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学习心得动物学是生物学基础学科。在中国近代第一份生物学高等教育专门的课程表中动物学实验安排在第一学年,每星期10个课时,仅次于第三学年的植物学实验20课时,位于第二。1913年1月12日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生物学分为动物学与植物学两门,并对两门学科的课程进行了明确规定。
20**年代中后期,一批留学生学成回国,从事生物学教育,实验生物学课程也纷纷发展起来,如1929年,寿振黄在清华大学开设胚胎学课程;1930年,蔡堡在中央大学开设胚胎学和实验动物形态学课程。解放以后至1956年,全国各所大学生物系基本上设置的是生物学专业。1991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根据国内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设置过细的问题,提出了宽口径培养的人才培养规划。根据国家教委的指导精神,1991年生物学教指委在内蒙古大学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探讨了生物学专业设置问题,提出了国内生物类本科生专业设置的指导性建议,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逐渐走上了6+*模式,即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6门主要课程,另外根据学校的不同和特点,设置了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门课作为补充。1998年以来,全国高校的生命科学学院在211工程、基地建设项目、世行贷款国家财政拨款项目及国家有关部委与地方政府共建项目契机下,深入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探讨出了一条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较强综合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面向21 世纪生物学人才需求的实验课改革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道路。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是学会运用它,并用它来启迪智慧、塑造性格,动物学实验
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多数接受过动物学科严格理论学习、实验训练的学生来说,无论他们进入产业界从事管理工作,还是到中小学当教师,他们将是医药、农学、生物技术产业最优秀的人才资源。实验训练是培养高质量生物学人才的关键之一,它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中,科学方法、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其核心任务。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又是创新能力的必要基础,是每一个公民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所需必备的基本素质。科学方法的本质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每一种科学方法的背后都包含着一种科学思想。学生在实验课程中首先是科学方法的获得。学生将逐步学会操作一些具体的科学方法,并知道如何选择使用:这些方法都适用于什么场合、情境或问题;在面对什么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应用哪些方法。其次是科学观念的获得。学生们将在课程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中逐渐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当新的事实和证据出现时,科学家们就着手修正曾经被认可的理论;我们所学习的各种知识只是目前我们所能获得的对世界最合理的解释,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些知识有可能被修正。第三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获得。当学生通过逐年不断的学习,了解了这些科学方法,科学观念,那么,在逐年的实践中,他就能够逐渐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自觉应用所学的科学方法、科学观念,并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上,不人云亦云,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一种质疑的习惯,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习惯,对新事实和不一致的敏感能力,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提出问
题的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本质是面对问题时,自觉应用科学方法、科学观念的意识和能力,是科学方法习惯化、科学观念内化的结果。尽管科学方法、科学观念的习得可以通过间接经验的学习而完成,但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未必能想到去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科学观念,可能仍是按照自己原来的那套不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亲身应用这些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的直接经验和长期实践,才能够使这些科学方法真正成为他的思维习惯,使这些科学观念真正内化为他自己的亲身认识和个人感受,从而使他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真正学会自觉地应用这些科学方法和观念也只有在这时,学生才算是真正习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简言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培养的核心是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训练。所以说科学方法、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动物实验课的重点。动物学理论课的内容要用一学期的时间依次对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各门类动物分别专章进行分门别类的学习。而每门动物又都是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等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介绍,知识的重复太多,学习这样的课程,学生学到的东西倒是不少,但容易形成对每个学习内容都只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还没有真正理解,也没有细细品到其中滋味,则又转入下一个内容的局面。动物学实验教学就是对动物学理论学习的补充和延伸,许多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时间和机会去从事主动探索和具体实践,通过亲身经验这些过程获得发展。而学生在教师精选重点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发现结论,就明显要比直接学习结论要花费更多的时
间。当然,对于问题解决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等具有一定综合性或实践性的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不是培养起多高的问题解决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对此也不可能要求多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到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的过程,拥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的经验。制定实验课内容的改革和建设方案,减少验证性实验,淘汰过时的实验,多开设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和创造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动物学教学实验改革的总体趋势。在改革中各校均注重以内容实用性、选材典型性、实验动物代表性、手段先进性、方法综合趣味性等来确定新的实验项目内容,并将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渗透扩充到动物学实验中。同时将实验项目划分为两类。一类为基础验证性的实验,主要以看装片和传统的动物解剖与比较解剖实验为主,目的在巩固验证理论知识;另一类为综合性实验,以观察动物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现象为主,它将动物的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行为学及生物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实验内容组合起来,并进行多种基本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学生在每个实验中自己组合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在一个单元实验的时间内,用有限的实验材料完成了多个实验项目。不仅激发同学们探索未知,寻找动物生命活动规律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增强创新思维、运筹策划、组织协调、分析总结和实际动手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内容上,一方面与理论课讲授的内容相辅相成,将现代化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进展揉进动物学的常规教学中,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科学性和时代感。紧紧围绕动物进化这条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即从生命起源arr;单细胞动物arr;多细胞两胚层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