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无损检测

合集下载

发展中的民航无损检测(许万忠)1

发展中的民航无损检测(许万忠)1

发展中的民航无损检测许万忠(民航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摘要:民航无损检测的发展经历了36年的历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航空器维修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民航无损检测前30年的发展状况已经在2005年“民航无损检测发展30周年暨NDT标准颁布实施10周年经验交流会”有文章介绍,本文主要介绍自2006年以来民航无损检测六年间的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民用航空;飞机维修;无损检测;发展Development of NDT in Civil Aviation AircraftXu Wan-Zhong(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Personnel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Board of Civil Aviatio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over 36 years,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from weak to strong,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 civil aviation have been tak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aviation maintenance. Its development status in the first 30 years were once presented in 2005 experience exchange meeting of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NDT standard issue and 30 years of NDT development in civil aviation, hereby this paper has mainly introduced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 civil aviation since 2006.Keywords : Civil aviation, Aircraft maintenanc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Development.1.过去工作的回顾(2006年民航无损检测经验交流会时的NDT概况)无损检测技术用于中国民航飞机维修检测最早始于1958年,主要用于大修工厂对分解后的零件进行检查。

MD-MAT-FS-004 无损检测工作管理规范

MD-MAT-FS-004 无损检测工作管理规范

文号:民航规〔XXXX〕XXX号编号:MD-MAT-FS-004颁发日期:2020年XX月XX日无损检测工作管理规范MD-MAT-FS-004 无损检测工作管理规范1.依据和目的本文件依据CCAR-145部制定,目的是规范对民用航空器维修中无损检测工作的管理,保障民航飞行安全。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按照CCAR-145部获得批准并开展无损检测工作的维修单位。

3.撤销备用。

4.说明众所周知,航空器一旦涉及“隐蔽安全”影响后果的系统故障,必然对其要求非常高,除了提高设计可靠性水平之外,还可考虑通过多余度设计来降低对可靠性水平的要求。

民用航空器维修工作中涉及的无损检测工作是确定一些关键结构件是否存在损伤或者缺陷,而且主要针对目视检查不可发现的损伤或者缺陷,这与“隐蔽安全”影响的系统故障类似,但与之不同的是无法通过多余度来降低要求,唯有把每次无损检测工作做到位才能达到保证飞行安全的目的。

针对民用航空器的无损检测工作,在人员、工具设备、物料、技术文件和工作环境的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重要,但关键和难点是人员资质要求。

一方面,因无损检测工作专业性较强,具备专业资质人员是最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必须结合具体的航空器部件考虑,同样无损检测方法在不同的设计、不同的部件上应用时可能具体技术方法不同,难以用固定的标准统一评定人员资质。

因此,国际上各民航当局普遍采用认颁发日期 1MD-MAT-FS-004 无损检测工作管理规范可行业自律的方式来对无损检测人员资质提出要求,即认可相关行业协会标准认证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上述行业协会标准认证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有雇主认证制和中心认证制两种方式。

雇主认证制是雇主(即维修单位)对具体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认证负责,基本资格鉴定可以由维修单位自行开展或者委托具备条件的维修单位,但都应经过行业协会的认证并监管,而人员最终资格认证(即工作授权)必须由雇主负责。

中心认证制即由行业协会认证独立于维修单位的第三方机构,由其统一开展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试和资格鉴定。

无损检测在民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在民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在民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一、前言无损检测技术是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在不改变,不损害材料和工件的状态及性能下对材料缺陷(不连续性)、工件结构缺陷(不连续性)、物理和力学性能、成分等作出评定。

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应用在制造阶段检验、成品检验和在役检验。

对我们航空公司来讲,主要就是在役检验,用于检查航空器的零部件在运行中结构或状态的变化,保证航空器安全、可靠的工作。

无损检测(NDT)作为检查飞机结构损伤的重要手段,随着各航空公司维修力量增强,无损检测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中国民航无损检测标准》的制定与贯彻、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引进、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都推动了无损检测的发展。

无损检测以其检测有效性、高可靠性得到了各航空公司的认同。

本文旨在阐述机务维修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大致框架,及其在飞机维修中的应用、作用及发展,希望在实际应用中对飞机维修各部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无损检测在机务维修中的应用1、无损检测的应用对象分析无损检测主要针对飞机结构损伤,损伤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①飞机结构零部件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②飞机在起飞、飞行、着陆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飞机产生过大的负载造成的结构损伤。

例如重着陆所造成的起落架、机轮组件的损伤。

③日常维护过程中造成的刮伤、撞伤等;④由于使用环境所造成的腐蚀损伤,如沿海地区的潮湿空气、飞机货舱运载的海鲜等都是产生腐蚀损伤的根源;⑤交变载荷所造成的疲劳损伤(疲劳裂纹)。

这些损伤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极易产生裂纹,如疲劳裂纹、应力腐蚀裂纹、腐蚀疲劳裂纹等。

例如机轮组件轮毂的轮座圆角过渡区、连接螺拴的螺纹处等一些飞机结构应力集中部位(接头、孔边、拐角)易产生疲劳裂纹。

结构的裂纹萌生和短裂纹的扩展阶段是疲劳的起始和主要阶段,研究表明,该阶段在整个疲劳寿命中所占比例高达80%,因此,结构的裂纹形成寿命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指标。

尤其在航空领域,由于有些结构的复杂性,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实施检测。

民航无损检测标准简介

民航无损检测标准简介

民航无损检测标准简介民航NDT标准是为了满足国内外民航规章和管理要求制订的。

这些要求主要包含在CCAR/FAR121、135、145和43部。

为了落实这些规章,又颁发了很多规范和咨询通告,主要有:●ATA-2200的105规范《NDT方法的人员培训和资格鉴定指南》(适用于五种方法和热成像)。

●ATA-2200的107规范《目视检测人员培训和资格鉴定指南》。

●FAA咨询通告AC43-13-1B《飞机检查和修理可接受的方法、技术和规范》,其中第5章为“无损检测”,第2节为目视检查要求,第3节为5种NDT方法要求。

●AC65-31 A《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资格及认证》(4/25/03)。

至2007年底,民航总局共颁布了无损检测方面的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有:1.MH/T3001-2004 《航空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由于无损检测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取决于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因此,有必要制订统一的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标准,用来评定检测人员是否能胜任其职责,并颁发证书予以证明。

于2004年10月1日实施的MH/T3001-2004 《航空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修改采用美国国家宇航标准NAS 410(2003年2月颁发)《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英文版),以代替MH/T3001-1995《航空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规则》。

该标准规定了在民用航空器制造、运行、维修和翻修行业中从事无损检测(NDT)工作的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的最低要求。

2004 年12月,美国FAA对民航标准MH/T3001-2004《航空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予以认可。

