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骑士教育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可能性:
– 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可有一定的 财力投入教育。 – 城市出现为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土壤。
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
(2)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和“十字军战役”的促进, 使古代文明重回西欧。 (3)世俗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斗争,需要世俗统治者 去寻找理论根据,培养非教会人才,削弱教会 在西欧统治势力。 (4)经院哲学内部孕含着怀疑信仰、崇尚理性的新 思潮。
(二)文化教育特征
1、僧侣垄断了教育权,文化教育权成为僧侣 阶级的特权。 2、僧侣垄断了知识教育权,使教育本身带上 了强烈的宗教性。 3、政治上的严格等级决定了教育必然带上等 级的色彩。 4、教会学校几乎成为唯一的教学形式。
(三)教会教育和僧侣学校
1、学校性质:恩格斯指出:僧侣阶级是当时 “唯一受过教育的阶级”。因此,教会教 育成为中世纪早、中期的主要形式。 • 当时有三类学校:大教堂学校、僧院学校 、教区学校 • 三类学校有其共同的办学目的,一是培养 僧侣;其次是培养为教会服务的人员;再 次是向群众传播宗教。
意义
• 经院哲学产生的意义不在它本身.在提倡盲 目信仰、绝对笃从的时代,唯名论和唯实 论不同观点的出现,打破了中世纪意识形 态领域所崇尚的盲目信仰的思潮,使思想 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因素,产生了意识形态产 生了质的飞跃。
2、中世纪大学及其具体特征
• 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下,中世纪 大学出现了。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出现在意大利、 法国和英国等国家。 • 意大利: (那不勒斯南部)1131年,萨莱诺大学(医学院) (那不勒斯北部)1158年,博洛那(尼亚)大学 • 法国:1180年,巴黎大学(教会学校) • 英国:1168年 牛津大学;1209年,剑桥大学从牛 津大学中分离。

骑士教育 讲义

骑士教育   讲义

骑士教育讲义赵康一、引言在世界教育史上曾经存在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中世纪的西欧,通常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封建领主那里充当侍从,并接受旨在训练勇猛、果敢、忠诚的骑士的以“七技”为核心的三个阶段的教育,整个过程熔宗教性、效忠性、军事性与文明性于一炉,它形式特殊,可以称之为家庭教育,也可以称之为武夫教育,但不管怎样在它前后延宕的几个世纪里产生过显著的效果,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并一直深深影响着之后的西欧社会。

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教育呢?没错,它就是骑士教育。

以上我们对其进行了简短的引述,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而全面地介绍骑士教育。

二、相关背景要了解骑士教育,务必要先弄清两个概念,即骑士与骑士制度。

骑士最初是以重装骑兵的姿态出现在中世纪西欧世界的,而重装骑兵开始显露头角,始自4世纪的日耳曼人入侵。

在日耳曼人的世界中,哥特人及部分伦巴底人堪称精湛的骑手。

378年,哥特人的骑兵在亚德里亚堡手持长矛和长剑,突然出现在罗马军队的侧翼,给对手以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备有装甲的骑兵的出现为古罗马军团的霸权敲响了丧钟。

于是,骑兵,尤其是重装骑兵开始成为野外战场上决定性的力量,为骑士及骑士制度的出现与确立铸造了坚强的形象外壳。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骑士的出现要晚300多年。

公元 715年,查理·马特在内忧外患中登上了握有法兰克王国实权的宫相宝座。

为了力挽狂澜,查理·马特令中小贵族和富裕农民组成骑兵以取代步兵,为配合扩建骑兵的需要,他开始推行新的土地政策——军事采邑制,即改变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制度,换以骑兵服役为条件将土地作为采邑加以分封。

这样,双方以土地为基础、以骑兵服役为纽带确定了各自的位置,维系了相互的关系,服役者不仅获得了经济上的力量,而且获得了政治上、法律上的力量,而统治阶级则获得了其地位与权力的保卫者。

这时,不但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骑士,而且诞生了骨架坚挺的骑士制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模拟题: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模拟题: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模拟题: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国考模拟题】
1.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实科教育
答案:C
2.骑士教育是设在宫廷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形式。

