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
初中消化与吸收教案
初中消化与吸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消化系统组成的挂图,标有各个消化道名称的帽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导入,引出人每天需要获取食物里的营养物质,那么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化与吸收。
二、新课教学,探索新知1. 消化系统的组成(1)ppt展示消化道各个组织的名称及其联系组织学生看ppt上动态展示图,逐一将各个组织介绍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出各个组织的联系(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口腔连接食道,食道连接胃,胃连接小肠,小肠连接大肠,最后由肛门排除食物残渣。
)(2)活动一: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说出各个器官在人体的位置由多媒体课件学习了消化吸收的各个组织之后,师生互动,分别找学生上台在自己身上大致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位置(胃在人体腹腔的左上方,肝脏位于人体腹腔的右上方,胰腺位于胃的后方,小肠在胃的下方。
)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ppt展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组织学生看ppt上动态展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食物从口腔进入,经过胃的消化作用,再到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作用,最后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2)活动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三、巩固知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1. 消化系统的组成有哪些器官?2.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是怎样的?3.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是什么?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掌握食物的吸收过程。
(3)理解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
2. 能力目标:(1)能够描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2)能够解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能够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关爱身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食物的消化过程。
(2)食物的吸收过程。
(3)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2.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生理机制。
(2)营养物质在身体内的代谢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营养物质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食物消化、吸收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图片和视频。
(2)实物模型:展示消化系统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互动环节:设置问题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食物是如何被身体消化吸收的吗?”2. 讲解:(1)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口腔、胃、小肠等环节。
(2)讲解食物的吸收过程,重点介绍小肠的吸收功能。
(3)讲解营养物质的作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3. 案例分析:(1)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消化、吸收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4. 互动环节:(1)设置问题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互相交流学习。
五、作业布置1. 绘制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图。
2. 写一篇关于健康饮食习惯的短文。
3. 观察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分析其合理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
《食物的消化和汲取》一、教学目标:1、了解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2、了解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的种类、分布及主要功能3、了解口腔内牙、舌和唾液腺的形态二、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各器官的位置2、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3、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三、教学难点1、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四、教学过程: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份早餐:二块蛋糕,一盒牛奶和一个苹果,(实物展示)大家觉得这份早餐有养分吗?生:有。
师:那你们知道在这些食物中有哪些养分成分?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
(PPT)师:那食物中的这些养分成分是否都能被人体干脆汲取?生:不是都能。
师:很好,不是都能。
那是不是有几种是可以被人体干脆汲取的?生:有。
师:那是哪几种呢?生:水,矿物质和维生素。
师:特别好。
而剩下的四种养分成分在人体内又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像糖类中的淀粉以及脂肪,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需在消化道中经过消化,分解成能溶解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汲取,利用。
简洁地说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必需消化后才能汲取的。
现在我们已经分出了两类,同学们现在能否想想粗纤维在人体内的状况?(学生通过思索对前面六种养分成分分成两类的依据,得出了粗纤维在体内的情形。
)生:粗纤维是不被消化,也不被汲取的。
师:很好。
它有助于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
看到这些养分成分在体内的不怜悯形,大家能否再来自己归纳说说那什么是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会变成哪些物质?生: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汲取的养分物质过程称为消化。
师:大家说得特别好,这句话也道出了消化的概念。
(板书:一、消化的概念)师:我们每天都会吃许多东西,它们也都会在体内经过消化后被汲取,利用。
从今日这堂课起先我们就来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汲取。
(板书:7.1食物的消化和汲取)师:来执行这个功能就是人体八大系统中的哪个系统?生:消化系统。
初中食物的消化教案
初中食物的消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掌握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
2. 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3. 能够描述食物的消化过程,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食物的消化过程。
2.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
2. 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教学准备:1. 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2. 消化系统的模型或图示。
3. 食物样本(如面包、蔬菜、水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吸收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简要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15分钟)1. 展示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描述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变化。