该标准适用于使用液体渗透检验 ( PT )、磁粉检验 ( MT )、涡流检验 ( ET )、超声检验 ( UT )和射线照相检验 ( RT )的NDT通用方法处理或评价验收材料、产品、零件、组件和分组件的人员;也适用于直接负责NDT技术的人员、NDT技术外部审核人员以及NDT技术培训人员。

民用航空器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

民用航空器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

民用航空器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摘要:随着复合材料在现代飞机的广泛应用,如何对在役飞机的复合材料进行无损检测成为一个关乎飞行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航空复合材料的结构类型、主要缺陷和几种适用于外场操作的无损检测方法并浅析了工作原理。

关键词:复合材料缺陷无损检测随着高强度、超高强度材料在飞机结构的应用,复合材料以其优于金属材料的多项性能而迅速发展成为航天航空工业的基本结构材料。

据悉新一代波音787干线客机的复合材料用量超过50%,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引进的SR20训练飞机机身全部采用复合材料。

随着我国大量引进基于损伤容限理念设计的飞机,对在役的复合材料构件进行无损检测是机务维修中的重要工作,也是一个难点。

由于复合材料和金属材质的缺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复合材料所的无损检测方法和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介绍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1 航空复合材料简述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组成新的材料。

由于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飞机上的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碳纤维的复合材料,航空结构中常用的复合材料主要是层板结构和夹芯结构。

2 航空复合材料的缺陷2.1 由于工艺原因而产生缺陷在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中会由于工艺原因而产生各种缺陷:夹杂、分层、脱胶、裂纹、断裂及蜂窝芯的变形、弱粘接、节点脱开、发泡胶空洞等缺陷。

2.2 使用中产生缺陷使用中由于受载荷、振动、外来物损伤等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出现层板表面裂纹、划伤、层板分层、脱胶、断裂;夹芯结脱胶、进水、蜂窝芯压塌等。

其中分层和脱胶是复合材料的主要缺陷,也是民航外场无损检测的主要方面。

3 复合材料结构外场无损检测方法3.1 目视法目视检查法是依然是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中使用最广泛、最直接的无损检测方法。

可通过放大镜、内窥镜、光源、带视频的扫描器来增强灵敏度。

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

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

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一、引言航空航天行业是现代工业中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无损检测技术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损检测技术是指不侵入或对被测物体造成不可逆损伤的检测方法,其在航空航天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了飞机涡扇发动机叶片、机身结构、复合材料结构等等。

本文将就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做深入探讨。

二、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历程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

在二战期间,无数的轰炸机、战斗机都需要在空中进行飞行,因此对于这些机器需要进行无损检测,以确保这些飞机安全。

当时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判断故障点和缺陷点。

当然,这样的方法不仅耗时、精度低,而且还需要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化程度低。

进入基于电气和电磁的检测技术主要是从60年代开始的。

在这个时期,美国等国家开始研发用来检测金属表面内部缺陷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磁场、电场、电磁辐射等物理量来实现对金属材料的无损检测。

80年代,激光扫描技术和成像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技术中,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2003年,法国航空工业公司首次研发出了基于红外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对金属表面和深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并得到对应的温度和图像信息。

此外,最近随着无损检测技术不断升级及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无损检测自动化设备被投放到市场中,并被迅速广泛应用。

三、航空航天无损检测技术应用领域1.飞机涡扇发动机叶片飞机涡扇发动机叶片是当今民用和军用航空领域中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其在飞机飞行中所承受的高速旋转、高温高压的庞大力量和工作条件,其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极其关键和重要。

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准确的检测飞机涡扇发动机叶片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在过去,涡扇发动机叶片的寿命一般为2万个小时。

