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练功层次
武当八极拳教学大纲
![武当八极拳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91b2c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e.png)
武当八极拳教学大纲武当八极拳教学大纲武当八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分支之一,源于武当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拳法、精妙的技巧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的关注和学习。
本文将围绕着武当八极拳的教学大纲展开讨论,从基本功、套路演练到内功修炼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基本功基本功是武当八极拳学习的基石,它包括身法、步法、手法、腿法等方面的训练。
在教学中,学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爆发力。
身法的训练主要包括身体的转动、曲线运动和腰部的灵活运用,以达到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的要求。
步法的训练则注重脚步的稳定、灵活和节奏感的掌握。
手法和腿法的训练则要求学员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力量的运用,使拳法更加准确有力。
二、套路演练套路演练是武当八极拳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套路的训练,学员可以熟悉和掌握各种拳法的技巧和应用。
武当八极拳的套路主要分为长拳、短打、擒拿、对练等多个门派和流派。
在教学中,学员需要逐渐学习和掌握各个套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演练,提高套路的连贯性、变化性和实战性。
同时,套路演练也是培养学员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和耐力的重要手段。
三、内功修炼内功修炼是武当八极拳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包括呼吸调节、气功练习、心理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学员需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来调整身体的能量和气息,以提高拳法的力量和技巧。
气功练习则注重通过各种动作和姿势的练习,调整和激发身体的内在能量,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抗击力。
心理调整则帮助学员培养自信心、专注力和耐心,以应对实战和竞技中的各种挑战。
四、师徒传承武当八极拳的教学大纲中,师徒传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师徒传承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道德和文化的传承。
在教学中,师傅要以身作则,做学员的榜样,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学员也要尊重师傅,虚心学习,不断进取,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总之,武当八极拳教学大纲涵盖了基本功、套路演练和内功修炼等多个方面。
八极拳内功: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增进技击之力
![八极拳内功: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增进技击之力](https://img.taocdn.com/s3/m/efe6ba7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9.png)
八极拳内功: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增进技击之力八极拳乃“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功夫也。
盖技击一道也。
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才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泰如,所谓游刃有余也;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亦难临敌,难以致用,神志不清,杂念重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时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故技击一道,以坚定身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为克敌要道,三者具备方臻神化之境。
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对身心锻炼克敌招术,已具备于各套拳路中,拳中各式,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练。
此外尚有锻练形神之专门功夫练后天,先天此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技功也。
(一)调养功:此为固内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神。
理气血。
1、数息功:直身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挺腰开胸,眼微闭,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
舌抵上腭随呼吸意守丹田,抛去一切杂念,一呼一吸为一数,缓吸深呼纳清吐浊,运动内脏,蠕摩内腑以资健康。
除直立法外更有坐法,卧法、睡法等多种练法。
2、内功:亦用调息,以意导气检查身体各部机能,并以意导气血于患处祛治病症,此法不数息,数息功,内功均要自然呼吸,排除万虑意守丹田,均于练拳后,或子午时于空气新鲜与宁静之环境中行之,意四大皆空,全身通明,能体察自身脉络,循环与脉博跳动声。
3、养目功:此功有以下几种:(1)每日清晨于无风雨时在野外空旷外行之,背向太阳,合眼后,眼珠左转七次右七次,而后尽力睁开视远处景物,每日行数次能增强视力。
(2)视微物法:视久则微物大,久练能视较远外微物。
(3)搓眉及耳根:可作以上两种辅助功,动作随上述两项行之。
(4)夜眼功:此功于黑夜中蹲伏或站立,熟视景物,久之能在夜间辨识敌方与对手动作,一如白昼。
4、聪耳功:此功有以下几种:(1)于夜静时闭灯冥生静察屋内外细微响声,久之能令耳聪。
八极拳练功层次: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绵软封闭播
![八极拳练功层次: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绵软封闭播](https://img.taocdn.com/s3/m/b01d542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75.png)
八极拳练功层次: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绵软封闭播八极拳六练八要是:一练拙力如疯磨,二练软绵封闭播,三练寸接寸拿寸吐露,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练脏腑气功到,六练筋骨皮肉合,七要尊师与重道,八要仁义与有德。
这些都是八极拳前辈先贤们练功经验体会的高度概括,它不仅提出了练功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练功层次,使我们能一步步进入武学的高深阶段,使我们能尽快出功夫,达到内外兼修之目的。
下面对每层次练功做一简单介绍。
首先说一下“生物场”概念。
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有一个生物场,我们人类也不例外。
人类的生物场也和地球一样是由核心、外壳层、大气层组成。
人类生物场的核心是由大脑、脊髓、神经传导系统组成,它有接收信息、分析判断、过滤信息、储存信息、发射信息指挥协调身体各部运动等作用。
