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1)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3单元】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3单元】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1-3单元】【导语】下面我们将有一次美妙的知识旅行,来吧,小朋友,你还等什么呢?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观察世界一、科学的本质和方法1. 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是一种解释自然现象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本质。

2. 科学的方法有哪些?-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总结和推理等环节。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最终总结出规律或者原理。

二、科学观察的基本技能1. 什么是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科学家为了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而运用感官器官和科学仪器对自然现象进行有目的的感性认识的过程。

2. 科学观察中需要注意什么?-科学观察需要注意客观性、系统性、满意性和准确性。

观察者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带有主观偏见,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

3. 如何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要根据观察的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场所,学会使用科学仪器,灵活使用各种观察方法,以达到准确观察的目的。

三、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1. 什么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验证假设和验证规律的过程。

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变量的方法,考察自然现象的规律和本质。

2. 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科学实验需要具备严密的实验设计、准确的数据记录、有力的实验展示和实验结论等,需保证实验能够被他人重复和验证。

3. 如何设计科学实验?-科学实验的设计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考虑实验的目的和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结语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科学本质和方法的认识,学会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方法去观察、研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探索未知,不断进步。

在科学的探索过程中,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六年级科学书上册人教版

六年级科学书上册人教版

六年级科学书上册人教版一、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 昆虫的身体结构特点: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等。

-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可以看到昆虫更加细微的结构,如昆虫的复眼、口器等结构的细节。

2. 校园生物大搜索。

- 调查方法:可以采用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等统计校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生物多样性:校园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3. 多种多样的植物。

- 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可以将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还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如藻类、苔藓类、蕨类等)。

- 植物的特征:例如,草本植物茎比较柔软,木本植物茎比较坚硬且有形成层;开花植物有花朵,花朵是繁殖器官等。

4. 种类繁多的动物。

- 动物的分类:可以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的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征,如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哺乳类胎生、哺乳等。

-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如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还有环节动物(蚯蚓等)、软体动物(蜗牛等)等。

5. 相貌各异的我们。

- 人类的外貌特征差异:人类的外貌特征包括肤色、眼睛、头发、脸型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 遗传和变异:遗传使得后代保持亲代的一些特征,而变异则使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例如,鸟的翅膀适合飞行,它的骨骼轻而中空,羽毛轻便且具有空气动力学结构;鱼的身体呈流线型适合在水中游动等。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关联,如骆驼适应沙漠环境,有驼峰储存脂肪、宽大的脚掌防止下陷等。

7. 谁选择了它们。

- 自然选择:在自然界中,生物会发生变异,那些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生物就会发生进化。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1)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1)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1)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部分:填空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如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等方法。

在制定实验方案时,需要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向窗外伸展是因为植物具有向光性,而根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则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适应环境的喜好,如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分供应方向和距离等因素。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我国春秋时期的墨家学派创始人___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会发生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利用平面镜、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

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5、成功的设计需要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进。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课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课
3. 在纸盒顶部盖上玻 璃或塑料薄膜,并用 胶带固定。
5. 将太阳能热水器放 在阳光下,观察并记 录水温的变化。
4. 在纸盒底部加入水 ,并插入温度计。
实验二: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总结词: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了 解材料在能量传递中的作用。
3. 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在一定时间内温 度的变化。
2. 将热水倒入三个不同材质的杯子中, 分别放入上述材料的一端,另一端置于 冷水中。
03
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一: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 总结词:通过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了解太阳 能的利用和转化过程。
实验一: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详细描述 1. 准备材料:纸盒、黑色纸、玻璃或塑料薄膜、胶带、水、温度计等。
2. 将黑色纸贴在纸盒内部,增强对太阳光的吸收。
实验一: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作业2
收集生活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或物理运动现象,记录并分析其过程和原理。
下课预告及预习提示
下课预告
下一课将进一步学习有关天文学和宇宙 探索的知识,包括行星、恒星和星系等 。
VS
预习提示
建议提前阅读下一课的相关内容,了解天 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观测方法,为课堂学习 做好准备。
THANKS
感谢观看
3. 在花盆表面均匀撒上种子, 并覆盖一层薄土。
4. 将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并定期浇水。
5. 观察并记录植物从种子发芽 到生长成株的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04课堂互动提问与回答
提问
老师在课前热身环节,让学生们 想象并提问,关于生活中的科学 现象。
回答
学生们积极提问,如“为什么天 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水会 结冰?”等。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单元主要探讨微小世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以及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此外,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知识点】1. 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