但是,随着检测方法的升级和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检测方法可以精确到发动机叶片材料内部的微观缺陷,深度、精度均可达到毫米级别,以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3!!4)--$1*"&’’,航空器无损检测超声检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所用材料及其零!部件超声检验方法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航空器所用材料及其零!部件超声检验"$!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T>$!#)’%,(#%#88%!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5=$!+%%#%#88*!民用航空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规则F>J)+%%#8&,!4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F>J)+#%#8&,!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F>J)+)%#8&,!超声探伤用#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4扫描显示!4?[A;G a Q C[C G\;\D R G在显示屏上显示信息的一种方法"利用水平基线指示距离或时间#用从基线开始的垂直偏转指示脉冲幅度"+()!直射声束检验![\Q;D M N\@C;3C S;3D G;\D R G用声束垂直于检验面而传播的超声波所进行的检验"+(+!斜射声束检验!;G M Z C@C;3C S;3D G;\D R G用声束传播方向与检验面法线成一定角度的超声波所进行的检验"+(,!分贝!B C A D@C Z&B>’两个波幅比的对数表示(B>6)%Z M&3#$3)’式中(3#和3)为幅度"+(*!衰减!;\\C G‘;\D R G单位距离的能量损失#通常用分贝每单位长度表示"+(’!入射面分辨力!C G\Q_[‘Q L;A C Q C[R Z‘\D R G超声检验系统能分辨的已知尺寸不连续性与人射面之间的最小距离"+(7!背面分辨力!@;A^[‘Q L;A C Q C[R Z‘\D R G超声检验系统能分辨的已知尺寸不连续性与背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水平极限!N R Q D X R G\;Z Z D3D\在4扫措显示屏上#水平偏转的最大可读长度"+(8!水平线性范围N R Q D X R G \;Z Z D G C ;Q D \_Q ;G MC 在此范围内!4扫描显示的垂直偏转信号的水平位移增量与反射波在均匀介质中通过已知长度所需时间增量之间有不变的关系"+(#%!垂直极限!h C Q \D A ;Z Z D 3D \在4扫描显示屏上可读出的垂直指示最大高度"+(##!垂直线性范围下限Z R n C Q Z D G C ;Q D \_Z D 3D \在4扫描显示屏上的指示幅度和从已知尺寸不连续性上反射的超声波量值大小之间!能观察到的不变关系的垂直偏转范围下限"+(#)!垂直线性范围上限!‘a a C Q Z D G C ;Q D \_Z D 3D \在4扫描显示屏上的指示幅度和从已知尺寸不连续性上反射的超声波量值大小之间!能观察到的不变关系的垂直偏转范围上限"+(#+!噪声!G R D [C在显示屏基线上的大量不可分辨的信号!这可能是由于组织不均匀#表面粗糙#电干扰等原因所引起"+(#,!信噪比![D MG ;Z \RG R D [C Q ;\D R 给定的超声波信号幅度与平均本底噪声幅度之比"+(#*!超声灵敏度!‘Z \Q ;[R G D A [C G [D \D h D \_在规定条件$频率#增益#抑制%下!超声检验系统探测最小不连续性的能力"+(#’!检验灵敏度!\C [\D G M [C G [D \D h D \_根据检验工艺要求所确定的灵敏度"同义词&规定灵敏度![a C A D L D C B [C G [D \D h D \_+(#7!标准试块![\;G B ;Q B \C [\@Z R A ^材质#形状#尺寸及性能均由检定机关检定合格的试块"+(#&!参考试块!Q C L C Q C G A C@Z R A ^检验受检件用的试块"同义词&对比试块+(#8!不连续性!B D [A R G \D G ‘D \_零#部件正常组织#结构或外形的任何间断!这种间断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影响零#部件的可用性"+()%!延迟快!B C Z ;_@Z R A ^为使超声始脉冲宽度的影响落在延迟过程中而附加在晶片前的透声材料"+()#!传输修正!\Q ;G [L C Q A R Q Q C A \D R G因受检件与参考试块的声能透入量不同而对超声仪放大量进行的修正!包括表面声能损失修正$表面补偿%和衰减补偿"+())!其它定义按T >’!#)’%,(#中的规定"*!一般要求,(#!检验人员从事超声检验的人员必须按5=’!+%%#的规定进行培训与考核!取得技术资格证书"各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自己技术资格等级相应的技术工作",()!工艺规程要求超声检验的材料及零#部件应按指定的工艺规程进行检验"工艺规程可以是航空器制造厂提供的’7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维修手册!通告或其它有关资料"航空器制造厂未提供工艺规程时#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编写详细的工艺规程"编写的工艺须经本专业的’级人员审定#主管部门批准生效"工艺规程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检验单位名称&@%工艺规程编号和编写’或修改%日期&A%受检件名称!件号!材料及状态&B%采用的检验方法及质量等级’采用多个等级时#应注明每一等级所适用的区域%&C%受检件的草图#图上应标明超声检验部位#声入射处及入射面的表面粗糙度&L%超声仪型号&M%探头型号’包括频率!晶片尺寸!种类和入射角等%&N%耦合剂&D%试块类型或代号&U%检验灵敏度调整&^%不连续性评定方法&Z%任何其他有用数据",(+!仪器和设备,(+(#!超声仪,(+(#(#!超声仪与探头配用时#应至少具备)()*5=X !#%5=X 工作频率范围",(+(#()!超声仪与探头配用时#其性能的最低要求应符合表#及测试法按附录4"表#!仪器使用性能的最低要求仪器性能性能的最低要求按附录4方法测试按F >J )+%方法测试垂直极限满刻度垂直线性下限不小于满刻度的8*-垂直线性上限不小于满刻度的#%-当衰减器的校验按F >J )+%进行并符合要求时#可按F >J )+%?&,中的,()仅进行垂直线性误差的测定#误差不大于&-水平极限水平线性范围灵敏度信噪比人射面和背面辨分力满刻度不小于水平极限的&*-应满足检验所需要求,(+()!衰减器测量超声仪与探头的组合性能时#如果垂直线性符合要求#应按本标准附录>或按F >J )+%对衰减器进行校验",(+(+!报警器检验零!部件时#可采用报警器"触发报警所需的超声信号幅度应是可调的",(+(,!!稳压器当信号幅度调整到显示屏垂直极限的一半时#如果电源电压的波动引起信号幅度变化超过垂直极限的77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9)(*-!则应使用稳压器"电池供电的系统除外",(+(*!探头,(+(*(#!探头的晶片直径#或矩形晶片的长度$应在,33!)%33之间",(+(*()!在)()*5=X !#%5=X 工作频率范围内!探头的回波频率与标称值的偏差应在9#%-以内",(#(*(+!直射声束探头使用前应编号!并按F >J )+#规定的方法测量回波频率%距离一幅度特性和声束特性"探头的声束特性!要求在最后一个声压极大值和最后一个声压极小值处!沿相隔,*V 的四个方向测量时!不应有明显的副瓣!最小波束直径与最大波束直径#’B >点$之比不得小于%(7*",(+(*(,!