我们的古人将这些功能高度概括为一个字“神”。
“神”又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
先天之神包括诸多的遗传因素;后天之神包括接收、储存的种种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及使用。
人的意念也是“神”的一个部分,它属于发射信息的范畴。
人的五脏六腑、骨骼、筋腱、肌肉、皮肤及血液循环系统构成了人类生物场的外壳层,它起到接受外部能量并将外部能量转化成内部能量使用或储存的作用,我们的古人将之称为“精”。
这个“精”也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包括诸多遗传因素,后天之精则是由水谷之精转化为人的骨骼、筋腱、肌肉、血液及生育之精等。
人类生物场的外层是气,这个气不同于地球的大气层,但也是有密切联系的,人生活在地球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氧气是人体新陈代谢及能量转换必不可少的物质。
人类生物场中的气,在体内是以体液形式存在,传输途径是经脉系统,由体表或经穴发出,在体外则是气的形式出现,这个气对人体起营卫作用。
这个气也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称为元气,后天之气是由水谷之精华转化而来,它也是一种能量形式,被称之为混元气。
“精”“气”“神”是构成人类生物场的三大要素,我们练功就是练“精”“气”“神”,也就是练的生物场,这个生物场其大而无外,其小而无内,生物场有许多特性,比如“亲和性”“排斥性”“穿透性”“震撼性”“遥感性”“内视性”等等,我们练功就是为了增强这些特性,内外兼修,凝真养性,壮其体魄,发掘潜能,开发智慧,充其精神,达到“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的地步,因此练功也是永无止境的。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88cd2a8d700abb68a882fb44.png)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
“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
“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
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警,慌、毒、猛、烈、神、急。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
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
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
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
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
八极拳外具八形。
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
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
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
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
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
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
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
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
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
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
鹑:极快的起动。
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
发招似鹑突也。
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
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
八极拳第一节教学
![八极拳第一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c2a6d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b.png)
八极拳第一节教学八极拳,又称八极拳法,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
其拳法独特,动作刚猛有力,注重内外兼修,以气劲为主要发力方式。
八极拳分为八个方向,分别为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每个方向都对应着不同的拳法和发力方式。
在学习八极拳的过程中,第一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对八极拳第一节教学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本功训练、姿势练习、动作演练和呼吸方法。
在八极拳的基本功训练中,学习者需要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的发展。
通过进行腿部的拉伸和腰腹部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和爆发力。
同时,还需要进行手部和臂部的力量训练,以增强拳法的发力效果。
在姿势练习中,学习者需要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和身体的平衡感。
八极拳注重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只有站稳了才能保证拳法的准确性和力量的传递。
在姿势练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站桩练习和身体旋转练习来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灵活性。
动作演练是八极拳第一节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动作演练中,学习者需要逐步学习和掌握八个方向的拳法和发力方式。
每个方向的拳法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要领,学习者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熟练掌握。
在动作演练中,学习者还需要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以保证拳法的准确性和力量的传递。
呼吸方法在八极拳中也非常重要。
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发挥拳法的威力。
在八极拳中,常用的呼吸方法有腹式呼吸和逆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以帮助学习者调节呼吸节奏,增加气血循环,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爆发力。
逆式呼吸则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发力,增加拳法的威力和准确性。
在八极拳第一节教学中,学习者还需要注重动作的细节和要领。
例如,在进行拳法动作时,要注意手部、臂部和腰部的协调配合,以保证拳法的力量传递和准确性。
同时,还要注意呼吸的配合和节奏,以增加拳法的威力和爆发力。
八极拳第一节教学是学习八极拳的基础和起点。
通过基本功训练、姿势练习、动作演练和呼吸方法的学习和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逐步掌握八极拳的精髓和技巧。
【独家】胡玉涛:八极拳修炼的四个层次
![【独家】胡玉涛:八极拳修炼的四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bb0ce22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7.png)
