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学预设.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前预设的成效性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有关教学的问题,我校的“教前预设、以学

定教、精讲精练”十二字教学模式已进行了五年多,我们数学学科组经过这五

年多的探索,总结出了适合数学学科的“十二字教学模式”核心的环节: 1.揭示学习目标;2.自学前的指导;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应用。而对这五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运用和操作,前

面已有好几位数学教师讲过,下面我就十二字中的教前预设,结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如何写教前预设”首先有必要知道什么是教前预设?

所谓教前预设,简单地说,就是预先的设定和计划,就是教学前的一个预案,就是为了要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一节课要教什么?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教师提供什么材料?采用什么样的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环节里,教师如

何提问,预计学生会怎样回答?通俗地讲教学预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每一个

环节中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做的周密准备。

为什么要进行教前预设呢?

古语说的好:“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更是如此。新课程理

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教学设

计从着重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到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简而言之一句话,之所以要进行教学预设,

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得更好”。

如教学“扇形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检查,了解到已经有

部分学生知道了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对学生这一知识差异的现状,我把学

生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未知计算公式的,选择“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

预案;另一类是已知计算公式的,则选择“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

式来源”的预案。由于每个人的视觉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各异,所以在推导,验证公式时又出现了多样性。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三角形、梯形⋯⋯这样,

不仅使课堂教学异形纷呈,充满生命活力,更主要的是有效地实现了“让不同

的人在数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课前预设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课程目标知识结构的全

面理解。第二,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必备资料,这些资料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第三,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的开发,把执行教

案当作课堂教学的起点。因此,教师只有以学定教,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才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教前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即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

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如何进行教前预设呢?

一、明确目标,预设新理念

理念引领一切。新课程下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动态过程。当今的课堂教学已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

色。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达成教

学目标。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明确学科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以

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和目标一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体验,变学生

“学会”为“会学”。

二、把握教材,预设丰富载体。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

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

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或重组。这样,既可以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事

半功倍。

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实质上却是教师的匠心独运,蓄意安

排。它的背后是一理念,一种思想,虽然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

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生成一些精彩。

教学细节往往蕴涵着科学素养,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生成一次精彩,每一个

细节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作为一线教师要用眼睛去发现细节,用耳朵去聆听

细节。教师既要让不同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自由提升,又要想出对各种突

发事件的应对措施,这样才不会让精彩悄悄溜走。

例如,在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当学生感知了对称的概念,

知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判断某个物体是不是对称物体以后,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有的物体太硬,像奖杯,铅笔合等,不好对折怎么办?”对于学生所

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能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但教师却捕捉到这一细节,立

即组织学生讨论,经过小组讨论,不少学生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

陆续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老师,可以用尺子量”有的说:“老师,可以用

眼睛仔细观察。”还有的说:“老师,可以先照物体的样子画下来,再对折!”

不失时机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实现思维的碰撞,否则他们能想到那么多巧妙

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吗?听课教师能目赌这精彩的一刻吗?因此,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不仅

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他们思考,而且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因为这些意外的事

件,大多是成就课堂精彩的亮点。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

被教材所束缚。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忠实的课程开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再创

造能力。充分地把握教材,结合学生以及自身实际,精心预设,使课堂教学精

彩纷呈。

三、关注学生,预设多种可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断变化的课堂对活跃学生思维品质是具有良好的促进

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追求变化,首先,教师的语言预设要富于变

化,教师用富有变化的语言吸引学生,以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其次,教师的

角色预设要富于变化,教师何时充当学生遇阻时的指导者,何时充当学生学习

过程中的合作者和激发探究热情的鼓动者,何时成为学生侃侃而谈的倾听者等

都应进行充分预设。第三,教师手段的预设要富于变化,教具的选择、练习的

设计等要体现多样性。

如果教师的教学预设富有新意,那么课堂教学时就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

兴趣,牵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预设时要抓

住可能生成精彩的时机,进行新颖别致的预设,从而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促

进学生的智力向着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方向发展。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怎样学,这就要求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一方面, 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学习心理状态, 根据学生的现实善于预设教学过程。另一方面, 学生的现实状况是十分复杂的, 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学习心理状态之间差异很大。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