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广东佛山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李建国528237)
摘要: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人追求文明生活的需要。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富国、强国的重要手段,是国家长运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终身体育
大学体育是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转折点,也是学与用的衔接部。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能否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与他们在校期间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密切联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既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健康的社会公民的重要保证,也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策略。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对个人今后形成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习惯是指“重复发生或动作巩固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它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锻炼,并在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可见,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的形成,无不和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大学时代,学生的智力、身体、思想发展都趋于成人化。在大学时期不失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引导,使其逐步形成稳定的运动情感,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了解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技巧,熟练掌握一到二项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并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一个人今后形成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在形成了健康、乐观的体育观念后,体育才能融进一个人的生活,形成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三)良好习惯的形成,将会对这一特定的行为习惯形成经验和再认识,使之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趋势,从而变成自然的良好的锻炼行为,并在未来得到充分的
实践和完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大学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会对其一生身体的健康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学体育在终身体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时期。人类生活中从事体育锻炼的空间很大,同时能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正因为这样,人们在体育锻炼中能表现出天真烂漫的本性,从而获得其乐无穷的欢乐。无疑,在未来,体育锻炼在这方面的体现会越来越明显。
在现代社会里,“珍爱生命、珍爱身体、珍爱大自然”是现代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终身享受体育锻炼是新时代每个人的权利。
二、更好的促进全民健身运动顺利开展。
高校体育教育是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驱动力。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处于身心已经成熟的青春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因此,大学体育巩固和提高了中小学阶段体育成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和树立全民健身意识。这样一批批经过长期学校体育教育、具有良好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毕业生走上社会后,他们所到之处必将会对其周围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带动性,必将成为我国全民健身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三、将直接影响未来民族体质的强弱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一)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一代代具有强健体魄的人,更需要有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健体魄的青年人,而这部分人就我们当代的大学生。
(二)这里我们要谈下时下流行的“亚健康”问题,“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生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功能低下所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也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的“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脏器功能下降,感觉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如疲乏无力、情绪不宁、头疼失眠、胸闷等,但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很难确珍,如果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极有可能发展成多种疾病。有一项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超过半数的人群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态。而处于“亚健康”态的人群中沿海发达城市、知识分子、企业管理人员比例高于一般人群,这部分人也就是
高知识分子人才集中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可见如何处理好这种状况将影响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和长远发展。
面对这种状况,这就要求大学生应提早培养自己的体育锻炼习兴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体育锻炼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代人应追求——运动生活、积极进取。因此,大学生们应及早培养自己的运动习惯,为自己以后的美好人生打下健康的基础。
建议:
一、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教会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体育锻炼的内容与方法为主导。体育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使学生掌握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基础。这要求体育教师完成“从演员到编导”的角色转变,着眼于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效果以及体育锻炼指导的方法和水平。
二、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同时,增加必要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器材,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适宜的环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6-153.
[2] 傅光磊.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情感和习惯的培养 [J]. 南京体育
学院学报,2003,(6)101-102 .
[3] 邵伟德.终身体育习惯的内在理论结构 [J].体育学刊,2003(1)28
[4] 陈晓荣.以终身体育为教育理念为指导,正确定位高校体育教育 [J].四川体育科技,
2003(2)87
作者简介:李建国(1974-),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