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各期青铜器特点

合集下载

殷墟司母戊大方鼎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司母戊鼎简介

殷墟司母戊大方鼎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司母戊鼎简介

殷墟司母戊大方鼎-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司母戊鼎简介殷墟司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II 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

此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和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的铸造工艺标志着中国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新高度。

司母戊鼎的外形厚重庄严,充满了威严和神秘的力量。

鼎身呈长方形,上窄下宽,从上到下由两个斜面组成。

鼎口附有四个向外突出的部分,用于支撑器物的耳朵。

每个耳朵上都有一个凶猛的饕餮纹,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鼎的腹部饰有饕餮纹、夔纹和蝉纹,这些纹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神秘色彩的装饰图案。

在鼎的四面中部,各有一个大禾头,禾头下挂两条飞龙,增加了庄重威严的气氛。

整个鼎身结构严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感。

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非常复杂,采用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最先进技术。

首先需要炼制铜矿石,制成铜液。

然后将铜液倒入模具中,模具内部雕刻有相应的图案和文字。

在铜液冷却凝固后,需要再进行精加工和抛光处理,最后形成完美的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体现了商周时期中国青铜文化的辉煌成就。

它的出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商代晚期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高度和复杂性。

司母戊鼎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中国古代文化自信的象征。

它的价值和重要性无可估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司母戊鼎的出土历程充满了艰辛和危险。

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的一个农民家中发现了这件宝物。

当时,这个农民在自家田地里挖地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大铜器。

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动荡时期,这个农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铜器的重要价值,只是将它视为普通的废铜烂铁。

后来,这个铜器被转卖给当地的古董商人,几经周折后被带到了北京。

青铜器(原始社会

青铜器(原始社会

青铜器(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铜是一种贵重金属,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为独立主贵族所垄断和享用,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称为“礼器”。

青铜器象征奴隶主的权威,并具有区分尊卑贵贱的功能。

奴隶社会(先秦时期)时期风格特点:种类不多,器型较小,质地单薄,纹饰尚不发达。

(朴素、借鉴陶器,取法玉器)初创期(夏代—商代前期)代表作品:二里头爵(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地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青铜器时期风格特点:铜质好,种类最多,庄严、力量厚重、强调体积感。

纹饰造型审美价值最高。

(以饕餮纹为主)1、司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阳武官村)美术赏析:呈现浑厚、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边缘图案的组织形式与中间朴素无纹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鼎盛期(商代—西周前期)地位: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为止出土最大的青铜器。

↓代表作品: 2、饕餮乳钉纹方鼎(河南郑州)产生典范的时期 3、四羊方尊(湖南宁乡)↓美术赏析:器四角以圆雕的形式各铸出一羊,犄角卷曲,神态安详,青铜艺术发胀的第一个高峰将动物形象与器型巧妙集合起来(商朝殷墟时期)4、龙虎尊(安徽阜阳)美术赏析:块范法浇铸,通体花纹,造型精美、精湛。

1、图案纹样以单独的适合纹样为主商朝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2、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3、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为主,而以回纹作地纹。

神秘、威严的宗教气氛 4、多采用三层花纹,即“三叠法”时期风格特点:西周重礼教,青铜器铭文逐渐增多,酒器减少,恐怖神秘色彩的兽面纹等减少,环带纹、窃曲纹增多,后期出现长篇铭文,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

1、毛公鼎(陕西扶风)发展时期(西周中期以后)代表作品: 2、大盂鼎美术赏析:由庄严、典雅之美。

1、凤纹、鸟纹、几何纹样多见(朴实、流畅)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2、造型纹饰更具曲线意味(精巧、理性、优美)背景:“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时期风格特点:华美绚目、流光溢彩、标新立异(求新、求美、求趣、求异、求变)印模法治铜先进方法出现河南淅川楚王子午墓铜禁(最早)失蜡法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盘(最精湛)1、莲鹤方壶(河南新郑)春秋中期以后——最大变革期(质的变化)美术赏析:形象生动,气宇轩昂,自由舒展,使庄重的铜壶添加了几分昂扬活泼的情调,具有时代变革意义。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三_春秋战国、工艺、美术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三_春秋战国、工艺、美术

错金银青铜立鸟壶 器身满饰错金银的三角形云纹等,嵌 物还包括绿松石,又有鎏银的乳钉。 所在墓葬虽属西汉,但作品被判定为 战国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几何纹青铜长柄豆
都用以盛放腌菜和肉酱等, 商晚期出现,盛行在春秋 战国。此豆盖钮甚高,扣 盖后,亭亭玉立,高雅出 众
中国工艺美术史
错金银青铜龙凤鹿方案架 最上方的案框由盘绕纠结的四龙四凤支撑,四只梅花鹿各二,伏卧承托最 下方的圆形环座。
河北平山 三汲1号墓 战国中期——中山国王墓——北方民族白狄所建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漆木屏风的底座,表现斑 斓猛虎吞噬幼鹿的惨烈场 面。古代游牧民族的艺术 常以猛兽为题材。 错金银青铜虎噬鹿器座
2 随着礼崩乐坏的加剧,战国 晚期,青铜礼乐器大为衰落 ,日用器已成为主流。更加 轻便绚丽的漆器开始大量进 入上层生活,揭开了两汉漆 器大发展的序幕。丝织业的 发展也开启了中国丝绸艺术 的辉煌。
中国工艺美术史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1 引言 列国频繁的征战导致 了疆界的挪移,也促 进了各地的交流,青 铜器因此显示出共同 的时代风貌。时代新 风是清新华丽,大致 在公元前6世纪后期 ,中国的青铜艺术走 上了第二个艺术高峰 。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2 容器 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 类大体包含饪食器, 酒器和水器,它们中 的许多器物还在承担 着礼器的功能,特别 是鼎。
错金银青铜有流鼎:出土在东周王城范围内,应为周器。鼎身设流口, 十分罕见,金银错的四瓣花和顶盖的铺首钮也很新奇。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论述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论述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论述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一)器物类型多样化
(二)形体雄伟,气魄宏大
1.陶鬲:鬲有两种。

