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案例(3)
眼前有黑点晃动,中医辨证治疗飞蚊症秘方
眼前有黑点晃动,中医辨证治疗飞蚊症秘方任何人都不想患上眼科疾病,因为这类的病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而飞蚊症就是其中的一种,一般患有飞蚊症的患者会出现异常闪光、视线有被遮挡的感觉等。
玻璃体是特殊的凝胶体,在眼腔内呈类球形状。
玻璃体混浊是玻璃体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亦称为“飞蚊症”是由玻璃体内漂浮的混浊物,在光线照射下投影到视网膜上形成的阴影,其形态可以呈点、线、蜘蛛网等。
要想治好该疾病,主要靠中医中药治疗。
一、中药辨证治疗飞蚊症方法玻璃体混浊,中医又称云雾移睛,是指眼外观端好,唯自觉眼前似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其病变在神膏,相当于西医学之玻璃体混浊。
中医辨证论治可予以下方药治疗:1、四物汤加味:生地黄12克,生白芍6克,当归9克,川芎3克,炒蒲黄9克,藕节9克,龙牙草9克、钩藤6克。
同时加用维生素C、K,乳酸钙片、安特诺新等。
此方治疗玻璃体出血效果较好。
2、山萸肉、枸杞子联用:山萸肉酸涩微温,为补肾气、养肝阴之要药。
枸杞子补肝肾,尤以养肝明目善长。
菊花、车前子均能清肝明目。
诸药合用,有补肾养肝、清热明目之妙。
此方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的飞蚊症。
3、归脾汤:党参9克,炙甘草3克,煨木香3克,炒白术9克,生黄芪12克,龙眼肉、茯苓、当归各9克,红枣4个,酸枣仁9克,陈皮3克。
此方适用于脾虚气衰性飞蚊症。
4、六味地黄汤:肝肾亏损用六味地黄汤,党参9克,生地24克,丹皮9克(或地骨皮9克),麦冬、山药各12克,泽泻9克,五味子3克,茯苓、陈萸肉(或女贞子9克)各9克。
此方适用于肝肾亏损性飞蚊症。
二、玻璃体混浊(飞蚊症)中医医案和偏方中药(一)退行性玻璃体混浊1、湿热风蕴证:眼前黑影飘荡,如蚊飞舞,伴口苦心烦,头重困乏,舌红苔黄,脉滑。
治宜清热利湿。
猪苓散加减治疗退行性玻璃体混浊:猪苓10g、泽泻10g、茯苓10g、扁蓄10g、白术10g、车前子10g、木通10g、益母草10g、白茅根10g。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三)考点复习
脾胃系统脾胃系统 胃痛、泄泻、便秘胃痛、泄泻、便秘 胃痛(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证型症状治法方药寒邪客胃胃痛暴作,喜温恶寒,得温痛减。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方剂:良附丸中成药:良附丸、安中片、仲景胃灵丸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神疲纳少,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剂:黄芪建中汤中成药:黄芪健胃膏、温胃舒胶囊、胃疡灵颗粒、虚寒胃痛胶囊饮食伤胃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恶食,或吐不消化食物。
舌淡红,苔厚腻,脉滑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剂:保和丸中成药:槟榔四消丸、开胸顺气丸、沉香化滞丸、加味保和丸肝气犯胃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脘闷嗳气,善太息。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剂:柴胡疏肝散中成药:沉香化气丸、朴沉化郁丸、舒肝健胃丸、舒肝和胃丸、调胃舒肝丸湿热中阻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不欲饮,纳呆恶心。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剂:清中汤中成药:木香槟榔丸、中满分消丸、胃痛宁片胃阴亏耗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口渴思饮,五心烦热,消瘦乏力。
舌红少津,脉细数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剂: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中成药:胃尔康片、胃乐新颗粒、胃安胶囊、阴虚胃痛颗粒【喂尔康一勺安乐】 泄泻证型症状治法方药寒湿内盛泄泻清稀,甚如水样,或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方剂:藿香正气散中成药:藿香正气水、五苓散湿热伤中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清热燥湿分利止泻方剂:葛根芩连汤中成药:肠康片、香连片、痢必灵片、连蒲双清片、白蒲黄片食滞肠胃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舌淡红,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实消食导滞和中止泻方剂:保和丸中成药: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和中理脾丸肝气乘脾腹痛而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而泻。
执业中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辨证论治
例题1:谢某,男,60岁,退休。
2010年6月7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遂来就诊。
舌苔白腻,脉滑。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咳喘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注:pǐ),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
现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
(突出时间变化,最后总结现症状,此处不要写舌苔变化)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咳痰为主症,诊断为咳嗽。
患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痰湿蕴肺证。
其病因病机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患者久病脾虚生痰,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腹痞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之象。