答案:X
【考点归纳】
中世纪欧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教会教育: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学习方法是背诵。

(2)骑士教育:教育内容是效忠领主的品质和军事征战的本领,具体包括“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同时也进行宗教观点和武士道德品质的教育。

第 1 页共1 页。

西欧中世纪教育制度

西欧中世纪教育制度

1.根据自己的理解,论述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制度。

论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制度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奴隶制度国的灭亡,西欧进入了封建时代。

由于战乱的破坏和统治者的文化水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成就被世人遗忘,西欧的文化教育水平大幅度下降。

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权,因而教育本身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一、基督教育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一是“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

一是“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教育内容:神学(圣经)和“七艺”教育教师: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教育方法: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

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需品。

2、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性质和水平与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少数学校也招收女生。

课堂以输入宗教知识为主,同时进行读写算和简单世俗知识的教育。

二、世俗教育在西欧中世纪,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封建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适应中世纪社会和生活的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宫廷教育、骑士教育和城市教育。

1、宫廷教育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学习内容:七艺教学方法:问答法,学生记诵教育目的: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的官吏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

骑士教育的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气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三阶段(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1)从出生到7~8岁(宗教教育阶段):受母亲教育,学习内容是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2)7~8岁到14~15岁(礼仪教育阶段):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知识内容和运动技能。

骑士教育教案资料

骑士教育教案资料
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 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 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 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是勇猛 果敢,与人交往总慷慨豪侠。
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 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 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 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 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 某些积极因素。如别淋司基 指出的“对个人的人格的爱 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和被 迫者牺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 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作
家庭教育阶段:0—8岁,受母亲教育, 主要学习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 的养护 与锻炼 礼文教育阶段:8—14岁,贵族之家 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 中充当侍童,学习礼节、行为规范等, 有时也学习一些知识(拉丁文、法 文),开始学习赛跑、骑马、击剑等。
三、骑士教育的三个阶段
侍从教育阶段: 14—21岁,重 点学习“骑士 七技”,侍奉 领主夫妇,养 战马,擦兵器, 21岁正式授予 骑士称号。
骑士教育
内容目录
概念、性质、目标
骑士教育的实质
骑士教育的基本信息 三个教育阶段 骑士教育的特点
骑士教育的影响 骑士精神
一、概念、性质、目标
概念:骑士教育是指宗主文化传承的 扈从培 养和沿袭的使命追寻熏陶, 自己本身也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 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勋贵那里成为侍从, 在上帝的指引下护从自己的主人,贯 彻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获得更高阶的 恩赐和封赏,追求那种崇高使命感并 不惜为之付出生命,是为骑士教育。
、概念、性质、目标
性质:家庭教育 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 骑士精神和技能
二、骑士教育的基本信息
骑士要求:勇猛顽强、虔敬上 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 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骑士美德:谦恭,正直,怜悯, 英勇 公正,牺牲,荣誉,灵魂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二)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二)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一、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

是欧洲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

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英格兰学者阿尔琴在法兰克王宫创办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的学习科目与当时的教会学校一样,主要是七艺、希腊语和拉丁语等。

教学方法也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由于中世纪早期欧洲社会生活的特点,教俗封建主往往两者合一,世俗官吏教育自然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标是培骁勇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骑士教育的实施三阶段:1、家庭教育阶段(出生-7、8岁)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2、礼文教育阶段/侍童教育阶段(7、8-14岁)七八岁以后,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一高一级贵族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包括简单知识内容,如识字,拉丁文法等,但更多的是吟诗、弈棋、唱歌、奏乐等。

在此阶段,贵族子弟也开始学习赛跑、角力、骑马、游泳和击剑,以便成长为身体强壮、能征善战的武士。

3、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从14岁至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要侍奉领主和贵妇。

贵族子弟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年满21岁时要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评价:骑士教育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中世纪备受歌颂的“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例如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中慷慨豪侠等对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

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主要分为3个阶段:基督教教育、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基督教教育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起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基督教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教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与程序,即以主教为中心的教职、教阶体系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教规、教纪制度。

