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MATLAB 的PCM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要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3.1所示量化器Q输出L个量化值 ,k=1,2,3,…,L。 常称为重建电平或量化电平。当量化器输入信号幅度 落在 与 之间时,量化器输出电平为 。这个量化过程可以表达为:
这里 称为分层电平或判决阈值。通常 称为量化间隔。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传输的是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它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称为PCM(pulse code 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地信号,由PCM电端机产生,现在的数字传输系统都是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体制。PCM最初并非传输计算机数据用的,而是使交换机之间有一条中继线不是只传送一条电话信号。PCM有两种标准(表现形式)即T1和E1。中国采用的是欧洲的E1标准。T1的速率是1.544Mbit/s,E1的速率是2.048Mbit/s。脉冲编码调制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既可以提供从2M到155M速率的数字数据专线业务,也可以提供话音、图象传送、远程教学等其他业务。特别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需要更高带宽的用户使用。
4.2 各模块的设计和仿真图形分析………………………(10)
4.2.1 PCM编码模块设计………………………………(10)
4.2.2PCM解码模块设计………………………………(14)
4.2.3 PCM系统总体模块………………………………(15)
5结 论………………………………………………………(17)
通信系统仿真设计实训报告
1.课题名称:基于MATLAB的PCM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任课教师:
2016年10月25日
1.PCM技术的产生和发展……………………………………(3)
2课题设计内容………………………………………………(4)
3 PCM基本原理………………………………………………(4)
6 参 考 文 献………………………………………………(18)
1.PCM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脉冲编码调制,由A.里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60年代它开始应用于市内电话网以扩充容量,使已有音频电缆的大部分芯线的传输容量扩大24~48倍。到70年代中、末期,各国相继把脉码调制成功地应用于同轴电缆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中、大容量传输系统。80年代初,脉码调制已用于市话中继传输和大容量干线传输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并在用户话机中采用。
本设计的研究目的是在学习通信原理基本原理基础上,学习PCM调制解调方法;掌握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特点;熟悉MATLAB软件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MATLAB软件工具对PCM系统进行辅助设计和仿真。
3 PCM基本原理
3.1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如果以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或者说,如果一个连续信号f(t)的频谱中最高频率不超过f h,当抽样频率f S≥2 f h时,抽样后的信号就包含原连续的全部信息。这就是抽样定理。
为了全面改善脉冲编码调制数字音频技术,获得更好的声音质量,就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替换。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再次联手,共同推出一种称为直接流数字编码技术DSD的格式,其记录媒体为超级音频CD即SACD,支持立体声和5.1环绕声。DSD是PCM脉冲编码调制的进化版。
2课题设计内容
本设计研究的内容是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一个PCM通信系统。PCM系统主要包括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信道传输和数字信号还原模拟信号三部分,最后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加上含有噪声的信道,最后运行结果并通过波形来分析该系统的性能。
脉冲编码调制是70年代末法杖起来的,记录媒体之一的CD,80年代初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推出。脉冲编码调制的音频格式也是被DVD-A所采用,它支持立体声和5.1环绕声,1999年由DVD讨论会发布和推出的。脉冲编码调制的比特率,从14-bit发展到16-bit、18-bit、20-bit直到24-bit;采样频率从44.1kHz发展到192kHz。PCM脉冲编码调制这项技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方面则越来越小。只是简单的增加PCM脉冲编码调制比特率和采样率,不能根本的改变它的根本问题。其原因是PCM的主要问题在于:
(1)任何脉冲编码调制数字音频系统需要在其输入端设置急剧升降的滤波器,仅让20Hz-22.05Hz的频率通过(高端22.05kHz是由于CD44.1kHz的一半频率而确定)。
(2)在录音时采用多级或者串联抽选的数字滤波器(减低采样频率),在重放时采用多级的内插的数字滤波器(提高采样频率),为了控制小信号在编码时的失真,两者又都需要加入重复定量噪声。这样就限制了PCM技术在音频还原时的保真度。
3.1 抽样…………………………………………………(4)
3.2 量化…………………………………………………(4)
3.3 编码…………………………………………………(7)
3.4 时分多路复用………………………………………(9)
4PCM系统仿真电路设计………………………………(10)
4.1 总体设计思想………………………………………(10)
图3.1模拟信号的量化
量化后的抽样信号于量化前的抽样信号相比较,当然有所失真,且不再是模拟信号。这种失真在接收端还原模拟信号是变现为噪声,并称为量化噪声。量化噪声的大小取决于把样值分级“取整”的方式,分的级数越多,即量化极差或间隔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由于均匀量化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因此,当信号 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就很小,这样的话化信来自百度文库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要求。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可见,对于弱信号时,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3.1所示量化器Q输出L个量化值 ,k=1,2,3,…,L。 常称为重建电平或量化电平。当量化器输入信号幅度 落在 与 之间时,量化器输出电平为 。这个量化过程可以表达为:
