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生物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必修一1.神经递质、激素和酶的本质和作用有区别。
神经递质和激素只有一部分属于蛋白质,而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神经递质和激素一经作用就会被灭活。
但是酶却可以反复利用。
常见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
2.常见的原核生物有“放一只细篮子”即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细菌、蓝藻等。
其中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小球藻是真核生物)等属于蓝藻。
常见的螺旋菌、杆菌、弧菌还有乳酸菌和醋酸菌等都是细菌。
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不是无丝分裂。
原核生物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都在细胞质。
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但若题目问的是区别的话,就必须答原核生物无核糖体外的其他细胞器,无细胞核,没有染色体等。
4.不是所有的细胞壁都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提示: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是几丁质,植物才是纤维素和果胶。
5.请记忆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6.细胞膜的作用主要有控制物质的进出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其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1)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2)细胞间直接接触,(3)细胞间形成信息通道,如高等植物胞间连丝,前两者要用到特异性受体。
7.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有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决定,而决定细胞的某些特定功能主要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部,而不是内环境。
8.糖蛋白存在的位置主要是细胞膜的外侧(性激素的受体可以在细胞质基质),细胞膜内侧和细胞器膜不具有糖蛋白。
但细胞器膜上有载体蛋白。
9.注意区分水解和氧化分解的概念。
有机物水解分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如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先初步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
但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写清楚是核糖还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一般是水和二氧化碳,蛋白质还有尿素。
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分解,脂肪的耗氧量,产热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和水等都要比糖类多,因为含氢的比例较高。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生物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归纳生物学作为高中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高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备考高考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发现生物学存在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容易引起混淆和理解上的困惑。
针对这一问题,在本文中我将对一些高考生物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并避免在考试中犯相同的错误。
一、遗传学中的易混概念1. 线粒体DNA与核DNA在遗传学中,有两种主要的遗传物质,即线粒体DNA和核DNA。
线粒体DNA只存在于线粒体内,由母亲遗传给子女,所以它的遗传方式是母系遗传。
而核DNA则存在于细胞核内,由父母遗传给子女,遗传方式为双亲遗传。
2. 显性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指的是在表现型上会表现出来的基因,而隐性基因则指的是在表现型上不会体现出来的基因。
在遗传学中,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基因,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当个体有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组成时,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表达。
3. 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对染色体,它们的长度、形态、基因顺序相同。
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非同源染色体则是指它们的长度、形态和基因顺序有所不同。
二、免疫学中的易错知识点1.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人体自身通过接触致病微生物后形成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能长期存留,起到长久的抵抗力。
被动免疫则是指通过注射已经制备好的抗体来获得免疫保护,这种免疫只是短时间的,没有记忆能力。
2. 抗原与抗体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可以是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也可以是某些非微生物的分子。
而抗体是由机体产生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够识别并与特定抗原结合,从而阻止抗原进一步侵入机体。
三、生态学中易错易混的知识点1. 种群与群落种群是指同一物种个体在生态系统中的总体,而群落则是指由多种不同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
2. 生态位与生态位重叠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角色和位置。
【高考生物】生物学生常见易错知识综合

高中生物学生常见易错知识综合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tRNA含CHONPS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未分裂)(以分裂)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
例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2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2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物理状态叫线粒体——提供能量27.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28.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29.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半固体、液体化学组成:合成培养基、组成培养基用途: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30.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31.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32.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Ⅰ.脂肪的鉴定试验:50%Ⅱ.有丝分裂(解离时):95%+15%(HCl)Ⅲ.DNA的粗提取:95%(脱氧核苷酸不溶)Ⅴ.叶绿体色素提取:可替代**34.基因=编码区+非骗码区(上游)(下游)(非编码序列包括非编码区和内含子)等位基因举例:AaAaAaAAAa35.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PH36.物理诱导:离心,震动,电刺激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生物诱导:灭火的病毒37.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38.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39.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40.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41.已获得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质)42.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43.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44.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C4植物的暗反应可在叶肉细胞内进行也可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叶肉细胞CO2→C4围管束鞘细胞C4→CO2→(CH2O)45.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48.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含答案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目录01 易错陷阱(四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脱毒苗≠抗毒苗【易错点提醒二】杂交瘤细胞≠分泌所需抗体【易错点提醒三】卵子受精≠受精完成【易错点提醒四】受体细胞有抗性≠导入重组DNA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植物分生区可获得抗毒苗【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植物分生区获得的是脱毒苗,没有抗病毒的能力不是抗毒苗(基因工程可得到)。
易错陷阱2:第一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分泌所需的抗体【分析】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才能分泌所需抗体。
易错陷阱3:卵子受精就代表受精作用完成【分析】形成两个极体代表卵子受精,常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或者雌、雄原核作为受精的标志。
易错陷阱4:受体细胞表现抗性就表示导入重组DNA【分析】受体细胞表现抗性也有可能导入空载体。
【易错点提醒一】脱毒苗≠抗毒苗【例1】甘薯由于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故越来越被人们喜爱。
