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合集下载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以三维体可视 化方式检测强 振幅区域的工 作步骤:① 扫 描并识别地质 目标;② 应用 遮光度分析; ③ 分离要确定 的目标体;④ 振幅外延与构 造凸现;⑤ 内 部振幅变化; ⑥ 沉积标志。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在地震属性的显示方面,国外许多公司研发了 新颖的显示技术,如Landmark公司的研究人员 利用光照原理,形象地展现地震属性分析结果。 休斯敦MagicEarth公司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地质 体可视化显示技术,该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 的层位自动追踪,90年代的象素追踪,而属性 可视化技术涉及到用三维象素追踪实现多属性 和多样本的有机结合。地质体可视化不仅能使 地学家检验各种数据集的多种解释结果,而且 能提高解释速度和精度。
第2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为迅速发展 阶段。该阶段以属性定量提取方法大量出现为主要 特征。这是地震属性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地震属 性的应用开始走向各个领域,如储层预测、油气分 析、物性研究等。这也是地震属性应用较为混乱的 阶段,有多达几十种的地震信息被提取出来,但多 数方法仅停留在地震波场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 学等特征的研究上,没有对地震属性所代表的地质 意义进行分析与解剖。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综合上述几种分类,我们倾向于如下分类: 1、建立在运动学、动力学基础上的地震属性 类型,包括振幅、波形、频率、衰减特性、相位、 相关分析、能量、比率等。 2、以油藏特征为基础的地震属性类型,包括表 征亮点、暗点、AVO特性、不整合圈闭或断块 隆起异常、含油气异常、薄层油藏、地层间断、 构造不连续、岩性尖灭、特殊岩性体等的地震 属性。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一、地震属性的发展历程
二、地震属性的定义 三、地震属性的分类 四、地震属性的发展趋势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应用姓名(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地震属性是指由登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数学变换而得到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特征。

目前地展属性主要用于储层岩性及岩相、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分析,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常规地震资料含有微弱油气信息而人工难以分辨的情况下,人们致力于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其地震属性参数,并利用各种数学方法对地震闭等形成的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所占份量越来越大。

本文对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并对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了抽象分类和具体分类,特别对新地震属性进行了具体介绍。

最后对该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地震属性属性分类储层预测叠前数据叠后数据油气预测1前言地震属性是指叠前或叠后的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的特殊度量值。

地震勘探技术通过60多年的发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已经有效地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地质问题,在各种复杂构造油气藏和隐蔽油气藏的勘察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给生产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特别是90年代,各种勘探技术大量涌现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使得地震勘探工作思路扩宽、成果也越丰富。

纵观这些勘探技术,无一不是将各种先进的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的物探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结果。

[5]在早期,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主要以地震资料处理、成像技术为重点,在地震资料的使用上也只是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

到了后期,获得高质量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已不在成为技术难点,地震勘探技术的重点又转化为如何充分挖掘出采集、处理得到的昂贵地震资料中所包含的岩性、流体信息,从而将资料利用最大化。

这就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目标。

现代能源地震勘探示意图总之,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藏其中的多种有用信息,这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也为解决复杂地质体评价提供了实用的分析手段。

3 地震属性技术

3 地震属性技术

3 地震属性技术3.1 地震属性的概念与分类3.1.1 地震属性的概念地震属性是指从叠前和叠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来的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地震特殊测量值,过去的文献常称为地震属性参数,现在已统称为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技术是指提取、显示、分析和评价地震属性的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包括地震属性的提取、地震属性的分析、利用地震属性区分构造、岩性并进行目的层预测。

3.1.2 地震属性分类地震属性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分别提出过不同的属性分类。

结合煤田地震勘探的特点,可以根据运动学/动力学特征把地震属性分成八个类别:时间、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相关、吸收衰减、速度。

地震属性的类型很多,要根据解决的地质问题来选择相应的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技术的关键在于属性提取,提取方式包括同相轴属性提取和数据体属性提取。