一是高领、深腹,口沿上安置二个环耳;另一种是平领、敞口、敛足,高圈足的分裆鬲。

前者为商代遗留下来的鬲,后者则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2.大腹尊: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发现许多大型青铜器。

其中的大立人像是国内目前所见最大的青铜人像。

3.方彝:又称长方彝,传世品有商代早期的多种造型和不同铭文的。

有子口、短颈、鼓腹、小底座等特点。

4.瓿:是盛酒或水的青铜器皿。

流行于商至春秋时期。

5.瓿形方彝:出自西周早期。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演变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演变

春秋中期以后,中国青铜艺术又跨进了一个
新的发展阶段.这时候新兴的封建地主势力 逐渐加强,奴隶制已摇摇欲坠。在这礼崩乐 坏”的年代,天命观念彻底动摇了,青铜艺 术原有的社会功能萎缩了,那些积诧着重要 社会、政治和宗教意义的威震一时的种种神 灵,在青铜器表上毫无例外地消失了。
同时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的流通,用以馈赠
青铜器 夏、商、周风格的演变
在我国,古史所记“夏铸九鼎”的传说,大
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夏文化虽 仍在探索中,但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 表的二里头文化,即是夏代晚期。青铜器伴 随着早期国家的确立而出现,自然就成为王 权的象征。传说夏鼎历商而周,每当王朝改 易,鼎便移于新主。春秋时期,王室衰弱, 楚子过周境,问鼎之轻重,则其凯觎王权之 心,路人皆知。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
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腹、 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 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 部分主要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 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 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 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 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 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 的代表作。
夏朝
青铜器上尚无装饰性附件,也无纹饰,多为
素面器。
商朝
商代前期青铜器的纹饰,还没有作为图案衬
地的花纹,即所谓地纹。纹饰大多作带状, 并常见弦纹、兽面纹和夔龙纹。兽面纹的线 条圆转流动,很有特色。在带状兽面纹上下 夹以联珠纹,则是当时流行设计。 兽面纹
商代后期,纹饰内容丰富,变化更加突出,

安阳殷墟出土青铜器的特点

安阳殷墟出土青铜器的特点

安阳殷墟出土青铜器的特点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安阳殷墟出土青铜器是怎样的,欢迎阅读!安阳殷墟的青铜器殷墟青铜器,指的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中的青铜器。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

2014年5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人员,通过对商代具有铆头结构铸接青铜器的研究,发现安阳殷墟青铜器技术渊源中的商代南方因素。

该个案的研究,或许可为青铜器的断代和产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

[1]在该项研究中,考古人员搜集到10件器物,其中包括属于晚商时期的3件盂、1件甑和1件偶方彝,中商时期的3件凤鸟斝,以及早商二里岗时期的2件双耳簋。

通过对这10件器物铸造工艺及类型的演变研究,可以显示它们之间的技术传承并排列出清晰的谱系。

[1] 考古人员推测,早商的双耳簋和中商的凤鸟斝都具有南方风格,是南方某个工匠发明了铸铆接分铸技术,并在很小的范围内将工艺流传,发明者和技艺传承人在南方某个作坊铸造了这5件属于早商和中商的青铜器。

在商晚期,强大的安阳政权毁弃了南方作坊,将工匠迁移到安阳王室或国家的作坊中。

在安阳,具有铸铆接工艺的工匠和其徒弟设计铸造了青铜盂、甑和偶方彝。

但末代工匠未能将此技艺流传下去,随着他们的离世,这项持续了约200年的工艺不复存在。

安阳殷墟青铜器艺术特色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

商代青铜器赏析.

商代青铜器赏析.