2. 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如电子、质子、中子等。

3. 显微镜的种类、构造及使用方法,如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4. 洋葱表皮细胞及微生物的观察、绘图方法。

【重点】1. 掌握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微生物,并绘制观察到的图像。

3. 理解细菌、病毒、细胞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作用,以及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正确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

2. 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其基本单位及相互转换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将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同时,还将介绍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 昼夜交替及产生的原因,如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如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4. 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重点】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3. 了解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倾斜角度对太阳光的影响。

【难点】1. 理解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掌握其测量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推测地理位置等。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将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杠杆类工具、轮轴类工具、滑轮类工具、斜面类工具和齿轮类工具等。

六年级冀人版上册科学教案(一)

六年级冀人版上册科学教案(一)

六年级冀人版上册科学教案(一)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授课目标•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科学实验中的观察、实验、总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第一课:科学与生活教学目标•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展科学思维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讨论科学与生活的关系2.认知(10分钟)–学生讨论并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科学现象背后的原因3.分组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指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观察和记录现象,并思考可能的解释和原因4.分享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研究成果–整理出一份学生共同的总结,归纳科学与生活的关系5.小结(5分钟)–提醒学生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科学现象作业•学生搜集并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更多科学现象,并写下自己的解释和原因第二课:科学实验基本原理与过程教学目标•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实验中的观察、实验、总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作用2.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观察、实验、总结的步骤–解释每个步骤的含义和重要性3.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和结论4.小组实验(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设计和操作–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步骤,以及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5.分享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整理出一份学生共同的总结,强调实验中的观察和总结的重要性6.小结(5分钟)–提醒学生科学实验是探索真理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作业•学生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包括问题、假设、实验步骤和总结第三课:团队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科学实验基本原理与过程–引发学生思考团队合作在实验中的重要性2.讨论与分享(1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实验情境,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并及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和问题3.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分工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引导4.分享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团队合作情况–整理出一份学生共同的总结,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在实验中的作用5.反思与总结(10分钟)–学生回顾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思考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总结团队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作业•学生写一篇经验总结,记录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体会和收获总结通过以上三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并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重要知识点1

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重要知识点1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背重点知识归纳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

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组合凸透镜:一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工具: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结构: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图像: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构成: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

共同点:都有(气泡)。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区别: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第六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微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

特征:对环境有—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等。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我们的地球模型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区别: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研究方向)和(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不同。

2.昼夜交替现象原因: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托勒密)的“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1、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

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2、使用(统计图)可以让结果更直观。

3、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生物)。

2、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3、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4、(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5、(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6、(真菌界)是真核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类的微生物。

7、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养分,必须像动物那样从其他生物或环境中吸收(有机养分)。

8、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9、(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是肉眼可见的“微生物”。

10、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

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霉菌不仅能使食品、物品发霉变质,还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

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不仅能使人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畸作用。

第二单元循环的水1.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2.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

和雾的成因一样,也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工具和机械1.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5.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6. 动滑轮随着重物移动。

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7.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

8.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能省力。

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2. 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如:开瓶器、羊角锤、老虎钳等。

3.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如:镊子、筷子、钓鱼竿等。

4.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如:天平、跷跷板等。

三、轮轴的秘密1. 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2. 生活中的轮轴:门把手、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辘轳等。

四、滑轮组1. 滑轮组的作用: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2. 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数量越多越省力。

五、斜面的作用1. 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2. 生活中的斜面:盘山公路、楼梯、螺丝钉的螺纹等。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但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 ,它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水蚤、变形虫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1.许多微生物对人 ti有益,如酵母菌 , 还有一些对人 ti会造成伤害。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学问点一、学问归纳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便利的装置叫做机械。

螺丝刀、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洁叫做简洁机械,各种各样的工具就是简洁机械。

2、能围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洁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3、杠杆的特点:(1)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如:修枝剪、撬棍、开啤酒瓶的启子〕。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如:钓鱼竿、火钳等〕。