但甘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同时又是同源六倍体,具有自交不育和杂交不亲和性,这使甘薯生产和育种存在诸多常规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
下列相关操作不合理的是()A.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解决种苗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B.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产品质量得到提高C.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体细胞杂交,克服杂交不亲和,可以充分利用遗传资源D.利用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变异频率,有利于缩短育种年限【变式1-1】下列实例培育过程中应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①制造人工种子②培育抗盐转基因植物③培育抗病毒转基因烟草④培育单倍体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变式1-2】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易错知识点判断大全(答案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基础易错知识点正误判断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浆。
(x)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有关,与无机盐无关。
(x)4.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 和Cl—。
(x)5.健康人的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6.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7.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所以适当摄入果糖对血糖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8.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x)9.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10..K+主要维持细胞外渗透压的稳定。
(x)二、内环境的稳态1.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是由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2.美国生物学家坎农提出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3.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
(√)4.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x)5.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x)6.肺泡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呼吸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关系。
(x)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三、神经系统的组成1.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x)2..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的蠕动会加强。
(x)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下丘脑。
(x)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高考生物易错字音字形大全(必考)

高考生物易错字音字形大全(必考) 1. 植物生长与发育1.1 植物的生长方式- 发芽:fā yá- 生根:shēng gēn- 开花:kāi huā- 结实:jié shí1.2 植物的组织与细胞- 纤维素:xiān wéi sù- 薄壁细胞:bó wà xì bāo- 核:hé- 胞质:bāo zhì2. 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与分类2.1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冷血动物:lěng xiě dòng wù- 按食物来源分类:àn shí wù lái yuán fēn lèi - 哺乳动物:bǔ rǔ dòng wù- 鸟类:niǎo lèi2.2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骨骼:gǔ gé- 呼吸系统:hū xī xì tǒng- 消化系统:xiāo huà xì tǒng- 循环系统:xún huán xì tǒng3.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3.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yí chuán wù zhì- 基因突变:jī yīn tū biàn- 染色体:rǎn sè zhì- 群体遗传:qún tǐ yí chuán3.2 生物的进化与适应- 适应:shì yìng- 生态系统:shēng tài xì tǒng- 进化:jìn huà- 自然选择:zì rán xuǎn zé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1 生物与有机物的关系- 光合作用:guāng hé zuò yòng- 植物的光合作用:zhí wù de guāng hé zuò yòng- 呼吸作用:hū xī zuò yòng- 发酵:fā jiào4.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污染:wū rǎn- 生物多样性:shēng wù duō yàng xìng- 生态平衡:shēng tài píng héng- 自然资源:zì rán zī yuán以上是高考生物易错字音字形的一些重点内容,请同学们重点掌握。
生物易错知识点范文

生物易错知识点范文1.分子生物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DNA复制的步骤,如操纵双链DNA、拆开DNA链、合成新DNA链等。
2.遗传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如雌雄两性基因的传递、隐性和显性基因等。
3.细胞生物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细胞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的组成和功能。
4.免疫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如T细胞、B细胞、抗体等在身体的免疫反应中起到的作用。
5.生态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如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等。
6.进化生物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进化原理,如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对物种演化的影响。
7.生物地理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生物地理区的划分,如热带雨林区、沙漠区等地理环境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8.植物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植物的分类,如种子植物、裸子植物等不同类群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9.动物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动物的分类,如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不同类群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10.病理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11.基因工程:易错的知识点包括基因的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12.神经生物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如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等。
13.生物化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酸、蛋白质等的组成和功能。
14.病毒学:易错的知识点包括病毒的结构和感染机制,如病毒的侵入、复制和传播等。
15.干细胞研究:易错的知识点包括干细胞的特性和应用,如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
16.光合作用:易错的知识点包括光合作用的过程,如光能的转化、光合色素的作用等。
17.呼吸作用:易错的知识点包括细胞呼吸的过程,如氧气的摄取、能量产生等。
18.围绕阳光的转变和生存:易错的知识点包括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策略,如植物在强光下的光合作用调节、动物在黑暗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等。
19.外周神经系统:易错的知识点包括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脊神经、脑神经等。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大全(144条)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大全(144条)2021年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大全(144条),更多2021高考资讯、2 021高考报名时刻、2021高考报考条件、2021高考体会等信息,请及时关注查字典题库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猎取相关信息!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通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1、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取。
12、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3、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4、黑背地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15、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16、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18、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复制,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9、生物的遗传物质差不多上DNA。
2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1、细胞分化确实是指细胞形状、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22、病毒能独立生活。
