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小架的五种练法
破译外家八极拳小架与古传易筋经的关系
![破译外家八极拳小架与古传易筋经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0e73503fad6195f312ba635.png)
破译外家八极拳小架与古传易筋经的关系3、八极小架的练法由上可知,八极门人都把八极小架作为本门的筑基功夫,极其重视。
传统八极小架的练法采用”一步一桩”的形式进行,或称为“蹲小架”、“耗架子”,内养精气血,外壮筋骨皮。
另外,笔者恩师霍文学先生在《霍氏八极拳谱?调养功》中说:“八极拳属内外兼修,意形具备,既可强身健体,又有很强的技击性。
习练八极技艺要内外坚实,心神震定,通过正确的姿势,使外形运动、呼吸、意识恰当地结合起来,以便于疏通经络,促进真气的运行,加强调息的效果,以后天之气换得先天之气,达到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的作用,从而增强拳术的习练效果。
具体到调养功,则有丹田功法和数息功法。
丹田功法是运用意念将气引导到丹田处,口里默念穴位,这样气血的流动随着意念沿任督两脉循行到丹田部位,每循行一圈为一次”。
数息功法是站好桩后,以鼻作为出入之门,先使脉气沉静,气息直达小腹丹田处,由一数至五数或由一数至十数,可根据自己实际而定其数,但不宜太多,通过数息,达到丹田自身开合,调养身心的目的”。
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广州暨南大学教授马明达先生在《武学探真》中阐述了八极拳小架的传统练法:“……更重要的是,八极讲究'慢拉架子快打拳’,架子是泛言一切架势,具体来讲就是指八极小架。
小架动作不多,但结构极其严谨,练的时候要求必须做到沉着稳健,不急不躁,一手一势交待得清清楚楚,需要含着力量耐着性子慢慢'拉’,把力量运足了,式子做周正了,气调顺畅了,从头到尾,气完力足,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练,一种身心两益的训练。
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个'静’字。
”台湾刘云樵先生说:“小八极为八极拳中的小架子,是本门入门的第一套拳法,它在八极拳所有的套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为一切有关八极拳功法修炼的基础,全都从这套小架开始下手。
在练习的过程中,每一式、每一动都要求架势低沉缓慢,每一式必须经过八次呼吸的反复修炼,就是默数八次的呼吸,功力将会逐渐扎实稳健,而后在每一式的训练中呼吸次数与时间将会逐步增加。
八极拳小架
![八极拳小架](https://img.taocdn.com/s3/m/9c38a5bd65ce05087632134e.png)
里 , 心 向下 , 在 左胯 前 ; 拳 置
右臂 屈成 肘 ,右 肘 上抬 , 虎
口 向 内 , 心 向上 , 右 腮 手 置
法 , 简 洁朴 实 , 猛 暴 烈 , 力整 壮 , 速 流 畅 , 它 刚 发 疾 受
到广 大武术 爱好者 的喜爱 。
角 前 顶 势 , 向 前 看 ( 3) 眼 图 。
要 点 : 腿 直 立 , 部 两 裆
八 极 小 架 是 八 极 拳 的 基 础 ,也 被 称 为 八 极
“ 母
1预 备 势 ( 极 势 ) . 无
周 , 向 胸 前 抱 起 , 眼 向 再 拳 上 , 臂 前 伸 , 眼 注 视 前 两 两
方 ( 4) 图
面 向东 方 , 正 而 站 , 立 身 体 正 直 , 臂 自然 下 垂 , 掌 两 两 心 向里 , 口在 前 , 在 两 胯 虎 贴
步 , 脚 尖均 向前 ; 时左 拳 从 前 向 后 带 回 , 用惯 两 同 利 性 右拳 从右胯 处 向右前 方直
接 击 出 ,两 眼 向 右 拳 前 看 去
( 7) 图 。
指 向 前 , 于 胸 前 方 , 手 置 右
回收 到 右 胯 旁 ; 向前 方看 眼
去( 1 。 图 1)
法 要虚 实有度 , 静 结合 , 动 不
得 有呆板 之 象 。
6马 步 冲 捶 .
