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
欣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写段艺术评论
![欣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写段艺术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8d1f777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e.png)
欣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写段艺术评论《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的一首明末清初的诗歌,创作以黄州为背景,记叙了在寒食节当天,早晨清晨的水洗衣童的情景。
拥有简洁的诗句,淡淡的抒情,犹如一幅传达出祥和气氛的油画。
《黄州寒食帖》有着特殊的文学性,一开始先从重音的点睛之笔,着重强调“清晨”一词,以及“杨柳”,“鸳鸯”,“云彩”,“芙蓉”,“荷”,这些中国传统符号暗合当时社会上的秩序。
这几乎可以谓是一场文学实验,诗歌中暗含着深刻的人物性格,而重音更像是影片里的配乐,给这种人物性格强调出一种特殊的气氛。
比如,诗歌中描绘的水洗衣童“黄衣衣”,它不仅是一直在洗衣的童子,也是苏东坡的形象的暗示,象征着苏东坡社会里的伦理价值观。
诗歌中清新的句子,放映出一种柔和的景象,芦苇荡,柳暗花明,是一种清新的抒情情调,让读者陶醉其中,在心旷神怡之中看着水洗衣童上演的一幕静谧又唯美的景象。
《黄州寒食帖》也反映了苏东坡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诗歌中穿插着另一个主题,讲述的是在军队军官的政治和经济上的牺牲,而苏东坡的文学作品中提到的“南郭老将军”,其实就是当时的历史人物,而“江湖客”则是当时受到剥削的武士和士兵们的代称,而苏东坡对当时社会中士兵们受到剥削的气息已变得更加清楚。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不仅有着强烈的抒情性,也有着独特
的文学特征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它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历史角度,都值得深思。
这首诗歌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其中涵盖的历史与文学知识,并且有着浓浓的历史渊源,一切构成一种细腻的、低调的、祥和的气氛。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a3b8d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4.png)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引言:《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此词怀古抒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赏析及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诗歌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
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
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
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
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苏东坡十大巅峰名篇
![苏东坡十大巅峰名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f1b8e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9.png)
苏东坡十大巅峰名篇引言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祖籍宋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北宋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饮食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文学之巅峰。
苏东坡的文学作品流派广泛,擅长诗、词、文言文和散文等多种文体。
一、《题西林壁》A. 作品背景苏东坡写下《题西林壁》这首诗的背景是他被贬到黄州时的一次游览。
B. 作品内容1.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表达了对逝去的大唐帝国的怀念之情;3.借古讽今,批评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二、《赤壁赋》A. 作品背景《赤壁赋》描写了公元208年吴蜀联军对抗曹魏军队的历史事件。
B. 作品内容1.讲述了战争的起因和过程;2.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3.批评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权力的腐败。
三、《满江红》A. 作品背景苏东坡写下《满江红》这首词的背景是他被贬到黔州时的一次宴会。
B. 作品内容1.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表达了对逝去的盛世的怀念之情;3.借古讽今,批评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四、《东坡肆志》A. 作品背景《东坡肆志》是苏东坡在贬居黄州期间写的一篇散文。
B. 作品内容1.讲述了苏东坡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2.表达了苏东坡对人生价值的思考;3.批评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五、《黄州寒食诗五首》A. 作品背景苏东坡在贬居黄州期间,被迫与妻子分离,写下了《黄州寒食诗五首》。
B. 作品内容1.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2.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3.借古讽今,批评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六、《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A. 作品背景《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是苏东坡写给他的远游好友李峤的一首词。
B. 作品内容1.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思念之情;2.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3.批评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七、《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A. 作品背景苏东坡在贬居黄州期间写下了《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
![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ab3832e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a.png)
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一、引言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后改名东坡,号东坡居士。
他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化评论家,也是文学史上闻名于世的大诗人之一。
苏东坡曾经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任官,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苏东坡在黄州的生平苏东坡在黄州的任职时间是从1079年到1085年,历时6年之久。