2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24、精子只要产生就能与卵细胞受精。
25、人和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有8种。
26、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28、DNA能通过核孔。
29、人体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30、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31、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中不含胰岛素基因。
32、血红蛋白位于内环境中、血浆蛋白位于细胞内。
34、酶差不多上蛋白质。
高考生物易错题精(一)

1、 动物乳腺反应器中,与目的基因重 组的是 质粒× 乳腺蛋白基因 的启 动子。 2、 炎热或剧烈运动时皮肤的反应主要 是 毛孔放大× 毛细血管舒张 和汗 腺分泌增加。 3、 检测目的基因时,DNA分子杂交技 术用 目的基因× 放射性标记目的基 因 做探针。
• 4、 胚胎分割一般选择胚胎处于发育良好、 形态正常的 囊胚× 囊胚或桑椹胚 期。 5、 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它来源于 浆× B细胞或记忆B 细胞。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叶绿素主要吸收 红× 红光和蓝紫 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红× 蓝紫 光。 7、 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 吞噬细 胞× 浆 细胞。
• 8、 较间接的基因控制性状方式:基因控 制酶的合成× 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 制代谢 而控制性状。 9、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蛋白质结 构的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10、 神经递质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 一神经元 兴奋× 兴奋或抑制 。
• 11、 下丘脑调节垂体,而垂体再调节甲状 腺,这种方式叫 反馈× 分级 调节。 12、 生态系统中,除生物成分之外,还有 无机环境×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成分。 13、 从卵巢中冲卵,卵子必定未成熟;从 输卵管中冲卵,卵子一般成熟; 从子宫中冲卵,得到的是 卵子× 早期 胚胎。
• 14、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 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外负内正× 由负变 正。 15、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照强度突然增大, C3的合成速率 减小× 增大。
[高考复习]高中生物易错易混277个知识点总结
![[高考复习]高中生物易错易混277个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42bc49b14e852459fb5728.png)
高中生物易错易混277个知识点1.应激性(对外界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是动态的)与适应性(包含应激性,也含静态的适应特征,如保护色),它们都由遗传性决定.2.生物工程包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上游技术)和发酵工程、酶工程(下游技术)3.生命的共性包含共同的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氨基酸种类、核苷酸种类、DNA和RNA的结构方式、遗传密码、基因结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等.4.元素含量占细胞鲜重最多是O,依次是O、C、H、N、P、S,最基本元素是C.5.无机盐的作用:如缺铁导致红细胞运输氧气能力下降,体现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作用;缺铁导致人贫血,体现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作用.其次构成复杂化合物的作用.6.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蛋白质,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区分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储备能源、根本能源.7.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4个),DNA结构多样性原因(3个),DNA结构稳定性原因(3个)8.细胞大小在微米水平,电镜下可看到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9.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S是其特征元素;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P是其特征元素;血红蛋白的元素是C、H、O、N、Fe,叶绿素的元素是C、H、O、N、Mg,吲哚乙酸的元素是C、H、O、N;不含矿质元素的是糖类和脂肪.10.原核细胞的特点有①无核膜、核仁②无染色体③仅有核糖体④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遗传不遵循三大规律⑥仅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⑦无生物膜系统⑧基因结构编码区连续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分裂,进行无氧呼吸.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11.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12.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13.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4.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由基因两侧非编码区调控的.15.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细胞具有发育的潜能.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1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左右.17.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作用与磷酸二酯键);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18.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少,与ADP相互转化.需耗能的生理活动有主动运输、外排和分泌、暗反应、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大分子有机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形成ATP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和光反应.19.光能转变成活跃化学能时最初电子供体是水,最终电子受体是辅酶Ⅱ(NADP+),依赖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书写水光解和NADPH形成的两个方程式.2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是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一年内轮作)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间作)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即光合作用速度)21渗透作用是溶剂分子(如水、丙酮、酒精)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浓度应换算成摩尔浓度,不是百分浓度.22蒸腾作用是吸水和运输水分的动力,也是运输离子的动力;植物吸水的动力还可以是根压;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温度)、风力.植物的吸水量等于利用量(1%--5%)和蒸腾量.湿度大时幼苗出现吐水,是植株正常生长的标志.23合理灌溉需要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需水量、不同季节进行,可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方法进行灌溉,节约用水.24根毛区吸水途径是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有两条途径.25植物对水分和对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注意判断两者速度大小.26人体内糖类、蛋白质类的来源主要是食物,脂肪来源主要是高糖、高蛋白的转化.27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不是能源物质.但脱氨基后能分解放能.蛋白质脱氨基发生是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空腹摄入蛋白质、自身蛋白质分解、过度饥饿等.28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原因是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储存;转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种类的氨基酸;蛋白质在人体内每天都降解更新.(必须氨基酸:苯、色、赖、亮、异亮、苏、甲、缬)29同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同质量的糖原小,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高一倍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备能源物质.(但耗氧量高,呼吸商低)30三大有机物代谢关系:(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可以转化(脂不能到蛋白质);转化是有条件的(糖供应充足才转变为脂,糖可大量转变为脂,脂只能少量转变为糖);相互制约(只有糖代谢障碍时,才依次有脂、蛋白质供能);呼吸作用是代谢的枢纽.31动物性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蛋白齐全.玉米中缺少色氨酸、赖氨酸;稻谷中缺少赖氨酸;豆类中含赖氨酸较多.32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和氧化分解,肝脏释放和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引起高血糖.细胞缺能,总感饥饿而多食,使血糖浓度高于肾糖域(160—180mg/dl),最终尿糖.(注意三多一少的解释)33血糖平衡调节有两种机制:直接受血糖浓度控制(体液调节);血糖浓度刺激下丘脑再调控胰岛细胞的分泌.(体液—神经调节)34有氧呼吸的特征产物是水.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影响因素是O2浓度、温度、水.35无氧呼吸的两种方式是由细胞内的酶种类决定的.