接 上 势 , 身 体 向 左 转
接 上 势 , 脚 向 前 上 一 步 , 掌 落 地 后 两 腿 成 马 右 脚
- 两 腿 站 成 鸡 步 ; 拳 由 i i =, 左
前 方 回 收 , 然 后 再 变 掌 翻 腕 , 下 盖 掌 , 心 向上 , 向 掌 五
八极拳小架(全)
![八极拳小架(全)](https://img.taocdn.com/s3/m/9702392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7.png)
八极拳小架(全)八极拳小架是八极拳系中的一套主要套路,它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暴烈突然、技击实用,深受拳家之喜爱。
一、八极拳小架歌诀(拳谱)八极小架属真传,此技上身敌难犯;抱年请示礼当先,马步侧打顺步赶;怀抱婴儿两仪式,金龙合口两拳剪;朝阳金拳猛力打,虚步探掌横向砍;马步栽拳裆前护,转身翻砸试金拳;马步侧打搓脚上,怀抱婴儿肘外翻;霸王托天掌向上,双龙出洞撞胸前;双虎挡道裆前护,弓步冲拳似闪电;虚步上勾击下巴,马步侧推三掌连;跪步推掌探爪式,弓步勾拳托打拳;马步撑掌一条鞭,跪步架打击裆前;金丝大缠索臂上,马步切掌击肋间;撩掌小缠切折腕,弓步冲拳似闪电;马步侧推力达掌,金丝大缠臂绕翻;弓步冲拳转身打,马步侧推妙无边;搂手推掌防打摔,桂踏推掌立跌翻;马步顶肘胸膛击,收势还原庭中站。
二、八极拳小架套路图解1.起势(1)预备势两脚并拢,脚尖均向前,两腿并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指均向下。
目视前方。
(图1)(2)并步平举接上式,两手握拳,两臂伸直向前、向上直臂平举,拳面向前,拳心相对,两拳间距与肩同宽。
目视前方。
(图2)(3)双臂上举接上式,动作不停两臂伸直继续向上举于头上方,拳面向上,拳心相对。
目视前方。
(图3)(4)两臂后屈接上式,动作不停,两臂继续向后、向下屈臂,两拳成掌,搭于两后肩上,拇指侧向上,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后。
目视前方。
(图4)(5)两臂外分接上式,动作不停,两掌向前抽于两腋前时,两掌外分成侧平举状,两掌成掌指均向外,掌心均向后。
目视前方。
(图5)(6)抱拳之礼接上式,动作不停,右掌成拳,两臂同时屈臂里收于胸前,再由胸前向前直臂推出,右拳拳眼向下,拳面向左;左掌立掌抚于右拳面上,成抱拳礼状。
目视前方。
(图6)要领:动作要协调、连贯、圆活。
2.马步侧打(1)上步收拳左脚前上一步,右脚跟进于左脚内侧,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拳屈臂收抱于右腰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
目视前方。
(图7)(2)马步侧冲右脚前上一步,上体左转,成为马步;同时左手成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右拳从腰间向右侧直臂冲出,拳眼向上,拳面向右,高与肩平。
八极拳练功层次: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绵软封闭播
![八极拳练功层次: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绵软封闭播](https://img.taocdn.com/s3/m/b01d542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75.png)
八极拳练功层次: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绵软封闭播八极拳六练八要是:一练拙力如疯磨,二练软绵封闭播,三练寸接寸拿寸吐露,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练脏腑气功到,六练筋骨皮肉合,七要尊师与重道,八要仁义与有德。
这些都是八极拳前辈先贤们练功经验体会的高度概括,它不仅提出了练功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练功层次,使我们能一步步进入武学的高深阶段,使我们能尽快出功夫,达到内外兼修之目的。
下面对每层次练功做一简单介绍。
首先说一下“生物场”概念。
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有一个生物场,我们人类也不例外。
人类的生物场也和地球一样是由核心、外壳层、大气层组成。
人类生物场的核心是由大脑、脊髓、神经传导系统组成,它有接收信息、分析判断、过滤信息、储存信息、发射信息指挥协调身体各部运动等作用。
我们的古人将这些功能高度概括为一个字“神”。
“神”又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
先天之神包括诸多的遗传因素;后天之神包括接收、储存的种种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及使用。
人的意念也是“神”的一个部分,它属于发射信息的范畴。
人的五脏六腑、骨骼、筋腱、肌肉、皮肤及血液循环系统构成了人类生物场的外壳层,它起到接受外部能量并将外部能量转化成内部能量使用或储存的作用,我们的古人将之称为“精”。
这个“精”也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包括诸多遗传因素,后天之精则是由水谷之精转化为人的骨骼、筋腱、肌肉、血液及生育之精等。
人类生物场的外层是气,这个气不同于地球的大气层,但也是有密切联系的,人生活在地球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氧气是人体新陈代谢及能量转换必不可少的物质。
人类生物场中的气,在体内是以体液形式存在,传输途径是经脉系统,由体表或经穴发出,在体外则是气的形式出现,这个气对人体起营卫作用。
这个气也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称为元气,后天之气是由水谷之精华转化而来,它也是一种能量形式,被称之为混元气。
“精”“气”“神”是构成人类生物场的三大要素,我们练功就是练“精”“气”“神”,也就是练的生物场,这个生物场其大而无外,其小而无内,生物场有许多特性,比如“亲和性”“排斥性”“穿透性”“震撼性”“遥感性”“内视性”等等,我们练功就是为了增强这些特性,内外兼修,凝真养性,壮其体魄,发掘潜能,开发智慧,充其精神,达到“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的地步,因此练功也是永无止境的。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88cd2a8d700abb68a882fb44.png)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