这段时间正好是苏东坡的政治生涯的高峰期,他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胆识。
在黄州期间,苏东坡除了处理政务外,还积极参与农田水利、教育、医疗等社会事务的改革,积极推动了黄州的发展。
他注重实践,并以实际行动改善民生,深受百姓的爱戴。
三、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1. 黄州悲杜甫诗集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窥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苏东坡在黄州写的著名的七言绝句,作为《黄州悲杜甫诗集序》,表达了苏东坡对大唐诗人杜甫的赞叹和悲叹之情。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墨描绘了广阔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明了苏东坡在黄州的抱负和远大理想。
2. 江畔独步寻花·七律黄州定犹如六九兮,蔡州令愈甚于蜚蠊。
朱管寒烟青草掩,只应哥舒翰墨痕。
这是苏东坡在黄州时期写的《江畔独步寻花·七律》。
这首诗以豪放洒脱的词句,描绘了苏东坡在黄州江畔独自散步时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心境。
他用诗意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然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3. 钱塘湖春行观书有感二首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百尺娉婷尚还泛,千家麦苗共未沉。
东篱把剑小兰斜,沉约堂前百尺波。
泛无纤埃俱下浸,莫怪人间造化多。
这是苏东坡在黄州游览钱塘湖时所写的两首诗词。
他以儿童追黄蝶的形象,形容了钱塘湖春天的美丽景色。
在诗中,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变幻的感慨,展示了他才情横溢的诗才。
四、苏东坡在黄州的诗词艺术风格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独具一格,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和夸张手法,以表达他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他的诗词作品既能写景描物,又能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兼具豪放和婉约之气。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7da7dde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f.png)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南乡⼦年代:【宋】作者:【苏轼】晚景落琼杯。
照眼云⼭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
万顷蒲萄涨渌醅。
暮⾬暗阳台。
乱洒⾼楼湿粉腮。
⼀阵东风来卷地,吹回。
落照江天⼀半开。
注释:此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 ),系作者在黄州临皋亭所作。
浣溪沙年代:【宋】作者:【苏轼】游蕲⽔清泉寺,寺临兰溪,溪⽔西流。
⼭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泥,萧萧暮⾬⼦规啼。
谁道⼈⽣⽆再少?门前流⽔尚能西!休将⽩发唱黄鸡。
注释:该词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记游词。
念奴娇⾚壁怀古年代:【宋】作者:【苏轼】⼤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间如梦,⼀樽还酹江⽉。
注释:这⾸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壁矶时所作。
少年游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年代:【宋】作者:【苏轼】霜降⽔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渐消风⼒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黄花蝶也愁。
注释:这⾸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重阳⽇在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作。
⼘算⼦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年代:【宋】作者:【苏轼】缺⽉挂疏桐,漏断⼈初静。
谁见幽⼈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这⾸词是元丰五年(1082)⼗⼆⽉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浣溪沙年代:【宋】作者:【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饱我愁⽆。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镊霜须。
注释: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
定风波年代:【宋】作者:【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任平⽣。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在黄州写的作品
![苏轼在黄州写的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c7f62da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d.png)
苏轼在黄州写的作品
苏轼(1037-1101)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作曲家、文学家和学者,其长期在黄州(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处事,因此在黄州写下了许多伟大的作品,以其文字犹如思想的飞翔,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千古绝唱。
苏轼在黄州所写的作品,包括诗歌、书法、咏史、乐府、小说、文论等多种形式,既有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有不易消逝的经典作品。
苏轼在黄州众多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小令,是苏轼梦中的官运不佳,抒发了政治失意的痛苦情绪,用语流畅温文尔雅,掩藏情思于繁复的回旋之中,达到了情趣万千的境地。
苏轼写的书法作品,以其心境之浩渺迷离而闻名,《七言律诗碑》是他最著名的书法作品,它极具特色,滋润却不拖泥带水,用字集中体现了苏轼勤奋的功夫和思想的精妙,被誉为“苏书”的经典。
苏轼的咏史诗歌也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享誉中外,比如《洛神赋》,表达了苏轼对当时人们对神话传说的怀旧之情;《登金陵凤凰台》,表达了苏轼对自身失意和抗苦的愤懑之情;《赤壁赋》,表达了苏轼对三国历史深远意蕴的唏嘘之情。
苏轼在黄州的许多文论作品也备受敬仰,如《尚书真经》,深刻揭示了苏轼对真理的追求;《醉翁亭记》,展现出苏轼隐忍思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饮酒赠知己》,抒发出苏轼忧国忧民的慨叹之情。
苏轼在黄州的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多角度、全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思想。
苏轼真是一位举世无双的大文人,他的作品,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感受到苏轼深厚的文化精神。
苏轼在黄州的作品_苏轼在黄州的诗词
![苏轼在黄州的作品_苏轼在黄州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afd1fcd5de80d4d8d05a4f5d.png)
