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分离纯化净化工艺的特点

合集下载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析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析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析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它是由青霉菌属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和疗效的关键环节。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种培养、发酵、提取和纯化等步骤。

首先,选择高产菌株进行培养,保证菌株的纯度和活力。

然后,将菌株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和氧气供应条件下进行培养。

发酵过程中,菌株会产生青霉素,但同时也会产生其他代谢产物,如杂质和有毒物质。

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发酵工艺和控制条件来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和纯度。

提取是将发酵液中的青霉素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采用溶剂萃取法,通过合适的溶剂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提取后,需要进行纯化处理,去除杂质和有毒物质,提高青霉素的纯度。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结晶、蒸馏、吸附和色谱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青霉素的特性和所需纯度进行选择,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青霉素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原辅料的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成品的质量评价等方面。

首先,需要对原辅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包括发酵过程的控制、提取和纯化过程的监测等,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最后,需要对成品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外观、溶解度、含量、纯度和微生物限度等指标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规范、建立质量检验实验室、培训员工等。

此外,生产企业还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接受监督和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总之,青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和疗效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青霉素产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药物支持。

医学人员应加强对青霉素的了解,提高对药品质量的重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青霉素G的提取工艺

青霉素G的提取工艺

青霉素G的提取工艺的研究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班级: 09级生物化工姓名:李建章学号: 9指导老师:张晓宇青霉素G的提取工艺的研究1927年,人们发现了青霉素(penicillin),这是应用于临床的第一种抗生素。

青霉素属于天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生产量最大的抗生素。

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是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抗菌药物,由于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等优点,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在治疗很多感染疾病中仍为首选药物。

青霉素还是裂解生产半合成抗生素中间体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和原料。

由于在商业生产和治疗中的重要性,直至在被发现80多年后的今天,青霉素仍然是世界最重要的生化产品之一。

图1.1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式青霉素是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青霉素分子中含有6个不对称碳原子,故具有旋光性。

不同的侧链R构成不同类型的青霉素,可分为G型、V型及0型等。

若R为苄基则为苄青霉素或叫青霉素G;若R为苯氧甲基,则为苯氧甲基青霉素或叫青霉素V。

天然青霉素(由发酵所得)有8种,以青霉素G疗效最好,应用最广。

青霉素G又称苄青霉素、盘尼西林,是一种天然青霉素,是青霉菌分泌的一种有机酸,pKa=2.75其化学结构式如图1.1所示,青霉素G分子中含有一仰.内酰胺环和一个游离羧基,前者鄙.内酰胺类抗生素多:有的特征,后者使其呈弱酸性。

青霉素作为一种有机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青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口服不易吸收,临床上以其钾盐或钠盐的形式采用肌肉注射或气雾吸收。

青霉素G钾(钠)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达到杀菌作用,是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阴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采用的是生物发酵法,其分离提纯过程包括过滤、提取、共沸结晶等工序。

常见的发酵液中青霉素的提取方法有吸附法、沉淀法、溶媒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液膜法等。

但本设计是通过溶媒萃取工艺以及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提取工艺进行介绍。

青霉素纳滤膜分离纯化详情介绍

青霉素纳滤膜分离纯化详情介绍

青霉素纳滤膜分离纯化详情介绍
青霉素纳滤膜分离纯化
膜分离过程是一个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它是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上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性,具有较多的优势。

青霉素纳滤膜分离纯化优点
1、工艺结构简单,易于掌握,使用。

2、没有可动部件,运行稳定可靠。

3、占地面积小,投资省。

4、有效组分回收率高。

5、运行成本低。

6、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

青霉素纳滤膜分离纯化应用领域
制药行业:应用于分离、纯化和浓缩工艺,如维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C和红霉素等;
生物化工:应用于膜除杂、膜浓缩、膜脱色,如氨基酸、多肽和有机酸等;
食品饮料:应用于饮料、酒类等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如果汁、红酒等;
石化冶金:应用于重金属、酸碱等回收与净化,如钴离子、铜离子和酸等。

