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知识讲解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一、选择题(一)A型题1.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A. 石蜡切片、H-E染色B. 冰冻切片、H-E染色C. 涂片、H-E染色D. 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E. 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2.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内含有A. 碱性磷酸酶B. 吞噬素和溶菌酶C. 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D. 组胺酸E. 芳基硫酸酯酶3. 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 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器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B. 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C. 来自多核巨细胞D. 细胞核常分4~5叶E.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5.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B. 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C. 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D. 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E.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6.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B. 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C. 胞核呈圆形D. 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E. 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7.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A. 是有核的细胞B. 细胞直径7~8μmC. 胞质中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D.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E.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8.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3%~8%B. 是最大的白细胞C. 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D. 胞质中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E. 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9.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时网织红细胞中的蓝色细网或颗粒是A. 残存的滑面内质网B. 残存的多聚核糖体C. 残存的溶酶体D. 残存的线粒体E. 残存的高尔基复合体10.多能造血干细胞是A. 发生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B. 是一种小淋巴细胞C. 不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细胞繁殖D. 起源于胚胎外胚层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大淋巴细胞相似11.血细胞最早出现的部位是A. 卵黄囊血岛B. 骨髓C. 肝D. 淋巴结E. 脾12.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 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B.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C. 细胞分裂能力从无到有D. 细胞核由大变小E. 红细胞核消失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A. 7天B. 14天C. 30天D. 120天E. 1年(二)B型题A. 浆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肥大细胞D. 血小板E. 中性粒细胞14.在凝血和止血中起主要作用15.产生免疫球蛋白16.与抗凝血有关17.能减缓过敏反应18.能释放参与过敏反应的物质19.杀伤细菌,自身解体成为脓细胞20.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21.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A. 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B. 少量嗜天青颗粒C. 血红蛋白D. 碱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E. 过氧化物酶22.单核细胞含有23.成熟红细胞含有24.血小板含有25.中性粒细胞含有26.淋巴细胞含有A. 嗜酸性粒细胞B. 嗜碱性粒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淋巴细胞E. 单核细胞27.与肥大细胞相似,可释放组胺引起过敏反应28.释放组胺酶,分解组胺,减缓过敏反应29.具有杀菌作用30.能分化成巨噬细胞31.是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增殖分化B B淋巴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巨核细胞E T淋巴细胞32.巨噬细胞来源于33.脓细胞来源于34.浆细胞来源于35.血小板来源于(三)X型题36.没有细胞核的是A. 成熟红细胞B. 淋巴细胞C. 网织红细胞D. 脂肪细胞E. 粒细胞37.分辨3种有粒白细胞的依据是A. 细胞的大小B. 细胞核的形状和分叶C. 胞质的颜色D. 特殊颗粒的大小和染色特征E. 有无溶酶体38. 中性粒细胞含有A. 嗜天青颗粒B. 黏原颗粒C. 特殊颗粒D. 异染性颗粒E. 酶原颗粒39.嗜酸性粒细胞含有A. 中性颗粒B. 特殊颗粒C. 异染性颗粒D. 酸性磷酸酶E. 组胺酶40.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是A. 淋巴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肥大细胞D. 中性粒细胞41.单核细胞A. 逸出血管后分化为巨噬细胞B. 由淋巴组织发生C. 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D. 核呈分叶状E. 来自巨核细胞42.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是A.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B. 杀灭寄生虫C. 减轻过敏反应D. 特殊颗粒的内容物可使血管扩张E. 增强过敏反应43.嗜碱性粒细胞含有A. 肝素B. 白三烯C. 组胺D. 溶菌酶E. 吞噬素44.红骨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 网状组织B. 疏松结缔组织C. 造血细胞D. 脂肪组织E. 血窦45.造血干细胞A. 有很强的增殖潜能B. 有多向分化能力C. 最早发生于卵黄囊血岛D. 有自我更新能力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小淋巴细胞相似46.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基质细胞包括A. 成纤维细胞B. 网状细胞C. 巨噬细胞D. 血窦内皮细胞E. 脂肪细胞47.巨核细胞A. 核分叶状B. 胞体巨大C. 滑面内质网形成网状小管D. 胞质突起深入血窦内E. 胞质可部分脱落48.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变化规律是A. 胞体从大到小B. 胞核从有到无C. 血红蛋白从无到有D. 细胞器从有到无E. 细胞分裂功能从有到无49.属于溶酶体的颗粒是A. 嗜天青颗粒B. 中性颗粒C. 嗜碱性颗粒D. 嗜酸性颗粒E. 血小板的致密颗粒50.出生后,造血干细胞可出现在A. 外周血液B. 淋巴结C. 脾D. 胸腺E. 红骨髓二、名词解释1.血象2.网织红细胞3.中性粒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6.造血干细胞7.造血祖细胞三、问答题1.试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辅导教案前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医学基础课。
组织学主要介绍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及各系统、器官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及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的科学,主要介绍人胚早期(受精后前8周)发育及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过程,其内容包括:受精、卵裂、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胎膜、胎盘的形成;双胎、多胎、联胎、胚胎龄的推算;颜面、颈部、四肢的发生;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耳的发生以及在上述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另外,简要介绍某些胚胎分化机理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克隆等现代胚胎学的研究成就。
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这两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辅导教案根据临床医学7年制全国统编教材及7年制教学大纲编写,介绍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教案共分27章,每章包括2部分。
“目的要求”部分指出了本章中要求掌握与了解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介绍的是课堂讲授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及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该教案可供临床医学7年制、6年制及5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复习及自学所用。
各章节理论与实验课学时数分配见下表:各章节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名称理论课学时数实验课学时数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0。
5 0.5第二章上皮组织 2.5 2。
5第三章结缔组织2。
5 2。
5第四章软骨和骨 2.5 2第五章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3 2。
5第六章肌肉组织 2.5 2第七章神经组织 3 2第八章神经系统 2 2 第九章循环系统 2.5 2。
5第十章免疫系统 3 3第十一章皮肤 1 1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2.5 2第十三章消化管 3 2第十四章消化腺 3 2第十五章呼吸系统 2 2第十六章眼和耳 2 2第十七章泌尿系统 2 2第十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2 2第十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3 3第二十章胚胎学绪论0。