“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
“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
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警,慌、毒、猛、烈、神、急。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
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
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
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
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
八极拳外具八形。
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
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
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
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
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
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
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
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
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
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
鹑:极快的起动。
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
发招似鹑突也。
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
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https://img.taocdn.com/s3/m/ff32742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4.png)
少林五形八极拳(全)少林五形八极拳由清代海参和尚所创,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定,以龙、蛇、虎、鹤、豹五种动物象形而仿。
又按东,西、南、北、中五方作出五门.又叫“闯五门”,即是有五大势法为主,故称“五形八极”。
一、少林五形八极拳歌诀少林八极五形功,内里玄妙说不清。
出势双龙来斗宝,猛虎跳涧扑地平。
约子蹿山多勇猛,白鹤亮翅斜飞腾。
弓步进山打猛虎,丹凤展翅回首鸣。
金蛇入洞弓身进,黄龙转身急滚龙。
退步诱敌急逗走,大小缠拧猛迸攻。
豹子洗澡缩身势,猿猴跳跃砸地中。
双手捞月底上找,回身滚肠狠又凶。
力士推碑力量大,白猿坐桩稳如钟。
狮子擒头左右摆,凤凰旋窝快如风。
金鸡展翅斜弹腿,野马奔川上山峰。
大鹏展翅左右抖,白蛇寻食双手拧。
金鸡独立怀抱斗,鹅子反身左右崩。
狸猫伸爪欲扑鼠,子燕寻食向前冲。
青龙摇尾团团转,金刚合十招法成。
五形八极收招住,习成也得数十冬。
练成百病不入体,益寿延年如青松。
二、动作顺序起势1.青龙出水2.猛虎扑地3.怪蟒钻林4.白鹤展翅5.登山打虎6.大雁斜飞7.白蛇进洞8.反身推月9.脱壳蜕皮10.近身扶仓11.左手大缠12.右手大缠13.进步缠腕14.进步击掌15.挂搭按敌16.近身撑捶17.跳打迭膝18.底封双掌19.上推铁窗20.转身揣裆21.力士碰碑22.罗汉坐钟23.黑虎摇尾24.金刚挎虎25.转身推月26.展翅弹踢27.豹子出群28.大鹏展翅29.右手采拿30.独立抱斗31.登山打虎32.倒步崩阴33.反打撩阴34.一推迎门35.张飞闯营36.黄龙摆尾37.罗汉朝祖收势三、少林五形八极拳图解说明起势两脚八字步,上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掌五指并拢,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图1)。
1.青龙出水抬右脚原地震脚下落,体左转90°,左脚前上一步,两腿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向前穿击,左掌高与头平,右高掌与肩平,两掌心斜相对,掌指斜向前。
目视前方(图2)。
2.猛虎扑地两脚向前弹跳半步,先右后左震脚下落,体右转90°,两腿成左仆步;同时,两掌拍地,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完整word)八极拳(精)
![(完整word)八极拳(精)](https://img.taocdn.com/s3/m/d39f422276eeaeaad0f33056.png)
八极拳(一)魏彦丰八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
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南方及海外也见。
河北沧州是八极拳的发源地,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癞”的云游高僧始传给吴钟,尊“癞”为始祖一世,吴钟为初祖二世,迄今历经200多年不衰.40年代末,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将八极拳列为必修拳术。
八极拳随之广传全国,饮誉海外.八极拳动作节短势险,猛起硬落。
发力暴猛.以其刚烈雄健、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
拳谚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可见它在我国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
八极拳练法要求: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截寸拿寸吐露,四练筋骨皮肉合。