《苏轼在黄州的作品_苏轼在黄州的诗词》导语:苏东坡一身可谓身世坎坷,难入官人之流,几度升迁,几度贬谪,恍惚如梦,可就是这样的艰难路途也是那个拄着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苏轼在黄州的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苏轼在黄州创作的部分作品
![苏轼在黄州创作的部分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4a8c0829e45c3b3566ec8b42.png)
一、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的部分作品1079.04苏轼被任命为湖州知州(二品),刚上任的他写了《湖州谢上表》,引发乌台诗案。
1080.02下狱103天后,44岁的苏轼被调任为黄州团练副使(七品)。
作《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有“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句。
作《初到黄州》,有“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句。
1080.07作《菩萨蛮·七夕》,有“人间日似年”句。
1080.12作《答李端叔书》,有“得罪以来,深自闭塞……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
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句。
1081.01作《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有“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句。
1081.02作《雪堂记》,有“予之所为,适然而已”句。
又作《哨遍·为米折腰》,有“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句。
1081.03作《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有“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句。
又作《南乡子·春情》,有“一阵东风来卷地”句。
1081.04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似花还似非花”句。
1081.08作《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句。
1081.12作《浣溪沙五首》,有“醉梦昏昏晓未苏”句。
1082.01作《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有“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句。
1082.03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有“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句。
又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有“一蓑烟雨任平生”句。
又作《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有“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句。
1082.04作《寒食帖》,有“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句。
1082.06作《东坡八首》,始号“东坡居士”。
1082.07作《赤壁赋》,有“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句,又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句。
苏东坡在黄州的景点
![苏东坡在黄州的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1350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8.png)
苏东坡在黄州的景点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足迹遍及鄂东土地,寄情山水,超然尘外。
苏轼在黄州的景点有:
1.东坡赤壁。
苏轼被贬至黄州后,常游赤壁,并写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
2.遗爱湖公园。
苏轼谪居黄州4年多时间,写下700多篇诗词文赋和大量书
法作品,包括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遗爱湖公园内,有苏东坡纪念馆。
3.雪堂。
苏东坡在黄州建造了一座名为雪堂的园林,作为他晚年的居住地。
雪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如画的景色广受赞誉,不仅成为了苏东坡创作的重要场所,也代表了他隐居生活的象征。
苏东坡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使命感,在黄州身处逆境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国家、对民众的责任感,时时想着为民出力,为国分忧,这就是他的家国情怀。
这种报国济世、仁者爱民的精神,让他具有恒久的人格魅力。
东坡文化也由此被赋予了深厚的思想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
为何苏轼一生作词三百多首,黄州的词作就有近百首
![为何苏轼一生作词三百多首,黄州的词作就有近百首](https://img.taocdn.com/s3/m/f44537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6.png)
为何苏轼一生作词三百多首,黄州的词作就有近百首为何苏轼一生作词三百多首黄州的词作就有近百首发表于 2012-2-6 20:33:40也说苏轼黄州词苏轼一生作词三百多首,而黄州的词作就有近百首(一说超百首),占他全部编年词作的约四分之一。
饶晓明著文指出,“东坡词的创作高峰在黄州”①。
苏轼作词始于“神宗熙宁五年,他出官杭州以后”②,谪居黄州,他的词创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顶峰。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这种文化现象引起历代评论家的关注与思考。
本文也就这个问题作一点探讨。
一、“休将白发唱黄鸡”“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打击是沉重的。
他在《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其二)写道: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安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乌台诗案”,苏轼惊魂未定,被贬至黄州为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他带着惶恐的心情到黄州。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③,正是他当时心态的写照。
苏轼初到黄州就遭遇着贫穷和饥寒的困扰。
他给章子厚的信中透露出他但时的困境:“现寓僧舍,布衣蔬食,随僧一餐,差为简便。
以此畏其到也。
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廪禄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
”又在给门生秦太虚信中陈述他初到黄州的生活窘况:“痛自节检,自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大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
”苏轼居黄州的饥寒生活可见一斑。
生活饥寒交迫,疾病也随之而来。
他在给陈朝请信中说:“春夏以来,目病几百日,今尚苦目疾。
”又在给蔡景繁的信中说:“某卧病半年,终未清快。
近复以风毒攻左目,几失明。
”由于水土不服,他先后患过腹泻、臂疾、中暑、水疫、疮疖、红眼睛等疾病。
更有甚者,“轼自得罪以来,不敢复与人事”,“六亲不相保”,“亲友至于绝交”④。
