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层设计 ❖回应期盼 ❖汇聚共识 ❖史上最严
基本定位
五大变化
一.新举措--建立公共检测预警机制 国家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的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环境
污染公共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 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五大变化 二.新制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 的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应当将环境保护工 作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 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 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中已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 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 护主管部门备案。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 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 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 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 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 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 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 法接受监督。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 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 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前款 规定以外的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 防治,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者由有关地 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环境保护的义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
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
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 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 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环境保护法》解读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
次会议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法》是环境领域 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全 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当前环境 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 问题,着重健全保护环境的 体制机制,完善防治污染的 法律规范,对环境保护法进 行了全面修订。
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
政府部门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企业
环保部门的权利与义务 义务
五大变化
五.新职责——明确政府管理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 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 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 第六十九条,领导干部虚报、谎报、瞒报污染情况,将会引咎辞职。
出现环境违法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 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五大变化
三.新主体—— 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
新法第五十八条扩大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凡依法在设区的市 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 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都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大变化
四.新处罚标准_按日计罚无上限
修订后的环保法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企业事 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 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 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 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 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 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 线,实行严格保护。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 度。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 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 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 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 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 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发条解读
立法目的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 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1
环境的概念——增加了要素“湿地”
基本国策
2-4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20字原则
保护优先,生态保护划红线 预防为主,内外管理有制度 综合治理,要素手段联合管 公众参与,监督环保行义务 损害担责,严惩违法要亮剑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源自文库 环境的保护
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 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 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 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 使用。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 法记录。
政府部门的权利与义务
政府部门的权利与义务 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 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教育 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 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 行舆论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