八极拳套路图解起式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掌心均向里,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要端正,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身体自然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第一段1。
并蹲步栽捶两脚右拧,身体右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为并蹲步,右拳直臂向下栽拳于小腹前,拳眼向里,拳面向下,左拳屈于右腋前,拳心向里,拳面斜向右,目视前方(图2).要点:头要端正上领,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气向下沉。
2。
抱拳弹腿左拳收抱于左腰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同时,左腿支撑身体,右腿提起向前弹踢,右脚脚崩平,脚尖向前,目视右脚尖方向(图3)。
要点:支撑腿要稳,弹踢要迅猛,短快,力达脚尖。
3。
马步劈拳身体左转,右腿屈膝收回扣于左脚膝窝处,成为扣腿,同时,两拳向外、向上侧平举,与肩平,两拳拳眼均向上,拳面均向外,目视前方(图4)。
接着,两拳直臂向下、向里交叉于腹前,左臂在里,右臂在外,两拳拳心均向里,两拳拳面斜向下,目视前方(图5)。
不停,右脚向右侧落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臂直臂交叉上举外分,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翻拳向右下侧劈砸,拳面向右,拳背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拳方向(图6)。
要点:扣腿要稳,扣腿、抡臂、砸拳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https://img.taocdn.com/s3/m/ae6ee3f89b89680202d82513.png)
关于八极拳小架关于八极拳小架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
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
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
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
(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
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https://img.taocdn.com/s3/m/f8ca4d5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3.png)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罗疃八极拳,是八极祖师“神枪”吴钟的再传弟子李大忠、张克明(有“罗疃双雄”之誉)在孟村“老架子”的基础上完善升华而成的,他们开创了八极拳独特的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等劲道,使八极拳更加突出了崩、撼、突、击、挨、傍、挤、靠等技击特点,将八极拳动如绷弓、发如炸雷、刚猛暴烈、势险节短、攻守兼备、刚柔相济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区别“孟村老架子”,罗疃八极亦称“罗疃硬架子”。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此套八极小架拳势古朴,发力饱满,动静相兼,刚柔并济,乃八极拳入门必修之功课,亦八极拳毕生之功课。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一、预备势(无极势)侧身站立,两脚并拢,双臂自然下垂,两手掌心朝内,贴于大腿部,目平视前方(图1)。
【要领】全身自然放松,挺拔中正,思想安静,念念在拳。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二、上步双按掌接上势,左脚向前上步,右脚随即跟进与左脚并步,屈膝半蹲,同时双手手心朝下、虎口相对在小腹前环抱下按,目视前方(图2)。
【要领】止步并步与双掌下按要协调一致。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三、作揖势接上势,两脚不动,双掌上举至胸前握拳,两拳拳心相贴,拳眼朝上,向前平伸,目视前方(图3)。
【要领】动作柔和,拳微下点。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四、怀抱婴儿接上势,右脚向前上步震脚碾闯,左脚跟进成马步,同时右臂屈肘、拳心朝前往右顶肘,左手自然屈肘、拳心朝下、拳眼朝内置于左胸前,目视右方(图4)。
【要领】上步碾闯与右肘发力顶肘须协调一致,发力时要以腰催力,力达右肘,左手与右肘在发力瞬间要对拉争衡。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五、金龙合口接上势,马步不动,右拳收于胸前,拳心朝下,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与右拳拳心相对抱于左胸前,目视前方(图5)。
【要领】两拳环抱时要腰往左拧,整体同动。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六、二郎捆柴1.接上势,马步不动,两拳变掌,右掌由上自右向下抄抱于小腹前,掌心朝上,左掌同时由下自左向上环抱于胸前,掌心朝下,两掌心遥遥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前方(图6)。
八极拳修炼秘籍
![八极拳修炼秘籍](https://img.taocdn.com/s3/m/6014f0d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a.png)
八极拳修炼秘籍内容提要文中详述了八极拳内功、外功修炼之方法及原理;八极拳小架及其变招、八极拳、六大开及其附属招数锻炼诸方法;技击中诸心法、诸秘诀、诸注意事项。
按文中所述修炼八极拳,则功可成,且不致出偏差。
此文不仅为八极拳人之秘籍,亦为爱好技击者所必读。