【独家】胡玉涛:八极拳修炼的四个层次说到拳术修炼层次这个事儿,最有名的就是郭云深论形意拳,提出了明劲、暗劲、化劲这么三个形意拳修习的层次问题。
当年的大成拳王芗斋也曾经引用著名学者王国维的三境界来描绘这个练拳的层次问题,说是第一个层次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层次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层次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描绘虽然文艺范儿了很多,但是基本上也是和明暗化三个层次大体能够对应。
守一家拳,练到周身一体,至少到了一个内外六合的状态,又快又猛,我们说这是明劲出来了,这是一个独上高楼的过程;内外六合出来之后,追求一个身形变化,练他一个婉若游龙、举重若轻,我有千斤力,只用四两功,我们说这个阶段就是一个暗劲的层次了,是一个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过程;练到最后,当人面对人的时候,有了一个空间的感受,通过引力领神,在轻松之间拿下对手,练出了一个婉若游龙的身形变化,练出了一个返璞归真的外形特征,我们说这是一个化劲的阶段,也是蓦然回首的过程。
在八极拳的框架里,实际上也有这样的一些说法,但是八极拳的先祖并没有那么的文艺言语,就是简单的总结为“一打发力似疯魔,二练绵软封闭拨,三练寸打寸拿寸出入,四练懒龙如虎卧”。
这里实际上也可以和郭云深的明暗化三层次说法对应上,只是八极拳这里细化成了四个阶段。
一打发力似疯魔按照老辈儿的要求,这个阶段就是先练出疯魔力来,所谓疯牛惊象,就是那种又快又猛的状态,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把肢体的强健程度和身体各部位的配合能力练到极处,这一阶段中身体的基本素质、发力能力、反应速度都达到了一个武者应具备的状态,这是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有一个简单的验证方法,那就是你在练拳的时候,你周围的人会不会主动躲避你,如果你练起拳来,周围人不自主地会躲开,那就是说你有了疯魔力的状态。
当然了,这里的疯魔力强调的是发力的状态,包括大小速度,还有你的精神状态,精神意思真,眼里有敌情,这是疯魔力的要求,和武疯子是两回事儿。
老辈武者所传的八极心得
![老辈武者所传的八极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b24c8f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2.png)
老辈武者所传的八极心得八极拳讲“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以快速令对手丧失攻击力为技击目标,根本少有切磋较技一说。
孙禄堂曾经说八极拳是恶技,如斯狠辣的拳术,不是“恶技”又是什么!八极拳三层功夫下层功夫:身体姿势符合八极拳的规格要求,身体姿势有一个优化的外部结构,练功或发劲时,身体基本做到了放松,劲力较为完整,手法的变化基本掌握。
符合这些要求,可以说进入或达到了下层的功夫层次。
中层功夫:反应灵活,出手速度快捷,耐力好,稳定胜强,能外气内收,内气外发。
符合这些要求,可以说进入或达到了中层的功夫层次。
上层功夫:身体的各部随时都处在极松极柔的状态,运用自身气场可以改变自己或他人的力量、稳定性、情绪等。
八极拳发力八极拳所发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
八极拳发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发力的准备过程)和发力过程。
八极拳的发力过程要领总结起来就是:发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速,快速到位,到位发力。
八极拳的劲力和行气.............................................................................................劲力:讲求崩、憾、突击。
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干脆。
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
发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
以刚劲为主。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忌浮。
.............................................................................................六合劲.............................................................................................八极拳要相合,内外一致,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八极拳的练习步骤及要领
![八极拳的练习步骤及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c24744a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9.png)
八极拳的练习步骤及要领练习八极拳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大致说来练习八极拳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练"形"(明劲)阶段,练"法"(暗劲)阶段,练"功"(灵劲)阶段。
每个阶段技术程度不同,练习侧重点及要领也有所区别。
第一阶段练形(明劲)阶段所谓练"形",就是对八极拳每招每式的外形姿势动作的正确练习。
这一阶段的练习关键是要把拳术套路中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及眼法等基本要领弄清楚。
按照逐势要求的方向、角度、位置,手足运动路线等进行练习。
每个动作都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上中下三盘要密切地配合。
以刚为主,打出八极拳的威猛、沉稳、发如炸雷的风格。
这种练法术语叫做"明劲"功夫。
练"形"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端正练习八极拳首先保持身体中正,做到姿势正确无误。
(二)稳定练习八极拳要做到步型准确,身体重心下落,便下盘稳定。
同时做到顶顶拔腰,含胸实腹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全身上下浑然一体,稳如山岳。
(三)舒松练习八极拳时要求全身上下自然舒松。
切忌用拙力,避免各个部位发僵。
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尤其要注意松开肩、腰、胯、膝。
松肩可使气下沉,避免力受阻于肩。
松腰可使气下行重心下移,两足增力,下盘稳固。
还可以转动自如,使动作敏捷。
松胯、松膝有助于重心下移更使动作灵活。
(四)开展练习八极拳要使动作到位,发力饱满。
胸部和上下肢开展。
上肢开展胸敞,胸敞血宜行,血行气力增。
下肢开展步子稳健。
除此之外还要明三节。
拳论说: "上三节不明,手多强硬。
下三节不明,足多而跌。
中三节不明,全身落空。
"指的就是"明三节"的重要意义。
拳论所指,人整体三节分法为: 头部为上节,或为梢节,指头顶至咽喉之间;胸腹部为中节,包含咽喉至下丹田之间;腿部为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即为根节。
八极拳“六练”
![八极拳“六练”](https://img.taocdn.com/s3/m/7f771d7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4.png)
八极拳“六练”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练五脏气功道,六练筋骨皮肉合。
一、“一练拙力如疯魔”这是我们练习八极拳的第一个阶段,但我们首先要明白它不是让我们练就一身拙力,而是练去一身拙力,这一点很重要。
这一练很明确的指出了八极拳应从“刚”入手,练习拙力可以使我们增肌健骨,强身生力,这是一个筑基阶段,但这不是它的最终目的。
也正是因为知道练拙力是为了去拙力的道理,很多的练习者就会对这一练不够重视,致使拳松散有余而骨力不坚,要知道八极拳习练的过程是严谨而充满智慧的,它以拙生巧,以刚强入松沉,要如疯似魔般练至“极刚”而后柔,最终达于刚柔兼备而后“六合”。