苏轼人生各个阶段的代表作
![苏轼人生各个阶段的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dfe45cf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3.png)
苏轼人生四个阶段及代表作:1、读书、应举与入仕时期,亦即王安石全面变法以前时期。
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读书、应举、入仕等几个阶段。
苏轼读书很有自己的特色,一是受其父影响,不拘于经书而广涉群览,博闻强记;并且,有一套“八面受敌”即每次从不同角度去读书的科学方法;二是关心政治,“奋励有当世志”。
代表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自请离朝,出任地方时期。
这一时期苏轼主要经历了出离中央、历任四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杭州是他诗歌创作热情高涨期;密州是他词的创作步入繁盛期)、乌台受审、贬谪黄州等事件。
从此,苏轼的生活、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文学创作进入全盛期。
一方面诗词文赋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写下了不少代表作;同时创作个性更加成熟,在反映现实的同时变得更超脱、更旷达。
代表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重回朝廷及连放外任时期。
苏轼这次在朝期间,主持过学士院考试和进士贡举,为国家振兴擢拔人才,于是有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等云集京师,一时文坛兴盛,为北宋后期的文学发展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代表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远谪惠、儋时期。
这期间,哲宗重新起用新党,把屡受旧党排斥的苏轼作为旧党处置,致使苏轼经历了一贬再贬的打击,一直被流放到今天的海南省儋县(儋州)。
代表作:《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东坡:在黄州成就“千古第一文人”
![苏东坡:在黄州成就“千古第一文人”](https://img.taocdn.com/s3/m/6a3efa5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2.png)
苏东坡:在黄州成就“千古第一文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一曲冠绝古今的三国咏叹,将苏轼与黄州紧紧相连。
甚至“东坡居士”这个被世人所知的别号,也是他在黄州城东坡地种田帮补生计而得。
苏轼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被贬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1084年调离,共在黄州生活了4年又2个月。
44岁到来,48岁离开,一个成熟的中年文人在此间步入创作上的辉煌时期。
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
在数量上,在黄州共写了753篇作品,平均每两天一篇。
苏轼在黄州创作诗330多首,占现存苏轼诗2690余首的八分之一,有大量名篇亦在历代选注家所选之列。
苏轼词的创作起步较晚,29岁时始试写词。
他在黄州时期所写的词,当在60篇以内,虽数量不多,但产生了许多代表作。
如《卜算子》(缺月桂疏桐)、《念奴娇》(大江东去)、《满江红》(江汉西来)等等。
苏东坡在自己《与陈季常书》中说:“日近亲阙甚多,篇篇皆奇。
”而苏轼的弟弟苏辙也高度评价:“苏轼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也。
”在黄州的苏轼,其文风为之一变。
变在何处?那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旷达”,可以说,这就是苏轼黄州时期创作的总体特色。
在黄州,苏轼通过反思实现了人格转型,告别了“昨日之我”。
他给朋友致信说:“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以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在黄州,苏轼感慨于以前汲汲于功名利禄却招罪惹祸,不如超越利害任性逍遥过一生。
从执着到洒脱,从功利到审美,从束缚到自由,苏轼走了一条自我拯救的道路。
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改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告别了黄州岁月。
在黄州谪居的这段日子里,苏轼躬耕东坡之上,放浪山水之间,足迹遍及鄂东大地,亲身体验了艰苦的人生。
此时苏轼的心,只能够用他的一首《别黄州》来说透:“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帷。
苏东坡在黄州写的诗
![苏东坡在黄州写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c1b80b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8.png)
苏轼在黄州写了一些著名的诗词,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以及《南棠》等。
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苏轼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感慨;《定风波》则
表现了苏轼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心态和态度,展现了他旷
达和坚韧的性格;《南棠》则描写了黄州的景色和风情,表
达了苏轼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此外,苏轼还在黄州写下了《江表传》、《南乡子·重九
涵辉楼呈徐君猷》等诗词,这些作品都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
学才华和思想境界。
黄州寒食帖名词解释
![黄州寒食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7592ca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b.png)
黄州寒食帖名词解释《黄州寒食帖》,全名《黄州寒食诗帖》,又称《黄州寒食帖》、《黄冈寒食帖》。
是苏东坡行书代表作品之一。
此卷书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2)三月。
是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多,虽处困境,但仍关心民间疾苦,体恤黎民百姓。
他在寒食节这天,出门游玩,看到春光明媚、花团锦簇,想起以前曾在这里和朋友欢度佳节,不禁触景伤情,感慨万千,便提笔写下了这幅脍炙人口的名作。
通过对该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可加深学生对书法史上浪漫主义风格及其创作方法与审美价值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解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寒食帖】唐代张旭书写的一篇诗文;墨迹素笺本,纵24.2厘米横129.6厘米。
《宣和书谱》著录《十七帖》,共十卷,其中《寒食帖》亦称《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冈寒食诗帖》。
《寒食帖》与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祭侄稿》为姊妹篇,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杰作,也是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又一行书力作,其笔势圆劲奔放,雄健洒脱,一气呵成,与《祭侄稿》如出一辙。
《寒食帖》用笔精到,结字险绝,章法茂密,行距宽疏,形式独特,实为旷世珍品。
《寒食帖》为行草书,墨迹素笺本,纵二十九点五厘米,横七百零八点二厘米,共二十五行,七百二十四字。
释文:苏轼在《王氏报本庵记》中说:“余尝观公主笔势,必极重而后轻,极轻而后重;观其枯木竹石,皆悬崖峭壁;观其落笔结字,横斜有象,低昂有态;至于引笔近纸,急捉怒张,又有意外之趣。