商代青铜器赏析商代是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夏末的纷乱局面,国家的力量进一步加强。

据《诗·商颂·殷武》记载:“昔有成沁,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大意是说成汤之时,包括西方的氐、羌在内的四方各族臣服于商。

商朝从公元前1600—前1 046年,历时500多年,自汤至末代纣共17代,31王,其中以盘庚迁殷为界而分为早商、晚商两个阶段。

我国对于商代文化的探索是分两步展开的,1928年通过对安阳殷墟的发掘确立了晚商文化,而1950年以来对郑州二里冈商代文化遗址的发掘确立了早商文化,到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商代文化序列,同时也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商代文化和历史等有了全新认识。

第一节商代青铜器概述商代是中国青铜器的核心时期,是青铜时代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一页。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在郑州出土很多,这是因为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都邑的原因。

这些青铜器大体分布在商城的南面和东南角,重要的墓葬或窖藏有二里冈、白家庄、张寨南街、杨庄,以及南关外、铭功路、二七路等地,此外商代早期青铜器在河南北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也有重大的发现。

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无论在造型设计、花纹装饰,还是在铸造技术上较前代都有明显的进步。

此时期的礼器种类增多,器物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并开始出现了铭文。

商代晚期是指盘庚迁都于殷之后的时期,即殷墟文化期。

就青铜器的发展而言,在郑州二里冈文化与安阳殷墟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就完全有必要在商代早期后和成熟的殷墟文化期前,划出一个称为商代中期的阶段,时间大约相当于中丁至小乙时期。

商代中晚期的青铜器在冶炼、铸造技艺和艺术表现上都已经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地步,能够充分地发挥青铜材料的特点,作品被赋予某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为两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使中国的青铜文化达到高峰。

殷商青铜器解析及青铜元素在当代安阳城市中的艺术形式体现-完整版

殷商青铜器解析及青铜元素在当代安阳城市中的艺术形式体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殷墟位于中国的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区的小屯村,它是我国殷商时期的首都遗址,具有悠久的历史,殷墟记载了殷商的文化和发展,殷商的文明在我国的《史记》里有详细的记载,自从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殷墟的位置就陆续被学者证实是在小屯村一带,并在1928年的10月进行发掘,我国也在1961年将殷墟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而且在2006年7月被收录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是以高票通过,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殷墟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具有重要的地位,高票通过的事实证明了世界人民是肯定殷墟文明,因此殷墟是值得我们是研究它和了解它的、由于甲骨文这一人类古老文明的发现,才得以确定商朝晚期都城(BC1300年)遣址就在安阳小屯村。

而为了寻找更多的甲骨文,考古学家揭开了尘封在殷墟地面上的历史泥土,为我们复原了屹立在东方的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奴隶制王朝的都城。

殷墟出土的大批珍贵的甲骨文、瑰丽诡秘的青铜器、秀美精巧的玉器、端庄华丽的内陶,以及大批的陶器、骨器等遗物,再加上深邃的王陵大墓、规制不同的甲组、乙组、丙组建筑基址和平民居住区、墓葬区、大规模的铸铜遗址和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等等,是商王朝辉煌历史的物化。

当年的商朝人,就在殷墟这块土地上,上演了威武雄壮的史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前进……1.1甲骨文与殷墟的发现据历史记载,商朝的后期是非常繁华的,到处是车马酒池、歌舞升平的不眠之夜,这一切都与商纣王的不务正业有关,历史上对商纣王的评价是好色好饮的无能之君。

但这一切并未能维持太久,商纣王在公元前1046年与牧野发生战争,并且战败,进而在商朝的登鹿台引火自焚,商纣王带着殷商的繁华一起消失在大火中,以往车水马龙的殷商朝变成了满目疮痍的废墟,一个无能的商纣王将一个拥有600多年的殷商王朝无情的埋在了底下,从此,商朝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再无人提起。

在历史上有提到殷墟二字的就只有在秦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时,项羽和章邯结盟是所说““洹水南,殷墟上”,后世史书对殷墟的记载资料甚少,只因为到了明朝殷墟的遗址被建立起小屯村,曾经的王朝变成了分布在我国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镇。

殷墟文物报告单

殷墟文物报告单

殷墟文物报告单1. 背景介绍殷墟,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是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的都城遗址。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宝贵的文物。

本文档将对殷墟出土的文物进行详细的报告。

2. 文物报告2.1 文物1名称:青铜器年代: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世纪)描述:这件青铜器是一只短身大钟,高度约70厘米。

钟身上刻有精美的装饰图案,包括神兽、凤凰和云纹等。

钟腹上有一对大型铜钮,用于悬挂和敲击。

2.2 文物2名称:玉璧年代:夏朝晚期(约公元前17世纪)描述:这块玉璧是从殷墟的王陵中出土的。

它是由一块上等玉石雕刻而成,直径约20厘米。

璧面呈圆形,中央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包括神兽、云纹和人物形象。

2.3 文物3名称:青铜镜年代:周朝中期(约公元前11世纪)描述:这面青铜镜直径约18厘米。

在镜背上刻有精美的纹饰,包括神鸟、花卉和人物形象。

镜面非常光滑,可以用于反射光线。

镜背上有一个小孔,可以用绳子悬挂。

2.4 文物4名称:陶俑年代: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世纪)描述:这个陶俑是一个人物形象,高度约30厘米。