所以这一练是基础也是顶峰,习八极者应该认真对待。
二、“二练软绵封、闭、拨”这是一个由“刚强”至“柔和”的阶段,要注意这里的“软绵”代表的是一种状态,是放下刚强的一种状态。
而“封、闭、拨”是一种形态,或在拳巾所习练的拳姿与招式。
但这些形态,或者说是招式,如果给它加上一个属性,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是属“阴”的。
为什么先辈们不说要二练“软绵开、展、放”呢?因为软的状态多以“吸收、柔化”为主,而一练拙力的“刚强”是很难胜任“封、闭、拨”的需要的。
所以说,二练是一个利用某种形态或形式,逐渐由刚至柔的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很重要的就是要放下一练那种“至刚”的思想,之后才能达到真正的至刚。
三、“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这是一个由练致用的关键阶段。
如果说练拳的本意是以表演或是参加套路比赛为主,那一练和二练也就够用了,此时你就已经具备出拳孔武有力,动作舒展撒放的表演能力了。
但是如果要用,就要在三练上多下些工夫。
“接”即应对,“拿”即控制,“出入”即收放,“寸”即微小。
这第三练就是要我们学会用极其微小的动作来应对、控制、防守或进攻对手,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习的过程。
“寸接寸拿”可从八极对接中寻找,寸出寸入的“寸力”还须在八极拳的小架中揣摩,还要注意这里的“寸力”不是只打出一寸之力,而是用一寸的发力距离,打出你收回拳头时再打出去的力量更大。
八极拳内功五法及原理分析
![八极拳内功五法及原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34947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5.png)
八极拳内功五法及原理分析第一功:两仪站桩功两仪是阴、阳之首,谓之乾、坤、天、地|、父、母,两仪站桩功就是八极架子之母系的'两仪顶'。
动作说明:1、站呈马步。
双足相离自己足长的2.5-3倍,体下蹲,大腿与小腿夹角1050左右。
两足平行,足尖稍内扣。
2、右(或左)手握开口拳,劳宫穴向上,曲前肘,置于胸上方,腮下处。
左(或右)手握开口拳,劳宫穴向下,曲肘挎于胸部乳下方侧处。
内力分部说明:1、全身分力图:双足各5/10,头提顶4/10,身下坠6/10,前肘4/10,后肘6/10,如图32、双手腕部向内扣,与大、小臂变曲处、肩部三点撑园,双肩与背的延伸线撑园(含胸则撑园)脊椎与臀部延伸线撑园,裆部稍内扣撑园。
要领:头顶蓝天,足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顶山。
'头顶蓝天,足踏清泉'为纵向,上下支撑,'两肘顶山'为横向,左右支撑。
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上、下、左、右整体形成形支撑。
'怀抱婴儿',胸后为阳,胸前为阴,形成胸内、外双重支撑。
这样形成身体整体的模式,身体的四肢八节、各个局部都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式。
如:左右手均内扣,成内园支撑;右手心(或左手)托天,为阳,左手心(或右手)盖地为阴,右手随肘向右支撑为阳,左手随肘向左支撑为阴,形成双手局部的模式。
双足、双臂、双腿、裆部亦如此等等。
身体整体模式如此,局部也要如此,形成诸多这样'内园外棱'的模式,这就是八极拳所谓'四正四隅'的变化之源。
'头顶蓝天,足踏清泉',头顶之百会穴,双足之涌泉穴(五趾抓地,悬涌泉穴),上通百会,下贯涌泉。
'怀抱婴儿',促使涵胸拔背、沉肩坠肘,能疏通十二经络、任督二脉。
这是'两仪站桩功'人体结构合理行功的医学道理。
第二功:悬肢贯指功'两仪生四象',何为四象?易哲学说,一说金、木、水、火;一说东、南、西、北;一说春、夏、秋、冬;一说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一说阴、阳、刚、柔…。
八极拳八大式图文教学
![八极拳八大式图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4565b5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8.png)
八极拳八大式图文教学八极拳的练功体系中有八个单式动作,人称八大式,它对于提高练习者的功力,规范习武者的发力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把自己对八大式的理解和体会用文字形式表述出来与大家商榷,目的是想抛砖引玉,请大家斧正。
八极拳的八大式是由哪八个动作组成的?孟村人的说法是:劈山掌、崩山掌、降龙、伏虎、探马掌、迎门铁扇、霸王折缰和眼望三点手。
1、劈山掌:重点应落在一个“劈”字上,劈是由上向下的力,如刀砍斧剁,其肩、其手、其臂要拉直放松,沿耳根放开劈下。
拧腰切胯的同时,侧身双脚闷跺,双手交叉劈于胸(腹)前。
然后交叉上步,呈弓步两臂逆向打(展)开。
劈山掌的意识导向:劈掌时,要身体合卧,拔背松臂,提肛收腹,身轻意沉。
手落时,如力劈华山,势不可挡。
交叉上步时,两臂挑(拋)打,如力拔山兮,无所顾忌。
这两个动作一合一开,相互对应,力达无限(图1)。
2、崩山掌:其核心是个“崩”字。
崩,炸也,也有崩开之说。
崩山掌要结合体内真气运行,调节身体内外开合变化,努力使意气力同发一时。
由全放变全收,再由全收变全放,这样循环变化,增强身体的抗御能力和运动张力(图2)。
3、降龙式:意在“降”字。
中下盘要从埋根中找吃根,侧身弓步,前足震脚内扣,拧腰切胯,小臂拥打,合力夹击。
降龙式切勿视为掏拳(勾拳),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发力方式,所要击打的部位也不同。
意识中有前手挑擒龙头,后手按握龙尾之感(图3)。
4、伏虎式:伏虎式是由一提、一按组成,要求沉胯平移、三尖相照,提手不过眉心,按手不越丹田,上身抢步,提按连发。
伏虎式要突出彰显对拔张力,每进必跟,攻防转换(图4)。
5、探马掌:探马掌又称托枪式,是八极拳闯步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托枪式讲究震脚上步,埋根撑臂,三尖相照,拥挤靠打。
练习托枪式不能理解为靠掌击打,这个动作掌所起到的作用是向前切出,如逆水行船,劈风斩浪。
掌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意念向前,势如破竹(图5)。
6、迎门铁扇:双臂运行如同一扇关闭的大门,云手靠近的同时,震脚下沉呈马步,埋根横扫拥挫发力(图6)。
八极拳
![八极拳](https://img.taocdn.com/s3/m/380a760eeff9aef8941e0640.png)
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吞,即蓄;吐,即发。吞吐是否适中,外求于形,内求于气。要极刚猛,亦极自然。刚中寓柔,柔中有刚。气上发于鼻,下按于丹田。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曲。开拳用力,发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顶泰山。即所谓“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停似走,走犹停,神也。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以上所言乃定式发劲之要旨也。
定心肘,有肘击、臂击、甩掌等变法。
摆肘捆人,捆手也。可变探马。歌云:“悟空问路头一请,王小捆猪不用绳;伸手抓住五和尚,单手成了功。”
打虎势,按阴掌也。为敌近身后之指法。
双手接拿,六合手也。可变探马,上下插掌,可两旁分手打猛虎爬山,掖裆掖喉,上下变化,极为灵活。
托枪式,抱肘也。可变跨缠、折缠与大缠。
小架变化歌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少林八极拳基本功之铁头功和臀部功
![少林八极拳基本功之铁头功和臀部功](https://img.taocdn.com/s3/m/6a16f2e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c.png)
少林八极拳基本功之铁头功和臀部功
少林八极拳基本功之铁头功和臀部功
少林八极拳基本功之头部功(又名铁头功)
“头为全身之首领,诸阳之会聚其中.练成肉头硬如铁,撞碎顽石万千层。
”
1.以双拳击打头部,左右拳交替击打(图10-95 ).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开始时每次击打40拳左右,以后可逐渐增加击打次数.