产酒精的生物有大多数植物、酵母菌;产乳酸的生物有动物、乳酸菌、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缺氧时).36肌糖原产生的乳酸和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随血液运输到肝脏,转变成丙酮酸,可氧化分解,也可形成肝糖原和葡萄糖,极少量经肾脏排出.37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出芽生殖也可有性生殖(同水螅);硝化细菌(生产者)的代谢类型是化能自养需氧(NH3是氮原和能源,CO2是碳原);根瘤菌(消费者)和圆褐固氮菌(分解者)是异养需氧型;反硝化细菌(分解者)是异养厌氧型;红螺菌是兼性营养厌氧型.蛔虫、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是异养厌氧型.38植物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单一方向的刺激(重力、单侧光),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意义是提高适应性.39植物激素是在一定部位产生,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作用是主要促进细胞伸长和果实发育、生根,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解除种子和块茎的休眠;脱落酸是生长抑制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和器官脱落.40植物生长发育中,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高时,利于芽的生长;比例低时,利于根的生长.41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是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敏感性由大到小是根(10-10)、芽(10-8)、茎(10-4).(注意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纵向运输,主动运输)42无子番茄是运用生长素原理,不改变遗传物质(不可遗传变异);无子西瓜运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属可遗传变异.(注意培育过程)43下丘脑的作用: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抗利尿激素、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内脏活动调节中枢、产生促、、、、、、、、、激素释放激素.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书本原话: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44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可口服.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注意各激素的作用)45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转化成非糖物质(不包括转氨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注意与胰高血糖素关系)46激素间为协同作用的是: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促进生长发育);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共同提高血糖浓度);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体温);孕激素和催乳素(共同促进乳腺发育和泌乳)47激素分泌的调节有神经—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有神经调节(如肾上腺素);有体液调节(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受血糖浓度调节)48体液调节主要包括激素调节和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如CO2、组织胺、H+等)49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需注意:材料是同种并同时孵化、体长约15mm的蝌蚪;需设置三组实验;需用池塘水或提前晾晒的自来水;需放入等量的同种水草;可观察体长的变化、尾长的变化、前后肢的生长情况、鳃的消失等现象;此实验过程是蛙的胚后发育.50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基本结构.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皮层以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先天性行为是依靠原生质体(单细胞)或非条件反射完成的,也需要在发育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也受外界环境影响.后天性行为主要依靠条件反射完成.判断和推理是最高级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根本基础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51神经元的结构分为细胞体和突起;功能是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5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依靠局部电流的电信号形式进行的(双向传导);兴奋在突触结构是依靠神经递质进行的(单向传导).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相反.电位迅速逆转主要依靠离子通道扩散进行的.53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S区、H区、W区、V区.(注意在左半脑的位置).5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是:反应速度快、准确;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两者的联系是: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内分泌所分泌的激素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55人体的内脏活动受植物性神经的支配.受各级神经中枢控制:低级中枢在脊髓和脑干;较高级中枢在下丘脑;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56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作用.57激素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表现最显著的是性行为和对幼子的照顾行为.但是神经调节为主.(光照时间是影响的主要生态因素).注意解释性行为发生机制.58无性生殖(4个)、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克隆技术、动物胚胎分割移植技术.优点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应用有: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生产药物和食品添加剂、色素、香料、杀虫剂;制造人工种子;培育转基因植物.59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群.(细胞壁很薄)60精子来源于睾丸的曲细精管内的精原细胞.卵细胞来源于卵巢中卵泡内的卵原细胞.减Ⅰ后期染色体的变化与两大遗传规律有关;减Ⅰ四分体时期和减Ⅰ后期染色体变化与基因重组的变异有关;减Ⅱ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减Ⅰ、减Ⅱ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初级卵母细胞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后期为细胞不等大分裂.61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精卵细胞核融合在一起.对于有性生殖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62一个基因型为AaBb(组合)的个体能产生4种等比例的配子,一个基因型为AaBb(组合)的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等比例的配子;一个基因型为AaBb(组合)的初级卵母细胞能产生1种配子.63对于有性生殖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终点是性成熟.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种子的形成(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种皮发育)、种子的萌发(种子幼苗)、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及关系).64种子萌发时,有机物总量减少,鲜重增加.双子叶植物种子由两片子叶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胚的重量减少;单子叶植物种子由胚乳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胚的重量增加.65动物个体发育分为: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变态发育和一般发育---身体的长大和生殖器官的逐渐成熟).受精卵到囊胚时期叫卵裂过程,细胞连续分裂,每个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未分化,全能性高.(注意原肠胚三胚层的分化方向).66.羊膜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羊膜和羊水既保证了胚胎发育的水环境,又有防震和保护作用,提高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67.原肠胚的特点(一个胚孔、两个腔、三个胚层)68.有性生殖的概念和判断69.每条染色体上DNA和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区分70.囊胚和胚囊的区别71.培育带有标记元素的噬菌体需先用32P或35S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蛋白质)去培养细菌,再用带有标记的细菌去培养噬菌体.(寄生)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外壳和DNA,与染色体相似.72.用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注意时间不能过长,细菌会解体释放子代噬菌体而影响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注意分析实验结果中放射性强弱的原因.73.RNA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HIV、SARS、禽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rRNA、mRNA、tRNA.74.DNA粗提取实验中:材料(鸡血细胞液或哺乳类的肝脏细胞和菜花细胞,后者需要研磨);两次加蒸馏水、三次过滤的作用;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和颜色.提取的丝状物并不是一个DNA的粗细.75.细胞中核酸有2种、核苷酸有8种、碱基5种;(注意病毒)76.DNA分子复制的时间: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和线粒体、叶绿体DNA分子复制的条件:模版、原料、酶、能量;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分子复制的方式:边解旋边复制;(有多个复制起点并双向复制);PCR技术可在体外大量复制DNA分子.7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呈线性排列,为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同种性状的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而来.78.