1.提取同相轴属性同相轴属性是与某个界面有关的地震属性,具体提取方法包括瞬时提取法、单道分时窗提取法和多道分时窗提取法。

瞬时提取法即传统的“三瞬”参数,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

单道分时窗提取法是在一个地震道上用“可变时窗”提取各类属性参数,通过解释出的反射同相轴来定义可变时窗的上界和下界。

常用的有时间域属性参数、频率域属性参数和分形分维属性参数。

多道分时窗提取法是在多个地震道上用可变时窗提取各类属性参数,除了要定义可变时窗的上界和下界外,还需要定义处理道数。

将所得到地震属性放到中心道位置上。

常用的有品质因素和二维分形参数。

2.提取数据体属性基于数据体的地震属性将产生一个完整的属性体,其最大优点是能产生相关型的数据,从而提供逐道之间地震信号相似性和连续性的有用信息。

将固定的三维数据体转化为能反映一定地球物理特征的新三维数据体。

最常见的是相干数据体和方差数据体。

3.2 地震属性提取煤层地震波中含有大量地震信息,无论是煤层的构造变化或岩性变化都会引起它们的变化。

煤层的构造或岩性变化主要反映在密度、速度及其它弹性参量的差异上,这些差异导致了地震波在传播时间、振幅、相位、频率等方面的变化或异常。

地震属性技术

地震属性技术

地震属性技术概况什么是地震属性?地震属性指的是那些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和统计特征,其中没有任何其它类型数据的介入。

长时间以来,我们使用地震属性进行地震解释。

自60年代起,利用薄层调谐厚度的概念,进行薄层解释。

70年代以来,使用了反射波振幅变化特征——亮点、暗点、平点,对含气砂岩储集体进行预测。

80年代,出现了AVO分析技术,改进了含气砂岩和岩石孔隙中的饱和液成分的预测;给出了岩石柏松比对比度增大的标志,以鉴别岩性和岩石孔隙度。

在这个期间,地震属性多半是基于振幅测量的瞬时属性。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地震地层学解释迅速发展,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地震相类型并作岩相转换,这是地震地层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瞬时振幅和瞬时频率被用于岩性解释,瞬时相位被用于检测地层的接触关系。

90年代以来,由于储层描述和3D数据体解释的需要,地震属性技术急剧发展。

利用地震属性技术进行储层不均匀性描述。

一般是利用测井资料解释储层物性参数与井旁地震道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将地震属性转换成储层物性,并推算到井间或无井区。

这项工作被称为地震引导测井储层物性估计,用以制作岩石物性剖面。

因此,地震属性技术在储层预测、储层特征参数描述、储层动态监视等方面的应用,已成为石油工业注意的焦点。

3D地震数据能形成3D的地震属性体,如倾角、方位、相干体和方差体等,所解决的问题是地下空间范围的问题;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硬件)和计算技术(软件),大大地提高了测量地震波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的能力,使得地震属性的提取简便、快捷;人机交互工作站的使用和强大的功能,使得解释人员能正确选用地震属性,合理地解释地质现象;物探、地质和油藏技术人员的结合,赋予地震属性更加有效的地质意义,尤其是对储层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这些都是地震属性技术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震属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起步于80年代中后期。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地震解释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如:交会分析,回归分析,地质统计分析等
6
6
一.地震属性的概述 2.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历程
地震剖面的彩色显示(Balch,1971;Anstey,1972)
Balch的成果被称为一个用颜色进行地震资料分析的时代的开始。 Anstey代表了把颜色和属性引入地震世界的里程碑。 亮点技术(Anstey,1972) 包括超强振幅、平点、频率损失、反射时间下弯、时间阴影、 极性倒转、暗点、低频阴影、Q 属性,…… 复地震道分析技术(Taner,1976)
振 幅 类
瞬 时 类
频 谱 类
层 序 类
非 线 性 类
21
21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用于隐蔽型油气藏研究的具体属性参数表
(五大类46个属性参数)
22
22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振幅类属 瞬时类属 性 性
反映了岩石波 阻抗差、地层 厚度、岩石成 分、地层压力、 孔隙度及含流 体成分的变化。 基于小波变换 的实部与虚部 提取。 某一道能量在 给定时刻的稳 定性、平滑性 和极性变化的 一种度量。 给定时刻信号 的复能量密度 函数(即功率 )的初始瞬间 中心频率(均 值)的一种度 量。
能 量
比 率
17
17
根据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进行的地震属性分类(Quincy Chen)