2.以木槌击打头部(图10-96, 97),以不感觉疼痛为度。
3.头戴帽子或以布包头,以头橄击砖墙,力量由轻到重(图10-98).
臀部功(又名老虎坐山功)
1.悬吊沙袋一个,内装黄沙,重量适中,以臀部撞击沙袋,使其能摆起一定角度(图10-99 ),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撞击100下左右,坚持练习,逐日增加次数,直至每天能撞击1000下左右。
2.以臀部撞击砖墙或石块(图10-100),每天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撞击1000下左右,坚持练习,逐渐增加次数,直至每天能撞击1000下左右.
3.准备较大的石块一个,下宽上窄,每日早、中、晚三次以臀部坐击石块(图10--101),每次坐击100下左右,坚持练习,逐渐增加次数,直至每天能坐击1000下左右。
练习时注意内气固足全身,气力合于丹田,发于臀部,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八极拳基本分类
![八极拳基本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fc411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a.png)
八极拳基本分类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动作风格快速迅猛,强调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变式如闪电,发招如鹑突,定式如泰山,劲似箭离弦。
具体来说,八极拳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基本功法、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套路和散手应用。
其中,基本功法是学习八极拳的基础,包括站桩、靠桩、震脚、擤气、活步、沙袋、铁砂掌等;拳术套路是八极拳的核心部分,包括大八极、小八极、劈挂掌、四门刀、行者棍、纯阳剑、万胜双刀、六合枪、八极扇、八极对接等十余种;器械套路则包括六合枪、提柳散阴刀、行者棒、九宫纯阳剑等。
此外,八极拳还有丰富的招法和攻防理论,例如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六大开、八大招等。
其中,金刚八势包括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
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
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八极拳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少林八极拳基本功之千层纸功和棉纱功,勤学苦练出功夫!
![少林八极拳基本功之千层纸功和棉纱功,勤学苦练出功夫!](https://img.taocdn.com/s3/m/d8bcd15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1.png)
少林八极拳基本功之千层纸功和棉纱功,勤学苦练出功夫!
少林八极拳基本功之打草纸(又名千层纸功)
“干层纸功须苦恒,子午晨昏不消停。
每次冲打三千拳,九年过去即上乘。
”
用千层草纸定在墙上.以弓步冲拳势,击打草纸,每天天早、午、晚、子四时刻击打,每次击打五百拳至三千拳,步要站稳,拳要握紧,腕要崩直,力从腰发,沿肩击出,由轻至重(图10-45 ).左右拳交替练习.
也可以马步击打,两拳交替冲击.
少林八极拳基本功之揣棉花(又叫棉纱功)
“棉纱掌功真是雄,需下苦功十五冬.
练成两掌软含硬,敌人逢之魂吓惊。
”以盆口粗的木墩一个,上面放半尺厚的棉花,再以粗帆布包好扎紧。
每天早、午、晚、夜四次揣打、插击、拍打等均可,每次击打200掌,两手交替练习,逐日增加,两腿站马步、弓步、并步、斜丁步等均可,要发内力(图10-48)。
八极拳的特点和三层劲道
![八极拳的特点和三层劲道](https://img.taocdn.com/s3/m/8c2b675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8.png)
⼋极拳的特点和三层劲道在我国北⽅,⼋极拳以其雄猛刚健的风格和那近⾝短打,挨、崩、挤、靠、绊、勾、盘、连刚柔并举的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
近年来,⼋极拳发展很快,它不仅在我国北⽅有⼴泛的群众基础,⽽且在南⽅也渐渐发展壮⼤。
笔者把长时间练⼋极拳的⼀点肤浅认识谈出来,实乃是求教于武林前辈。
⼋极拳徒⼿套路及特点根据多年的练功体会,笔者确以为⼋极拳是以意领⽓、⼿脚相随、⽓沉丹⽥、劲⼒贯通达到刚柔并举的内家拳。
⼋极拳徒⼿套路主要有:“⼋极⼩架”、“⼋极拳”(也称⼋极对截)、“⼋极双归”等套路。
还有“六⼤开”、“⼋⼤招”。
不过它们都是“单招”、“单操⼿”不是套路,包括在前⾯三个套路之内。
⼋极拳的特点:套路短⼩,动作简单精炼,但包括的内容却⼗分丰富。
有各种招法、掌法、肘法、靠法、缠法及拿法,有很强的技击作⽤。
⼋极拳要求每⼀个动作都要⼿脚相随,内外配合,每招每式必须做到对⽴统⼀,劲⼒饱满。
总的来讲,⼋极拳易学不易练,尤其对初学者来说此拳的确不易掌握。
要练到⼋极拳的功夫,⼀定要在正确的⽅法指导下,着实下⼀番苦功不可。
⼋极拳的三层劲道⼋极拳有三层劲道:明劲、暗劲、化劲。
这三层劲道也就是练⼋极拳的三个步骤。
想真正掌握⼋极拳功夫这三个步骤缺⼀不可。
明劲:⾸先要求演练时的速度不能过快。
每⼀个动作都要⼲净,完成的利落,不能拖泥带⽔。
上、中、下三盘紧密配合,协调⼀致。
以刚劲为主,打出⼋极拳威猛、沉稳、发如炸雷的风格。
其步型以马步为主(如能掌握以四六步为好)。
内部呼吸⼀定要任其⾃然,万万不可憋⽓。
虽说是打明劲,全⾝的肌⾁还是要放松,不能僵死。
⼋极拳本⾝跺⼦脚⽐较多(跺⼦脚即震脚),尤其打明劲跺⼦脚更多。
所以初学者演练时跺⼦脚不可⽤⼒过狠,打的过多。
虽说跺⼦脚对掌握明劲有⼀定的帮助,但在内部丹⽥功夫还未上⾝的情况下,跺⼦脚打的过狠是容易伤⼈的。
明劲这⼀层功夫主要要求达到对拳架动作、姿式的正确掌握,三盘在外形上的配合及对⼋极拳整体劲的初步掌握。
武术之八极拳简介
![武术之八极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3854ebe51e79b896902261f.png)
武术之八极拳简介八极拳不仅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拳法,而且从动作到功法及实战方法都自成体系,是一门自成体系的武术流派。
八极门中的许多练功方法是独特的,因此才有独特的发力和打法。
抛掉这些独特的功法训练,动作练得再好、招法的使用再精,在实战中也是“花架子”。
八极门历代不乏高手,如果没有独特的功法训练,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一击必杀”的高手,必定有“一击必杀”的功力,这种功力必须建立在如下几点之上:一)套路和招法的训练:八极拳中的套路从前人代代流传至今主要有三路,即八极架(也称八极小架或小八极)、八极拳(也称大八极或八极大架)、八极对接(也称对接趟或八极对练)。