八极拳之精义夫人之生也,万事劳其形,百感困其志。
无时无刻不处于天地万物困扰之中,先天所赋有限,苟非练后天以补先天,俾获得坚强之体魄,何能战胜世务之困扰,御侮以图存?八极拳者,正为此而做也。
此拳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顺会先天自然之能,对人之精神与肉体并练,内脏与外躯兼修,内部循环,神经,消化,排泄,呼吸诸系统及躯干,筋骨经过锻炼更加坚强与协调一致,不独为技术,亦是养生延年益寿之良方也。
拳名八极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脚无所不用其极也。
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八意者:惊慌、狠毒、猛烈、神急也。
八型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古有斗鹌鹑习俗)也。
八面者:八方也。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应敌。
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立而搏人。
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宗为宗旨。
此拳名之所由来也。
此拳又名开门子拳者,盖取应敌进招均不离硬开之意也。
人之全身内外乃一完整之体,内动必型之于外;外动必发之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从,骨顺筋直,气到力发,怒形于色,喜形于面,呼气则胸缩,吸气则胸张;一肢动百骸随;一处静百处静;一极动百极响应;五脏动于内四肢全躯必形于外,此自然之理也。
故八极拳每一出手起脚,必将八极冶为一气。
形神合一,以意使气,以气活血,以气使力。
论呼吸,讲含胸拔背,松肩,松胯,气贯丹田均为求内外协调一致也。
此不仅为技击所需要,亦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
练习此拳,必须明主寄,辩三节,知根叶,通劲路,晓三催。
心为元帅,本全躯动作之主;眼为先锋,乃通观四路所必须;脚为战马,专主运行;手为兵卒,为技击之主要;眼领意动,步随手准。
八极内功破译之――八极小架与易筋经
![八极内功破译之――八极小架与易筋经](https://img.taocdn.com/s3/m/7ca7b2685acfa1c7ab00cc04.png)
八极拳是我国的著名拳种之一,目前海内外武林人士大都认为八极拳为只会练“硬”的外家拳。
可是八极门圈内人士却都是以“内外兼修”的方法获得超常的功力,并驰骋享誉于中外武坛。
据笔者所知,历代八极前辈所练的内功一般都从八极小架入手,通过练形、练精、练气、练神达到易筋、易骨、易脉、易髓的目的,这与众所周知的易筋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体悟,笔者认为“八极小架就是易筋经的变异”,二者在功理、功法和效果方面几乎完全一致。
下面笔者就运用一些论据论述这一观点,不确切之处还请各界方家批评指正!一、关于易筋经1、什么是易筋经首先,翻开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术与养生》一书,书中讲道:“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练内名洗髓,练外名易筋。
《易筋经》相传为梁武帝时代印度高僧所著。
但也有学者考证,《易筋经》为明朝天启年间紫凝道人搜集医、释、道流行的养生导引术及汉代东方朔的洗髓、伐毛健身法,并在宋代‘八段锦’的健身理论等基础上编辑而成的。
另外,清朝初期手抄本尚有海岱游人于大元中统元年(1260年)所作之序。
综合诸序,初步判断《易筋经》在宋元以前已广为流传于少林寺内众僧之中,罕有外传。
明清以来,其法才广为人知,日益流传,而且演变成了数个流派。
人们常把易筋经分为动式和静式(指坐式八段锦)。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辑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中说:“易筋经原自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悠久。
据考证导引是由原始社会的‘巫舞’发展而来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
……在易筋经的流传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朝至隋唐以来,和尚们借此活动筋骨,习武健身。
……明代气功家梅颠道人在《赤凤髓?食饮调护诀第十二》中记述:‘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
’文中的‘易髓’、‘易筋’应与‘易筋经’有先后联系。
因此,易筋经本为秦汉仙道的导引术,被少林寺僧改编于唐宋年间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应该没有疑义。
八极拳小架一路的五种练法
![八极拳小架一路的五种练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62547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5.png)
八极拳小架一路的五种练法小架一路是八极拳体系中最基础亦是最重要的拳架,我们练习小架一路可以分为五个步骤,通过这样的练法逐步递增提高功力。
它每一种练法所起的作用不同,各有各的意义。
但无论如何,小架作为八极拳的筑基功夫,如若把八极拳比喻成数学,那小架一路就是九九乘法表,不会这个学不了数学,只会这个也不可能学好数学。
一. 慢练暗发劲:慢练就是放慢速度来打拳。
但只许慢不许断(一个动作而不是全套)。
暗发力也叫暗劲儿,是指力点要清,把力的爆发点表现出来即可,而不求力猛力大。
这主要是练技术的纯正、路线的清晰、肢体的协调,也就是强调一个“整”字、一个“合”字。
这时的跺子称“暗跺子”。
二. 慢练微发力:微发力是要求在一个动作的放了点上有明显的发力动作形态而动作过程是慢的。
这个发力动作是轻微的,但却是清晰的、外放的、到位的、不含在里面的。
要求在动作达道要求后,尝试力的外吐和整体的配合,同时体会架的沉稳。
三. 慢练猛发力:这种练法的动作过程还是慢的、柔的。
猛发力是专门练习发力的。
要求把技法需要的攻击力挥洒无余。
前提是前两种练法必须精熟,也就是前辈常说的“通过暗劲把明劲逗出来”。
四. 快练猛发劲:快练是追求动作的疾速。
因为格斗中速度不快很难击中敌人。
猛发力与快练配合,才是达到了技术的最后要求,即有速度又有力量。
