因此,发生在边界层内的 运动是非常复杂的。目前,人们已经对大气边界层的基本 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更精确更 全面的实验研究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
大气边界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于热力作用而导致 的强烈的日变化。具体地说,白天和夜间的大气边界层结构 有显著的不同。白天由于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后被加热,边界 层内的湍流运动使得这些热量向上传递,空气处于不稳定层 结状态,这时的边界层称为对流边界层,其厚度可达几百米 甚至几千米;而夜间则相反,地面因长波辐射冷却后,热通 量是向下的, 空气处于稳定层结状态,这时的边界层称为 稳定边界层或夜间边界层,厚度较低,只有二三百米左右。 下图是对流边界层和夜间边界层内的实测风速、温度分布, 可见其结构是很不一样的。
大气边界层内运动的主要特点就是其湍流性,大气 边界层的Reynolds数是相当大的,流体几乎总是处于湍 流状态,而且湍流度很大,可达20%左右。水平均匀地 面上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可以简单地区分为上下两层,其 中近地面50~100m范围内的一层称为“近地层”或“常 通量层”(该层底部实质上也含有一个厚度非常小的粘性 次层,但通常不予考虑),其中湍流动量通量可以认为是 常值,平均水平风速服从对数律,这一特性是风洞中用
汽艇
湿度脉动仪 可移动小塔
超声风速仪
LAPC自行研制的超声风速仪
第一代 FA-11型
第二代 UAT-1型
红外水汽脉动仪
可全天候长期稳 定的测量 :
湍流通量仪 (FLUXMETER,REMTECH公司)
等高阶湍流统计量
水槽试验
高度
最大风速:33.8m/s
时间
危险天气条件下的边界层结构(北京)
遥感探测青藏高原边界层结构
2~3成流冰 开阔海域
6~7成冰 浮冰海域
多年冰 大浮冰
北极地区的边界层结构
3~4成冰 浮冰海域
当年冰 大浮冰
中性边 界层
卫星遥感观测结果
2000年7月30日5时36分北京城近郊区热岛状况遥感监测图
大气边界层结构可归纳在下面的模型图中
高度(m)
2000
云层
自由大气
卷挟
盖顶逆温
带
残余
1000 大涡对流
混合层
层 稳定(夜间)边界
层
卷 挟 带
混合
0 中午
表面
层 日落
表面
层
午夜
日出
层 表面 层
中午
图 8.2.1 陆上高压区大气边界层由三部分组成:大涡对流混合层;含有原 先混合层空气的残余层;具有间隙性湍流的夜间稳定边界层。
海上大气边界层梯度观测
中国科学院北京325米气象塔
风洞
遥感仪器及技术指标
风温廓线仪 (LAP-3000) 美国Radian公司
最高探测高度 风:2000~5000m
温:1000~2000m
最低探测高度 100m
垂直空间分辨率 60m
测量范围
风速:0~40m/s
温度:-30~50℃
精度
风向:<10°
风速:<1m/s
温度:<1℃
风向:<10°
测量平均时间 3~60min
遥感仪器技术指标
相控阵声雷达 (PA2)
法国Remtech公司
最高探测高度 1000m
最低探测高度 60m
垂直空间分辨率 20~200m
测量范围
水平风分量:
0~30m/s
垂直风分量:
±15m/s
精度
水平风:0.2m/s 垂直风:<5cm/s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5 10 15 20 25 30
日落后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城市边界层示意图
滞留的空气、大量的粉尘以及在建筑物密集地区 上空的气流,导致在整个城市上空形成粉尘、烟雾的 穹顶和热岛。
夜间边界层温度垂直分布的演变
2001年1月27日-28日逆温生消的演变过程
300
250
高 200 度 150
1999/10/5 08:00,北京 露点和大气温度垂直分布
不稳定
稳定(逆温)
不稳定边界层风、温廓线
稳定边界层风、温廓线
夜间稳定边界层比起白天的对流边界层来有显著的不 同,特别是,夜间经常在很低的高度上出现较强的逆温, 严重阻碍了物质和能量的扩散。因此研究夜间逆温层的演 变规律,尤其是确定逆温层顶的高度如何随时间演变,是
生态边界层示意图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定义边界层的上界,这也是一 个很困难的问题。有时,上界很明显,例如逆温盖,在盖 子以下大气受下垫面影响很大,而在盖子以上则未受影响。 但在通常情况下这种明显的界限是不存在的,下垫面的作 用随高度的增加只是缓缓减弱。一般地,类似于流体动力 学中边界层厚度的定义,定义大气边界层的上界为在这个 界面上 ,由地面作用导致的湍流动量通量以及热通量均减 小到地面值的很小一部分,例如1%。但有时 也以逆温层顶 作为大气边界层上界。
大气边界层概述
王成刚 大气物理系
与流体力学中称固壁附近的边界层为“平板边界层”、 “机翼绕流边界层”等类似,大气边界层也常常被称为“行 星边界层”,因为它是处于旋转的地球上的。当大气在地表 上流动时,各种流动属性都要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由此 产生的相应属性梯度将这种影响向上传递到一定的高度,不 过这一高度一般只有几百米到一二公里,比大气运动的水平 尺度小得多。在此厚度范围内流体的运动具有边界层特征。 在大气边界层中的每一点,垂直运动速度都比平行于地面的 水平运动速度小得多,而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则比水平方 向上的大得多。此外,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水平风速的大 小在随高度变化的同时,风向也随之变化。