其中以六大开门劲法和八大招法为核心。
由于八极拳的代代延续及发展,又产生了几个支系,这是八极门各代传人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将八极拳发展和改进的必然结果,是进步。
比如:霍系的“应手拳”、吴系的十二路小架等。
套路和招法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套路训练可以锻炼人的体力和耐力,使人的呼吸与动作协调、动作与身法协调、身法与步法协调,即做到内外协调、上下协调、前后协调、左右协调,即整劲。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体会八极拳独特的发力。
招法的训练简单说,就是将套路中的动作拿出来单独练习,将几个关联的动作组合训练和演变,使能在实战中应用。
二)功法的训练:功法的训练主要以气功和桩功为主。
因气功只能心法传授、循序渐进,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在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主要有以下几种桩功:1)马步蹲桩:两脚平行,略比肩宽,两手轻握成耙子拳,拳心向下收于两肩前,与肩平,两肘外撑与肩平,两臂与背在一平面,曲膝下蹲。
要求:膝盖不出脚尖并与两脚垂直、外撑,背部与尾闾垂直、中正,裆部要撑圆,此称“圆裆坐胯”,十趾抓地,肩要沉,颈部要上顶,此称“头顶顶破天,脚趾抓破砖”。
意守丹田。
歌诀:头顶蓝天,脚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顶山。
2)磕桩:以树为桩(15-20公分),磕击时面向桩,马步站立,两手握拳于腰间,抡右臂用桡骨棱向下向内磕击树桩右侧,再反手用小臂外侧向上向外磕击树桩左侧,随即用小臂尺骨棱向下向外磕击树桩左侧。
八极拳拳谱,惊现武林,学会着横扫千军!以一敌十!
![八极拳拳谱,惊现武林,学会着横扫千军!以一敌十!](https://img.taocdn.com/s3/m/c610af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8.png)
八极拳拳谱,惊现武林,学会着横扫千军!以一敌十!十大要求1)姿势舒展(十字劲)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发)3)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4)劲力短快5)变化突然6)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7)以气吹力(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9)阴阳顿挫10)神形兼备要领劲力:讲求崩、憾、突击。
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干脆。
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
发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
以刚劲为主。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忌浮。
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松肩气下,(3)外方内圆,(4)含胸拔顶,(5)抖胯合腰,(6)手脚相合,(7)气力贯通,(8)三盘连环,(9)意守丹田。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马,即用拥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
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伫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
还有 '八极,八极,两脚不离地'的说法。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
戳。
挤、靠、崩、撼、突击。
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
拳歌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动作干脆,发力刚猛挨、帮、挤、靠无处不到拳诀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歌诀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技击歌诀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八极拳内功与气口
![八极拳内功与气口](https://img.taocdn.com/s3/m/17c5f3a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a.png)
八极拳内功与气口谈到功夫,大体区分不外乎两种,即内功与外功。
外功专练刚劲,如八极门内师兄弟大多习练的铁砂掌和铁臂功等等;内功则是练柔劲,敛气入体,充沛于周身,运以克敌。
《浑元剑经内篇》有记日:“自唐以后,越宋元二代之久,虽精于外功者不少,能行内功者几希”。
内功之传,脉络甚真;前任后督,行气滚滚;井池双穴,了劲循循。
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脉络为人体内真气运行的轨道,炼气而不懂脉络,犹如兴修水利而不明白江河分布,水势之大小,盲目行之,没有不出毛病的。
人身脉络主要的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其中最根本的则是前任后督两脉。
任脉在前,起于承浆穴,沿喉头、胸骨柄、剑突,直下至阴前高骨。
督脉在后,起于尻尾(尾巴骨),上至命门(与肚脐前后相对),再上至夹脊(背后两片扇子骨的正中)过大椎、泥丸(即百会穴)下印堂至人中而止。
小腹正中为气海,武术家也叫它丹田,它既是人体的中心,又是人体经络场的重要场源,气聚于气海之后,就会沿经络运行。
额上正中谓之天心。
气自尻尾上升经百会沿任脉而下聚于丹田,丹田气足则化而为神,自天心出,二目芒可射人。
崂山道士匡常修有云:“神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
即指此也。
肩头正中为肩井穴,肘头分中为曲池穴,此二者为周身发劲之所。
散打之所以有“点肩井” 和“打曲池”等手法,为的是制止对方之发力也。
既明脉络,次观格式。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足坚而稳,膝屈而伸,裆深而藏,肋平而张。
