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问题

陈志科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很多研究者都在自己的研究中下过定义,这些定义总的来说没有太大的分歧,一般都认为“研究性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和理念,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一类课程。这其中最具权威性的解释当属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的界定:“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值得指出的是,与“研究性学习”相近的还有“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两个概念。关于“发现学习”,有论者提出:在论及“发现教案”时,人们很容易想起杜威和布鲁纳的建议。不过,这里所讲的“发现”并不局限于杜威或布鲁纳的解释。我们认为,发现至少可以从两个意义上来理解和操作:

第一,发现即主动学习基础上的创造。发现学习是学生与教材的直接“对话”,与教师讲授相对,也与学生被教师不断追问的“对话”相对。它的基本假设是,凡学生可以自学的知识,学生就可能更有效地领悟这些知识,教师不必独白式地讲授,也不必勉强学生限定在教师的“提问”范围内思考。

第二,发现即“课题研究”与“问题解决”,它与记忆性知识学习相对。它的基本假设是,知识具有不确定性,凡知识学习,都可以将它作为一个不确定性“问题”来处理。即使某些知识是确定的,它在学生没有理解之前,它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因为学生可以这样理解和使用它,也可能以另外的方式理解和使用它。对学生而言,知识获得程序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程序。问题解决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参与的“课题式学习”或“研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与上述两种意义相应,发现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教案方式:一是“基于学生自学的创造性教案”。学生在自学中改变学生自己的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思维结构发生同化和顺应;二是“问题解决式教案”或“课题式教案”,相应的学习方式为“研究性学习”,相应的课程为“研究型课程”。它关注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历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关于“探究学习”,有的研究者认为:中文“探究学习”最初由英文翻译而来,我国研究者包括一线教师在讨论探究学习时,一般都采用美国学者施瓦布的定义,即探究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初看起来,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似乎没有多大联系。但进一步考查其就会发现: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实际所指相同,二者并无本质差别,都是指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只是译法或提法不同罢了。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