03.血液及血发生考题
血液及血发生考题(一)名词解释1.网织红细胞2.单核细胞3.造血干细胞4.血象5.造血诱导微环境6.巨核细胞(二)填空1.采集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为三层,上层(1)色的为(2);下层(3)色的为(4);中间薄层(5)色的为(6)。
2.血象是检查(1)、(2)、(3)与(4)等变化。
3.血液涂片通常采用(1)或(2)染色法。
4.红细胞少于(1),血红蛋白低于(2)则为贫血。
5.成人外周血红细胞的正常值,男性是(1),女性是(2),血红蛋白正常值,男性是(3),女性是(4)。
6.成人外周血液的白细胞的正常值是(1),其中中性粒细胞占(2),嗜酸性粒细胞占(3),嗜碱性粒细胞占(4),淋巴细胞占(5),单核细胞占(6)。
7.红细胞直径(1),形态呈(2)状,中央较(3)周边较(4)。
成熟红细胞无(5),也无(6)。
细胞质的主要的成分是(7)。
8.红细胞的功能是(1)和(2)。
9.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天。
衰老的红细胞在(2)、(3)和(4)等处被(5)吞噬。
10.网织红细胞是骨髓进入血流(1)成熟的红细胞。
用(2)作活体染色,可见该细胞内有蓝色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3),进入外周血(4)天后,细胞器全部消失。
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5),新生儿可达(6)。
11.光镜观察血涂片,根据白细胞质内有无(1),可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
粒细胞又依其(2)的嗜色性分为(3)、(4)和(5)三种。
无粒细胞又分为(6)和(7)两种。
12.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的颗粒分为(1)和(2)两种,前者颗粒含(3)和(4),是属于一种(5)。
后者颗粒中含(6)、(7)和(8)等。
13.嗜酸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含(1)、(2)和(3)。
该细胞吞噬(4)或(5),灭活(6)从而(7)过敏反应。
14.当机体内发生细菌性炎症时,(1)总数增加,(2)细胞比例增高。
当有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3)细胞数增多。
动物生理学第五章 血液循环
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K+外流 快速复极化 (1期)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K+ Na+
Ito 通道: 70 年代认为 Ito 的离子成分为 Cl- , 现在认为Ito 可被 K+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 4-氨基吡啶)阻断,Ito的离子成分为K+
2期:
0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IK 通道 Ca2+缓慢内流与K+外 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心 力 衰 竭:当心力贮备用尽而仍不足以适应需要时。
七、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 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1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征
根据各类心肌细胞 AP 的 0 期去极化速率和 4 期有 无自动去极化,将心肌分为 ① 快反应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有 自动去极化 ②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快,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③ 慢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自 动去极化 ④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0 期去极速率慢 , 其 4 期无 自动去极化
左心室(动脉血) 主动脉和各级动脉分支 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右心房
小、中静脉(静脉血)
上、下腔静脉(大静脉)
肺循环(小循环)
血液往返于心和肺之间的途径。其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右心室(静脉血) 肺动脉及肺内各级分支 肺静脉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左心房
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动脉血)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2 非自律性细胞(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心 室 肌 的 RP 和 AP
1.2.1 心室肌细胞RP和AP的形成机制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
滨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上皮组织第3章结缔组织第4章软骨和骨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第6章肌组织第7章神经组织第9章循环系统第10章免疫系统第11章皮肤第12章内分泌系统第13章消化管第14章消化腺第15章呼吸系统第16章泌尿系统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20章胚胎学总论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 HE染色:利用苏木精和伊红对组织或细胞进行染色的方法。
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结合形态学观察,对抗原做定性、定量、定位检测的技术。
4. 原位杂交技术:利用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5.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部分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等常呈嗜酸性。
6.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细胞核、核糖体等常呈嗜碱性。
第2章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电镜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电镜下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为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等处。
3.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4.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状,细胞间隙仅2~3nm,内有等间隔连接点,胞膜中有规律分布由6个亚单位并合组成的连接小体,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利于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及细胞间信息的传递。
四川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习题
第一章绪论、细胞(Introduction and Cell)一.选择题:(不确定选项)1、对伊红亲和力强的结构是_________①粗面内质网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糖原2、对苏木精亲和力强的是_________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脂滴④细胞核3、对于细胞间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①是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包括基质和纤维。
②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等不属于细胞间质。
③不同组织的细胞间质成分不同。
④具有支持、联系、保护、营养细胞的作用。
4、PAS 反应显示____________①脱氧核糖核酸②蛋白质③多糖④脂肪5、免疫组化方法可以显示_____________①多肽②多糖③核酸④锌6、光镜下观察,常用长度单位是__________①毫米②毫微米③微米④埃7、电镜下观察常用的长度单位是_________①毫微米②埃③微米④毫米28、嗜酸性的结构通常是_________①游离核糖体②线粒体③高尔基复合体④溶酶体9、不属于细胞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①微丝微管②分泌颗粒③糖原④微体二.名词解释:1.HE 染色 2. 电子密度高3. 嗜酸性4. 电子密度低5. 嗜碱性6. PAS 反应7. 嗜中性三.问答题:1.HE 染色的切片中,光镜下能见到细胞的哪些结构?各成份的染色有何不同?2.细胞核是细胞的调控中心,如何从核的形态结构上判断细胞的功能状态?3.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技术有哪些?各有何用途?第二章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一.选择题:(不确定选项)1. 内皮分布于__________①血管表面②淋巴管内面③心包膜表面④胸膜表面2.关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错误的是_________①分布在呼吸道腔面②细胞形态不一、高矮不一③细胞游离面均有纤毛④各细胞均附于同一基膜上3. 光镜下的纹状缘和刷状缘是电镜下的__________①微绒毛②纤毛③微管④微丝4. 电镜下的质膜内褶和纵行排列的线粒体,在光镜下为________①纹状缘②刷状缘③基膜④基底纵纹5. 关于桥粒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①细胞膜的胞质面有附着板②细胞间隙内有致密中线③附着板上有发夹样张力微丝附着④具有保持细胞形状的作用6. 侧重于非连接功能的结构是__________①紧密连接②中间连接2③桥粒④缝隙连接7. 关于腺上皮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有分泌功能的上皮均为腺上皮②均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原始上皮③可参与构成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④主要行使分泌功能8. 关于纤毛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①比微绒毛粗而长②可定向、节律性摆动③主要分布于呼吸道上皮细胞④电镜下可见9+2 组双联微管结构9、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_________①细胞基部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②可见较多初级溶酶体③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④滑面内质网丰富10、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包括__________①覆盖于体表或衬于有腔器官内表面②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③上皮组织内含血管、神经④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极性二.名词解释:1、微绒毛2、基膜3、桥粒4、缝隙连接5、质膜内褶6、内皮7、间皮3三.问答题1、上皮组织有哪些共同特征?2、被覆上皮的分类命名原则是什么?3、上皮细胞表面有哪些特化结构?其光、电镜结构特点及功能如何?4、比较粘液性腺细胞与浆液性腺细胞光镜电镜结构的异同。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料进行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是碱性染料,能和苏木精结合的称嗜碱性,呈蓝色;伊红是酸性染料,能和伊红结合的称嗜酸性,呈红色。