3. 教师总结食物消化过程,强调各阶段的重要性。
三、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15分钟)1. 展示消化系统的模型或图示,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描述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和位置。
3. 教师讲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引导学生理解。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食物样本。
2. 学生观察食物样本,分析其消化过程。
3. 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邀请营养师或医生,讲解食物消化与健康的关系。
2. 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自己一顿饭的消化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分析食物样本,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物消化过程的基本知识,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为保持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3. 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食物消化吸收的详细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消化系统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及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消化系统模型或图片。
3. 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囊、胰腺。
2. 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如口腔的咀嚼、胃的消化、小肠的吸收等。
3. 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七、课堂活动:1. 观看消化系统动画,了解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小组讨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八、课后作业:1. 绘制消化系统图,标注各器官名称。
2. 总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消化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对不良饮食习惯的认知和改正意愿。
十、测试与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消化系统知识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十一、拓展活动:1. 参观医院消化科,直观了解消化系统疾病。
2. 开展“健康饮食”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饮食健康意识。
十二、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第二课时:讲解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3. 第三课时: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5. 第五课时:总结与测试。
2024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1.2消化和吸收教案4(新版)济南版
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3.吸收的概念、方式及营养成分的去向。
难点:
1.消化酶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泌。
2.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的关系。
3.营养成分的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的区分。
解决办法:
1.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3.吸收的概念和方式
①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②吸收方式包括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③营养物质在小肠中被主动或被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4.营养成分的去向
①营养成分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
②营养成分在细胞内参与代谢和生命活动。
板书设计:
1.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
2.消化过程中的食物变化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消化和吸收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生物学图书:推荐学生阅读与消化和吸收相关的生物学科普图书,如《人体的奥秘》、《食物的奇妙旅行》等,以加深对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消化和吸收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消化过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
2. 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
3. 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一、食物的消化过程:1. 咀嚼:食物进入口腔后,通过咀嚼,食物被细分成较小的颗粒,增加食物表面积,有利于后续消化酶的作用。
2. 食管:咽喉部将食物送入食管,食管通过蠕动将食物推送到胃部。
3. 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其中含有胃液,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主要的吸收器官,食物在小肠中经过进一步的分解和吸收。
小肠壁上有许多绒毛,增加吸收面积。
5. 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变成粪便,最终排出体外。
二、食物的吸收过程:1. 糖类:在小肠内,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
2. 脂肪:脂肪在小肠内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通过肠壁进入淋巴系统,最终进入血液。
3. 蛋白质: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起到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导学活动:1. 观察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通过观察模拟食物在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中的消化过程,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路径和过程。
2. 探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食物成分在小肠中的吸收速度和方式,了解食物成分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过程。
3. 思考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讨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人体营养摄取和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和生活习惯。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应该注意合理搭配饮食,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掌握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
学会使用图表和模型来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三、教学准备:教材或教辅材料。
食物消化过程的图片、图表或模型。
实验材料和器材(如面包、牛奶、盐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
2. 教学内容: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讲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面包在盐酸中的消化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4. 知识巩固:提供图表或模型,让学生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巩固对消化系统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总结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一张食物消化过程的简图,标注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