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对于真核生物来说,基因突变并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的原因:一个氨基酸一般有多个密码子;突变可能在非编码区或在内含子部分.基因突变一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79.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母本去雄、套袋,用毛笔蘸取花粉.孟德尔成功的四个优点.80.玉米常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数量多;生长速度快;单性花,容易作杂交. 81.XY型的生物有:所有的哺乳动物、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大麻);ZW 型的生物有:鸟类和蛾蝶类;性别决定还有受基因控制的类型、受环境影响的类型、受染色体数目影响的类型等多种方式.82.基因突变的五个特点.(理解并记忆)诱变育种的方法: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太空育种(微重力,太空辐射),人工诱变虽然能提高突变频率,但所需的突变类型少.(不定向性)83.区别染色体组(一套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型(个体内的染色体种类和数目)、染色体组成(如:人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22条常+X);人基因组(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和人单倍基因组(24条染色体上遗传信息);两性花(如水稻:24)的单倍基因组是12条染色体上遗传信息.84.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粘性末端的连接靠氢键.85.固氮微生物包括某些细菌、放线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生物固氮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用相应的根瘤菌拌种;用豆科植物作绿肥(田箐、苜蓿、紫云英等);转基因农作物的培育.86.当用细菌质粒作运载体时,利用细菌感染寄主细胞,将质粒释放到细胞内.87.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荧光标记等的DNA分子作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用β-珠蛋白基因探针可检测---镰刀状细胞品血症(常隐);用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探针可检测--苯丙酮脲症(常隐);用癌基因探针可检测—肿瘤和癌症(如白血病);用病毒基因探针可检测肝炎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88.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作用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来源有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89.分离微生物可用选择培养基或用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方法.90.自来水中很容易受粪便等生活圬水的污染,引起肠道传染病.检测水体质量:用DNA探针检测水体的病毒数量;检测水体大肠杆菌的数量(因为病原菌容易死亡,检测难;而大肠杆菌在水体中存活时间长,在粪便中大量出现,容易被检出).91.注意区别极核与极体;胚囊和囊胚;细胞液和细胞质、细胞内液、体液;PEG和PEP92.钠盐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维持正常心率和血压;钾盐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维持心机舒张和正常节律(心律). 93.人每昼夜的代谢废物约35~50g,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最低尿量应是500mL.94.区分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酶合成调节和酶活性调节;生长曲线和增长率曲线.95.能量金字塔的体积代表每个营养级的能量的大小.(数量金字塔可能倒置)区分捕食量、同化量、储存量.96.森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木材和林副产品),可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碳/氧平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海洋产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调节气候,为人类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能源.97.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样性、生态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措施.就地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98.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4个),价值三个.99.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生物适应性.100.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遗传咨询(预防的主要手段)、提倡“适龄生育”(预防遗传病和先天性患儿具有重要意义)、产前诊断是优生的重要措施.自己归类:公式、数据、图示1.人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特殊性:①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故不能用其提取DNA,鸡等鸟类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可用鸡血细胞液进行DNA的提取.②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合成蛋白质.2.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无纺锤体,染色体,但有DNA复制.3、带杆、球、弧、螺旋的菌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螺旋菌等,乳酸菌其实是乳酸杆菌,所以它们都是原核生物4、酵母菌、霉菌是菌,但为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5、XY是同源染色体、但大小、形状不一样.6、一般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进行光解,这就是证明“并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要酶”的例子.7、卵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只分裂,不分开,也不生长,故分裂产生的是一个细胞团,每个细胞体积减小,DNA含量不变.8、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离体植物细胞很容易重新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9、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备全能性,但卵细胞、花粉是个特例10、细胞的分裂次数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细胞又是一个特例11、人体的酶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环境,但胃液呈酸性,肠液、胰液偏弱碱性12、矿质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N例外13、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无胚乳,但蓖麻例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胚乳,但兰科植物例外14、植物一般都是自养型生物,但菟丝子等是典型的异养型植物.动物一般都是需氧型生物,但蛔虫等是典型的厌氧型动物15、一般营养物质被消化后,吸收主要是进入血液,但是甘油与脂肪酸则被主要被吸收进入淋巴液中.16、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进肠的蠕动,有利于防止结肠癌,也是人体也必需的营养物质了,所以也称为“第七营养物质”.17、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红螺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厌氧型猪笼草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需氧型18、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胡箩卜的叶等.20、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蚁只有卵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孤雌生殖(有性生殖),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体,进行营养生殖(无性生殖).21、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此外还包括蚯蚓、蜣螂、屎壳郎等一些腐生动物.22、生产者主要是光合作用的植物、蓝藻及光和细菌,此外还包括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23、各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除其粪便的能量,才是其同化的能量.24、高等植物无中心体,低等植物和高等动物有.25、真核生物光合作用一般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但蓝藻和光合细菌等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不需要叶绿体.26、真核生物有氧呼吸一般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但硝化细菌、根瘤菌等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主要是在细质中进行的..27、果皮、种皮基因型及形状(颜色、味道)跟母本相同,但不是细胞质遗传.28、一般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但是病毒(由蛋白质与一种核酸构成)、类病毒(只由核酸构成)及朊病毒(只有蛋白了)他们三类则没有细胞结构了29、有细胞结构和DNA病毒都以DNA为遗传物质,只有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30、动物细胞诱导融合,与植物细胞诱导融合相比,除化学、物理方法,还特有“灭活的病毒”此生物的方法.31、转移RNA与氨基酸的结合不在细胞器中进行,在细胞质基质中32、化能自养型细菌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的能量33、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按照低倍镜到高倍镜顺序观察34、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转化成血糖,不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35、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转化成血糖和非糖物质转化36、细胞完成分化后,细胞的通透性改变37、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速度越快38、生物膜使细胞内多种反应分区进行,互不干扰39、动物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40、细胞周期:连续分裂,具有分裂能力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植物根尖分生区、茎的形成层、动物各种干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暂时失去分裂细胞的细胞:肝脏、肾脏、黄骨髓。