(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跷跷板、天公平〕。

4.省力的杠杆有开瓶器、核桃夹、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的杠杆有镊子、筷子、火钳、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有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5、轮轴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固定组合在一起的可以转动的机械简洁机械叫做轮轴。

〔如:汽车方向盘、门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大的为轮,小的为轴,轴提起重物。

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轮不变时,轴越小越省力。

6.常见的轮轴有方向盘、自来水龙头开关、门把手、扳手。

7、滑轮边缘有槽,能绕上绳线,并能围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8.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可以转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9、固定在重物四周,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但动滑轮省力。

10、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滑轮组能转变力的方向,可以成倍地省力。

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转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转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省力二分之一〕;滑轮组既省力又能转变力的方向;在滑轮组中连系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则拉力就为原拉力的几分之一。

11、斜面像斜坡、斜搭的木板、引桥等一端在高处另一端在低处的装置就叫做斜面或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斜面。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是关于微小世界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1.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和环境有重要影响。

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所有的生物体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3. 细菌: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包括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有益细菌可以帮助人类进行某些生物过程,例如食物发酵,而有害细菌可能引发疾病。

4.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一种仪器。

它通过光的折射和放大作用,使得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和微生物等微小的结构。

5. 细胞的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内的液体,细胞核则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

6. DNA: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它包含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7.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无法在没有宿主的情况下独立生存。

病毒可以感染宿主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自己。

一些病毒也可能引发人类的疾病。

这些知识点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关于微小世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认识到微小世界的重要性,并了解微生物、细胞和病毒等微观世界中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全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全

第一课我们的生长发育一、名词解释1、遗传——自己与妈妈或者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2、变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二、填空1、从五至六年级的时间里,我们的生长与往年相比(身高)和(体重)明显加快。

2、(青春发育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女同学比男同学发育要(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是(10至12岁);男同学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是(12至14岁)。

3、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五个阶段。

我们正处在(少年期),还要经历(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4、动植物都有(遗传)和(变异),(遗传)与(变异)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二课地球一、填空1、古代人类活动的地域非常有限,他们对地球的认识是(居住地中心说);我国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是(天圆地方说);古希腊人发现进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

于是提出了(地球说)。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衡)认为“天地”就像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意大利(哥伦布)在1492年8月3日率领约90名水员操纵3艘帆船,历经2个月零9天的艰苦航行,发现了(美洲大陆)。

4、航海家(麦哲伦)于1519年9月率领(200)多人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西穿(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最后与1522年9月回到原3出发地(西班牙),历时(3)年,这是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5、地球上的七是(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澳洲)、(非洲)、(亚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地球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3%),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7%)二、问答1、前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答:前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搜集现象——引发猜想——寻找证据)第三课地球仪一、填空1、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等四部分构成的。

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 水滴里的世界1、水里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生命体,它产被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5、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瓜果上的毒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发霉变馊的食物……这些都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方法:虽然不能直接看到它们,但是可以发现物体上的毒斑慢慢扩大,皮肤逐渐发炎馈烂,病毒感染的人群起来越多,病情越来越重,食物变质逐渐腐烂等。

2 做酸奶1、自己动手做酸奶的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2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自制酸奶要注意的事项:(1)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放太久。

(2)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3、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4、细菌的特点:(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2)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3)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4)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5、细菌的功与过:功(好处。

对人类或大自然有用的):(1)生产腐殖质(苹果从树上掉下、腐烂、细菌分解、变成腐殖质)(2)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3)生产药品 (4)生产塑料餐具过(害处。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

①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①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肉眼看到的蚜虫密密麻麻,也看不清细节,而在组合凸透镜下能较为清楚地看到蚜虫的肢体。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6.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7.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显微镜的使用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

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3.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注意移动标本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4.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

5.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6.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六年级一班王孟帆六年级科学上册1、病毒一、填空。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和内部的()组成。

2、病毒分为()、()、()。

3.你小时候患过腮腺炎、水痘吗?这些疾病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疫苗。

()2、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并对这些生物造成危害。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育有害的一面。