)这四点都要有,特别不要忘了最后一点中医病证鉴别:咳喘与咳嗽均可见咳嗽症状,咳喘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以咳喘并作,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咳喘。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中医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剂: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脏腑辨证病例分析
脏腑辨证病例分析目录一、概述 (3)1. 脏腑辨证的概念 (3)2. 脏腑辨证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性 (4)二、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4)1. 病因辨证 (5)2. 症状辨证 (7)3. 体征辨证 (8)4. 其他辅助诊断方法 (9)三、脏腑辨证病例分析 (10)1. 肺脏病证 (11)2. 心脏病证 (12)3. 肝脏病证 (14)4. 肾脏病证 (15)b. 肾结石 (17)c. 肾衰竭 (18)5. 脾胃病证 (19)6. 肠道病证 (20)7. 肝胆病证 (21)a. 胆囊炎 (23)b. 胆石症 (24)四、脏腑辨证与中药治疗 (26)1. 肺脏病证 (27)2. 心脏病证 (29)3. 肝脏病证 (31)4. 肾脏病证 (32)a. 慢性肾炎 (33)b. 肾结石 (34)5. 脾胃病证 (36)6. 肠道病证 (37)7. 肝胆病证 (38)a. 胆囊炎 (39)b. 胆石症 (41)五、总结 (41)1. 脏腑辨证在中医临床中的意义 (42)2. 提高脏腑辨证能力的方法 (43)3. 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发展中医脏腑辨证 (45)一、概述脏腑辨证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通过对患者脏腑功能的异常表现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病因、病机和诊断。
本病例分析旨在通过对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运用中医脏腑辨证的方法,找出患者的病因病机,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知识,以期提高诊疗效果,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
1. 脏腑辨证的概念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于中医的脏腑理论,通过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病变所在脏腑或经络,进而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等。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之一,它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内外环境的统一,强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联。
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认识和对脏腑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脏腑辨证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向。
中医治疗直肠癌方药及实例
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较容易被患者忽略,甚至被医生误诊。
目前,中医治疗已是直肠癌患者常见治疗手段,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治疗阶段,联合不同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综合控制直肠癌,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寻求中医治疗患者的增多,中医治疗直肠癌方药及实例也受到一些人的关注。
中医能治疗直肠癌吗?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如今却有一些人对其治疗效果抱着怀疑态度,尤其是其对于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
不同于国内一些人的态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信赖、认可中医,中医药在国外也因此日渐普及,一些国家更是将中医药纳入国家管理体系。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认可,其抗癌效果如何也因此受到关注,研究结果证实,很多中药具有抗癌功效,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人参、黄芪等,而且表现出了多靶点、多途径、不良反应小、花费低等优势。
而大量临床实践也证实,在抑制病情、改善病症、调理机体、减轻治疗副作用、预防复发及转移,改善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方面,中医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直肠癌患者一定要重视中医治疗,尽早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
作为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部分患者能够在短期内看到一定的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成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口中的“康复家园”,也被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医院”、“老百姓信赖的医疗机构”、“百姓放心医疗单位”“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建国70周年中医药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