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3种群的“四个”易混点2

易错点13 种群的“四个”易混点 目 录01 易错陷阱(四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种群数量≠种群密度 【易错点提醒二】样方法≠调查植物方法【易错点提醒三】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易错点提醒四】λ≠增长率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就大【分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数量多,还要考虑面积或体积,密度不一定大。
易错陷阱2:样方法只能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分析】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
易错陷阱3:最大捕捞量就是最大日捕捞量【分析】种群数量在K 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剩余在K 2能使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有利于获得最大持续产量。
要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则应该在种群数量为K 值时。
易错陷阱4:种群计算公式中的λ指的就是种群增长率【分析】λ指的是当年数量跟前一年数量的倍数关系,不是相比前一年的增长率。
【易错点提醒一】种群数量≠种群密度【例1】下列与种群密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是该草地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B.可以用样方法调查青蛙、蚜虫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渔网网目过小,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增加来年鱼产量D.用性引诱剂大量诱杀某农业害虫的雄虫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变式11】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的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只/hm2B.黑线姬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D.此调查方法也可用来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变式12】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在种群最适密度时存活率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降低存活率,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易错点解析—蛋白质和核酸的三个理解误区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易错点解析—蛋白质和核酸的三个理解误区易错陷阱1:蛋白质变性和盐析本质相同。
【分析】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不是高温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而是高温使肽链盘曲折登形成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
低温和盐析未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变。
易错陷阱2: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在高温下空间结构都会出现不可逆的变化。
【分析】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对高温的耐受性不同,DNA分子对高温的耐受性通常比蛋白质分子高。
易错陷阱3:蛋白质的水解就是氧化分解。
【分析】蛋白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多肽,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易错点提醒一】变性≠盐析【例1】某兴趣小组采用两种途径处理鸡蛋清溶液,过程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处理后溶液中含有氨基酸B.②过程可能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高温后蛋白质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吃熟鸡蛋容易消化D.④过程若加入取自动物消化道中的物质,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影响肽键【答案】BC【解析】蛋白质经盐析处理后再溶解还是蛋白质,A错误;②过程可能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正确;高温后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更易被蛋白酶水解,吃熟鸡蛋容易消化,C正确;④过程蛋白质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催化水解,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D错误;【变式1-1】(2023·海南·高考真题)科学家将编码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因导入家蚕,使其表达出一种特殊的复合纤维蛋白,该复合纤维蛋白的韧性优于天然蚕丝蛋白。
下列有关该复合纤维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的不同B.该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C.该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高温可改变该蛋白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其韧性【答案】B【解析】该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本单位相同,A 错误;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该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通过肽键连接而成,B正确;该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高温可改变该蛋白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其韧性,但不会改变其化学组成,D错误。
2024年新教材生物高考易错知识点汇总(选择性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三)

2024年高考生物考前易忽略的考点(选修2、3)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
(注意因果关系)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证明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的是温特。
3.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本质为吲哚乙酸(IAA)4.影响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因素:单侧光、重力或离心作用5.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有学者提出:由于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向光侧抑制物多)6.生长素作用的机理:与细胞内的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特定的基因表达,从而产生效应。
7.植物激素:没有特定的分泌器官,没有特点的靶器官,没有体液运输,一般是小分子,作为信息分子,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8.顶端优势的解除:去掉顶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
9.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排序:根>芽>茎;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10.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例子: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
(茎的背地性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11.激素的产生部位: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脱落酸主要在根冠和萎焉的叶片;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均可12.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13.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
14.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共同促进细胞分裂。
15.猕猴桃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的含量会像接力一样按顺序出现。
16.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①与植物激素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类似;②与植物激素生理效应类似,但分子结构完全不同。
17.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18.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容易获得无籽果实。
(属于不可遗传变异)19.预实验的作用: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08 遗传物质探索实验中的三个误区(解析版)