写一篇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解释。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消化器官的角色,向其他同学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2. 安排一次小组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健康饮食的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编写宣传册等。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食品营养学部分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即食 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不 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一、人体消化系统:
1、消化道: 一条长而盘曲的肌性管道。据位置、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口腔、咽、食管、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胃是消化道中一个袋状膨大部分,其位置和形状随人的体型体位及胃内充盈度不 同而有改变。中等度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正中线左侧,小部分位于右侧。主成分 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粘蛋白等有机物。纯净胃液是一种无 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主成分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 粘蛋白等有机物。 1)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只有胃中才有此酸性分泌液。 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造成适宜的酸性环境,以利水解蛋白质。抑制和杀灭胃 内细菌的作用。胃酸进入小肠后能刺激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并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 汁。胃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 Fe2+、Ca2+的吸收。 2)胃蛋白酶:主细胞分泌出来时为无活性的蛋白酶原,在 HCl 作用下被激活(最适 pH2),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能将 Pro 进行初步水解。 3)黏液: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胃腺中的黏液细胞分泌。主成分是糖蛋白,其次 为粘多糖等大分子。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常覆盖一层黏液,弱碱性,可中和 HCl 和减弱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故可保护胃黏膜,使其免于受到 HCl 和蛋白酶的消化作 用。同时,黏液还有润滑作用,可减少胃内容物对胃壁的机械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 4)内因子:正常胃液中含“内因子”。是分子量为 53000 的一种糖蛋白,与 VB12 结 合并促进其吸收。 3、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
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作用。
3. 理解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消化和吸收的。
4. 能够描述消化过程的主要步骤。
教学重点:1. 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消化系统中各个器官的作用。
2. 掌握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课件。
2. 模型或图片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
3. 实验材料(可选择食物模拟消化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模型或图片,介绍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功能。
2. 讲解每个器官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
三、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实验展示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消化过程。
2. 引导学生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是如何被分解和吸收的。
四、消化过程的主要步骤(10分钟)1. 讲解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混合唾液的作用。
2. 说明食物在胃里被胃液消化的过程。
3. 强调食物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胆汁分解并被吸收的步骤。
五、小结与复习(5分钟)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消化与吸收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如整理消化与吸收过程的知识点或完成相关习题。
以上是初中生物教案消化与吸收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 让学生掌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 食物的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 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5.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实验观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 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 讲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 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阐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消化过程。
4. 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介绍营养物质在肠道被吸收的过程。
5.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观察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实验现象。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强调营养物质的作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图。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名称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认真程度和操作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食物消化和吸收的相关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准备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实验材料和仪器。
3. 准备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实地考察,如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等。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相适应的特点;。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精选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2. 使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明白不同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食物消化吸收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物展示等。