斜射声束探头使用前应编号!并按F >J )+#规定的方法测量回波频率%入射点和入射角",(+(*(*!探头的测试结果应记录!保存备查",(,!检验用材料及试块,(,(#!耦合剂检验用耦合齐材料不得对受检件有损害!可采用油脂%水%水溶性凝胶等"耦合剂的粘度和表面的润湿必须是良好的!以保证超声波能很好地进入受检件",(,()!标准试块,(,()(#!标准试块用于测试超声仪及探头性能!确定试验条件的再现性",(,()()!用于直射声束检验的铝合金标准试块!其材质%尺寸及加工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要求",(,()(+!用于直射声束和斜射声束检验的钢标准试块##号标准试块$!其材质%尺寸及技术要求应符合F >J )+)的规定",(,(+!参考试块,(,(+(#!参考试块用于调整检验灵敏度和扫描范围!评定不连续性的当量尺寸及保证检验结果的再现",(,(+()!参考试块应用与受检件成分及组织相类似的材料制作!以使其声学特性#如衰减%声速%声阻抗%噪声等$与受检件相同"否则!应按本标准*(+作必要修正"一般情况下!参考试块材料可按表)选定"表)!参考试块的制作用料受检件材料参考试块用料铝合金I "8淬火%人工时效!或I J #)淬火%人工时效镁合金5>#*钛合金!",!退火低合金钢低合金高强度钢碳钢及工具钢,%"Q 2D 5R 4!退火,(+(+(+!参考试块的声入射面表面状况应与受检件的声入射面相同"否则!应参考*(+作必要修正",(,(+(,!参考试块的人工反射体类型%尺寸及埋藏深度应由受检件的检验部位和检验等级确定",(,(+(*!如果尺寸%材料等要求与标准试块相同!则标准试块也可用作参考试块",(,(,!参考试块的检验,(,(,(#!制作参考试块的材料应该用比检验等级高一级的灵敏度进行检查!以避免存在影响检验的自然缺陷",(,(,()!对参考试块材料应进行背反射损失检查"背反射损失在任何部位均不大于+B >"&7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参考试块在投入使用前!除应按图纸要求对外形尺进行检查外!还应用超声对人工反射体进行检验"#!工艺程序和要求*(#!表面准备*(#(#!应确认受检件表面粗造度和几何形状能进行良好的超声检验"如果表面粗糙度妨碍声波入射和影响近表面不连续性的评定!应采用可允许的机械加工或其它方法予以修整"*(#()!超声检验前!应目视检查受检件有无裂纹#刻痕#不规则的涂层等!妨碍超声检验的任何表面缺陷均应在检验前去除"如果去除是不可能或不实际的!则该部位不宜进行超声检验"*(#(+!采用表面波检验时!对声入射面应有更高的要求"*()!入射方向及入射面分辨力*()(#!应使声波入射方向与不连续性的最大可能取向尽可能垂直"*()()!当入射面分辨力$信噪比为)W #或更大时%不足以分辨靠近检验表面的不连续性时!应从对面进行附加的检验或在金属声程内分区域进行检验"如果不能从对面进行检验!可采用加延迟块的方法检验"图#!铝锻件及其零!部件的入射面分辨力要求*()(+!除另有规定外!铝锻件及其零#部件的入射面分辨力要求按图#规定!非铝锻件及其零#部件的入射面分辨力要求按表+规定"表+!入射面分辨力要求"铝锻件除外#材料厚度.33分辨力要求33锻件其它材料.’+)’(,+().%+)’(,#&#%..&’,#&#%.或#)(*!取最小值!!*()(,!对于每一检验方向!如果最大金属声程使得仅从一面检验无法发现所要求的最小不连续性!则须从对面进行检验"*(+!参考试块选择*(+(#!按本标准,(,(+要求选择"*(+()!如果参考试块的声学特性与受检件不同!可采用传输修正!即记下参考试块与受检件的反射波幅的分贝差来实现修正"反射波幅可以是来自背表面$直射声束检验%#’Y (形槽$斜射声束检验%或其它有助87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于完成传输修正的反射体!*(,!探头频率选择频率的选择应满足检验灵敏度的要求!在噪声处于低水平"背反射波幅高而稳定的情况下#选用较高频率的探头!*(*!检验灵敏度的调整*(*(#!按检验工艺要求确定参考试块#人工反射体大小和埋深!*(*()!按检验工艺要求或根据受检件厚度和检验区域标定声程范围!*(*(+!应使参考试块中人工反射体显示波幅达到最高#然后将波幅调至显示屏满刻度的*%-!&%-!调整好以后至少重复扫查两次#以检查探头移动状态下不连续性显示再现性是否良好#波幅是否达到所设置的高度!*(’!扫查*(’(#!探头相对于受检件的移动速度#应使参考试块中人工反射体显示波幅能够看清#使任何所用的记录装置或报警装置能够动作!*(’()!扫查间距应不大于二分之一有效声速宽度$矩形晶片应不大于二分之一长轴方向%!*(7!标志*(7(#!检验后的零"部件均应作出标志!*(7()!当零"部件由于其结构"精度或功能原因#不允许采用压印"蚀刻或涂色法时#可采用跟踪记录卡"挂标签和装袋等方法进行标志!对有显示的部位应用专用涂色笔将其标志出来!*(&!检验记录所有检验结果均应有记录存档#供追溯查阅!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受检单位和日期’@%受检件名称"件号"检验部位"数量’A %主要检验参数’B %仪器和探头型号’C %检验结果$不连续性显示波幅和位置等%’L %操作"检验人员签名盖章’M%检验日期!*(8!检验报告有要求时应签发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包括本标准*(7的内容!检验报告的保存期限按有关单位的规定执行!%!质量等级与评定’(#!质量等级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质量等级进行检验!无具体质量等级时可按表,确定!表,!质量等级等级单位不连续性响应#%33多个不连续性响应)%33长条型不连续性的长度和响应+%33背反射损失%,-噪声*%444%(&%(,+()’%(,*%报警电平44#()%(&#)(7’%(&*%报警电平4)(%#())*(,’#()*%报警电平>+()))*(,’)(%*%报警电平"+()不适用不适用*%报警电平#%任何不连续性如果其显示大于埋藏深度相同"尺寸$直径%给定的参考平底孔或当量槽响应#不能验%&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收!)"多个不连续性如果其显示大于埋藏深度相同#尺寸$直径"给定的参考平底孔或当量槽响应%且其中任意两个不连续性的中心间距小于)*(,33%则不能验收!此要求不适用于"级!+"任何长度大于给定值%且显示大于给定$平底孔或当量槽"响应的长条型不连续性%不能验收!此要求不适用于"级!,"在相同或类似的零件中与无缺陷相比%背反射损失大于给定的百分比%并且这样的背反射损失伴随有前后表面之间噪声信号的增多$至少为正常本底噪声信号的两倍"时不能验收!此要求只适用于直射声束检验!*"噪声超出所设置报警电平时%不予验收!’()!评定’()(#!按指定工艺规程评定检验结果!’()()!出现怀疑显示信号时%应重新调整灵敏度后再进行评定!’()(+!若按表,质量等级评定检验结果应按以下方法进行&;"对单个不连续性尺寸的估计和位置的确定应采用与参考试块对比的方法进行!所用试块中人工反射体埋藏深度等于受检件中不连续性埋藏深度%容差应在表*所规定的范围’表*!参考试块中人工反射体埋深容差33不连续性埋深"参考试块中人工反射体埋深容差"’’9#(’’$"’)*$,9+())*$,$"’7’9’7’$"’#*%9#)(*"%#*%金属声程的9#%-@"对于长条形不连续性%在有必要对其长度作出估计时%对于纵波%应将探头置于参考试块上并使来自孔底的反射波为最大%平底孔与不连续性的埋藏深度相同%平底孔的直径应符合所用质量等级中关于长条形不连续性当量平底孔直径的规定%调整放大器的增益使反射波高降为满刻度的&%-%然后找出探头沿孔径方向移动时反射波高下降)%B >时两点间距离$设为3"’在灵敏度不变的情况下%按同样方法测出不连续性上下降)%B >的两点距离$设为6"%不连续性长度可按$6(3"计算!对于斜射声束%可参照此法进行’A"对于多个不连续性%将探头放在每一不连续性的中心上方$在该处波幅最大"标出位置%以测出多个不连续性之间的距离’B"在发现有密集小的不连续性显示或本底噪声超出正常值一倍的地方%应降低增益使一次背反射波幅低于垂直极限%通过与几何形状相同的正常部位的一次背反射波幅进行比较来确定背反射波损失!’()(,!