这一练习不但可以锻炼在快速运动中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又可以在不断变化技法、步法、身法时增强身体的协调、稳定能力。
但由于快练猛发力非常消耗体力,而且对身体震动特别大,因此不可过多练习、不可勉强练习。
五. 动耗桩:所谓动耗桩是区别于一个式子固定不动的站桩的。
具体针对小架来说,就是四种行拳方法如常,而在定式时静止耗架子。
即能起站桩的作用,又通过换式行拳来放松因耗桩造成的肢体僵硬,是比较科学的。
老拳师们将它称作“蹲架子”。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_18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_18](https://img.taocdn.com/s3/m/f4911e9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0.png)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标签:来源]由于最古“八极小架”由十六个动作组成故又称“十六式”。
《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载:“混沌无极,无极动则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分八卦,内批四朗宽拳一套。
冲天炮、闭地肘、合手者六合也,批六大开拳一套,六合枪、六合刀也。
跪膝者,南北二极也。
摞手者天转也。
腰步盼前顾后也。
八极者无极归原也”。
八极小架(老架子共分五段,各代表五重涵意)。
第一段动作名称:1、两仪顶肘;2、狮子张口;3、霸王开工;4、丹凤朝阳。
此段动作与“易”理相互对应。
作“两仪顶肘”的开始动作是:“半步双撞”,此动作是“报门户”亦称“开门式”(报八极门户,让旁观者,不言而喻:这是“练八极”的),也反映了八极拳源于满清时代,因为它有满族的“掸尘”之礼。
“吴”字篆书投影是“两仪顶肘”的“造型”。
“狮子张口”、“霸王开弓”、“丹凤朝阳”乃是“两仪顶肘”的形象变化,内在定型还是“两仪”。
第二段动作名称:5、冲天炮;6、闭地肘;7、合子手(然后恢复两仪顶肘)。
“冲天炮”是“两仪顶肘”利用“击步”移位,形成进攻型的“两仪”展开变化;“闭地肘”是“两仪顶肘”盘提拖拉步(也称后滑步)移位而形成防守型动作的“两仪”展开变化;“合子手”是乾(天)坤(地)相生相克、攻防兼用的“两仪顶肘”变化为“天、地、人”相合共存。
这三种类型的“两仪顶肘”变化必须计究六合。
何为六合?有“内六合”“外六合”“内外六合”之分。
“内六合”:意与血、血与气、气与力;“外六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内外六合”:意觉(心)、听觉、视觉、嗅觉、尝觉、触觉相合。
又批六大开拳一套,以体会“六大开”六力合一“理论”,而且刀枪等器械也是如此原理。
拳械一理、拳枪一理,是八极门的创举。
第三段动作名称:8、揣裆;9、托枪式;10、挖眉;11、跳山;12、跪膝;13、拥肘。
此段复作“两仪顶肘”,又有新的“两仪”造型变化,“揣裆、托枪、挖眉、跳山”而落地,“跪膝”起而转身“拥肘”。
八极小架
![八极小架](https://img.taocdn.com/s3/m/a707003567ec102de2bd895e.png)
22.转身推掌挂塔
①右转体成左仆步,左手变拳回落于左侧腰际,右手掌收至胸前转体横扫,反转变拳拉至右侧腰际,拳心朝上;左手变掌向前平推出,变右弓步,目视左掌(图22-1)。
2.拉弓式
两手握拳,屈体下蹲;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前行成左虚步,全脚掌踏地;左臂不动,右手拉至腰际,拳眼均朝上,目视前方(图2)。
3.定阳针
左脚前移屈蹲,右脚跟提成丁步(图3-1),迈右脚震脚踏地,双足前滑成马步;左手抽拉至左侧腰际,右手平击出,拳眼均朝上,目视右手(图3-2)。
20.绕步穿袖
落右脚,右摆头,走外弧线,跟提四步;提左脚。右转体,左手掌于右手臂上侧向上穿出,掌心朝后,右掌落于右侧腰际,掌心朝上;右转身摆头,目视右侧(图20)。
21.通背式
①前落左脚成右仆步,右手变拳置于右侧腰际,右手立掌置于胸前,目视左侧(图21-1)。
②左转体,左掌由右脚上侧平扫至左侧变勾,右手前拥推出成左弓步,目视左后侧(图21-2)。
要点:拉弓、定阳针两个动作,意如拉弓射箭,拉弓时应突出一个含劲,定阳针要突出迅捷,体现八极拳瞬间发力的特征,要力透八方极远。右足的运动形式成拖泥步,落点时跺、碾、闯三劲并发。
4.两仪式
右小臂收回,拳心朝上,落于右肩窝上侧,左手屈提至乳下侧,拳心朝下,目视右侧(图4)。
要点:两仪式是八极拳小架代表动作之一,过去人们说的八极拳门的蹲架子(桩功),主要指这个动作。拳诀曰:“头顶蓝天,脚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靠山”,就是对这个动作的典型论述。头顶脚实,十趾抓地,是为了将身体纵向拉直,不偏不倚;怀抱婴儿肘靠山是为了内空外实不丢不顶。两手形成托天盖地之势,意与阴阳相合。练习此动作时,必须认真揣摩,方能得其真谛。
八极拳小架讲解
![八极拳小架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3a0e51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d.png)
八极拳小架讲解八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著名的拳术之一,被视为中国武术中的“拳王”。
它源于明朝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发展到清朝时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理论体系,具有内家功夫的特点。
八极拳分为大架和小架两种,小架比大架更加灵活,适合炫酷的表演和实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讲解八极拳小架的基本步法和招式。
基本步法1. 七星步七星步是八极拳小架中的基本步法之一,是表现八极拳特有的旋转、转移、蓄势等功法的步伐。
它要求身体要有极强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具体操作如下:从马步开始,先将左脚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向前迈一步,左脚脚跟着地,脚尖微抬;接着左膝弯曲,将左肩向右转,然后将右脚迈出,右脚脚尖着地,双手向下护胸,形成一个立正的姿势。
在这个动作中,需要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同时注意脚跟和膝盖的灵活性。