2. 学具:显微镜、实验器材、食物样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3)阐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实物,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分组讨论:如何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4. 例题讲解:(1)举例说明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2)讲解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
5. 随堂练习:(1)绘制消化系统结构图。
(2)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说明其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食物的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解释食物消化吸收的基本原理。
(3)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2)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通过物理和化学消化,使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它们对人体具有不同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消化与吸收的基本知识。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教材分析作变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要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进行各项生命活,本章教材就围绕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进行了阐述,并对膳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
XXX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突破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及学法指导首先复上节课知识,由营养物质逐步过渡到如何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导入新课时,通过XXX引入,这样导入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望.由消化体系的构成入手,渐进式相识消化道、消化腺及各自的生理功能,同时建立结构与功能重逢适应的的生物学观点.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考虑、主动介入;然后充分利用课本,让学生先自立研究,自立实验及探讨的基础上,举行讨论和归纳构成统一认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书中所触及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学生准备:收集动物的小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复XXX固导入XXX导入体会诗句:“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新知:总述结合课本进入概括读课本XXX感受引发求知欲知消化和吸收的物质知是什么,引出消化系统.过渡:能将食物消化和吸收靠的是消化体系,下面我们就来学多媒体出示复问题考虑复常识过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消化系统构成消化体系.出示模型和消化系统构成图,明晰几个问题:1.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称号.2.指出自己的胃、小肠、肝脏的位置.3.找出最膨大和最长的消化器官各是谁?归纳:食物进入消化体系的过程识别并记忆,明晰问题,区别消化道和消化腺学生归纳让学生明确消化系统的构成及各自功能.识记:消化腺及功能识记并归纳消化道与消化腺的联系识图并讨论得出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行表达与交流:⑴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⑵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按要求实验积极思考、主动介入.结合实验,读课本,归纳小结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逢适应的食物的消化归纳浏览总结自学研读的生物学观点提升归纳整理能力重点分析讨论:胃阅读书中材料观察、观看总结得出自学研读小肠归纳小肠的特点及作用自立研究,让学生多归纳整理方位体会主动研究归纳能力造就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播放胆汁乳化视频讨论:胆汁对油起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有何意义?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读书总结出三在营养素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构建知识网络消化体系小总结营养物质的吸收过渡:食物举行消化,那么是在什么场合吸收的呢?观察书中或多媒体图片知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总结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举行实验并读书知小肠结构与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分组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结构?这些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窥察得出并找出最主要的吸收场所小归纳能力收集与动动手、考虑手能力培养小总结: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构建知识网络练一练1.淀粉初步消化的部位在()2.糖类物质尝起来是否都是甜的?()3.蛋白质初步消化的部位在()4.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在()5.下列结构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内壁上的皱襞和小肠绒毛B.小肠内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C.有大量的小肠绒毛且壁薄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课堂反馈1.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A.牙齿咀嚼的缘故B.舌搅拌的缘故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2.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唾液B.胃液C.胆汁D.肠液3.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①蛋白质②淀粉③脂肪④无机盐⑤纤维素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②①D.②①③4.肝炎患者怕吃油腻食物的原因是()A.唾液分泌过少B.胃液分泌过少C.胆汁分泌过少D.肠液分泌过少5.消化系统中,能消化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液,含消化酶最考虑解题反馈情况小试牛刀多的是()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6.消化系统由()和()组成.7.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它们消化的肇端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8.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__;分布于消化道壁上的消化腺是____和____.作业1.设计探究方案,研究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还有哪些?2.在家庭中可以观察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课外实践将求知带入生活板书设想: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二.食物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教学重点: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三、教学难点: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
2.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
五、教学内容:1.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a. 物理性消化:食物的切割、搅拌、蠕动等。
b. 化学性消化:酶的作用、食物的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
2. 消化系统的组成:a. 消化道: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
b.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等。
3. 消化系统的功能:a.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b. 废物的排出。