易错点08遗传物质探索实验中的“三个”误区目录01易错陷阱(3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探究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易错点提醒二】放射性异常≠保温时间短【易错点提醒三】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RNA03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探究实验的结论都是DNA是遗传物质【分析】①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②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能明确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易错陷阱2:放射性异常都是保温时间太短引起的【分析】①32P标记的噬菌体: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造成上清液放射性也较高。
②35S标记的噬菌体: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易错陷阱3:原核细胞(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分析】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易错点提醒一】探究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例1】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知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首次提出了基因的概念B.萨顿用假说一演绎法,以蝗虫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D.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对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答案】C【解析】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在1909年首次提出了“基因”的概念,而孟德尔提出的是遗传因子,A错误;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论,并没有证明,B错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艾弗里首次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对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D错误。
2023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经典易错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剖析24 种群与群落含详解

易错点24种群与群落1.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1)对“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3)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①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②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
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大。
③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2.有关“种间关系”(1)竞争和捕食的区别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
“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3.有关“群落演替的种类及过程”(1)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
高考生物易错点归纳

(1)将转基因鲤鱼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鲤鱼杂交产生三倍体鱼苗(染色体变异)
(2)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病(基因突变)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组)
8.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9.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10.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11.细胞内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与核糖体有关,分泌酶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12.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功能:加工分装蛋白质
13.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噬菌体、HIV病毒是DNA病毒
9.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单链DNA→双链DNA
10.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对人类有力的突变化学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
11.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生物进化与生态学类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6.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7.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8.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4.“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
“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是由杂交技术培育的。
高考生物易错字总结大全集

高考生物易错字总结大全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生物易错字:
1. 斐(fēi)林试剂,而不是“菲林试剂”。
2. 神经(jīng)系统,而不是“精神系统”。
3. 液(yè)泡,而不是“叶泡”。
4. 有丝(sī)分裂,而不是“有私分裂”。
5. 必需(xū)氨基酸,而不是“须要氨基酸”。
6. 异养(yì)型,而不是“异氧型”。
7. 需氧(yǎng)型,而不是“养氧型”。
8. 反射弧(hú),而不是“反射狐”。
9. 萎靡(mí)不振,而不是“萎糜不振”。
10. 萎(wěi)蔫,而不是“萎委”。
11. 心率(lǜ)加快,而不是“心律加快”。
12. 黏(nián)膜,而不是“粘膜”。
13. 组织胺(ān),而不是“氨胺”。
14. 氨(ān)气,而不是“胺气”。
15. 核移(yí)植,而不是“遗植”。
16. 测(cè)交,而不是“侧交”。
17. 交叉(chā)遗传,而不是“插交遗传”。
18. 突触间隙(xì),而不是“细隙”。
19. 竞(jìng)争,而不是“竟争”。
20. 纯合(hé)子,而不是“和合子”。
21. 双缩脲(nài)试剂,而不是“双缩尿试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学习时建议结合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应激性(对外界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是动态的)与适应性(包含应激性,也含静态的适应特征,如保护色),它们都由遗传性决定。
2.生物工程包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上游技术)和发酵工程、酶工程(下游技术)3.生命的共性包含共同的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氨基酸种类、核苷酸种类、DNA和RNA的结构方式、遗传密码、基因结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等。
4.元素含量占细胞鲜重最多是O,依次是O、C、H、N、P、S,最基本元素是C。
5.无机盐的作用:如缺铁导致红细胞运输氧气能力下降,体现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作用;缺铁导致人贫血,体现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作用。
其次构成复杂化合物的作用。
6.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蛋白质,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
区分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储备能源、根本能源。
7.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4个),DNA结构多样性原因(3个),DNA结构稳定性原因(3个)8.细胞大小在微米水平,电镜下可看到直径小于0。
2微米的细微结构。
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
9.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S是其特征元素;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P是其特征元素;血红蛋白的元素是C、H、O、N、Fe,叶绿素的元素是C、H、O、N、Mg,吲哚乙酸的元素是C、H、O、N;不含矿质元素的是糖类和脂肪。
10.原核细胞的特点有①无核膜、核仁②无染色体③仅有核糖体④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遗传不遵循三大规律⑥仅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⑦无生物膜系统⑧基因结构编码区连续.11.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分裂,进行无氧呼吸。
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
12.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
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13.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
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14.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
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
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
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
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5.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由基因两侧非编码区调控的。
16.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细胞具有发育的潜能。
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17.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
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