超过指定工艺规程或质量等级规定的任何不连续性显示的受检件均应拒收!,!质量控制7(#!检验场所7(#(#!超声检验不应在影响正常工作的强磁#震动#高频#灰尘#腐蚀性气体及噪音的场所进行!7(#()!检验场所应避开明亮的光线!7(#(+!检验场所的温度及湿度应控制在仪器%设备及材料所允许的范围内!7$)!超声仪的校验7()(#!超声仪每年或经过修理后均应校验%其性能仍应满足本标准,(+(#()的最低要求!7()()!每次校验所得的数据应保存备查!#&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7$+!探头7(+(#!每次检验前后!应检查探头是否完好"发现保护膜有损坏或出现裂缝应停止使用"7(+()!斜射声束探头折射角与标称值相差)V 以上则必须修正!否则不得继续使用"7(,!标准试块的校验标准试块每*年应送检定机关校验一次"但使用部门每年应检查其超声响应!并与原数据相比较"7(*!检验系统的性能校验在每次检验前后!仪器的任何调整或仪器的插接件有任何改变以及连续工作每隔#N 均应对系统就检验灵敏度重新进行标定"如果发现灵敏度增大!则只对在此期间所发现的显示信号重新检验"如果发现灵敏度下降大于#%-!则在此期间所检验过的零#部件均应按正确的灵敏度重新检验"7(’!检验过程的监控7(’(#!检验过程中!应利用背反射回波或其它固定回波监视可能使灵敏度改变的耦合情况或其它异常情况$例如原位检验中!探头移动情况不能被直接观察时%"7(’()!由于受检件形状或声束角度等原因!显示屏不出现背反射回波或其它固定回波时!则应注意利用显示屏基线上的噪声信号波动状态监视耦合情况或其它异常情况"超声仪与探头配用时使用性能测试方法4&!垂直极限和垂直线性的测定将纵波直探头耦合在图4#所示试块的检测面上并移动!使孔4的反射波高:3与孔>的反射波高:6之比为荧光屏满刻度的’%W +%$设:3%:6"调节仪器的增益控制使:3以荧光屏满刻度#%-或更小的增#减量变化"记录:3及相应:6的波高并用图3)所示图形表示"图4#!测量垂直线性用的试块垂直极限指的是当增益增大时!反射波高:3在荧光屏上所能获得的最大高度"垂直线性范围由超过及低于调定点而最先与极限线相交的点来确定"线性的上限由相应的:3给出!线性的下限由:6给出"材料&铝或钢用不溶于水的塑料堵孔)&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4$!水平极限和水平线性的测定将纵波直探头耦合到厚度适当!前后表面平行的试块上"调节仪器的增益!扫描延迟和扫描长度控制器以显示出##次无干扰的背面反射#进而调节扫描控制器使第+次和第8次背面反射的前沿分别准确地调定在水平标尺分度上的)%-和&%-处"然后$读出并记录其余各多次背面反射的位置"在测量每一背面反射的位置之前一定要将其幅度调到荧光屏满刻度的*%-"如果第##次回波有干扰$可以利用’次背面反射#此时$可将第)次和第*次背面反射的前沿调定在)%-和&%-的水平标尺分度上"水平极限指的是在荧光屏水平标尺范围内可以利用的最大扫迹长度"水平线性范围可用完全落在所规定允差范围%允差不大于满刻度的+-&内的一组相邻接点的位置来给定"参见图4+"4)!灵敏度和信噪比的测定图4)!确定垂直线性范围用的图形图4+!用以确定水平线性的图形将纵波直控头耦合到试块上$试块的材质!平底孔的直径及孔底到相邻界面的距离应根据受检件的要求+&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确定!在仪器灵敏度为最大的情况下测量孔底的反射波高及噪音电平!此时"孔底的反射波高至少为荧光屏满刻度的’%-!如果噪音电平不大于满刻度的)%-而孔底反射波高不大于满刻度的#%%-"则以孔径#埋深和孔底反射波高来表征灵敏度$满刻度的百分数%并计算信噪比!如果噪音电平超过满刻度的)%-"则应降低增益"在噪音电平达到满刻度)%-的情况下"以孔径#埋深及孔底反射波高来表征灵敏度并计算信噪比!如果孔底反射超过满刻度的#%%-"则应降低增益使其达到满刻度的’%-"记录孔径#埋深及不使噪音电平超过满刻度)%-所保留的可用增益$即灵敏度余量"以分贝计%"并计算信噪比!参见图4,!图4,!用于确定灵敏度和噪音的典型图形4*!入射面分辨力和背面分辨力的测定材料厚度!!孔径及表面粗糙度由检验要求确定孔之间!孔与侧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至引起干涉孔用塞堵住";#试块将纵波直探头耦合到图4*$;%所示试块上!试块的材质#平底孔的直径及孔底到相邻界面的距离应根据受检件的要求确定!移动探头"在根据须要所确定的灵敏度下"测定孔底反射波高为满刻度&%-而与相邻界面反射波的相交处不大地满刻度)%-时"各孔底与相邻界面的金属距离"参见图4*$@%!,&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图4*!用于确定入射面及背面分辨力的典型图形及试块入射面和背面分辨力可用从孔底到相邻界面的最短金属距离!孔径及灵敏度大小来给出"衰减器的校验>&!衰减器的校验程序>#(#!将频率为*5=X 的纵波直探头耦合到平底孔直径为)33#孔底至人射面金属距离大于探头近场长度的铝或钢试块上并使孔底的反射波高为最大"在所有的衰减器转接开关均处于断开的情况下#调节接收器增益控制#使孔底反射波高为满刻度的#%%-"固定探头位置及增益控制的位置">#()!用衰减器转接开关从#B >到)#B >每次增加#B >$或)B >#由衰减器的最小步进量决定%的衰减量#并在&B >衰减器校验表’的相应位置上记下每一步所得的孔底反射波高作为&4’值$见表>#%">#(+!将衰减器转接开关调到接入#%B >的衰减量#重新调节增益控制器使来自孔底的反射波高达到满刻度的#%%-$必要时可改用较大的反射面%"利用衰减器转接开关从#%B >到+#B >每次增加#B >$或)B >#由最小步进量决定%的衰减量#并在&B >衰减器校验表’的相应位置上记下每一步所得的孔底反射波高作为&>’值">#(,!将衰减器转接开关调到接入)%B >的衰减量#将孔底反射波高调到满刻度的#%%-#记下从)%B >到,#B >每增加#B >$或)B >%衰减量时反射波的高度作为&<’值填入表中">#(*!按上述方法继续进行直至衰减最大">#(’!每一步的数据必须落在检验表上所注明的范围之内">$!分贝衰减器校准数据表!见表>&"*&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表>#衰减量B >荧光满刻度百分数-标准值极!!限记!录!值最!小最!大36,%#%%(%!!#&8(#&*8,)78(,7*&,+7%(&’’7*,’+(#*8’&**’()*)’#’*%(#,’**7,,(7,%,8&+8(&+*,,8+*(*+#,%#%+#(’)7+’##)&()),++#))*(#)#+%#+))(,#&)7#,)%(%#*)*#*#7(&#+))#’#*(&##)%#7#,(##%#8#&#)(’&#7#8##()7#’)%#%(%*#*)#&(8,#+纵波检验用的标准试块"&!纵波检验用的标准度块图图"#!纵波检验用的标准试块’&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纵波检验用标准试块尺寸!见表"&"")!纵波检验用标准试块的其它技术要求"+(#!9为试块外径!当6’#*%33时"9&*%33#当6%#*%33时"9%7*33!"+()!编号顺序为$材料牌号%I"8&’平底孔直径$%3&’孔深%6&$"+(+!由加工造成的毛刺均应去除!上下面的外边应该磨圆/$%(&33""+(,!材料的牌号为I"8"热处理状态为!’!"+(*!超声入射面粗糙度应为:;6#(’$3!表"#尺寸平底孔直径%3&33平底孔埋藏深度%6&33柱!!高%,33允差9%(%#9%(#9%(,系列#%(&系列)#()系列+)(%系列,+()%#&)(*%&&+%%#*&&%%#&#7(*%&&,*%#*&8* %)&*(%%8&+*%#’&8%%)&)%%8&*%%#’&#%* %+&7(*%#%&,%%#7&#%%%+&))(*%#%&**%#7&##* %,&#%%##&,*%#&&##%%,&)*%##&’%%#&&#)* %*&#*%#)&*%%#8&#)%%*&+%%#)&’*%#8&#+* %’&)%%#+&’%(%’&+*%#+&7*(%7&)*%#,&7%%7&,%%#,&&*7&8))%%’年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