青霉素萃取分离技术的探究

青霉素萃取分离技术的探究

青霉素萃取分离技术的探究作者:黄冬晖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0期[摘要]青霉素通常又被人们称作盘尼西林,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抗菌素类药物,通常就是指从青霉素的培养液当中提取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分子,在这个分子当中含有青霉素烷,同时这种物质能够有效的对细菌的细胞壁起到破坏的作用,同时还会使得其在使用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它也成为了史上第一种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的抗生素,在当今的临床治疗当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青霉素;萃取;分离中图分类号:P1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82-01青霉素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它具备很好的抗菌作用,同时它还有非常好的疗效,对人体的副作用也非常的低,在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这种药物在成本方面也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在临床上也大面积的应用、青霉素在生产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生物合成的方法,在提纯方法上经常会使用乙酸丁酯萃取法,但是这种方法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青霉素的药用价值会大大降低,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非常多能源的支持,溶剂无法有效的回收,这样就使得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最近几年,青霉素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扩大,所以有必要对其萃取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1、现有工艺的改进与完善1.1 室温三级萃取的改进与完善一些研究人员对乙酸丁酯萃取青霉素的理论模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探讨,同时还将研究中的一些想法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同时也将原来的方法予以有效的改进和优化,提出了全新的萃取条件PH值要控制在3.0左右,温度也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20摄氏度为好,为了提高萃取率,选择三级萃取法,研究人员认为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PH值可以有效的提升萃取的选择性,这样就使得青霉素的有效成分更多,在常温条件下进行萃取能有效的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消耗,青霉素自身的质量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一种青霉素提纯方法

一种青霉素提纯方法

一种青霉素提纯方法引言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然而,由于其靶向性不够强,常常受到其他离子及杂质的干扰,从而降低了其药效。

因此,青霉素的提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青霉素提纯方法,以保证其药效,并提高抗生素的纯度。

方法和实验步骤步骤1: 初步提纯首先,将青霉素提取出发酵液中。

将青霉素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

然后,加入适量的酸性溶液,将pH值调至4.0以下。

此步骤的目的是使得青霉素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提高其溶解度。

步骤2: 滤液处理将调整后的青霉素溶液经过滤纸过滤,去除大部分杂质和微生物。

滤液处理可以有效去除颜色浓度高的悬浮颗粒以及细菌等微生物,净化溶液。

步骤3: 阴离子交换层析将滤液通入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

青霉素具有负电性,因此可以与树脂表面上附着的阳离子结合,从而进行有效的分离。

通过适当调整洗脱液的pH值,使青霉素适时与树脂解离,萃取到洗脱液中。

步骤4: 浓缩将洗脱液经过蒸发浓缩,使得提纯后的青霉素浓度得到提高。

使用旋转蒸发仪,调节适宜的转速和温度,使溶液逐渐减少,并且青霉素得到浓缩。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去除洗脱液中的溶剂和其他微量杂质。

步骤5: 结晶将浓缩后的青霉素溶液冷却至低温,并搅拌,使得青霉素结晶。

通过结晶过程,可以进一步提高青霉素的纯度,去除少量残留的杂质。

步骤6: 液-液分配将青霉素结晶产物与其他溶剂混合,利用溶剂的特性,将青霉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通过液-液分配的过程,可以使得青霉素在溶剂中的浓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结果和讨论采用上述方法,成功地实现了青霉素的提纯。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纯度高的青霉素制剂。

提纯后的青霉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高的药效,并且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副作用。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青霉素提纯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青霉素的纯度,还能够增强其药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青霉素的提纯方法将会越来越完善,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青霉素提炼萃取工艺的探讨

青霉素提炼萃取工艺的探讨

青霉素提炼萃取工艺的探讨作者:赵丽丽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6期[摘要]在所有抗生素药物中,青霉素的重要性比较突出,对其进行提炼和萃取是制药工程的重要项目。

从传统的制取工艺中可以看出,提炼的精度不够,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还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因此,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三种工艺和制取模式共同作用来对青霉素进行提取,对这三种制取方式进行分析,找到比较合适的制取方式。

希望能够和相关的制药行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

[关键词]青霉素;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P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64-01通常情况下,青霉素也被成为青霉素钠或者是苄青霉素钾等等。

青霉素的主要来源是青霉菌培养液,青霉素中含有适量的青梅烷,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由于青霉素的杀菌性能较强,而且自身的毒性较低,因此,在医药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青霉素药物本身是一种弱酸,一直以来所采用的萃取法就是溶媒法,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存在较大的能耗量。

1、仪器与试药在青霉素萃取试验中所采用的仪器种类较多,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保护柱,水浴锅以及天平和离心机等等。