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
中医经典案例
中医经典案例中医经典案例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经典案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掌握诊疗技巧,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个经典的中医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案例一,《伤寒论》中的热病。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记载了大量关于热病的诊治经验。
其中有一位患者,年龄四十余岁,患病七八日,发热惊恐,时谵语,脉浮数。
医生根据其发热惊恐、谵语、脉浮数等症状,断定为热病。
经过辨证论治,最终采用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诊治热病时,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2. 案例二,《金匮要略》中的胃病。
《金匮要略》是古代中医名著之一,其中记载了大量关于内科疾病的诊治经验。
书中有一位患者,年龄三十余岁,患病数月,经常腹胀不适,大便不爽,口淡无味,舌苔腻。
医生根据其腹胀不适、大便不爽、口淡无味、舌苔腻等症状,断定为胃病。
经过辨证论治,最终采用健脾和胃的治疗方法,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诊治胃病时,要重视患者的口腔、舌苔等症状,及时调理脾胃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3. 案例三,《温病条辨》中的温病。
《温病条辨》是中医经典名著之一,其中详细记载了温病的诊治要点。
书中有一位患者,年龄五十余岁,患病数日,发热汗出,口渴饮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医生根据其发热汗出、口渴饮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症状,断定为温病。
经过辨证论治,最终采用清热燥湿的治疗方法,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诊治温病时,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通过以上几个经典中医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非常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理论,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希望大家在日常学习和临床实践中,能够多多借鉴经典案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水平。
案例分享:关于大腿疼痛的中医诊治
案例分享:关于大腿疼痛的中医诊治标题:经典案例分享:中医理论在大腿疼痛中的诊治导语:大腿疼痛是人们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现代医学中,常采用西药治疗来缓解疼痛。
然而,中医学认为,大腿疼痛与体内的气血运行、经络堵塞等有关,且注重辨证论治。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中医理论在大腿疼痛中的诊治方法和疗效。
一、引言大腿疼痛,即腿部出现剧痛或隐痛的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理论中,大腿疼痛可以归属于“痹证”范畴。
中医强调个体的整体平衡和气血的运行畅通,认为病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详细阐述中医在大腿疼痛中的应用。
案例一:小李的大腿疼痛小李,男性,45岁,因右腿内侧持续剧痛一周来找到中医师求治。
他描述疼痛为闷痛,渐进性加重,尤其在夜间严重影响睡眠。
经过仔细问诊和望、闻、问、切四诊合一的中医诊断,发现小李体形偏胖,舌苔厚腻,脉象滑数。
结合其症状,中医师初步判断为“湿热痹痛”证。
二、中医诊断与分析1. 病因分析中医认为,湿热痹痛与湿热邪气内生、痹阻经络有关。
小李因久坐办公室,饮食偏油腻,体内湿热积聚导致气血堵塞,引发大腿部位的疼痛。
2. 辨证分析通过望闻问切,中医师发现小李舌苔厚腻、脉象滑数,表明病程较重,湿热痹痛证候较为明显。
故初步诊断为“湿热痹痛”证。
三、中医治疗方法基于以上诊断结果,中医师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1. 祛湿热痛法采用传统中医方法包括汤药、艾灸及中药外敷等,以祛除体内湿热,舒缓大腿疼痛。
如猪腿筋汤、赤小豆炖猪蹄等,具有理气活血、化痰祛湿的功效。
2. 调理脾胃法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湿邪排出,消除湿热痹痛。
中医师采用艾灸、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来加强脾胃功能,帮助小李身体康复。
四、治疗效果和患者反馈小李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两周时间的治疗。
疼痛感逐渐减轻,且不再出现夜间疼痛影响睡眠的情况。
经过一个月的规范治疗,他的大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感觉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中医辨证论治案例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案例分析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它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深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应用。
案例一:患者李某,女,35 岁,自述近半年来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时多时少,伴有经行腹痛,乳房胀痛。
平素心情烦躁,容易发怒,睡眠不佳,多梦易醒,口干口苦,大便干结。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中医辨证:肝郁化火,冲任失调。
分析:患者平素心情烦躁,容易发怒,为肝气郁结之象。
肝郁日久化火,故见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冲任隶属于肝肾,肝郁化火,扰动冲任,故见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失常,经行腹痛,乳房胀痛。