航空器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

航空器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

题目:航空器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所用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及零部件射线照相检测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航空器所用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及零部件的射线照相检测。

2依据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3009—2012《航空器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GB/T 12604.2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被认可的工程机构 cognizant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对要求射线照相检测的系统或零件负责设计或最终使用的公司、代理商或其他被授权的机构。

该机构包括设计人员、材料、工艺、应力分析、无损检测或质量组织以及其它相关的人员。

3.1.2类似截面 like section与被进行射线照相检测的零件具有相似形状和横截面,并且由同种材料或相似射线吸收系数材料制成的独立截面。

3.1.3材料组 material group主要合金成分相同并能够使用相同像质计检测的材料。

3.1.4射线照相检测质量等级 radiographic quality level用像质计灵敏度来表征的射线照相检测能力。

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SRM 标准参考材料题目:航空器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4一般要求4.1资格4.1.1人员实施射线照相检测的人员应按MH/T 3001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资格鉴定和认证。

4.1.2机构从事射线照相检测的机构应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适航维修许可证。

4.2厂房设备4.2.1安全措施房屋和设备不应对人员或财产的安全造成损害。

应按GBZ 117的要求实施射线照相检测程序,使人员在射线照相检测中所吸收的辐射剂量不超过相关规定的最大剂量。

4.2.2射线照相检测曝光区域射线照相检测曝光区域应保持清洁,并且配置齐全以便得到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底片。

4.2.3暗室暗室设备和材料应能冲出质量稳定的射线底片,不应存在影响底片评定的因素。

民航飞机维修无损检测的主要特点

民航飞机维修无损检测的主要特点

民航飞机维修无损检测的主要特点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质量分部张晓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民用航空器无损检测工作的主要特点,介绍了民用航空器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检测对象、缺陷类型以及检测要求等。

关键词:民用航空器无损检测技术特点损伤容限随着飞机结构设计思想和原理的发展,基于断裂力学理论进行损伤容限设计和对无损检测可靠性进行定量评定的要求同时得到发展。

根据结构损伤容限设计原理三要素的要求,要求使用无损检测技术确定飞机构件中最大允许缺陷尺寸、确定使用期间构件中是否有产生缺陷以及该缺陷发展到何种程度,因此无损检测技术在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工作中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民用航空器维修工作在保障民用航空器的经济、安全运行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无损检测的重要性也逐步得到各维修单位特别是从事结构维修的维修单位的重视,与其他行业中的无损检测工作相比,民用航空器的维修中的无损检测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检测环境与操作民用航空器无损检测工作多为在役检测,与原材料或加工工序间的无损检测有很大差别,由于民用航空器的运行环境恶劣,除飞机正常飞行带来的疲劳损伤外,还有环境因素引起的结构腐蚀等,这些缺陷的产生会对结构完整性产生破坏,引起结构强度的下降。

根据损伤容限设计的要求,需要在结构强度下降到剩余结构强度之前将缺陷检查出来并加以修理,恢复到其结构设计强度(图1),因此在民用航空器的运行过程中,在役无损检测工作十分重要。

在民用航空器制造厂家推荐的结构维修大纲中,对结构检查的门槛值、检查方法和检查间隔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由于民用航空器的许多无损检测工作是在役检查,因此在实施无损检测工作时存在着接近困难、表面状况复杂、缺陷形式复杂多样等等问题;图1 损伤容限三要素民用航空器维修无损检测工作的特点还体现在无损检测工作主要是手动操作,除少数特殊部件外基本没有使用自动或半自动检查装置,这是因为飞机结构和部件形状复杂、尺寸各异、表面状况差别大,而且飞机维修中检查大多属于局部重点检查,因此无法使用自动或半自动检查装置,只有在某些特殊部件的检查中使用了自动或半自动检查装置,如某些发动机的涡轮盘等。

民用航空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民用航空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ICS:19.100CCS:H26团体标准T/CAMAC 0005—2020民用航空无损检测渗透检测Civil Aviation Nondestructive TestingPenetrant Testing2020年5月12日发布2020年5月18日实施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发布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分类 (2)5 一般要求 (2)6 详细要求 (5)附录A(规范性附录)含水量测量方法 (12)前言本标准代替MH/T 3007-2004《航空器无损检测渗透检验》。

本标准与MH/T 3007-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更新了引用标准的标注日期;增加了引用标准 ASTM D6304 《通过Karl Fischer滴定法确定石油产品、润滑油和添加剂的含水量的测试方法》、ASTM E3022 《在液体渗透和磁粉检测中LED UV-A的发射特性测试和要求细则》、ASTM E165《工业用液体渗透检测实施细则》、ASTM D95 《用蒸馏法测定石油产品和沥青材料中水分的试验方法》;——更改了可见光照度值为1076lx,背景光照度为21.5lx (见5.4.2);——增加了关于特殊黑光光源的要求(见5.4.2.1);——增加了关于LED黑光灯应符合ASTM E3022标准的要求(见5.4.2.2);——更改了干燥箱温度的控制范围值(见5.4.3);——删除了采用JB/T 6064-92 B型试块的要求(见5.4.4);——明确了作业指导书含单件技术单都应由3级人员批准的要求(见5.5);——将“酸洗”全部更改为“蚀刻”;——明确了对亲水性乳化剂浓度的要求(见6.4.4.2);——明确了设备校验应溯源至国家计量标准或其他被认可的计量标准(见6.9.1.2);——更改了质量控制项目和周期(见6.9);——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提出。

航空器无损检测渗透检验

航空器无损检测渗透检验

MH/T 3002.1-1995航空器无损检测渗透检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所用非松孔性固体材料(金属和非金属)及民用航空器零部件渗透检验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航空器所用非松孔性固体材料及民用航空器零部件(半成品、成品及使用过的零部件)表面开口的不连续性的检验。