瞬时真振幅 瞬时振幅积分 瞬时真振幅乘以瞬时相位 的余弦 反射强度 基于分贝的反射强度 反射强度的中值滤波能量 反射强度基于分贝的能量 反射强度的斜率 滤波反射强度乘以瞬时相 位的余弦


视极性


瞬时振幅

①瞬时振幅对声阻抗中的变化敏感,所以对岩性、孔隙度、烃和薄层调谐也很敏感 ②瞬时相位对追踪反射层连续性很有用处,所以可以用来探测不整合、断层和地层的横向变化

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研究

地震属性分析方法研究
有变化。 2、当气小于0。5时速度近线性递减,大于0。
5时速度变化不明显。 3、密度随着油增加而呈线性递减,但梯度远
减小于气。
油、气、水变化
小结: 此种情况界于油水和气水之间
属性11
原始 phi-20
phi-5 phi-25
phi-10
phi-15
四、地震属性计算
注:体计算

• (五)、对所提取的40余种地震属性体分别作了主因 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优选出了8种地震属性。
• (六)、根据所建的岩石物理模型,从优选出的8种地 震属性中进一步优选出了5种属性,并用自组织神经网 络进行了属性重构。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 (七)、从岩石物理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地震 属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的孔隙及其结构,其次才 是流体的性质等,只有当孔隙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时流 体的性质方能引起地震属性的异常反映,因此,在我 们研究流体性质时,首先要对其孔隙及其结构进行研 究。
五、地震属性的优化与分类
1、主因子分析 2、相关分析 3、根据岩石物理模型,此环节也是 赋予了属性的地质内涵。
100 kxd*10
80
井点孔隙度与属性拟合关系图
Y = 1.338725088 * X - 12.7667886 Number of data points used = 8 Average X = 41.5633 Average Y = 42.875 R-squared = 0.909906 Residual mean square, sigma-hat-sq'd = 78.3349
d112-227 d103-219
60
40
b26
b12 b16
20b24 b22源自0 2040b20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

内容提要
• 引言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地震属性研究方法 • 地震属性应用 • 结论及发展前景展望
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
• 20世纪60年代,随着数字记录的发明以及亮 点技术在墨西哥湾取得的巨大成功,地震属 性分析技术应运而生。世界各地的地球物理 家首次认识到从地震资料中可以得到比地质 构 造 更 多 的 东 西 。 例 如 Rummer field (1954)、Savit(1960)等,已经意识到地 震特征中含有宝贵的地层学线索,但他们在 当时并不属主流派。
能源地震勘探开发历史回顾
• 早期以各种处理、成像技术的发展为重点,在 地震资料的使用上也主要以解决构造问题为主。 到后期,如何充分挖掘地震资料中所包含的岩 性、流体信息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 地震勘探技术重点已经从如何得到高质量的地 震资料转为如何更好地利用地震资料,如何充 分利用昂贵采集、处理得到地震资料来解决能 源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 这就是地震 属 阴 影 的 过 程 中 , A. H. Balch (1971)遇到了用定量方法表示频率变化颜色 “语图”的强大挑战。他的论文在《地球物 理杂志》上首次发表后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因为这是第一张用彩色显示的地震资料。尽 管意识到很多属性也可以用彩色显示,但他 仅仅显示了频率属性。虽然Balch的论文在今 天看来不过是历史的好奇心而已,但它仍然 建立了显示地震属性的方法:将属性显示成 彩色的,其上叠覆原始以变面积方式显示的 地震资料,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地震勘探方法及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
内容提要
• 引言
–能源地震勘探技术回顾 –什么是地震属性? –为什么要进行地震属性分析? • 历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 地震属性研究方法 • 地震属性应用