在中世纪,尤其是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会学校是当时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教会学校按等级分为修道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堂区学校,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宗教,神学是全部学科的“王冠”,“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教学也都是为神学服务的。

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

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的学生一般10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大约为8年。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

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

实行个别教育,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

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大主教学校:基督教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后,曾划分主教管区,各主教管区内设立大主教学校,由主教直接管理。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制度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

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主要分为3个阶段:基督教教育、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基督教教育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起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基督教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教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与程序,即以主教为中心的教职、教阶体系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教规、教纪制度。

在中世纪,尤其是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会学校是当时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教会学校按等级分为修道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堂区学校,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宗教,神学是全部学科的“王冠”,“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教学也都是为神学服务的。

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

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的学生一般10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大约为8年。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

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

实行个别教育,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

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大主教学校:基督教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后,曾划分主教管区,各主教管区内设立大主教学校,由主教直接管理。

大主教学校的学生是贵族和高级僧侣子弟,目的是培养较高级僧侣,学校条件较好,水平也较整齐,学科内容也较完备,但数量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骑士教育骑士制度是一种全欧洲的机制,它起源于法国南部,然后到了北部,通过弗兰德、勃艮第传到了德意志帝国西部,它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在1100年到1250年间1,而骑士则为骑士制度中的主角,他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武士,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本文主要论述骑士的教育及对欧洲封建制度内部变化进行思考。

一、学术史回顾从教育史的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一本关于中世纪骑士教育的专着,很多都是对整个西方的教育史进行论述的时候略微涉及骑士教育的内容。

在中国方面有曹孚编的《外国教育史》、罗炳之的《外国教育史》、袁桂林的《外国教育史》、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等合编的《外国教育史简明教程》和谢觉一的《简明外国教育史》,都是通论整个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教育过程,其中对于中世纪的骑士教育只是略略带过,并且多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进行评价,抨击过多。

外国方面的着作最着名的有美国格莱夫斯所着的《中世教育史》,书中通过对中世纪各阶段教育进行回顾来反斥“黑暗时代”这个称呼的不公评价,认为近代各种革新的觉悟运动事实上导源于中世纪。

从对骑士研究方面来看,目前国内的研究相当不足,仅有倪1(德国)汉斯-维尔纳·格茨着、王亚平译,《欧洲中世纪生活》,东方出版社,2002,第178页。

世光的《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和《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两本专着。

其余涉及这方面的都是一些关于贵族的研究,如阎照祥先生的《英国贵族史》,书中也有论及了英国的骑士制度,对骑士的册封和教育的内容。

此外,朱孝远先生的《欧洲贵族史》、《近代欧洲的兴起》等书籍也有一些对于骑士教育的论述。

在论文方面,有罗辉的《论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方式》、倪世光的《西欧中世纪骑士的培养和教育》、王德林的《试论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等文章。

国外关于骑士的研究,着作颇丰,法国学者乔治·杜比(GeorgesDuby)对骑士多有研究,着有《骑士社会》(TheChivalrousSociety)和《骑士、贵妇、僧侣》(TheKnight;theLady;thePriest)。

弗朗斯·吉尔斯(FrancesGies)所着《历史上的骑士》(TheKnightinSociety)是一部以社会史角度对骑士进行论述的作品,该书考查了中世纪骑士的发展,内容涉及骑士阶层的产生、上升和衰落,它从研究个案入手,全面评述了骑士对历史的影响。

曼莱斯·基恩(MauriceKeen)所着《骑士制度》(Chivalry)对骑士制度的起源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对十字军东征、骑士册封仪式、比武大会的兴起、贵族的概念、世俗骑士团、纹章学和纹章官、骑士的历史神话都作了详细论述。

彼得·科斯(PeterCoss)所着《领主、骑士和领地》(Lordship,KnighthoodandLocality)主要研究1180—1280年英国社会的演进,详细分析考文垂的领地,集中论述贵族的本质,分析了骑士、自由佃农和地方行政官员的社会经济状况及三个阶层的相互关系。

