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题材分类练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题材分类练习题参考答案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
②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
②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考点透析:①题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考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副画面:在冬至夜里,白居易孤苦零丁,抱着膝头,瑟瑟发抖,只有影子相伴。

作者的心情可想而知。

②题的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夜深围坐,谈论着远方的行人,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

白居易的诗,平白如话,相传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参考答案:①“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②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第二问: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
$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稀”两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闲适的心情。

;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题⑴结合诗句谈谈诗中“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3分)
⑵你所熟知的哪首抒写别离的诗或词也采用了这种写法写明作者及作品名称,并写下其中最能体现这种写法的句子。

(3分)
解析①首二句,先写眼前饯别场面之温馨,然后写离别之景,是为实写。

末二句虚构了一个境界:想像别后友人夜泊潇湘,难以成眠之情景。

是为虚写。

由眼前写到将来,形成实与虚的结合。

②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选一)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问题(1)诗中有几处透露离情的字眼,如第二句中“飞”字,既是时间推移,也暗示伫立凝望时所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

试从其他三句中再找两处进行分析。

(4)(2)简析这首诗情感的表达特点。

(2)解析①首句“乱”字,既是形容烟雾弥漫,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迷乱。

三句“寂寞”二字,既是写亭的寂寞,也是写内心的寂寞。

四句“寒”字,既可指肌肤感觉到夜的寒冷,也写出了特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凄冷。

②通首诗年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①南宋张孝祥
霜日明宵水蘸空②,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③。

|
①荆州:今湖北江陵。

②水蘸空:形容天空明净似水。

③酒阑:行酒将近(1)分析“万里中原烽火北”句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里中原已经沦陷敌手。

因为荆州是作者驻守的边塞,“烽火”
是边塞报警的设施。

现在中原已在烽火北了,则中原的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

只此一提,其间该有多少难以诉说的悲惨伤痛。

(2)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中原失地的怀念和伤痛以及一心报国的孤忠。

7.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8 2004年全国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3分 )
(2)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 (1) “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或:“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

(2) 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① 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 不同意。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
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 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 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
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

只答“同意” 或“不同意” 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9.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1、这首诗写什么
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用思妇的形象和动态,写她盼望与远人团聚的心理。

用“独”写出的她的孤寂。

自然景物的描写,景中有情,在思妇眼里:夕阳余辉脉脉含情,绿水悠悠,含恨无穷,不见远人归来,芳草离离,苹花摇曳,让人愁思满怀。

2、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
含蓄,精练,用拟人手法借夕阳流水来抒情。

^
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士形象。

(由最后一句可看出)(2分)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

(2分)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2分)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