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共87页文档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第一部分前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六-九课PPT课件(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等19个) 人教课标
(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探究与共享
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53人 发展成为拥有68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3亿人 口的中国的执政党?
(二)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 想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 宁主义 确立时间 立党之初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党的七大 党的十五大 党的十六大
3.(2005年上海卷,多选,22)《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是改革 开放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的第七个“一号 文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体 现了(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C.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农业决定国家的现代化水平 ABC
A
2.(2006年广东卷,多选,26)下列关 于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实现共产主义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 人民的选择 D.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 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AB
2、确立“三个代表”重思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意 义 3、“三个代表”重思思想的内容及重要性 与时俱进 4、贯彻“三个代表”重思思想的关键: 5、贯彻“三个代表”重思思想的核心: 坚持党的 先进性 如何做到坚持党的先进性?
(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8: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老人自摔诬赖学生 老人摔倒“扶不扶”再次引发关注!
一老人在骑车时因下雨路面过滑摔倒,一学生正好路过并询问老人情况,老人不仅 不感谢学生,还诬陷是学生将自己撞倒。彭州市公安局“天网”监控员通过调阅监 控,最终确认是老人自己摔倒,为学生证明了清白。
二、在科学文化的陶治中升华
1.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区别)
科学文化修养(才) 思想道德修养(德)
内容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判断 水平、树立崇高理想,树 立科学三观等。
方式 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自省、自律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以下这样的体验?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钦佩哪些勇于负责、富有奉献精神的人。 帮助了有困难的同学,心里会有一种由衷的喜悦。 在你看来,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什么关系?
④公路边警示牌上醒目的写着: 为了您的安全和家人的幸福请不 要翻越护栏。大家都在翻,我要 不要去绕道呢?
主观(个人)原因:自身的辨别、判断能力不足,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够。
思考1:道德冲突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社会环境)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 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使大批农民成为城镇居民; ②新型产业的崛起与传统产业的衰落,使众多劳动者不得不面对 新的择业问题; ③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会交往的新天地。 ……
富 的 知 识 , 也 难 以 避 缺乏心灵的滋养,导致酿成大错,最后这几年在司法的
漩涡中,身不由己,我希望这最后一件事,能做对。
免人格的缺失,甚至
危害社会! 教育背景:复旦大学(2010.研究生) 中山大学(2005年.本科)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1课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1课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的第1课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1课讲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分两框展开: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二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第一框阐述是什么,为什么,第二框阐述怎么做,两框是互相衔接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框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要求1.1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及原因;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地位、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从而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样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包括两目:“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一目阐述四层意思: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和优势;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地位、作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二目阐述三层意思: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高二政治:41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课件新人教必修3
[答案] D
[解析] ①②③④都是作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选择的重
要途径。
必修③
第4单元 第十课 第二框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大学生的成才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如何使大学生 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
人 教
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 版 政 治
治
必修③
第4单元 第十课 第二框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正确理解“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 修养, 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 人 教 版
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 政 治
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必修③
的________,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
德境界不断________,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 人
教
版
一个脱离________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政 治
必修③
第4单元 第十课 第二框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并不
是同步的,也不可以相互取代。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有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解决道德冲 和思想道德修养
突的途径
→ 追求更高的思
→ 相互促进
人 教 版
想道德目标
政 治
必修③
第4单元 第十课 第二框
第4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人 教 版 政 治
必修③
第4单元 第十课 第二框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难点重点(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难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3)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2)政治的实质和根本属性是?(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简单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关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思考: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两个方面想一想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一、国家的介绍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人教版《思想政治》高中必修、选修课文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消费及其类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综合探究走创业之路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后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处理民族关系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后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后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把握世界的本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后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1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专题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2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4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专题二社会主义从立项到现实的转变1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3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专题三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社会主义的本质专题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4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综合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1国家的本质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4国际组织概观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1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3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4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1美国的联邦制2美国的两党制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4美国的利益集团专题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1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2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3走进世界贸易组织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5欧盟的诞生和成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1探究思维奥秘2学会科学思维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1思维需要逻辑2准确把握概念3恰当运用简单判断4学会运用复合判断5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6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7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8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1思维应该辩证2学会分析综合3领会思维具体4推动认识发展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1思维力求创新2运用发散思维3驾驭聚合思维4善用逆向思维5把握直觉、思想和灵感6鸟瞰思维研究后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2积极维护人身权3依法行使财产权4切实保护知识产权5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1走近合同2订立合同有学问3言而有信守合同4违约与违约责任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1通往就业之路2就业维权之道3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专题五家庭与婚姻1构建和睦家庭2法律保护下的婚姻3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专题六法律救济1不打官司解决纠纷2心中有数打官司3诉讼的基本程序4用证据说话5律师面面观后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专题一公民道德建设1学会做人道德为先2继往开来综合创新3公民道德规范和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专题二公民的道德生活1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2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4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专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1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2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理3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4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专题四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冲突1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2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3网络的伦理困惑4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专题五对环境伦理关怀1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2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3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