28日03时
27日18时 28日10时
100
50
0-9 -8 -7 -6 -5 -4 -3 -2 -1
温 度(℃)
(北京325米气象塔测量)
逆温消失的时
段,污染物易 逆温于层扩的散存。在使污染物 日出前 难以扩散,白形天成堆积。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测量平均时间 2~60min
遥感仪器及技术指标
无线电声雷达 (RASS)
意大利Irone公司
最高探测高度 1000m
最低探测高度 100m
垂直空间分辨率 10m
测量范围
-30~40℃
精度
0.1℃
测量平均时间 3~30min
法国 REMTECH 公司最先进的低 层大气风速、温 度廓线测量仪
国际上最先进的边界层雷达(LAP5000)
各种条件下的大气边界层专项观测实验
青藏高原
南沙
北极淮河Βιβλιοθήκη 内蒙高精度梯度测量系统
近地面综合梯度观测
观测非均匀边界层
• 超声阵列测量( HATS计划)
• 观测飞机 • 带平衡陀螺仪的汽艇 • 闪烁仪等
• 遥感观测
热量通量观测
辐射观测
青藏高原:在珠峰进行边界层气象和化学物质测量
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开展边界层观测试验
总之,大气边界层作为一个自由大气和地表之间的缓 冲地带,是由湍流能源 和能汇控制的区域。边界层一方 面要对大尺度气压场(天气形势)作出响应,另一方面又要 对下垫面的物理状况作出响应。因此,发生在边界层内的 运动是非常复杂的。目前,人们已经对大气边界层的基本 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更精确更 全面的实验研究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
大气边界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于热力作用而导致 的强烈的日变化。具体地说,白天和夜间的大气边界层结构 有显著的不同。白天由于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后被加热,边界 层内的湍流运动使得这些热量向上传递,空气处于不稳定层 结状态,这时的边界层称为对流边界层,其厚度可达几百米 甚至几千米;而夜间则相反,地面因长波辐射冷却后,热通 量是向下的, 空气处于稳定层结状态,这时的边界层称为 稳定边界层或夜间边界层,厚度较低,只有二三百米左右。 下图是对流边界层和夜间边界层内的实测风速、温度分布, 可见其结构是很不一样的。
大气边界层内运动的主要特点就是其湍流性,大气 边界层的Reynolds数是相当大的,流体几乎总是处于湍 流状态,而且湍流度很大,可达20%左右。水平均匀地 面上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可以简单地区分为上下两层,其 中近地面50~100m范围内的一层称为“近地层”或“常 通量层”(该层底部实质上也含有一个厚度非常小的粘性 次层,但通常不予考虑),其中湍流动量通量可以认为是 常值,平均水平风速服从对数律,这一特性是风洞中用
汽艇
湿度脉动仪 可移动小塔
超声风速仪
LAPC自行研制的超声风速仪
第一代 FA-11型
第二代 UAT-1型
红外水汽脉动仪
可全天候长期稳 定的测量 :
湍流通量仪 (FLUXMETER,REMTECH公司)
等高阶湍流统计量
水槽试验
高度
最大风速:33.8m/s
时间
危险天气条件下的边界层结构(北京)
遥感探测青藏高原边界层结构
2~3成流冰 开阔海域
6~7成冰 浮冰海域
多年冰 大浮冰
北极地区的边界层结构
3~4成冰 浮冰海域
当年冰 大浮冰
中性边 界层
卫星遥感观测结果
2000年7月30日5时36分北京城近郊区热岛状况遥感监测图
大气边界层结构可归纳在下面的模型图中
高度(m)
2000
云层
自由大气
卷挟
盖顶逆温
带
残余
1000 大涡对流
混合层
层 稳定(夜间)边界
层
卷 挟 带
混合
0 中午
表面
层 日落
表面
层
午夜
日出
层 表面 层
中午
图 8.2.1 陆上高压区大气边界层由三部分组成:大涡对流混合层;含有原 先混合层空气的残余层;具有间隙性湍流的夜间稳定边界层。
海上大气边界层梯度观测
中国科学院北京325米气象塔
风洞
遥感仪器及技术指标
风温廓线仪 (LAP-3000) 美国Radian公司
最高探测高度 风:2000~5000m
温:1000~2000m
最低探测高度 100m
垂直空间分辨率 60m
测量范围
风速:0~40m/s
温度:-30~50℃
精度
风向:<10°
风速:<1m/s
温度:<1℃
风向:<10°
测量平均时间 3~60min
遥感仪器技术指标
相控阵声雷达 (PA2)
法国Remtech公司
最高探测高度 1000m
最低探测高度 60m
垂直空间分辨率 20~200m
测量范围
水平风分量:
0~30m/s
垂直风分量:
±15m/s
精度
水平风:0.2m/s 垂直风:<5cm/s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5 10 15 20 25 30
日落后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城市边界层示意图
滞留的空气、大量的粉尘以及在建筑物密集地区 上空的气流,导致在整个城市上空形成粉尘、烟雾的 穹顶和热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