PAS反应:又称过碘酸-Schiff反应,简称PAS 反应,是组织化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显示多糖和粘多糖。
PAS反应阳性时呈红色,表示有糖原和多糖的存在。
第二章细胞第三章上皮组织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其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
在光镜下为所见的纹状缘或刷状缘。
其功能是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共同向外伸出的能摆动的细长突起,其内含有纵行排列的微管。
纤毛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
其功能是能快速、定向和有节律地摆动,把粘附在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物等向一定方向推送。
缝隙连接:又叫通讯连接。
呈斑状,相邻细胞膜上有许多柱状颗粒,每个颗粒由6个亚单位围成,中央有小管。
相邻颗粒对接,小管相通。
缝隙连接的功能是传递化学信息。
连接复合体: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连接同时出现,则称连接复合体。
基膜:是介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PAS反应呈阳性。
电镜下基膜分为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和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具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浆细胞:形态:光镜——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偏位,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电镜——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功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考的可能性不大)分子筛:是由透明质酸借蛋白质与其他糖胺多糖结合而构成有许多微小空隙的网状结构。
小于空隙的水、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可以通过;大于空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和肿瘤细胞等则不能通过,构成局部可限制性扩散的防御屏障,可防止细菌蔓延。
第五章软骨和骨骨单位:位于骨密质的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域,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为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以中央管为轴心,10-20层骨单位骨板呈同心圆环绕;内含组织液、血管和神经,并有骨小管相互通连等。
第5章循环系统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位于右
心房壁内,上腔静脉入口处的心外膜内, 含有起搏细胞和过渡细胞。
正常人为窦性心率。机体内受交感神 经、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心底部、第二肋
部位 中线第五肋间隙
间隙锁骨左右缘
在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病理情况下,血液通 过瓣膜时都会产生涡流而出现杂音。
八、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心脏兴奋时,兴奋部位膜电位去极化,在兴 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生 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 导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 中也出现有规律的电变化,将联接心电图仪的 测量电极置于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的心 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
心电图是反映整个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和 恢复过程中的电变化,但并不反映心脏的机械 收缩活动。
心电图的导联
1.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Ⅰ导联 右臂 左臂 Ⅱ导联 右臂 左足 Ⅲ导联 左臂 左足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右臂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左手和左足 aVL 左臂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右手和左足 aVF 左足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右手和左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细胞和组织 绪论 运动系统 内脏学 循环系统 特殊感官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血液 心脏 血管 淋巴系统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组成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三、血液循环的途径
组织胚胎学 重点(不过没答案,很简单的填空题)
第1章组织学绪论1.组织由_____和_______构成,四大基本组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学显微镜是_______世纪末于荷兰发明,电子显微镜是_______年发明,使人类观察工具的分辨率从______提高到_______。
3.组织学经典而最常用的技术是______;组织切片的厚度一般为_______,最常用的染色法是_______,所用的染料名称是______和________,前者能与细胞内的酸性物质或结构结合,染成_____色,后者能与细胞内的碱性物质或结构结合,染成_____色。
所谓嗜酸性是指_______ ______________.4.透射电镜观察的切片厚度一般为____,观察培养的活细胞,应使用_______显微镜。
第2章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的三个基本特点是______, ______, __________.2.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和_____;内皮是指___________,间皮是指______ ;单层柱状上皮主要分布于______,其内往往含有一形态似高脚酒杯的_________细胞。
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于____,由____,_____,____,___四种细胞构成,其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复层扁平上皮的浅层细胞形态是_____,中间层是_____,基底层是______,并具有_____能力。
变移上皮分布于_______,上皮细胞的层数和形态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4.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根本区别是_____,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和___;浆半月是指______.5.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的特殊结构有________和______,各自的功能是______和________;6.上皮细胞的侧面的特殊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能封闭上皮细胞顶端间隙的是______,连接很牢固的是______,能传递信息的是______ ;基底面的特殊结构有______ 、______ 、______.二.是非题1.上皮组织内无血管和神经分布。
人体生理复习资料1
第五章血液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血细胞比容3、可塑变形性4、渗透脆性5、红细胞沉降率6、趋化性7、血浆8、血清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血型二、填空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和____。
血浆是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
在脱水时,其值____;贫血时,其值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
5、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与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主要是由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
静脉注入0.9%氯化钠溶液,血浆渗透压____,血细胞形态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
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
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
10、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越不易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____为;女子为_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和____。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下段是____。
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____。
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增多所致。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复习课件(修共21张PPT)
检验方法 碘液 碘液 碘液 碘液
现象
(1)若1号和2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唾_液__(_唾_液__淀_粉__酶_); 变蓝的是_2_号__试_管___。
(2)若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那么3号试管中还应加入的 物质是__2_毫__升_唾_液_______;3号试管变蓝,由此得出结论: _温__度_____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
图图 5-7
肠液、胰液、胆汁
扩散
血红蛋白
图 5-7
(1)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主要原因是小肠中有 肠液、胰液、胆汁 __________________等 呼吸作用(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多种消化液。
(2)气体①通过__扩__散______作用进入血液并和红细胞中的_血__红__蛋__白___结合,随血液被
液体
部分成分含量(g/100mL)
葡萄糖