地震属性技术及其应用

地震属性技术及其应用
(1) 曲率属性的数学定义
曲线上某一点P, 该 点的曲率可以定义为角度 变化dω 与对应的弧长ds 之比。
计算公式:
d2y
K

dw ds

2 2 R

1 R

1
dx2
dy 2 dx
3 2
(2) 曲率在地震解释中的含义及类型
左图是3D空间中的曲率 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 出曲面上的一点的曲率 有无数个,通常选用极 大曲率,极小曲率,平 均曲率,高斯曲率,倾 向曲率,走向曲率,最 大正曲率,最小负曲率 几个曲率进行研究。
所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
多种属性只是简单地叠合
信息综合处理和分析能力低
地震属性的优化和精选方法及智能化方面差
尤其地震属性与地质物理参数的关联度不十 分明确,在预测过程中未考虑地震各类属性对储 层预测的敏感性程度不同。
因此,目前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 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 的地质解释,必须对此潜在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地震属性的提取基本思想
是将时空域地震记录转换到时频参数域,在 时频参数域中定量地提取可以表征各层反射波波 形特征的地震属性,再转换到时空地震属性域成 图显示,实现时频-时空域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的提取基本思想
地震属性的提取
剖面目标 同相轴目标
基于剖面的属性大多数 是传统的属性,如瞬时地震属性
基于地震同相轴的属性目标 是一个解释出的同相轴上或 同相轴附近导出的地震属性
6 多元地质统计综合储层预测方法
2.1 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提取算法 y(t) h(t) * x(t)
地震数据体
瞬时相位体 瞬时频率体
提纲
1 地震属性技术综述及属性分类

地震属性提取与分析_配合软件介绍讲解

地震属性提取与分析_配合软件介绍讲解

注:最小曲率方位角(Azim of Min)、山脊型(Ridge)和山谷型(Valley) 是玫瑰图的输入数据。
体曲率属性(Volumetric Curvature)
体曲率属性的输出数据:振幅类曲率可输出15个数据体 Most-Positive and Most-Negative: Gaussian Curvature : Mean Curvature : 最大正曲率、最大负曲率 高斯曲率 平均曲率
短波长 (0.75)
不同尺度的曲率刻画了不同尺度的地质特征
多尺度体曲率属性(Volumetric Curvature)
长波长:是大尺度曲率,适用于寻找大断层、大裂缝等; 中波长:是中尺度曲率,适用于寻找中等断层、裂缝等; 短波长:是小尺度曲率,适用于寻找小断层、裂缝等 多尺度参数: Space Filter 滤波参数 Fraction Derivative 分数导数滤波
?常用于图像边缘检测的处理手段主要有空间微分法差分法高通滤波中值滤波相关系数法等?在对地震数据进行边缘检测时最好采用层拉平的数据也可以对地震属性相干方差曲率等进一步提高地质异常断层河道溶洞等的可识别程度
相• GeoEast开发了三种相干算法:
相关算法Corr(C1) 相似算法Semb(C2)
高斯曲率
平均曲率 倾角曲率 走向曲率
体曲率属性(Volumetric Curvature)
体曲率属性的输出数据:构造类曲率可输出22个数据体 Reflector Rotation : Curvedness : Shape Index : Azim of Min : Dome : Bowl : Saddle : Ridge : Valley : 反射面旋转度 弯曲度 形态指数 最小曲率方位角 圆顶型 碗型 马鞍型 山脊型 山谷型 Shape Measurements :形态类曲率属性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石油勘探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和确定地下石油和天然气储藏地点、规模、构造等信息的活动。

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是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来揭示地下构造和油气运移规律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的背景、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

一、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的背景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中最常用的非地质方法之一。

它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数据,来确定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