治疗原则:疏肝泻火,调理冲任。
处方用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丹皮、栀子清肝泻火;柴胡、白芍、当归、薄荷疏肝养血;茯苓、白术健脾祛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同时,嘱咐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忧思,规律作息,饮食清淡。
复诊:患者服药一个疗程后,心情好转,睡眠改善,月经周期逐渐规律,经量正常,腹痛及乳房胀痛减轻。
舌象脉象趋于正常,原方稍作调整,继续巩固治疗。
案例二:患者王某,男,50 岁,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 2 年,加重 1 周。
疼痛多在餐后发作,伴有胃胀、嗳气、反酸,食欲减退,身体困倦,四肢乏力,大便溏薄。
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中医辨证:脾胃虚弱,湿阻中焦。
分析:患者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加之身体困倦,四肢乏力,为脾胃虚弱之征。
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阻滞中焦,故见胃胀、嗳气、反酸、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处方用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理气和胃,化湿止呕。
同时,建议患者饮食有节,忌生冷油腻,避免过度劳累。
复诊:患者服药后,胃脘疼痛明显减轻,胃胀、嗳气等症状缓解,食欲增加,大便成形。
胃痛中医辨证论治(精选课件)
治疗原则
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
处方用药
柴胡、白芍、黄连、 吴茱萸等。
治疗结果
经过2个月的治疗, 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继续治疗3个月后痊 愈。
病例三:胃癌患者康复案例
患者情况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有长期胃病病史 ,出现胃痛、消瘦、乏力等症状。
01
中医诊断
胃癌,气血亏虚型。
02 03
治疗原则
补益气血,扶正抗癌。
胃痛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胃痛可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 气犯胃、瘀血停滞、脾胃虚寒等证型 。
症状
不同证型的胃痛症状各异,如寒邪客 胃证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呕吐清 水;饮食停滞证见胃痛胀满,嗳腐吞 酸,嘈杂纳呆等。
中医对胃痛的认识
病机
中医认为,胃痛的病机主要包括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 则痛。
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类中药
总结词
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胃痛。
详细描述
这类中药包括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等,常用于方剂如失笑散、膈下逐瘀汤等,可改善胃部刺痛、 固定不移、夜间加重等症状。
针灸治疗胃痛
04
普通针灸疗法
01
02
03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缓 解胃痛症状。
淡苔厚腻,脉滑。
治则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剂
保和丸加减。
用药
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 陈皮等。
肝气犯胃证
症状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 或痛甚,嗳气频作,大便不畅,苔薄 白,脉弦。
治则
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方剂
柴胡疏肝散加减。
用药
柴胡、芍药、川芎、香附、陈皮等。
辨证治验3则
参 考 文 献 []上 海 医科 大 学.实 用 内科 学 [ .第 9版.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1 M]
汤 : 白芍 6 g 0 ,炙 甘 草 2g 0 ;3剂 。 随访 1 个 月 ,临 床 症 状 消 失 , 1 未见 复发 。 按 :《 问 ・ 论 》 云 : 素 痹 ”风 、寒 、湿 三 气 杂 至 ,合 而 为 痹 也
… …
到满意疗效 。兹录治验三则 ,请教方家 。
1 颈 椎 劳 损
通之征 。正如 《 问 ・六元正纪大论》所云”有故无殒 ,亦无殒 素
也” ,有 是 证 则 用 是 方 ,邪 去 而体 自安 。
苟 ~年
一
6 统 计 学 分 析
璺 月 代 l |
8 讨 论
7 S S P S软件进行处理 。
风湿性心脏病所致之心力衰竭 ,中医学将其归 属于 “ 心痹” 、 “ 心悸” “ 、 水肿 ”等范畴 。古 今众 多 医家已认识到本病 属本虚标 实之证 。对 以往 的病例进行 回顾性分析不难发现大多数患者所 出 现之气虚 阳虚 证 ,虚者常涉 及心脾 肾三脏 ,亦可累及肺脏 ,因而
肖某 ,女 ,2 2岁 ,广 东 珠 海 人 , 中 山 大 学 学 生 。 20 0 6年 1 2
月 4日初 诊。主诉 :颈椎 痛 7 月 ,加 重 2个月 ,遇寒 加剧 。患 个 者 1星期前 在中山大学附属二院检查 ,诊为普通颈椎 劳损 ,予 以 风池穴 封闭针注射 。针后 风池穴周围痛稍减 ,然手臂及 颈项 左侧 开始疼 痛 ,肩关 节 处尤 甚 。曾贴药 膏 ( 物不 详 ) 药 ,效 果 不 显 。
4g 0 。三诊 :服完第 2剂 ,颈 椎 、肩 膀、手臂 疼痛 若失 ,肩 关节 复疼痛 ,人觉舒服 。服完第 4剂 ,诸痛未发 ,夜 晚肩关 节稍觉隐 痛 。守方 出入 加减 ,续 服 3剂 。四诊 :服 药后 ,颈椎 、肩 膀复 痛 ,然疼痛逐渐减轻 ;颈项和肩膀拘 紧 ,时感微痛 。此 时瘀血基 本消去 ,血络渐通 ,治宜 舒筋 活络 、缓 急 止痛 ,方用 芍 药 甘草
王邦才教授辨证论治湿疮验案四则
2021年6月第28卷第11期王邦才教授辨证论治湿疮验案四则丁佳璐 王邦才湿疹有反复发作、瘙痒剧烈的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西医常予抗组胺药物及激素治疗,虽可迅速缓解症状,但治标不治本,停药后易复发。
而中医药对湿疹的治疗有优势。