尿素
蛋白质
X 原尿 0.10
Y 尿液
0.00
Z 血液
0.10
0.03
0.03
1.80
0.00
0.03
8.00
(分1成)上分表含中量的,三其种中液X液体体取取自自肾于单图位中的所不示同的部_位_,④_分__析_三。种液体的部
(2)某人在一次尿检中,检测到有少量红细胞,这是尿液形成中的
四、血液循环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1、血液 55%
血细胞:红白细细胞胞::吞含噬血异红物蛋并白产,生运抗输体O2,和抵部抗分病C菌O2侵入 45% 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
血型
阻止病菌入侵。
心脏:四腔、四管、两瓣 结构
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血液循环系统
组胚习题集
第四章 血 液 与 血 细 胞 的 发 生一、 名词解释 1、血浆 2、血象 3、溶血 4、网织红细胞5、脓细胞6、造血组织7、脾集落(脾集落生成单位)二、填空题1、 血液的有形成分可分为三部分,即2、 血小板为 细胞脱落的3、 成熟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4、 白细胞可分为五种: 、 、5、 红细胞数量的正常值为6、 细胞胞质中含有与肥大细胞同样性质的颗粒。
7、 T 淋巴细胞执行 功能;B 淋巴细胞执行 功能。
8、 Leukocytes 中,数量最少的是 ,数量最多的是 。
9、 中性粒细胞的特殊颗粒内含有 、 和 。
10、血小板可分为周边部的 和中央的 两部分。
11、根据有粒白细胞内特殊颗粒的嗜色性不同,可将颗粒分为三种: 颗粒、 颗粒和 颗粒。
12、红骨髓主要由 和 组成。
13、血清即是血浆去除 后剩余的液体。
14、电镜下,淋巴细胞胞质内主要是大量的15、所有的白细胞胞质内都含有 颗粒。
16、产生血细胞的器官称 ,人的血细胞最初在胚胎的 形成,以后又陆续在 、 和 等器官内发生。
出生后主要在 内发生。
17、常规染色的血涂片标本中,嗜酸性粒细胞体积较中性粒细胞的大,胞核常为 叶,胞质内的特殊颗粒是一种 体。
18、正常血象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以 叶占多数,在某些疾病状态下,核1~2叶的细胞百分率增高,称核 ;核分4~5叶的细胞百分率增高,称核 。
组胚练习册(配人版第七版)和119、电镜下,单核细胞胞质颗粒具有溶酶体样的结构,内含、、和等酶。
20、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在作用下,形成红细胞集落或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
21、细胞产生的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使其形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
三、选择题1、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可以携带A、部分氧和部分二氧化碳B、氧和部分二氧化碳C、部分氧和全部二氧化碳D、全部氧和全部二氧化碳E、以上均不对2、在下列细胞中,胞质内含有特殊颗粒的是:A、basophilic granulocyteB、reticular cellC、erythrocyteD、lymphocyteE、monocyte3、单核细胞A、是体内最大的细胞B、胞质较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C、胞核常分二叶,呈“八”字形D、主要功能是减轻过敏反应和抗凝血E、约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4、嗜硷性粒细胞胞质中的颗粒A、大小相等,分布均匀B、大小相等,分布不均匀C、大小不相等,分布均匀D、大小不相等,分布不均匀E、以上均不对5、嗜酸性粒细胞与过敏反应的关系是A、灭活组织胺,引起过敏反应B、产生组织胺,引起过敏反应C、灭活组织胺,减轻过敏反应D、产生组织胺,减轻过敏反应E、以上均不对6、幼稚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结构是A、游离核糖体B、粗面内质网C、高尔基复合体D、线粒体E、滑面内质网7、寿命可达数年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B、网织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8、关于中性粒细胞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数量最多B、胞质中仅含有溶酶体颗粒C、核可分为1~5叶D、能进行变形运动E、在炎症区域常吞噬细菌后,成为脓细胞9、关于造血干细胞,下列哪项错误?A、是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B、形态类似小淋巴细胞C、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增殖D、胞质内富含各种细胞器E、起源于卵黄囊壁的血岛10、关于造血组织,下列哪项错误?A、网状组织构成造血组织的网架B、造血组织中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C、没有造血干细胞D、有脂肪细胞和间充质细胞E、有许多血窦11、关于红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下列哪项错误?A、其发育经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B、幼稚阶段可分为早、中、晚三期C、胞体由大变小,细胞核与细胞质之比由小变大D、血红蛋白由无到有,再到大量E、分裂能力由有到无12、关于正常血象,下列哪项错误?A、血象仅指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B、成熟红细胞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C、血小板无核,但有细胞器D、白细胞按胞质内是否含有特殊颗粒分为两类E、红细胞数量最多,血小板次之,白细胞最少13、血涂片常用染色法是A、普通用得最多的染色B、H.E染色C、PAS法D、镀银染色法E、Wright或Giemsa 染色法14、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肥大细胞C、嗜硷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红细胞四、判断题1、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胞质嗜酸性。
第5章 血液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模拟试卷
第5章血液一、选择题(一)A型题1.关于血液(blood)哪项是错误..的A.血液是流动于心血管内的液态组织B.加入抗凝剂并静置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血浆,中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C.白细胞分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D.加入抗凝剂并静置后,血液可分出三层:上层为血清,中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为红细胞E.最常用的血细胞染色方法是Wright或Giemsa染色2.关于红细胞(erythrocyte)哪项是错误..的A.成熟的红细胞已失去了细胞核 B.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细胞呈双突的圆盘状D.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E.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3.关于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哪项是正确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 B.细胞核多分为4-5叶C.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D.电镜下特殊颗粒为溶酶体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哪项是错误..的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酶B.能够释放芳基硫酸酯酶,杀灭寄生虫C.胞质中含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D.细胞核分2叶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5.关于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哪项是错误..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0%—1% 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C.胞核呈不规则形D.颗粒中含组胺E.能够吞噬细菌和异物6.关于单核细胞(monocyte)哪项是正确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B.体积与中性粒细胞相似C.细胞核呈不规则形或肾形,着色较浅D.进入结缔组织后形成巨核细胞E.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7.关于淋巴细胞(lymphocyte)哪项是错误..的A.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 B.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C.细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浅凹D.T细胞来源于骨髓,参与体液免疫E.胞质呈蔚蓝色8.关于血小板(blood platelet)哪项是错误..的A.是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片B.呈双凸圆盘状C.胞质中无微管和微丝D.含有特殊颗粒E.在止血和凝血中起重要作用9.发生血细胞最早的部位是A.卵黄囊血岛B.骨髓C.肝D.淋巴结E.脾(二)X型题1.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胞有A.红细胞B.血小板C.表皮的角化层细胞D.脂肪细胞E.巨核细胞2.网织红细胞含有A.核糖体B.细胞核C.血红蛋白D.线粒体E.溶酶体3.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肥大细胞D.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的功能是A.吞噬细菌异物B.杀灭寄生虫C.减轻过敏反应D.特殊颗粒的内容物可使血管扩张E.增强过敏反应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的颗粒内含有A.肝素B.白三烯C.组胺D.组胺酶E.吞噬素6.单核细胞(monocyte)A.逸出血管后分化为巨噬细胞B.由淋巴组织发生C.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D.核可分叶E.大小与中性粒细胞相似7.血小板(blood platelet)A.体积最小,呈双凸圆盘状B.受刺激后呈多边形,聚集成群C.在止血和凝血中起重要作用D.胞核小E.有细胞核,无细胞器二、名词解释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数目、结构、功能)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数目、结构、功能)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数目、结构、功能)4.单核细胞(monocyte)(数目、结构、功能)三、问答题1.红细胞(erythrocyte)的结构和功能。
组胚各章重点
组胚各章重点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嗜酸性、嗜碱性、嗜中性、异染性;PAS反应;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的含义;2、熟悉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细胞外基质的含义;3、了解组织学、胚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的一些常用技术。