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
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左右。
18.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作用与磷酸二酯键);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
19.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少,与ADP相互转化。
需耗能的生理活动有主动运输、外排和分泌、暗反应、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大分子有机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形成ATP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和光反应。
20.光能转变成活跃化学能时最初电子供体是水,最终电子受体是辅酶Ⅱ(NADP+),依赖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书写水光解和NADPH形成的两个方程式。
21.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是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一年内轮作)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间作):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即光合作用速度)22.渗透作用是溶剂分子(如水、丙酮、酒精)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浓度应换算成摩尔浓度,不是百分浓度。
23..蒸腾作用是吸水和运输水分的动力,也是运输离子的动力;植物吸水的动力还可以是根压;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温度)、风力。
植物的吸水量等于利用量(1%--5%)和蒸腾量。
湿度大时幼苗出现吐水,是植株正常生长的标志。
24.合理灌溉需要根据不同植物、不同需水量、不同季节进行,可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方法进行灌溉,节约用水。
25.根毛区吸水途径是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有两条途径。
26.植物对水分和对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注意判断两者速度大小。
27.人体内糖类、蛋白质类的来源主要是食物,脂肪来源主要是高糖、高蛋白的转化。
28.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不是能源物质。
但脱氨基后能分解放能。
蛋白质脱氨基发生是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空腹摄入蛋白质、自身蛋白质分解、过度饥饿等。
29.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原因是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储存;转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种类的氨基酸;蛋白质在人体内每天都降解更新。
(必须氨基酸:苯、色、赖、亮、异亮、苏、甲、缬)。
30.同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同质量的糖原小,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高一倍多。
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备能源物质。
(但耗氧量高,呼吸商低)。
31.三大有机物代谢关系:(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可以转化(脂不能到蛋白质);转化是有条件的(糖供应充足才转变为脂,糖可大量转变为脂,脂只能少量转变为糖);相互制约(只有糖代谢障碍时,才依次有脂、蛋白质供能);呼吸作用是代谢的枢纽。
32.动物性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蛋白齐全。
玉米中缺少色氨酸、赖氨酸;稻谷中缺少赖氨酸;豆类中含赖氨酸较多。
33.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和氧化分解,肝脏释放和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引起高血糖。
细胞缺能,总感饥饿而多食,使血糖浓度高于肾糖域(160—180mg/dl),最终尿糖。
(注意三多一少的解释)34.血糖平衡调节有两种机制:直接受血糖浓度控制(体液调节);血糖浓度刺激下丘脑再调控胰岛细胞的分泌。
(体液—神经调节)35.有氧呼吸的特征产物是水。
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影响因素是O2浓度、温度、水。
36.无氧呼吸的两种方式是由细胞内的酶种类决定的。
产酒精的生物有大多数植物、酵母菌;产乳酸的生物有动物、乳酸菌、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缺氧时)。
37.肌糖原产生的乳酸和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随血液运输到肝脏,转变成丙酮酸,可氧化分解,也可形成肝糖原和葡萄糖,极少量经肾脏排出。
38.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出芽生殖也可有性生殖(同水螅);硝化细菌(生产者)的代谢类型是化能自养需氧(NH3是氮原和能源,CO2是碳原);根瘤菌(消费者)和圆褐固氮菌(分解者)是异养需氧型;反硝化细菌(分解者)是异养厌氧型;红螺菌是兼性营养厌氧型。
蛔虫、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是异养厌氧型。
39.植物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单一方向的刺激(重力、单侧光),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意义是提高适应性。
40.植物激素是在一定部位产生,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生长素的作用是主要促进细胞伸长和果实发育、生根,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解除种子和块茎的休眠;脱落酸是生长抑制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和器官脱落。
41.植物生长发育中,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高时,利于芽的生长;比例低时,利于根的生长。
42.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是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
敏感性由大到小是根(10-10)、芽(10-8)、茎(10-4)。
(注意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纵向运输,主动运输) 。
43.无子番茄是运用生长素原理,不改变遗传物质(不可遗传变异);无子西瓜运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属可遗传变异。
(注意培育过程)44.下丘脑的作用:渗透压感受器、产生抗利尿激素、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内脏活动调节中枢、产生促×××激素释放激素。
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书本原话:不仅能传导兴奋,而且能分泌激素)。
45.激素是化学物质。
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第二类为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
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降钙素等。
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第一、二、四类可以口服46.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转化成非糖物质(不包括转氨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注意与胰高血糖素关系)。
47.激素间为协同作用的是: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促进生长发育);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共同提高血糖浓度);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高体温);孕激素和催乳素(共同促进乳腺发育和泌乳)。
48.激素分泌的调节有神经—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有神经调节(如肾上腺素);有体液调节(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受血糖浓度调节)。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49.体液调节主要包括激素调节和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如CO2、组织胺、H+等)。
50.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基本结构。
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皮层以下。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先天性行为是依靠原生质体(单细胞)或非条件反射完成的,也需要在发育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生,也受外界环境影响。
51.后天性行为主要依靠条件反射完成。
判断和推理是最高级的行为。
行为发生的根本基础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2.神经元的结构分为细胞体和突起;功能是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依靠局部电流的电信号形式进行的(双向传导);兴奋在突触结构是依靠神经递质进行的(单向传导)。
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相反。
电位迅速逆转主要依靠离子通道扩散进行的。
53.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
分为:S区、H区、W区、V区。
(注意在左半脑的位置)。
5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是:反应速度快、准确;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
两者的联系是: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内分泌所分泌的激素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
55.人体的内脏活动受植物性神经的支配。
受各级神经中枢控制:低级中枢在脊髓和脑干;较高级中枢在下丘脑;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56.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作用。
57.激素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表现最显著的是性行为和对幼子的照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