()4、病毒不能独立生存。

三、简答题。

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的活动特点是什么?2、细菌一、填空。

1、细菌的|_____________ 极强,繁多,分布,与人类的关系。

2、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植物遗体被分解成()、()和(),又是植物制造()必不可少的原料。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的生物, 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才能观察到。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三、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细菌对人类只有坏处没有益处。

×2 、细菌和病毒一样,形体十分微小,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3、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A.球形 B、杆形 C、蝌蚪形2、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个体的是()A草履虫 B病毒 C、细菌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

1.食物发霉与()和()有关系。

2.馒头在()和()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真菌是既不属于()又不属于()的一类生物。

二.判断题1.霉能够生长,说明它有生命力。

()2.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了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3.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5.蘑菇、霉菌等都是真菌,它是一类既不属于动物又不属于植物的生物。

()6.食物在潮湿阴暗、通风、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7、夏天,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8、酱油、酸醋、豆腐乳的制作中都是要用到多种霉菌。

()三.选择题1.食物容易在()的环境中发霉。

⑴春季气候干燥⑵夏季温暖潮湿⑶冬季寒冷干燥2.把食物放着冰箱里不易发霉,主要原因是()⑴冰箱里温度低并且干燥⑵冰箱里温度低⑶冰箱能把霉杀死3.防止衣服发霉最好的办法是()⑴保持衣物干净⑵往衣柜里放上樟脑球⑶经常晾晒,保持衣物干燥4.农民伯伯收打粮食后,总要晒干后入仓,这样做得好处是()⑴防止生虫⑵防止发霉⑶减轻重量5、下列菌种中可以用来发酵造酒的是()A、酵母菌B、青霉菌C、根霉菌四.问答题1.购买不易保存的食物一定要注意保质期,过了保质期为什么不能吃?4、食用菌一、填空1、常见的食用菌有()、()、()、()、()等。

2、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从土壤中吸收()和()进行()生活的。

二、问答题1、如何识别有毒蘑菇?三.选择题1、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A、细菌B、霉菌C、真菌2、蘑菇的生活方式是()A、寄生B、腐生C、寄生核或腐生3、在蘑菇组成结构中,生有孢子的结构是()A、菌伞B、菌盖 C.菌褶四、判断。

1、味道鲜美的蘑菇是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植物。

()5 蜡烛的变化一:填空1、像蜡烛融化、玻璃杯打碎、木条的折断等这样的变化,仅仅是物体的()发生了变化。

像纸张燃烧、铁生锈、煤的燃烧等变化,不仅是物体的()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产生了()。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糖溶于水的变化属于()。

3、水受热后能变成水蒸气,遇冷能变成冰。

水在这些变化中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但()生成新物质,而木柴燃烧则()新物质生成。

二:选择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A 蜡烛熔化B 铁块变铁水C 馒头发霉D 木条折断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A 白糖加热至焦黑B 木材做家具C 火柴燃烧D 食物消化三:判断题1、石块被破碎只是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变化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2、用蜡烛加热白糖时,白糖既发生了形态的变化又发生了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将食盐放入水中后,食盐慢慢消失了,是因为食盐变成了其他的物质。

()4、只要物质发生颜色变化,就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四:连线题(将物质发生的变化用线连接起来)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易拉罐压扁、水结冰、皮筋被拉长铁钉生锈、苹果腐烂、煤炭燃烧、光合作用6、食盐和水泥一、填空。

1、将白糖放入水中,白糖会“消失”,水会变(),将水蒸干,白糖又变成了固体,说明这个变化是()。

2、玻璃破碎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恢复原来的样子,水泥放入水中后,()恢复原来的样子。

像玻璃破碎这样的变化称为()变化,像水泥遇水发生的变化称为()变化。

3、物质的变化有的是(),有的是()。

4、将白糖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后看到白糖慢慢变黑。

则白糖熔化属于()变化;白糖变黑属于()变化。

二、选择。

1、当烟花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A 形态变化B 不可逆美丽的烟花变化C 可逆变化 D无法确定2、水泥遇水后会变硬失效。

