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3b797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c.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学习课文5—14自然段,抓住文中的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来感受梅兰芳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说教学准备:幻灯片说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五件事,它们分别是:(指着板书,让学生说)拒绝播音,拒绝登台,避港拒演,蓄须拒演,伤身拒演。
还知道了梅兰芳是怎样“拒绝播音和拒绝登台”的。
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二)出示自学要求:师:请同学们运用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进行自学。
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5-14自然段。
想一想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拒绝日本侵略者登台表演的要求后,他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用“”线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二、合作学习师:同学们都能够认真地进行自学,真的很棒!我相信也有了很好的收获。
接下来,(出示)我们分小组进行交流:说一说自主学习的收获,也可以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必要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教师讲导过渡语:京剧大师梅兰芳当时非常红,很多人都喜欢看他唱戏,当然,也包括日本侵略者。
为了爱国,这位京剧大师不再登台演出了,这样做真的容易吗?(不容易)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以下教法提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放弃奢华生活、忍受内心痛苦、差点失去性命。
)(一个学生说,我从这些句子体会到的)1. 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tuò)手可得。
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
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他宁[nìng]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53a94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9.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设计理念】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
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
(板书:住宅)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
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
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师整理归纳。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a2fa0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7.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精卫填海》是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本篇课文是*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及其子孙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介绍精卫填海的原因。
第二段讲精卫用什么填海。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主要讲述了海神和精卫之间的对话。
这段文字与课文中的*图相呼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海神的样子是愤怒的,感受到这种情绪,应注意在读这一段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精卫平静、坚定的表情中能感受到读精卫的话时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在朗读中体会精卫那种坚强不屈的*格。
第四段写的是精卫的子孙们日夜坚持填海。
从“不管多大的浪,仍日日夜夜地填海”体会到精卫的子孙们坚忍不拔的精神。
这一课一共要两课时完成。
学习者特征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所以识字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难。
但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精卫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有难度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技巧方面还不够成熟,不能准确的抓住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学生多读,自读自悟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能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孩子们课堂上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的特点,营造*、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也很重要,所以我在课的开始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有趣的故事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从表面上理解精卫的勇敢很容易,但是要让他们结合实际来谈生活中的“精卫”是很难的,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如何向精卫学习,因此我在课后延伸部分设计了小练笔,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自由表达,可以不受拘束,不必为写不好被同学笑话而烦恼,也没有字数限制,孩子们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信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本课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朗读,对话等方式来感悟泛滥、愤怒、坚定等词语,发挥想象力,想象海神与精卫对话的情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五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ecfad8ba1aa8114531d90b.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五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蟋蟀的住宅》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蟋蟀的住宅》。
一、说教材《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教学目标《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
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
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f2bbc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f.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第【1】篇〗《精卫填海》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于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
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形象,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治理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奋斗不止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认读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3.学习理解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受精卫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韵味、感受古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理解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讲述故事、感受精卫的精神。
三、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有这样一只鸟,她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子,这只小小的鸟却有一个大愿望——她想把大海填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只鸟叫什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只精卫鸟为什么想把大海填平吧!打开课文,课题是什么(精卫填海)我们根据课题可以知道什么(主人公是精卫,主要事件是填海)二、初读古文,疏通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重点交流的几个字:帝、曰、溺、衔等。
2.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3.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再读古文,解析文义。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教师带读,小组互读,齐读,有节奏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阅读任务:(1)精卫长什么样子(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她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3)精卫是怎么填海的她能将海填平吗3.结合注释,指导翻译。
(1)学习方法:古文学习可以就像我们学习古诗那样,结合课文给出的注释,逐字解释,然后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可以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7df00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1.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第1篇】学习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A案观察画面,激趣导入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
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想不想学一学?朗读课文,理出线索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根据线索,比较异同①启发学生思考。
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交流要点: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角色朗读,表现人物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第2篇】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cc7a6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2.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说学生: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经过了语文教师六年的阅读训练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结合对本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了解,以及课前的师生交流,我充分感觉到,学生能够领悟延安精神。