2. 独立步独立步是八极拳小架中的又一基本步法。
它可以锻炼跨步和腰部的协调性,有助于运用内力。
具体操作如下:3. 转身步转身步是八极拳小架中用于快速转移身位的基本步法。
具体操作如下:从马步开始,将身体持续向左侧转移,同时左脚向左移动,重心放到左脚上。
然后,将右脚迈出,脚尖着地,同时将身体向右侧转移,整个身体的方向也向右转变。
基本招式1. 单鞭从右独立步开始,双手向前伸直,并将重心放到右脚上。
然后,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左手慢慢向下转移,右手向后伸直,以右手作为顶点,左手作为尺。
在这个动作中,身体要向前倾斜,丹田要收缩,脊柱要舒展。
2. 大红大红是八极拳小架中的一种进攻技术,可以用来攻击对方的头部、面部等要害部位。
具体操作如下:从右独立步开始,右手向后挥动,同时左脚迈出一步,左膝向前弯曲。
接下来,右脚向右侧迈出,脚尖着地,同时左手从后向前挥动,狠狠地击向对方的头部。
3. 翻手以上介绍的,仅是八极拳小架中的基本步法和招式,想要学好八极拳小架,还需要多看视频,多做练习。
体验八极小架的内涵
![体验八极小架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2ff133754431b90d6d85c755.png)
天下功夫精论52一、学小架八极拳是一种刚强而带十字劲的拳法。
前辈云:练拳容易得劲难,最难的是出味儿。
要想练出八极拳的味道(或叫风格),就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
第一步,要掌握八极拳的基本手形和步形。
手形有三种,即拳、掌、勾。
步形除马步、弓步、虚步、仆步、歇步五大步形外,还有并(齐)步、坐步、跪步、提步、丁字步、四六步(半马步)、麒麟步(骑龙步)等八极拳特色步形。
第二步,要学习八极小架动作的运动轨迹,先人称之“画道”。
“道”既是动作也是招法,套路是招法的组合,只有动作准确才能为以后的拆招做准备。
第三步,要弄清楚小架在运动中的手法、步法、腿法。
手法可以用吴秀峰先生总结的八种农具的名称来概括,即锤、瓦、斧、杆、刺、叉、锛、镰。
步法有闯碾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
腿法有搓提、弹腿、侧蹬、三挣提、扁踹等。
第四步,要明白六种力,即顶、抱、掸、提、挎、缠。
力向外为顶,向内为抱,向上为提,抽击为掸,外横为挎,内横为缠。
在练习和实用时,六种力中的二三种力常配合使用。
明白了六种力,练习发力时就能知其所以然。
二、蹲小架传统八极小架的练法采用“一步一桩”的形式进行,或称为“蹲小架”“耗架子”,内养精气血,外壮筋骨皮。
霍文学先生说:蹲小架通常有两种练法,一种是动作缓慢,不放劲,力求姿势准确,以中平或低架为主。
老师纠正动作时,要求气沉丹田,沉肩垂肘。
另一种是要求动作沉稳、迅速、敏捷,而且要放劲,达到力与气合,动作有力,干净利落。
老师纠正动作时,同时要对每个动作的间隔时间进行掌握。
此种练法要求学生动作准确、精神集中,可以单练也可集体练习。
蹲小架入门之后多采用第二种方法,既要明白动作要领,又要掌握发力技巧,达到气与力合。
八极拳讲究六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很关键的。
两种练法都要求定式,定式就是桩功。
它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因此定式时的姿势一定要准确。
定式的要领有“正、松、撑、裹、送”五字诀,现分述如下。
“正”主要指身正,即头乃至整个脊椎中正,老人们讲“低头猫腰,学艺不高”就是这个道理;“松”是各个门派都要求的,松而不懈是指既要放松又要维持姿势的架构,完全不着力就是懈;“撑”和“裹”是一对矛盾,在松的前提下,意念中头、肩、肘、手、腰、膝、胯、脚各部位力向外指,又向里裹,撑裹的力量相等,但不能真用力;“送”是指每个动作都要送肩,由肩把臂推出去,如“献胯”这一动作,就是扭腰送左肩,左手臂尽量往前伸。
八极拳小架功夫是什么怎么练
![八极拳小架功夫是什么怎么练](https://img.taocdn.com/s3/m/0cc334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8.png)
八极拳小架功夫是什么怎么练八极拳小架功夫是什么怎么练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
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
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
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八极拳小架。
八极拳小架各式名称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
(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八极拳小架变化歌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归中堂。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八极拳小架练习要领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
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
八极拳·修炼秘籍
![八极拳·修炼秘籍](https://img.taocdn.com/s3/m/074e8c0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3.png)
八极拳·修炼秘籍八极拳为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工夫也。
盖技击一道,必也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方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裕如也,所谓游刃有余也。
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则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亦难临敌以致用。
神志不清,杂念丛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
故技击一道以坚实身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以致用。