这些仪器在进行实验之前,都经过了严格地检验。

可以在试验中发挥其应有的性能。

而且实验仪器主要来源于国内的著名科技有限公司,有些设备是从国外进口。

所用的试药种类主要有磷酸三丁酯、煤油以及甲醇等等。

所用的青霉素主要来自于华北制药集团。

对于仪器和试药的选择需要经过技术人员专业的检验,同时还要做好检验记录,在实际的制取工作中以备不时之需。

2、实验整个实验的过程包含三种实验,其一萃取平衡实验,其二为整体液膜实验,其三为离子交换实验。

2.1 萃取平衡实验在试验中,主要以磷酸三丁酯为实验载体,取适量的没有所谓稀释剂。

准备一个锥形瓶,将有机相和水进行融合,二者各取20ml,将溶液的温度控制到恒温的状态下,然后对其进程时约5分钟的震荡。

青霉素几种分离纯化方法比较

青霉素几种分离纯化方法比较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期末作业青霉素的分离提纯方法的发展与比较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青霉素的分离提纯方法的发展以及比较,包括传统的方法,如吸附法,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等,也包括现代发展的高新技术,如反胶团萃取法,乳状液膜法,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法以及其它的高效提取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penicillin G and the comparison of methods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 including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adsorption, precipit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but also includes modern high-tech development, such as reverse micelles extraction,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hollow fiber renewal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 and other efficient methods.正文:1、青霉素简介1、1基本性质: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分子式为:1、2发展历程: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

青霉素提取

青霉素提取

青梅素的提炼工艺过程青霉素提纯工艺流程简图:青霉素不稳定,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和精制过程要条件温和、快速,防止降解。

1.预处理发酵液结束后,目标产物存在于发酵液中,而且浓度较低,如抗生素只有10-30Kg/m3,含有大量杂质,它们影响后续工艺的有效提取,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的预处理,目的在于浓缩目的产物,去除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利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是进行分离纯化的一个工序。

2.过滤发酵液在萃取之前需预处理,发酵液加少量絮凝剂沉淀蛋白,然后经真空转鼓过滤或板框过滤,除掉菌丝体及部分蛋白。

青霉素易降解,发酵液及滤液应冷至10 ℃以下,过滤收率一般90%左右。

(1)菌丝体粗长10µm,采用鼓式真空过滤机过滤,滤渣形成紧密饼状,容易从滤布上刮下。

滤液pH6.27-7.2,蛋白质含量0.05-0.2%。

需要进一步除去蛋白质。

(2)改善过滤和除去蛋白质的措施:硫酸调节pH4.5-5.0,加入0.07%溴代十五烷吡啶PPB,0.7%硅藻土为助滤剂。

再通过板框式过滤机。

滤液澄清透明,进行萃取。

3.萃取青霉素的提取采用溶媒萃取法。

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素盐易溶于水。

利用这一性质,在酸性条件下青霉素转入有机溶媒中,调节pH,再转入中性水相,反复几次萃取,即可提纯浓缩。

选择对青霉素分配系数高的有机溶剂。

工业上通常用醋酸丁酯和戊酯。

萃取2-3次。

从发酵液萃取到乙酸丁酯时,pH选择1.8-2.0,从乙酸丁酯反萃到水相时,pH选择 6.8-7.4。

发酵滤液与乙酸丁酯的体积比为1.5-2.1,即一次浓缩倍数为1.5-2.1。

为了避免pH波动,采用硫酸盐、碳酸盐缓冲液进行反萃。

发酵液与溶剂比例为3-4。

几次萃取后,浓缩10倍,浓度几乎达到结晶要求。

萃取总收率在85%左右。

所得滤液多采用二次萃取,用10%硫酸调pH2.0~3.0,加入醋酸丁酯,用量为滤液体积的三分之一,反萃取时常用碳酸氢钠溶液调pH7.0~8.0。

青霉素的提取方法

青霉素的提取方法

青霉素的提取方法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对治疗感染性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霉素的提取方法主要包
括发酵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

首先,发酵法是目前青霉素提取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发酵法中,首先需要培养青霉菌,然后将培养基中的青霉菌进行发酵,使其产
生青霉素。

接着通过分离、提纯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净的青霉素。

发酵法提取青霉素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是生产周期长,产量不稳定。

其次,化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青霉素提取方法。

化学法主要是
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制备青霉素,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原
料转化为青霉素。

化学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易控制,产量较高,但
是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最后,生物法是一种新型的青霉素提取方法。

