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现状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与思政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27期 总第178期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然而,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趋于淡薄,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现状进行分析,寻求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以解决高校思想教育体系的不足。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义务。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和态度,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
识,是一个人健康社会化的内驱力。[2]青年大学生作为敏感的社
会群体,虽然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是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趋于淡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奋斗目标产生偏差
部分大学生没有把个人奋斗目标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他们所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现实利益,缺乏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深刻理解与执著追求。他们虽然有着强烈的拼搏意识和创业精神,力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精神和物质享受的需求。[3]
他们这种把个人奋斗目标临驾于社会理想之上的信念,造成了大学生社会理想模糊,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现状。
2.价值取向发生错位
部分大学生过于崇尚自我价值,他们往往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实现,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这种以个人为本位的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大学校园普遍存在,造成了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的错位现状。
3.自我意识过于强烈
青年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渴望展示自我,自我意识、进
取精神均显著增强。但是部分大学生过于注重自我实现,凡事均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正当利益,漠视他人感受。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仍然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国家观念和集体意识。这种偏重于自我的意识容易使他们走上极端个人主义的道路,造成社会责任感淡薄。
4.精神品质缺乏锻炼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且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因此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缺乏吃苦精神。他们也有理想抱负,但是具体做事时往往眼高手低,急于求成、心态浮躁,缺乏韧性和毅力,遇到挫折不懂自我调节,容易造成自身努力与现实结果反差巨大,导致他们过于自责和强烈的失落,甚至对社会形成仇恨和恐惧心态。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等的客观因素,也有家庭个人等的主观因素。
1.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使得社会过于片面强调个体利益,造成人们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思想过于功利,淡漠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逃避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社会环境的价值取向对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使得部分大学生尽其所能去追求个人功利,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2.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个人本位主义思想作为近代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否定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个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当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涌入国内高校,极大地刺激了青年学生长期压抑的个性,致使部分缺乏道德判断能力的大学生深受其害。他们过于追求自我,彰显个性,忽视了社会义务,在没有及时正确引导教育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其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3.社会负面现象的腐蚀
我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阶段,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尚不完善。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现状探析
王廷彦 蔡小超
摘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但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为淡薄。本文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该种状况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多种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影响;思想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王廷彦(1980-),女,河南原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助教,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1)主要研究方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河南 郑州 450011)蔡小超(1980-),女,河南焦作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结构及工程造价。(河南 郑州 450008)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27.068
德育与思政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27期 总第178期
的滞后使得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滋生蔓延,那些社会丑恶现象扰乱了是非善恶标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强烈的冲击,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导致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
4.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中国家庭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付出较多,但是往往只重视文化学习方面的智力教育,而忽视道德修养方面的人格培养,从而使得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对其往往过分溺爱,使其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逐渐形成了权利意识强烈而义务感和责任感淡薄的心态。
5.学校教育方面的失误
高校思想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手段,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而高校教学活动偏重于科学技术的传授,忽视了社会人文的教育,使得作为手段的学习和考试反倒成了学习目的,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的社会意识。
6.学生社会认知的偏差
社会化过程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现实基础。而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造成大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对社会的认知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他们不能完全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无法正确定位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更不能明确辨析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从而缺乏必要的社会使命感,无法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7.学生奋斗目标的缺失
大学新生入校后处于心理断乳期,其艰苦奋斗多年的核心目标——考大学已经实现,而新的学习生活目标还没有完全确立,从而导致其心理产生空虚,缺乏奋斗动力。[4]对那些适应能力缓慢的学生,容易陷入对社会角色转换的迷惘和混乱之中,多元、多变的价值追求使得他们缺乏明确的行为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8.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丰富多彩的时代内容,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全面地认识世界。[5]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信息良莠不齐,对涉世不深又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在伦理道德观念上构成严重威胁,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三、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科学的引导,注重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多样性。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当然也包括学生自身的努力与配合。
1.改善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而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我们的主流导向给予他们指导。因此,整个社会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即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另外,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吸收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优秀道德成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造先进的精神文明。此外,要净化网络环境,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增强网络道德意识,以便在网络上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创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机制。[6]
2.改善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高等教育不应仅是专业教育,应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还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促成社会责任行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奉献社会、增长才干的绝佳舞台,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感。
3.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家庭教育对于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父母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启蒙导师,不能只注重孩子智育情况,而应该在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素质教育使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也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
4.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任何人的生活都是在其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之所以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价值理想缺失。因此,大学生自身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志存高远,建功立业。此外,青年大学生还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严格要求自身,学会自我调控,把外部教化转化为自身素质,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论
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在正确认识导致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家庭的引导作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有效地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陈春晓.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88-90.
[3]刘申辉.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4(2):117-119.
[4]毕宪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4):54-56.
[5]曹爱琴,段宏亮.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J].唐都学刊,2006,22(3):42-45.
[6]丁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责任编辑:郝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