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是对地震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和解释的方法,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地下信息。

二、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的原理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基于地震波与地下介质相互作用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预处理:这一步骤主要包括地震数据的质量控制、去噪和正常化等处理,以确保地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特征提取:在地震数据中提取出与地下介质性质相关的各种特征参数,如振幅、频率、相位等。

3. 特征分析:通过对地震数据中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统计、频谱分析、滤波等处理,得到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相关信息。

4. 属性解释:将特征分析得到的信息与地质模型相结合,进行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解释,可以通过绘制等值线、剖面图等方式展示解释结果。

三、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的应用地震属性分析与解释技术在石油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构造解析:通过分析地震属性,可以揭示地下断层、褶皱等构造信息,为构造解析和盆地演化研究提供依据。

2. 岩石性质评价:地震属性分析可以用于评价地下岩石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地应力、饱和度等,进而估算油气储量和开发潜力。

3. 油气运移规律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可以揭示地下含油气层的分布、流动性质等,为油气运移规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4. 油气藏预测:通过对地震属性的综合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油气藏区,从而指导勘探远景评价和钻探工程的布置。

04地震属性分析方法

04地震属性分析方法

阵的方法有: (1)人机交互选取; (2)按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的相关性及属性的贡献值大小选取; (3)根据主元素分析结果选取; (4)利用各种地震属性优化方法选取。
4.1 地震属性的标准化
由于不同地震属性的单位、量纲以及数值大小、变化范围是不相同的,如果 直接使用原始数据,就会突出绝对值大的属性,而压低绝对值小的属性。为克服 数据中存在的这种不合理现象, 在对这些地震属性进行分析时,应首先将各种属 性的观测值变换到某种规范尺度之下,即定量数据的标准化。
4.2 聚类分析法 4.2.1 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聚类分析又称点群分析, 是按照客体在性质上或成因上的亲疏关系,对客体 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这种分类方法不仅综合考虑了所有的因 素,而且又不受已有分类结构的影响,只是以某种分类统计量为分类依据,对客
体进行分类, 因此这就有可能突破传统地质学建立的一些定性分类系统,而得到 更合理的分类结果。 按照客体之间的关系, 可把分类中的客体分为无序客体和有序客体。彼此之 间没有次序约束关系的客体称为无序客体,反之,称为有序客体。例如:对油气 藏分类时,参与分类的油气藏就是无序客体;沿地层剖面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取了 打个岩样, 如果把岩样的分类结果用于地层划分,那么分类时,岩样的顺序是 不能打乱的, 这些岩样就是有序客体。对无序客体和有序客体的聚类分析又分别 称为无序客体和有序客体聚类分析。 按照聚类分析方法原理,又可分为聚合法聚类分析和分解法聚类分析等。 1.聚合法聚类分析 聚合法是将客体类由多变少, 直到把全部客体合并成一类的一种聚类分析方 法。 它是目前最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常用于对无序客体的分类。其具体做法 是:在开始时每个客体自成一类,然后以某种表示客体亲疏关系的分类统计量为 分类依据, 把一些彼此之间关系最亲密的客体聚集合并为一类,把另一些彼此之 间亲近的客体聚合为另一类, ……。在客体聚合为类(有的类内可能只有一个客 体) 的基础上, 再根据类之间的亲疏程度继续合并, 直到全部客体聚为一类为止, 给出一个反映客体间亲疏关系的定量分类系统——聚类分析谱系图。 聚类分析的 4 条原则: (1)若选出的一个样品或变量在分好的群中从未出现过,则把它们形成一 个独立的群; (2)若选出的一对样品或变量,有一个已在分好的群中出现过,则把另一 个样品或变量也归入该群中; (3)若选出的一对样品或变量都分别出现在已分好的两群中,则把两群连 结成一个新群; (4)若选出的一对样品或变量都出现在同一群中,则这个样品就不再分群 了。 聚类分析的步骤如下: (1)开始聚类时,每个客体(样品或变量)自成一类; (2)按某种聚类统计量,计算客体间的亲疏关系,把最亲近的两个客体合并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地震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于研究地震震源的性质、地震波传播的特征以及地下地震波通过地壳和地球内部介质的响应过程。