【教学内容】1、组织学(Histology)的研究内容。
2、组织学(Histology)的研究方法。
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
嗜酸性(acidophilia)、嗜碱性(basophilia)、嗜中性(neutrophilia)的含义。
超薄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
分析透射电镜(transmissionelectron microscopy)图像时用的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标本的制作原则。
冷冻复型(冷冻蚀刻、冷冻劈裂)法、组织化学法(histochemistry)、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放射自显影术(autoradiography)等的基本原理。
3、重点:组织学与胚胎学技术的应用;难点: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
4、学科专业新进展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第二章 上皮组织【目的要求】1、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2、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分布、结构特点和功能;3、掌握微绒毛和纤毛的分布、光镜、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各种细胞连接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基膜的位置、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4、了解腺细胞(glandular cell)、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和腺(gland)的概念及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的形态分类。
【教学内容】1、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的概念和一般功能。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血 液【圣才出品】
第5章血液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答: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它包括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和血液中的血浆等,分别占体重的l5%和5%。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维持细胞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的保证。
所以,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
2.内环境稳态答:内环境稳态是指在全身循环流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 维持在7.35~7.45左右,血糖平衡等。
3.渗透压答:渗透压,又称渗透吸水力,是指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也就是溶液增大的压强,其数值相当于阻止水向膜内扩散的压强。
渗透压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4.晶体渗透压答:晶体渗透压是指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它80%来自于Na+和Cl-。
晶体物质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液与组织液中的晶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基本相等,即毛细血管内外具有基本相同的晶体渗透压。
5.胶体渗透压答:胶体渗透压是指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于白蛋白,其次是球蛋白。
由于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6.等渗溶液答:等渗溶液是指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
正常人在体温37℃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73kPa(5800mmHg)。
7.高渗溶液答:高渗溶液是指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高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
正常人在体温37℃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73kPa(5800mmHg)。
8.低渗溶液答:低渗溶液是指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低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选择题带答案
第5章第1节562.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A、网织细胞B、原血细胞C、T细胞D、B细胞E、造血多能干细胞563. 贫血的定义是指外周血液中:A、红细胞低于正常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E、循环血容量较正常者减少564. 造血系统包括:A、血液B、骨髓C、脾D、淋巴结及全身各部位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以上均是565. 造血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血细胞量和质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应症状B、肝脾淋巴结肿大C、血浆成分发生病理性改变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566. 血液患者应注意询问一下那种病史:A、营养障碍病史及职业情况B、慢性疾病史及过敏史C、家族史D、月经史E、以上均是第2节567. 试验结果为MCV<80立方微米,MCHC<30%符合下列哪种贫血:A、急性失血性贫血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骨髓病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568. 贫血按细胞形态学分为: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E、只有正常细胞性贫血569. 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理分为:A、造血物质缺乏和红细胞破坏过多B、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造血物质缺乏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过多E、失血性贫血和骨髓造血功能障碍570. 世界卫生组织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是:A、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B、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30g/L,孕妇低于110g/LC、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30g/LD、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20g/LE、成年男性低于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30g/L 571. 我国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是:A、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B、成年男性低于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C、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00g/L,孕妇低于110g/LD、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00g/LE、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572. 贫血患者治疗应首选:A、药物治疗B、病因治疗C、脾切除D、输血E、骨髓移植573. 贫血患者最常见的体征是:A、皮肤粘膜苍白B、舌乳头萎缩C、反甲D、脾肿大E、黄疸574. 慢性贫血病人,机体对贫血的耐受性增强主要是因为:A、贫血程度轻B、骨髓代偿性增生C、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脂浓度增高D、心血管代偿功能E、基础代谢减低575. 产生各种贫血症状的基本机理是:A、贫血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B、贫血引起胃肠功能紊乱C、红细胞减少引起输氧功能降低,导致各脏器组织缺氧D、贫血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E、贫血引起呼吸功能障碍576. 关于再障的诊断,哪项是错误的:A、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B、一般无脾肿大C、骨髓检查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D、能排除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E、一般抗贫血治疗有效577.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A、全血细胞减少B、网织红细胞减低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D、无肝脾肿大E、上述都是578.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目的是:A、血红蛋白恢复正常B、血清铁水平恢复正常C、补充贮存铁D、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E、纠正贫血579. 下列哪一项试验检查对确定缺血性贫血的诊断意义最大:A、血清铁降低B、网织细胞降低C、血清总铁结合力升高D、血清铁蛋白<12μg/LE、红细胞是小细胞低色素型580. 下列哪一项试验检查对确定体内缺铁的诊断意义最大:A、血清铁降低B、网织红细胞降低C、血清总铁结合力升高D、骨髓贮存铁缺乏E、红细胞是小细胞低色素型581. 缺铁性贫血哪一项是正确的: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正常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E、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582. 缺铁性贫血用铁剂治疗后,血浆中:A、血红蛋白先上升B、网织红细胞先上升C、血红蛋白与网织红细胞同时上升D、出现幼红细胞E、出现幼粒细胞583. 女性再障患者最好不选用:A、苯丙酸诺龙B、丙酸睾丸酮C、康力龙D、羟甲雄酮E、大力补584.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不对:A、血浆中全血细胞减少B、网织红细胞减少C、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易感染D、肝脾淋巴结显著肿大E、骨髓有核细胞减低585.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非白血性白血病有鉴别意义的是:A、贫血、出血B、白细胞是减少C、血小板数减少D、网织红细胞减少E、骨髓内可见大量白血病细胞586.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不正确:A、出血时间延长B、血块收缩不良C、束臂试验阳性D、凝血时间延长E、骨髓见灶性增生造血587. 