东坡论书,谓必如此,然后为得。
此语余常不信,以为太似媚世,今视其书,乃信东坡所言不妄耳。
”由于苏轼的影响,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频、祝允明、文征明等均以学《寒食帖》为荣。
《寒食帖》是苏轼的代表作,充分展示了他的书法才华。
它与《祭侄稿》一样,同属于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品。
从用笔来看,起笔藏头护尾,藏锋逆入;转笔处回锋藏颖;行笔缓慢中见沉着;收笔以画作结,斩钉截铁。
从结构来看,字体长扁,正侧相参,变化多姿。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1fff6eb35f0e7cd185253697.png)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得词作,就是豪放词得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得描绘,借对古代战场得凭吊与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得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得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与人生得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得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原文版本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资料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eb9c1a61a37f111f1855bf0.png)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原文版本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在黄州写的作品
![苏轼在黄州写的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472601a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0.png)
苏轼在黄州写的作品虽然诗文创作已经不多,可是苏轼黄州词的创作却达到了一个巅峰的境界。
提供了苏轼在黄州写诗词,一起来看看吧!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例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写于神宗元丰五年()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2.水调歌头·黄州慢哉亭追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缀帘卷,亭上岸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短记平山堂上,欹枕头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好像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楚江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存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就是苏轼洒脱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写慢哉亭周围壮丽的山光水色,抒写了作者旷达豪放的`做人精神。
3.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活苦痛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请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4.满庭芳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郭军城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着闲身未旧,须摆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够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粗鳍,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不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5.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苏轼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道。
苏轼的词及代表作赏析
![苏轼的词及代表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5311b8f01dc281e43af071.png)
苏轼的词及代表作赏析苏轼词柳永词给北宋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没有马上汇成俗词的洪波,苏轼是其之后又一强有力的创新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个別号是他在黄州开荒耕种时自己取的。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写詩而获罪,后虽保住性命,但却被贬到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做了一个沒有实职的官。
初到黄州,他全赖积蓄维持一家生計,生活非常艰苦。
后来得到好朋友马正卿的帮忙,得到一块几十亩的荒地,于是他便带领家人开垦。
他们种麦、种菜、种茶、种果树,以所得收入帮补家用。
由于这块地位于黄州城东面的一个山坡上,而躬耕的生活有点像居士隐居田园,于是苏轼便给自己起了“东坡居士”的別号,自此,人们便称他做苏东坡了。
苏轼为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父子、兄弟、叔侄并称的著名例子不少,如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三国后期的阮籍与其侄阮咸并称“大小阮”,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潘岳与其侄潘尼并称“两潘”,明代公安派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合称“三袁”,等等。
就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而言,三苏父子无疑是最高的。
在名垂青史的“唐宋八大家”(均为散文作家)中,他们一家就占了三位,实在是令人惊叹的奇迹。
其中,苏轼的成就尤其惊人:在散文方面,他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像苏轼这样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全能作家,在文学史上大概难以找到第二人。
再加上他精于书法,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另三家为黄庭坚、米芾、蔡襄),又擅长绘画,后人称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真是千古一人啊! 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作家,其人生经历却充满坎坷,饱尝艰辛。
早在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的苏轼便“奋厉有当世志”,具有报国安民的雄心。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730cf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b.png)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苏轼《黄州寒食帖》为手卷,纵25厘米,横539厘米,行书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内容为苏轼贬官黄州第三年所写的诗文,共二十九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精品,也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心情的真实写照。