这里 称为分层电平或判决阈值。通常 称为量化间隔。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传输的是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它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称为PCM(pulse code 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地信号,由PCM电端机产生,现在的数字传输系统都是采用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体制。PCM最初并非传输计算机数据用的,而是使交换机之间有一条中继线不是只传送一条电话信号。PCM有两种标准(表现形式)即T1和E1。中国采用的是欧洲的E1标准。T1的速率是1.544Mbit/s,E1的速率是2.048Mbit/s。脉冲编码调制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既可以提供从2M到155M速率的数字数据专线业务,也可以提供话音、图象传送、远程教学等其他业务。特别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需要更高带宽的用户使用。
4.2 各模块的设计和仿真图形分析………………………(10)
4.2.1 PCM编码模块设计………………………………(10)
4.2.2PCM解码模块设计………………………………(14)
4.2.3 PCM系统总体模块………………………………(15)
5结 论………………………………………………………(17)
通信系统仿真设计实训报告
1.课题名称:基于MATLAB的PCM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任课教师:
2016年10月25日
1.PCM技术的产生和发展……………………………………(3)
2课题设计内容………………………………………………(4)
3 PCM基本原理………………………………………………(4)
6 参 考 文 献………………………………………………(18)
1.PCM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脉冲编码调制,由A.里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60年代它开始应用于市内电话网以扩充容量,使已有音频电缆的大部分芯线的传输容量扩大24~48倍。到70年代中、末期,各国相继把脉码调制成功地应用于同轴电缆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中、大容量传输系统。80年代初,脉码调制已用于市话中继传输和大容量干线传输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并在用户话机中采用。
本设计的研究目的是在学习通信原理基本原理基础上,学习PCM调制解调方法;掌握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特点;熟悉MATLAB软件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MATLAB软件工具对PCM系统进行辅助设计和仿真。
3 PCM基本原理
3.1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如果以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或者说,如果一个连续信号f(t)的频谱中最高频率不超过f h,当抽样频率f S≥2 f h时,抽样后的信号就包含原连续的全部信息。这就是抽样定理。
为了全面改善脉冲编码调制数字音频技术,获得更好的声音质量,就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替换。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再次联手,共同推出一种称为直接流数字编码技术DSD的格式,其记录媒体为超级音频CD即SACD,支持立体声和5.1环绕声。DSD是PCM脉冲编码调制的进化版。
2课题设计内容
本设计研究的内容是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一个PCM通信系统。PCM系统主要包括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信道传输和数字信号还原模拟信号三部分,最后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加上含有噪声的信道,最后运行结果并通过波形来分析该系统的性能。
脉冲编码调制是70年代末法杖起来的,记录媒体之一的CD,80年代初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推出。脉冲编码调制的音频格式也是被DVD-A所采用,它支持立体声和5.1环绕声,1999年由DVD讨论会发布和推出的。脉冲编码调制的比特率,从14-bit发展到16-bit、18-bit、20-bit直到24-bit;采样频率从44.1kHz发展到192kHz。PCM脉冲编码调制这项技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方面则越来越小。只是简单的增加PCM脉冲编码调制比特率和采样率,不能根本的改变它的根本问题。其原因是PCM的主要问题在于:
(1)任何脉冲编码调制数字音频系统需要在其输入端设置急剧升降的滤波器,仅让20Hz-22.05Hz的频率通过(高端22.05kHz是由于CD44.1kHz的一半频率而确定)。
(2)在录音时采用多级或者串联抽选的数字滤波器(减低采样频率),在重放时采用多级的内插的数字滤波器(提高采样频率),为了控制小信号在编码时的失真,两者又都需要加入重复定量噪声。这样就限制了PCM技术在音频还原时的保真度。
3.1 抽样…………………………………………………(4)
3.2 量化…………………………………………………(4)
3.3 编码…………………………………………………(7)
3.4 时分多路复用………………………………………(9)
4PCM系统仿真电路设计………………………………(10)
4.1 总体设计思想………………………………………(10)
图3.1模拟信号的量化
量化后的抽样信号于量化前的抽样信号相比较,当然有所失真,且不再是模拟信号。这种失真在接收端还原模拟信号是变现为噪声,并称为量化噪声。量化噪声的大小取决于把样值分级“取整”的方式,分的级数越多,即量化极差或间隔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由于均匀量化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因此,当信号 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就很小,这样的话化信来自百度文库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要求。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可见,对于弱信号时,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