以下哪一种疾病,不会有血小板减少: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过敏性紫癜C、巨幼细胞贫血D、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E、播散性红斑狼疮第3节588. 粒细胞缺乏症时下面哪一种现象是错误的:A、寒战、高热及头痛B、身体管口的多发性溃疡C、轻度局限性淋巴结炎D、少数患者有黄疸,脾脏轻度肿大E、骨髓内缺乏粒细胞,而血液内却有成群的粒细胞第5节589. 有关急性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未经治疗的自然病程短B、部分白细胞增多和白细胞不增多性C、白细胞不增多性急性白血病血液中易找到原始和幼稚细胞D、未经治疗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E、骨髓中为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590. 急性白血病哪项是不正确的:A、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结不大B、淋巴细胞白血病脾不肿大C、单核细胞白血病不并发感染D、红白血病贫血时轻度的E、造釉细胞白血病出血症状明显591. 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哪项是错误的:A、常发生在急性白血病的缓解期B、脑脊液压力正常C、脑脊液中蛋白增加D、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加E、脑脊液中糖原减少40楼社区卫生2006/8/20 15:23592. 慢粒白血病的治疗,哪项不正确:A、马利兰B、羟基脲C、脾明显肿大可行脾切除D、脾区放射线照射E、骨髓移植59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的首选方是:A、长春新碱加强的松B、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强的松C、阿糖胞苷加柔红霉素D、硫唑嘌呤和氨甲喋呤E、以上都不是594. 肝脾肿大在急性白血病各型中,哪一型为最显著: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595.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诱导缓解期的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间歇、多疗程B、完全缓解后可暂停治疗C、完全缓解后仍需巩固强化治疗D、注意防治脑膜白血病E、注意防止并发症596.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可有奥尔小体B、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C、可有全血细胞减少D、巨核细胞均增高E、血清溶菌酶增高597. 急性白血病引起发热的原因,下列哪项不对:A、成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B、免疫功能减退C、化学药物抑制白细胞和免疫力D、营养不良E、粒细胞吞噬力正常59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多有巨脾B、多有ph染色体C、周围血中嗜碱粒细胞增多D、早期骨髓象中巨核细胞减少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降低或完全阴性59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的诊断,哪项是错误的:A、不明原因的发热及贫血B、脾进行性肿大C、血小板减少D、骨髓象中原始、早幼粒细胞≥30%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600. 有关中枢系统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积极开展急性白血病的化学治疗,中枢神经白血病发病率有所降低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白血病高于急非淋白血病C、可行头颅钴60照射D、在确诊后或至晚从缓解开始时进行鞘内注射药物E、鞘内注射后至脑脊液常规检查3次阴性,然后立即停止治疗601. 有关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原发于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B、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有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C、白血病细胞全身浸润D、外周血液不出现白血病细胞E、常有贫血、出血和感染602. 肝脾肿大在急性白血病各型中,以哪一型最为显著: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603. 引起脑膜白血病以哪一型最为多见: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604. 急性白血病引起牙龈肿胀,溃疡,以哪一型最为多见: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605. 下列哪种白血病的白细胞含有凝血活酶物质,能消耗凝血因子: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红白血病C、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606. 急性白血病是引起睾丸浸润,以哪一型多见:A、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B、毛细胞型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缓解中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急性早幼粒心包白血病60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形态上无法区别时,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加以区别:A、非特异性酯酶染色B、糖原染色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D、苏丹黑染色E、过氧化酶染色608. 急性白血病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的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症状体征消失B、血象恢复正常C、血红蛋白>10g/LD、骨髓中原始细胞加早幼细胞<10%E、周围血中无幼稚白细胞609. 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A、红细胞寿命缩短B、出血C、造血原料缺乏D、幼稚红细胞的代谢受到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的干扰E、无效性红细胞生成610. 白血病多特有的病理改变是:A、组织营养不良和坏死B、出血C、水肿D、白血病细胞增生和浸润E、诱发感染611. 急性白血病引起出血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血小板减少B、血小板功能正常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凝血因子缺乏E、肝素样抗凝物质增高61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白细胞数可正常或降低B、周围血中可无幼稚粒细胞C、周围血中可有幼稚粒细胞D、过氧化酶染色强阳性E、骨髓中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可正常613.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最主要的依据是:A、发热B、出血C、贫血D、骨痛E、以上都不是614. 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最主要的区别是:A、病程长短B、贫血程度C、血小板数目多少D、白细胞数目多少E、以上都不是第8节615. 过敏性紫癜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哪项不符合:A、出血时间延长B、凝血时间延长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E、血块收缩不良616. 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关键是:A、抗过敏治疗B、免疫抑制治疗C、对症治疗D、消除致病因素E、应用止血药物617. 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下列哪项相符合:A、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延长B、血小板计数减少,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C、血小板计数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血块回缩不良618.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理变化为:A、血小板减少B、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C、凝血机制障碍D、小动脉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E、骨髓增生极度活跃619. 下列哪种疾病的骨髓象检查是正常的:A、白血病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过敏性紫癜D、白细胞减少症E、再生障碍性贫血6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骨髓检查的主要目的是:A、观察骨髓增生情况B、观察有无巨核细胞增生及血小板生成变化C、测定血小板寿命D、观察血小板数量及形态E、证明有抗血小板抗体41楼社区卫生2006/8/20 15:23621. 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A、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史B、出血广泛严重,血小板常低于20×109/LC、常有明显脾肿大及贫血D、临床经过为自限性,常在半年内好转或痊愈E、极少数迁延成慢性622. 下列哪项检查结果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血小板计数减少B、出血时间延长C、凝血时间正常D、脾明显肿大E、束臂试验阳性623. 下列哪项不符合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A、青年女性为多,起病缓慢B、出血广泛而严重,血小板多低于20×109/LC、病程常可迁延数年,每次发作持续数周或数月D、轻度脾肿大E、可伴有贫血624. 目前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大多属于下列因素有关:A、自身免疫性反应B、细菌感染C、化学因素D、物理因素E、遗传因素625. 女性患者25岁,半年来下肢皮肤经常出现瘀点,月经量多,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7.2×109/L,血小板30×109/L,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最可能的诊断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急性白血病D、过敏性紫癜E、脾功能亢进626. 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病程为:A、一年之内反复发作者B、半年之内好转或痊愈C、三个月之内自限性好转D、起病急骤,二个月内自限性好转E、病程不长于二年者627. 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骨髓象中巨核细胞的变化是:A、幼稚型百分数增高B、形态小而幼稚,颗粒少,无血小板生成C、数量增多或正常,多为颗粒型,血小板生成减少D、数量明显减少或缺乏E、无明显改变628. 下列哪项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血小板减少B、出血时间延长C、血块收缩不良D、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E、凝血时间延长629. 