本文将从地震属性的定义、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以及地震属性对地震学研究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以期全面了解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地震属性是指与地震波传播性质有关的物理量或特征。

地震学研究中常用的地震属性包括地震波振幅、频率谱、速度和极性等。

这些地震属性可以通过对地震观测数据(地震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进而揭示地震震源机制、地壳介质特性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等信息。

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主要分为时域方法和频域方法。

时域方法是指通过对地震波形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分析,获取地震属性信息。

常用的时域分析方法有包络函数、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频域方法则是通过对地震波频率谱的分析,获得地震属性。

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功率谱估计、谱比法等。

这些地震属性分析方法能够提取地震波的特征参数,从而揭示地震事件的本质特征。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地震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震震源的机制。

地震源机制研究是地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分析地震属性可以获取地震震源的矩张量、震中距依赖性以及非正常破裂机制等信息,从而推断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和应变状况,有助于了解地震的发生机理。

其次,地震属性分析可以揭示地壳介质的性质。

地壳介质特性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会产生明显影响,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系数和散射特性等信息,从而推测地下地质构造、介质类型以及岩性等地质参数。

这对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地震属性分析还可以研究地震波的能量衰减过程和相位变化。

地震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衰减和散射,地震属性分析可以定量评估这些过程,并通过反演方法还原地震源处的能量分布以及介质的方向性响应。

这对地震工程和地震预测等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3)地震属性的非线性特性。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

第 二 交会分析
类 模式识别
属 性
神经网络
将过井地震道作为已知样本
30
五、地震属性的优化
属性优化就是优选出对求解问题最 敏感、最有效或最有代表性的属性。
问题的提出
地震属性 的

多 地震属性
属性



多地
的属性

层的
属性的


的属
的 方的

31
不利影响
属性的 大的
大 的属性中 造
包 的
多的 时 多 相的
应应用用地地震震属属性性预预测测储储层层的的现现状状
目前,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储层,见到许多成功的例子,但 是也有许多失败的结果。 原因:
1、目前市场上多种解释软件中的地震属性众多,它们之间再进行数 学运算,使地震属性成倍增长,其中真正有效的地震属性数目有限,而 且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能奏效。这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1)对于厚储层,相当于超过一个周期厚度的地层岩性异常,利用 振福预测,一般是有效的;如果分析时窗内的均方振幅,因为强波峰与 强波谷是厚储层的综合响应,一般预测效果较好 ;
35
应应用用地地震震属属性性预预测测储储层层的的现现状状
(2)对于薄储层,如果分析时窗内的均方振幅,波峰可能代表一种 反射界面,波谷可能代表另一种反射界面,而均方振幅则混淆了这一点。 对于三、五米的薄互层沉积,由于受地震分辨率的限制,不易简单利用 地震属性直接识别,因为一个同相轴中包含了几个薄储层的综合响应; 对于油藏预测而言,就更困难。尤其是陆相沉积条件下的薄互层油藏, 目前单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储层,尚没有有效的方法,成功的实例较少。
引言

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分析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迅 速发展阶段,出现大量的属性定量提取方法, 并向多个领域延伸,但缺乏地质意义的分析 和解剖;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基本成熟 阶段,以相干、倾角、方位角等多维属性为 标志,并涌现了大量的属性标定与优化方法, 标志着地震属性向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一、地震属性的概念
32+94+122+82+12+76+87+83+71+117+46+22+57+38+86+40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振幅特征统计类—求和类
11、Total Amplitude 振幅总量
每一道的总振幅是,在层内对采样点求取总的振幅值。适合大套地层变化
趋势分析, 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 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振幅特征统计类
振幅统计类属性 能反映流体的变化、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度的变化、河 流三角洲砂体、某种类型的礁体、不整合面、地层调协效应和地层层序变化;反 映反射波强弱;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 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
A
△t
-22 -57
多属性联合分析,定性预测各油层组砂体的展布特征。
波形聚类
分频相位切片
沿层振幅切片
三维透视显示
主要内容
地震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的概念 地震属性的分类 地震属性的拾取