王邦才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从医近40年,学验俱丰,辨证治疗湿疹效果显著。
笔者有幸侍诊师侧,受益匪浅,现摘验案四则,以飨同道。
案1 患者男,57岁,2018年9月25初诊。
主诉:反复颈面部、双手湿疹20年。
患者从事水产生意,常年钓鱼。
20年来患者颈面部、双手湿疹反复发作,瘙痒难忍,夏天搔抓后可流液,平素性情急躁、喜饮酒,每日白酒4~5两,烟1包。
曾用激素药膏、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效果一般,停药后即反复。
刻下见:颈面部、双手皮肤潮红、灼热瘙痒,局部破溃结痂,可见白屑,口苦口臭,胃纳可,心烦易怒,夜寐欠安,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西医诊断: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
辨证:肝胆湿热,浸淫肌肤。
治宜:清利肝胆,祛风止痒。
处方:龙胆草10g,柴胡10g,川黄连10g,泽泻20g,生山栀10g,车前子20g(包),生甘草3g,土茯苓20g,白藓皮20g,浮萍10g,蚕沙20g(包),生地30g,7剂。
并嘱患者戒烟酒、清淡饮食、工作时尽量戴手套。
10月5日二诊:颈面部、双手皮肤灼热感缓解,瘙痒亦减轻,舌红苔白腻,脉弦数。
原法既效,守方续进,上方减白藓皮、蚕沙,加陈皮10g、薏苡仁30g、炒麦芽30g,10剂。
10月16日三诊:皮肤潮红已退,瘙痒不明显,无渗液,皮肤略为干燥、脱屑,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
改投清热凉血、祛风胜湿之剂。
处方:生地黄30g,丹皮20g,赤芍20g,生山栀15g,升麻15g,蝉衣6g,僵蚕10g,炒麦芽2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草20g,生甘草5g,柴胡10g,10剂。
此后,又在上方基础上加减调治1个月,诸症悉平。
按语:患者嗜酒好烟,涉水处湿,日久浸淫肌肤,蕴而化热,故皮肤潮红灼热、瘙痒、局部破溃;心烦易怒、口苦口臭、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属肝胆湿热内盛之征象。
中医辨证案例
中医辨证案例
患者王女士,45岁,主述,头痛已有一周,疼痛部位在两侧头部,疼痛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经过详细询问得知,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差。
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生活习惯,初步判断为肝阳上亢,痰火上扰证。
根据中医辨证的原则,对于肝阳上亢、痰火上扰证的治疗应当清热燥湿、平肝
降火。
方药选用龙胆瀉肝汤加减,具体组成为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茯苓、泽兰、枳壳、生地黄、知母等。
同时要求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经过7天的中药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减轻,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食欲明显好转,大便恢复正常,舌苔转为薄白,脉象平和有力。
继续观察5天,患者头痛症状完全缓解,精神状态良好,身体恢复正常。
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中医辨证论治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进行的,
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疾病的根本治愈和身体的整体调理。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它强调个体化治疗,注重调理整体,
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希望广大医生能够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案例总结范文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一例失眠患者的中医治疗过程,总结了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观察与体会。
一、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45岁,因失眠3个月就诊。
患者自述每晚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白
天精神不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曾服用西药安眠药,但效果不佳,且有依赖性。
患者面色晦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二、中医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舌脉表现,诊断为:不寐(心肾不交证)。
三、中医治疗
1. 治疗原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2.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
方义: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药、山茱萸益肾填精;泽泻、牡丹皮清热泻火;茯苓利水渗湿。
3. 针灸治疗:百会、神门、三阴交、涌泉穴。
四、治疗过程及疗效
患者服药1周后,入睡困难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有所提高。
服药2周后,患者睡眠质量进一步改善,白天精神状态好转。
服药1个月后,患者睡眠基本恢复正常,无入睡困难,白天精力充沛。
随访3个月,患者睡眠质量稳定,未复发。
五、总结与体会
1. 中医治疗失眠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本例患者辨证为心肾不
交证,治疗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取得了良好疗效。
2. 针灸治疗在失眠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3.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积极配合,调整生活作息,保持心情舒畅,以利于疾病康复。