2、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划分诗歌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体会诗歌诵读中抑扬顿挫的感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延安精神。
2、培养学生的读中悟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四、说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五、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延安精神,体会作者想要追寻延安精神的情感。
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6、说教学程序设计:环节一:介绍背景,听《回延安》,兵诵读歌词,思考歌词从哪些方面写了延安。
从而引出课题。
环节二:听课文朗读,划分诗歌节奏环节三: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b9b53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1.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盘古开天地》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
这是统编教材第二次出现神话故事这种文学形式。
二年级下册的《羿射九日》重在讲故事,《盘古开天地》则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故事富有神奇的想象,人物形象鲜明的文体特点。
(一)单元要素: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3.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二)教学目标: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文中神奇的地方;2.品读重点词句段,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教学难点:体会盘古勇于开创的人物形象。
二、说学情四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奇特,已初步具备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我班学生对神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情有独钟。
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感悟探究。
说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2.朗读法;3.任务驱动法。
说教学过程一)神奇的自然视频导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提问:美丽的世界是谁创造的?引出课题《盘古开天地》。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二)神奇的想象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他是怎样创造世界的?2.配乐范读第五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神奇的画面。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轮换读,感受美好的世界。
4.说话训练:仿照句式“他的……变成了……”发挥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5.小结:感受盘古的形象。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就是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基于这个理念,我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思、思中学。
(三)神奇的人物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品读词句,感受盘古开天地的勇敢无畏。
2.借助学习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老师相应点拨评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c2c6f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0.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说课稿第1篇】一、知诗人解诗题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诗。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简介诗人王昌龄。
我们今天来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解诗题: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
意思是出征到塞外。
)3、奠定感情基调:你想到边塞看看吗?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出塞”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在学生理解“塞”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感知边塞环境恶劣,战事的频繁。
二、读古诗明诗意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检察预习情况。
①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大家跟读。
学习“秦”字(板书)。
②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3、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
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4、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读的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
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5、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6、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66d61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b.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受到革命传统思想的教育。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注意把诗的韵脚读出来。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朗诵诗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从同学们的眼睛里,老师看到了大家对这首诗的喜爱。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电脑显示):1.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2.这首诗讲了哪几个主要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后分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首诗为什么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这样琅琅上口?生:因为它押韵。
师: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呢?生:它押的是“ang”韵。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叫诗的韵脚?诗的什么地方需要用韵脚呢?生: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诗的韵脚。
一般来说,诗的双句句末用韵脚。
师:请你把这首诗的韵脚用“.”标记出来。
师: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对诗的韵脚要适当加以突出。
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诗讲了哪几个主要问题?生: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师板书:追寻什么。
)生:诗人为什么要把延安追寻?(师板书:为什么追寻。
)师:下面,老师重点指导大家理解第一个问题。
同学们要注意老师指导的步骤,学完后将学习方法归纳出来,然后,根据这一学习方法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
二、学习第二节,理解“追寻什么”这一问题师:诗人在延安追寻什么呢?请找出诗中有关的词语。
生: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师板书。
)师:同学们对延安的这些地方一定比较陌生,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师放录像。
)师: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生:诗人在追寻那段艰苦而美好的岁月。
生:诗人在追寻伟人的革命足迹。
生:诗人在追寻延安精神。
(师板书:延安精神。
)师:请同学们联系刚才所看到的录像,以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说说延安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请自由发言。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a5595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8.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第【1】篇〗【课前解析】关注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
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
这是一首新诗,且离学生年代较远,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帮助。
课文插图是黄土高原的风光,近处是窑洞,远处是宝塔山。
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说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说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1.教师导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板书:延安,我把你追寻)(课件出示: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
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2.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借助课本上的注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预设:全诗押的是ɑ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教师引导:同学们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预设:追寻延安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00602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3.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意在使学生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使学生也产生探究的愿望,激起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他们愿意学,喜欢学也想要学,但对课文中关键句和关键词的还不能完全理解。
同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在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文中关于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的句子上会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方式来进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它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470a1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2.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第【1】篇〗《夜间飞行的秘密》讲述了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与蝙蝠探路的原理类似。