生物法是利用转
基因技术,将青霉菌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产生更多的青霉素。


物法的优点是产量高,纯度好,但是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

综上所述,青霉素的提取方法包括发酵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提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青霉素的提取方法会越来越先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霉素萃取法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青霉素萃取法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青霉素萃取法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对青霉素分离技术中的萃取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青霉素;萃取法;分离青霉素是目前生产量最大的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等优点,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药物。

由于性价比优良,青霉素G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天然抗生素之一,它的钾盐还是十分重要的原料药,主要用于生产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1]。

青霉素G的生产采用生物合成法,其分离提纯过程包括过滤、提取、共沸结晶等几道工序,其提取工艺现多采用乙酸丁酯萃取法。

但该工艺存在一些不足:如青霉素效价损失严重;生产能耗大;溶剂回收困难;使用破乳剂,增加了成本。

近年来,随着青霉素扩产,产量激增,造成供过于求的状况,为了提高行业竞争力,科技工作者围绕完善现有萃取过程和进行新技术开发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1.改进与完善1.1室温三级萃取新工艺苗勇等[2]对乙酸丁酯萃取青霉素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探讨,并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针对传统的青霉素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提出了新的萃取操作工艺条件,即pH(3.0±0.2),温度为常温20℃,相比Vo/Vw=1/3~1/4,并采用三级萃取以保证萃取率。

他们认为,适当提高萃取的pH值,有利于萃取体系选择性的提高,可以减小青霉素的损失;常温萃取可以极大地降低能耗;适当降低相比,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对杂酸的萃取。

按照年产1000吨青霉素工厂计算,料液中青霉素效价20000u/ml,收率70%,日处理300吨料液,可计算出从pH3.0到pH2.0所需酸量及运行费。

其冷却费用按全年平均降低10℃计算,忽略其设备投资。

两种工艺所需费用差别列于Tab.1(按1998年价格计算)。

苗勇等认为,新工艺比原工艺每年减少费用210万元,总效益可观,该工艺是可行的。

2.新分离技术的应用2.1双水相萃取/乙酸丁酯萃取关怡新等[3]研究了PEG/硫酸铵/水双水相系统用于青霉素发酵液的萃取,并进行了小试实验,得到了青霉素G的结晶,纯度为88.48%,总收率为76.56%。

青霉素课件——夏德虎

青霉素课件——夏德虎

班级:生药四班姓名:夏德虎学号:24青霉素20.提炼工艺过程1.青霉素不稳定,遇酸、碱、热分解失活2.水溶液中不稳定,非极性溶剂中稳定3.易溶于有机溶剂,水中溶解度很小4.青霉素盐很稳定;降解产物具有致敏性5.防止降解,条件温和、快速。

21.预处理青霉素的存在部位:发酵液浓度较低:10-30Kg/M3含有大量杂质:菌体细胞、核酸、杂蛋白质、细胞壁多糖等、残留的培养基、色素、盐离子、代谢产物等目的:浓缩目的产物,去除大部分杂质,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利于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

预处理:发酵液加少量絮凝剂沉淀蛋白22.过滤鼓式真空过滤机过滤:一次滤液:pH6.2-7.2,略浑,棕黄或绿色,蛋白质含量0. 5-2.0%。

板框式过滤机过滤:硫酸调节pH4.5-5.0,加入0.07%溴代十五烷吡啶,0.07%硅藻土为助虑剂。

二次滤液:澄清透明,用于提取(收率90%)23.溶剂萃取原理: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霉素盐易溶于水。

萃取剂:青霉素分配系数高的有机溶剂.工业上通常用:醋酸丁酯和醋酸戊酯。

除去蛋白质:加0.05-0.1%乳化剂PPB。

萃取:2-3次。

2627逆流萃取过程正相萃取:酸化pH1.8-2.0,滤液:醋酸丁酯=1:0.3,碟片式离心机分离(浓缩1.5-2.1)反相萃取:pH6.8-7.4(磷酸盐、碳酸盐缓冲液)。