俑身呈现出商代时期的服饰特点,包括细腰、长服和双钮。

它手持一柄青铜武器,可能是用于祭祀或战争仪式。

2.5 文物5名称:玉器盘年代:夏朝晚期(约公元前17世纪)描述:这个玉器盘直径约25厘米,由上等玉石雕刻而成。

盘面呈圆形,四周有精美的纹饰,包括云纹和神兽形象。

盘心有一个小孔,可以用于悬挂或握持。

3. 结论以上介绍的这些殷墟文物是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品。

它们不仅展示了夏、商、周三代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同时也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和宗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些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注:此文档仅作为示例,实际的文物报告应更加详细和专业。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27878(谷风技术)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27878(谷风技术)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一、青铜器的种类依其用途大体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炊煮器鼎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为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用作蒸食物的炊具,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为甑,可放食物。

下部为鬲,盛水。

甑和鬲之间有通气的箅。

盛食器簋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圆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

簋和鼎一样,也作为贵族等级的器物。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有的有盖,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酒器爵用作饮酒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形体较小,前部有流,后边有尾,旁边有把手。

觚饮酒用的器物,上部圆口张开似喇叭状,相当于现在的高足酒杯。

斝用作温酒的器物,似爵,但无流无尾,体型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的器物,一旁有把手,上部有带有两角兽头形的盖子。

尊盛酒的器物,有方尊、圆尊两种器型。

鸟兽形状的酒器也统称为尊,并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分别称为鸟尊、象尊、虎尊、羊尊等。

卣盛酒器物,有盖和提梁。

彝盛酒器物,方形,带有如屋顶般的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物,也可用于盛水。

有方壶和圆壶两种类型。

春秋以后壶上多带华丽的鸟兽纹装饰。

水器盘盛水的器物,有圆形方形两种。

小盘盛水,用于洗手洗脸,大盘作为浴盆使用。

鉴盛水或冰的器物,形体像盆。

古代在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照脸。

乐器钟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乐器之一,大小依次悬挂在特制的钟架上,敲击出美妙的乐曲。

铙形状似钟而体型较大,口向上直立。

兵器戈一种有尖有刃的兵器,安以长木柄,可供勾杀之用。

钺古代兵器或刑具,安装长柄,可供砍杀之用。

矛可用刺杀的兵器,头尖,身有锋刃,安装长木柄,作战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剑短兵器,双刃,可以手执或佩带。

商周青铜器主要器型图例二、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多分布于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等部位,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及人事活动等几类。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

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青铜器是先秦礼制的象征,它以抽象的语言传达着丰富的寓意。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器形和纹饰被赋予的特殊的美学意义。

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

青铜因其熔点低、硬度高而很快取代了红铜器和石器,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推动生产发展,改进文化面貌的划时代作用。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殷商时代,青铜的冶炼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纯熟的程度。

当时已经掌握了青铜合金的特点和性能,不同用途的器物各有不同的合金比例。

而青铜器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是我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殷商时期青铜器物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

灿烂的青铜工艺,显示了工艺美术的基本装饰原理和美学法则,多样造型说明了我国器皿造型在当时已经初具规模,在装饰上,工匠们懂得根据器物的变化,运用不同的装饰,体现出高度的艺术匠心,时代与工艺美术的紧密联系性。

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在特定的奴隶制统治下,青铜以其造型和纹饰来体现一定的政治、宗教意义的主题,体现出其当时鲜明、独特的风格,这是中国青铜艺术的一大特色,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一、殷商时期青铜纹饰特点:殷商西周时代之所以被称为青铜时代,是因为从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的变化上,人们可以把握商周文化的特点。

青铜器的纹饰极为丰富,在商周时期动物纹饰特别是幻想的动物纹饰——饕餮、夔龙、凤纹等占主要的地位,被看做是青铜器纹饰的代表。

殷商时代,神事观念笼罩一切。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执行宗教职能的巫,到殷商时代,则变成了“通天地”的神秘人物,他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执掌学坛。

就中国文化史而言,这些巫史便成了神本文化的人格化体现。

而这种神本文化则在殷商时代青铜器的纹饰造型上凸现出来。

殷商时代青铜器上的纹饰瑰丽而浑厚,有饕餮(tāo tiè)纹、夔(kuí)龙纹、夔凤纹、蝉纹、云雷纹、蟠龙纹等,还有各种表示器物用途的特种纹饰。

中国青铜器艺术鉴--夏商周

中国青铜器艺术鉴--夏商周

二、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特点
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源自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代青铜器 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 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形成独特的体系。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 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 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 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 现。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 个正面饕餮,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瓜大张 的状态。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 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 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君 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 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青 铜 器 分 类
闻名铜器的欣赏
人面纹铜鼎 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口宽23.7厘 米 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 鼎为炊器,上有两耳,便于提携,下有 四足,便于加温。商代铜鼎很多,此 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 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 宽嘴紧闭,表情庄重。在人面的额部 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 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的面部,而是人 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腹内有 “大禾”二字铭文。中国历史上有关 于夏禹铸九鼎的传说,夏王朝灭亡之 后,九鼎归于商,商王朝灭亡后,九 鼎归于周,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具体到个人来说,鼎又是身份地位的 标志。

青铜器的分期

青铜器的育成期:商代盘庚迁殷以前 青铜器的鼎盛期:殷墟期至西周昭王(商代后期-西周中期 ),青铜 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青铜的的转变期: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变抽象时 期 青铜器的更新期: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更新时期,即又 一次高潮 青铜器的衰退期:两汉时期青铜器在发明之初,是为人所用的,而后, 经历了从神化、礼化再到人化的功能演变。青铜器功能内容的演变, 制约并推动着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以及工艺技术的发展。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异同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异同