4. 中医治疗失眠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国医李辅仁疑难杂症医案(3篇)
第1篇一、医案背景李辅仁,字子云,号丹台,浙江绍兴人,生于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医学教育家。
李辅仁先生一生行医救人,尤其在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被誉为“疑难杂症圣手”。
本文将以李辅仁先生治疗一例疑难杂症的医案为例,展示其高超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德。
二、医案介绍患者:张某,男,50岁,浙江省杭州市人。
主诉:反复发作性头痛、眩晕,伴恶心、呕吐,反复发作5年,加重1个月。
病史: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头痛、眩晕,呈发作性,每次发作持续1-2小时,伴有恶心、呕吐。
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高血压”、“颈椎病”等,经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近1个月来,头痛、眩晕加重,发作频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检查:血压:150/90mmHg;心率:80次/分;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三、辨证施治李辅仁先生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舌脉,诊断为“眩晕”(中医病名),证属“肝阳上亢,痰湿中阻”。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通络。
方药:1. 平肝潜阳方:- 石决明15g- 钩藤15g- 白芍15g- 炒杜仲15g- 炒牛膝15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2. 化痰通络方:- 法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5g- 白术15g- 炙甘草6g- 竹茹10g- 炒枳实10g四、治疗经过患者服用上方7剂后,头痛、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
继服7剂,症状完全消失。
后以原方加减,巩固疗效。
五、医案分析本案患者头痛、眩晕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属中医“眩晕”范畴。
李辅仁先生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患者肝阳上亢,痰湿中阻,故选用平肝潜阳、化痰通络之法治疗。
方中石决明、钩藤、白芍、炒杜仲、炒牛膝等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的作用;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炙甘草、竹茹、炒枳实等药物具有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作用。
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化痰通络之效。
本案治疗过程中,李辅仁先生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灵活加减方药,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中医的神奇案例
中医的神奇案例
中医在治疗许多疾病中确实有其独特和神奇之处,以下是一些体现中医疗效的案例:
1. 非典时期的中医药应用: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疫情爆发时,中医介入临床治疗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原则开具中药方剂,帮助患者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 慢性疾病的调理:例如,一位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经过长期服用西药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病情,转而尝试中医治疗。
中医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辨证施治,通过草药汤剂配合针灸、拔罐等方法,逐渐稳定了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减轻了水肿等症状,并改善了生活质量。
3. 肿瘤辅助治疗:现代医学与中医结合的案例中,不少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或放疗的同时辅以中医治疗,如中药调理、食疗养生、气功锻炼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治疗副作用,甚至有些病例显示出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4. 疑难杂症的解决:某些西医难以确诊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症,中医可能找到独特的治疗方法。
比如,一些由于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的复杂疼痛或者功能障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艾灸、推拿等手段,部分患者可以得到明显缓解。
5. 康复期恢复加速:对于手术后或其他疾病康复期的患者,中医通过整体调理气血、脏腑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加快身体机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以上这些案例只是中医神奇疗效的一部分展现,体现了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个体差异以及自然疗法的优势。
当然,每一个成功的中医治疗案例背后,都是医生准确辨证、合理用药的结果。
同时,现代中医也在不断吸取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结合传统智慧,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中医药专业案例分析
中医药专业案例分析案例一:治疗感冒的中医药方病情描述患者,男,30岁,因“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就诊。
