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下扁鹊见蔡桓公同步检测题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韩非是战国时期家学说的集大成者。(2分)
2.课文中“”这句话,说明了蔡桓公的病得不到治疗的根本原因。(2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腠理()立有间()汤熨()骨髓()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不治将恐深(将:)
⑵居十日(居:)
⑶桓侯不应(应:)
⑷桓侯又不悦(悦:)
⑸故使人问之(故:)
⑹司命之所属(属:)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3分)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义为
⑵火齐之所及也通,义为
⑶汤熨之所及也通,义为
6.请用原文回答:(2分)
⑴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
⑵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原因是。
7.概括以下两个人的性格:(4分)
扁鹊:
蔡桓公:
8.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3分)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今义:。
⑵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今义:。
⑶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义:,今义:。
9.对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下面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神医。
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C、告诫人们,过分自信而不相信群众,是极其错误的。
D、告诉人们,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10.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3分)
第二部分:
(一)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1、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3分)
12.文中几个分号对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有什么作用?(3分)
13.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4.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2分)
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
15.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3分)
16.扁鹊先说“君之疾”,后说“君之病”,如果把这种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古文中“疾”和“病”有什么区别?(3分)
17.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2分)
病入膏肓:
讳疾忌医:
18.文中蔡桓公自称为“寡人”,扁鹊称蔡桓公为“君”,你还知道过去对皇上有哪些称呼?(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可)(2分)
(二)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非吾所以处子①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嬉为贾人②炫卖③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④揖让⑤进退⑥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①处子:安顿我儿子。②贾(gu)人:商人。③炫卖:沿街叫卖。④俎豆:祭祀器皿。⑤揖让:打拱作揖礼节。⑥进退:进退朝堂的礼仪。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常嬉为墓间之事。
译文:
(2)此可以处吾子矣。
译文:
20.本文谈环境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有一句成语与“孟母三迁”的故事非常接近,这个成语是什么?(2分)
21.读了《孟母三迁》以后,你是怎样看待环境与人成才的关系的?(3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40分)
以《我身边的“蔡桓公”》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断,要突出人物的性格。300字左右。
《扁鹊见蔡桓公》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作者:加入日期:06-09-28
扁鹊见蔡桓公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有间:一会儿。
腠c u理:皮肤的纹理。
居十日:待了十天。居,止,停。
望桓侯而还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本文指用针刺治病。
火齐: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之,助词,无实义。
请:询问。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贵族出身,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韩非几次劝谏韩王,但韩王听不进去。在韩非在世的时候,他写的这本书的名声就很大了,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读到了其中的《孤愤》、《五蠹》等篇章,非常喜欢,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但在公元前234年,韩非奉命出使秦国时,却被李斯陷害入狱,后来被逼服毒自尽。
在西汉时期,刘向校书时加进了几篇别人的作品,如《初见秦》、《有度》和《存韩》的后半篇,最后定《韩非子》共五十五篇。韩非的思想成就超过了所有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总结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人代表性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成熟法治理论。他认为君主必须重视权力、威势和驾驭臣下的权谋之术,这样才能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巩固君主的集权地位。后来,李斯和秦始皇就是充分发挥了他的思想,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
韩非还继承了老师荀子的人性恶学说,主张治理国家必须实行刑赏。在《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都是用法家的观点来对《老子》进行解释,体现了韩非的哲学思想。《五蠹》则将历史的发展分成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他认为时代在不停地发展,所以社会和政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儒家的恢复周礼的复古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关于《韩非子》:
本书全面地阐述了思想家韩非的深邃的理念与明确的主张,也生动地展现了文学家韩非的独特的文采与峭刻的风格。本书的思想理论是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韩非坚持进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