1.1分类1.1.1渗透剂体系:本标准规定的渗透剂体系是按照如下类型、方法和灵敏度进行分类的。

类型:I类-荧火渗透检验II类-着色渗透检验III类-荧光着色(两用)渗透检验方法:A法-水洗型渗透检验B法-亲油的后乳化型渗透检验C法-溶剂去除型渗透检验D法-亲水的后乳化型渗透检验灵敏度等级:1级-低灵敏度2级-中灵敏度3级-高灵敏度4级-超高灵敏度1.1.2显像剂类型分为:a 型-干粉显像剂b型-水溶性湿显像剂c型-水悬浮性湿显像剂d型-非水湿显像剂e型-特殊显像剂f型-自显像1.1.3溶剂去除剂类型分为:1类-卤族的2类-非卤族的3类-特殊用途的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60-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GB/T12604.3-90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验GJB593.4-88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范渗透检验HB/Z61-92 渗透检验JB/T6064-92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ZBH24002-89 渗透探伤用A型灵敏度对比试块检验MH/T3001-95 航空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规则ASTM D95 石油产品和沥青中水分含量测定方法ASTM E165-94液体渗透检验MIL-I-25135E 渗透检验材料MIL-STD-6866-89 液体渗透检验3定义本标准采用的术语按GB/T 12604.3规定。

4一般要求4.1检验要求当按本标准定单、合同或其他有关文件进行渗透检验时,应同时给出被检验零件的质量验收标准、除非另有规定,渗透检验不采用抽样检查。

飞机目视无损检测步骤

飞机目视无损检测步骤

飞机目视无损检测步骤
飞机目视无损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查飞机结构和零部件的表面缺陷,如裂纹、腐蚀等。

以下是一般的步骤:
1.准备工作:确定检测区域和具体要检测的零部件。

2.清洁表面: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或溶剂清洁待检测表面,以去除污垢和涂层。

3.检视:使用肉眼或辅助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对待检测表面进行仔细的目视检查,寻找可能的缺陷。

可能的缺陷包括裂纹、腐蚀、疲劳等。

4.记录和标记:在发现缺陷时,用适当的方式记录并标记缺陷的位置和特征,以便后续处理。

5.报告和评估:根据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并进行评估。

如果有发现重要缺陷或需要修复的部分,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是一般的目视无损检测步骤,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根据具体的飞机类型和检测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执行目视无损检测时,务必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确保操作的正常和安全。

航空器无损检测超声检测

航空器无损检测超声检测

题目:航空器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器所用材料及其零、部件的超声检测脉冲反射方法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航空器所用的材料及其零、部件的接触和液浸超声检测。

2 依据2.1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3002—2006《航空器无损检测:超声检测》3 术语GB/T 12604. 1-2005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被认可的工程机构cognizant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对要求超声检测的系统或零件的设计、交付或最终使用负责的公司、代理商或其他被授权的机构。

注:该机构包括设计人员、材料、工艺、应力分析、无损检测(NDT)或质量组织及其他相关的人员。

3.2 入射面分辨力entry surface resolution超声检测系统能分辨的已知尺寸不连续性与人射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3.3 背面分辨力back surface resolution超声检测系统能分辨的已知尺寸不连续性与背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3.4 水平线性范围horizontal linearity rangeA扫描显示的垂直偏转信号的水平位移增量与反射波在均匀介质中通过已知长度所需时间增量之间有不变关系的范围。

3.5 垂直线性范围下限lower linearity limit在A扫描显示屏上的指示幅度和从已知尺寸不连续性上反射的超声波量值大小之间,能观察到的不变关系的垂直偏转范围下限。

3.6 垂直线性范園上限upper linearity limit题目:航空器无损检测超声检测在A扫描显示屏上的指示幅度和从已知尺寸不连续性上反射的超声波量值大小之间5能观察到的不变关系的垂直偏转范围上限。

3.7 矂声noise在显示屏基线上的大量不可分辨的信号。

注:这可能是由于组织不均匀、表面粗糙、电干扰等原因所引起。

3.8 有效声束宽度effective beam width在参考试块上找出人工反射体最大反射波高后,探头沿前后或左右方向移动时反射波高下降6 dB 的两点间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 体 标 准ICS:19.100CCS:H26民用航空无损检测涡流检测Civil Aviatio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Eddy Current Testing2020年5月12日发布 2020年5月18日实施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 发布 团 体 标 准T/CAMAC 0002—2020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分类 (1)5 一般要求 (1)6 详细要求 (4)7 质量控制 (5)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涡流检测孔壁对比试样 (7)附录 B (规范性附录)涡流检测标准试样 (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MH/T 3015-2006《航空器无损检测涡流检测》。

本标准与MH/T 3015-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章条结构进行了调整;——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引用标准GB/T 20737—2006 《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删除了ASTM E543《对无损检测机构的评估标准》;——在第3章“术语和定义”中删除了2个定义;——在第3章“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2个定义,并根据定义修改了标准中的用语;——删除5.2“代理资格”;——修改6.3.3.2对探头最大扫查速度的要求;——根据GB/T 20737—2006 《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中的要求,将不连续性统一修改为不连续;——统一了标准中的用语,将检验程序修改为作业指导书,除检验程序外,将检验统一修改为检测;——统一了标准中的单位计算,统一为四舍五入;——增加了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修改了对比试样的要求;——修改了附录A中不连续的尺寸和公差。

——修改了附录B中不连续的公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批准立项。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勇、陈江明、周斌、黄毅斌。

民用航空无损检测涡流检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涡流检测法检测民用航空所用金属材料及零部件表面和近表面不连续的最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航空所用金属材料及零部件的涡流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604.6—2008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T 20737—2006 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T/CAMAC 0001—2020 民用航空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JJG(民航)0061 涡流探伤仪检定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T 12604.6—2008和GB/T 20737—2006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认可的工程机构cognizant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主承包商、制造商或最终用户授权负责有关NDT决定和批准相关NDT事项的工程机构或NDT 机构。

3.2 对比试样reference standards具有规定物理特性、几何形状和外形尺寸的试样。

3.3 自动检测系统automatic inspection system通过自动旋转或移动检测探头或装置来完成全过程检测,且能够通过配置的报警或记录系统自动记录不连续显示的系统。

3.4 半自动检测系统semiautomatic inspection system由一台涡流设备和具有自动旋转或扫查能力的探头所组成的、且能够通过配置的报警或记录系统自动记录不连续显示的系统。