商代
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艺术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
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开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树立,兵器品种增加。 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商代后期的青铜器由于大量发现于 河南安阳小屯的殷墟,所以又被称为殷墟期青铜器。殷墟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开展的 第一个顶峰期。 墟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著特性: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品种上明显增加; 一个是盛行 饕餮(tāo tiè)纹、云雷纹、夔(kuí )纹、龙纹、虎纹、鹿纹、牛头纹、凤 纹、蝉纹、人面纹等奇特的动物纹样。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构成了,商代后期代青铜器狞 历之美的时期作风。 殷墟期的青铜器总体作风为:外型凝重雄壮,纹饰繁丽深沉。
厚趠方鼎 西周 此鼎为饪食器。口沿外折,双立耳,方腹直壁,由 上向下渐有收分,下有四条细长柱足,四隅有棱脊。腹 四壁均饰兽面纹,兽面纹长角下垂于两侧,体躯省略, 图式稀见。内壁有铭文五行三十四字,记述王在成周之 年,厚趠受到廉公馈赠的事迹。该器铸作精细,在宋代 即已著录,流传保存至今,实属罕见。
德鼎 西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德鼎是西周早期一村的少数青铜大 鼎之一。这一时期的鼎发现很少, 在重视食器的当时,都是重器。德 鼎的造型较商代晚期已发生变化, 口部呈桃形,器腹微微下垂,平添 沉稳的气质。鼎的花纹仍采用带地 纹的兽面纹,但构图趋于简略,层 次也不甚丰富,表现出周人独特的 简约风尚
小结
夏商周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有着明显的不同,从实用目 的来看,商代是注重酒器的组合,是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 的意义;周代是重食器的组合,是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义;而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组合有如钟鸣鼎食,已失去祭司和礼器 的性质,而转向日常生活用器方面,出现了许多实用为主的用器。 在装饰题材上,逐渐摆脱了宗教神秘的气氛,是传统的动物纹进 一步抽象化,变化为几何纹,动物纹最多的是蟠螭(chī)纹 ,并出现 了一些反应社会现实的题材,如宴饮.采桑.狩猎.搏斗.攻城水战等,这 种写实图文的出现,显示了中国青铜器造型风格上的一大转变,此时 的装饰技术,也由模印而发展到刻画与镶嵌。

试析殷墟妇好墓青铜器龙纹

试析殷墟妇好墓青铜器龙纹

试析殷墟妇好墓青铜器龙纹作者:靳一通曹博淳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4期摘要:殷墟妇好墓所出土青铜器对青铜器研究有巨大价值。

本文在考古发掘资料的基础上,挑选殷墟妇好墓中较为典型的青铜器,对青铜器上的龙纹进行详细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从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器龙纹入手,分析商代晚期青铜器龙纹的型特征及演变过程,探究龙纹所含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青铜器;龙纹;纹饰;殷墟妇好墓前言:殷墟妇好墓即“安阳殷墟五号墓”(编号76AXTM5),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殷墟遗址东南隅,发掘于1976年。

墓主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

出土随葬器物共一千六百余件,其中铜器有四百六十八件。

这是殷墟发掘史上首例可以确定墓主人和墓葬年代的殷墓。

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有着极高的完整程度和极丰富的精美随葬品,反映出当时社会上级阶层的主流观念,为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晚商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象征与古代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青铜器龙纹饰的研究不仅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的重要标尺之一。

而妇好墓中的青铜器纹饰十分有代表性,极具研究价值[1]。

然而直到现在,学术界还没有关于殷墟妇好墓青铜器龙纹的深入研究,多数都是将妇好墓青铜器作为可参考范例略微提及,并不将其作为独立的问题作具体研究。

所能看到的关于龙纹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殷周青铜器通论》、马承源的《中国青铜器·青铜器纹饰》、林巳奈夫的《殷周青铜器纹饰之研究》等著作。

一、妇好墓青铜器龙纹类型龙纹是商周时期流行时间较长、地位重要且变化丰富的一种纹饰,图案基本由首、眼、身、尾构成。

妇好墓中共出土青铜器四百六十八件,这些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品类最为齐全,型式丰富,因而殷墟妇好墓青铜器上的龙纹也是造型多样[2]。

二、经归纳梳理可以得出以下几种类型:(一)夔纹夔纹的基本特征是张口、一足、卷尾、侧面。

殷墟有哪些精美的青铜器

殷墟有哪些精美的青铜器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以其雄伟奇巧的造型、神秘瑰丽的纹饰、精湛的铸造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有几个主要的特点:其一,数量大,种类繁多。

据统计,考古发掘出土的殷墟青铜器数量超过万件,种类大致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与生活用具、装饰品与艺术品、杂器及车马器等。

其二,纹饰繁缛富丽。

流行通体满花,即以细密的云雷纹作地纹,主纹突显于地纹之上,再在主纹上阴刻出花纹,形成“三层花”。

其三,常见铭文。

铭文大多是铸成的。

其四,以礼器和兵器为主。

殷墟青铜器中,礼器与兵器占重要地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较少,表现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特点。

