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岳麓版练习题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客观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目的

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 )

A、“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

B、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C、“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几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

D、“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03年8月清廷正式谕令设立商部。在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担负着制定经济政策、领导发展国家工商实业的重任,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商法、商律以规范商品市场、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等。这一举措( )

A、目的是为了保护经济秩序的稳定

B、表明资本主义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

C、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开始改变

D、表明传统的封建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图一与图二中的两个企业相比,二者相同点是

①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其产品都直接投入市场③都雇佣工人进行生产④资金都很充足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893年9月在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1908年3月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取得较快发展

B、发展近代工业是大势所趋

C、洋务企业刺激民族工业兴起

D、近代中国垄断公司的出现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企业性质与其他三项有明显不同的是( )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制造局

C、上海机器制造局

D、继昌隆缫丝厂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通过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有误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B、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

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

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竟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