自诉近日天气变化较大,未注意保暖,遂出现上述症状。
查体:体温38.5℃,咽部红肿,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根据病情描述和查体表现,中医诊断:感冒(风寒感冒)。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
处方: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
煎服法:加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2. 生活调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强饮食调理,增加营养;保持充足睡眠。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三天后,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明显缓解,鼻塞、流清涕症状消失。
查体:体温正常,咽部红肿减轻,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
继续巩固治疗,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康复出院。
案例二:治疗胃痛的中医药方病情描述患者,女,45岁,因“胃痛、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就诊。
患者平素饮食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刺激食物,近期症状加重。
查体: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莫菲征阴性。
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
诊断中医诊断:胃痛(脾胃湿热)。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处方:半夏9g,黄连9g,黄芩9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
煎服法:加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2.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饮食宜清淡;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一周后,胃痛、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缓解。
继续巩固治疗,一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示胃炎明显改善。
随访半年,病情未复发。
总结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理的优势,通过针对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疾病状况。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积极配合,遵循医嘱,注意生活调护,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药治疗注重病因调理和体质调理,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如何做一名真正的中医
淄博市中医医院 王世钦
整理课件
介绍一名真正的名中医 熊继柏 教授
整理课件
一、6个疑难病案
整理课件
1、黑汗案
▪ 女,35岁。诉遍身出黑色汗,尤以腋下、 乳下及腹股沟部为甚,初起仅发现所换下 的内衣、裤上有淡黑色斑块,继而发现是 汗出黑色所染。病及数月,多方求治,诊 断结论均为内分泌失调,但黑汗终未减少。 诊见自汗而不盗汗,伴手足心热,口中微 渴,舌红,苔薄黄,脉象细数。
整理课件
4、全身疱疹脱皮案
▪ 女,50岁,2008年9月就诊。
▪ 诉两个月前发热、身痒,在当地医院使用西 药治疗。数日后遍身发红疹,起疱、流脓, 痛痒不止。旬日间,发展到全身起疱疹,并 开始脱皮。遂至省级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剥 脱性皮炎重症,并通知病危。就诊时患者卧 于担架上不能活动,四肢、胸腹、颈背部皮 肤大面积剥脱,剥脱处可见肉红如血。患者 自觉一身灼热疼痛,呻吟不已。伴发热口渴, 咳血齿衄,大便秘结。舌红赤无苔,舌面干 燥无津,脉数。
今年春节过后,又出现右侧足背部疼痛,但是这次不 红不肿,感到局部灼热疼痛,查血象也正常,所以 不能再诊断丹毒(蜂窝组织炎),尿酸正常,不是 痛风。鉴于以前有过,又用抗生素,3天,痛止。出 院不到1周,又出现足背部疼痛,2014-3-7再来诊, 因血象还是不高,告诉病人不能再用抗生素,反复
应用恐怕疗效也不好,再次劝其喝中药汤剂治疗,
▪ 治法:化气利水。兼通心脉。
▪ 主方:五苓散加丹参。丹参入心、肝经。
整理课件
3、腰痛吐水案
▪ 丁某,男,25岁,1978年秋就诊。1978年 深秋,患者突发腰痛,痛引背腹,呼叫不 绝。病经四日,曾以闪挫性腰痛诊治,服 药针刺均未取效。诊见面色淡白,四肢欠 温,腰痛拒按,不能俯仰,动则痛剧,伴 背腹胀满,腹中辘辘有声,口中频吐清水。 询其未曾闪挫。舌苔白滑,脉沉弦。
中医辨证论治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汤加减、二、急性支气管炎(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加减、3、燥热伤肺:疏风润燥,清肺止咳,桑杏汤加味。
4、凉燥伤肺症:清宣凉燥,润肺止咳,杏苏散加减。
三、、慢性支气管炎(咳嗽)1、痰浊阻肺证:治宜燥湿化痰,降气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寒饮伏肺证:治宜温肺化饮,散寒止咳方用小青龙汤加减。
3、风寒犯肺证:治宜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方用止嗽散加减。
4、风热犯肺证:治宜清热解表,止咳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5、痰热郁肺证: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用桑白皮汤加减、6、肺肾阴虚证证:治宜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7、肺气虚证:治宜补肺益气,化痰止咳方用补肺汤加减。
8、肺脾气虚证:治宜补肺健脾,化痰止咳方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1)急性期1、外寒里饮证:温肺散寒,涤痰降逆,小青龙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息风止痉。