把青霉素从丁酯中提取到缓冲液中。

反复萃取2-3次,达到结晶要求。

萃取条件:10℃下。

萃取罐冷冻盐水冷却。

28.脱色1.萃取液中添加活性炭,除去色素。

2.过滤,除去活性炭。

30.结晶——直接结晶加醋酸钠-乙醇溶液反应:得到结晶钠盐。

加醋酸钾-乙醇溶液:得到青霉素钾盐。

31.结晶——共沸蒸馏结晶萃取液,再用0.5 M NaOH萃取pH6.4-6.8下得到钠盐水浓缩液。

加3-4倍体积丁醇,16-26℃,真空(0.67-1.3KPa)下蒸馏。

水和丁醇形成共沸物而蒸出。

钠盐结晶析出。

结晶经过洗涤、干燥(60℃真空16h),磨粉,装桶,得到青霉素产品。

青霉素G盐的分离及结晶工艺

青霉素G盐的分离及结晶工艺
萃取结晶法
利用萃取剂将物质从溶液中萃取出来,再通过蒸发等方法得到结晶 产品,适用于某T 04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材料与设备
原料
青霉素发酵液
试剂
盐酸、氢氧化钠、乙醇等
设备
离心机、旋转蒸发器、结晶器、pH计、分光光度 计等
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 调节pH值
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青霉素发酵液 的pH值至适宜范围。
• 去除杂质
通过离心或过滤去除发酵液中的固体 杂质。
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 添加萃取剂
向预处理后的发酵液中加入适量的萃 取剂(如乙醇),充分混合。
• 分离萃取相
静置分层后,分离出含有青霉素的萃 取相。
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 浓缩
将萃取相进行旋转蒸发,去除大部分萃取剂,得到浓缩液。
• 结晶
向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反溶剂(如水),降低溶解度,诱导 青霉素G盐结晶析出。
PART 03
结晶工艺
溶液结晶法
原理
利用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 异,通过蒸发、降温等方法使
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优点
适用于大多数物质,操作简便 ,设备投资少。
缺点
结晶速度慢,收率低,难以得 到高纯度的产品。
应用
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粗品提纯 和废水处理等。
熔融结晶法
01
原理
将物质加热至熔点以上,使其熔融 后缓慢冷却结晶。
根据实验结果,优化实验条件,提高青霉素G盐的分离效率和结晶纯度。
PART 05
结果与讨论
分离效果评价
分离效率
通过比较分离前后青霉素G盐的浓度变化,可以评估分离效率。若分离后青霉素G盐的浓度显著 降低,则表明分离效果较好。

青霉素分离纯化提纯工艺技术介绍

青霉素分离纯化提纯工艺技术介绍

青霉素分离纯化提纯工艺技术介绍
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传统的原料药生产常采用机械过滤器、萃取、浓缩结晶、干燥等,这些工艺只能去除菌体、比较大的悬浮物,因此如今常采用用陶瓷膜技术用于青霉素提纯过程中。

陶瓷膜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工艺,广泛应用于生物发酵领域。

陶瓷膜分离技术按照过滤精度可以分为陶瓷微滤、陶瓷超滤、陶瓷纳滤三个范围。

陶瓷微滤膜可作为发酵液除菌工艺,将料液中的固形物全部除去,所得的滤液清澈透明,过滤效果远远超过采用滤布、滤纸等介质的板框过滤机、硅藻土过滤机以及离心机等。

陶瓷超滤可以作为发酵液进一步除杂脱色工艺,就青霉素G方面的应用,采用陶瓷膜超滤技术脱除其中的大分子,有减轻后续处理难度,浓缩倍数高,大大降低水使用量,废水排放量少,连续工作时间长,再生简便高效等优势,配套的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等使用寿命可延长2-3 倍。

陶瓷纳滤技术可作为其中的浓缩工艺,为产品提供非相变、非热驱动的方式减少液体体积。

陶瓷膜的应用显示出比传统有机膜以及其它传统机械过滤更为明显的性能优势,陶瓷膜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规格的处理系统,从而满足相应的需求。

青霉素几种分离纯化方法比较

青霉素几种分离纯化方法比较

青霉素几种分离纯化方法比较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期末作业青霉素的分离提纯方法的发展与比较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青霉素的分离提纯方法的发展以及比较,包括传统的方法,如吸附法,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等,也包括现代发展的高新技术,如反胶团萃取法,乳状液膜法,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法以及其它的高效提取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penicillin G and the comparison of methods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 including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adsorption, precipit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but also includes modern high-tech development, such as reverse micelles extraction,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hollow fiber renewal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 and other efficient methods.正文:1、青霉素简介1、1基本性质: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分子式为:1、2发展历程: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

青霉素生产工艺

青霉素生产工艺

青霉素生产工艺摘要: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规模非常大。

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研究和优化其生产工艺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霉素;生产工艺抗生素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下游半合成抗生素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上游的工业发酵。

一些抗生素的工业生产规模非常大,如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头孢菌素C,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利福霉素,氨基环醇类的链霉素、庆大霉素。