地震属性分析基本流程
地震反演技术
二、地震属性的分类
地震属性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四种分法:

第一类是在我国较流行的分类方法,即从运动学与动力学角度,将其分为振幅、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全文】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摘要] 地震属性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隐藏有用信息,因而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近几年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本文对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简单阐述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在不同时期所用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特别对新地震属性进行了具体介绍。

最后对该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摘要:在勘探和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地震资料在复杂油藏系统的解释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缺少一种有效地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地震解释中的上具。

随着一系列属性新技术的出现,对地震属性进行充分研究,就给地质家提供了快速地从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得地质信息的能力。

尤其在用常规解释手段难以识别日的储层的情况下,属性分析技术更是给地质上作人员指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地震属性储层预测叠前数据叠后数据关键词:储层;波形分析;地震属性1.引言地震属性是指叠前或叠后的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的特殊度量值。

地震属性的发展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的直接烃类检测和亮点、暗点、平点技术开始,经历了70年代的瞬时属性(主要是振幅属性)和复数道分析,90年代的多维属性(特别是相干体属性)分析,21世纪的地震相分析等阶段[1一SJ。

随着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储层预测、油气藏动态监测、油气藏特征描述等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藏其中的多种有用信息,这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也为解决复杂地质体评价提供了实用的分析手段。

因此,对该技术进行深人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关于儿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性的特殊度量值。

它可包括时问属性、振幅属性、频率属性和吸收衰减属性,不同的属性可指示不同的地质现象。

地震属性分析则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并结合钻井资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地震信息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以揭示出原始地震剖面中不易被发现的地质异常现象及含油气情况。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的精细刻画和准确预测已成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所在。

地震多属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多种与储层特征相关的信息,进而实现对储层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能够反映地下介质某种物理特性的量度。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多种类型,它们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物性变化特征以及含油气性等信息,为储层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多属性分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地震数据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干扰、地层非均质性等,这可能导致提取出的地震属性存在误差或不确定性。

不同地震属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冗余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组合以最大化预测效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地震属性分析与其他地质、工程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储层预测模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分析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实例,展示地震多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研究背景:介绍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储层预测对于油气开发的关键作用。