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身心俱练克敌招术,已寓于各套拳路中,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炼。
此外,对内外兼修,锻炼形神,尚有专门功夫,以炼后天补先天。
此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拳功也。
一、调养功此为固内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平肝,壮肠胃,养肺,固精,条理气血。
其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数息功择空气清新(有松有水愈好,唯花草亦佳)避风宁静之地,当或子午或卯酉之时,全身放松,面南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相距肩宽,挺腰开胸(或马步式),双目微合,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舌尖轻接上腭,抛却一切杂念,用意轻守丹田。
一呼一吸为一息。
缓吸长呼,纳清吐浊。
蠕摩内脏,以资健康。
数息自四十九度起,逐渐增多。
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法等。
练数息功中,忽觉有股真气自丹田)中下,过会阴,上尾闾,夹脊,玉枕,泥丸稍停后下重楼,过膻中,入丹田,稍停。
如是称“进阳火”,转九度;逆转称退阴符,转六度,收功(真气会聚下丹田一点,此点愈小愈好。
收功不可少。
收功愈好,则效果愈佳。
功中或受惊吓,切不可停或立收,须继炼之)。
继之精进,可进阳火三十六度,退阴符二十四度,再精进有,进二百十六度,退百四十四度。
(二)内动功益用调息坐(或卧)功。
以意导气检查全身各部几能(内视),并以意导气至患处而愈疾。
真气运行进二百十六,退百四十四度后,更炼之,则有:真气自丹田出,同时沿左右带脉运行至环跳,沿腿外侧下行经小趾至涌泉(此时为呼气);吸气:真气运向拇趾,沿腿内侧上行至会阴,过下鹊桥,上尾闾,命门,夹脊,经玉枕,达泥丸稍停;呼气同时真气下行过天目,经上鹊桥沿舌尖下重楼,顺左右肩分两路沿上肢内侧下行,达中指尖后从外侧回至天突汇合,再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达会阴。
八极拳小架的三种练习方式
![八极拳小架的三种练习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659afdf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a.png)
⼋极拳⼩架的三种练习⽅式⼋极拳⼩架是整个⼋极拳训练体系中⾄关重要的⼀个环节,很多的⼋极拳前辈称之其“易学难练,⽼死难精”,其易学是因为它动作短⼩简洁,难练在于它的要求精细⼊微,⽅式多样。
我们通常在⽹络上看到的⼋极拳⼩架,其实只是⼋极拳⼩架的⼀种表现形式,更多的时候都是⼋极拳习练者⾃⾝风格的⼀种体现,并不是⼋极拳⼩架习练过程的全部。
当然,这并不是练习⼋极拳的⼈保守不肯展⽰,⽽是⼋极拳⼩架的练功状态并不适合表演展⽰,也许可以理解为是“关起门”来练的东西吧。
其实⼋极拳⼩架的训练过程⼤体来说有三种,就是“盘架⼦、蹲架⼦、揉架⼦”。
“盘架⼦”是我们现在在⽹络上最为常见的⼀种表现形式,它更多的作⽤是熟悉,熟练套路中的动作,招数运⽤,使习练者达到动作娴熟,转承流畅,⽽且有着很好的表演效果,在我 2003年-2013年三段⼋极拳⼩架中,其实都是属于这种盘架⼦的状态,基本上属于表演形式。
要是练功我们还是应该更多的在蹲架⼦和揉架⼦上多下⼯夫。
“蹲架⼦”也可以称为“三息架、六息架、九息架”,也就是“蹲”的时间不断延长。
练习⼩架的过程中每⼀动都⼀步三息(⼀呼⼀吸为⼀息),随着功⼒的不断增加逐步到“六息、九息”甚⾄更多。
此种练习⽅式可以说是每步⼀桩,不但锻炼了腿部⼒量,也同时对拳架中每⼀个动作的结构有了很好的体会。
更重要的是“蹲⼩架”的练习⽅式对练习者的耐⼒、耐⼼、意识、呼吸、⼼境等等都是⾮常好的锻炼,刚开始练的时候,桩步可以略⾼些,以后逐步压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蹲⼩架的功效也会逐步的显现。
⼩架还有⼀种练习⽅式就是“揉架⼦”,有很多⼈常常把“盘架⼦”误认为就是“揉架⼦”,其实这两种练习⽅式的着重点有着很⼤的区别,“揉架⼦”更多的是“内观、内视”(此引⽤佛道⽤语也许并不贴切,但如果称之为体察⾃⾝,融和形意⼜太过偏于⼀隅,并不能概括全部)。
“揉架⼦”的外部形态应该是柔和舒缓,圆转绵长,但这并不是练习者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应是以“内视、内观”为主导的⼀种外现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极拳小架的五种练法
摘自王砺吾著《大道唯一》
小架只一套,单需要好几种练法才能体现它的功用。
每一种练法所起的作用不同,各有各的意义。
但无论如何,小架作为八极拳的筑基功夫,是以慢练揉练为主的,形象地说得百分之八十慢练柔练。
1.慢练暗发劲。
慢练就是放慢速度来打拳。
但只许慢不许断(一
个动作而不是全套)。
暗发力也叫暗劲儿,是指力点要清,把力的爆发点表现出来即可,而不求力猛力大。
这主要是练技术的纯正、路线的清晰、肢体的协调,也就是强调一个“整”
字、一个“合”字。
这时的跺子称“暗跺子”。
2.慢练微发力。
微发力是要求在一个动作的放了点上有明显的
发力动作形态而动作过程是慢的。
这个发力动作是轻微的,但却是清晰的、外放的、到位的、不含在里面的。
要求在动作达道要求后,尝试力的外吐和整体的配合,同时体会架的沉稳。
3.慢练猛发力。
这种练法的动作过程还是慢的、柔的。
猛发力
是专门练习发力的。
要求把技法需要的攻击力挥洒无余。
前提是前两种练法必须精熟,也就是前辈常说的“通过暗劲把明劲逗出来”。
4.快练猛发劲。
快练是追求动作的疾速。
因为格斗中速度不快
很难击中敌人。
猛发力与快练配合,才是达到了技术的最后要求,即有速度又有力量。
这一练习不但可以锻炼在快速运
动中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又可以在不断变化技法、步法、身法时增强身体的协调、稳定能力。
但由于快练猛发力非常消耗体力,而且对身体震动特别大,因此不可过多练习、不可勉强练习。
5.动耗桩。
所谓动耗桩是区别于一个式子固定不动的站桩的。
具体针对小架来说,就是四种行拳方法如常,而在定式时静止耗架子。
即能起站桩的作用,又通过换式行拳来放松因耗桩造成的肢体僵硬,是比较科学的。
老拳师们将它称作“换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