其它的一些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万古霉素等,单个发酵罐容积越来越大,100 m3的发酵罐被普遍采用,200 m3甚至更大容积的发酵罐经常可见报道。

抗生素的工业生产包括发酵和提取两部分。

工艺流程大致如下:菌种的保藏、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提取和精制。

种子和发酵培养基的常用碳源有:葡萄糖、淀粉、蔗糖、油脂、有机酸等,主要为菌体生长代谢提供能源,为合成菌体细胞和目的产物提供碳元素。

有机氮源多用玉米浆、黄豆饼粉、麸质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等,硫酸铵、尿素、氨水、硝酸钠、硝酸铵则是常用的无机氮源。

另外,培养基中还得添加无机盐、微量元素以及消沫剂,部分抗生素还得加入特殊前体,如青霉素的前体是苯乙酸,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前体是丙酸盐。

发酵过程普遍补加一种碳源、氮源物质,如葡萄糖和硫酸铵。

pH值通过流加氨水进行调节,很多抗生素在发酵中后期流加前体,对提高产量非常有益。

抗生素发酵绝大多数为好氧培养,必须连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全过程大功率搅拌。

发酵液的预处理,一般加絮凝剂沉淀蛋白,过滤去除菌丝体,发酵滤液的提取常用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吸附法等提纯浓缩,然后结晶干燥得纯品。

现在来介绍一下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一、青霉素概述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纯化工艺

青霉素的纯化工艺

结晶
• 抗生素精制常用结晶法来制得高纯度成品。常用 的几种结晶方法有: • 1、改变温度结晶 利用抗生素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这一特性来进行结晶。 • 2、利用等电点结晶 当将某一抗生素溶液的pH调 到等电点时,它在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小,则沉淀 析出。 • 3、加成盐剂结晶 在抗生素溶液中加成盐剂使抗 生素以盐的形式从溶液中能够沉淀结晶。
下游加工一般工艺流程
发酵液
菌体 离心或过滤 固体部分 干燥 产物 胞外产物 离心或过滤 胞内产物 离心或过滤 细胞破碎 含产物的清液 离心或过滤 提取、分离 纯化、精制 干燥 产物
1. 一般工艺过程• 一源自说来,下游加工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 (1)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目的是除去发酵
液中的菌体细胞和不溶性固体杂质(离心和过 滤)。 • (2)初步分离 :目的是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 较大的杂质,为后道精制工序创造有利条件 (萃 取、吸附、沉淀、蒸发) • (3)高度纯化 :去除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比较接近的杂质(层析、膜分离、离子交换、沉 淀、电泳)。 • (4)产品的最后加工:成品形式由产品的最 终用途决定(结晶、干燥、蒸馏)。
结晶
• 萃取液一般通过结晶提纯。青霉素钾盐在醋酸丁酯中溶解 度很小,在二次丁酯萃取液中加入醋酸钾 -乙醇溶液,青霉 素钾盐就结晶析出。然后采用重结晶方法,进一步提高纯 度,将钾盐溶于KOH溶液,调pH至中性,加无水丁醇,在 真 空 条 件 下 , 共 沸 蒸 馏 结 晶 得 纯 品 。 直接结晶:在2次乙酸丁酯萃取液中加醋酸钠-乙醇溶液反 应,得到结晶钠盐。加醋酸钾-乙醇溶液,得到青霉素钾 盐 。 共沸蒸馏结晶:萃取液,再用 0.5 M NaOH 萃取, pH6.44.8 下得到钠盐水浓缩液。加 2.5 倍体积丁醇, 16 - 26℃, 0.67-1.3KPa下蒸馏。水和丁醇形成共沸物而蒸出。钠盐结 晶析出。结晶经过洗涤、干燥后,得到青霉素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分离纯化净化工艺的特点
青霉素净化工艺是利用吸附法提取青霉素的工艺。

它是采用在青霉素发酵稀释液中直接利用阳离子树脂吸附的方法来吸附青霉素;吸附有青霉素的饱和树脂用试剂洗涤,再用试剂解吸和碱性阴离子树脂脱色。

青霉素净化工艺:
注发酵液—>阳离子吸附—>过滤—>漂洗—>上柱—>转型—>淋洗—>解析—>阴树脂脱色
青霉素净化优点如下:
1、减少介质用量50-90%。

2、占地面积减少50-80%。

3、节省能耗高达30%。

4、简化已有工艺流程。

5、自动控制,产品质量均衡。

6、耐酸碱、抗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