水泥遇水实际上()A 生成新物质B 没有生成新物质C 无法确定3、1843年,俄国从埃及抢去“国宝”---狮身人面像。

很奇怪的是,狮身人面像被掠去后就开始“消瘦”,在石像周围的地方常常出现一层层的粉末,到了冬天更加严重。

在石像“消瘦”的过程中()新物质。

A 产生了B 没有产生C 无法确定三、判断。

1、纸张燃烧后能恢复原来的样子,所以纸张燃烧是可逆变化。

()2、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又变成水,所以这个变化是可逆变化。

()3、粉笔折断后,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因此,这属于不可逆变化。

()4、将水泥放入水中搅拌后,发生了不可逆变化。

()四、简答。

1.分别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物质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的变化和尝试新物质的变化。

7、铁生锈一、填空。

1、铁于生锈的环境是()。

2、金属在有()、有()、有()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所以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是隔绝()、(),防止()的腐蚀。

二、选择。

1、下面关于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B 铁锈易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颜色是红褐色C 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D 铁生锈没有生成新物质2、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A 在空气中的一半B 在水中的一半C 空气和水交界处D 无法确定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错误的是()A 将铁制品擦净并在其表面上涂上一层油B 将铁制品擦净后放在干燥的地方C 将铁制品用水清洗后直接放置D 在铁制品的表面上镀上一层其他的金属4、下面关于铁生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不常见现象 B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C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 D 都不对三、判断1、在铁制品的表面上抹上油或油漆,能够防止铁生锈。

()2、刚切完青菜的菜刀用水洗净后存放能防止生锈。

()3、洗脸盆上的搪瓷能对内部的铁起到保护的作用。

()四、简答1.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2.人们根据铁生锈的原因,想出来很多防止生锈的办法,你知道这些办法有什么科学道理吗?8、牛奶的变化一、填空。

1、向牛奶中倒入啤酒后,会冒出气泡,放出的气体主要来自()。

牛奶会变成()。

2、将醋与牛奶混合后,牛奶会出现()现象。

二、选择。

1、下列是向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有气泡冒出 B看不出明显变化C出现粘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

D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

2、在自己家中制作酸奶的方法是()A在纯牛奶中加入白醋,就成为酸奶B将纯牛奶暴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就成为酸奶C 将纯牛奶加热至45—50摄氏度,倒入酸奶,保持恒温7---10小时D以上方法都可以三:判断题1、牛奶中有较为丰富的钙和磷,钙和磷都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成分。

儿童常喝牛奶有利于牙齿和骨骼的发育。

()2、、牛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都是人体所需要的,因此,什么时候感到口渴,就喝牛奶,没必要再喝水。

()九、静止和运动一、填空: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另一物体来说,它的()发生了变化。

2、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为参照物。

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为参照物。

3、我们来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要选好()。

二、选择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相对于()A.参照物B.太阳系C.太阳D.地球2.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高山C.飞机D.白云3.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A.向下运动B.已向上运动C.静止不动D.水平运动4、小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乘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岸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B.以河水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C.以小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D.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三、简答1.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吗?(1)上升的电梯里的人感觉自己是静止的。

(2)静止的汽车有人却感到它在运动。

(3)下降的电梯里的人看到墙向上运动。

(4)同向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对面的汽车,感觉自己向后退。

2.在行驶的列车上,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说说自己的看法。

3.两列火车相向停在车站,其中一列火车内的乘客不能看到其他物体,仅看到对面的列车。

过了一会,见到对面列车运动,他判断自己的车是静止的,这种判断正确吗?第十课:《距离和时间》一填空:1、测量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的结果可以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

2、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简单的()和()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3、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和()这三个要素。

二、简答:1.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怎样比较他们跑的快慢?2.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秒,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分钟,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一、填空:1、物体具有()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

2、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会向()。

二、选择:1、下列现象中,物体不是利用惯性而运动的是()A.汽车刹车的运动过程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过程C.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过程D.钟摆从最高处向最低处摆动的过程2、下列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A 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B 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性”C 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D 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三、简答:1.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向前倾倒,请判断汽车是突然启动还是突然刹车?2.我们在乘车时,如果汽车突然加速,我们会有什么感觉?3.我们在骑自行车时,在骑车过程中,我们有时可以不用力气,自行车也能自动前行一段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