下述哪项检查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A、出血时间延长B、凝血时间正常C、血块收缩不良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束臂试验阳性630. 下列哪项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皮肤粘膜瘀点,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正常B、皮肤粘膜瘀点,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C、皮肤粘膜瘀点,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D、深部血肿,束臂试验阳性,凝血时间延长E、反复鼻出血,出血时间正常,束臂试验阳性63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A、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B、脾脏吞噬血小板增多C、血小板功能异常D、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E、骨髓造血功能低下63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的首选治疗是:A、切脾B、止血敏C、长春新碱D、糖皮质激素E、输新鲜血633. 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适应症是:A、脾切除后立即使用B、手术后复发病例C、尚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先用D、临床首选E、以上都不是63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血小板因素B、免疫因素C、与脾功能亢进有关D、毛细血管因素E、感染因素635.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是:A、中老年多见,起病慢,出血轻B、女性患者的月经过多或子宫出血为主要表现C、常见于儿童,多由病毒感染史,血小板多低于20×109/LD、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多为颗粒型血小板生成减少E、反复发作,脾肿大明显63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药物治疗是:A、泼尼松B、环磷酰胺C、硫唑嘌呤D、大剂量丙种球蛋白E、达那唑637.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指征是:A、急性型B、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后C、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禁忌症者D、经确诊后就可手术E、以上都不是638. 治疗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列哪项最合理:A、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数正常后脾切除B、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正常后逐渐减量,再用小剂量维持治疗4-6个月C、首选脾切除治疗D、首选免疫抑制剂治疗E、首选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并脾切除639.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改变的主要特征是:A、巨核细胞增多,多为幼稚型,颗粒少,无血小板生成B、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多为颗粒型,血小板生成减少C、可见R-S细胞D、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巨核细胞明显减少E、骨髓象正常640. 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骨髓象改变的主要特征是:A、故所增生极度活跃巨核细胞明显减少B、骨髓象无明显异常C、可见R-S细胞D、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多为幼稚型,颗粒少,无血小板生成E、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多为颗粒型血小板生成减少641. 脾切除治疗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为:A、60%以上B、40-60%C、70-90%D、90%以上E、40%左右642. 抗血小板抗体最先产生的部位是:A、骨髓B、脾脏C、肝脏D、腹腔淋巴结E、胸腺643. 以下哪一种疾病,不会有血小板减少: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过敏性紫癜C、感染性紫癜D、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E、播散性红斑狼疮644. 过敏性紫癜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哪项符合:A、出血时间延长B、凝血时间延长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E、血块回缩不良645. 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关键是:A、抗过敏治疗B、免疫抑制治疗C、对症治疗D、消除致病因素E、应用止血药物646. 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下列哪项相符合:A、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延长B、血小板计数减少,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C、血小板计数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D、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血块回缩不良647.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理变化为:A、血小板减少B、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C、凝血机制障碍D、小动脉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E、骨髓增生极度活跃648. 下列哪种疾病的骨髓象检查是正常的:A、白血病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过敏性紫癜D、白细胞减少症E、再生障碍性贫血参考答案:562.E 563.D 564.E 565.D 566.E 567.E 568.D 569.A 570.A 571.A 572.B 573.A 574.C 575.C 576.E 577.E 578.C 579.D 580.D 581.B 582.B 583.B 584.D 585.E 586.D 587.B 588.E 589.C 590.E 591.B 592.C 593.A 594.A 595.B 596.D 597.E 598.D 599.E 600.E 601.D 602.A 603.D 604.C 605.C 606.C 607.E 608.D 609.D 610.D 611.B 612.E 613.E 614.E 615.D 616.D 617.D 618.D 619.C 620.B 621.C 622.D 623.B 624.A 625.B 626.B 627.C 628.E 629.D 630.B 631.D 632.D 633.B 634.B 635.C 636.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一、选择题(一)A型题1.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A. 石蜡切片、H-E染色B. 冰冻切片、H-E染色C. 涂片、H-E染色D. 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E. 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2.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内含有A. 碱性磷酸酶B. 吞噬素和溶菌酶C. 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D. 组胺酸E. 芳基硫酸酯酶3. 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 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器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B. 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C. 来自多核巨细胞D. 细胞核常分4~5叶E.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5.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B. 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C. 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D. 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E.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6.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B. 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C. 胞核呈圆形D. 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E. 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7.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A. 是有核的细胞B. 细胞直径7~8μmC. 胞质中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D.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E.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8.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3%~8%B. 是最大的白细胞C. 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D. 胞质中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E. 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9.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时网织红细胞中的蓝色细网或颗粒是A. 残存的滑面内质网B. 残存的多聚核糖体C. 残存的溶酶体D. 残存的线粒体E. 残存的高尔基复合体10.多能造血干细胞是A. 发生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B. 是一种小淋巴细胞C. 不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细胞繁殖D. 起源于胚胎外胚层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大淋巴细胞相似11.血细胞最早出现的部位是A. 卵黄囊血岛B. 骨髓C. 肝D. 淋巴结E. 脾12.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 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B.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C. 