既明脉络之后,还须讲究姿势,此即气功中所谓“调身”是也。
正确的姿势才能有助于内气按正确的轨道运行。
对于姿势,拳经中有明确规定,“头正而起,背圆而正,肩平而顺,胸出而闭。
足竖而稳,膝曲而伸,档深而藏,胁开而张”。
形意拳内功虽有坐功、站功与行功之分,但仍以站功、行功为主。
上边一段话主要是针对站功讲的。
可是无论练哪种功,在姿势上都应正头起项,壮面凝神,肩松胸出背圆,前身微有收敛之形,此乃练内功之真正诀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极拳练功层次八极拳六练八要是:一练拙力如疯磨,二练软绵封闭播,三练寸接寸拿寸吐露,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练脏腑气功到,六练筋骨皮肉合,七要尊师与重道,八要仁义与有德。
这些都是八极拳前辈先贤们练功经验体会的高度概括,它不仅提出了练功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练功层次,使我们能一步步进入武学的高深阶段,使我们能尽快出功夫,达到内外兼修之目的。
下面对每层次练功做一简单介绍。
首先说一下“生物场”概念。
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有一个生物场,我们人类也不例外。
人类的生物场也和地球一样是由核心、外壳层、大气层组成。
人类生物场的核心是由大脑、脊髓、神经传导系统组成,它有接收信息、分析判断、过滤信息、储存信息、发射信息指挥协调身体各部运动等作用。
我们的古人将这些功能高度概括为一个字“神”。
“神”又分为先天之神与后天之神。
先天之神包括诸多的遗传因素;后天之神包括接收、储存的种种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及使用。
人的意念也是“神”的一个部分,它属于发射信息的范畴。
人的五脏六腑、骨骼、筋腱、肌肉、皮肤及血液循环系统构成了人类生物场的外壳层,它起到接受外部能量并将外部能量转化成内部能量使用或储存的作用,我们的古人将之称为“精”。
这个“精”也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包括诸多遗传因素,后天之精则是由水谷之精转化为人的骨骼、筋腱、肌肉、血液及生育之精等。
人类生物场的外层是气,这个气不同于地球的大气层,但也是有密切联系的,人生活在地球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氧气是人体新陈代谢及能量转换必不可少的物质。
人类生物场中的气,在体内是以体液形式存在,传输途径是经脉系统,由体表或经穴发出,在体外则是气的形式出现,这个气对人体起营卫作用。
这个气也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称为元气,后天之气是由水谷之精华转化而来,它也是一种能量形式,被称之为混元气。
“精”“气”“神”是构成人类生物场的三大要素,我们练功就是练“精”“气”“神”,也就是练的生物场,这个生物场其大而无外,其小而无内,生物场有许多特性,比如“亲和性”“排斥性”“穿透性”“震撼性”“遥感性”“内视性”等等,我们练功就是为了增强这些特性,内外兼修,凝真养性,壮其体魄,发掘潜能,开发智慧,充其精神,达到“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的地步,因此练功也是永无止境的。
第一层“一练拙力如疯魔”是第一层功夫,也是练八极拳的基础,其有几个重要的作用。
人类接受外界能量,如水、谷之精华转化为人本身的能量,除消耗外有一部分储存起来,这些能量大部分变为肌肉、骨骼、筋腱而储存能量,所以提高身体素质、壮大骨骼、筋腱、肌肉群、强壮体魄是第一层功夫的一个重要作用。
人的能量的发出,其中有一部分是以力的形式出现,这个力是肌肉、筋腱、骨骼的收缩和运动所产生。
这个力是可逆的,当肌肉、筋腱、骨骼相对运动协调时,发出的力最大,这就是人们常练的外三合,也是第一层功夫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武术是用来保护自己,攻击敌人的方法,因此搏击是武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既然是搏击就需要意念、力量、技巧的高度统一,经常进行实战锻炼,不仅能提高反应能力,提高实战经验,而且对意念力量、技巧的合一有很大作用。
因此第一层功夫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意念、力量、技巧的合一。
从以上可以看出,要做到这些必须要下苦功夫,下大气力去练。
要像疯魔那样去练。
过去吴照海大师就经常说:“年轻人使力气,长力气。
”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类的生物场中,这一层功夫主要练的是筋骨皮肉,练的是生物场的壳,练的是“精、气、神”中的“精”,生物场外壳壮大则生物场就大,对练下面几层功夫就打好了基础。
基础的好坏对练习八极拳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层“二练绵软封闭播”是八极拳第二层修习的功夫,也是内功的开始。
这一层主要是练气。
“封闭播”是指气的封固、吸纳及发放,也就是养气,外气内收,内气外放。
使用的方法就是“绵软”,也就是放松。
气在人体内通常是杂乱无章的,通过锻炼而使其有序化,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排除病气,祛病强身。
在人类的生物场中,气属于外层,它也是一种能量形式,通过锻炼达到吸收能量、发放能量、储存能量的目的。
能量大则生物场就大,气具有穿透性,如“气”和“力”合一,两种能量合一,则发出的能量加大,而且具有穿透性。
在生物场中,气在体内是循经络运行,通过体表或经穴发出而成为气。
经络的通达是至关重要的。
《内功经》曾讲:内功所传,脉络甚真,不知脉络,勉强用之,无益有损,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由此可见通畅脉络的重要性。
有语讲:“神为气之帅。
”在八极拳第二层功夫里“意气合一”也是必练的。
因此在八极拳第二层,我们要达到几个目的:一是使无序之气有序化;二是打通大小周天,即通畅各个经络;三是做到意气合一;四是达到外气内收,内气外放,养气之目的。
气既是一种能量形式,它是由先天的元气与后天的混元气组成,是由人体的的精华与水谷精华转化而来,因此这一层功夫也称为练精化气。
第三层“三练寸接、寸拿、寸吐露”是八极拳第三层功夫。
首先说“寸劲”来源于哪里?曾有人这样描述:“人内劲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盖志气之师也,气体之充也。
心动而气随之,气动而力既赴之,此必至之理也。
今以功于艺者言之,殆颤劲是也,惟颤劲出没其捷,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劲发,天地交合而不费其力。
”这里所说的颤劲即是寸劲,它来源于意气力合一。
“寸接、寸拿、寸吐露”是八极拳的外形表现,是外三合与内三合的“合一”,是内外协调的必然产物。