2尽管这些都不是骑士教育的专着,但都或多或少涉及了骑士教育的内容并且有作者自我的理解。

二、背景说起中世纪,不得不提的一个词就是“基督教”。

在教育的征程上,更到处是他忙碌的身影。

在那个世风衰颓、道德败坏的时代,一群修行者挺身而出,摆脱人世间的诱惑,侍奉上帝,追求清幽独居的生活。

他们秉承严格的法规,注重对古籍的抄写、研究与保存,一时之间,他们所生活的道院成了古代学问的贮藏所。

时移世易,及后他们中的一群人难免在道德上和生活上产生堕落腐化,在点点滴滴中仇视古代经典的色彩一直为人文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所诟病,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如果当初这群被批判者放弃了努力,古希腊罗马遗产又如何在他们生活的时代重塑辉煌。

马克思主义思想下的观点也强烈责难中世纪早期的学校完全被教会所控制,以及为僧侣阶级服务的本质,但除却教会,那时又有谁能肩负如此的重担呢?过分肯定与过分否定都是一种偏激的态度,正确的选择应该在两者之间。

往后日耳曼人到来,或多或少都受到早期的修行主义者的感染,查理曼大帝对教育的重视即为一例,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并不在此,虽然法兰克王国初步站稳了脚跟,但面对教权的强大,他们不得不与教会合作,对教会的重视就表现在对教育的重视上,而当时的教会自身也为了扩大影响力而倡导教育事业。

因此2参考罗辉,《论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方式》,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可以说,无论王权还是教权,在那时候都非常重视教育,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都立足在宗教上面,三方关系密切。

查理曼死后,加洛林帝国便陷于内战不已,王室衰微,在战乱频繁、贸易中断的情形下,自由民得不到王权的有效保护,他们被迫依附于当地的强大领主以求在混乱时日得以生存。

而地主对于他们的佃户,则有一种统治权。

这些封建采邑由少而多,中央政府权威被排挤出地方的政治领域,各自为政,逐渐形成一种制度,直至中世纪末,才归消亡。

因此,中世纪领主与领主之间、领主与附庸之间发生争执的事例是屡见不鲜,很多事情最后无法解决,只能诉诸武力,贵族子弟便需要从小就要接受格斗技巧和马术的训练来保卫本地的安全。

一系列的社会环境和道德风尚塑造了骑士,它既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同时也是欧洲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教育便显得格外重要。

三、骑士的教育制度骑士教育分三个阶段进行,男童在7、8岁以前在家中接受教育,主要进行宗教精神熏陶和健壮体格的训练。

7、8岁以后被送往高一级的封建领主家庭里当侍童,除了完成各项役务,还要学习上流社会的应酬答对,交往礼节。

从14、15岁到21岁,长大的男童便要跟随领主当侍从,学习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打猎、投枪、击剑、游泳、弈棋和咏诗),有时候甚至要跟随随从出征。

到了21岁,举行授称仪式,授予骑士称号,佩以长剑或其他武器,成为一名正式的骑士。

一般的女孩子是不接受学校教育,只有上层阶级的女孩才会送到修道院去学习。

在中世纪最末时期,女修道院中出现了一种为教育封建主阶层家庭出身的女子而设的女子寄宿学校。

总的来说,中世纪的骑士教育可分为三类:精神教育、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下面一一细说。

1、精神教育小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接受洗礼,在给孩子洗礼时,家长已为孩子选定了教父和教母,洗礼仪式标志着这个孩子已成为基督教徒。

因为中世纪的骑士准则规定,骑士首先必须是基督教徒,非基督教徒不能被接纳为骑士,当时的人们认为没有经过洗礼的人不会怀有一颗纯净的心,没有基督教信仰的人不能履行骑士义务,因而信仰上帝是成为一名骑士的前提。

他们认为“唯有神才能足以信任,才能心安理得”3。

他们的宗教教育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小时候会经常随父母去教堂,长大后他们也逐渐自觉地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履行宗教义务。

人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日后成为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人,经常告诫孩子不要屈服于别人的侮辱,一些英雄人物,如奥列维、亚历山大、凯撒、亚瑟王、查理大帝等人的事迹和精神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此外,骑士在小的时候,父母便教育他们不要过分吝惜钱财,对那些穷困潦倒并且善良的人应予以接济,劝导孩子慷慨、大度、广施恩泽。