特别是青铜礼器,最为重要,是礼仪或宗教活动的用具,是当时政治制度的物化形式,成为商代奴隶主阶级身份、地位的重要标示物。

青铜器的类型殷墟青铜礼器,已出土一千多件。

按其用途可分为炊食器、酒器、水器、杂器等。

炊食器主要有鼎、甗、簋、鬲、豆几种,以前三种最常见。

鼎,是商周时代最重要的礼器,有圆鼎、方鼎和分裆鼎几种形式,其中最大最重的鼎是司母戊大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

酒器有尊、斝、觚、爵、角、壶、盉、卣、罍、彝、觯、觥、缶、斗等,其中觚、爵是最常见的器物,往往成套出土,凡是出几件青铜礼器的墓中,必定出有觚爵,这是殷民酗酒成风的一种反映。

同时,墓中觚爵套数的多寡,也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高低。

水器主要有盘、盂等。

杂器有罐、方形器、箕形器等。

殷墟时期的青铜乐器只有铜铙一种。

通常是成套出土,大多数为三件一套,也有五件或四件一套。

殷墟出土的青铜兵器,按其功能,可分为攻击型、防御型两大类。

攻击型兵器数量最多,有戈、矛、钺、大刀、镞等。

这些兵器,使用时按不同器类分别安装木、竹质的木柲、柄或箭杆,但竹、木质部件出土时多已腐朽。

防御性青铜兵器有胄(头盔),迄今发现的胄有一百四十余件,但可复原的较少。

殷墟出土的青铜工具有铲、刀、斧、锛、凿、刻刀、锥、锯、钻、鱼钩等,大多属手工业工具。

商代青铜器ppt课件

商代青铜器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40商代晚期青铜饕餮纹大鼎精选ppt课件41商代中期青铜饕餮纹四足鬲精选ppt课件42商代晚期青铜马头刀上蛇首匕下精选ppt课件43精选ppt课件44商代晚期青铜饕餮垂叶纹贯耳壶商代中期青铜饕餮纹斝精选ppt课件45精选ppt课件46商代中期青铜兽面纹壶商代晚期青铜龙纹扁足鼎精选ppt课件47精选ppt课件48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罍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盉精选ppt课件49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壶商代寝孪青铜方鼎精选ppt课件50商代云雷地乳钉纹青铜瓿商代青铜牺牛立人攀蓝精选ppt课件51
38
商代后期青铜器铭文内容简说 青铜器上铸或刻的字,现在一般称 “青铜器铭文”,也习称为“金文” 或“钟鼎文”。铜器种类丰富而复杂, 商代铭文在器物上的部位,由于器种 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39
40
商代晚期青铜饕餮纹大鼎
商代中期青铜饕餮纹四足鬲
41
商代晚期青铜马头刀(上)蛇首匕(下) 42
43
靠近銎处有一对钩形纽,镞
36
为双翼式。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种类与特征 商后期的青铜器是以安阳殷墟出土的为
代表。大量事实证明,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 业, 比前期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发展到了一个 崭新的阶段。
青铜器的时代鉴定方法,尤其是对绝对 年代的确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铜器 铭文本身的研究考察。根据青铜器铭文内容 和铜器本身其它方面的特征,可以确定出一 些殷商末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在殷商铜 器断代上开拓了一个新阶段。
14
15
图1的商代早期鼎呈锥状足,图2的商代早期斝也呈锥状足,
它们也都陈列在郑州市博物馆中。
商人喜酒,因此爵是商早期时出现比较 多的器型,爵本身的造型特征有个演变过程, 商早期的爵,其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 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如右图 所示,图为商早期的爵,其器身全部都是扁 体,而且一律为平底。掌握这种基本的器型 特征,对判断商代早期的爵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古代青铜器特点

中国古代青铜器特点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就世界范围来说,青铜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

青铜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而饮誉海内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的王冠它能生动地体现青铜艺术出奇的想象力和高超技艺。

对于青铜器来说纹饰既勾勒轮廓,又其装点作用。

不同时期的纹饰反映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以及宗教。

中国青铜器纹饰、纹饰内容,大致可分为动物、人物和几何图形三种。

其中动物纹样应用最多。

动物纹可分两种;一类为造型奇特,虚拟的怪兽纹,如饕餮纹,龙纹,凤纹,蟠螭纹;另一类为自然动物,如象纹,鱼纹,蝉纹,鹿纹,龟纹等。

人物纹则主要是宴乐,狩猎和战斗纹等。

几何纹图则有云雷纹,瓦纹,线纹,鳞纹,环带和重环纹等造型特点。

从夏商周到秦汉,各个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现存夏朝青铜器主要为小件工具和兵器,以酒器爵、盉最为突出,共同特征是器壁较薄,整个造型显得枯瘦、简陋,轮廓线条尖锐。