c. 维护人体健康。
a. 合理膳食:均衡摄取各类食物。
b. 适量饮食:控制食物摄入量。
c. 定时定量:保持饮食规律性。
d.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
5.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a. 蛋白质:生长发育、修复组织。
b. 脂肪:提供能量、维持体温。
c. 碳水化合物:主要能量来源。
d.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生理功能、预防疾病。
e. 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促进代谢。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食物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兴趣。
2. 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道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等消化腺的作用。
3. 讲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详细解释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具体过程,以及营养物质如何在消化道中被吸收。
5. 总结:强调合理膳食、适量饮食、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卫生等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的理解程度。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案示例(二)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示例(二)教案题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目标:1. 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2. 理解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吸收过程;3. 掌握消化和吸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食物在口腔、胃和小肠中的消化过程;2. 营养物质在小肠中的吸收过程;3. 消化和吸收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教学工具:1. 幻灯片;2. 模型或图片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3. 实验材料:乳酸奶、两个玻璃瓶、温度计、显微镜、小刀、试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吃进去的食物是怎样被身体利用的呢?”2.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他们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基本概念。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幻灯片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口腔的机械和化学消化、胃的消化、小肠的消化。
2. 幻灯片介绍营养物质在小肠中的吸收过程: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脂肪的吸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示范实验过程,将乳酸奶倒入两个玻璃瓶中,一个放在常温下,一个放在温水中加热。
2. 学生观察乳酸奶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乳酸奶在不同温度下的消化和吸收情况,并解释原因。
四、综合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重要性?2. 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共享自己的思考。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有所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的文章。
2. 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完整版)《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教材分析作变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要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进行各项生命活,本章教材就围绕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进行了阐述,并对膳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突破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法及学法指导首先复习上节课知识,由营养物质逐步过渡到如何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导入新课时,通过联想引入,这样导入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望.由消化系统的组成入手,渐进式了解消化道、消化腺及各自的生理功能,同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逢适应的的生物学观点.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然后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及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归纳形成统一认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书中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学生准备:收集动物的小肠.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复习问题结合教材进入概括习消化系统.出示模型和消化系统构成图,明晰几个问题:1.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2.指出自己的胃、小肠、肝脏的位置.3.找出最膨大和最长的消化器官各是谁?归纳: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识记:消化腺及功能消化道与消化腺的联系归纳重点分析讨论:胃阅读书中材料自学研读小肠归纳小肠的特点及作用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播放胆汁乳化视频讨论:胆汁对油起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有何意义?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读书总结出三在营养素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什么?消化系统小总结过渡:食物进行消化,那么是在什么场所吸收的呢?观察书中或多媒体图片知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总结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进行实验并读书知小肠结构与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分组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结构?这些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小总结: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板书设计: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二.食物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物营养成分的种类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经过上一学期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因为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本节课通过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结构和功能是互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反应热烈,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化学知识,所以理解起一些化学反应有一定难度,所以学生真正完全掌握,还需一定的时间.本节课内容多,难度大,时间把握就比较难,这是本节课很大的不足.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并且自己也应细研教材,不断创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讲解详略得当.附:参考答案练一练:1.口腔 2.不是 3.胃 4.小肠 5.B课时反馈:1.D 2.C 3.D 4.C 5.C 6.消化道消化腺 7.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8.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精选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案(精选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人与生物圈;人体生理。