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5、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2)缓解期1、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加减。
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止咳化痰。
3、肺脾气虚证:健脾益肺,生脉散合六合君子汤加减五、支气管哮喘(哮病)1、发作期:(1)寒哮证: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用定喘汤加减、2、缓解期:(1)肺虚证:治宜补肺固卫,方用玉屏风散加减。
弱脉主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案例
弱脉主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案例一、案例背景。
有个患者叫老王,四十多岁,是个办公室白领。
最近总感觉浑身没劲儿,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的,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他自己觉得可能是工作太忙累着了,休息休息就好,可是这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星期也没见改善,这才决定来找中医看看。
二、脉象与初步诊断。
我一搭他的脉,发现脉象弱。
这弱脉啊,就像涓涓细流,无力得很。
一般来说,弱脉主气血不足、阳气虚衰这些问题。
再看看老王,面色萎黄,嘴唇也没什么血色,说话有气无力的,这更印证了气血不足的判断。
三、详细辨证。
1. 气血两虚证。
我问老王平时的生活习惯。
他说工作忙起来,经常不吃早饭,午饭也是随便对付一口,晚饭又吃得很晚。
而且长期对着电脑,缺乏运动。
我就跟他说啊,“你这就像一辆汽车,不给它加油,还老让它跑,它能有劲吗?”气血就像汽车的油,饮食是气血生化的源泉,他这么个吃法,气血哪能充足呢?再加上他晚上睡眠也不太好,总是多梦,睡眠质量差。
气血不足就会导致心神失养,所以睡不安稳。
症状还有头晕眼花,蹲下再站起来的时候眼前发黑。
这都是气血不能上荣于头目造成的。
2. 阳气虚衰证。
老王说他特别怕冷,夏天都不敢吹空调,手脚总是冰凉凉的。
这就是阳气虚衰的表现啊。
阳气就像身体里的小火炉,阳气不足,身体就暖不起来。
而且他小便清长,大便也比较稀溏。
这是因为阳气虚衰,不能温煦和运化水液,导致水液代谢失常。
四、论治。
1. 中药调理。
对于气血两虚,我给他开了八珍汤。
这八珍汤就像一个营养套餐,里面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养血。
气血双补,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水施肥,让气血重新旺盛起来。
针对阳气虚衰,又加了一些补阳的药,像附子、干姜。
这附子和干姜啊,就像给小火炉加了一把旺火,把阳气给补起来。
不过这附子有毒性,得小心炮制和用量,就像驯服一匹烈马,得小心驾驭。
2. 饮食调养。
我告诉老王,一定要按时吃饭,早饭要吃好,像小米粥、鸡蛋、包子之类的,营养丰富又好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男童因为经常咳嗽,家长带其就诊。
请根据《素问·咳论》对咳症发病机理的论述,谈谈该如何敦促家长注意患儿咳嗽的预防?
案例:女,一岁,北京,昌平区
病情描述:低热一周,咳嗽痰多,色黄粘稠,喉间痰鸣时作,纳差便秘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咳嗽是小儿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病症,几乎所有肺系疾病均有咳嗽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咳嗽,病变在肺。
小儿咳嗽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肺脏娇嫩,常有不足,以及卫表不固,御邪之力薄弱等内在不足。
临床上经常看到不少孩子不能适应气候的骤变而反复感冒咳嗽。
这些孩子对外界适应环境能力差,抵抗力薄弱,特别易为各种疾病因素所感染,除于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未成熟阶段有关外,还因为这些孩子多数偏食甜食油腻,加之居室气温过暖,或过于娇爱,裘衣鸭被,影响了孩子的自行散热能力,而形成肺胃蕴热的体质,这样的孩子易出现烦急哭闹、两颊欣红、睡眠不安。
夜受风凉,则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咽痛,痰不易咳出等。
有部分孩子,由于饮食不当,过食冷饮冰食,逐渐形成寒冷伤脾的厌食症。
由于长期食欲不振,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营养不能满足身体需要,而使抵抗力下降,此时若受风寒外邪,易引起感冒。
疾病反复发作,往往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用消炎药、止咳化痰药治疗,效果不好,因而病程迁延。
可见,家长合理喂养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小儿感冒咳嗽,请家长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流感感冒季节,孩子发烧,感冒咳嗽,应该有一个较长的病程,在医生诊治后,按医生的指导在家服药、护理。
不要因为孩子孩子发烧反复到医院去,而增加重复感染的机会。
其二,孩子感冒初期,病情不重时,可以先吃些小儿感冒药;发烧达38·5度以上时,及时吃退烧药,尽量安静睡觉,多喝开水。
当病情加重时,要及时到医院救治,这时就不宜自己处理了,尤其不要随便服用成人药物。
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孩子睡不着不必强迫,可以坐着玩。
对伴有呕吐、腹泻的病儿第一天应该给,流食。
对一般的发烧、咳嗽病儿,要吃些可口的、清淡的、有营养的饮食,冬天务必喝热的饮食、面条、片汤都很好。
发烧出汗体液消耗多,要多喝水和果汁,多吃水果。
孩子病时不要洗澡,因为洗澡会使血液循环旺盛,于安静不利,会再受凉。
痰多的孩子会因洗澡而增加分泌物,但只能在患病一周后,早晨稍有咳嗽,食欲也好,能玩,不发烧时,可在入睡前洗一次燥。
如睡得好,以后就可以隔天洗一次。
民间常用梨、冰糖煎水治咳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梨加杏仁加冰糖水煎,治风热咳嗽;一是梨加橘皮加白萝卜加红糖水煎,治风寒咳嗽;一是梨加川贝加冰糖水煎,用于干咳、久咳、痰少的病儿,均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