青铜器造型多由陶器仿制而来,器上尚无装饰性附件和纹饰,多为素面器。

鼎则在当时的地位已成为王权象征,多为圆鼎,尚无方鼎。

商代早期青铜器还明显具有陶器的特征,造型幼稚而古朴,简率而凝重,尚未脱离原式风味。

有的器表无纹饰,大型器则以单层凸起饕餮纹和弦纹为主。

商早期出现列鼎,承夏代陶方鼎而来,但更高大沉重,器壁普遍仍较单薄。

这时期青铜器在形制上特点鲜明,如鼎多锥足,爵平底,觚体粗矮。

商晚期胎壁都较厚,器物种类进一步增多,皆具有造型多样化特点,是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

如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则可作为这一时期普遍代表。

西周与商末相比,所不同的是器类发生了变化。

殷人好酒,故重酒器,在青铜器中酒类器具丰富。

周人则无大量饮酒风俗,武王当政后,也把饮酒作为政治问题处理,下令禁酒,故周初酒器大为减少,饮食器加重。

成规律性组合的鼎和簋代替了商代觚和爵的重要地位,周中期,从穆王时期开始,青铜艺术进入一个新的转变时期,和西周早期形成鲜明对比开辟青铜文化新天地,在造型和纹饰方面,有许多新突破,特别是放弃了青铜纹是对称构图的规律变具体图像为抽象图像大量采取比较自由的连续构图法,使装饰图案产生较为活波的效果。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今见出土器以爵、鼎、鬲(力)、斝(假)、盉(和)、觚(谷)较多,可见器还有甗(演)、罍(类)、瓿(不)、壶、盘、卣、尊等。

这一时期的礼器重酒组合,以爵、觚(姑)为核心,配以尊、盘或鼎。

工具、兵器有矛、戈、钺、刀、镞等,商代的一般器类均已出现。

这一时期的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器壁较薄,当时的铸范技术虽为原始,但铸器胎壁薄而平匀。

性质的特征更易判别,如鼎足明显的多锥形,爵、斝为平底,觚体粗矮。

这一时期制作的大型青铜器,如1974年、1982年在郑州的张寨杜岭、向阳食品厂两处遗址,各出土的两件大型方鼎。

最大一件高近一米,重82.4千克。

这类鼎腹为方斗形,腹沿口上两高立耳,鼎壁薄胎较均匀,鼎腹较深,圆柱形空芯足与整器比相对较短,上粗下细,由锥足向圆形足转变。

这一时期的器物装饰均较为简朴,纹饰多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线条粗疏,单层花,无底纹。

湖北盘龙商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制作较二里岗由了进步。

之后安徽、陕南等地商早期墓出土的青铜器,器形种类增多,已发现一批制作更加精美的器物如龙虎尊与饰有兽面纹的尊、爵、斝、觚、罍等。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为酒器,以青铜爵为多。

此时的酒器组合,以爵、觚、斝为基本组合。

铸造工艺方面采用了分铸法,解决了复杂的器物造型和器商活络件等问题。

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以平雕细刻的表现手法,纹饰装饰线条粗狂有力,构图茂密,主题纹饰多以左右展开的抽象动物纹与凤鸟纹,其图案注重庄严威慑的特征,如兽面纹的双目突出的表现,上下多有圈带纹作边框。