课文第1-2自然段叙述要了解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可以从蝙蝠说起。
第3-7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8自然段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
课文讲述的蝙蝠夜间飞行、科学家做实验、飞机安全飞行等内容原本复杂而枯燥,但课文语言简洁,逻辑严密,用“夜间飞行的秘密”作为题目,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再逐步揭示蝙蝠和超声波、飞机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详写科学家做的第一次实验,略写后两次实验,让读者明白蝙蝠夜间飞行是依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飞机能安全夜航依靠的是雷达,二者的工作原理相似。
课文很容易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呈现了一位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
课文旁边的两个问题和文后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文后的第二个问题是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出的。
在教材中呈现学习伙伴提出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引导学生仿照问题清单,整理同学提出的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
问题清单下面的泡泡提示学生,除了可以针对内容提出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关注写法,关注课文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省略号则提示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三题旨在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表现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状态,第二幅插图展示的是正在飞行的飞机。
两幅图互相呼应,暗含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建议本课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课学到的提问方法,然后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记录自己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7eb91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0.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雷达、蚊子”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第一课时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1.教师引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教师在黑板上贴上蝙蝠和雷达的)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3.课件播放视频,分别介绍蝙蝠和雷达的资料,教师相机讲解并板书课题。
(1)认识蝙蝠:它生活在农村的屋檐下或山洞里,用耳朵和嘴巴探路,吃蚊子等昆虫。
因为它在屋檐下生活,所以农民伯伯称它为“檐老鼠”。
它是人类的朋友。
(2)了解雷达:雷达是用来侦察的,飞机上装有雷达,雷达是根据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的。
4.教师引问:听了刚才的这些介绍,再看看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呢?预设:为什么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兴趣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本环节从认识蝙蝠和雷达切入,既检查和肯定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注重了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今后的“课前准备”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词语。
3.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字音。
蝙蝠启示即使敏锐系铃铛苍蝇证明障碍物荧光屏重点强调:“蝙”的读音是biān,不读piān;“即”的读音是jí,不读jì;“荧”读音为yínɡ,不读yín。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ae0a7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0.png)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爬天都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经历过攀登或者挑战自己的事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攀登过程中的勇气和坚持。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爬天都峰》,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的崇拜和攀登精神,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句子分析与仿写: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仿写类似的句子。
举例:课文中的“山高路险”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了天都峰的险峻,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比喻来描绘事物。
(3)课文情感体验:理解作者在攀登天都峰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体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举例:通过讨论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感受作者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毅力。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爬天都峰》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同学们攀登或挑战自己的经历,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使得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也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对重点句子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58ad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0.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
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第二单元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篇课文也不例外。
同时,它也为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
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b6943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6.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说课稿第1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
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
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
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册)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884565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2.png)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册)1《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这篇文章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
选编这篇文章的LI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儿条: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象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三、说教法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
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
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四、说学法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b4bd7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3.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说课稿第1篇】《精卫填海》说课稿同学们,准备好上课了吗?好,非常棒!同学们,最近,刘老师可发现了一本奇书,就连秦始皇当年焚书的时候都舍不得烧掉它呢,它是我们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书籍啦!这本书就是《山海经》,屏住你的呼吸,我请你们一饱眼福——【课件旁白】书中描绘了远古时期很多诡异的动物、奇妙的美玉、缥缈的山脉、神秘的湖泊,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引导着我们去阅读它,一开始只是口口相传,慢慢的有人把它编辑成书,后来又有人给它补充内容,现在呀很多人给它设计版面大量印刷,山海经就这样走过了两千多年!瞧!它来到了刘老师的手中!我在这本书的118页发现了一段最特别的文字,让我们把他请到大屏幕上来!你发现什么啦!对啦,这不就是我们课文里的那篇文言文吗?这篇文言文的名字叫《精卫填海》其实,刘老师知道精卫填海的故事选自《山海经》,但是当我真的在《山海经》里读到精卫填海的文字时,还是忍不住的欣喜,因为曾经有人说过,山海经里记录的世界是我们中华民族遗落的一个时代呀!那我们还等什么,一起走进那个久远的世界!听刘老师读文言文,请你仔细听,感受文言的味道!想不想像我这样读?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读两遍!目标是读通顺,不熟悉的字多读两遍!谁愿意试着来读一读!刚才听了三名同学初读文言文,我觉得读的特别流畅,看来要想难倒同学们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不过我还是想试一试,去掉拼音,你们肯定读不好了吧!试一试?我再加上节奏符号呢?你还能读好吗?现在让我们合着文言的节奏拍手读一遍!看同学们意犹未尽的样子,那就跺脚再读一遍吧!此时此刻,我又要提高难度了,去掉标点试一试,竖着排列读一读,读文的终极挑战来了,变成古文你会读吗?这回我放心了,同学们的文言文肯定是读熟了,然后就是读懂!现在请你们对照课下注释,试着理解一下文言文的意思!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一个方法!现在,你们能不能借助注释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完整,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而亡,化为精卫鸟,常常衔着树枝和石子,想要填平东海【边说话边板书】这真的是一个让人感伤的故事,也是一个让人充满力量的故事!现在,刘老师这里有三个文言文的字眼:喜——悲——坚,如果我请你用这三个字眼给这篇文言文做批注的话,你想放在哪?请同学们走进文本做批注!我发现很多同学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儿,她是天地之间的宠儿,这当然是喜上加喜!不幸的是东海吞噬了她鲜活的生命,这必然是天地同悲!她化为了精卫鸟,带着一颗无悔的心誓填东海,这定然是坚不可摧!此时此刻,同学们再去看一看自己语文书上批注完的样子,有没有一种感觉,这篇文言文似乎隔着2000多年,带上了我们自己的印记!其实给山海经做批注的可不仅仅是我们,从汉朝开始,就不断地有人给山海经做批注,这是晋代的郭璞给山海经做的批注,比较大的字就是山海经的原文,比较小的字就是郭璞做的批注,我们现在所有版本的山海经都是根据这本注解编写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a78a3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2.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㈠、说教学内容要求:⒈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教育。