细胞分裂能力从无到有D. 细胞核由大变小E. 红细胞核消失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A. 7天B. 14天C. 30天D. 120天E. 1年(二)B型题A. 浆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肥大细胞D. 血小板E. 中性粒细胞14.在凝血和止血中起主要作用15.产生免疫球蛋白16.与抗凝血有关17.能减缓过敏反应18.能释放参与过敏反应的物质19.杀伤细菌,自身解体成为脓细胞20.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21.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A. 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B. 少量嗜天青颗粒C. 血红蛋白D. 碱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E. 过氧化物酶22.单核细胞含有23.成熟红细胞含有24.血小板含有25.中性粒细胞含有26.淋巴细胞含有A. 嗜酸性粒细胞B. 嗜碱性粒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淋巴细胞E. 单核细胞27.与肥大细胞相似,可释放组胺引起过敏反应28.释放组胺酶,分解组胺,减缓过敏反应29.具有杀菌作用30.能分化成巨噬细胞31.是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增殖分化B B淋巴细胞C 中性粒细胞D 巨核细胞E T淋巴细胞32.巨噬细胞来源于33.脓细胞来源于34.浆细胞来源于35.血小板来源于(三)X型题36.没有细胞核的是A. 成熟红细胞B. 淋巴细胞C. 网织红细胞D. 脂肪细胞E. 粒细胞37.分辨3种有粒白细胞的依据是A. 细胞的大小B. 细胞核的形状和分叶C. 胞质的颜色D. 特殊颗粒的大小和染色特征E. 有无溶酶体38. 中性粒细胞含有A. 嗜天青颗粒B. 黏原颗粒C. 特殊颗粒D. 异染性颗粒E. 酶原颗粒39.嗜酸性粒细胞含有A. 中性颗粒B. 特殊颗粒C. 异染性颗粒D. 酸性磷酸酶E. 组胺酶40.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是A. 淋巴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肥大细胞D. 中性粒细胞41.单核细胞A. 逸出血管后分化为巨噬细胞B. 由淋巴组织发生C. 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D. 核呈分叶状E. 来自巨核细胞42.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是A.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B. 杀灭寄生虫C. 减轻过敏反应D. 特殊颗粒的内容物可使血管扩张E. 增强过敏反应43.嗜碱性粒细胞含有A. 肝素B. 白三烯C. 组胺D. 溶菌酶E. 吞噬素44.红骨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 网状组织B. 疏松结缔组织C. 造血细胞D. 脂肪组织E. 血窦45.造血干细胞A. 有很强的增殖潜能B. 有多向分化能力C. 最早发生于卵黄囊血岛D. 有自我更新能力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小淋巴细胞相似46.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基质细胞包括A. 成纤维细胞B. 网状细胞C. 巨噬细胞D. 血窦内皮细胞E. 脂肪细胞47.巨核细胞A. 核分叶状B. 胞体巨大C. 滑面内质网形成网状小管D. 胞质突起深入血窦内E. 胞质可部分脱落48.红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变化规律是A. 胞体从大到小B. 胞核从有到无C. 血红蛋白从无到有D. 细胞器从有到无E. 细胞分裂功能从有到无49.属于溶酶体的颗粒是A. 嗜天青颗粒B. 中性颗粒C. 嗜碱性颗粒D. 嗜酸性颗粒E. 血小板的致密颗粒50.出生后,造血干细胞可出现在A. 外周血液B. 淋巴结C. 脾D. 胸腺E. 红骨髓二、名词解释1.血象2.网织红细胞3.中性粒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6.造血干细胞7.造血祖细胞三、问答题1.试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试述无粒白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3.试述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 D2. C3. A4. E5. E6. D7. E8. E9. B 10. A11. A 12. C 13. D(二)B型题14. D 15. A 16. C 17. B 18. C 19. E 20. B 21. D 22. E 23. C24. A 25. D 26. B 27. B 28. A 29. C 30. E 31. D 32. A 33. C34. B 35. D(三)X型题36. AC 37. BD 38. AC 39. BDE 40. BD 41. AC42. ABC 43. ABC 44. ACE 45. ABCDE 46. ABCDE 47. ABCDE48. ABCDE 49. AD 50. ABCE二、名词解释1.对血液中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检查称血象。
2.网织红细胞是指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中有少量残存的细胞器如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可显示残留的核糖体,呈网织状。
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3天后,残留细胞器消失,成为成熟红细胞。
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约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可达3%~6%。
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判断骨髓造血功能,对血液病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3.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细胞核常呈分叶核,或为杆状。
胞质内含有两种颗粒:特殊颗粒较小,占80%,中性,染为淡红色,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是溶酶体,较大,占20%,染为淡紫色。
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可吞噬和杀灭细菌。
4.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核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橘红色。
电镜下,颗粒呈圆或椭圆形,有膜包被,内含长方形结晶体。
颗粒属溶酶体,内含酸性磷酸酶、芳香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
嗜酸性粒细胞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具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等作用。
5.嗜碱性粒细胞仅占白细胞总数的0%~1%。
核分叶或不规则。
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匀,染成紫蓝色,并具有异染性。
电镜下颗粒有膜包被,内含肝素、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
嗜碱性粒细胞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6.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最早起源于卵黄囊胚外中胚层血岛内。
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和向多种血细胞系分化的能力,并能进行自我复制。
出生后主要分布在红骨髓,其次在脾、肝、淋巴结和外周血中也有少量分布。
7.造血祖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失去多方向分化能力,只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分化,因此也称定向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无自我复制能力,其数量依赖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来补充。
造血祖细胞保持高度的增殖能力,各系细胞的扩增主要靠造血祖细胞的增殖。
三、问答题1.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种。
①中性粒细胞直径约10~12μm。
细胞核呈分叶状,可分2~5叶不等,多见2~3叶;此外也可见杆状核。
核内的染色质颗粒粗大,凝聚成块状,核仁不明显。
胞质颗粒可分为两种:特殊颗粒染为淡红色,较小,约占80%,颗粒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染为淡紫色,较大,约占20%,颗粒内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
中性粒细胞能作变形运动,由血液进入结缔组织中,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
在急性细菌性感染时,其数量增多。
②嗜酸性粒细胞直径10~15μm。
细胞核多分为两叶,染色质颗粒粗大。
细胞质内含有粗大的、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染为橘红色;电镜下,可见颗粒有膜包被,内含晶状小体,以及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等。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可吞噬异物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灭活组胺以减弱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
当患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③嗜碱性粒细胞直径为10~12μm。
细胞核亦分叶,但常不规则或呈S形,轮廓不清楚。
细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染为深紫蓝色,并具有异染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常遮盖细胞核;颗粒内含有肝素和组胺等,白三烯存在于细胞基质中。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白三烯参与过敏反应。
2.无粒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
①淋巴细胞按其大小可分为小、中、大淋巴细胞,血液内以小淋巴细胞数量最多。
小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凹陷,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染色深;细胞质很少,常在细胞周边成一窄缘,嗜碱性,染为天蓝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大、中型淋巴细胞数量较少,细胞核呈椭圆形,胞质较丰富,内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根据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长短和免疫功能的不同,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3类。
T细胞约占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的75%,寿命较长,可达数月至数年,参与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