3.5 作业指导书Technique Sheet详细说明如何完成无损检测的书面说明书。

4 分类4.1 涡流检测包括以下3类:——1类:孔壁不连续的检测;——2类:表面不连续的检测;——3类:近表面不连续的检测。

4.2 除非另有规定,孔壁不连续检测采用附录A的类型规定。

5 一般要求5.1 人员资格从事涡流检测的人员应按T/CAMAC 0001要求通过相应的资格鉴定与认证,或按合同或采购单中的规定执行。

5.2 作业指导书5.2.1 要求涡流检测的材料及零部件应按指定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

作业指导书可以是航空器或零部件制造商提供的维修手册、通告或其他有关资料。

作业指导书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应能够检测出验收标准中所规定的拒收不连续。

如果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的被检金属材料及零部件,并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则可作为通用程序。

制造商未提供作业指导书或提供的作业指导书不满足本标准的要求时,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编写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应经涡流检测3级人员批准,如果需要,应提交认可的工程机构审核和(或)批准。

作业指导书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作业指导书的编号,版本号;b)受检零件的名称,材料,件号(如适用);c)依据的技术文件;d)设备及型号;e)探头型号;f)对比试样图样或件号;g)检测频率;h)相位角(如适用);i)提离补偿或设置;j)滤波器设置(如适用);k)对比试样上不连续的最小信号响应幅度;l)检测的部位或区域;m)扫查间距;n)不连续的评估说明或验收要求;o)检测后的记录方式和标记方法;p)涡流3级人员签名。

5.2.2 当检测条件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评估作业指导书。

5.2.3 当作业指导书所依据的技术文件已修订但修订内容不影响检测时,作业指导书可不修订,但应有书面评估记录。

5.3 检测记录涡流检测的结果均应记录。

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5.4 设备5.4.1 涡流检测系统5.4.1.1 涡流检测系统应至少包含:——涡流仪;——检测探头;——对比试样。

5.4.1.2 涡流检测系统可以是自动的,半自动的,或者是手动的。

5.4.1.3 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应满足当检测探头扫查到对比试样上已知不连续时,下述信号响应能被重复检测出来:——除非另有规定,对比试样上指定尺寸的不连续的信号响应幅度不低于满刻度的20%;——在指定尺寸的不连续的信号响应与对比试样上完好区的信号响应至少有5:1的信噪比。

5.4.2 涡流仪5.4.2.1 涡流仪应能检测出由于不连续导致的导体中涡流的变化。

5.4.2.2 涡流仪应能进行提离补偿或相位鉴别。

5.4.2.3 涡流仪的显示宜使用阻抗平面式,也可以使用指针式或时基式的。

5.4.2.4 对于孔壁的1型不连续,应使用自动或半自动检测系统检测;对于孔壁的2、3型不连续,应使用自动或半自动检测系统检测,也可以采用手动扫查检测。

5.4.2.5 在有可燃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的涡流仪应具有防爆的性能。

5.4.3 探头5.4.3.1 探头与仪器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桥式或反射式;线圈类型可以是绝对式或差动式。

5.4.3.2 探头可为屏蔽式的或非屏蔽式的。

5.4.3.3 正常的操作压力变化不应引起探头线圈产生干扰信号。

5.4.3.4 探头应标有生产厂家的件号或其他识别信息(如频率、是否屏蔽等)。

5.4.4 试样5.4.4.1 标准试样5.4.4.1.1 标准试样用于仪器或检测系统的检定或校准。

5.4.4.1.2 标准试样的尺寸和材料见附录B,并由被证明有资格的机构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5.4.4.2 对比试样5.4.4.2.1 对比试样用于涡流仪的标定和检测结果的比较。

对于含不连续的对比试样,该不连续用于模拟被检零部件中的表面或近表面缺陷。

5.4.4.2.2 认可的工程机构负责确定对比试样中不连续的尺寸及对比试样的工程图。

含不连续的对比试样的工程图应标注需要测量和批准的关键技术参数。

5.4.4.2.3 对表面不连续的检测,当工程技术文件中没有规定不连续尺寸时,可使用以下对比试样:a)对比试样中不连续的长度为5mm (0.2in),深度为0.76mm (0.030in);b)如果其他尺寸的不连续在标定过程中确立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出上述不连续,则其他尺寸的不连续也可使用。

5.4.4.2.4 对比试样中人工不连续的宽度要求及长度和深度的尺寸公差如下:a)表面不连续的宽度为0.13±0.05mm(0.005±0.002in),其长度、深度的公差为±0.05mm(±0.002in)或标注长度、深度值的10%,取其中较大值;b)近表面不连续的宽度为0.43±0.33 mm(0.017±0.013in),其长度、深度的公差为标注长度、深度值的±10%。

5.4.4.2.5 孔壁不连续尺寸要求见附录A。

5.4.4.2.6 对比试样上的不连续的位置和形状应与被检零部件相似。

5.4.4.2.7 对比试样的粗糙度应满足试样上不连续的信号与噪声信号之比至少达到5:1的信噪比。

5.4.4.2.8 表面不连续对比试样材料要求见表1。

表面形状、结构和不连续位置与被检件几乎相似的合金制成,应由涡流检测3级人员确认对比试样是否适用。

5.4.4.2.10 当机械加工或钻孔改变了对比试样的电导率并影响涡流信号响应时,试样应重新热处理。

5.4.4.2.11 对比试样可用实际零部件制成。

6 详细要求6.1 被检件的准备6.1.1 除非工程图纸规定或认可的工程机构批准,不应去除零部件或组件表面的保护层。

6.1.2 除非另有规定,不应在粗糙度超过250Ra的表面上进行检测。

被检表面应满足对比试样上不连续的信号与检测表面上获得的噪声信号之比至少为3:1。

6.1.3 被检表面不应存在油脂、油、脏物、锈斑或可能妨碍涡流检测的其他物质。

在检测非铁磁性金属零部件时,应特别注意清除其表面的磁性金属及磁性氧化物杂质。

6.1.4 表面有非导电涂层的零部件,非导电涂层的厚度及表面状态应符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或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灵敏度补偿或涂层去除。

除非另有规定,表面有非导电涂层的零部件,当涂层厚度不大于0.15mm(0.006in)并且厚度均匀、无剥落时,可带涂层检测;当涂层厚度大于0.15 mm(0.006in)时,需证明所用方法能将涂层最厚处的最小不允许不连续检测出来方可带涂层检测。

对比试样表面上应制作同等厚度的非导电层,厚度误差不应超过±0.08 mm(±0.003in)。

应在该试样上调节涡流检测系统灵敏度,使其达到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灵敏度要求。

6.1.5 除非另有规定,表面有镉、镉-钛、铬等电镀层的钢件不应用涡流检测法检测。

6.2 涡流检测系统的标定6.2.1 按照5.2要求制定的作业指导书或技术文件进行标定。

6.2.2 涡流检测系统应在检测前、拒收零部件前、检测后进行标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