流行纹饰还有云雷纹、圆涡纹等。

商后期的青铜器开创了中国青铜艺术的极为辉煌时期。

器形制作精湛,器表纹饰繁密精美。

这一特征一直延续刀西周早期,即商末周初时期。

近百年来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商代方国之地,众多商器的发现,多为精美绝伦。

但南北方器物风格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饕餮纹为主,主要为细线勾勒。新出现蝉纹、三角纹、勾连雷纹等,铭文少见。
鼎:斜角云纹、斜角云目纹、蝉纹
甗:夔纹
斝:兽面纹
瓿:勾连雷文和兽面纹,夔纹
殷墟二期,殷墟青铜器的高峰。
器物组合:
1、最基本的为爵、觚,且等量相配,另有鼎、甗、簋等,大墓齐备,同类器两件以上必异。
2、尊、簋、卣、盘地位上升,斝、甗地位下降。
方彝:少见,斜度增大。
觥:圈足式
盉、盘:增多,成套出现。盘更浅
纹饰:
1、饕餮纹沿袭三期,无太大变化。独立兽面纹较柔和,棱角不似以前分明。
2、总体来看较粗糙,地纹减少,图案化趋势加强
簋:四瓣目纹、涡纹、直棱纹
觯:三层花开始减少,云雷纹带多见
尊:四瓣目纹
1、核心仍为觚、爵,多等量相配。觯成为主要器类,常见爵、觚、觯。甗重新多见,食器中鼎、簋地位仍重要,常见鼎、簋、甗和觚、爵、觯的组合,仅出觚、爵的墓减少,一般加上觯或鼎、簋。总之,食器突破酒器的趋势更为明显。
2、同类器可以同形,主要通过纹饰区别。
3、明器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器物类型及形制特点:
鼎:1、盆腹柱足2、方鼎,衰落3、鬲鼎4、新出垂腹鼎5、扁足切地,多卷尾,简略
3、小墓出现较多明器
器物类型及形制特点:
鼎:1、盆腹柱足鼎为主流。柱足上下等粗,盆腹变浅。2、扁足鼎,扁足外切。3、方鼎,长方形,足高约等于腹深。另有异形鼎。
甗:1、联铸,壁更直2、分铸,新出,侈口斜壁,甑底有十字形箅孔。
簋:1、盆腹弧壁,侈口,束颈,鼓腹2、碗腹
斝:1、圆形斝。(1)两段式(2)罐形腹2、方形斝,两段式和罐形腹均有,等级高。
角:新出,似爵
觯:瘦高
尊:1、方折大口,仅见于高级墓中,量少2、新出无肩圆尊,似粗体觚
罍:圈足,耳上移
卣:扁罐式,平面椭圆形
方彝:少见,圈足缺口变小
盘:圈足加高,腹变浅
纹饰:
承袭二期,但有的不如二期精致,兽面纹多带獠牙,呈几何化趋势,分解式兽面纹和鸟纹增多。
觚:分解式兽面纹
卣:鸟纹
殷墟四期:
器物组合
觚:高大,中腰更明显,三段式加强。分粗体、细体。
尊:1大口折肩尊,此后成为主要形式。2小口尊。均流行饰扉棱、兽头。
瓿:中腹鼓,直口或敛口,圈足。
卣:一例,细高颈,方腹,矮圈足。
盉:一例,卵形腹,三柱足,腹侧有两贯耳。
另,新出斗、锅形器
纹饰:
1、鼓突了一些,繁缛,复层花,以带状为主,出现扉棱和通体满花。
器物类型及形制特点:
鼎:1、盆腹柱足,有的为凹腰足,微圜底近平,分裆式更明显。2、夔形扁足,简化3、高级墓中仍有方鼎,总体衰落。
甗:甑变浅
簋:无耳减少1、弧壁为主流,圈足加高2、斜壁
斝:1、罐形,底平2、两段式,接近二里岗3、新出鬲斝4、方斝
觚:中腰与上腹区分明显,足缘普遍,部分由明器化趋势
爵:筒腹或卵腹的卵底爵
簋:兽面纹,鸟纹,夔龙纹,乳钉雷纹
斝:兽面纹
爵:夔纹组合的兽面纹
觚:三角纹、蕉叶纹
水器:蟠龙纹
殷墟三期
器物组合
1、觚、爵仍为核心,小墓和一些中型墓中所仅出,等量相配。
2、中型墓鼎、簋和觚、爵相配,簋普遍加入组合。觯的参与度增加,中墓中常见。其他加入组合的器物还有卣、锺、罍等。
3、大墓中还有盘、盉等。
兕觥:新出,兽形
盉:(1)卵形封顶盉(2)袋腹足盉(3)方盉等
盘:高圈足,略浅
盂:体型大,侈口深腹,斜直壁,中腹生附耳
纹饰:
1、兽面纹2、风格繁缛,细云雷纹铺地,三层花明显
3、扉棱、兽头鋬流行
4、铭文常见,但字少
鼎:兽面纹、涡纹、三角纹、蛇纹
甗:夔龙纹、涡纹、变形三角纹
簋:几乎全有鋬耳,新出现勾形珥。
甗:均为联体,足部断面C形
鬲:仅一例,敞鼓腹
豆:新出,仅一例,高圈足
斝:鬲形,浅腹高裆,足部断面C形
觚:高体减少
爵:沿袭,个别加盖
角:不多,沿袭
觯:迅速增加。1、扁圆体为主2、圆体,腹鼓似球
尊:觚形尊,中腰略鼓
罍:少,圈足更高
卣:1、扁罐形为主,沿袭三期,最大径继续下移。2、直筒形3、壶形
甗:(1)、甑为直口直壁或敞口斜壁,甑腹深超过鬲高(2)、鬲腹和袋族圆鼓,分裆较矮。(3)鬲、甑之间有一段直壁折腰。
簋:侈口,微束颈,鼓腹,口径小于腹径,底平,矮圈足。
斝:1传统两段式,圜底,下腹外鼓,三棱空锥足或三棱丁字足2新出罐形斝,大口束颈,浅腹外鼓,腹为罐形。
爵:1圆腹。筒状卵腹为多,三棱锥足2方腹。平底,两段式。
爵:多卵底直筒形(1)柱向流尾移动(2)足外撇,向扁刀足发展(3)多菌状柱
觚:普遍瘦高,多扉棱装饰,三段式明显(1)粗体(2)细体
觯:新出,数量不多,似拉长的一期簋加弧形盖。
尊:大口折肩尊,瘦长
罍:新出现,最大径在肩部1、圆形2、方形
瓿:更扁
卣:长颈圆壶式
方彝:新出,体方,盖似庑殿
壶:不多,扁圆形垂鼓腹,两贯耳。另有方壶。
殷墟各期青铜器特点
殷墟一期,初步建立殷墟青铜器的风格。
器物组合:
1、基本器类为鼎、斝、爵、觚。
2、饮食器地位上升,鼎、簋增多,甗普遍加入组合,鼎甗相配普遍,簋的地位不高,但开始加入组合。酒器中觚、爵最为核心。其他器物有盉等,未普遍加入组合。
3、同类器两件以上必异。
器物类型及形制特点:
鼎:(1)、柱足成为主流,多上粗下细(2)、立耳,五点分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