此帖笔法纵横,墨色淋漓,在继承王羲之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造,法度谨严而气势奔放,给人以一种雄奇阔大的美感。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精品。
在黄州时的书法,其中,尤以寒食帖最有名。
此帖由于感情深挚,文词清丽,故诗词之外的书法独具一格。
通观全篇,章法自然,随意流走,似不经意,充分体现了苏轼书法的特色。
与黄庭坚的风格截然相反,故有“苏黄”并称。
传说此帖是宋神宗在内府看到苏轼的手迹后,让他题跋的,因苏轼当时已经八十多岁,故而神宗叫苏轼的孙子来替爷爷写下题跋。
苏东坡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转师欧阳询,又汲取六朝翰墨,自成一家,书法史上称为“苏体”。
此书法为苏轼晚年所书,正值壮年的他,意气风发,精力充沛,故落笔纵横,如清风出袖,迅疾而书,一气呵成。
通观全篇,起笔多尖锋,但收笔时变为圆收,使全字形成粗细变化,富有节奏感。
此帖前面的几首诗的用笔比较工稳,而后半部分诗的用笔则轻松活泼,错落有致,跌宕起伏。
在结构上,前紧后松,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我们看到,在该作品中,既有“天风海涛之势”,又有“龙跳天门,虎卧凰阁”之态。
其运笔之法正合乎草书的规律,提按起倒,穿插有致,既快捷又不失沉着。
纵观全作,无论是用笔的提按,点画的粗细,线条的刚柔,墨色的浓淡,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既不像怀素狂草那样一味强调运笔速度,而是注重内在节奏和韵律,从而达到“如风雨骤至,迷漫莫辨”的艺术境界,又没有王羲之行书平和简静、舒缓雅逸的气质。
整幅书法无懈可击,正如苏轼在此作跋中所云:“此书兼颜鲁公雄厚和柳吴兴流利二者之长,追维俗子,不识高人。
”可见是一位评论者对苏轼书法的极高评价。
《黄州寒食帖》充分体现了苏轼“点画皆有意”的艺术主张。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14331024195f312b3069a527.png)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原文版本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原文版本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版本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
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
华发: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酹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尊:通“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
虏:对敌人的蔑称。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前赤壁赋《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
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徐:缓缓地。
兴:起。
属: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窈纠”同“窈窕”。
少焉: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
横江:笼罩江面。
此二句意谓: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纵:任凭。
一苇:比喻极小的船。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
”如:往。
凌:越过。
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
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
冯虚:凭空,凌空。
冯:通“凭”,乘。
人教版改为“凭”,但原文应为“冯”。
虚:太空。
御:驾御。
遗世:离开尘世。
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
登仙:登上仙境。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桂棹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
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
溯:逆流而上。
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
和:同声相应,唱和。
怨:哀怨。
慕:眷恋。
余音:尾声。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
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嫠妇:寡妇。
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这里化用其事。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缪:通“缭”,盘绕。
郁:茂盛的样子。
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
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
方:当。
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
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
舳舻: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横槊:横执长矛。
槊,长矛。
侣:以……为伴侣,这里为意动用法。
麋:鹿的一种。
扁舟:小舟。
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匏,葫芦。
尊,同“樽”。
寄:寓托。
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
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小。
沧海:大海。
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多。
遗响:余音,指箫声。
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
斯:斯,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
消长:增减。
曾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
曾:连……都。
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这。
造物者:天地自然。
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
食:享用。
《释典》谓六识以六人为养,其养也胥谓之食,目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口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意以法为食。
清风明月,耳得成声,目遇成色。
故曰“共食”。
易以“共适”,则意味索然。
当时有问轼“食”字之义,轼曰:“如食吧之‘食’,犹共用也。
”轼盖不欲以博览上人,故权词以答,古人谦抑如此。
明代版本将“共食”妄改为“共适”,以致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误从至今。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
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