3木材尚三郎原着《骑士》,《世界文明史6基督教文明》,世界风物志联合编译小组,地球出版社,1978,第143页。

此外,诚实与忠诚在中世纪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封建君主所应尽的各种封建义务,只要不违背神的法规,即使与自己的利益在本质上互相冲突,也应该一概遵循”4。

封建主会利用各种方式培养骑士的这种遵循。

中世纪广泛流传的许多历史英雄的故事,如《罗兰之歌》(SongofRoland)、《贝奥武甫》(Beowulf)和《尼贝龙根之歌》(SongoftheNibelungen)等等,尽管经过浓厚抒情和重点渲染,但是却被人们看成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封建主经常以此来进行宣传教育,例如十一世纪诺曼底公爵威廉远征英国,在哈斯丁战场上就命令将士们高唱《罗兰之歌》来激发法兰西人的忠君报国、奋勇杀敌的斗志。

5在侍从阶段,他们任务主要有酒膳供应、餐桌服务、起居侍候、传带书信、备马枱枪等琐碎的事情,这些工作都极为繁杂,但是领主正是希望他们通过日常服务的过程锻炼意志,培养忠心。

此外,他们经常有机会参加一些大型的封建仪式,主要有“效忠式”(Homage)和“骑士授予礼”(Accolade),“效忠式”是在领主与封臣正式确立主从关系时举行,“骑士授予礼”更是准骑士们亲身参与的,这些神圣庄严、气势恢宏的仪式使他们受到强烈的精神感染,更激发他们的忠心。

2、军事教育(1)侍童前训练在成为侍童之前,贵族子弟一直由母亲或保姆以及家庭中的4同上。

5王德林,《试论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河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妇女们照顾和陪伴。

这期间的教育主要是保证孩子身体不受伤害并抚养得体格健壮。

孩子们的游戏和体育活动有玩毽球、皮球、跷跷板、踩高跷、户外奔跑、打闹、翻跟头等等。

只要孩子愿意,父辈们还把他们放在马背上,让他们熟悉骑在马上的感觉。

此外,孩子们也玩掷骰子、象棋等游戏。

(2)侍童时期训练到7、8岁以后,这段时间的儿童被称为“侍童”(Page),由于年龄较小,接受各种军事训练要循序渐进。

中世纪贵族家男孩子从7岁开始要接受击剑、狩猎、骑术等方面的训练。

学习击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附近没有剑术高明的人,孩子要被送到其他地方接受训练。

开始的时候木剑的刃是钝的,逐渐才变得锋利,这时练习击剑就慢慢危险起来,俩人对击时刺伤甚至刺死对方之事时有发生。

由于年轻气盛,相互练习对击时,斗气发怒故意刺伤或刺死对方之事也屡见不鲜。

与此同时,侍童们也要学习如何使用长矛、棍棒、弓箭等各种武器,还要掌握如何用盾牌保护自己并攻击对方。

另外,他们每天都要学习骑术,熟悉骑在快速奔跑的马背上操纵武器、进攻敌人的技艺。

狩猎也是一个重要的训练部分,受训的侍童们需要配备适合自己身高和力量的弓箭,在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作战智谋和胆量。

中世纪的贵族们大多宠爱猎狗和猎鹰,常把拥有一只优秀的猎狗或猎鹰作为炫耀的资本,因而训练和使用猎鹰、猎狗是侍童们平时和狩猎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3)侍从阶段训练14、15岁的儿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侍从,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培养侍从的军事征战能力。

他们首先要学习战马的甄别和驾驭,以及学习多种防御武器和进攻武器的使用。

其次,他们需要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城堡内的一切建筑,了解各种攻防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通晓城堡的军事功能,并且要学习基本的战略战术。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侍从也需要参加到作战中,他们往往经验不足,武器和装备也较差,有的甚至连头盔、铠甲和马匹都没有,只使用长矛作战,因此在战场上很容易死伤。

但是比武不受资历限制,一些等级较低的侍从参加比武,有时却能够凯旋而归,正因为此,他们会受到特殊的待遇,往往是提前被提升为骑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