⒉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⒊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⒋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㈡、内容组成: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由三大部分组成:⒈了解情况⒉惩治恶人⒊兴修水利㈢、地位和作用:迷信,是生产力低下,科技欠发达的产物,是人们对某些自然和社会现象缺乏认识而进行的错误解释和盲目的崇拜。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迷信却依旧存在。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从小树立科学观念,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用科学的思想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未来。
〔学情分析〕学生是发展中的学生,学生五年级的语文学习应该在前四年的语文学习基础上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字、词、句学生自学为主,课文要学会独立阅读,品味语言的同时又要掌握阅读方法,发展思维,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情会表面读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透过这些更好的学习文章。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方法与过程1.搜集图片,让学生置身于邺地的荒芜环境之中,感受当地老百姓的艰难生活。
2.朗读课文,融入当时的情景,体会主人公的处境。
3.梳理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4.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自己还看过哪些像西门豹这样的清官及其事迹,学习他们的机智、果敢,为民办事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学习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说课稿第【2】篇〗【说教材】《西门豹》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他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绅借口河伯娶媳妇欺骗老百姓,他将计就计,最后惩治了官绅和巫婆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蝙蝠与雷达》说课稿一、教材简析《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了落实新课程要求,尊重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精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教学难点是: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三、说教法与学法为了抓重点、破难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教法:借助多媒体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积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我在教法中渗透的学法是,让学生参与语文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语言,感受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清楚的感观认识。
(二)围绕中心句让学生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围绕中心句提出问题。
2.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探究科学家进行的三次不同的试验。
3.抓住重点词“配合起来”展开教学。
不仅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用词的严谨、准确,认识到在以后的读书、写作过程中“准确用词”的重要性。
4.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所以我在结束新课时,让学生查阅、收集更多关于仿生学的资料。
五、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重点内容的缩影,教育部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边总结学生发言,边板书的方式记录板书。
中间的板书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点的把握,而右的副板书则体现了本节课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
同时,大胆地鼓励学生创意板书,发挥他们的想象。
这样简洁生动、形象直观的板书就形成了。
【说课稿】牛和鹅说课稿说教材:《牛和鹅》一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也不怕鹅的故事。
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细致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生动刻画,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最后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体会到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一寓意深刻的哲理。
说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能力目标: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有关词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接着写……最后写……)(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
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起温故知新的效果,让学生对牛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大,鹅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小这样的状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转折角度作铺垫。
)二、品读课文,感知品味(一)学习1—4自然段。
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小组交流。
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
(拍、摸、触、扳、骑、捶)(二)学习5—12自然段。
1.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这时的“我”用哪一个词来形容?(狼狈不堪)2.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心理。
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
4.学生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指导朗读:读出鹅的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
5.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D.用在副标题前“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是第几种?6.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7.学生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出金奎叔叔的强悍。
(三)学习13—15自然段。
1.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
我们变换了角度,事情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的认识生活。
(2)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
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2.直到现在……(引读最后一段)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那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呢?(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事情。
(本环节是全文重点,也是本课时的精华,所花时间占据课的三分之二,让学生从人怕鹅到鹅怕人的转变的认识中,体会角度的不同,结果也不同这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奥的道理。
整个环节以读促理,层层深入,揭示道理自然流畅,融听说读写于一堂。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
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
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
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们去生活中发现这种情况吧。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作业设计我们采用课外推荐阅读:《两个农夫》《牛鹅换眼》两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课有关的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学生知识,培养积累的习惯。
说板书设计: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思路设计的板书。
它体现出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脉络清晰,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一、说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课文。
这组课文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说设计理念这篇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90多年前,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
)情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时,可以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
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物的关注;“为什么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能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要读出疑感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最后,分角色朗读少年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
这是第一课时完成的学习内容。
(二)体会“中华不振”,读懂沉思,倾吐情感细读课文,主要运用已有能力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各个主要环节点拔,提问矫正、以达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揣摩语言,是学习表达方法,这阶段尤其要把握学生自学的“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听、说、读、写有序的结合起来,使课文具体、细致的语言特点,作者的“表情”方式学生逐步认识。
要表演,就必须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教学第二部分时,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还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的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