详细内容: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2. 食物的消化过程;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 食物残渣的排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知道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食物消化吸收的具体过程。
重点: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食物模型、消化系统模型。
学具:小组合作实验材料、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生活中遇到过的关于消化吸收的有趣现象。
2. 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其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3. 小组合作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食物消化吸收的具体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消化吸收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食物消化吸收过程、营养物质的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你喜欢的食物,说明它们分别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2)画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功能。
2. 答案:(1)答案示例:苹果含有维生素C、膳食纤维;牛奶含有蛋白质、钙;鸡蛋含有蛋白质、脂肪。
(2)答案示例:略。
(3)答案示例:我每天都会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定时定量地吃饭,不挑食,不吃太多零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但在课堂上,对于部分学生的提问,我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回答,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消化和吸收》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消化和吸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化和吸收》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记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
(2)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胃和肠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3)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理解营养物质被消化道吸收的内容。
(4)初步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学会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
重点难点1.胃、肠的结构特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因为:对胃、肠的结构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讲清胃、肠的结构特点为以后讲述胃、肠的消化作用奠定基础。
除口腔外,各段消化道壁的结构与胃壁的结构基本相似,只讲胃壁的结构,以点代面,可以使学生对整个消化道壁的结构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比较抽象,因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基本上都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消化和吸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难于理解。
2.(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本节的难点。
因为:①小肠的结构特点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清楚小肠绒毛的位置和结构与小肠劲膜的环形皱壁之间的关系,对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的位置层次性搞不清楚,所以,学生理解了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利于理解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②食物的化学性消化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化学,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要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1、了解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2、了解消化系统中各消化腺的种类、分布及主要功能3、了解口腔内牙、舌和唾液腺的形态二、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各器官的位置2、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3、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三、教学难点1、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2、口腔的结构和唾液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四、教学过程: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份早餐:二块蛋糕,一盒牛奶和一个苹果,(实物展示)大家觉得这份早餐有营养吗?生:有。
师:那你们知道在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
(PPT)师:那食物中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否都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生:不是都能。
师:很好,不是都能。
那是不是有几种是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生:有。
师:那是哪几种呢?生:水,矿物质和维生素。
师:非常好。
而剩下的四种营养成分在人体内又会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像糖类中的淀粉以及脂肪,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在消化道中经过消化,分解成能溶解于水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简单地说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必须消化后才能吸收的。
现在我们已经分出了两类,同学们现在能否想想粗纤维在人体内的情况?(学生通过思考对前面六种营养成分分成两类的依据,得出了粗纤维在体内的情形。
)生:粗纤维是不被消化,也不被吸收的。
师:很好。
它有助于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
看到这些营养成分在体内的不同情形,大家能否再来自己归纳说说那什么是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会变成哪些物质?生: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过程称为消化。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句话也道出了消化的概念。
(板书:一、消化的概念)师: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东西,它们也都会在体内经过消化后被吸收,利用。
从今天这堂课开始我们就来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
(板书:7.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师:来执行这个功能就是人体八大系统中的哪个系统?生:消化系统。
师:非常好。
所以人们很形象地把它比作是一家“食品加工厂”,厂里的一条主要食品加工流水线实际上是一条迂回曲折的管道,大概有8—10米长,这个长度也达到了人体身高的六倍,那这条流水线上会设有哪些工作车间?从上到下又是哪些?(PPT)(老师一边显示课件依次让学生了解这些工作车间。
)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板书: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师:而它实际上是人体的消化道,各个工作车间也就是消化道上的各个消化器官。