李书文先生曾在八极拳精义中谈及“人之全身内外乃完整之体,体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行,骨顺筋直,气到力发,一肢动百骸随,一极动百极响应。
五脏动于内,四肢全躯必形于外,此自然之理也”,故八极拳每一出手起脚,必将八极冶为一气,形神合一,以意使气,以气活血,论呼吸,讲含胸拨背,松肩松胯,气贯丹田,均为求内外协调也。
此不仅为技击之需要,亦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
八极拳讲究全身发力,也就是均整之力,全身为一整体,一肢动,百骸皆动,一极动百极响应。
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因此无论对方挨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这便是寸接、寸拿、寸吐露之真义。
“寸接、寸拿、寸吐露”是人体的外形表现,内在是意气力合一,它存在于八极拳的招术和拳架之中。
八极拳小架之所以说它博大精深,是因为八极拳的“一练意力合一,二练意气合一,三练意气力合一,四练攻防技巧,五练外三合,手眼身法步”等等都能通过小架而练出来,只不过各层次练法不同而已。
吴秀峰大师博采众长,以自己和众前辈的实战经验及练功经验,将一路架扩编为十二路架子,极大地丰富了八极拳的内容,对外增加了攻防技巧,对内则练意气力合一,练丹田,增大内力,也就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内,与丹田之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渐渐积蓄而成。
这就是孙禄堂先生所表述的内力练法。
内力的增加,也是八极拳第三层功夫的一个主要方面。
在人们的生物场中,人体内的丹田是精、气、神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因此第三层功夫主要是练丹田。
丹田气足,人体精满,返精补脑,开发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所以这一层也叫做练气化神。
第四层“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是八极拳第四层功夫,它是有招向无招的转换。
这一层又为分两个阶段:初级、高级阶段。
人的生物场具有排拆性,生物场的外层是一气场,当外力打击接触到气场时,气场如同皮球一样,发生变形,气往打击处聚集,起到阻尼作用,同时将信息反馈给大脑,大脑指挥肢体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种反应要比肢体接触的“听劲”又快了一步。
在初级阶段,八极拳有两种打法,一种叫做打“气口”,一种叫做“圈”。
“打气口”就是当对方打击气力将发未发时,我方的打击打在对方发力的节点上,而使对方的气力发不出来。
“圈”是很多“打气口”的动作组合,这就是一种封打技术,也是八极拳从有招向无招的过渡,但它是有迹可循的。
在第四层功夫的高级阶段,主要是练大脑,也就是练神,开发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能。
练神与信息的接收,信息的解读、信息的发射是密切相关的。
信息的发射也就是人意念的发射,它是需要能量的,因此它是一种能量波。
人的生物场能量越大则这种信息波的能量就越大。
而且这种信息波还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
人的信息发出有许多途径,最常用的途径是信息波以光波或声波为载体。
光波使人能看得见,声波使人能听得到。
信息的发出是不可逆的。
各种各样的信息保留的时间也不相同,信息接收也有很多途径,通常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当这些情况都没有时,有些人依然能够得到信息,感觉到信息,这就是感应。
人接收信息受人本身条件的限制,比如:人能听到相应波长的声波,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由超声波和次声波传递的信息人就收不到。
解读信息,就是将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分开,但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对不同学科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
就如同专家、教授只是某一科的专家、教授,在另外一科则不是专家、教授。
我们练功就是用特殊的训练方法来开发我们的智力,挖掘我们的潜能,提高我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提高感应速度,对外来讲,当危险信息一出现我们立刻感应到,及时封堵,将危险化于无形。
其实高手之间的对决,只是功力大小、智力强弱的较量而已。
“自由架式懒龙卧”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练大脑、练神、练神还虚。
第五层“五练脏腑气功到,六练筋骨皮肉合”是八极拳第五层功夫。
因为五脏六腑与筋骨皮肉互为表里,所以二者要同时练。
五脏六腑之气需通过筋骨皮肉而发散,外部清纯之气需经经络而导引入内。
因此,意念、经络、内视、导引是练这层功夫的关键所在,也是为什么它在练大脑、练神之后才能练的原因。
这一层功夫练成,身体素质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练这一层功夫有一个很大的障碍,那就是“自我”。
如果说前四层都是练的如何战胜别人,那么这一层就是练如何战胜自己。
人有七情六欲,每一种都与某个脏腑相关连,当七情六欲控制不好,则会伤及某一腑脏,尤其练功期间,功力越深则伤害越大。
外部环境,四时季节有风寒暑湿,时刻在侵蚀着我们的肌体,如果我们的某个脏腑出现问题,内在的气机出现紊乱,则这些外部的邪气就会乘虚而入,所以练功者当慎之。
所以说战胜自己也是练这一层的关键所在。
第六层“七要遵师与重道,八要仁义与有德”是八极拳第六层功夫。
武德从始至终都是要讲,每个老师教学生都要先教其德,再教其忠勇。
仁义两字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道德规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对于遵师,我认为能将八极拳这门古老的文化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则是最大的尊师。
对于道,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
八极拳以武入道,每个人练功层次不同,其得道的程度也不相同。
在此不多论及。
八极拳“七要遵师与重道,八要仁义与有德“为第六层功夫,它之所以称为功夫,是因为它是文化素质、武功层次、心理等方面修养的综合。
(文/邵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