地震勘探作为石油勘探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在揭示地下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地震勘探的多属性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储层预测中,对于提高油气开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1绪论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为迅速发展 阶段。该阶段以属性定量提取方法大量出现为主要 特征。这是地震属性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地震属 性的应用开始走向各个领域,如储层预测、油气分 析、物性研究等。这也是地震属性应用较为混乱的 阶段,有多达几十种的地震信息被提取出来,但多 数方法仅停留在地震波场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 学等特征的研究上,没有对地震属性所代表的地质 意义进行分析与解剖。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王永刚
E-Mail:wangyg@
wangyg-upc@ 电话:0546-8392830(办)
课程内容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第二讲 地震属性提取与分析 第三讲 地震属性优化处理 第四讲 地震属性应用实例 第五讲 储层预测结果评价与检验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6、从地震属性应用的角度出发,这些分类并 不能反映地震属性在地球物理学或更广泛的地 学中所起的作用。按地震属性在油气勘探开发 的应用领域进行分类,较容易为属性的应用者 所理解,也更具有地球物理学的特征。根据这 一思路,曹辉等将地震属性分为下列2大类: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1)多尺度结构属性:包括相干、倾角、方 位角、平行度、连续性、发散度、波度、随机 度、曲率和间距等。其中大尺度结构属性用于 构造分析;小尺度结构属性用于裂隙(缝)、 孔洞分析和地震(沉积)相分析。这类属性的 解释大都使用定性分析方法,根据专家知识将 属性直接与地层结构特征相联系。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地震属性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为起 步阶段。该阶段以“亮点”技术为代表,这时 的属性研究既没有考虑地震资料的运动学、动 力学特征,也没有特定的地质含义,而仅仅是 对地震剖面特征的一种定性描述与分析,如利 用亮点标志解释气藏。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4、 1996年Brown等人将地震属性分为叠后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与叠前属性。这种分类方法反映出人们对地 震信号保真度和地震解释精度的日益重视。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5、到20世纪90年代末,Quincy Chen与Steve Sidney在上述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比 较完整的分类方法,他们将叠后属性与叠前属性 看成属性技术发展的2个阶段,就象叠后偏移成 像和叠前偏移成像一样。在这个意义上,将地震 属性分为几何学属性、运动学属性、动力学属性 和统计学属性4大类。统计学属性大多是采用统 计学方法获得的次生属性或导出属性,如相似性、 广义主分量(GPC)、边缘平滑(EPS)等。一 般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比其它属性含有更丰 富的地质意义。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以多维属性的出现为主要标志。90年 代初,以相干、倾角、方位角等为代表的一批 多维属性开始出现。这类属性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地层的结构性信息,如倾角、 方位角反映地层的视倾角/倾向,相干异常指 示断裂带、裂缝(孔洞)发育带等。因此,它 们的开发与应用,很快得到有关各方的广泛认 同。与此同时,属性标定与优化的方法也开始 大量涌现,地震属性研究开始向规范化、科学 化方向健康发展。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2)岩性或物性指示属性:这类属性最多, 按动力学、统计学和反演等方法提取的属性以 及部分按运动学提取的属性都可归入此类,主 要有振幅、波阻抗、AVO、频率等及其它们的 衍生参数。这类属性多数使用定量或半定量分 析方法,例如通过井孔等资料对属性进行标定, 建立定量或半定量模式,再以此模式识别岩性 或推算物性参数。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三、地震属性的分类
目前,大多数学者按照数学、物理学方法对 地震属性进行分类(6家)。
1、刘企英将地震属性分为振幅、频率、速度、 吸收衰减、波形与时间6大类。
2、 Alistair R. Brown将地震属性分为时间、 振幅、频率及衰减4大类。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3、 20世纪90年代初Taner等人将地震属性分 为几何属性和物理属性。几何属性通常与波形 及地震层位的几何形态(如倾角,方位,曲率 等)有关;物理属性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属性, 主要有速度、振幅、频率、衰减等。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二、地震属性的定义
对地震属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Western Altlas International公司的Quincy Chen与Steve Sidney所给出的定义:“地震属 性是地震资料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 计学特征的一种量度”。这一定义基本属于纯 数学定义。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3、从应用地球物理学的角度看,比较合理的 定义是:地震属性是地震数据中反映不同地质 特征(信息)的分量或子集,是刻画、描述地 层结构、岩性以及物性等地质信息的地震特征 量。
在众多的地震属性中,有些对特定的油藏环 境比较敏感,有些对不易检测的地下界面异常 更有利,还有些直接用于烃类检测或油气预测 。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一、地震属性的发展历程 二、地震属性的定义 三、地震属性的分类 四、地震属性的发展趋势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一、地震属性的发展历程
“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一词于20 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地球物理界。起初, 国内在译名上并不完全统一,类似的译名 还有地震特征、地震参数、地震标志等等,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基本统一称为地震 属性。
第一讲 地震属性概述
2、Landmark Graphics公司的Arthur E. Barnes 对地震属性的定义是:“地震属性是一种描述 和量化地震资料的特性,是原始地震资料中所 包含全部信息的子集;地震属性的求取是对地 震数据进行分解,每一个地震属性都是地震数 据的一个子集”。该定义强调了地震属性的提 取过程,但未对地震属性在地学中的作用进行 阐述。定义中涉及的地震数据分解是一种广义 的波场分解,没有统一的计算准则,包罗了所 有的地震属性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