这家厂还设有一些生产消化液的附属车间,并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如唾液腺,肝脏,胰腺;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内壁上的附属车间:如胃腺,肠腺。
也来认识一下它们在这家厂里的具体位置。
(板书: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教师引导学生在PPT上认识各个消化腺的具体位置)师:这些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个人体的消化腺,并且它们生产的消化液也各不相同。
例如:板书: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唾液胆汁胰液胃液肠液胆囊师:唾液腺分泌的是唾液,它就是我们说的口水。
一种无色微浊粘稠状的液体。
那大家知道一个成年人一天分泌唾液的量可达到多少吗?大家可以大胆猜测一下。
(学生开始热闹得猜测起来了,有同学说是10L,另一个同学说是500g,又一个同学说是1L……)师:(拿出一个容量为1.25L的可乐瓶)还是告诉大家吧,大家可能都想不到。
一个成年人一天分泌唾液的量也有1L—1.5L,收集起来可以装满这个瓶子整整一瓶,有时候还要溢出来呢。
(再介绍肝脏分泌胆汁)师:告诉大家这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它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到这个墨绿色的囊状的结构贮存和浓缩起来,大家这个结构是什么吗?生:胆囊。
师:很好。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肠腺分泌肠液,胃腺分泌胃液,胰腺分泌胰液,唾液腺分泌唾液,那肝脏是不是分泌肝液?生:不是,肝脏分泌的是胆汁。
师: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都会对食物进行精细加工。
请大家看黑板,我们可以看到因此消化道和消化腺就组成了人体的消化系统。
现在大家已经对这个厂有了个总体大致的了解。
可是有时候这家工厂也不得不去医院里接受检查,因为加工的食品不卫生而使某个车间发生了病变,大家有这样的经历吗?吃的东西不卫生而闹肚子疼了。
请大家来谈谈当时的感受,来到医院后,医生是怎么给我们看病的?生:我来到医院后医生先给我量体温,验血,然后在我的肚子上按按问我哪里疼,最后给我配了一些药,他还告诉我是哪个器官出毛病了。
师:那你佩服他吗?生:恩。
师:我也很佩服医生,所以我前几天就跑到医院里去采访了他,他说诊断腹部疾病最重要的方法是触摸诊断方法,也因为腹部症状与腹内器官的位置有一定关系,所以在临床上利用体表标志将腹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这对医生检查腹部疾病有了很大的帮助,在临床常用的也就是书本161页介绍体表腹部四区法:以肚脐为中心划一条水平的线和一条垂直线,这样整个腹部就划分为四个区域,其中位于右上方的被称为右上腹,下面的就是右下腹,位于左上方的被称为左上腹,相应的下面的就是左下腹。
师:要大家在这张腹部体表示意图上去辨认各个分区消化器官分布情况,大家能辨认吗?生:辨认不出来,我们不是医生。
师:那老师撕去这张,换上这正面透视图,那现在大家能辨认了吗?生:可以了。
师:那现在开始吧。
请大家辨认一下在各个分区有哪些器官分布着?把你辨认的结果与书本161页的表格核对一下,都一样吗?生:我看到不一样了,在书本上的表格中右上腹没有大肠,而在图上我明明看到有大肠。
师:这个同学眼睛可真尖,提得真好。
确实如他所说,那在人体的右上腹到底有没有大肠分布?这个问题太专业了,所以我也请教了医生,他告诉我在人体的右上腹确实有大肠分布着,大家可以把“大肠”写到书本表格中,要相信你们雪亮的眼睛。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已经认识了这家厂的各个工作车间,咦,在每个工作车间都有一些工人正忙碌地工作着,再看上去,在一个古代搅拌机(是古代的“磨”,在这里暂且称它为古代搅拌机。
)的中间伸出了一条长长的红红的,这是什么?生:舌头。
师:我们还看到米饭和苹果正在它上面快乐得跳跃着,它们接下来会去哪里呢?生(一同学说):口腔。
生(另一同学说):咽(经过学生自己互相小声讨论,得出应该它们是去口腔而不是咽。
)师:然后沿着这条流水线它们游历了整个厂,那它们会在这家厂里经历些什么?在每个车间里工作的工人们拿着工具又会它们做什么呢?(学生思考中……,看他们的表情这些问题有点难度。
)师:带着这些问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写一篇,写一篇什么呢?米饭和苹果吃的最多的还是什么?生:米饭。
师: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写一篇《米饭“历险记”》,米饭来到这家厂里的第一站是哪里?在那里它会遭遇些什么?生:口腔。
(板书:三、口腔内的消化和吸收)(学生还在思索老师的第二个问题。
)师:在口腔车间里工作的有哪些工人?这些工人分别对米饭做什么?请每个同学好好想想,如果你有不清楚的,请你来提问。
(学生在小声地讨论着,思考着,但他们没提问。
)师:大家怎么都不提问?都清楚这些工人的工作了?真的?那老师来考考大家,知道这个拿着水壶的工人在赶什么呢?在浇水?生:不是,他是唾液腺,把分泌的唾液浇到口腔中。
师:非常好。
那米饭在口腔车间里有没有发生变化?生:发生了。
师:哪些变化?我们已经学过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那我们来归纳一下米饭在口腔里有没有发生物理变化?发生了化学变化吗?我们一个一个来了解。
先回忆一下哪一类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一类是化学变化?生:(全体同学)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生:(一个同学)米饭在口腔里发生了物理变化。
师:那是哪些结构参与了这个变化过程?生:牙齿和舌头师:如何参与的?生:牙齿的咀嚼(切割和研磨)和舌头的搅拌。
(板书: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切割和研磨;舌头的搅拌)师:在这里这种加工过程可称为物理性消化。
可见牙齿在这个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可不容我们小看。
(教师拿出各种牙齿(门齿、犬齿和臼齿)的模型让学生了解各种牙齿的作用和名称。
)活动:对着镜子看自己的牙齿师:一个成年人的牙齿数目有28—32颗不等,如果一个成年人他的第三颗臼齿全部长全的话,他就有32颗牙齿。
(PPT展示成人不同牙齿数目的口腔让学生感受。
)现在请大家拿起镜子对着镜子数一数你一共有几颗牙齿?你的门齿、犬齿和臼齿又各有几颗?(在学生感受的同时教师分发牙齿模型,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门齿、犬齿和臼齿的不同形态和它们的功能。
)师:再请每个同学留意一下你是否长了龋齿了呢?(学生赶紧拿起镜子照照,看看是不是长了龋齿?)师:大家看到了吗?有没有看到自己牙齿上有一个黑黑的小洞或黑斑?那你们知道这龋齿是如何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预防龋齿的发生呢?(一起把书本翻到了164页和165页,一起了解龋齿的发生和预防)师:老师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到目标没有蛀牙。
(大家都笑了。
)师:我又想到我们遗忘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米饭在口腔里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生:有。
师:那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呢?当我们细细咀嚼一口米饭时,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这原本淡而无味的米饭变得有点甜了。
(学生齐声回答。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嘛。
那现在知道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了吗?生:(一同学说)是糖。
师:具体是糖类的哪一种?生:是麦芽糖。
师:又是哪些结构参与了这个过程?如何参与的?生: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将结构复杂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师:原来麦芽糖是这样变出来的呀。
而在这里这种加工方式被称为化学性消化。
师:请大家看黑板,从刚才的了解中我们知道在口腔中既有物理性消化又有化学性消化,那大家知道口腔对米饭有没有吸收作用?(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讨论着,但是都不能很肯定。
)师:有一些同学说得很对,口腔对食物没有吸收作用。
师:(看手表)看来今天我们只能将《米饭“历险记”》,这个故事述说到口腔了,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会陆续把这个故事述说完整,让大家了解米饭在其它车间发生哪些变化?希望每个同学回去后能认真复习一下今天的内容,也可以去想想这《米饭“历险记”》如何续写下去。
今天的课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附课堂板书:7.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的概念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二、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分泌消化液)唾液胆汁胰液胃液肠液胆囊三、口腔内的消化: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切割和研磨;舌头的搅拌化学性消化: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